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一权臣_分卷阅读_52
官差听见李景若的呼唤声,已闯了进来,等那老妪交代完罪行,便将老妪带下去收押。
李景若问高展明:“君亮兄弟,这件案子,你打算怎么判?”
高展明犹豫片刻,道:“犯人虽有罪,毕竟情有可原,罚金可免。然而若不惩处,也有失公允。量她年纪大了,明天早上叫官差虚打三十杖,往她身上落个两三板子,其余的往地上敲敲,吓她一吓,也让百姓看见,引以为戒,然后就放她回去吧。”
李景若点头:“不错。”
高展明道:“至于什么包庇罪,到底牵强了些,省了吧。”
李景若笑道:“我不过同她开个玩笑,原也不是当真的。”
高展明无语地看着李景若。这个玩笑,可把那老妇人吓褪了一层皮呢。
李景若道:“至于他家当家的,明日我出银子请个县里好点的大夫去看看,便算我今日冲撞老人家,给她的些微补偿。不知君亮兄意下如何。”
高展明道:“也好。”
一桩原本糊涂的案子被李景若雷厉风行地断了,高展明让官差将卖鸡的几百文钱交给花衣服老妪,那老妪千恩万谢,领着银子回家去了。偷鸡的老妇被暂时收押在官府,高展明派了人去通知她家里,并没有提及盗窃一事,只说那老妪今日有事暂时不回,明日会派大夫去给老当家看病。
官府里的官差并不知李景若是何人,还以为是高展明的幕僚,只见两人走进屋子还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原本嘴硬的老妪就老老实实把案子都招了,心里无不对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又听高展明定下的处罚,既公正,又不失人情,也对这位他们本以为是来吃喝享福的高家子弟刮目相看。
断完案子,天色已经很晚了,高展明问李景若:“李兄,你今晚在何处落脚?”
李景若笑道:“我今日出来乃是微服私访,身上只带了一点碎钱,方才买鸡已花完了,不知君亮府上可有空房,暂时收留愚兄一晚。”
高展明无语地看了眼他腰侧分明还鼓囊囊的钱袋,转头对引鹤吩咐道:“你快些去叫人收拾一间空房。”
引鹤得了命,即刻去了。
高展明和李景若一起往回走,高展明耐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另一个老妪是用什么喂鸡的?”
李景若道:“也是粟米。”
高展明大惊:“那怎么……那鸡胗里破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李景若摊了摊手:“什么也没有。人都不够粮食吃,鸡能有什么吃,她都两日没有喂鸡了。”
高展明失笑:“你可真是……”
李景若一脸无辜:“兵不厌诈。心虚的人,自然会露出破绽。”
高展明抱拳:“李兄高招,在下佩服。”又道,“李兄,若是今晚我府上没有空房,李兄又打算怎么办?”
李景若揶揄道:“能与高兄同床共枕,实是在下二十年修来的福气。”
高展明道:“又是玩笑?”
李景若挑眉不语。
说话间,两人就走到了府邸。
高展明道:“李兄,明日再见。”
李景若的目光悠悠在他身上转了一圈,弯了眼,敛起一片风光:“明日见。”
翌日上午,高展明和原先的顾判司完成了交接,下午便和李景若一起出访。
高展明初到嘉州,对于嘉州的民情还不了解,又怕让官差引路,官差会有意糊弄他,只带他去些富庶的地方。而李景若对嘉州已有一定的了解,由他带路,自然是上上之选。李景若也是新官上任,他也想更加全面地了解嘉州,因此两人一路考察便一路讨论。
高展明和李景若花了三天的时间将嘉州大致地逛了一圈。
嘉州的灾情的确很严重,官府已经开始开仓放粮了。蝗灾已经闹了两年,今年比去年更严重,秋日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一成,好在前些年的收成还不错,官府和民间还有一定的余粮,因此灾情尚没有到达饿殍遍野的程度,但流寇四起,生计困难到鬻儿卖女的也不在少数。照这样下去,到了明年春日,余粮耗尽,官府也无粮可放,灾情就会完全爆发出来,到时嘉州的惨景将无法想象。
高展明是从京城来的,朝廷根本不清楚嘉州的惨状,所以并没有重视,也没有拨款赈灾的决策。如此,嘉州孤立无援,才是最要命的。
回到府上,高展明就开始发愁。他立刻命人去抽调了一些往年各地对抗饥荒的政策资料,总结嘉州的民情,开始摘写可用的策略。
高展明正在书房写着,忽听外面敲门,李景若的声音传了进来:“君亮,是我。”
高展明忙道:“进来吧。”
李景若走进书房,看到高展明书桌上放着的东西,拿起来看了几眼,道:“以你的才干,做个判司,实在有些屈才了。”
高展明也有些为难。他虽是判司,好在永嘉上县令张品十分重视他,他提出的政策,张品应该会采纳。可是张品再如何也不过是个县令,能在永嘉县施展的政策少得可怜,而且一定要经过刘太守的通过才行。可现在刘太守对他很是轻视,就连面都没让他见上,他就算空有一肚子才干,也没有施展的余地。
李景若问高展明:“你见过永州太守了吗?”
在一旁的引鹤没好气地插话道:“那太守根本不肯见咱们爷呢。”
李景若吃惊道:“哦?”
引鹤便将当日在太守府如何被怠慢了一整日的事情如此如此说给李景若听。
李景若沉思片刻,问高展明:“那你打算怎么办?”
高展明道:“我明日再去求见。”
李景若笑道:“如此正好,我也还没有见过那刘太守,明日我和高兄一起去。”
高展明好笑道:“李兄以什么身份去?听说州县一直找不到新来的都督,刘太守快要急坏了,已经准备组织官兵去剿匪,打算从匪窝里找找有没有都督大人的尸骨呢。”
李景若一脸无辜:“那岂不是正好,以都督的名义剿灭流寇盗匪,可算是都督大人在此地立下的第一桩功绩。”
高展明听了他这话,便知他暂时还不打算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李景若堂而皇之地在嘉州四处乱逛,和官兵们都打了好几个照面了,可惜嘉州的官兵谁也没见过新都督,便是面对面错身而过,都不知道这位爷正是自己要找的祖宗,李景若倒是逍遥的很,一直赖在高展明府上不走。
高展明淡然道:“李兄若是随我一起去,怕是见不到太守的面。”
李景若道:“那又如何,听说那刘太守长得黑面牛眼,又不是什么美人,有什么值得见的。能看着高兄的俊面,我就知足了。”
高展明已经习惯了他的轻浮,对引鹤道:“你让人去准备一下,给太守府投个贴,明日我和李都督一起去拜访刘太守。”
引鹤得了命,立刻就出去了。
第五十五章 搞定太守
翌日一早,高展明、引鹤和李景若一起往太守府去了。
太守府里,刘汝康正在发脾气,桌子拍得整天响。
“该死的纨绔子弟!格老子滴,就知道给老子添麻烦!”
太守府家丞同情地看了眼可怜的桌子,心道今年府里买桌子的预算又要增加了。然而他的心思也只被桌子勾去了一会儿,很快就发愁道:“老爷,要是新来的都督真的被流寇杀害了,咱们可怎么跟朝廷交代啊!”
刘汝康又拍了三下桌子:“老子的烦心事够多了!官府的余粮再放两个月就要放完了,朝廷那帮狗娘养的,不帮老子赈灾,还专门给老子添乱!老子带兵杀他个片甲不留!”
家丞吓了一跳,忙跑上去捂住刘汝康的嘴:“老爷,您别嚷嚷了,要是让人听去了,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名啊!”
刘汝康气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打开他的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汇报灾情的折子都往上递了三五道了,朝廷一点反应都没有。什么高家,什么赵家,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就不管!还给老子派什么新都督,新都督能治灾吗?单枪匹马的还敢乱跑!就知道游山玩水!要是让老子逮到了,老子五花大绑把他送回襄城去!咱们嘉州没有民脂民膏给他搜刮!”
家丞道:“官府的余粮确实不够了,要不先缓缓,熬几个月向其他州的商贾豪绅们收购米粮,再放粮赈灾……”
刘汝康道:“怎么收?那些狗屁商贾的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去年刚开始闹灾的时候,那些该死的家伙们就低价把粮食都收起来屯着,就等着发国难财呢!官府收粮的公文早就放出去了,粮食的价钱被他们炒到了前年的二十倍!老子按两倍的价格收,收到现在,一人一口米汤都不够喝!”
凡是饥荒的时候,往往都是无良商贩发财致富的时候。当他们发现饥荒的苗头,立刻开始大肆屯粮,等到百姓无米可食的时候,他们也屯够了几仓的粮食。要是能让他们把粮食都吐出来,确实够老百姓熬过这阵子,可他们却把粮食的价格炒得极高,百姓鬻儿卖女,往往都只够换几天的口粮。
家丞连连叹气:“唉,祸不单行啊。老爷,要不您给贵妃写封信,请她跟皇上求个情,给咱们多拨点赈灾的钱……”
李景若问高展明:“君亮兄弟,这件案子,你打算怎么判?”
高展明犹豫片刻,道:“犯人虽有罪,毕竟情有可原,罚金可免。然而若不惩处,也有失公允。量她年纪大了,明天早上叫官差虚打三十杖,往她身上落个两三板子,其余的往地上敲敲,吓她一吓,也让百姓看见,引以为戒,然后就放她回去吧。”
李景若点头:“不错。”
高展明道:“至于什么包庇罪,到底牵强了些,省了吧。”
李景若笑道:“我不过同她开个玩笑,原也不是当真的。”
高展明无语地看着李景若。这个玩笑,可把那老妇人吓褪了一层皮呢。
李景若道:“至于他家当家的,明日我出银子请个县里好点的大夫去看看,便算我今日冲撞老人家,给她的些微补偿。不知君亮兄意下如何。”
高展明道:“也好。”
一桩原本糊涂的案子被李景若雷厉风行地断了,高展明让官差将卖鸡的几百文钱交给花衣服老妪,那老妪千恩万谢,领着银子回家去了。偷鸡的老妇被暂时收押在官府,高展明派了人去通知她家里,并没有提及盗窃一事,只说那老妪今日有事暂时不回,明日会派大夫去给老当家看病。
官府里的官差并不知李景若是何人,还以为是高展明的幕僚,只见两人走进屋子还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原本嘴硬的老妪就老老实实把案子都招了,心里无不对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又听高展明定下的处罚,既公正,又不失人情,也对这位他们本以为是来吃喝享福的高家子弟刮目相看。
断完案子,天色已经很晚了,高展明问李景若:“李兄,你今晚在何处落脚?”
李景若笑道:“我今日出来乃是微服私访,身上只带了一点碎钱,方才买鸡已花完了,不知君亮府上可有空房,暂时收留愚兄一晚。”
高展明无语地看了眼他腰侧分明还鼓囊囊的钱袋,转头对引鹤吩咐道:“你快些去叫人收拾一间空房。”
引鹤得了命,即刻去了。
高展明和李景若一起往回走,高展明耐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另一个老妪是用什么喂鸡的?”
李景若道:“也是粟米。”
高展明大惊:“那怎么……那鸡胗里破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李景若摊了摊手:“什么也没有。人都不够粮食吃,鸡能有什么吃,她都两日没有喂鸡了。”
高展明失笑:“你可真是……”
李景若一脸无辜:“兵不厌诈。心虚的人,自然会露出破绽。”
高展明抱拳:“李兄高招,在下佩服。”又道,“李兄,若是今晚我府上没有空房,李兄又打算怎么办?”
李景若揶揄道:“能与高兄同床共枕,实是在下二十年修来的福气。”
高展明道:“又是玩笑?”
李景若挑眉不语。
说话间,两人就走到了府邸。
高展明道:“李兄,明日再见。”
李景若的目光悠悠在他身上转了一圈,弯了眼,敛起一片风光:“明日见。”
翌日上午,高展明和原先的顾判司完成了交接,下午便和李景若一起出访。
高展明初到嘉州,对于嘉州的民情还不了解,又怕让官差引路,官差会有意糊弄他,只带他去些富庶的地方。而李景若对嘉州已有一定的了解,由他带路,自然是上上之选。李景若也是新官上任,他也想更加全面地了解嘉州,因此两人一路考察便一路讨论。
高展明和李景若花了三天的时间将嘉州大致地逛了一圈。
嘉州的灾情的确很严重,官府已经开始开仓放粮了。蝗灾已经闹了两年,今年比去年更严重,秋日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一成,好在前些年的收成还不错,官府和民间还有一定的余粮,因此灾情尚没有到达饿殍遍野的程度,但流寇四起,生计困难到鬻儿卖女的也不在少数。照这样下去,到了明年春日,余粮耗尽,官府也无粮可放,灾情就会完全爆发出来,到时嘉州的惨景将无法想象。
高展明是从京城来的,朝廷根本不清楚嘉州的惨状,所以并没有重视,也没有拨款赈灾的决策。如此,嘉州孤立无援,才是最要命的。
回到府上,高展明就开始发愁。他立刻命人去抽调了一些往年各地对抗饥荒的政策资料,总结嘉州的民情,开始摘写可用的策略。
高展明正在书房写着,忽听外面敲门,李景若的声音传了进来:“君亮,是我。”
高展明忙道:“进来吧。”
李景若走进书房,看到高展明书桌上放着的东西,拿起来看了几眼,道:“以你的才干,做个判司,实在有些屈才了。”
高展明也有些为难。他虽是判司,好在永嘉上县令张品十分重视他,他提出的政策,张品应该会采纳。可是张品再如何也不过是个县令,能在永嘉县施展的政策少得可怜,而且一定要经过刘太守的通过才行。可现在刘太守对他很是轻视,就连面都没让他见上,他就算空有一肚子才干,也没有施展的余地。
李景若问高展明:“你见过永州太守了吗?”
在一旁的引鹤没好气地插话道:“那太守根本不肯见咱们爷呢。”
李景若吃惊道:“哦?”
引鹤便将当日在太守府如何被怠慢了一整日的事情如此如此说给李景若听。
李景若沉思片刻,问高展明:“那你打算怎么办?”
高展明道:“我明日再去求见。”
李景若笑道:“如此正好,我也还没有见过那刘太守,明日我和高兄一起去。”
高展明好笑道:“李兄以什么身份去?听说州县一直找不到新来的都督,刘太守快要急坏了,已经准备组织官兵去剿匪,打算从匪窝里找找有没有都督大人的尸骨呢。”
李景若一脸无辜:“那岂不是正好,以都督的名义剿灭流寇盗匪,可算是都督大人在此地立下的第一桩功绩。”
高展明听了他这话,便知他暂时还不打算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李景若堂而皇之地在嘉州四处乱逛,和官兵们都打了好几个照面了,可惜嘉州的官兵谁也没见过新都督,便是面对面错身而过,都不知道这位爷正是自己要找的祖宗,李景若倒是逍遥的很,一直赖在高展明府上不走。
高展明淡然道:“李兄若是随我一起去,怕是见不到太守的面。”
李景若道:“那又如何,听说那刘太守长得黑面牛眼,又不是什么美人,有什么值得见的。能看着高兄的俊面,我就知足了。”
高展明已经习惯了他的轻浮,对引鹤道:“你让人去准备一下,给太守府投个贴,明日我和李都督一起去拜访刘太守。”
引鹤得了命,立刻就出去了。
第五十五章 搞定太守
翌日一早,高展明、引鹤和李景若一起往太守府去了。
太守府里,刘汝康正在发脾气,桌子拍得整天响。
“该死的纨绔子弟!格老子滴,就知道给老子添麻烦!”
太守府家丞同情地看了眼可怜的桌子,心道今年府里买桌子的预算又要增加了。然而他的心思也只被桌子勾去了一会儿,很快就发愁道:“老爷,要是新来的都督真的被流寇杀害了,咱们可怎么跟朝廷交代啊!”
刘汝康又拍了三下桌子:“老子的烦心事够多了!官府的余粮再放两个月就要放完了,朝廷那帮狗娘养的,不帮老子赈灾,还专门给老子添乱!老子带兵杀他个片甲不留!”
家丞吓了一跳,忙跑上去捂住刘汝康的嘴:“老爷,您别嚷嚷了,要是让人听去了,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名啊!”
刘汝康气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打开他的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汇报灾情的折子都往上递了三五道了,朝廷一点反应都没有。什么高家,什么赵家,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就不管!还给老子派什么新都督,新都督能治灾吗?单枪匹马的还敢乱跑!就知道游山玩水!要是让老子逮到了,老子五花大绑把他送回襄城去!咱们嘉州没有民脂民膏给他搜刮!”
家丞道:“官府的余粮确实不够了,要不先缓缓,熬几个月向其他州的商贾豪绅们收购米粮,再放粮赈灾……”
刘汝康道:“怎么收?那些狗屁商贾的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去年刚开始闹灾的时候,那些该死的家伙们就低价把粮食都收起来屯着,就等着发国难财呢!官府收粮的公文早就放出去了,粮食的价钱被他们炒到了前年的二十倍!老子按两倍的价格收,收到现在,一人一口米汤都不够喝!”
凡是饥荒的时候,往往都是无良商贩发财致富的时候。当他们发现饥荒的苗头,立刻开始大肆屯粮,等到百姓无米可食的时候,他们也屯够了几仓的粮食。要是能让他们把粮食都吐出来,确实够老百姓熬过这阵子,可他们却把粮食的价格炒得极高,百姓鬻儿卖女,往往都只够换几天的口粮。
家丞连连叹气:“唉,祸不单行啊。老爷,要不您给贵妃写封信,请她跟皇上求个情,给咱们多拨点赈灾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