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白云观中,也并非只有常衡一个道士,他虽然年纪尚轻,但座下也是有一群徒弟的,都是一群十几岁的少年。因为年纪小,平时挺淘气,隔三差五就犯了戒律。
  常衡不喜欢罚人,也不喜欢动手,至多就是训斥两句,然后罚他们面壁思过,抄书之类,连罚跪都很少很少。所以,他当时其实第一反应,是把孟梨当成和徒弟们一样的孩子看待了,训斥的话,张嘴就来。
  事后,他很后悔。
  他真的很后悔。
  他怎么就这么笨嘴拙舌,一步步把孟梨推远了。
  孟梨又不是他的徒弟们,凭什么要听他的教诲呢?是他太自大了,以为这都是为了孟梨好,却没有考虑到孟梨的感受。
  一夜之后,为了不被任何人发现他昨夜的去向,便打算回去了,结果在河边遇见了叶簌簌。
  叶簌簌因为担心孟梨,也是彻夜未眠,天不亮就跑出来,但却不知道孟梨被安排到哪里歇息了。
  同样担心孟梨的常衡,与她可谓是“同道中人”,两人就在河边随意走走,期间叶簌簌就明里暗里,打探孟梨的喜好。
  但常衡与孟梨认识得也不久,只知道孟梨会打水漂,叶簌簌一听,立马央求他教教自己,还说学会以后,一定要和孟梨比试比试。
  常衡不忍拒绝,遂才答应的。
  才教了没一会儿,一抬头就看见了孟梨,当时他似乎也很震惊,赤脚踏在河里,裤腿卷得高高的。他的眼睛真的很大,本来脸就小,五官又精致,眼睛一大,就更显得天真懵懂。
  常衡当时有些生气,他觉得孟梨真的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明明脚踝受伤了,可为什么还泡水里?
  更令他生气的是,孟梨笨手笨脚的,在河里摔倒了,手心处都是血,他当时真的很气,觉得这如果是白云观里的弟子这么淘气,肯定是要罚去闭门反省的,还得手抄几卷道法,不过会等手好了再抄。
  可他又不敢冲孟梨发火,因为孟梨会躲起来偷偷哭,哭就算了,还抱着膝盖,一个人自言自语,说好想回家……
  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会突然想要回家,那肯定就是受委屈了。
  常衡从那时开始就知道,是他让孟梨受委屈了。
  他真是好笨,一点都猜不透孟梨的心。
  师父生前,只教会他道法,教他怎么活下去,临死之时,还教会了他,怎么放下仇恨,重拾本心。可师父怎么就不教教他,怎么维系友情?
  常衡小心翼翼,呵护着这段友情,可他却总觉得若即若离的。他以真心相待,却不知自己在孟梨心里,到底算什么。
  第32章 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常衡心里很清楚,孟梨会觉得委屈,那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在孟梨看来,他或许在好多事情上,做得都很不公平,明里暗里似乎都在偏向叶姑娘。
  其实不是这样的,不是。
  他明里暗里偏向的,一直都是孟梨。
  或许,是因为他最先认识的人是孟梨,也或许,孟梨的性格,更容易让他牵肠挂肚罢。
  就像养孩子一样,嘴上说着不喜欢闹腾的,喜欢安静懂事的,可实际上呢,越闹腾的,越容易让人在他身上费心思,费的心思越多,就越不放心,越不放心,就越是时时刻刻牵肠挂肚,总觉得不够懂事的那一个,离不开自己,所以,常衡事事都想替孟梨打算好。
  也可能是人间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罢。
  总而言之,常衡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多为孟梨考虑一些,正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偏心”,所以好多时候在面对叶姑娘时,都感到很是愧疚。
  不仅是愧疚,常衡也因此生出一丝惶恐。
  他是出家人,是道士,道法有云,众生平等,他理所应当要公平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根本没有亲近疏远之分,他本身六根清净,早已斩断红尘了,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动摇自己的道心。
  所以,他的菩提心实则就是一汪死水,波澜不惊。
  生与死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差别。生也好,死也罢,都须遵循自然规律,他只须顺应天命即可。
  遇事不强求,唯心而已。
  可道法又云,道可道非常道,他也是遇见孟梨之后才发现,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他需要学习并参悟的东西,还有很多。
  他也不过就是个凡夫俗子而已。
  就拿上回说事,那次三人一起摔进地道里,叶姑娘和孟梨都受了伤,一个伤在了腿上,一个伤在了脚踝。
  虽然孟梨及时为叶姑娘包扎止血了,但她后来又救孟梨心切,独自一人打进了蛇洞,又负了不轻的伤。
  她是妙龄少女,按理说,男女有别,常衡又是出家人,他不该也万万不能去看叶姑娘受伤的腿,他不似孟梨那般粗心大意,连女子的裙子都敢撕,连女子的腿部都敢看,丝毫不顾及男女之防。可那时他们身处在穷乡僻壤,荒郊野岭,连个大夫都找不到。
  叶姑娘自己不提,常衡又怎么好提?
  当天夜里,王大娘就连忙去找常衡,连拉带拽,好一通比划,才把事情说清楚。
  可常衡莫说不是大夫了,他就算是大夫,也不能给叶姑娘缝合大腿上的伤口!
  腿伤或许不会让叶姑娘死,但人言可畏啊,世俗的观念,封建的枷锁,都会化作刀剑,将叶姑娘活活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