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商_分卷阅读_219
因此,听了余镇的话,杨中元跟程维哲只是悄悄在桌子底下捏了捏手,到底没有把疑问问出口,只是说:“余师傅,我们虽然初来乍到,但也知道锦绣园是衢州有名的大酒楼,你能在那里当差,手艺肯定了不得,不知为何愿意来我们这新开张的小食楼做掌勺?”
余镇听了,眉头一皱,竟低下头去没有言语。
见他半天都没说话,杨中元这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一时之间觉得有些尴尬。
反倒是程维哲给他盛了一碗热汤,推到杨中元手边:“不急,你先吃,别伤了胃。”
他们两个现在胃口是越来越好,因为干的活多,所以吃的也多,能吃能干其实没什么不好,身体也比以前强健得多。
虽然杨中元还是跟以前那般瘦,可到底身形结实起来,程维哲晚上抱着他上下摸索,每次都觉得十分欣慰:“等到以后不那么忙了,一定要把你喂胖一些。”
杨中元被他弄得浑身麻痒,听了笑着往边上躲:“胡说什么,瘦一些不是看着更精神吗?”
程维哲亲亲他,使劲抱在怀中不撒手:“谁说的,我只要你健健康康,别的什么都不求。”
想到这里,程维哲飞快又吃了一碗饭,然后便开始认真给杨中元剥虾。
这一段日子以来,他日日都如此这般照顾杨中元,杨中元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如今习以为常,所以现在吃起虾来,顺手得很。
等到两个人都吃得差不多了,程维哲洗净手回来,余镇才从恍惚之间回过神来。
见他们二人已经靠在一起喝茶,不由又是脸红起来:“对不住,实在是锦绣园那段过往,有些复杂难说罢了。”
杨中元把新热好的米饭推到他手边,笑眯眯道:“不急不急,余师傅要是愿意讲,我们自然洗耳恭听,不过说之前,余师傅先把饭吃了吧,可别饿着。”
余镇听了心中一暖,他接过饭碗,认真吃起饭来。
作为一个干了十几年厨子的人,他吃饭是很快的,几乎是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一大碗米饭,顺便把盘中的菜吃得干干净净。
杨中元跟程维哲一直等在一边,现在大厅吃饭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之前准备的菜完全可以应付,如果不行,肯定会有人上来请杨中元。
见没人来请,杨中元索性顺了程维哲的意,老老实实陪在屋里喝茶。
余镇最后放下碗筷,习惯性地把盘碗都摞好,道:“实不相瞒,我父亲便是锦绣园的当家大厨……”
☆、115掌勺
对于商贾来说,就算把铺面弄得再好,没有核心的大师傅也不行。
所以大多数商贾都是用着家传手艺,一代一代,子死传孙,延绵不绝。
而也有少部分,则是请了手艺过硬却没有资本的大师傅来撑场面,如果合作愉快,那么一直合作下去也未尝不可。
只要给的工钱足,待遇好,谁会想着走呢?
锦绣园以前便是这样的例子,在那位关老板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同余镇的父亲一起把锦绣园带到最高的巅峰,对于一直为锦绣园努力的余镇父亲,他都是能给最好便给最好,也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
对于自从父业的余镇,他也都以自家晚辈一般礼待,余镇跟在父亲身边学着厨艺,也一直都是在锦绣园的后厨里练手,等到他束发年纪,已经能做出像样的冷盘了。
老关老板见他这样有天分,态度越发和善,甚至还给这个一天帮不上多少忙的学徒工开了工钱。
对于老关老板,余镇一家都心存感激。
他们不过是小手艺人,却被自家老板这样看重,不仅拿着比掌柜还高的工钱,甚至就连儿子的未来,老板也承诺让他就在锦绣楼做掌勺。每年到了各个节日,老关老板也从来不含糊,节礼赏钱总是分量十足,所以余镇父亲才从来没有动过另投他主的心思。
余镇虽然继承了父亲衣钵,可他的主家关大少爷却跟自己的父亲全然不同。
一开始老关老板还在世的时候,他对他们一家也还算客气,见了面也都是笑眯眯的,说出来的话从来都礼数有加。
可自打老关老板病重,沉疴日久,关老板便开始有了新的动作。
一开始,他先是让另一位大厨跟余镇父亲套近乎,让没什么心机的余老师傅交出了大部分锦绣园名菜的菜谱,又时不时让小学徒出点错误,然后找借口把余镇赶出了大厨房,碍于父亲还在锦绣园上工,余镇也不好就那样回家,只能在大堂当个跑腿的小二。
虽然余老师傅没说什么,但是余镇就算脾气再好,也是年轻气盛,做了几天小二,日日被关老板刁难,余镇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他私底下劝过父亲,可父亲感念当年老关老板的知遇之恩,说什么都不肯听他的。
余镇听了,眉头一皱,竟低下头去没有言语。
见他半天都没说话,杨中元这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一时之间觉得有些尴尬。
反倒是程维哲给他盛了一碗热汤,推到杨中元手边:“不急,你先吃,别伤了胃。”
他们两个现在胃口是越来越好,因为干的活多,所以吃的也多,能吃能干其实没什么不好,身体也比以前强健得多。
虽然杨中元还是跟以前那般瘦,可到底身形结实起来,程维哲晚上抱着他上下摸索,每次都觉得十分欣慰:“等到以后不那么忙了,一定要把你喂胖一些。”
杨中元被他弄得浑身麻痒,听了笑着往边上躲:“胡说什么,瘦一些不是看着更精神吗?”
程维哲亲亲他,使劲抱在怀中不撒手:“谁说的,我只要你健健康康,别的什么都不求。”
想到这里,程维哲飞快又吃了一碗饭,然后便开始认真给杨中元剥虾。
这一段日子以来,他日日都如此这般照顾杨中元,杨中元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如今习以为常,所以现在吃起虾来,顺手得很。
等到两个人都吃得差不多了,程维哲洗净手回来,余镇才从恍惚之间回过神来。
见他们二人已经靠在一起喝茶,不由又是脸红起来:“对不住,实在是锦绣园那段过往,有些复杂难说罢了。”
杨中元把新热好的米饭推到他手边,笑眯眯道:“不急不急,余师傅要是愿意讲,我们自然洗耳恭听,不过说之前,余师傅先把饭吃了吧,可别饿着。”
余镇听了心中一暖,他接过饭碗,认真吃起饭来。
作为一个干了十几年厨子的人,他吃饭是很快的,几乎是三下五除二便解决了一大碗米饭,顺便把盘中的菜吃得干干净净。
杨中元跟程维哲一直等在一边,现在大厅吃饭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之前准备的菜完全可以应付,如果不行,肯定会有人上来请杨中元。
见没人来请,杨中元索性顺了程维哲的意,老老实实陪在屋里喝茶。
余镇最后放下碗筷,习惯性地把盘碗都摞好,道:“实不相瞒,我父亲便是锦绣园的当家大厨……”
☆、115掌勺
对于商贾来说,就算把铺面弄得再好,没有核心的大师傅也不行。
所以大多数商贾都是用着家传手艺,一代一代,子死传孙,延绵不绝。
而也有少部分,则是请了手艺过硬却没有资本的大师傅来撑场面,如果合作愉快,那么一直合作下去也未尝不可。
只要给的工钱足,待遇好,谁会想着走呢?
锦绣园以前便是这样的例子,在那位关老板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同余镇的父亲一起把锦绣园带到最高的巅峰,对于一直为锦绣园努力的余镇父亲,他都是能给最好便给最好,也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
对于自从父业的余镇,他也都以自家晚辈一般礼待,余镇跟在父亲身边学着厨艺,也一直都是在锦绣园的后厨里练手,等到他束发年纪,已经能做出像样的冷盘了。
老关老板见他这样有天分,态度越发和善,甚至还给这个一天帮不上多少忙的学徒工开了工钱。
对于老关老板,余镇一家都心存感激。
他们不过是小手艺人,却被自家老板这样看重,不仅拿着比掌柜还高的工钱,甚至就连儿子的未来,老板也承诺让他就在锦绣楼做掌勺。每年到了各个节日,老关老板也从来不含糊,节礼赏钱总是分量十足,所以余镇父亲才从来没有动过另投他主的心思。
余镇虽然继承了父亲衣钵,可他的主家关大少爷却跟自己的父亲全然不同。
一开始老关老板还在世的时候,他对他们一家也还算客气,见了面也都是笑眯眯的,说出来的话从来都礼数有加。
可自打老关老板病重,沉疴日久,关老板便开始有了新的动作。
一开始,他先是让另一位大厨跟余镇父亲套近乎,让没什么心机的余老师傅交出了大部分锦绣园名菜的菜谱,又时不时让小学徒出点错误,然后找借口把余镇赶出了大厨房,碍于父亲还在锦绣园上工,余镇也不好就那样回家,只能在大堂当个跑腿的小二。
虽然余老师傅没说什么,但是余镇就算脾气再好,也是年轻气盛,做了几天小二,日日被关老板刁难,余镇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他私底下劝过父亲,可父亲感念当年老关老板的知遇之恩,说什么都不肯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