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再醮记_分卷阅读_205
城阳公主驸马杜荷原定斩首,但因公主苦苦哀求,在两仪殿前长跪不起,便改成流放宜州(贵州)。与黔州相比,宜州更是化外蛮荒之地,且多有瘴疠,此去与送死无异。不过,城阳公主却坚持不和离,立志与驸马同行,辞别爷娘后离去。
另一位太子一派中坚人物长广长公主之子赵节亦理应伏诛,但他与杜荷类似,又是嫡亲的外甥,长孙皇后很是怜悯,圣人便将他改成流放雷州(广东)。雷州几乎是离长安最遥远的地方,远未开化,比宜州更加偏僻荒凉。但他能暂时保住一命,已经让长广长公主十分庆幸了。
将嫡出的儿子们都安置妥当之后,东宫众臣与魏王府众臣亦或贬谪或除官——于圣人与长孙皇后而言,最煎熬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于是,处置庶人李祐的谋反之事便大都依律而行,既没有同情不忍,亦不曾牵连甚众。庶人祐并非意图谋反,而是实实在在的谋反,赐自尽。因其无子,国除。阴弘智一家涉及谋反,成年男丁皆斩首,余者流放三千里。曾收受庶人祐贿赂却并未参与谋反者,皆流放千里。
按照判决,崔泌、崔泳一家便在流放千里之列。昔日打马游长安的五姓子,如今却被押解着离开,实在是讽刺之极。崔渊听说他们离京的日子后,兴致一起,便带着王玫、崔简前去相送。
说是相送,实则他们只是来到灞桥边,远远望着一群又一群人衣衫褴褛地蹒跚离去而已。两桩谋逆之事牵连者甚众,接连好些天,灞桥外都是流放者及其亲族。在许多连家产都被罚没的人当中,崔泌、崔泳一家已经算得上境遇不错了。
“子竟阿兄。”时隔不过数日,原本憔悴无比的少年郎就如同被风霜刀剑磨砺过的青松,显得稳重无比。崔泳低声与差役说了几句话后,便大步走过来,朝着崔渊深深拜下:“多谢子竟阿兄代为转圜。”
“我其实并未做什么。”崔渊下了马,淡淡地打量着他。
“那便多谢子竟阿兄前来相送。”崔泳坦然道,“连安平房内都无一人前来,能见到子竟阿兄,我十分欢喜。”不论崔渊前来是出于什么意图,对这尚且年轻的少年郎而言,熟悉的面孔便能给他持续走下去的勇气。
“家中之事料理得如何?”崔渊又问。王玫坐在马车中,也撩起车帘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她犹记得崔泌之妻已经和离,带着幼子归宗抚养。而在人群之中,确实并未见女眷和孩童的身影,想必已经借此安置妥当了。
“侄儿侄女托给阿嫂照料,我们父子几人方可安心上路。”崔泳道。他还有庶兄庶弟,无一幸免。当然,早便并非和乐融融的一大家子,如今已经不止唇枪舌剑,偶尔还会全武行。不过,这一切他在短短几日之内便已经习惯了。
崔简不知何时下了马,折了几根柳枝过来,塞进崔泳手中。崔泳垂首望着他,勾起嘴角:“多谢阿实折柳相送。”崔简抬首看着他,粲然一笑。崔渊的神色也略微缓和了些,道:“不过是流放而已。待大赦天下之日,我在长安等你。”
崔泳颔首:“子竟阿兄放心,我必不会辜负祖父的期望。”
差使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高声吆喝几句,崔泳便回到了人群当中。人们戴着枷锁,麻木地被驱赶着前行。其中一辆简陋的牛车引起了崔渊的注意,上头躺着一个以苇席遮住的人。风突然将苇席吹开,露出一张形容无比恐怖的脸。
短暂的对视之后,崔渊桃花眼眼尾挑了起来,笑得雅致风流。而那人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声音,激动得似乎想说什么,但扭曲的脸孔失去了鼻、耳,却更显得丑陋。
“澄澜,善恶有报,一路好走。”崔渊无声地笑道。
那人看得十分清楚,手脚忍不住挣扎起来,却因太过虚弱而徒劳无功,最终昏厥了过去。
不过数日之后,部曲便传来消息,崔泌伤重不治身亡。彼时崔渊刚通过吏部的关试,正在给舅兄王珂写信。听闻这个好消息,他也不过是挑了挑眉,兴致盎然地在信中附上一张小像——那大约应该是他家小娘子几年后的模样,他已经画了许多张,从中挑了一张嬉戏图,想来舅兄也会替他们欢喜罢。
一个月后,崔渊、王玫与崔简再度来到灞桥。不过,此前他们是送人离开,如今却是即将远行。原本一家三口想着轻车简从,但郑夫人、真定长公主与李氏均激烈反对,给他们收拾了足足能装满几十辆车的行李。历经多次相劝,王玫甚至拿出了舆图告诉她们此去究竟有多远,才勉强减去些物件。于是,最终十来辆马车组成的车队,载着他们的箱笼以及十来个仆婢,即将千里迢迢去往远在江南道的建州(福建)。
“啧,阿爷果然不来?”崔澹往城门附近看了几眼,又回到灞桥边的亭子里,冲着里头被一群亲朋好友围着的崔渊道,“子竟,兴许他还在恼你外放之事呢!不过,阿爷未免也太小心眼了。区区一件小事,也用得着连着生一个月的气?”
崔敛横了他一眼:“他恼的不是子竟外放,而是一声不吭便自作主张!”说着,他又忍不住数落起来:“你们兄弟几个情谊可真是深厚得很,瞒我们倒是瞒得紧!不过是外放而已,难不成我们还会拦着不让他去?未免也太小瞧我们了罢?”
“直到吏部关试结果出来之前,我们都一无所知。”崔澄辩解道。
崔滔也道:“阿爷这话就不对了。子竟瞒我们也瞒得很紧!原以为他考了状头就安安生生待在长安了,想不到他天生就是待不住!”
早已经察觉端倪的王方翼默默不语,崔泓、崔沛两兄弟则附和几句,皆是说崔渊自作主张。崔渊瞥了他们一眼,慢条斯理道:“若我不求外放,你们恐怕按也要将我按在校书郎之职上。我不想成为京官,阿爷和叔父可不是惋惜得很?”
崔敛噎了噎,不得不承认:“你堂堂甲第状头,去往两千余里之外的建州望县当县令,还不许我们惋惜不成?虽说县令听起来比县丞、县尉好些,但要做出政绩又谈何容易?你初入官场,尚无处理政务的经验,便主政一方之地,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不知有多少。”
“叔父尽管安心,我心中自有盘算。”崔渊回道,“自从打定主意去建州之后,我便将建州相关的奏折文卷都看过了。且昔年我也曾去过那里,并无不适应之处。”
“说来,向太子殿下告别了?”
“昨日去了一趟东宫,殿下劝不过我,便只让我多给他临摹些法帖——摹本之事尚未结束,还须得再磨些年头。除了摹本,十三经也须得雕版印刷,事情可很是不少。八郎、十二郎都不能错过才是。”
“子竟阿兄放心罢。”
这厢崔渊正徐徐议论着,另一厢王玫也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起来。
郑夫人双眉微蹙地望着她的腹部,摇首道:“你如今有身孕,留在京中总比去那蛮荒之地好些。虽说与四郎分离几年,但也好过一路颠簸。”
“可不是么?”李氏接道,神色间尽是担忧,“在京中多安稳,你却偏偏想着往外走。那些蛮荒之地连流放之人都不愿意去,阿娘怎么舍得你留在那种地方生孩儿?”她越想越是难受,低声道:“不成,绝不能让你跟着去!子竟去也就罢了,你和阿实都必须留下来!”
“阿娘……”王玫无奈地唤着,安抚道,“姑祖母与我把脉,说胎息十分稳健,远行亦是无妨。而且,有两位游历的师姐跟着同去,阿家和叔母又遣了擅长产育之事的医女和傅母与我,定是无碍。”此去两千余里,她当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今医药齐备,便是在长安也不过是多了观主看护而已,定然是无碍的。
“罢了。”真定长公主发话道,“子竟和九娘都不是孩儿了,由得他们去罢。两人若当真分离几年,又如何能舍得?”她拍了拍王玫的手:“只是,你们写信须得勤快些。若有什么事,也别只顾着自己扛,还有我们这些长辈在呢。”
另一位太子一派中坚人物长广长公主之子赵节亦理应伏诛,但他与杜荷类似,又是嫡亲的外甥,长孙皇后很是怜悯,圣人便将他改成流放雷州(广东)。雷州几乎是离长安最遥远的地方,远未开化,比宜州更加偏僻荒凉。但他能暂时保住一命,已经让长广长公主十分庆幸了。
将嫡出的儿子们都安置妥当之后,东宫众臣与魏王府众臣亦或贬谪或除官——于圣人与长孙皇后而言,最煎熬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于是,处置庶人李祐的谋反之事便大都依律而行,既没有同情不忍,亦不曾牵连甚众。庶人祐并非意图谋反,而是实实在在的谋反,赐自尽。因其无子,国除。阴弘智一家涉及谋反,成年男丁皆斩首,余者流放三千里。曾收受庶人祐贿赂却并未参与谋反者,皆流放千里。
按照判决,崔泌、崔泳一家便在流放千里之列。昔日打马游长安的五姓子,如今却被押解着离开,实在是讽刺之极。崔渊听说他们离京的日子后,兴致一起,便带着王玫、崔简前去相送。
说是相送,实则他们只是来到灞桥边,远远望着一群又一群人衣衫褴褛地蹒跚离去而已。两桩谋逆之事牵连者甚众,接连好些天,灞桥外都是流放者及其亲族。在许多连家产都被罚没的人当中,崔泌、崔泳一家已经算得上境遇不错了。
“子竟阿兄。”时隔不过数日,原本憔悴无比的少年郎就如同被风霜刀剑磨砺过的青松,显得稳重无比。崔泳低声与差役说了几句话后,便大步走过来,朝着崔渊深深拜下:“多谢子竟阿兄代为转圜。”
“我其实并未做什么。”崔渊下了马,淡淡地打量着他。
“那便多谢子竟阿兄前来相送。”崔泳坦然道,“连安平房内都无一人前来,能见到子竟阿兄,我十分欢喜。”不论崔渊前来是出于什么意图,对这尚且年轻的少年郎而言,熟悉的面孔便能给他持续走下去的勇气。
“家中之事料理得如何?”崔渊又问。王玫坐在马车中,也撩起车帘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她犹记得崔泌之妻已经和离,带着幼子归宗抚养。而在人群之中,确实并未见女眷和孩童的身影,想必已经借此安置妥当了。
“侄儿侄女托给阿嫂照料,我们父子几人方可安心上路。”崔泳道。他还有庶兄庶弟,无一幸免。当然,早便并非和乐融融的一大家子,如今已经不止唇枪舌剑,偶尔还会全武行。不过,这一切他在短短几日之内便已经习惯了。
崔简不知何时下了马,折了几根柳枝过来,塞进崔泳手中。崔泳垂首望着他,勾起嘴角:“多谢阿实折柳相送。”崔简抬首看着他,粲然一笑。崔渊的神色也略微缓和了些,道:“不过是流放而已。待大赦天下之日,我在长安等你。”
崔泳颔首:“子竟阿兄放心,我必不会辜负祖父的期望。”
差使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高声吆喝几句,崔泳便回到了人群当中。人们戴着枷锁,麻木地被驱赶着前行。其中一辆简陋的牛车引起了崔渊的注意,上头躺着一个以苇席遮住的人。风突然将苇席吹开,露出一张形容无比恐怖的脸。
短暂的对视之后,崔渊桃花眼眼尾挑了起来,笑得雅致风流。而那人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声音,激动得似乎想说什么,但扭曲的脸孔失去了鼻、耳,却更显得丑陋。
“澄澜,善恶有报,一路好走。”崔渊无声地笑道。
那人看得十分清楚,手脚忍不住挣扎起来,却因太过虚弱而徒劳无功,最终昏厥了过去。
不过数日之后,部曲便传来消息,崔泌伤重不治身亡。彼时崔渊刚通过吏部的关试,正在给舅兄王珂写信。听闻这个好消息,他也不过是挑了挑眉,兴致盎然地在信中附上一张小像——那大约应该是他家小娘子几年后的模样,他已经画了许多张,从中挑了一张嬉戏图,想来舅兄也会替他们欢喜罢。
一个月后,崔渊、王玫与崔简再度来到灞桥。不过,此前他们是送人离开,如今却是即将远行。原本一家三口想着轻车简从,但郑夫人、真定长公主与李氏均激烈反对,给他们收拾了足足能装满几十辆车的行李。历经多次相劝,王玫甚至拿出了舆图告诉她们此去究竟有多远,才勉强减去些物件。于是,最终十来辆马车组成的车队,载着他们的箱笼以及十来个仆婢,即将千里迢迢去往远在江南道的建州(福建)。
“啧,阿爷果然不来?”崔澹往城门附近看了几眼,又回到灞桥边的亭子里,冲着里头被一群亲朋好友围着的崔渊道,“子竟,兴许他还在恼你外放之事呢!不过,阿爷未免也太小心眼了。区区一件小事,也用得着连着生一个月的气?”
崔敛横了他一眼:“他恼的不是子竟外放,而是一声不吭便自作主张!”说着,他又忍不住数落起来:“你们兄弟几个情谊可真是深厚得很,瞒我们倒是瞒得紧!不过是外放而已,难不成我们还会拦着不让他去?未免也太小瞧我们了罢?”
“直到吏部关试结果出来之前,我们都一无所知。”崔澄辩解道。
崔滔也道:“阿爷这话就不对了。子竟瞒我们也瞒得很紧!原以为他考了状头就安安生生待在长安了,想不到他天生就是待不住!”
早已经察觉端倪的王方翼默默不语,崔泓、崔沛两兄弟则附和几句,皆是说崔渊自作主张。崔渊瞥了他们一眼,慢条斯理道:“若我不求外放,你们恐怕按也要将我按在校书郎之职上。我不想成为京官,阿爷和叔父可不是惋惜得很?”
崔敛噎了噎,不得不承认:“你堂堂甲第状头,去往两千余里之外的建州望县当县令,还不许我们惋惜不成?虽说县令听起来比县丞、县尉好些,但要做出政绩又谈何容易?你初入官场,尚无处理政务的经验,便主政一方之地,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不知有多少。”
“叔父尽管安心,我心中自有盘算。”崔渊回道,“自从打定主意去建州之后,我便将建州相关的奏折文卷都看过了。且昔年我也曾去过那里,并无不适应之处。”
“说来,向太子殿下告别了?”
“昨日去了一趟东宫,殿下劝不过我,便只让我多给他临摹些法帖——摹本之事尚未结束,还须得再磨些年头。除了摹本,十三经也须得雕版印刷,事情可很是不少。八郎、十二郎都不能错过才是。”
“子竟阿兄放心罢。”
这厢崔渊正徐徐议论着,另一厢王玫也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起来。
郑夫人双眉微蹙地望着她的腹部,摇首道:“你如今有身孕,留在京中总比去那蛮荒之地好些。虽说与四郎分离几年,但也好过一路颠簸。”
“可不是么?”李氏接道,神色间尽是担忧,“在京中多安稳,你却偏偏想着往外走。那些蛮荒之地连流放之人都不愿意去,阿娘怎么舍得你留在那种地方生孩儿?”她越想越是难受,低声道:“不成,绝不能让你跟着去!子竟去也就罢了,你和阿实都必须留下来!”
“阿娘……”王玫无奈地唤着,安抚道,“姑祖母与我把脉,说胎息十分稳健,远行亦是无妨。而且,有两位游历的师姐跟着同去,阿家和叔母又遣了擅长产育之事的医女和傅母与我,定是无碍。”此去两千余里,她当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如今医药齐备,便是在长安也不过是多了观主看护而已,定然是无碍的。
“罢了。”真定长公主发话道,“子竟和九娘都不是孩儿了,由得他们去罢。两人若当真分离几年,又如何能舍得?”她拍了拍王玫的手:“只是,你们写信须得勤快些。若有什么事,也别只顾着自己扛,还有我们这些长辈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