第565章 为百姓减负
果然,这两税法一实行,李倓也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好处了,但是除了这诸多的好处,一些个隐患其实也开始有了出现的苗头。
之前的两税法一实行,朝廷不再管这个地在谁手里了,你有地,你就多交,没地你就少交,甚至不交,这就意味着土地兼并不受限制了,麻烦也开始出现。
从这两税法实行了以后,田制不立,兼并不受限制,愿意兼并就兼并,农民没有土地就只能去租种地主的土地,一租种地主土地,地主就把税负转嫁到农民身上了。
但是李倓和刘晏又不是傻子,李倓早就已经把这个事儿一旦实行了之后可能造成的不好的后果告诉了刘晏了,而且在最终的政策里,刘晏也的确是作出了一定的改变,最终让这个政策得以以一个完美的方式实行了下去。
朝堂上除了刘晏的那些人还真就不知道这个事儿其实也是出自于李倓的手笔,毕竟这内政的事儿自始至终李倓就是不管的,大伙也知道李倓其实是有这个能耐的,但是人家李倓没有这个兴趣,这就不是他这个当皇帝的原来乐意干的事儿。
这一次,李倓算是如愿以偿的做了这个幕后的英雄了,其实刘晏做的事儿,他在太极宫都眼巴巴的看着呢,他还想着万一刘晏要是碰着了什么问题了,自己该出手的时候还是得出手解决一把的,但是刘晏基本上是一点都没让他失望,所有问题都解决的相当的不错。
刘晏不光是把这个事儿给决定的相当不错,还胆子非常大的办了一件事。
在他一本正经的劝说之下,李倓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停止了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
又隔了一小段时间,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享宗庙,其余的进贡一律停止。
之后又连续颁布诏书,宣布废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宫中进贡奴婢和春酒、铜镜、麝香等;禁令天下不得进贡珍禽异兽,甚至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他又下令将文单国所献的三十二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阳;对那些专门供应皇帝狩猎的五坊鹰犬更是统统放出。
同时,还裁撤了梨园使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需要保留者均归属到太常寺。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他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在生日时,又拒绝各地的进献,并将藩镇李正己、田悦所献的三万匹缣全归度支,以代租赋。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让大唐内外对李倓几乎是顶礼膜拜,李倓一时间在这些人的眼里已经是文治武功远远超过了李隆基的神人一样的存在了。
但是事情在很多的时候还是有着两面性的,就比如说这两税法,本来实施的倒是不错,但是到了一些个自视甚高的人眼里,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有些人在民间议论起来,本来实行了百年的租庸调制度已经让大唐如此强悍了,百姓们也是没啥太多的人压力,既然如此,为何会有两税法的出现,且进而取代了行之超过百年的租庸调法?
他们往往是稍微分析了一下子两税法实施的历史背景。以为因为战争之前的破坏力,使皇帝的控制力大幅下滑,使的原本狭窄的税源更行短促。
为了安定局势,朝廷不得不增加各项杂税的收入,藉此以作为平乱的资本,这也使的租庸调法明显的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由是,原本项目清楚,立意良善的旧法开始混乱而失去了准则,朝廷确实需要相当程度的财政重整。
这些人在一方面倒是没有否定这个办法最初的初衷,但是在另外的一方面上却觉得这个办法本身有着极大的不妥之处。
就这么将多个税种进行合并,这样既减少了征税的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对于这一点,的确是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但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巧立名目私设收费项目、变相收费等现象依然存在,税收的征管使用环节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漏洞,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征税效率,减轻民众负担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其实李倓一看这些个论调就知道了,这些家伙还真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呢,这倒是之前李倓没有想到的。
不过在自己的府里静下心来分析了一番之后,李倓倒是有点明白了现如今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些个百姓或者是懂一些内政的人针对的还真就不是他,更不是李豫或者刘晏。
换句话说,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百姓们生活好了之后所带来的问题。
之前的大唐百姓们几乎都是在为了自己家里的生计而奔波着,但是这几年事情发生了变化,在李倓的带动之下,其实刘晏他们的想法也都已经转变到了如何才能让大唐的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加的好上面来了。
特别是李倓这几年在自己的亲信杜黄裳和洪源管辖的地界所建立起来的情况就好像是大唐的一个特区一样,在这里,百姓们其实早就已经过上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了,过上了这种生活之后,他们的生活里面自然就多了不少别的东西,或者说别的乐趣了,而这八卦或者是挑毛病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这说来说去的,人们的胆子自然也就越说越大了,自然也就说到了这朝政的事儿上面来了,久而久之,事情自然也就传递到了李豫他们的耳朵里。
其实李倓知道,这种问题就好像是后世的互联网,上面说啥的都有,但是只要你不在乎他们,是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的。
所以对于这些事儿李倓压根就没打算去管什么,他也知道这些消息并不可能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要是真的持续了很长时间了,那就说明幕后有推手了,只要把这个推手给找出来,也就没问题了。
但是让李倓有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儿最终好像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一点。
之前的两税法一实行,朝廷不再管这个地在谁手里了,你有地,你就多交,没地你就少交,甚至不交,这就意味着土地兼并不受限制了,麻烦也开始出现。
从这两税法实行了以后,田制不立,兼并不受限制,愿意兼并就兼并,农民没有土地就只能去租种地主的土地,一租种地主土地,地主就把税负转嫁到农民身上了。
但是李倓和刘晏又不是傻子,李倓早就已经把这个事儿一旦实行了之后可能造成的不好的后果告诉了刘晏了,而且在最终的政策里,刘晏也的确是作出了一定的改变,最终让这个政策得以以一个完美的方式实行了下去。
朝堂上除了刘晏的那些人还真就不知道这个事儿其实也是出自于李倓的手笔,毕竟这内政的事儿自始至终李倓就是不管的,大伙也知道李倓其实是有这个能耐的,但是人家李倓没有这个兴趣,这就不是他这个当皇帝的原来乐意干的事儿。
这一次,李倓算是如愿以偿的做了这个幕后的英雄了,其实刘晏做的事儿,他在太极宫都眼巴巴的看着呢,他还想着万一刘晏要是碰着了什么问题了,自己该出手的时候还是得出手解决一把的,但是刘晏基本上是一点都没让他失望,所有问题都解决的相当的不错。
刘晏不光是把这个事儿给决定的相当不错,还胆子非常大的办了一件事。
在他一本正经的劝说之下,李倓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停止了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
又隔了一小段时间,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享宗庙,其余的进贡一律停止。
之后又连续颁布诏书,宣布废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宫中进贡奴婢和春酒、铜镜、麝香等;禁令天下不得进贡珍禽异兽,甚至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他又下令将文单国所献的三十二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阳;对那些专门供应皇帝狩猎的五坊鹰犬更是统统放出。
同时,还裁撤了梨园使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需要保留者均归属到太常寺。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他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在生日时,又拒绝各地的进献,并将藩镇李正己、田悦所献的三万匹缣全归度支,以代租赋。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让大唐内外对李倓几乎是顶礼膜拜,李倓一时间在这些人的眼里已经是文治武功远远超过了李隆基的神人一样的存在了。
但是事情在很多的时候还是有着两面性的,就比如说这两税法,本来实施的倒是不错,但是到了一些个自视甚高的人眼里,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有些人在民间议论起来,本来实行了百年的租庸调制度已经让大唐如此强悍了,百姓们也是没啥太多的人压力,既然如此,为何会有两税法的出现,且进而取代了行之超过百年的租庸调法?
他们往往是稍微分析了一下子两税法实施的历史背景。以为因为战争之前的破坏力,使皇帝的控制力大幅下滑,使的原本狭窄的税源更行短促。
为了安定局势,朝廷不得不增加各项杂税的收入,藉此以作为平乱的资本,这也使的租庸调法明显的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由是,原本项目清楚,立意良善的旧法开始混乱而失去了准则,朝廷确实需要相当程度的财政重整。
这些人在一方面倒是没有否定这个办法最初的初衷,但是在另外的一方面上却觉得这个办法本身有着极大的不妥之处。
就这么将多个税种进行合并,这样既减少了征税的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对于这一点,的确是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但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巧立名目私设收费项目、变相收费等现象依然存在,税收的征管使用环节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漏洞,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征税效率,减轻民众负担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其实李倓一看这些个论调就知道了,这些家伙还真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呢,这倒是之前李倓没有想到的。
不过在自己的府里静下心来分析了一番之后,李倓倒是有点明白了现如今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些个百姓或者是懂一些内政的人针对的还真就不是他,更不是李豫或者刘晏。
换句话说,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百姓们生活好了之后所带来的问题。
之前的大唐百姓们几乎都是在为了自己家里的生计而奔波着,但是这几年事情发生了变化,在李倓的带动之下,其实刘晏他们的想法也都已经转变到了如何才能让大唐的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加的好上面来了。
特别是李倓这几年在自己的亲信杜黄裳和洪源管辖的地界所建立起来的情况就好像是大唐的一个特区一样,在这里,百姓们其实早就已经过上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了,过上了这种生活之后,他们的生活里面自然就多了不少别的东西,或者说别的乐趣了,而这八卦或者是挑毛病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这说来说去的,人们的胆子自然也就越说越大了,自然也就说到了这朝政的事儿上面来了,久而久之,事情自然也就传递到了李豫他们的耳朵里。
其实李倓知道,这种问题就好像是后世的互联网,上面说啥的都有,但是只要你不在乎他们,是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的。
所以对于这些事儿李倓压根就没打算去管什么,他也知道这些消息并不可能会持续太长的时间,要是真的持续了很长时间了,那就说明幕后有推手了,只要把这个推手给找出来,也就没问题了。
但是让李倓有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儿最终好像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