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_分卷阅读_44
为了能把基础学扎实点,在县中学去了能取得好成绩,苏敏自己跑去书店买了本英语词典和汉语词典回来。每天再家里看词典。
她上辈子打工的时候,看到一个到酒店实习的大学生每天就是这么学习的。她当时还好奇的问了人家,才知道,这种学习方法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效果很好。把字都学会了,把单词都记住了,语文和英语就都不成问题了。
“我妈也同意我去读县中学了,前几天我妈已经把我的户口转到朱叔这边来了。”
廖招娣这几天也每天过来和苏敏一起学习。
她说着说着,脸上有些难受的样子,“我妈回老家的时候,我姐姐他们连门都不让我妈进。我有时候就想着,当时我要是没和我妈走,会咋样。”
“别想那么多,都出来了,咱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才实在。你要是觉得对你姐他们愧疚,那就好好念书,以后咱出息了,才能帮衬着他们。”
“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挣钱,而且听我妈的意思,是初中读完了之后,就不让读了。我也不知道咋办。”
“那要是考上高中也不让读吗?”苏敏看着廖招娣。
廖招娣点点头,眼睛有些红,“我妈说反正十八岁就嫁人了,读多了也没用。以后朱叔和她的生意都是我和朱小兵的,会算账就行了。”
“……”
苏敏突然觉得,自己妈真是开明。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面,比她还着急,整天嚷嚷着家里要出一个女大学生的。
对于廖招娣的事情,苏敏也不好多说啥子。这过的好还是不好,关键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想了想,道,“别担心,等夏天的时候,咱一起挣钱去。等自己手里攒钱了,想读高中自己报名就是了。报了名还能不让你去上啊。”
廖招娣愣眼,“咱咋挣钱啊,这年纪没到。”
“你放心吧,我有主意的。”苏敏神秘的笑了笑。她也想挣钱了,虽然家里爸妈生意好,现在收入好很多了,但是她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小孩子,她想试着自己挣钱,看看能挣多少。手里有钱了,也好为以后源源不断的机遇做好准备。
六月份开始,家里的干炒生意也不如之前了。
天气热了,这吃这些东西的人也少了许多了。苏长荣这次倒是不发愁了,他之前把收到的红薯拿到街上去放着靠的时候,还有人过来买生红薯的。甚至还有人问有没有大米粮食之类的卖。苏长荣就留了个心眼,去村子里收东西的时候,还收了一些大米回来带着一起卖。别的生意不好之后,他就把这生意给做起来了。特别是摊子生意人少的时候,他就干脆自己用车子推着粮食出去卖,一趟下来,也不比卖瓜子花生赚的少。
月底算账的时候,一个月纯利润就挣了七百多了。苏长荣乐呵呵的感慨,“还是做生意好,只要勤快,这挣的钱就都是自己的,不像旧社会,挣的钱大部分还要给地主家里的。”
孙秋芳把钱都扎起来,准备去存银行里去。现在家里也有好几千了,以后不愁没钱用了。听着苏长荣的话,她又想起之前听到的事情,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止以前,现在工作都不好做。刚刚我回来的时候,就看着陈嫂子挺不高兴的,我这多嘴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厂子效益不好,好多人都准备下岗了。陈嫂子之前丈夫和儿子媳妇都在厂子里,这次也不知道能留几个了。我看她那个样子,估计形式不大好。”
听孙秋芳这么一说,苏敏也想起,这两年好多国营厂子的生意是不成了。而且后面会陆陆续续的倒闭。也是因为下岗职工多了,城里的小生意才慢慢的多了起来。
不过她现在又多想了一件事情。
“爸妈,要是陈嫂子他们下岗了,咱家这棚屋还能租吗?到时候厂子要收回去的吧。”
孙秋芳和苏长荣也想起了这么一茬。这棚屋本来就是占了小区的地的,陈嫂子一家子在厂里,又有个小干部,所以这也没人说啥。但是要是真的下岗了,这棚屋估计也保不住了。
“那咱不是没地方住了吗?”孙秋芳心里着急起来。别的她管不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可不能没有。
苏长荣也担心这个,特别是现在家里收的货多了,总要有个稳妥的地方放着,要是没地方住,这也不能摆在大街上的。
苏长荣和孙秋芳都是喜欢未雨绸缪的人。知道了这个可能之后,两人也商量着换地方住了。不止他们这边要走,孙海那边也要跟着一起才行。当初把孙海叫出来,现在又一起做生意,当然不能让他出去另外找房子了。
趁着生意不好,孙秋芳干脆让苏长荣守着摊子,她自己出去找房子。
现在外面的房子都不好找,大多是重新分配的房子。一大家子人住一个房子,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用来出租了。
倒是有些棚屋还能出租,但是孙秋芳想到现在的形式,也不敢再租棚屋了,担心刚安顿好又的租地方住。
找了大半个县城,都没找到住的地方。孙秋芳想起朱强在城里待了这么多年,又是在菜市场工作的,平时接触的人多,没准知道哪里有房子租。干脆去超市场找朱强了。
“要租房子?”
朱强把让张慧帮着看摊子,腾出手来和孙秋芳说话。他想了想道,“房子倒是有,空了挺久的,就是窗户和门都破了,得另外修补。而且好久没人住了。
孙秋芳一听有房子,眼睛就亮了,“是咋样的房子啊?咋没人住呢?”
“不是那时候特殊吗,家里人去国外了。这房子就给亲戚家里管着了。不过人家亲戚也不好住他们的房子,所以一直空着。要是你们想住,我就去帮你们问问。人家去了国外,估计一时半会的也回不来,你们最少能住几年呢。以后看到合适的再租也行。就是这房子窗户和门,你们要是住进去,都得自己装了。”
她上辈子打工的时候,看到一个到酒店实习的大学生每天就是这么学习的。她当时还好奇的问了人家,才知道,这种学习方法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效果很好。把字都学会了,把单词都记住了,语文和英语就都不成问题了。
“我妈也同意我去读县中学了,前几天我妈已经把我的户口转到朱叔这边来了。”
廖招娣这几天也每天过来和苏敏一起学习。
她说着说着,脸上有些难受的样子,“我妈回老家的时候,我姐姐他们连门都不让我妈进。我有时候就想着,当时我要是没和我妈走,会咋样。”
“别想那么多,都出来了,咱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才实在。你要是觉得对你姐他们愧疚,那就好好念书,以后咱出息了,才能帮衬着他们。”
“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挣钱,而且听我妈的意思,是初中读完了之后,就不让读了。我也不知道咋办。”
“那要是考上高中也不让读吗?”苏敏看着廖招娣。
廖招娣点点头,眼睛有些红,“我妈说反正十八岁就嫁人了,读多了也没用。以后朱叔和她的生意都是我和朱小兵的,会算账就行了。”
“……”
苏敏突然觉得,自己妈真是开明。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面,比她还着急,整天嚷嚷着家里要出一个女大学生的。
对于廖招娣的事情,苏敏也不好多说啥子。这过的好还是不好,关键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想了想,道,“别担心,等夏天的时候,咱一起挣钱去。等自己手里攒钱了,想读高中自己报名就是了。报了名还能不让你去上啊。”
廖招娣愣眼,“咱咋挣钱啊,这年纪没到。”
“你放心吧,我有主意的。”苏敏神秘的笑了笑。她也想挣钱了,虽然家里爸妈生意好,现在收入好很多了,但是她也不想做一个真正的小孩子,她想试着自己挣钱,看看能挣多少。手里有钱了,也好为以后源源不断的机遇做好准备。
六月份开始,家里的干炒生意也不如之前了。
天气热了,这吃这些东西的人也少了许多了。苏长荣这次倒是不发愁了,他之前把收到的红薯拿到街上去放着靠的时候,还有人过来买生红薯的。甚至还有人问有没有大米粮食之类的卖。苏长荣就留了个心眼,去村子里收东西的时候,还收了一些大米回来带着一起卖。别的生意不好之后,他就把这生意给做起来了。特别是摊子生意人少的时候,他就干脆自己用车子推着粮食出去卖,一趟下来,也不比卖瓜子花生赚的少。
月底算账的时候,一个月纯利润就挣了七百多了。苏长荣乐呵呵的感慨,“还是做生意好,只要勤快,这挣的钱就都是自己的,不像旧社会,挣的钱大部分还要给地主家里的。”
孙秋芳把钱都扎起来,准备去存银行里去。现在家里也有好几千了,以后不愁没钱用了。听着苏长荣的话,她又想起之前听到的事情,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止以前,现在工作都不好做。刚刚我回来的时候,就看着陈嫂子挺不高兴的,我这多嘴问了一句,才知道原来厂子效益不好,好多人都准备下岗了。陈嫂子之前丈夫和儿子媳妇都在厂子里,这次也不知道能留几个了。我看她那个样子,估计形式不大好。”
听孙秋芳这么一说,苏敏也想起,这两年好多国营厂子的生意是不成了。而且后面会陆陆续续的倒闭。也是因为下岗职工多了,城里的小生意才慢慢的多了起来。
不过她现在又多想了一件事情。
“爸妈,要是陈嫂子他们下岗了,咱家这棚屋还能租吗?到时候厂子要收回去的吧。”
孙秋芳和苏长荣也想起了这么一茬。这棚屋本来就是占了小区的地的,陈嫂子一家子在厂里,又有个小干部,所以这也没人说啥。但是要是真的下岗了,这棚屋估计也保不住了。
“那咱不是没地方住了吗?”孙秋芳心里着急起来。别的她管不了,但是这住的地方可不能没有。
苏长荣也担心这个,特别是现在家里收的货多了,总要有个稳妥的地方放着,要是没地方住,这也不能摆在大街上的。
苏长荣和孙秋芳都是喜欢未雨绸缪的人。知道了这个可能之后,两人也商量着换地方住了。不止他们这边要走,孙海那边也要跟着一起才行。当初把孙海叫出来,现在又一起做生意,当然不能让他出去另外找房子了。
趁着生意不好,孙秋芳干脆让苏长荣守着摊子,她自己出去找房子。
现在外面的房子都不好找,大多是重新分配的房子。一大家子人住一个房子,也没有多余的房子用来出租了。
倒是有些棚屋还能出租,但是孙秋芳想到现在的形式,也不敢再租棚屋了,担心刚安顿好又的租地方住。
找了大半个县城,都没找到住的地方。孙秋芳想起朱强在城里待了这么多年,又是在菜市场工作的,平时接触的人多,没准知道哪里有房子租。干脆去超市场找朱强了。
“要租房子?”
朱强把让张慧帮着看摊子,腾出手来和孙秋芳说话。他想了想道,“房子倒是有,空了挺久的,就是窗户和门都破了,得另外修补。而且好久没人住了。
孙秋芳一听有房子,眼睛就亮了,“是咋样的房子啊?咋没人住呢?”
“不是那时候特殊吗,家里人去国外了。这房子就给亲戚家里管着了。不过人家亲戚也不好住他们的房子,所以一直空着。要是你们想住,我就去帮你们问问。人家去了国外,估计一时半会的也回不来,你们最少能住几年呢。以后看到合适的再租也行。就是这房子窗户和门,你们要是住进去,都得自己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