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卷阅读_10
“还叫什么江公子,应该叫表哥才对。”司徒晟撤出一个微笑,打趣道:“江源既然是姨母的儿子,又从了江姓,便是你我的表兄弟,和舅父家的表弟一般。”
“表……表哥。”月华的脸都羞红了,她刚才偷偷从屏风后面去看江源,觉得江源品貌出众,现如今变成了她的表哥……怎能不让她羞红了脸。
司徒晟看着脸红的妹妹,心中沉吟,若是江源和月华……就不知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荣国府。
王夫人靠在榻上,中午小儿子被抱走了,她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她总共只生了三个儿女,长子贾珠,刚一出生便被婆婆抱走了,长女元春,还没满月也被抱走了,到得这她拼了命才生下的次子,婆婆还是不肯放过?
抱走贾珠,她忍了。大房不争气,生了个长子也没能保住,不过三四岁就一命呜呼了,让她的珠儿成了府中的嫡长孙,老太太抱走长孙也是为了能拉拢老太爷,增加贾政的地位,为此她只能忍耐。
抱走元春,她也忍了。元春生日好,正月初一的生日,与□□太爷相同,平常人根本压不住,由超品的国公夫人教养,将来更显贵重,能求个好人家,也是为了元春一辈子好。
可她的小儿子,那可是她的命根子啊!这孩子生下来就命苦,别人把所有恶事都赖在他身上,怎么就想不到他衔玉而生是多大的福兆?如今还没让她抚养几个月就又要被那老虔婆抱走了,这哪儿是抱走孩子啊,这分明就是在剜她的心,害她的命啊!
“珠儿现在怎样了?”周瑞家的来送账本,她随口问道。小儿子没办法,大儿子还得操心。
“回太太,大爷已经大好了,每日都读书上进呢。”周瑞家的答道:“丫鬟每日熬些补汤给大爷,大爷脸色可好多了。”
听到大儿子身体好了,王夫人才安下心来,虽然小儿子被抱走了,好在大儿子没有事。可是她转念一想,一个丫鬟每日熬汤送去勾她儿子,又能有什么好事?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说是什么家生子出来的,连这点儿规矩都不懂,孝期还没过去怎能做那样的事,岂不是让珠儿脸上蒙羞。呸!要不是那老虔婆绕过自己做了主,她说什么也不会让那等乱七八糟的丫鬟近了她家珠儿的身。
打发了周瑞家的出去,王夫人心里不舒坦也不想让别人舒坦,吩咐丫鬟让叫赵姨娘过来站规矩给她打扇。看着赵姨娘扶着肚子一副委屈的样子,王夫人只觉得一阵恶心。趁着自己有孕就爬上主子床的背主丫鬟,她恨不能乱棍把这丫头打死,而今只是让她打打扇算是便宜她了,她却还满脸委屈。为了她的小儿子,竟有人传她私造吉兆为了和这赵姨娘争宠!也不看看那东西是个什么货色,不过就是个家生的下人,累世的奴才,生出来的也不过是个野种,还想蹬鼻子上脸不成?
现如今府里的管家权落在王夫人的手里,她翻了翻手中的账册,越看越觉得银子不够花,气急之下直接将账本子丢到了赵姨娘脸上,“看来这开了脸是不一样,娇贵的连扇子都不会打了,要不要我命人好好教教你啊。”
赵姨娘哪敢回嘴,只得跪下求饶。王夫人不想饶过她,还命她在屋子里跪着打扇,自己却想着怎么才能弄些钱来。府中家大业大,一年人吃马嚼就得上千两银子,若是遇到个婚丧嫁娶更是要搭上不少才行。庄子的出息本是够的,可她前些日子托妹夫偷偷卖了南边的几个庄子,这才不够用了。可这能怪她吗?那个老虔婆都能卖了祖上的祭田,气死了老太爷呢,她为什么不能卖公中的庄子?若不是被自己抓住了这个把柄,前些日子别人指摘她私造吉兆的时候,这管家权早就让大房夺去了,那死老婆子能帮着自己说话?她能卖得了田庄将银子收进私库靠的也是这条把柄,否则老太太将钱袋子捂得那么严,一个子儿也不漏出来,哪能让她钻了空子。
她算是看明白了,那老虔婆看起来向着二房这边,内里却谁也看不上,她引着二房当枪使压制大房,又拿话勾着大房让他们心存希望,拿他们两头儿找平衡呢。平日里看着好似万事不管,实际上卖祭田的时候手那叫一个利索。家中的小辈不是被她养在跟前,就是把她当神仙菩萨一样供着,个个都和父母离心只知道奉迎着她过活,她这日子也就过得舒心了。
也别说,这也让自己学到点儿东西,所谓爹亲娘亲不如怀里的银子亲,只要能搂到银子,还不是人人都得捧着她。
王夫人咬了咬牙,周瑞家的说的那个放印子钱的事也不是不成,可是不能搁在她的名下,否则就是个事儿。借着大房的名儿放钱,得了钱则放进自己的库房,这样才是妙计……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默默飘过……
认亲成功~
什么叫自我感觉良好,说的就是王夫人……
觉主的头还是晕,咳嗽好一些了,不过鼻涕更严重了……还要去打吊瓶,今天还是只有一章。
不过可以稍微剧透一小下,京城副本暂告一段落,从下一章开始就要打开新的地图册进入新的副本了。该副本会让江源和司徒晟的事业得到大转机,精彩纷呈,金手指也会出现。为什么江源的绰号会是天尊呢?为什么司徒晟的绰号会是天帝呢?江源又是怎么帮助一点都不被皇帝喜欢的司徒晟逆转形势得到上位的机会呢?下一个副本告诉你正确答案。
觉主自己超喜欢这一副本,大纲已经写好,欢迎大家继续阅读~
上一个药玉观音的图片,其实药玉就是琉璃啦,现在很便宜(虽然在古代,这玩意后来也不怎么值钱了,古董拍卖的时候,明清的料器即琉璃器除了宫里的也不怎么值钱),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不过在古代的时候还是蛮稀少的。
☆、第十四章 撤藩议三国皆叛乱 池鱼殃君臣齐出战
翰林院猛地忙了起来,所有人都忙成一团扎进了故纸堆里翻看档案,一时间笔墨纸片横飞,就是一贯闲暇的江源也不能幸免。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撤藩!
江源私以为当初坐了天下的高皇帝就是个能惹事的祸头子,这位除了将皇位传给了嫡子太宗,余下的四个儿子竟然全部封王就藩,还美其名曰镇守天下。这群王爷被放到了封地世袭罔替,掌有财政军事大全,玩起了国中国的把戏,那权势拿什么收回?这不是添乱吗?
太宗子嗣单薄,就一个活下来的儿子便是当今。到了当今这里他是封了儿子王爵,但没有给封地,所有儿子都圈在京城,所以也不用担心。现在一拍脑袋想起撤藩这回事儿了,可不是让所有人都头大两圈。
想当初封出去的藩国总共有四个,赵国、齐国、魏国、辽国,虽说每个封国都不大,在地图上这四个点却整将京城围了一圈,也不知当初的高皇帝怎么脑抽能弄出这么个布局,简直要了亲命了。好在赵国的初代赵王已然死了,而且没有后代,已然除国了,这才让出个缺口来,否则万一这四国不臣,围了京城,勤王救驾的军队都进不来,还撤个鬼的藩啊!
作为一个现代过来的穿越者,撤藩事件还是听说过几个的。历史之上撤藩的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三个:汉景帝刘启、明惠宗朱允炆、清圣祖康熙。这三位弄出了三个历史事件:七王之乱、靖难之役、三藩之乱。其中七王之乱和三藩之乱都以中央胜利为结局,靖难之役则是被撤藩的那位反过来把皇帝给端了,自己坐了天下。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撤藩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这三个事件中除了三藩之乱皇帝是有计划有准备的逼反了对方藩王,其他两个都是嘴炮引来的悲剧。汉景帝刘启遇上了一个晁错,将他忽悠得神魂颠倒,偏这位晁错只提出了理论没提出实际做法,等到七国真的反了他就彻底麻爪了,最后为刘启所杀。而朱允炆更是遇上了晁错升级版的黄子澄,结果叔叔燕王朱棣一反他就傻眼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刘启好歹还有周亚夫、窦婴这样的名臣镇着,到了朱允炆那里战事一起他才发现一个问题,朝中会打仗的大臣都被他爷爷朱元璋咔嚓了,剩下的几只皮皮虾哪是他这位久经战场的叔父的对手?于是这位建文皇帝就早早退下了历史舞台不知所踪了。
由此看来,撤藩的关键在于有准备有预案和有能人,而且以有能人为第一要务。那么问题来了,大靖朝现在有能人吗?咳咳,江源撇了撇嘴,难道指望四王八公这样的家伙去对付藩军?他们不阵前投降就算有骨气的了。不客气的说目前四王八公包括所有的勋贵们能拉出去出阵作战的总共也不超过一只手,大将之才根本为零。王子腾倒是有些才能,可这才能在于斗心眼,耍心机,这打起仗来却不知如何了。保龄侯府的史鼎倒是有几分武力,可惜以他只能最多也就统帅三五个兵营不到两千人,再多他就无力指挥了。
可这些事情那些文官并不知道,这群作死的文官正在朝堂之上喊着撤藩口号呢。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五皇子的母家魏家领头,冯鳌也没少搀和,最后连四皇子的母家楚家都搅合上了。这事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皇子司徒旭是除了太子以外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因为他有军功在身。虽然这个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带领着部队消灭了山越的一个几十人的小部落,还吹什么斩首一千……可军功毕竟是军功,大皇子只要领过兵便有知兵的名头,在大靖这个军功至上的朝代,这就是最有力的筹码。所以为了能够拉平差距,让大皇子的优势不那么明显,这几家就撺掇出个撤藩来。
毕竟茜香国远在海外,吐蕃那里又水土不服,山越沼气太重容易出现瘟疫,而北蛮,高皇帝都没打过人家他们还是算了吧。数来数去还是撤藩这个主意最好,所以这三批人马就结合成了一股势力开始忽悠皇帝撤藩。
他们不知道武将的稀缺性,勋贵能不知道吗?他们倒是试图在朝堂上争辩一番,试图平息撤藩这个提议,可惜被那三批人马当成了防止他们威胁大皇子地位的托词,根本一句话都没听进去。勋贵们平时都把自己吹的人五人六的,有通天彻地之能,简直是懂战事,知兵法,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龙,千军万马之中也能杀个七进七出,随便喊句话敌人就认怂,难道这时候说自己是编的?臣真的不能啊……所以这边真相说不出,那边死也不肯信,撤藩之事也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主流意见。
撤,必须得撤,还得马上撤!
因为那篇马政的文章,江源也被扣上个知兵的帽子,在这个准备撤藩的当口他就被从翰林院调到了兵部任员外郎。他原本是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现如今成了兵部员外郎,是个从五品,也算连升两级,倒也还不错。无论是从六品的修撰还是从五品的员外郎都是不用上朝的,国家大事依然落不到他头上。
这些大臣们书算是白读了,子曾经曰过: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很简单,做事说话不慎重缜密就要出事。他们这边还巴巴准备撤藩呢,另一边那三个藩国竟然一起举兵反了!
得到撤藩之信的辽王司徒标立即诛杀了辽国境内所有中央派遣来的官员,联合了齐王司徒横、魏王司徒柏公然反叛,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叛变。司徒标召集了封国内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入伍,聚众二十余万号八十万起兵直奔京城而来。檄文已经发得到处都是,就连江源都看到了。
“辽王标敬问天下:幸教寡人!以靖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系讯治,以僇辱之为故,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司徒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人虽少,精兵可具八十万。今诸王苟能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司徒氏,社稷之所愿也。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凡为此,愿诸王勉用之。能斩捕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列将,三千斤,封五千户;裨将,二千斤,封二千户;二千石,千斤,封千户;千石,五百斤,封五百户;皆为列侯。其以军若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如得大将;人户五千,如得列将;人户三千,如得裨将;人户千,如得二千石;其小吏皆以差次受爵金。佗封赐皆倍军法。愿诸王明以令士大夫,弗敢欺也。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辽,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遗之。敬以闻。”
论文笔相当不错,不过总共就只有二十来万人硬是称有八十万,果然深得曹孟德赤壁之妙矣。
三王既反,天下动荡,举国震惊!京畿重地驻军足有二十万,但三面环敌,敌人数量是京畿数倍,就算敌军一半以上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可那也叫人啊,哪怕捆在那里让你随便砍也要崩碎刀的,更何况三藩早有反义,对方的兵器军甲比起京畿来恐怕更胜一筹。
群臣一边召集外地的驻军勤王,一边收拢京畿的军队准备迎敌,重中之重是找人前往赵地镇守,若是故赵国有失,那么京师四面环敌,怕是勤王之人还没到,京城已然危矣。说是这么说,可谁都知道无论魏王还是齐王都不会放过这个包饺子的时机,必定拼命攻打赵国,谁去守赵国就要冒着被千刀万剐的风险,那么谁肯冒险呢?或者说能推谁下火坑呢?
冯鳌的目光扫向大皇子司徒旭的方向,他自以为动作隐晦,谁知时任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一眼就看见了。开什么玩笑,大皇子要是死在赵国那勋贵去支持谁啊。王子腾赶忙站出说道:“启奏陛下,三藩势大,仅以京畿兵士之数守卫有余进取不足,今驻守赵国兵力有限,需发动当地百姓协助守城,需择一富有民望之人驻守方可御敌。臣请奏,以睿王殿下为主将,驻守赵国。”
王子腾这招祸水东引使得妙啊,旁边老保龄侯赶忙说道:“臣附议。”
勋贵势力也都纷纷站出附议。楚家魏家本着不是自家皇子就成的思想也站出附议,冯鳌沉吟一番,看到事不可为,但好歹己方也没什么损失,也就默不作声默许了。
皇上想了想,还是说道:“准奏。”
如此本来置身事外与此时无甚关系的睿王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皇上总共只交给他两万人马,让他扼守赵国等待勤王军队。两万人马分别驻守整个赵国绝不可行,必须驻守兵家必争的要地才行。就算只是扼住兵家要地,他这两万人马要对付的是至少二十五万甚至三十多万疯狂扑上的敌人,他要怎么守?!敌人又不是纸糊的,难道皇帝以为他能撒豆成兵吗?
与此同时,江源也收到了他的调令,令他随军参赞军机,天知道需要他这个刚上任的兵部员外郎参赞个鬼的军机要事。看着那纸调令江源只感到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恶意……推动这纸调令的兵部右侍郎姜堃乃是贾代善当年的部下,不用说,这背后一定是荣国府出的力。先是借口将自己调入兵部,再将自己插入军队送死,果然是连环套啊。真是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这贾家真是恶心的要死啊!江源咬了咬牙,问着面前的姜堃道:“不知卑职是随何军出发?”
这位右侍郎笑道:“随睿王的军队出发,扼守赵国。”
睿王,睿王竟要出征?!江源暂时咽下这口气,此时更重要的事情是想出方法帮睿王扼守住赵国,其他的事情等到战胜三藩之后在慢慢的算。哼!
事态紧急,第二天就要发兵,当晚江源就带好了行李前往睿王府与睿王讨论领兵事宜。睿王驾下没有几个人,能人少的可怜,知兵的更是只有江源一个,所以当晚的军事会议只有他们表兄弟两个进行。
江源指着地图说明:“两万兵马实在太少,这两万人中,只有八千马军,不足以出战,因此还是要以守城为上。”他指了指地图上的两点,“这里是邯郸,这里是东武城。邯郸位置险要,正能扼守魏国之兵,若不能过邯郸,难以进犯京城,若绕过邯郸,一旦从中截断魏国的军队,魏国有首尾难以两顾之险,因此只要守住邯郸,便是扼住魏国的咽喉,魏国就是由百万大军亦不能过。”
“再看这东武城,此城自古便是兵家要地,重中之重,此处比邻齐国,正挡在齐国进攻的必经之路上,理同邯郸,若扼守在此,虽百万而不得过。只要守住邯郸城、东武城这两处,必能阻魏、齐两国之兵,功莫大焉!”
既然躲是躲不过了,那么就要争取最大的好处。江源磨了磨牙,好啊,你们不是逼着睿王和老子我去堵枪眼吗?好,我便要抢下最大的蛋糕,不但抢下蛋糕,还一口都不分给你们!让你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八千马军,一万两千步军,可能足够?”睿王也是个决断之人,既然必须得做,他也狠得下心。
“征发百姓协助守城,足够了。”江源说道:“当年黄河水灾邯郸灾民甚广,若无殿下开仓放粮,生民几近死绝,因此殿下登高一呼必然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毕可成事。”
“邯郸无恙,那么东武城……”司徒晟皱了皱眉,“东武城不曾遭灾,我在那里没什么人望,如何能守住?”
“殿下,若殿下放心,可将东武城交给臣下,臣自有方法可保东武城不失。”江源目光极其有神,紧紧盯住面前的主公。
“先生,”司徒晟拍了拍江源的手臂,“汝必不负我!”
“哈哈哈哈!”江源大笑,他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臣临时赶着写出来的一些注意事项,殿下参考一下,若遇急切情况,或有犹豫之时,可观里面详情。”咳咳,不过是一些应急预案而已,方便睿王查阅决断。
江源却不知,后世里,那个小册子有了个新名字,叫做锦囊妙计……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犯了个很二的错误,结果因为看错行这种问题把康熙的庙号弄错了……捂脸……
“表……表哥。”月华的脸都羞红了,她刚才偷偷从屏风后面去看江源,觉得江源品貌出众,现如今变成了她的表哥……怎能不让她羞红了脸。
司徒晟看着脸红的妹妹,心中沉吟,若是江源和月华……就不知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荣国府。
王夫人靠在榻上,中午小儿子被抱走了,她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她总共只生了三个儿女,长子贾珠,刚一出生便被婆婆抱走了,长女元春,还没满月也被抱走了,到得这她拼了命才生下的次子,婆婆还是不肯放过?
抱走贾珠,她忍了。大房不争气,生了个长子也没能保住,不过三四岁就一命呜呼了,让她的珠儿成了府中的嫡长孙,老太太抱走长孙也是为了能拉拢老太爷,增加贾政的地位,为此她只能忍耐。
抱走元春,她也忍了。元春生日好,正月初一的生日,与□□太爷相同,平常人根本压不住,由超品的国公夫人教养,将来更显贵重,能求个好人家,也是为了元春一辈子好。
可她的小儿子,那可是她的命根子啊!这孩子生下来就命苦,别人把所有恶事都赖在他身上,怎么就想不到他衔玉而生是多大的福兆?如今还没让她抚养几个月就又要被那老虔婆抱走了,这哪儿是抱走孩子啊,这分明就是在剜她的心,害她的命啊!
“珠儿现在怎样了?”周瑞家的来送账本,她随口问道。小儿子没办法,大儿子还得操心。
“回太太,大爷已经大好了,每日都读书上进呢。”周瑞家的答道:“丫鬟每日熬些补汤给大爷,大爷脸色可好多了。”
听到大儿子身体好了,王夫人才安下心来,虽然小儿子被抱走了,好在大儿子没有事。可是她转念一想,一个丫鬟每日熬汤送去勾她儿子,又能有什么好事?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说是什么家生子出来的,连这点儿规矩都不懂,孝期还没过去怎能做那样的事,岂不是让珠儿脸上蒙羞。呸!要不是那老虔婆绕过自己做了主,她说什么也不会让那等乱七八糟的丫鬟近了她家珠儿的身。
打发了周瑞家的出去,王夫人心里不舒坦也不想让别人舒坦,吩咐丫鬟让叫赵姨娘过来站规矩给她打扇。看着赵姨娘扶着肚子一副委屈的样子,王夫人只觉得一阵恶心。趁着自己有孕就爬上主子床的背主丫鬟,她恨不能乱棍把这丫头打死,而今只是让她打打扇算是便宜她了,她却还满脸委屈。为了她的小儿子,竟有人传她私造吉兆为了和这赵姨娘争宠!也不看看那东西是个什么货色,不过就是个家生的下人,累世的奴才,生出来的也不过是个野种,还想蹬鼻子上脸不成?
现如今府里的管家权落在王夫人的手里,她翻了翻手中的账册,越看越觉得银子不够花,气急之下直接将账本子丢到了赵姨娘脸上,“看来这开了脸是不一样,娇贵的连扇子都不会打了,要不要我命人好好教教你啊。”
赵姨娘哪敢回嘴,只得跪下求饶。王夫人不想饶过她,还命她在屋子里跪着打扇,自己却想着怎么才能弄些钱来。府中家大业大,一年人吃马嚼就得上千两银子,若是遇到个婚丧嫁娶更是要搭上不少才行。庄子的出息本是够的,可她前些日子托妹夫偷偷卖了南边的几个庄子,这才不够用了。可这能怪她吗?那个老虔婆都能卖了祖上的祭田,气死了老太爷呢,她为什么不能卖公中的庄子?若不是被自己抓住了这个把柄,前些日子别人指摘她私造吉兆的时候,这管家权早就让大房夺去了,那死老婆子能帮着自己说话?她能卖得了田庄将银子收进私库靠的也是这条把柄,否则老太太将钱袋子捂得那么严,一个子儿也不漏出来,哪能让她钻了空子。
她算是看明白了,那老虔婆看起来向着二房这边,内里却谁也看不上,她引着二房当枪使压制大房,又拿话勾着大房让他们心存希望,拿他们两头儿找平衡呢。平日里看着好似万事不管,实际上卖祭田的时候手那叫一个利索。家中的小辈不是被她养在跟前,就是把她当神仙菩萨一样供着,个个都和父母离心只知道奉迎着她过活,她这日子也就过得舒心了。
也别说,这也让自己学到点儿东西,所谓爹亲娘亲不如怀里的银子亲,只要能搂到银子,还不是人人都得捧着她。
王夫人咬了咬牙,周瑞家的说的那个放印子钱的事也不是不成,可是不能搁在她的名下,否则就是个事儿。借着大房的名儿放钱,得了钱则放进自己的库房,这样才是妙计……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默默飘过……
认亲成功~
什么叫自我感觉良好,说的就是王夫人……
觉主的头还是晕,咳嗽好一些了,不过鼻涕更严重了……还要去打吊瓶,今天还是只有一章。
不过可以稍微剧透一小下,京城副本暂告一段落,从下一章开始就要打开新的地图册进入新的副本了。该副本会让江源和司徒晟的事业得到大转机,精彩纷呈,金手指也会出现。为什么江源的绰号会是天尊呢?为什么司徒晟的绰号会是天帝呢?江源又是怎么帮助一点都不被皇帝喜欢的司徒晟逆转形势得到上位的机会呢?下一个副本告诉你正确答案。
觉主自己超喜欢这一副本,大纲已经写好,欢迎大家继续阅读~
上一个药玉观音的图片,其实药玉就是琉璃啦,现在很便宜(虽然在古代,这玩意后来也不怎么值钱了,古董拍卖的时候,明清的料器即琉璃器除了宫里的也不怎么值钱),十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不过在古代的时候还是蛮稀少的。
☆、第十四章 撤藩议三国皆叛乱 池鱼殃君臣齐出战
翰林院猛地忙了起来,所有人都忙成一团扎进了故纸堆里翻看档案,一时间笔墨纸片横飞,就是一贯闲暇的江源也不能幸免。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撤藩!
江源私以为当初坐了天下的高皇帝就是个能惹事的祸头子,这位除了将皇位传给了嫡子太宗,余下的四个儿子竟然全部封王就藩,还美其名曰镇守天下。这群王爷被放到了封地世袭罔替,掌有财政军事大全,玩起了国中国的把戏,那权势拿什么收回?这不是添乱吗?
太宗子嗣单薄,就一个活下来的儿子便是当今。到了当今这里他是封了儿子王爵,但没有给封地,所有儿子都圈在京城,所以也不用担心。现在一拍脑袋想起撤藩这回事儿了,可不是让所有人都头大两圈。
想当初封出去的藩国总共有四个,赵国、齐国、魏国、辽国,虽说每个封国都不大,在地图上这四个点却整将京城围了一圈,也不知当初的高皇帝怎么脑抽能弄出这么个布局,简直要了亲命了。好在赵国的初代赵王已然死了,而且没有后代,已然除国了,这才让出个缺口来,否则万一这四国不臣,围了京城,勤王救驾的军队都进不来,还撤个鬼的藩啊!
作为一个现代过来的穿越者,撤藩事件还是听说过几个的。历史之上撤藩的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三个:汉景帝刘启、明惠宗朱允炆、清圣祖康熙。这三位弄出了三个历史事件:七王之乱、靖难之役、三藩之乱。其中七王之乱和三藩之乱都以中央胜利为结局,靖难之役则是被撤藩的那位反过来把皇帝给端了,自己坐了天下。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撤藩有风险,下手需谨慎。
这三个事件中除了三藩之乱皇帝是有计划有准备的逼反了对方藩王,其他两个都是嘴炮引来的悲剧。汉景帝刘启遇上了一个晁错,将他忽悠得神魂颠倒,偏这位晁错只提出了理论没提出实际做法,等到七国真的反了他就彻底麻爪了,最后为刘启所杀。而朱允炆更是遇上了晁错升级版的黄子澄,结果叔叔燕王朱棣一反他就傻眼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刘启好歹还有周亚夫、窦婴这样的名臣镇着,到了朱允炆那里战事一起他才发现一个问题,朝中会打仗的大臣都被他爷爷朱元璋咔嚓了,剩下的几只皮皮虾哪是他这位久经战场的叔父的对手?于是这位建文皇帝就早早退下了历史舞台不知所踪了。
由此看来,撤藩的关键在于有准备有预案和有能人,而且以有能人为第一要务。那么问题来了,大靖朝现在有能人吗?咳咳,江源撇了撇嘴,难道指望四王八公这样的家伙去对付藩军?他们不阵前投降就算有骨气的了。不客气的说目前四王八公包括所有的勋贵们能拉出去出阵作战的总共也不超过一只手,大将之才根本为零。王子腾倒是有些才能,可这才能在于斗心眼,耍心机,这打起仗来却不知如何了。保龄侯府的史鼎倒是有几分武力,可惜以他只能最多也就统帅三五个兵营不到两千人,再多他就无力指挥了。
可这些事情那些文官并不知道,这群作死的文官正在朝堂之上喊着撤藩口号呢。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是五皇子的母家魏家领头,冯鳌也没少搀和,最后连四皇子的母家楚家都搅合上了。这事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皇子司徒旭是除了太子以外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因为他有军功在身。虽然这个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带领着部队消灭了山越的一个几十人的小部落,还吹什么斩首一千……可军功毕竟是军功,大皇子只要领过兵便有知兵的名头,在大靖这个军功至上的朝代,这就是最有力的筹码。所以为了能够拉平差距,让大皇子的优势不那么明显,这几家就撺掇出个撤藩来。
毕竟茜香国远在海外,吐蕃那里又水土不服,山越沼气太重容易出现瘟疫,而北蛮,高皇帝都没打过人家他们还是算了吧。数来数去还是撤藩这个主意最好,所以这三批人马就结合成了一股势力开始忽悠皇帝撤藩。
他们不知道武将的稀缺性,勋贵能不知道吗?他们倒是试图在朝堂上争辩一番,试图平息撤藩这个提议,可惜被那三批人马当成了防止他们威胁大皇子地位的托词,根本一句话都没听进去。勋贵们平时都把自己吹的人五人六的,有通天彻地之能,简直是懂战事,知兵法,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龙,千军万马之中也能杀个七进七出,随便喊句话敌人就认怂,难道这时候说自己是编的?臣真的不能啊……所以这边真相说不出,那边死也不肯信,撤藩之事也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主流意见。
撤,必须得撤,还得马上撤!
因为那篇马政的文章,江源也被扣上个知兵的帽子,在这个准备撤藩的当口他就被从翰林院调到了兵部任员外郎。他原本是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现如今成了兵部员外郎,是个从五品,也算连升两级,倒也还不错。无论是从六品的修撰还是从五品的员外郎都是不用上朝的,国家大事依然落不到他头上。
这些大臣们书算是白读了,子曾经曰过: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很简单,做事说话不慎重缜密就要出事。他们这边还巴巴准备撤藩呢,另一边那三个藩国竟然一起举兵反了!
得到撤藩之信的辽王司徒标立即诛杀了辽国境内所有中央派遣来的官员,联合了齐王司徒横、魏王司徒柏公然反叛,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叛变。司徒标召集了封国内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入伍,聚众二十余万号八十万起兵直奔京城而来。檄文已经发得到处都是,就连江源都看到了。
“辽王标敬问天下:幸教寡人!以靖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系讯治,以僇辱之为故,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司徒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人虽少,精兵可具八十万。今诸王苟能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司徒氏,社稷之所愿也。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修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凡为此,愿诸王勉用之。能斩捕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列将,三千斤,封五千户;裨将,二千斤,封二千户;二千石,千斤,封千户;千石,五百斤,封五百户;皆为列侯。其以军若城邑降者,卒万人,邑万户,如得大将;人户五千,如得列将;人户三千,如得裨将;人户千,如得二千石;其小吏皆以差次受爵金。佗封赐皆倍军法。愿诸王明以令士大夫,弗敢欺也。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辽,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遗之。敬以闻。”
论文笔相当不错,不过总共就只有二十来万人硬是称有八十万,果然深得曹孟德赤壁之妙矣。
三王既反,天下动荡,举国震惊!京畿重地驻军足有二十万,但三面环敌,敌人数量是京畿数倍,就算敌军一半以上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夫,可那也叫人啊,哪怕捆在那里让你随便砍也要崩碎刀的,更何况三藩早有反义,对方的兵器军甲比起京畿来恐怕更胜一筹。
群臣一边召集外地的驻军勤王,一边收拢京畿的军队准备迎敌,重中之重是找人前往赵地镇守,若是故赵国有失,那么京师四面环敌,怕是勤王之人还没到,京城已然危矣。说是这么说,可谁都知道无论魏王还是齐王都不会放过这个包饺子的时机,必定拼命攻打赵国,谁去守赵国就要冒着被千刀万剐的风险,那么谁肯冒险呢?或者说能推谁下火坑呢?
冯鳌的目光扫向大皇子司徒旭的方向,他自以为动作隐晦,谁知时任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一眼就看见了。开什么玩笑,大皇子要是死在赵国那勋贵去支持谁啊。王子腾赶忙站出说道:“启奏陛下,三藩势大,仅以京畿兵士之数守卫有余进取不足,今驻守赵国兵力有限,需发动当地百姓协助守城,需择一富有民望之人驻守方可御敌。臣请奏,以睿王殿下为主将,驻守赵国。”
王子腾这招祸水东引使得妙啊,旁边老保龄侯赶忙说道:“臣附议。”
勋贵势力也都纷纷站出附议。楚家魏家本着不是自家皇子就成的思想也站出附议,冯鳌沉吟一番,看到事不可为,但好歹己方也没什么损失,也就默不作声默许了。
皇上想了想,还是说道:“准奏。”
如此本来置身事外与此时无甚关系的睿王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皇上总共只交给他两万人马,让他扼守赵国等待勤王军队。两万人马分别驻守整个赵国绝不可行,必须驻守兵家必争的要地才行。就算只是扼住兵家要地,他这两万人马要对付的是至少二十五万甚至三十多万疯狂扑上的敌人,他要怎么守?!敌人又不是纸糊的,难道皇帝以为他能撒豆成兵吗?
与此同时,江源也收到了他的调令,令他随军参赞军机,天知道需要他这个刚上任的兵部员外郎参赞个鬼的军机要事。看着那纸调令江源只感到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恶意……推动这纸调令的兵部右侍郎姜堃乃是贾代善当年的部下,不用说,这背后一定是荣国府出的力。先是借口将自己调入兵部,再将自己插入军队送死,果然是连环套啊。真是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这贾家真是恶心的要死啊!江源咬了咬牙,问着面前的姜堃道:“不知卑职是随何军出发?”
这位右侍郎笑道:“随睿王的军队出发,扼守赵国。”
睿王,睿王竟要出征?!江源暂时咽下这口气,此时更重要的事情是想出方法帮睿王扼守住赵国,其他的事情等到战胜三藩之后在慢慢的算。哼!
事态紧急,第二天就要发兵,当晚江源就带好了行李前往睿王府与睿王讨论领兵事宜。睿王驾下没有几个人,能人少的可怜,知兵的更是只有江源一个,所以当晚的军事会议只有他们表兄弟两个进行。
江源指着地图说明:“两万兵马实在太少,这两万人中,只有八千马军,不足以出战,因此还是要以守城为上。”他指了指地图上的两点,“这里是邯郸,这里是东武城。邯郸位置险要,正能扼守魏国之兵,若不能过邯郸,难以进犯京城,若绕过邯郸,一旦从中截断魏国的军队,魏国有首尾难以两顾之险,因此只要守住邯郸,便是扼住魏国的咽喉,魏国就是由百万大军亦不能过。”
“再看这东武城,此城自古便是兵家要地,重中之重,此处比邻齐国,正挡在齐国进攻的必经之路上,理同邯郸,若扼守在此,虽百万而不得过。只要守住邯郸城、东武城这两处,必能阻魏、齐两国之兵,功莫大焉!”
既然躲是躲不过了,那么就要争取最大的好处。江源磨了磨牙,好啊,你们不是逼着睿王和老子我去堵枪眼吗?好,我便要抢下最大的蛋糕,不但抢下蛋糕,还一口都不分给你们!让你们赔了夫人又折兵!
“八千马军,一万两千步军,可能足够?”睿王也是个决断之人,既然必须得做,他也狠得下心。
“征发百姓协助守城,足够了。”江源说道:“当年黄河水灾邯郸灾民甚广,若无殿下开仓放粮,生民几近死绝,因此殿下登高一呼必然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毕可成事。”
“邯郸无恙,那么东武城……”司徒晟皱了皱眉,“东武城不曾遭灾,我在那里没什么人望,如何能守住?”
“殿下,若殿下放心,可将东武城交给臣下,臣自有方法可保东武城不失。”江源目光极其有神,紧紧盯住面前的主公。
“先生,”司徒晟拍了拍江源的手臂,“汝必不负我!”
“哈哈哈哈!”江源大笑,他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臣临时赶着写出来的一些注意事项,殿下参考一下,若遇急切情况,或有犹豫之时,可观里面详情。”咳咳,不过是一些应急预案而已,方便睿王查阅决断。
江源却不知,后世里,那个小册子有了个新名字,叫做锦囊妙计……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犯了个很二的错误,结果因为看错行这种问题把康熙的庙号弄错了……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