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行船是归云庄的买卖,常在附近几镇走动,也能去很远。
但赵子诚安排的船却是最大的,大到能出近海,看得所有人一脸吃惊的样子。
“今天有幸坐这么大的船,沾你们的光了,哈哈哈。”徐掌柜率先哈哈大笑起来。
他现在除了长见识的高兴,更是同样的庆幸,因为他也常在杨湖坐船,可没见过这么大的船进杨湖啊。
船老大早就候在码头了。
这时候还早,除了约定的船,根本不会有别的船,出门的人也不会有这么早。
护卫下马,其他人也纷纷下车,行李先送上船,大家也喜滋滋地往码头走。
“别得意忘形,好好排队上船。”林小福高声喊着。
跳板也宽,只不过船身高了,显得坡也陡了些,还好距离远,跳板长,一直搭到了岸坡上。
林小福抱了安儿,赵子诚一手抱一个,将赵岳和林阳抱住了。
余程光也抱着余文轩,余老太太也让两个儿子搀着,杨燕就去扶了林余氏。
有护卫站在跳板旁,到也不觉得害怕。
大家没一会儿就都上了船,站在宽敞的甲板上叽叽喳喳一脸激动地直感慨。
这里很多人都是坐过船的,有了对比,那种差别感带来的冲击是很大的。
第2481章 归云庄的船
林小福也注意到,这船比去年他们离开时,还要大一点儿,当然也还没大到能在海中走远的地步。
如果平时在杨湖走动的船是小号载客商船,那他们去年坐的就是中号,今天的则是大号,真正出海的就是特大号、超特大号船。
整艘船以阶梯式分成了三个层面。
最上边是宽敞的大客厅,吃饭、闲坐都可以在这里。
高处还能看风景,与甲板又是敞门,因而视觉上连着外头宽敞的甲板,不会觉得拥挤和不便。
中层是几间相对封闭的仓房,是大通铺式的格局,一半通铺一半空余,靠窗还摆了小桌,墙角有小柜,不管是多住人还是少住人,也都很方便。
底层就是船工、杂役们的住处,还有厨房和一间用来吃饭休息的小饭堂,和最高层的大客厅的用途差不多。
船是归云庄的船,此时船上是少庄主一行人,自然每个人都很认真,生怕出错。
即使如此,关泽新和李胜扬安顿好一应事宜后,还是交代了四个护卫到底层去巡视,并且每一柱香时间就要换班,两人一换,如此加大换班频率。
一般要出事情,都是从底层开始,这也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方。
因而,赵子诚当初留下来的就全是挑出来的会水的护卫,反而是越往上越不用太多人手。
当然安排这么大艘船,也是因为要多带这帮小子们出门,怕他们坐不惯这么久的船,宽敞些总是舒服些。
而且如今的归云庄在赵子诚一个年轻少庄主的管理下,自然比一个早就退隐江湖养老的原武林盟主,要更有积极的优势。
更何况还有天下药铺的财力做后盾,和赵子诚如今真实身份的底气。
因此,今年南下的船当然也比去年的要更大了。
而且这只是从杨湖上船的人,到连江镇后,还会有几个县城那边派过来的水性好有功夫的人手护送。
之后出三江口,沿路补给时,也会有当地归云庄的好手跟上。
毕竟这是少庄主一家,还有孩子,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一年前他们南下时,知道他们存在的人不多,他们就像突然在京城冒出来的一伙人。
如今情况不同了,防患于未然,将任何风险都扼杀在未发生时,这就是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船大走得快,一路顺风顺水提前到达连江镇,靠岸后也没立刻离开,而是都上了岸,准备在镇上吃中饭。
杨晔的爹娘在连江镇开铺,他这一走是半年,虽说爹娘早就知道,但到这里自然也是要去告别的。
杨家兄弟们就都去了铺子里,其他人在镇上随意地逛了逛。
关泽新带人在买干粮、糕点、零嘴,看到小摊上有卖小孩子玩意儿的,也买了不少,就怕孩子们之后在船上觉得闷。
船老大到是不用这么快就去买粮食,船上早就准备了充足的米粮和菜,三日后再补给便可。
几个孩子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分开,安儿他们三人还以为余文轩会跟他们一起走。
第2482章 去安儿家
余文轩自己都是这么以为的,因而一路都十分开心。
谁知吃过中饭之后,归云庄的人手有十二人,都过来了,余程光也找到了马车去县城,就这么分开了。
等孩子们反应过来时,余文轩已在去县城的马车上,安儿他们三个已回到了船上。
歇了个中觉醒来,突然发现小伙伴少了一个。
“娘,轩哥哥呢?”
“二婶娘,轩儿呢?”
“大堂姑……”
三个孩子还齐齐地坐在床上,扭头寻找不见余文轩,连忙问了起来。
“轩儿去县城啦,以后轩儿就住在县城里了哟,我们要去京城,远一点儿,以后再找他玩儿哈。”
林小福解释着,却不说明到底有多远,以后又是多久以后。
三个孩子面面相觑,又歪头想了会儿,便接受了这样的解释。
“对,我们要去京城。”
但赵子诚安排的船却是最大的,大到能出近海,看得所有人一脸吃惊的样子。
“今天有幸坐这么大的船,沾你们的光了,哈哈哈。”徐掌柜率先哈哈大笑起来。
他现在除了长见识的高兴,更是同样的庆幸,因为他也常在杨湖坐船,可没见过这么大的船进杨湖啊。
船老大早就候在码头了。
这时候还早,除了约定的船,根本不会有别的船,出门的人也不会有这么早。
护卫下马,其他人也纷纷下车,行李先送上船,大家也喜滋滋地往码头走。
“别得意忘形,好好排队上船。”林小福高声喊着。
跳板也宽,只不过船身高了,显得坡也陡了些,还好距离远,跳板长,一直搭到了岸坡上。
林小福抱了安儿,赵子诚一手抱一个,将赵岳和林阳抱住了。
余程光也抱着余文轩,余老太太也让两个儿子搀着,杨燕就去扶了林余氏。
有护卫站在跳板旁,到也不觉得害怕。
大家没一会儿就都上了船,站在宽敞的甲板上叽叽喳喳一脸激动地直感慨。
这里很多人都是坐过船的,有了对比,那种差别感带来的冲击是很大的。
第2481章 归云庄的船
林小福也注意到,这船比去年他们离开时,还要大一点儿,当然也还没大到能在海中走远的地步。
如果平时在杨湖走动的船是小号载客商船,那他们去年坐的就是中号,今天的则是大号,真正出海的就是特大号、超特大号船。
整艘船以阶梯式分成了三个层面。
最上边是宽敞的大客厅,吃饭、闲坐都可以在这里。
高处还能看风景,与甲板又是敞门,因而视觉上连着外头宽敞的甲板,不会觉得拥挤和不便。
中层是几间相对封闭的仓房,是大通铺式的格局,一半通铺一半空余,靠窗还摆了小桌,墙角有小柜,不管是多住人还是少住人,也都很方便。
底层就是船工、杂役们的住处,还有厨房和一间用来吃饭休息的小饭堂,和最高层的大客厅的用途差不多。
船是归云庄的船,此时船上是少庄主一行人,自然每个人都很认真,生怕出错。
即使如此,关泽新和李胜扬安顿好一应事宜后,还是交代了四个护卫到底层去巡视,并且每一柱香时间就要换班,两人一换,如此加大换班频率。
一般要出事情,都是从底层开始,这也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方。
因而,赵子诚当初留下来的就全是挑出来的会水的护卫,反而是越往上越不用太多人手。
当然安排这么大艘船,也是因为要多带这帮小子们出门,怕他们坐不惯这么久的船,宽敞些总是舒服些。
而且如今的归云庄在赵子诚一个年轻少庄主的管理下,自然比一个早就退隐江湖养老的原武林盟主,要更有积极的优势。
更何况还有天下药铺的财力做后盾,和赵子诚如今真实身份的底气。
因此,今年南下的船当然也比去年的要更大了。
而且这只是从杨湖上船的人,到连江镇后,还会有几个县城那边派过来的水性好有功夫的人手护送。
之后出三江口,沿路补给时,也会有当地归云庄的好手跟上。
毕竟这是少庄主一家,还有孩子,可容不得半点闪失。
一年前他们南下时,知道他们存在的人不多,他们就像突然在京城冒出来的一伙人。
如今情况不同了,防患于未然,将任何风险都扼杀在未发生时,这就是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船大走得快,一路顺风顺水提前到达连江镇,靠岸后也没立刻离开,而是都上了岸,准备在镇上吃中饭。
杨晔的爹娘在连江镇开铺,他这一走是半年,虽说爹娘早就知道,但到这里自然也是要去告别的。
杨家兄弟们就都去了铺子里,其他人在镇上随意地逛了逛。
关泽新带人在买干粮、糕点、零嘴,看到小摊上有卖小孩子玩意儿的,也买了不少,就怕孩子们之后在船上觉得闷。
船老大到是不用这么快就去买粮食,船上早就准备了充足的米粮和菜,三日后再补给便可。
几个孩子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分开,安儿他们三人还以为余文轩会跟他们一起走。
第2482章 去安儿家
余文轩自己都是这么以为的,因而一路都十分开心。
谁知吃过中饭之后,归云庄的人手有十二人,都过来了,余程光也找到了马车去县城,就这么分开了。
等孩子们反应过来时,余文轩已在去县城的马车上,安儿他们三个已回到了船上。
歇了个中觉醒来,突然发现小伙伴少了一个。
“娘,轩哥哥呢?”
“二婶娘,轩儿呢?”
“大堂姑……”
三个孩子还齐齐地坐在床上,扭头寻找不见余文轩,连忙问了起来。
“轩儿去县城啦,以后轩儿就住在县城里了哟,我们要去京城,远一点儿,以后再找他玩儿哈。”
林小福解释着,却不说明到底有多远,以后又是多久以后。
三个孩子面面相觑,又歪头想了会儿,便接受了这样的解释。
“对,我们要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