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赵佶在自己三十岁不到的时候创造了后世流传的瘦金体书法,这种书法融合了黄庭坚、褚遂良、薛稷等各家的特点,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字体瘦硬清削,锋芒毕露如同利刃一般,因此得名“瘦金”。然而瘦金体的外观和气质,同样与赵佶喜欢的一种动物十分贴切,那就是鹤,瘦金体的笔画像极了鹤足鹤颈,形态也与仙鹤飞翔驻足的时候相似,姿态端正优雅,整体重心偏高,下半部劲瘦,撇捺拖出偏多,如鹤羽在空中飘散。
这种书法入门较易,练好极难,得其精髓则是少之又少,因为在书写时几乎无法隐藏任何的缺点,稍稍的笔力不到或心猿意马都在纸上无处遁形。无论是瘦金,还是仙鹤,都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赵佶本人的个性,以及他命运的暗示。锋芒毕露,从不对现实妥协,追求一种极致的华丽和瞬间的高光,不管结果是陨落还是伤怀。就如他在《穠芳诗贴》里写的: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他是否自认是舞蝶呢?执迷不悟地追逐着渐凉的晚风和注定的堕落?
《烟江叠嶂图》– 王诜,公元1084
年
,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佶的书画风格除了受到古人的熏陶之外,他周围的几个皇室宗亲也对他起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他的启蒙老师,亦是书画挚友。其中一个是赵氏宗亲赵令穰,还有一个是他的姑父,驸马都尉王诜。
王诜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有唐代李思训青绿山水画的风采,也有北宋李成郭熙一派水墨皴染的笔韵。现存的《烟江叠嶂图》有两幅,都存于上海博物馆,一幅为青绿设色,一幅为水墨皴染。王诜的存世作品,另外还有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渔村小雪图》和存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溪山秋霁图》。《烟江叠嶂图》所画的是大江迷漫浩渺之上,矗立着一座奇峰耸秀,溪瀑争流的海外仙山。山上草木丰茂,江上云气吞吐。笔法以墨笔勾皴与青绿渲染结合,清雅富丽。这幅画是横构图,有别于北宋其他画家惯用的立轴大中堂,而且画面上有一种视觉上的有意非对称布局,以及透视感,画面中心大量留白,令观画者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官体验。上海博物馆在2022年8月更换了古代绘画馆的常设作品,其中这幅青绿设色版本的《烟江叠嶂图》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展出。
这幅画是在大约1084年前后创作完成的。王诜在1060年与当时宋神宗的妹妹宝安公主成婚。这位宝安公主的生母正是把持北宋朝政数年之久的高滔滔高太后。王诜与公主两人的感情一直不好,王诜在婚后娶了另外八个姬妾,并且时常在公主面前与姬妾寻欢作乐。公主积郁成疾,在1080年突然病倒。宋神宗得到消息,认为驸马照顾不周,恼羞成怒,将王诜贬官发配到均州。结果没多久公主还是病逝,年仅30岁,在离世之前还请求宋神宗让王诜官复原职。
王诜因为公主的原因,加上当时苏轼的乌台诗案受到牵连,在均州一呆三年。1084年宋神宗开恩,将其调回东京,不久就有了这幅《烟江叠嶂图》,因此画中江上翠山的场景,或许多少结合了王诜在均州的所见。这也是为什么在小说的一开始有了驸马在均州江头作画的场景,不过只是将它搬到了三十多年后的政和元年,驸马回忆起自己当年被贬均州时的场景。
此t外,书中经常提到驸马与苏轼之间的隔空思念,也是确有其事。王诜与苏轼的关系非常要好,在今天存世的水墨版《烟江叠嶂图》的后半段,就有苏轼亲笔为王诜题写的长篇杂言古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借画抒慨,寄兴深长。其中提到:“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这正是如苏轼和王诜这样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人对自由和世外桃源的向往。王诜在这篇杂诗后再次题诗赠于苏轼,而苏轼随即再和一首,王诜又另赋唱和诗一首。所以成就了这幅画作后面意味绵长的一组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这在书画史上,实属难得。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年代不详,真迹遗失,此为后代画作
王诜的一生风流倜傥,八面玲珑,他是当时京城中结交文人雅士最多的权贵,文豪苏轼、苏辙两兄弟,书法家黄庭坚、米芾,画家李公麟、蔡肇、刘泾,词人秦观、李之仪、文学家晁补之、张耒、郑嘉会,收藏家王钦臣,道士陈景元,名僧圆通大师全都是他的座上宾,他们常在王诜的府邸集会,吟诗作对,烹茶煮酒。王诜本人是书画大收藏家,他的宝绘堂就是专门所设的,用于收藏历代书画名作的场所。从他对待公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王诜本人虽然书画造诣高,但是其人品却是有待商榷,这一点还可以在他对书画收藏的态度上略见端倪。
苏轼在熙宁十年为王诜的宝绘堂写过一篇记,其中不乏有这样一段可以视作对驸马本人的警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苏轼担心他会像自己年少时一样,自己拥有的担心失去,别人拥有的又担心拿不到。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全书画之乐而远其病。这里一可以看出苏轼和王诜两人的关系密切,不然不会在一篇要公诸于世的文章当中揭露对方的短处,第二也可以看出苏轼的确对王诜的为人有些担忧,因此特地挑了这样的场合去提点他。
<a href="https:///tags_nan/tananwen.html" title="探案文" target="_blank">探案文
这种书法入门较易,练好极难,得其精髓则是少之又少,因为在书写时几乎无法隐藏任何的缺点,稍稍的笔力不到或心猿意马都在纸上无处遁形。无论是瘦金,还是仙鹤,都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赵佶本人的个性,以及他命运的暗示。锋芒毕露,从不对现实妥协,追求一种极致的华丽和瞬间的高光,不管结果是陨落还是伤怀。就如他在《穠芳诗贴》里写的: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他是否自认是舞蝶呢?执迷不悟地追逐着渐凉的晚风和注定的堕落?
《烟江叠嶂图》– 王诜,公元1084
年
,现藏上海博物馆
赵佶的书画风格除了受到古人的熏陶之外,他周围的几个皇室宗亲也对他起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他的启蒙老师,亦是书画挚友。其中一个是赵氏宗亲赵令穰,还有一个是他的姑父,驸马都尉王诜。
王诜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有唐代李思训青绿山水画的风采,也有北宋李成郭熙一派水墨皴染的笔韵。现存的《烟江叠嶂图》有两幅,都存于上海博物馆,一幅为青绿设色,一幅为水墨皴染。王诜的存世作品,另外还有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渔村小雪图》和存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溪山秋霁图》。《烟江叠嶂图》所画的是大江迷漫浩渺之上,矗立着一座奇峰耸秀,溪瀑争流的海外仙山。山上草木丰茂,江上云气吞吐。笔法以墨笔勾皴与青绿渲染结合,清雅富丽。这幅画是横构图,有别于北宋其他画家惯用的立轴大中堂,而且画面上有一种视觉上的有意非对称布局,以及透视感,画面中心大量留白,令观画者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官体验。上海博物馆在2022年8月更换了古代绘画馆的常设作品,其中这幅青绿设色版本的《烟江叠嶂图》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展出。
这幅画是在大约1084年前后创作完成的。王诜在1060年与当时宋神宗的妹妹宝安公主成婚。这位宝安公主的生母正是把持北宋朝政数年之久的高滔滔高太后。王诜与公主两人的感情一直不好,王诜在婚后娶了另外八个姬妾,并且时常在公主面前与姬妾寻欢作乐。公主积郁成疾,在1080年突然病倒。宋神宗得到消息,认为驸马照顾不周,恼羞成怒,将王诜贬官发配到均州。结果没多久公主还是病逝,年仅30岁,在离世之前还请求宋神宗让王诜官复原职。
王诜因为公主的原因,加上当时苏轼的乌台诗案受到牵连,在均州一呆三年。1084年宋神宗开恩,将其调回东京,不久就有了这幅《烟江叠嶂图》,因此画中江上翠山的场景,或许多少结合了王诜在均州的所见。这也是为什么在小说的一开始有了驸马在均州江头作画的场景,不过只是将它搬到了三十多年后的政和元年,驸马回忆起自己当年被贬均州时的场景。
此t外,书中经常提到驸马与苏轼之间的隔空思念,也是确有其事。王诜与苏轼的关系非常要好,在今天存世的水墨版《烟江叠嶂图》的后半段,就有苏轼亲笔为王诜题写的长篇杂言古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借画抒慨,寄兴深长。其中提到:“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这正是如苏轼和王诜这样在宦海沉浮多年的人对自由和世外桃源的向往。王诜在这篇杂诗后再次题诗赠于苏轼,而苏轼随即再和一首,王诜又另赋唱和诗一首。所以成就了这幅画作后面意味绵长的一组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这在书画史上,实属难得。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年代不详,真迹遗失,此为后代画作
王诜的一生风流倜傥,八面玲珑,他是当时京城中结交文人雅士最多的权贵,文豪苏轼、苏辙两兄弟,书法家黄庭坚、米芾,画家李公麟、蔡肇、刘泾,词人秦观、李之仪、文学家晁补之、张耒、郑嘉会,收藏家王钦臣,道士陈景元,名僧圆通大师全都是他的座上宾,他们常在王诜的府邸集会,吟诗作对,烹茶煮酒。王诜本人是书画大收藏家,他的宝绘堂就是专门所设的,用于收藏历代书画名作的场所。从他对待公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王诜本人虽然书画造诣高,但是其人品却是有待商榷,这一点还可以在他对书画收藏的态度上略见端倪。
苏轼在熙宁十年为王诜的宝绘堂写过一篇记,其中不乏有这样一段可以视作对驸马本人的警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大概的意思就是苏轼担心他会像自己年少时一样,自己拥有的担心失去,别人拥有的又担心拿不到。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全书画之乐而远其病。这里一可以看出苏轼和王诜两人的关系密切,不然不会在一篇要公诸于世的文章当中揭露对方的短处,第二也可以看出苏轼的确对王诜的为人有些担忧,因此特地挑了这样的场合去提点他。
<a href="https:///tags_nan/tananwen.html" title="探案文" target="_blank">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