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霭的异古生活_分卷阅读_134
虽然对于大田里面的农作物来说,这场雨来的着实有些晚了,田里面有不少的秧苗已经枯死在地里面了。
不过对于那些刚刚被种植到土地里面,由农户们悉心照料的土豆幼苗而言,这场雨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直接就让那些弯下去的叶子,又变得挺拔起来了。
借着这场宝贵的雨水,土豆苗们算是彻底的活了下来,而眼见着口粮有希望的农户们,也开始更加用心的照顾起了这些土豆们,每天都有人不停的挑来井水,一点一点小心的浇灌到它们的植株上。
辛辛苦苦的挣扎了三个多月,这些让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土豆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十月中旬左右,感觉时间到了的大家赶在霜降之前,开始用锄头砌出埋藏在土地之下的土豆。
那些被人们刨出来的土豆各个个头饱满,形状差不多都有成人的拳头大小,每一株的秧苗下面,至少都挂着八、九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将它们挖出来之后堆到一起,统计出来的亩产量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些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平均的亩产居然能够达到1600斤。
这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讶异不已,也有那些原来就种过土豆的人家,不解的小声说道:“以前家里面也是种过土豆的,这东西的产量高是高,可多说也就1000斤,这一回是怎么了,居然种出了这种数量这是老天爷看咱们这边要受灾了,所以额外开恩给土豆加产了吗?”
他说的很小声,可是还是被一旁的人听见了,那位闻言低声的冲着他回道:“别瞎想了,什么老天爷开眼,这分明是咱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往咱们种土豆,那个不是将发芽的土豆块往地里面一埋,然后就不管了,能不能出苗全靠它们自己,就更不用说隔三差五的过来给浇水了。可是这一回的土豆是怎么种的地里面种下去的?都是已经长壮实了的小苗,等苗的根基扎稳了,咱们可是要每天不停的给浇水施肥的,这么精心的照顾,要还是每个号产量,那才是怪事了。”
听到有人这么解释之后,那位老农也就放心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古的道理,所以用心耕作的东西会有好的产量,那也是说得过去的。
土豆们出乎众人意料的高产,给这个刚刚经受过旱灾的城市注入了力量。如今凤城这边的分户工作做的很好,这边的家里大多数都是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组成的小家庭。
平日里的男人们出去上工挣一些银钱,女人则带着已经懂事的孩子出来照顾田地。
这些家里面大多数都是五六口人,八、九口都算是多的了。他们家里面今年基本上都按着人口,种植就两三亩的土豆,如今一亩1600斤的产量,已经足够他们省着度过一个冬天了。
不用饿肚子了,这真是一件大喜事,而更让凤城的老百姓们高兴的是,就在他们刚刚将挖出来的土豆放进菜窖之后,今年的第一次场大雪便落下来了。
这场雪下的真的很大,鹅毛一样飘飘洒洒的从天上落了下来。不一会便将整座凤城,整个大地都埋在了一片晶莹的洁白之下。
土豆丰收之后又遇上大雪,兴奋的人们纷纷冒着大雪走出了家门,高声的跳着叫着欢笑着,迎接着这场他们期盼已久的降水。
不少老人眼含热泪的捧着大雪,口中念叨着瑞雪兆丰年的吉祥话。
沈晨霭站在家门口,看着外面那些装死疯狂的百姓们,心中默默的说着‘都过去了,一切的灾难都会过去的’,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107章 完结
这场大雪过后,一个月内凤城极其周边地区又相继下了两场的大雪,这些大雪的到来,彻底的意味着威胁了众人快要一年的旱情,已经彻底过去了。
虽然今年的年景不好,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家需要勒紧裤腰带过上一段日子,不过没关系,只要咬咬牙将这段日子挺过去,将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县太爷在确定旱灾已经过去之后,特意将这一次抗旱救灾的经过写成了折子,然后通过州府那边上表了朝廷。
朝廷在接到揍表之后,对凤城这边应对旱灾之时所作出的那些反应,给与想了相当的肯定,并且专门组织吏部和户部的相关部门,对着折子上的反法做了研究,在响应的做出精简和添加之后,发放到下面的各个部门,请他们学习经验,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同时为了表彰凤城这边的功绩,县太爷马上就得到了破格提拔,升职到凉州府衙那里去做通判了。而那些带头捐献物资,并且贡献了想法与主意的各位商户们,除了得到朝廷的表扬之外,县衙那边还专门在府衙的正前面,雕刻了一座石碑,上面写满了他们的名字,用万古流芳的形式,来表达朝廷对他们的嘉奖。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土豆居然能够救得下那么多的人命,而这一次的行动还给凤城这边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便是有土地的人家突然都多出了一个习惯,每一年他们种地的时候,都会留出来两亩地,用来种植土豆,并且根据当年的天气,对种植在上面的土豆进行管理。
那留出来特别耕种的两亩土地,渐渐的成为了凤城百姓们的保命田,而这些田地也没有辜负人们对于它们的期望,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不止一次的救下了整个凤城人民的性命。
让人揪心的旱灾过去之后,凤城这边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老百姓们又开始各自的忙活起了他们的生活,如此宁静的日子,要是说还有谁能不满意的话,那就只剩下那些个曾经想要哄抬物价的粮商们了。
旱灾之前,他们可是花了大价钱来囤积粮食的,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旱灾到来的时候,凤城这边的粮食价格并没有如同他们预料的那样疯涨,反而在涨了一段之间之后,出现了微微的下降。
随后县太爷和这边的一些商户们又集体行动,集思广益之后便各显神通,生生的将凤城这边的物价给打压下来了。
随后的那些日子对于这些粮商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随着府衙那边的平价口粮的推出,他们这边的粮食就越加的难卖了。
有脑瓜的人察觉事情不对,都开始跟着慢慢的降价,一点一点的清空库存了,而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却舍不得赔钱卖粮,只好咬着牙硬撑,他们觉得府衙那边购进的粮食并不算多,哪怕是限量供应,最多也就撑一个半月,等过了这段时间,府衙那边的粮食卖完了,没有粮食吃的那些人自然就要到他们这边来买粮食的。
可惜的是他们把那些跟风卖粮的家伙给忘掉了,这些人手里面储存的粮食可比府衙那边多的多,那些有实力的有余钱的人家还是会选择到他们这里来卖粮,毕竟府衙那边进来的粮食就是为了个大家填饱肚子用的,质量什么的,只要能入口,其它的要求就基本没有了。
有些人是为了口感到粮商那里去买粮,还有些人却是为了给那些家里面不富裕的人腾出名额,才去买粮食的。大灾当前的时刻,凤城的百姓们显现出了一种空前的凝聚力,这些人的努力让凤城的百姓们齐心合力度过了粮食最艰难的那三个多月,等到田地里面的土豆出土之后,老百姓们就在不需要为口粮费心了。
缓过劲来的众人开始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对于那些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死活,一心想要发国难财的粮商们,大家有志一同的表示,再也不回去他们的店铺里面买东西了。
做买卖的人家,没有生意上门那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关门大吉,此时他们就算是想要赔本大耍卖,都没地方去卖了,大家纷纷表示这些人的人品不好,他们店铺里面的东西,我们吃着不放心。
不过对于那些刚刚被种植到土地里面,由农户们悉心照料的土豆幼苗而言,这场雨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直接就让那些弯下去的叶子,又变得挺拔起来了。
借着这场宝贵的雨水,土豆苗们算是彻底的活了下来,而眼见着口粮有希望的农户们,也开始更加用心的照顾起了这些土豆们,每天都有人不停的挑来井水,一点一点小心的浇灌到它们的植株上。
辛辛苦苦的挣扎了三个多月,这些让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土豆们,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十月中旬左右,感觉时间到了的大家赶在霜降之前,开始用锄头砌出埋藏在土地之下的土豆。
那些被人们刨出来的土豆各个个头饱满,形状差不多都有成人的拳头大小,每一株的秧苗下面,至少都挂着八、九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将它们挖出来之后堆到一起,统计出来的亩产量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些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平均的亩产居然能够达到1600斤。
这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讶异不已,也有那些原来就种过土豆的人家,不解的小声说道:“以前家里面也是种过土豆的,这东西的产量高是高,可多说也就1000斤,这一回是怎么了,居然种出了这种数量这是老天爷看咱们这边要受灾了,所以额外开恩给土豆加产了吗?”
他说的很小声,可是还是被一旁的人听见了,那位闻言低声的冲着他回道:“别瞎想了,什么老天爷开眼,这分明是咱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以往咱们种土豆,那个不是将发芽的土豆块往地里面一埋,然后就不管了,能不能出苗全靠它们自己,就更不用说隔三差五的过来给浇水了。可是这一回的土豆是怎么种的地里面种下去的?都是已经长壮实了的小苗,等苗的根基扎稳了,咱们可是要每天不停的给浇水施肥的,这么精心的照顾,要还是每个号产量,那才是怪事了。”
听到有人这么解释之后,那位老农也就放心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自古的道理,所以用心耕作的东西会有好的产量,那也是说得过去的。
土豆们出乎众人意料的高产,给这个刚刚经受过旱灾的城市注入了力量。如今凤城这边的分户工作做的很好,这边的家里大多数都是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组成的小家庭。
平日里的男人们出去上工挣一些银钱,女人则带着已经懂事的孩子出来照顾田地。
这些家里面大多数都是五六口人,八、九口都算是多的了。他们家里面今年基本上都按着人口,种植就两三亩的土豆,如今一亩1600斤的产量,已经足够他们省着度过一个冬天了。
不用饿肚子了,这真是一件大喜事,而更让凤城的老百姓们高兴的是,就在他们刚刚将挖出来的土豆放进菜窖之后,今年的第一次场大雪便落下来了。
这场雪下的真的很大,鹅毛一样飘飘洒洒的从天上落了下来。不一会便将整座凤城,整个大地都埋在了一片晶莹的洁白之下。
土豆丰收之后又遇上大雪,兴奋的人们纷纷冒着大雪走出了家门,高声的跳着叫着欢笑着,迎接着这场他们期盼已久的降水。
不少老人眼含热泪的捧着大雪,口中念叨着瑞雪兆丰年的吉祥话。
沈晨霭站在家门口,看着外面那些装死疯狂的百姓们,心中默默的说着‘都过去了,一切的灾难都会过去的’,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107章 完结
这场大雪过后,一个月内凤城极其周边地区又相继下了两场的大雪,这些大雪的到来,彻底的意味着威胁了众人快要一年的旱情,已经彻底过去了。
虽然今年的年景不好,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家需要勒紧裤腰带过上一段日子,不过没关系,只要咬咬牙将这段日子挺过去,将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县太爷在确定旱灾已经过去之后,特意将这一次抗旱救灾的经过写成了折子,然后通过州府那边上表了朝廷。
朝廷在接到揍表之后,对凤城这边应对旱灾之时所作出的那些反应,给与想了相当的肯定,并且专门组织吏部和户部的相关部门,对着折子上的反法做了研究,在响应的做出精简和添加之后,发放到下面的各个部门,请他们学习经验,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同时为了表彰凤城这边的功绩,县太爷马上就得到了破格提拔,升职到凉州府衙那里去做通判了。而那些带头捐献物资,并且贡献了想法与主意的各位商户们,除了得到朝廷的表扬之外,县衙那边还专门在府衙的正前面,雕刻了一座石碑,上面写满了他们的名字,用万古流芳的形式,来表达朝廷对他们的嘉奖。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土豆居然能够救得下那么多的人命,而这一次的行动还给凤城这边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便是有土地的人家突然都多出了一个习惯,每一年他们种地的时候,都会留出来两亩地,用来种植土豆,并且根据当年的天气,对种植在上面的土豆进行管理。
那留出来特别耕种的两亩土地,渐渐的成为了凤城百姓们的保命田,而这些田地也没有辜负人们对于它们的期望,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不止一次的救下了整个凤城人民的性命。
让人揪心的旱灾过去之后,凤城这边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老百姓们又开始各自的忙活起了他们的生活,如此宁静的日子,要是说还有谁能不满意的话,那就只剩下那些个曾经想要哄抬物价的粮商们了。
旱灾之前,他们可是花了大价钱来囤积粮食的,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旱灾到来的时候,凤城这边的粮食价格并没有如同他们预料的那样疯涨,反而在涨了一段之间之后,出现了微微的下降。
随后县太爷和这边的一些商户们又集体行动,集思广益之后便各显神通,生生的将凤城这边的物价给打压下来了。
随后的那些日子对于这些粮商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随着府衙那边的平价口粮的推出,他们这边的粮食就越加的难卖了。
有脑瓜的人察觉事情不对,都开始跟着慢慢的降价,一点一点的清空库存了,而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却舍不得赔钱卖粮,只好咬着牙硬撑,他们觉得府衙那边购进的粮食并不算多,哪怕是限量供应,最多也就撑一个半月,等过了这段时间,府衙那边的粮食卖完了,没有粮食吃的那些人自然就要到他们这边来买粮食的。
可惜的是他们把那些跟风卖粮的家伙给忘掉了,这些人手里面储存的粮食可比府衙那边多的多,那些有实力的有余钱的人家还是会选择到他们这里来卖粮,毕竟府衙那边进来的粮食就是为了个大家填饱肚子用的,质量什么的,只要能入口,其它的要求就基本没有了。
有些人是为了口感到粮商那里去买粮,还有些人却是为了给那些家里面不富裕的人腾出名额,才去买粮食的。大灾当前的时刻,凤城的百姓们显现出了一种空前的凝聚力,这些人的努力让凤城的百姓们齐心合力度过了粮食最艰难的那三个多月,等到田地里面的土豆出土之后,老百姓们就在不需要为口粮费心了。
缓过劲来的众人开始有仇报仇,有怨抱怨,对于那些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死活,一心想要发国难财的粮商们,大家有志一同的表示,再也不回去他们的店铺里面买东西了。
做买卖的人家,没有生意上门那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关门大吉,此时他们就算是想要赔本大耍卖,都没地方去卖了,大家纷纷表示这些人的人品不好,他们店铺里面的东西,我们吃着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