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要订婚了
许华后来给大学的同事们写信,重点描述了香港招商局麾下的蛇口工业区,这里外商云集,多是按照“三来一补”的模式,进行企业投建。
在他看来,现在的深圳,已经大步向前,开放的规模很大,未来必将影响新中国的方方面面。
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和田宗生认真谈了谈深圳,若没有意外,他的女儿许秀冰将在深圳扎根,许华没有找人将女儿调离深圳的想法,在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里,为祖国做贡献,哪里都一样。
重要的是,随着他这几天逐渐了解深圳这个城市,感慨很多。
这个时候,国内的很多城市,都是灰头土脸的,人们还处于持着各种粮票、肉票和布票等计划经济下的管制中,而这里,早已放开,并且这边的工资水平也很高,吸引了周边很多的打工者前来。
最重要的是,蛇口,几乎是天天在变,简直是是日新月异,当时的收入是外地的三倍。他还听田宗生说,蛇口的大食堂,从总指挥到一般工作人员,全部在工业区指挥部食堂排队用餐。领导没有官架子,也不来以权谋私那一套。
青年人不计报酬,大伙一心一意要把特区搞起来。
许华听完后觉得,蛇口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
改革开放,当然要率先解放思想。
他们还去了当地有名的咖啡档里面的服务员,身穿着白色的衬衫、咖啡色的短裙,烫一头波浪卷发,热情洋溢,很有一番香港风情。
这里还有中英文标注的免税商店,开业两年多了,里面的人很多,各种新奇的玩意,让许华和赵美芝着实开了眼界。
他们甚至抽空去了博雅画廊,这座画廊开业两年多了,它的建立,源于1980年的夏天深圳展览馆馆长以展览馆为起点,与香港朋友合作开办的经营书画、文房四宝和引进海外进步文化用品的画廊,作为特区文化之窗,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第二年,该馆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合作开办的深圳博雅画廊将开业地点选在了东门老街,这是特区首家深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中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
在当时也是破天荒的。
其内有不少有着浓浓东方文化特色的陶瓷、笔墨纸砚等,吸引了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前来购买参观,许华还拽着一位端庄的英国女士聊了半个小时。
当天夜里,他怀着欢快的心情,和老伴商量了一个晚上,觉得对于女儿的婚事,还是不要干预的好,这小田处的久了,也感觉不错。
田团长的话里带着一份直爽,一份开怀,还有一份来自中原大地的朴实淳厚,让人很放心。
虽然家里穷一些的,但在深圳这个地方,未来有无限的可能,绝不是内地固有的类似阶级分层的观念,比如说,女大学生嫁给了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城里的女干部和普通乡下群众结婚了,这样广不被人们接受的事情发生。
惠州市人民医院的黄医生挺好的,但女儿不喜欢,奈何?
看着许秀冰和田宗生在一起时的幸福模样,眼睛里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两位老人只能报以祝福。
田宗生的心情其时是比较复杂的,他能明显的看出,许华和赵美芝能不反对,是看着女儿的面子,而不是真正想找他做女婿。
这一点,让他很泄气,不过还好,二人总算是答应了。
再过一个月,两人去惠州许梅家里订婚。
他给父母写封信,要求他们一个月后,来惠州。
不过,很快回信就来了,是妹子田宗影写的,她放了寒假,在家里冻的正哆嗦,一边烤火,一边写,小字写的很圆柔,她的性格和哥哥完全不同,这是一位温情如水少女,待人热情,家里穷了些,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在和同学们相处时的作态,她自信心很强,自尊心不如哥哥那般,表现在外人的面前,就是一个活泼可爱又有点没心没肺的小姑娘。
父亲认识些字,但写不了,每次和哥哥的通信都要去找邻居家的小孩来帮忙写。
这次赶上她在家,写信的差遣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看到哥哥即将结婚,田宗影像个好奇的小喜鹊,围着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的母亲身边,询问她知不知道,这个许秀冰是谁,她明明记得是张霞啊。
怎么换了人。
哥哥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母亲眼睛茫然,显然,她也不知道。
父亲重重的咳嗽两声,喝了口热水,声音断断续续:“难不成我也老糊涂了,前几年在石家庄,那丫头我记得是叫做张霞的,怎么突然冒出来个许秀冰,宗生这是咋回事?”
田宗生看到家里人询问的信,心想这件事怎么抹活过去合适?
若是说起人家张霞看不上深圳这个地方不愿和他一起承担未知生活的风雨,会不会伤害到父母的心情,田宗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想的是待到父母到了,当面和他们说这件事情的始末,没准父母看到许秀冰,更满意,更开心呢。
他飞快的回了一封,只说等在惠州见了面再说,又寄了一千块钱,这些事料理完了,就到了和李敏仪一起看电影的日子。
他敏锐的感觉到,李敏仪对他,好像有点不一样的,竟然给他打个蓝色的毛衣,这个行为远远超出了亲密的朋友关系,似乎在朝着男女朋友的方向发展。
这是绝对不行的。
此刻,他目光柔和地看着面前的深圳市女干部。
1982年,李敏仪清瘦了不少,虽然这几年吃的比前些年好了,但她总是加班干工作,一点也没长胖。
这一年,罗湖区担当了深圳主要的颜值,深圳就是罗湖。深南大道准备铺上柏油,改变土路的面貌,深圳大学也在筹备,打工妹们传起了体面的毛衣打着腮红和鲜艳的唇彩,笑容满面,尤其是蛇口的姑娘们,工作的热情很高。
李敏仪羞涩的低下头,她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天色已晚,夜色正深。
月色朦胧,而温馨。虽然天寒地冻,但在李敏仪的心里,热情如同沙漠的流火。
她当然知道,田宗生很快就要订婚了,她和他,不可能,但是,有些情愫不是想忽略就能忽略,轻易抹去的。
回想两个人相识的点点滴滴,李敏仪不由地生出惆怅的情绪。
第一次见面,是在三年前,基建工程兵先遣队刚刚来到深圳,她也是刚刚调到深圳,正是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四野荒芜没落,她在被戏称为“竹林宾馆”的地方第一次见到田宗生,那时候的田团长,爽朗大方,英气勃勃,对生活和事业充满干劲,对建设深圳有着冲天的建设豪情,其时,田宗生是有未婚妻的,李敏仪纵然对其很有好感,但她绝不会朝着那个方向去想。
张霞后来在深圳站接黄怀德的时候,她见过,很不错的姑娘,没想到这人却看不上深圳的改革大潮,一心想要过安稳的日子。
安稳,在改革的浪潮下,早早晚晚,都会受到影响,安稳,才是最大的不安稳。
她心里莫名的愤慨。
在田宗生被抛弃,痛苦压抑的时候,李敏仪不是没有想法,最起码,那个看完《火红的年代》的夜晚,田宗生第一个把退婚的事情告诉了她,而不是许秀冰,李敏仪的心,就有些不安,对自己的不安,对未来的不安,对两个人关系的不安。
因为侄子李茂麒的缘故,她和田宗生会在很长的时间里,产生交集。
但那一天之后,她没有做任何进一步的举动,严格来说,田宗生并不符合她心中丈夫的样子,如果和黄怀德两个人的优点接合起来,才行。
那时候,她是茫然无助的。
她知道,许秀冰对田宗生的感情,不比她少,甚至比她更加浓烈。
李敏仪选择了退让,她不能忍受,和另一个女人去争男人的事情,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话说回来,她是一个世俗而体面的人。
在那个曾经离开她去了广州,有过短暂恋爱的男同事,她虽有伤心,但仍在坚持自己的内心,她绝不会失了自己的体面。
现在,她在田宗生默默的注视下,不知所措。
若是平日的夜里,她已经开始睡觉了,在自己温暖的小房间里,想着工作,想着未来的爱人样子,想着此后的人生。
有时候,会想到他的老同学黄怀德,他还没有结婚,自从上一次和许秀冰相亲之后,这个内秀的年轻人,竟然大胆的在营门口,喊出“下次我还会再来的”话,想起这些,就忍不住在浅蓝色的被子里发笑,她这个老同学啊,也会有冲动的时候。
她也会想到田宗生,想到他的时候,心口就有些甜蜜,随即变得苦涩。
淡淡的月色下,木棉树高大的枝丫,有错落交织的影子,很像河里的水草,安静中却颇有些风姿。
两个人静静地在月光下走着,街上有三三两两的人,二十来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调笑打闹的时候。
听有人说,
“良哥,又去扣女?”
“你扣到了没有?”
“没有,昨天班里那个新来的,很靓。”
“那你去试一试啦。”
这些年轻人,都是建筑工地上白天劳累了一天,精力还有些旺盛的时鲜青年,当然,还有大老远从蛇口过来的,那边以女的居多,大晚上成群结队,都是些相对年轻的,大晚上的回去,一群人倒也不怕。
深圳的街头,两两的谈对象的璧人,游玩逛街,嬉笑打闹,人们司空见惯。
和内地那些搞对象还要都玉米地,无人角落缠绵的情况不同,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对各种新生事物的包容度在提升。
很快,李敏仪回到小屋里,简单梳洗后,脱了鞋,拉上浅蓝色的被子,眨着长长睫毛下的大眼睛,翻来覆去睡不着。
田宗生不久也回到自己的住处,杨龙和他住在一个屋子,房子不是竹棚了,换成了简易的平房,五六米宽,三十多米长的铁皮房,杨龙给他留着灯,一弧暗黄色的白炽灯光,在整个营地里,显得微弱而孤独。
他很快上床,熄了灯,沉沉睡去。
1983年2月,腊月十九,田老汉带上治疗肺病的的小药片和缓解腰痛的中药包,和老伴在女儿田宗影的带领下,来到惠州。
田老汉今年四十五,照现在来说,是中年人的年龄,但在当时国内平均寿命六十八岁左右来说,也不算大,但是,常年的辛勤劳作,严重摧毁了他的身体,虽然走起路来腰板挺得笔直,如同华山陡峭的峰峦一样,但皮肤上的成片的老年斑,告诉着周围人,这已经是明显上了年岁的老人,他来到惠州县城,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若说在绥德哪怕是陕西省会西安,早前在那里闯荡过十几年,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家,即使是山西、河北,他也熟络,北方大地,基本一个样。可到了南方这片地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延绵绵的绿海,虽说让他的心情变得很好,但湿冷的感觉,在绥德只有连续不断的罕见雨季才会体会,很不习惯。
然而,富氧的空气让他的肺部感觉好受不少,但老伴就不行了,阴凉的气候腰部疼痛的厉害。
女儿倒是很开心,觉得这边很新奇,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在他看来,现在的深圳,已经大步向前,开放的规模很大,未来必将影响新中国的方方面面。
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和田宗生认真谈了谈深圳,若没有意外,他的女儿许秀冰将在深圳扎根,许华没有找人将女儿调离深圳的想法,在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里,为祖国做贡献,哪里都一样。
重要的是,随着他这几天逐渐了解深圳这个城市,感慨很多。
这个时候,国内的很多城市,都是灰头土脸的,人们还处于持着各种粮票、肉票和布票等计划经济下的管制中,而这里,早已放开,并且这边的工资水平也很高,吸引了周边很多的打工者前来。
最重要的是,蛇口,几乎是天天在变,简直是是日新月异,当时的收入是外地的三倍。他还听田宗生说,蛇口的大食堂,从总指挥到一般工作人员,全部在工业区指挥部食堂排队用餐。领导没有官架子,也不来以权谋私那一套。
青年人不计报酬,大伙一心一意要把特区搞起来。
许华听完后觉得,蛇口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
改革开放,当然要率先解放思想。
他们还去了当地有名的咖啡档里面的服务员,身穿着白色的衬衫、咖啡色的短裙,烫一头波浪卷发,热情洋溢,很有一番香港风情。
这里还有中英文标注的免税商店,开业两年多了,里面的人很多,各种新奇的玩意,让许华和赵美芝着实开了眼界。
他们甚至抽空去了博雅画廊,这座画廊开业两年多了,它的建立,源于1980年的夏天深圳展览馆馆长以展览馆为起点,与香港朋友合作开办的经营书画、文房四宝和引进海外进步文化用品的画廊,作为特区文化之窗,与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第二年,该馆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合作开办的深圳博雅画廊将开业地点选在了东门老街,这是特区首家深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中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
在当时也是破天荒的。
其内有不少有着浓浓东方文化特色的陶瓷、笔墨纸砚等,吸引了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前来购买参观,许华还拽着一位端庄的英国女士聊了半个小时。
当天夜里,他怀着欢快的心情,和老伴商量了一个晚上,觉得对于女儿的婚事,还是不要干预的好,这小田处的久了,也感觉不错。
田团长的话里带着一份直爽,一份开怀,还有一份来自中原大地的朴实淳厚,让人很放心。
虽然家里穷一些的,但在深圳这个地方,未来有无限的可能,绝不是内地固有的类似阶级分层的观念,比如说,女大学生嫁给了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城里的女干部和普通乡下群众结婚了,这样广不被人们接受的事情发生。
惠州市人民医院的黄医生挺好的,但女儿不喜欢,奈何?
看着许秀冰和田宗生在一起时的幸福模样,眼睛里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两位老人只能报以祝福。
田宗生的心情其时是比较复杂的,他能明显的看出,许华和赵美芝能不反对,是看着女儿的面子,而不是真正想找他做女婿。
这一点,让他很泄气,不过还好,二人总算是答应了。
再过一个月,两人去惠州许梅家里订婚。
他给父母写封信,要求他们一个月后,来惠州。
不过,很快回信就来了,是妹子田宗影写的,她放了寒假,在家里冻的正哆嗦,一边烤火,一边写,小字写的很圆柔,她的性格和哥哥完全不同,这是一位温情如水少女,待人热情,家里穷了些,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在和同学们相处时的作态,她自信心很强,自尊心不如哥哥那般,表现在外人的面前,就是一个活泼可爱又有点没心没肺的小姑娘。
父亲认识些字,但写不了,每次和哥哥的通信都要去找邻居家的小孩来帮忙写。
这次赶上她在家,写信的差遣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看到哥哥即将结婚,田宗影像个好奇的小喜鹊,围着累的腰都直不起来的母亲身边,询问她知不知道,这个许秀冰是谁,她明明记得是张霞啊。
怎么换了人。
哥哥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母亲眼睛茫然,显然,她也不知道。
父亲重重的咳嗽两声,喝了口热水,声音断断续续:“难不成我也老糊涂了,前几年在石家庄,那丫头我记得是叫做张霞的,怎么突然冒出来个许秀冰,宗生这是咋回事?”
田宗生看到家里人询问的信,心想这件事怎么抹活过去合适?
若是说起人家张霞看不上深圳这个地方不愿和他一起承担未知生活的风雨,会不会伤害到父母的心情,田宗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想的是待到父母到了,当面和他们说这件事情的始末,没准父母看到许秀冰,更满意,更开心呢。
他飞快的回了一封,只说等在惠州见了面再说,又寄了一千块钱,这些事料理完了,就到了和李敏仪一起看电影的日子。
他敏锐的感觉到,李敏仪对他,好像有点不一样的,竟然给他打个蓝色的毛衣,这个行为远远超出了亲密的朋友关系,似乎在朝着男女朋友的方向发展。
这是绝对不行的。
此刻,他目光柔和地看着面前的深圳市女干部。
1982年,李敏仪清瘦了不少,虽然这几年吃的比前些年好了,但她总是加班干工作,一点也没长胖。
这一年,罗湖区担当了深圳主要的颜值,深圳就是罗湖。深南大道准备铺上柏油,改变土路的面貌,深圳大学也在筹备,打工妹们传起了体面的毛衣打着腮红和鲜艳的唇彩,笑容满面,尤其是蛇口的姑娘们,工作的热情很高。
李敏仪羞涩的低下头,她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天色已晚,夜色正深。
月色朦胧,而温馨。虽然天寒地冻,但在李敏仪的心里,热情如同沙漠的流火。
她当然知道,田宗生很快就要订婚了,她和他,不可能,但是,有些情愫不是想忽略就能忽略,轻易抹去的。
回想两个人相识的点点滴滴,李敏仪不由地生出惆怅的情绪。
第一次见面,是在三年前,基建工程兵先遣队刚刚来到深圳,她也是刚刚调到深圳,正是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四野荒芜没落,她在被戏称为“竹林宾馆”的地方第一次见到田宗生,那时候的田团长,爽朗大方,英气勃勃,对生活和事业充满干劲,对建设深圳有着冲天的建设豪情,其时,田宗生是有未婚妻的,李敏仪纵然对其很有好感,但她绝不会朝着那个方向去想。
张霞后来在深圳站接黄怀德的时候,她见过,很不错的姑娘,没想到这人却看不上深圳的改革大潮,一心想要过安稳的日子。
安稳,在改革的浪潮下,早早晚晚,都会受到影响,安稳,才是最大的不安稳。
她心里莫名的愤慨。
在田宗生被抛弃,痛苦压抑的时候,李敏仪不是没有想法,最起码,那个看完《火红的年代》的夜晚,田宗生第一个把退婚的事情告诉了她,而不是许秀冰,李敏仪的心,就有些不安,对自己的不安,对未来的不安,对两个人关系的不安。
因为侄子李茂麒的缘故,她和田宗生会在很长的时间里,产生交集。
但那一天之后,她没有做任何进一步的举动,严格来说,田宗生并不符合她心中丈夫的样子,如果和黄怀德两个人的优点接合起来,才行。
那时候,她是茫然无助的。
她知道,许秀冰对田宗生的感情,不比她少,甚至比她更加浓烈。
李敏仪选择了退让,她不能忍受,和另一个女人去争男人的事情,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话说回来,她是一个世俗而体面的人。
在那个曾经离开她去了广州,有过短暂恋爱的男同事,她虽有伤心,但仍在坚持自己的内心,她绝不会失了自己的体面。
现在,她在田宗生默默的注视下,不知所措。
若是平日的夜里,她已经开始睡觉了,在自己温暖的小房间里,想着工作,想着未来的爱人样子,想着此后的人生。
有时候,会想到他的老同学黄怀德,他还没有结婚,自从上一次和许秀冰相亲之后,这个内秀的年轻人,竟然大胆的在营门口,喊出“下次我还会再来的”话,想起这些,就忍不住在浅蓝色的被子里发笑,她这个老同学啊,也会有冲动的时候。
她也会想到田宗生,想到他的时候,心口就有些甜蜜,随即变得苦涩。
淡淡的月色下,木棉树高大的枝丫,有错落交织的影子,很像河里的水草,安静中却颇有些风姿。
两个人静静地在月光下走着,街上有三三两两的人,二十来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调笑打闹的时候。
听有人说,
“良哥,又去扣女?”
“你扣到了没有?”
“没有,昨天班里那个新来的,很靓。”
“那你去试一试啦。”
这些年轻人,都是建筑工地上白天劳累了一天,精力还有些旺盛的时鲜青年,当然,还有大老远从蛇口过来的,那边以女的居多,大晚上成群结队,都是些相对年轻的,大晚上的回去,一群人倒也不怕。
深圳的街头,两两的谈对象的璧人,游玩逛街,嬉笑打闹,人们司空见惯。
和内地那些搞对象还要都玉米地,无人角落缠绵的情况不同,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对各种新生事物的包容度在提升。
很快,李敏仪回到小屋里,简单梳洗后,脱了鞋,拉上浅蓝色的被子,眨着长长睫毛下的大眼睛,翻来覆去睡不着。
田宗生不久也回到自己的住处,杨龙和他住在一个屋子,房子不是竹棚了,换成了简易的平房,五六米宽,三十多米长的铁皮房,杨龙给他留着灯,一弧暗黄色的白炽灯光,在整个营地里,显得微弱而孤独。
他很快上床,熄了灯,沉沉睡去。
1983年2月,腊月十九,田老汉带上治疗肺病的的小药片和缓解腰痛的中药包,和老伴在女儿田宗影的带领下,来到惠州。
田老汉今年四十五,照现在来说,是中年人的年龄,但在当时国内平均寿命六十八岁左右来说,也不算大,但是,常年的辛勤劳作,严重摧毁了他的身体,虽然走起路来腰板挺得笔直,如同华山陡峭的峰峦一样,但皮肤上的成片的老年斑,告诉着周围人,这已经是明显上了年岁的老人,他来到惠州县城,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若说在绥德哪怕是陕西省会西安,早前在那里闯荡过十几年,闭着眼睛都能摸回家,即使是山西、河北,他也熟络,北方大地,基本一个样。可到了南方这片地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延绵绵的绿海,虽说让他的心情变得很好,但湿冷的感觉,在绥德只有连续不断的罕见雨季才会体会,很不习惯。
然而,富氧的空气让他的肺部感觉好受不少,但老伴就不行了,阴凉的气候腰部疼痛的厉害。
女儿倒是很开心,觉得这边很新奇,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