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当昏君 第125节
然而这一去,又把岳云堵了个正着。
岳云……正在变现。
方才他在父亲营帐中说起那句‘枪炮一响就要捞点东西回来’,提醒了他,神机营·雏形版第一次枪炮声响,其实是在海外孤岛上。
而他们,确实捞了很多东西!
那些贪官也好,花里胡哨的禁军也好,所有带上船的各色金玉珍宝配饰,岳云都奉旨打扫了个干净。
着实是一笔横财!
毕竟这些贪官们上船前,是想着要在陛下面前好生表现的,那准备的随身佩戴之物自没有一件凡品(就像现代富豪出席重要场合,都要带上百万千万级别的名表),还有好些官员带了不少珍贵字画、珍玩上船,准备奉给官家或是贿赂同在船上的上峰。
这些就都落在了岳云手里。
只是,他没有途径,也没有时间去处置这些东西。
于是从父亲那出来后,特意把回易官李启请了去:“劳烦李先生帮个忙。”
李启起先还以为小郎君银钱不凑手。
然而等岳云拖出了一个大箱子,打开后里面珠光宝气差点闪瞎李启的眼,他才震惊不已,甚至冒出了一个荒谬的想法:小郎君……难道背着岳帅落草为寇了吗?!
甚至这种横财水平,绝不是普通寇,这得是传说中的太行三十六巨寇的水准。
岳云对李先生解释了钱财来源,听说是那起子苟合贪官之物,李启立刻放心并双眼冒金光。
两人正在交接,岳帅就来了。
李启迅速溜走,还不忘发挥理财达人本质,咬牙拖上这一箱沉重的金玉之物:若是变卖得当,绝对是丰厚的补益!便是他们现在不缺粮饷,但也没有嫌多的呀,何况还有很多北地义军兄弟们,都是缺衣少械的。
一言以蔽之,谁嫌钱咬手。
只剩下被队友无情抛弃的岳云,见父亲神色连忙解释清楚来源,并保证道:“爹这绝不是我私下扣住的,是官家给我的。”
甚至让他不要随意找当铺变卖,而是要交给军中可靠的回易官出手以图利益最大化,都是官家告诉他的。
“官家说如此才是资产的结构优化。”
其实姜离也不是学经济的,她就是随口说了个词并不知道对不对——主要是觉得跟云崽说‘你到时候把这些东西找个好路子销赃一下’,不太好。
岳帅听到这儿颔首:这种新鲜词,确实没有从之前任何一个官员那里听说过。
可见,确实是官家教给岳云的。
想到此,岳飞不由长叹:“唉,官家叫那起子贪官逼成这般,真是受了大苦了。”
岳云:……
*
次日,一支不足千人的背嵬军队伍,离开了朱仙镇。
路上,岳云还提起:“父亲,我这一路从南赶到北,见各路北地义军出力实多……”
不等他说完,就听父亲道:“我已向朝廷上奏疏请命,当予此番北伐中建功的忠勇义军封赏。”
虽则战事还没完,但与金人的开封城下对决在即。
若在此之前封赏各路义军圣旨下来,必更振奋军心。
于是,在几日前,岳帅已将这数月来北地各路义军抵抗金军、占城ⓨⓗ夺地等功代为报上。
**
临安朝堂。
五十五岁的宰相李纲,神采滋润红光满面,颇有返老还童之态。
因柔福帝姬正在丹陛之上亲口一字一句念诵岳帅的奏疏——
“今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开封),虏贼屡经败衄,锐气沮丧……今各路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正当克敌!”[1]
听着岳帅这封奏疏,朝臣们对于李老相公笑成一朵大红花,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此时朝堂上的大花不只一朵:岳帅竟然已经率兵挺进开封城外朱仙镇了!
而朝廷三路大军加上北地各路义军的支援,已经把金国军伍赶到开封城这最后一道防线里去了。
故都可望!
第104章 上兵伐谋
七月盛夏,百官大起居。
为避免朝臣们中暑,垂拱殿内放了不少的冰盆和风轮。
但想到收复故都有望,朝臣们内心实比外头的骄阳还要炽烈。
李纲是深呼吸几下平复了心境,才站出来就岳帅的奏疏向帝姬建言:“当如岳少保奏,朝廷再次传檄河北、河东、河南等诸路义军共讨金人。”
是的,如今同僚称呼岳飞,便是岳少保。
还是此番出征北伐前,柔福帝姬取出圣旨(姜离走之前特意亲手盖的玺印,不得不说,少保这个官位给她的安全感比别的官职都强)——韩世忠封少师,岳飞封少保。
倒是与韩岳二人同为‘三大将’,且此前兵力最多、最得皇帝看重的将领张俊,在此次北伐中存在感很弱,只是奉命守好他原本所在的淮西之地。
朝臣们对帝姬如此安排也不太奇怪:毕竟,张将军跟油炸前相公走的可挺近。
倒是李纲,出于‘大举北伐有一份力用一份力’的原则,还特意给帝姬建言过:张俊虽有些迁延不前,排挤同僚等毛病,但之前讨伐伪齐的战事,也是有过战功的……
反正就是:人不咋行,但还能打仗,要不用用?
柔福默默递给李老相公一份张俊从前与秦桧的往来书信。
是秦桧承诺他‘罢尽诸将,独以兵权相归’的信。*。
这就是张俊这两年跟秦桧走的近的缘故。
李纲:那别上了!
如果是猪队友,还不如没有队友——这个教训,不幸历经摊上这三位皇帝的李纲体会太深了!
*
而李纲此时想到张俊,也并非突如其来,实在是感慨:同为将领,在品行上真是天差地别。
在张俊这些年致力于像秦桧‘独相’一样,从三大将变成‘独将’时,岳少保在做的却是另一件事情,是一件让他们真正看到还于旧都曙光的事情!
——李纲忍住心潮澎湃,感慨道:“多年前岳少保就提出过连结河朔之略。这些年哪怕朝廷不支持,他也一直未曾放弃。”
何为连结河朔?
是八年前不过二十多岁的岳飞,在分析金宋局势后向朝廷建言的战略部署:若要克复中原,不能光依赖于朝廷军队,更要与北地(金占区)的义军和百姓配合作战。
这是需要花时间心力去搭建的体系。
但一旦成形,将来宋金对决,就会形成对金极为不利的‘号令难行’局面,而宋这边则正好相反,所到之处都是有形无形的战友。
姜离第一次了解岳将军提出的这个战略后,就体会到一种让人安心的熟悉感——这不就是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让金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吗!
伟大的头脑,总是不谋而合!
当然,此时面对柔福帝姬,李纲才会陈述岳少保多年苦心。
如果此时金銮殿上坐着的依旧是完颜构,他听了这话,只怕不会觉得岳飞有功,只会觉得将领坐大——金占区的事儿,就交给金爹去管,怎么由得宋的将领插手。
“这些年来,连结河朔之策颇见效验,义军虽为金人不容,但所到之处,宋的百姓无不牵牛挽车,箪食壶浆以馈义军。”
再加上这些年,宋与金的实力也在此消彼长。
李纲是从那时过来的人,他亲眼见到十多年前靖康年间,金名将云集实力强悍:诸如帅完颜宗翰、宗望、活女……
如今金的名将走了不少,且内斗正酣,连金国将领自己都要感慨‘国势曰殆,上下厌兵’。*
故而十年之后,正是攻守易势——
“合该数年之功,毕于一役!”
李纲行礼:“帝姬。”
而听李纲铺垫这么多,柔福也就明白:义军辛苦既然不只数月,而是数年在金占区卧薪尝胆,封赏当然不同。
于是直接道:“李相公若有建言,但说不妨。”
李纲便提出,北地义军豪杰,不能只授军职(各路宣抚使,比如岳帅韩帅手里,是有一定的军职可授于麾下将领),凡占州郡驱金兵者,可授朝廷官职,功尤甚者当封世袭爵位。
柔福当朝允准:别说,现在朝廷空出来的官位,还真不少。
该封封!
*
这一日的临安朝堂,因岳将军挺进朱仙镇,开封在望的捷报而格外喜气洋洋。
接到这样的好消息,柔福下朝后当然要第一时间往清景园去告诉姜离。
而对于常常探望皇帝这件事,柔福不但不会低调避嫌,反而每次都非常高调。
散朝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下:“如此喜事,怎可不报于陛下知道?”表示这就去探望皇帝,还真情实感道:“陛下这两日圣躬不安(姜离沉迷研究博戏,这两日确实有点萎靡),但得知这样的好消息,一定会龙颜大悦,精神头好起来的。”
诚实的帝姬如是道。
然而群臣们自动翻译:哦豁。帝姬又要去气陛下了。
这诛心(划掉),尽孝悌之道的频率真高。
于是有不少欣赏的眼睛目送柔福帝姬离开的身影——其衣上绣龙栩栩如飞。
陆宰就是其中一个。
“帝姬是个体面人。”自皇帝从海外归来后,陆宰观察了几天帝姬的行止,如是感慨道。
有流程帝姬是真的走!
自皇帝从海外归来,住在清景园‘养病’后,帝姬是晨昏定省去给皇帝请安,然后不急不躁一道道把圣旨往外捧:比如‘朕躬不愈,令帝姬总录万机’;再比如‘中元节将至,帝姬可代朕祭祀太庙’。
甭管这些圣旨是不是出自皇帝本心,但反正帝姬拿到了。
于是从暂掌玺印,丝滑过渡到了临朝称制。
并且,自然而然就触发了宋朝女子临朝称制后的关键词——着天子衮服。
岳云……正在变现。
方才他在父亲营帐中说起那句‘枪炮一响就要捞点东西回来’,提醒了他,神机营·雏形版第一次枪炮声响,其实是在海外孤岛上。
而他们,确实捞了很多东西!
那些贪官也好,花里胡哨的禁军也好,所有带上船的各色金玉珍宝配饰,岳云都奉旨打扫了个干净。
着实是一笔横财!
毕竟这些贪官们上船前,是想着要在陛下面前好生表现的,那准备的随身佩戴之物自没有一件凡品(就像现代富豪出席重要场合,都要带上百万千万级别的名表),还有好些官员带了不少珍贵字画、珍玩上船,准备奉给官家或是贿赂同在船上的上峰。
这些就都落在了岳云手里。
只是,他没有途径,也没有时间去处置这些东西。
于是从父亲那出来后,特意把回易官李启请了去:“劳烦李先生帮个忙。”
李启起先还以为小郎君银钱不凑手。
然而等岳云拖出了一个大箱子,打开后里面珠光宝气差点闪瞎李启的眼,他才震惊不已,甚至冒出了一个荒谬的想法:小郎君……难道背着岳帅落草为寇了吗?!
甚至这种横财水平,绝不是普通寇,这得是传说中的太行三十六巨寇的水准。
岳云对李先生解释了钱财来源,听说是那起子苟合贪官之物,李启立刻放心并双眼冒金光。
两人正在交接,岳帅就来了。
李启迅速溜走,还不忘发挥理财达人本质,咬牙拖上这一箱沉重的金玉之物:若是变卖得当,绝对是丰厚的补益!便是他们现在不缺粮饷,但也没有嫌多的呀,何况还有很多北地义军兄弟们,都是缺衣少械的。
一言以蔽之,谁嫌钱咬手。
只剩下被队友无情抛弃的岳云,见父亲神色连忙解释清楚来源,并保证道:“爹这绝不是我私下扣住的,是官家给我的。”
甚至让他不要随意找当铺变卖,而是要交给军中可靠的回易官出手以图利益最大化,都是官家告诉他的。
“官家说如此才是资产的结构优化。”
其实姜离也不是学经济的,她就是随口说了个词并不知道对不对——主要是觉得跟云崽说‘你到时候把这些东西找个好路子销赃一下’,不太好。
岳帅听到这儿颔首:这种新鲜词,确实没有从之前任何一个官员那里听说过。
可见,确实是官家教给岳云的。
想到此,岳飞不由长叹:“唉,官家叫那起子贪官逼成这般,真是受了大苦了。”
岳云:……
*
次日,一支不足千人的背嵬军队伍,离开了朱仙镇。
路上,岳云还提起:“父亲,我这一路从南赶到北,见各路北地义军出力实多……”
不等他说完,就听父亲道:“我已向朝廷上奏疏请命,当予此番北伐中建功的忠勇义军封赏。”
虽则战事还没完,但与金人的开封城下对决在即。
若在此之前封赏各路义军圣旨下来,必更振奋军心。
于是,在几日前,岳帅已将这数月来北地各路义军抵抗金军、占城ⓨⓗ夺地等功代为报上。
**
临安朝堂。
五十五岁的宰相李纲,神采滋润红光满面,颇有返老还童之态。
因柔福帝姬正在丹陛之上亲口一字一句念诵岳帅的奏疏——
“今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开封),虏贼屡经败衄,锐气沮丧……今各路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正当克敌!”[1]
听着岳帅这封奏疏,朝臣们对于李老相公笑成一朵大红花,一点也不奇怪。
毕竟,此时朝堂上的大花不只一朵:岳帅竟然已经率兵挺进开封城外朱仙镇了!
而朝廷三路大军加上北地各路义军的支援,已经把金国军伍赶到开封城这最后一道防线里去了。
故都可望!
第104章 上兵伐谋
七月盛夏,百官大起居。
为避免朝臣们中暑,垂拱殿内放了不少的冰盆和风轮。
但想到收复故都有望,朝臣们内心实比外头的骄阳还要炽烈。
李纲是深呼吸几下平复了心境,才站出来就岳帅的奏疏向帝姬建言:“当如岳少保奏,朝廷再次传檄河北、河东、河南等诸路义军共讨金人。”
是的,如今同僚称呼岳飞,便是岳少保。
还是此番出征北伐前,柔福帝姬取出圣旨(姜离走之前特意亲手盖的玺印,不得不说,少保这个官位给她的安全感比别的官职都强)——韩世忠封少师,岳飞封少保。
倒是与韩岳二人同为‘三大将’,且此前兵力最多、最得皇帝看重的将领张俊,在此次北伐中存在感很弱,只是奉命守好他原本所在的淮西之地。
朝臣们对帝姬如此安排也不太奇怪:毕竟,张将军跟油炸前相公走的可挺近。
倒是李纲,出于‘大举北伐有一份力用一份力’的原则,还特意给帝姬建言过:张俊虽有些迁延不前,排挤同僚等毛病,但之前讨伐伪齐的战事,也是有过战功的……
反正就是:人不咋行,但还能打仗,要不用用?
柔福默默递给李老相公一份张俊从前与秦桧的往来书信。
是秦桧承诺他‘罢尽诸将,独以兵权相归’的信。*。
这就是张俊这两年跟秦桧走的近的缘故。
李纲:那别上了!
如果是猪队友,还不如没有队友——这个教训,不幸历经摊上这三位皇帝的李纲体会太深了!
*
而李纲此时想到张俊,也并非突如其来,实在是感慨:同为将领,在品行上真是天差地别。
在张俊这些年致力于像秦桧‘独相’一样,从三大将变成‘独将’时,岳少保在做的却是另一件事情,是一件让他们真正看到还于旧都曙光的事情!
——李纲忍住心潮澎湃,感慨道:“多年前岳少保就提出过连结河朔之略。这些年哪怕朝廷不支持,他也一直未曾放弃。”
何为连结河朔?
是八年前不过二十多岁的岳飞,在分析金宋局势后向朝廷建言的战略部署:若要克复中原,不能光依赖于朝廷军队,更要与北地(金占区)的义军和百姓配合作战。
这是需要花时间心力去搭建的体系。
但一旦成形,将来宋金对决,就会形成对金极为不利的‘号令难行’局面,而宋这边则正好相反,所到之处都是有形无形的战友。
姜离第一次了解岳将军提出的这个战略后,就体会到一种让人安心的熟悉感——这不就是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让金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吗!
伟大的头脑,总是不谋而合!
当然,此时面对柔福帝姬,李纲才会陈述岳少保多年苦心。
如果此时金銮殿上坐着的依旧是完颜构,他听了这话,只怕不会觉得岳飞有功,只会觉得将领坐大——金占区的事儿,就交给金爹去管,怎么由得宋的将领插手。
“这些年来,连结河朔之策颇见效验,义军虽为金人不容,但所到之处,宋的百姓无不牵牛挽车,箪食壶浆以馈义军。”
再加上这些年,宋与金的实力也在此消彼长。
李纲是从那时过来的人,他亲眼见到十多年前靖康年间,金名将云集实力强悍:诸如帅完颜宗翰、宗望、活女……
如今金的名将走了不少,且内斗正酣,连金国将领自己都要感慨‘国势曰殆,上下厌兵’。*
故而十年之后,正是攻守易势——
“合该数年之功,毕于一役!”
李纲行礼:“帝姬。”
而听李纲铺垫这么多,柔福也就明白:义军辛苦既然不只数月,而是数年在金占区卧薪尝胆,封赏当然不同。
于是直接道:“李相公若有建言,但说不妨。”
李纲便提出,北地义军豪杰,不能只授军职(各路宣抚使,比如岳帅韩帅手里,是有一定的军职可授于麾下将领),凡占州郡驱金兵者,可授朝廷官职,功尤甚者当封世袭爵位。
柔福当朝允准:别说,现在朝廷空出来的官位,还真不少。
该封封!
*
这一日的临安朝堂,因岳将军挺进朱仙镇,开封在望的捷报而格外喜气洋洋。
接到这样的好消息,柔福下朝后当然要第一时间往清景园去告诉姜离。
而对于常常探望皇帝这件事,柔福不但不会低调避嫌,反而每次都非常高调。
散朝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下:“如此喜事,怎可不报于陛下知道?”表示这就去探望皇帝,还真情实感道:“陛下这两日圣躬不安(姜离沉迷研究博戏,这两日确实有点萎靡),但得知这样的好消息,一定会龙颜大悦,精神头好起来的。”
诚实的帝姬如是道。
然而群臣们自动翻译:哦豁。帝姬又要去气陛下了。
这诛心(划掉),尽孝悌之道的频率真高。
于是有不少欣赏的眼睛目送柔福帝姬离开的身影——其衣上绣龙栩栩如飞。
陆宰就是其中一个。
“帝姬是个体面人。”自皇帝从海外归来后,陆宰观察了几天帝姬的行止,如是感慨道。
有流程帝姬是真的走!
自皇帝从海外归来,住在清景园‘养病’后,帝姬是晨昏定省去给皇帝请安,然后不急不躁一道道把圣旨往外捧:比如‘朕躬不愈,令帝姬总录万机’;再比如‘中元节将至,帝姬可代朕祭祀太庙’。
甭管这些圣旨是不是出自皇帝本心,但反正帝姬拿到了。
于是从暂掌玺印,丝滑过渡到了临朝称制。
并且,自然而然就触发了宋朝女子临朝称制后的关键词——着天子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