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镜_分卷阅读_124
早知今日,就是拼了一条命不要,她也万万不会叫沈承宇那混蛋把女儿嫁给那么个家伙!
只是,世间从无后悔药,从来都是悔之晚矣。
☆、171|
大概是难得出门一趟的缘故,沈采苹也没有径直就往松江去,反而是趁着这个机会在绕了一圈,看山看水看人情,等她人到了松江的时候,那最后一丝的郁气也已不见。
她站在那里,盈盈而立,温柔静美一如江水。
沈采薇见了她这脱胎换骨一般的模样,面上神色虽是不改,心里却着实有些酸楚。
她本以为,几个姐妹里面,大概最需要忧心的是沈采蘅——颜沉君年纪本就比她大些,沉稳内敛又因为家庭缘故总有些复杂事情,对上那么个不会看人眼色的沈采蘅,肯定要有事情。谁知道,那两人成婚之后便和和美美,那腻歪的模样反倒叫原先看不上颜沉君的裴氏都放了心。反而是最乖巧隐忍的沈采苹,遇上了邹家那混蛋,这般的年纪就经历了那些事。
沈采薇心里有百般念头转过,口上却还是温声道:“你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倒是叫祖母念叨了好久。整日里都问我‘四娘这会儿到哪儿了?什么时候到松江?’我都不知该如何答才好。”她伸手握住沈采苹的手,问她道,“路上可好?”
沈采苹微微颔首,面上显出几分淡淡的笑意来,应道:“我第一次出京,路上倒是见了许多从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各地风俗人情皆是不同,真真是开了眼界。”
见她笑了,沈采薇悄悄松了口气又和她说起沿途的趣事。她自己上回来松江的时候走过一段陆路,两相而对,倒是很有些话题可聊。故而,一直到沈府下马车换上轿子,两人面上都带了一丝轻松的笑容。
知道沈采苹是今日到,沈老夫人今日亦是起了一个早,早早的就坐在堂上等着。
沈采苹还是第一次回松江,第一回见着沈老夫人这个祖母,虽是第一回见但见着老人家看着自己满目慈爱关切,亦觉得心中微微一暖,便要俯身下拜。
不及她下拜,沈老夫人早就红了红眼睛,伸手将她搂到了怀里,拿着帕子擦了擦眼泪,低声道:“好孩子,祖母一瞧就知道你是咱们沈家的姑娘,你生得像你姑姑呢,都是乖孩子,偏偏命不好......”沈老夫人所出三子一女,最疼的就是那个小女儿,只可惜那姑娘生来就体弱,辛辛苦苦的养了几年,还是没养住,早早就夭折了。沈老夫人为着这个伤心的不行,家里再没有哪个敢在她前头提起。后来,沈老夫人接了侄女林氏小住方才渐渐好了一些,因着移情的缘故她对侄女便如女儿一般。
沈采苹伏在沈老夫人怀里,只觉得周身暖暖,被她的哭声一引,眼眶亦是红了起来。她眨眨眼把眼泪忍回去,反而是安慰起沈老夫人来:“祖母莫要难过。都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那些坏事说不得最后都会成了好事。再说了,我亦不觉得自己命苦。”
宋氏和沈采薇亦是来劝,沈老夫人这才略略止住了一些,拉了沈采苹的手,切切道:“我都叫人把院子收拾好啦,你就安心住下,本就是你自己家里,若有不好的只管和你伯母还有我说。”
一边的宋氏闻言亦是跟着问了几句:“行李和仆人可都安排妥当了?若是缺人的话伯母再挑几个给你,你那院子里有小厨房,我给你选了两个个京城的厨子,若有想吃的只管说.......”宋氏当家这么些年,做起事来自是有条有理,一条条的说下了却是细致又周到。
沈采苹一一回了,然后又颇是感激的道了谢。众人说了一番话,都依着位置坐下,几个丫头捧了茶水果点上来,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沈老夫人吃了一口菊花糕,喝了茶水缓了声气,之后才问起沈采苹途中之事。等闲话说完了,屋中气氛稍缓,宋氏方才试探般的问了一句:“日后可有什么打算?”这倒不是她小心眼不欢迎人,只是沈采苹这般的年纪和经历,若还是和过去似的一个人呆在闺中不出门未免也太过苦闷了,可若是出门赴宴又和年轻的姑娘处不来。总要定个目标,有些事情可做,日子才能过下去。
这话却是沈采薇接了过来,她轻声道:“前不久我回女学看望温先生,她这段时间正在整理文史,收集各朝女子诗文典籍,正缺个助手。我也问过采苹了,她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去帮个忙。”这倒是个好差事,大越素来崇尚才女,而沈采苹目前确实需要有一个好名声。
沈老夫人听着也很满意,侧头和沈采苹说道:“温先生性子虽冷了些,人却是极好的,且又是你二姐姐的先生,必是不会亏待了你。你既是得了这机会,可要在边上多学一学才是。”
晚上大家一起聚在一起用了膳,直到李景行来接,沈采薇方才起身告辞。她想了想,还是把沈采苹拉上送自己。
她们两人走在路上,夜风习习,拂过耳边,依稀带来一些湿润而甜蜜的花香和草木之香,那丝丝缕缕的清甜仿佛都染到了衣带发梢。
沈采薇仰头望了望那洒落清辉的明月,声音渐渐也跟着柔软了下来,侧头和沈采苹说道:“温先生出自杏林世家温家。我听说温家男丁都是四十无后方才纳妾,乃是少有的方正之家。你若是有意,可以考虑一二。”
沈采苹闻言怔了怔,慢慢的摇了摇头,她握住沈采薇的手,轻轻的道:“二姐姐,我已想过:女人并非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可走。我亦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托到另一个人的手上。”她的眼眸在月下明亮如初,声音轻的就像是花瓣落下,轻柔而徐徐的舒展开来,“我听说,松江女学的朱院长亦是从和离之后再未嫁人。”
这话若是叫严氏或是沈老夫人她们听到,怕是要狠劝一顿了,毕竟朱院长如今虽是受人敬仰,但那一路走来却是不知吃了多少的苦——为人长辈,总是希望能够替小辈选一条轻松的路。
可是沈采薇却只是轻轻一笑,握住沈采苹的手笑道:“我倒不知四妹妹竟是有这般雄心。既如此,做姐姐的只能祝你万事如意,平安顺心。”
沈采苹得了她的认同,本还绷着的心也跟着舒了口气,一直把她送到了垂花门口。
李景行的马车就等在垂花门口,沈采薇闷声不响的上了马车,就被他抱到了怀里。
沈采薇心里想着沈采苹的事,实在气不过,低头就在李景行的肩上咬了一口,小声道:“天底下怎么就有这么多的混蛋,还叫四娘遇上了个......”
李景行皮糙肉厚,倒是不怕她咬,只是蹙了蹙眉便接口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那些事四娘都已经不记在心上,你又何必拿着来自苦?邹家那一头,这般行事,又能落得什么好?”
沈采薇仍旧闷闷不乐:“男人就是靠不住......”
话还未说话,她的嘴就被李景行给堵上了,背靠在车厢上,只觉得李景行灼热的呼吸在她面上烧出一团火来。
如今已是夜里,并无多少行人,车马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哒哒的马蹄声格外的清楚,仿佛都能听到回响。在这种氛围里,那种当街羞耻play的感觉油然而生。
沈采薇脸一下子全涨红了,等回过神来,她就急忙忙的推开了李景行。
李景行却强硬的把她搂在怀里,垂眸看她,眼中微微含了一点笑意,轻声问她:“你说谁靠不住?”
沈采薇:o(>﹏<)o我错了......
☆、172|
沈采薇其实还真有点不放心沈采苹,本还打算趁着自己在松江的这几年照顾一二,不想边境忽然传了急报。
戎族入关,分兵三路。一路往辽东,一路往宣府,一路往大同。戎族大汗托雷亲率铁骑领中路大军,直攻宣府,连破怀安、蔚州、阳和等地,宣府守关三万部将皆是死战而亡,都指挥使赵斌、总兵杨勇殉国。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天下为之震动。
江南方安不久,大越朝局渐定,可那遥远荒凉的北境已然点燃烽烟,戎族亮出的雪亮的刀尖亦是指向了京都。
李景行虽早有预料却也不知竟是这般惨烈境况。如今大同虽仍是固守,但恐怕也守不住多久。一旦戎族沿着大同、阳和、宣府一路攻破居庸关,必是要长驱直入,直抵京都。
朝中一接到战报,立刻就点了兵,集合三大营二十万兵力,亦是兵分三路齐赴北境。李景行早早上奏请战,萧远斟酌了一二,便把他配给了中军大元帅彭老将军,本着对好兄弟的信任和了解又暗中给他塞了一道秘旨。
好在李景行这些年在江南与倭寇作战,百战而百胜,敌寇闻其声而丧胆,早已积了声名。朝中虽是有些异议但也无人全力反对。因为情况紧急,沈采薇也没再和搬家似的收拾东西,只是带了洗漱用具和写了一半的医书就跟着李景行往北境去了,连伺候的丫头都只带了个身体强健的绿焦。
沈老夫人年纪大了,沈采薇自是不好叫她操心着急,故而只是说要回京一趟。宋氏倒是知道事情,亲自来送了他们一程,临去前握着沈采薇的手道:“男人打仗,你凑上去做什么?若有万一,你祖母和我们该有多伤心啊......听伯母一句,回京里等消息就好了。”
沈采薇眉间笑意淡淡,声音却是沉静的:“伯母不必担心,我和景行在一起,总不会有事的。”她顿了顿,俯头郑重的行了一礼,“祖母体弱,四娘年幼,有劳伯母操心了。”
宋氏还真不知道她这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也不好说李景行不可靠的坏话,只得道:“记得写信,要不然你祖母那里可不好瞒。”
沈采薇连连点头:“伯母放心,我一定日日都写信来。”
宋氏被她那讨好的小模样逗得一笑,随即又有忧思浮上心头,犹豫了一下只得目送沈采薇离开。
等马车的轮子动了,车里的李景行方才伸手把沈采薇抱到了怀里,长长的叹了口气,学着沈采薇的语调说道:“‘我和景行在一起,总也不会有事’,采薇你对我倒是很有信心。”
沈采薇眨眨眼,与他双目对望,隐约可以看见他黑亮的目中那一点轻微的犹疑。
也是,他尚年少,虽是经了许多战事,但那些倭寇到底是无法和草原上那些铁骑相比。对上来势汹汹的戎族,他心中亦是会有些许的自我怀疑。
沈采薇忽然觉得心中一软——这样的男人,他对所有的人都是坚不可摧的强大,只有对着最亲近的人的时候才会显出一二柔软来。就如同最凶猛的野兽,独独在对着你的时候收起利牙利齿,温柔以待。
沈采薇用力的伸手回抱住他,轻轻一笑,好似玩笑一般的接口道:“你是我的夫君,我不信你信谁?”
李景行顺手把她搂到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头顶,手指轻轻的抚着她的手指,声音听上去低沉而温柔:“戎族来势汹汹,战场之上又是刀剑无眼。只怕若有万一,救之不及。”
沈采薇闻言,缓缓仰起头,乌黑的眼眸明亮如同星辰,“先贤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我从不怕死,只怕死的不值得。”她的声音就先是潺潺的流水一点一滴的流入人心,“景行,我一直以你为荣,一直希望能够与你并肩,而非躲在你的身后”
李景行怔了怔,垂头看着她,目光细细的描绘着她的五官,只觉得心尖仿佛有一支羽毛轻轻拂过。随即,他轻轻阖了眼,低头深深的吻了下去。
他的吻轻轻的落在沈采薇的唇上,只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慢慢的软下去,如同浸在温水之中,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舒服。
此去战场,前途莫测,生死亦是难料。他早就有过为国死命的觉悟,只是不忍叫心爱之人与自己一同,可是听到这样的话语,他心中升起的却是无与伦比喜悦。
苍天待他何其之厚,让他遇见沈采薇,令他此生再无忧虑。
戎族攻破的宣府城中,戎族的骑兵在街头巷尾之间来去穿梭,早已不见城中百姓的踪迹,只能看见地上不知堆积了多久的尸体,血腥味和腐烂味久久不散。
就在这时,一辆蓝布车帘的马车从街头穿过,小心地避开那些横倒在街头的尸体。干净而精致的马车,整齐而清脆的马蹄声,在这样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的可怖。
只是,世间从无后悔药,从来都是悔之晚矣。
☆、171|
大概是难得出门一趟的缘故,沈采苹也没有径直就往松江去,反而是趁着这个机会在绕了一圈,看山看水看人情,等她人到了松江的时候,那最后一丝的郁气也已不见。
她站在那里,盈盈而立,温柔静美一如江水。
沈采薇见了她这脱胎换骨一般的模样,面上神色虽是不改,心里却着实有些酸楚。
她本以为,几个姐妹里面,大概最需要忧心的是沈采蘅——颜沉君年纪本就比她大些,沉稳内敛又因为家庭缘故总有些复杂事情,对上那么个不会看人眼色的沈采蘅,肯定要有事情。谁知道,那两人成婚之后便和和美美,那腻歪的模样反倒叫原先看不上颜沉君的裴氏都放了心。反而是最乖巧隐忍的沈采苹,遇上了邹家那混蛋,这般的年纪就经历了那些事。
沈采薇心里有百般念头转过,口上却还是温声道:“你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倒是叫祖母念叨了好久。整日里都问我‘四娘这会儿到哪儿了?什么时候到松江?’我都不知该如何答才好。”她伸手握住沈采苹的手,问她道,“路上可好?”
沈采苹微微颔首,面上显出几分淡淡的笑意来,应道:“我第一次出京,路上倒是见了许多从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各地风俗人情皆是不同,真真是开了眼界。”
见她笑了,沈采薇悄悄松了口气又和她说起沿途的趣事。她自己上回来松江的时候走过一段陆路,两相而对,倒是很有些话题可聊。故而,一直到沈府下马车换上轿子,两人面上都带了一丝轻松的笑容。
知道沈采苹是今日到,沈老夫人今日亦是起了一个早,早早的就坐在堂上等着。
沈采苹还是第一次回松江,第一回见着沈老夫人这个祖母,虽是第一回见但见着老人家看着自己满目慈爱关切,亦觉得心中微微一暖,便要俯身下拜。
不及她下拜,沈老夫人早就红了红眼睛,伸手将她搂到了怀里,拿着帕子擦了擦眼泪,低声道:“好孩子,祖母一瞧就知道你是咱们沈家的姑娘,你生得像你姑姑呢,都是乖孩子,偏偏命不好......”沈老夫人所出三子一女,最疼的就是那个小女儿,只可惜那姑娘生来就体弱,辛辛苦苦的养了几年,还是没养住,早早就夭折了。沈老夫人为着这个伤心的不行,家里再没有哪个敢在她前头提起。后来,沈老夫人接了侄女林氏小住方才渐渐好了一些,因着移情的缘故她对侄女便如女儿一般。
沈采苹伏在沈老夫人怀里,只觉得周身暖暖,被她的哭声一引,眼眶亦是红了起来。她眨眨眼把眼泪忍回去,反而是安慰起沈老夫人来:“祖母莫要难过。都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那些坏事说不得最后都会成了好事。再说了,我亦不觉得自己命苦。”
宋氏和沈采薇亦是来劝,沈老夫人这才略略止住了一些,拉了沈采苹的手,切切道:“我都叫人把院子收拾好啦,你就安心住下,本就是你自己家里,若有不好的只管和你伯母还有我说。”
一边的宋氏闻言亦是跟着问了几句:“行李和仆人可都安排妥当了?若是缺人的话伯母再挑几个给你,你那院子里有小厨房,我给你选了两个个京城的厨子,若有想吃的只管说.......”宋氏当家这么些年,做起事来自是有条有理,一条条的说下了却是细致又周到。
沈采苹一一回了,然后又颇是感激的道了谢。众人说了一番话,都依着位置坐下,几个丫头捧了茶水果点上来,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沈老夫人吃了一口菊花糕,喝了茶水缓了声气,之后才问起沈采苹途中之事。等闲话说完了,屋中气氛稍缓,宋氏方才试探般的问了一句:“日后可有什么打算?”这倒不是她小心眼不欢迎人,只是沈采苹这般的年纪和经历,若还是和过去似的一个人呆在闺中不出门未免也太过苦闷了,可若是出门赴宴又和年轻的姑娘处不来。总要定个目标,有些事情可做,日子才能过下去。
这话却是沈采薇接了过来,她轻声道:“前不久我回女学看望温先生,她这段时间正在整理文史,收集各朝女子诗文典籍,正缺个助手。我也问过采苹了,她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去帮个忙。”这倒是个好差事,大越素来崇尚才女,而沈采苹目前确实需要有一个好名声。
沈老夫人听着也很满意,侧头和沈采苹说道:“温先生性子虽冷了些,人却是极好的,且又是你二姐姐的先生,必是不会亏待了你。你既是得了这机会,可要在边上多学一学才是。”
晚上大家一起聚在一起用了膳,直到李景行来接,沈采薇方才起身告辞。她想了想,还是把沈采苹拉上送自己。
她们两人走在路上,夜风习习,拂过耳边,依稀带来一些湿润而甜蜜的花香和草木之香,那丝丝缕缕的清甜仿佛都染到了衣带发梢。
沈采薇仰头望了望那洒落清辉的明月,声音渐渐也跟着柔软了下来,侧头和沈采苹说道:“温先生出自杏林世家温家。我听说温家男丁都是四十无后方才纳妾,乃是少有的方正之家。你若是有意,可以考虑一二。”
沈采苹闻言怔了怔,慢慢的摇了摇头,她握住沈采薇的手,轻轻的道:“二姐姐,我已想过:女人并非只有嫁人这一条路可走。我亦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托到另一个人的手上。”她的眼眸在月下明亮如初,声音轻的就像是花瓣落下,轻柔而徐徐的舒展开来,“我听说,松江女学的朱院长亦是从和离之后再未嫁人。”
这话若是叫严氏或是沈老夫人她们听到,怕是要狠劝一顿了,毕竟朱院长如今虽是受人敬仰,但那一路走来却是不知吃了多少的苦——为人长辈,总是希望能够替小辈选一条轻松的路。
可是沈采薇却只是轻轻一笑,握住沈采苹的手笑道:“我倒不知四妹妹竟是有这般雄心。既如此,做姐姐的只能祝你万事如意,平安顺心。”
沈采苹得了她的认同,本还绷着的心也跟着舒了口气,一直把她送到了垂花门口。
李景行的马车就等在垂花门口,沈采薇闷声不响的上了马车,就被他抱到了怀里。
沈采薇心里想着沈采苹的事,实在气不过,低头就在李景行的肩上咬了一口,小声道:“天底下怎么就有这么多的混蛋,还叫四娘遇上了个......”
李景行皮糙肉厚,倒是不怕她咬,只是蹙了蹙眉便接口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要走的路,那些事四娘都已经不记在心上,你又何必拿着来自苦?邹家那一头,这般行事,又能落得什么好?”
沈采薇仍旧闷闷不乐:“男人就是靠不住......”
话还未说话,她的嘴就被李景行给堵上了,背靠在车厢上,只觉得李景行灼热的呼吸在她面上烧出一团火来。
如今已是夜里,并无多少行人,车马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哒哒的马蹄声格外的清楚,仿佛都能听到回响。在这种氛围里,那种当街羞耻play的感觉油然而生。
沈采薇脸一下子全涨红了,等回过神来,她就急忙忙的推开了李景行。
李景行却强硬的把她搂在怀里,垂眸看她,眼中微微含了一点笑意,轻声问她:“你说谁靠不住?”
沈采薇:o(>﹏<)o我错了......
☆、172|
沈采薇其实还真有点不放心沈采苹,本还打算趁着自己在松江的这几年照顾一二,不想边境忽然传了急报。
戎族入关,分兵三路。一路往辽东,一路往宣府,一路往大同。戎族大汗托雷亲率铁骑领中路大军,直攻宣府,连破怀安、蔚州、阳和等地,宣府守关三万部将皆是死战而亡,都指挥使赵斌、总兵杨勇殉国。一时之间,血流成河,天下为之震动。
江南方安不久,大越朝局渐定,可那遥远荒凉的北境已然点燃烽烟,戎族亮出的雪亮的刀尖亦是指向了京都。
李景行虽早有预料却也不知竟是这般惨烈境况。如今大同虽仍是固守,但恐怕也守不住多久。一旦戎族沿着大同、阳和、宣府一路攻破居庸关,必是要长驱直入,直抵京都。
朝中一接到战报,立刻就点了兵,集合三大营二十万兵力,亦是兵分三路齐赴北境。李景行早早上奏请战,萧远斟酌了一二,便把他配给了中军大元帅彭老将军,本着对好兄弟的信任和了解又暗中给他塞了一道秘旨。
好在李景行这些年在江南与倭寇作战,百战而百胜,敌寇闻其声而丧胆,早已积了声名。朝中虽是有些异议但也无人全力反对。因为情况紧急,沈采薇也没再和搬家似的收拾东西,只是带了洗漱用具和写了一半的医书就跟着李景行往北境去了,连伺候的丫头都只带了个身体强健的绿焦。
沈老夫人年纪大了,沈采薇自是不好叫她操心着急,故而只是说要回京一趟。宋氏倒是知道事情,亲自来送了他们一程,临去前握着沈采薇的手道:“男人打仗,你凑上去做什么?若有万一,你祖母和我们该有多伤心啊......听伯母一句,回京里等消息就好了。”
沈采薇眉间笑意淡淡,声音却是沉静的:“伯母不必担心,我和景行在一起,总不会有事的。”她顿了顿,俯头郑重的行了一礼,“祖母体弱,四娘年幼,有劳伯母操心了。”
宋氏还真不知道她这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也不好说李景行不可靠的坏话,只得道:“记得写信,要不然你祖母那里可不好瞒。”
沈采薇连连点头:“伯母放心,我一定日日都写信来。”
宋氏被她那讨好的小模样逗得一笑,随即又有忧思浮上心头,犹豫了一下只得目送沈采薇离开。
等马车的轮子动了,车里的李景行方才伸手把沈采薇抱到了怀里,长长的叹了口气,学着沈采薇的语调说道:“‘我和景行在一起,总也不会有事’,采薇你对我倒是很有信心。”
沈采薇眨眨眼,与他双目对望,隐约可以看见他黑亮的目中那一点轻微的犹疑。
也是,他尚年少,虽是经了许多战事,但那些倭寇到底是无法和草原上那些铁骑相比。对上来势汹汹的戎族,他心中亦是会有些许的自我怀疑。
沈采薇忽然觉得心中一软——这样的男人,他对所有的人都是坚不可摧的强大,只有对着最亲近的人的时候才会显出一二柔软来。就如同最凶猛的野兽,独独在对着你的时候收起利牙利齿,温柔以待。
沈采薇用力的伸手回抱住他,轻轻一笑,好似玩笑一般的接口道:“你是我的夫君,我不信你信谁?”
李景行顺手把她搂到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头顶,手指轻轻的抚着她的手指,声音听上去低沉而温柔:“戎族来势汹汹,战场之上又是刀剑无眼。只怕若有万一,救之不及。”
沈采薇闻言,缓缓仰起头,乌黑的眼眸明亮如同星辰,“先贤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我从不怕死,只怕死的不值得。”她的声音就先是潺潺的流水一点一滴的流入人心,“景行,我一直以你为荣,一直希望能够与你并肩,而非躲在你的身后”
李景行怔了怔,垂头看着她,目光细细的描绘着她的五官,只觉得心尖仿佛有一支羽毛轻轻拂过。随即,他轻轻阖了眼,低头深深的吻了下去。
他的吻轻轻的落在沈采薇的唇上,只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慢慢的软下去,如同浸在温水之中,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舒服。
此去战场,前途莫测,生死亦是难料。他早就有过为国死命的觉悟,只是不忍叫心爱之人与自己一同,可是听到这样的话语,他心中升起的却是无与伦比喜悦。
苍天待他何其之厚,让他遇见沈采薇,令他此生再无忧虑。
戎族攻破的宣府城中,戎族的骑兵在街头巷尾之间来去穿梭,早已不见城中百姓的踪迹,只能看见地上不知堆积了多久的尸体,血腥味和腐烂味久久不散。
就在这时,一辆蓝布车帘的马车从街头穿过,小心地避开那些横倒在街头的尸体。干净而精致的马车,整齐而清脆的马蹄声,在这样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的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