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215节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大家可能不知道陈同甫是谁,但一定会记得这首词的内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当年上学的时候光记得这首词雄伟的意境,以及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了。可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才是他写下这首词的原因啊。
  还有《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宋孝宗时期
  还没有写下这些词的辛弃疾瞪大眼睛,和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易安就不用说了,大家同为济南人,易安的诗词他就算没有全看过,也看过□□成。易安大才,他祖父都远不及。
  至于东坡,更是大宋诗坛的代表人物,他居然和他们二人并称!!
  方才听歌的时候他以为只是随便写写诗词抒情来着,没想到写成了和东坡、易安齐名的地步。
  辛弃疾有些恍惚。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好文学,尤喜辞赋,写过不少辞赋的他听到这些词作,当即拍手叫好,“前面两首倒也罢了,后面这几首可真不错,尤其是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和“众里寻他千百度”写得当真不错。”
  简直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还写得一样出色。
  这样的人居然还拥有和去病一样的军事才能,文武双全啊!
  霍去病听到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心中一叹,他不能想象从少年等到老年,甚至老年时还抱有成为廉颇的希望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
  “可惜他没有生在大汉,成为陛下的臣子。”
  刘彻深以为然,“确实可惜。”
  霍去病难得道:“臣能遇到陛下,是臣之幸。”
  刘彻大笑,锤了锤霍去病的肩膀,“你小子终于学会了说话。”
  霍去病无奈:“陛下,臣一直会说话。”
  大秦
  秦始皇:“好词!”但是一千多首诗词是不是太多了?这得有多闲才会写下这么多诗词?
  这么怀才不遇的吗?
  就这样的文采,就算不打仗也能做别的吧?大宋居然舍得让他就这么隐居,让人闲到去写诗词。
  秦始皇:“……”人多可以给他,他缺人。
  唐太宗时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李世民将这句话过了一遍,笑道:“这人到底多有本事,才敢写下这么狂妄的诗词。”
  “不过宋朝的臣子是真的忠君爱国啊,前有岳飞至死不反,后又有辛弃疾。”今天也是羡慕大宋富裕的一天,各种意义上的富裕的。
  贞观群臣尤其是出自世家的臣子闻言心里顿时一咯噔,这是什么意思?是说他们没有宋朝的臣子忠君爱国吗?
  自认为忠心耿耿的杜如晦等人已经在讨论辛弃疾的词作了。
  房玄龄称赞道:“好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写得好!”
  杜如晦:“我觉得另一首更好些。”
  说罢,心有余悸道:“幸好我们遇到的是陛下。”没有什么比能实现个人抱负更值得开心的事了。
  武将们齐齐点头,“可不是,要是生在大宋,又没有辛弃疾的才华,不仅郁郁不得志,连寄情诗词都做不到。”
  人家当不了武将,还能当文官,才子诗人。他们这群大老粗,要是当不了武将,可不就只能回家种田打铁吗?
  【文人里最能打,武将里最有才的辛弃疾一生写下的传世诗作不计其数。
  可他南归是为了抗金收复故土啊。
  他明明和霍去病一样,都是一战成名,却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霍去病首战率领800骑兵斩获匈奴2028人,功冠全军,封冠军侯,此后六战六捷,成为一代军神;
  辛弃疾曾率50骑突袭金军大营,万军阵中取敌军首级,最后却被迫隐居寄情诗词,成为一代词人,郁郁而终。
  临终前还大呼:“杀贼!杀贼!”豪情万丈终是落了空。
  因为心有执念,所以辛弃疾不愿意投胎,加上辛弃疾本人的名气,阎王将辛弃疾的名字也写进了再就业的名单。】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五十骑?五十骑就能万军阵中取敌军首级,还全身而退?”这是怎么做到的?
  别说刘彻疑惑,就连霍去病都瞪大眼睛,“他是怎么做到的?”
  五百骑还说得过去,五十骑未免也太少了。
  霍去病试想了一下,觉得除非大宋面对的金军实力不咋地,不然五十骑根本就不到杀进杀出。可听天幕的话以及那首歌里写的“金贼铁蹄”得知金军是和匈奴一样的草原异族,拥有铁骑。
  这种情况下,五十骑很难吧?
  刘彻惊讶完,转头看向霍去病,“确实和你挺像,这冒险的性子和你一模一样。”可惜生在了大宋,一辈子郁郁不得志。
  霍去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彻轻叹,“朕这个伯乐怎么就不能多遇见几匹千里马呢?”
  大臣们:陛下,你够了!上回天幕的书里可没少夸你会用人,知人善用,手下人才济济。
  咋?这还不够吗?你还想要多少人?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震惊道:“五十骑,万军阵中取敌军首级?”
  “辛弃疾绝对有将帅之才!这样的人才居然弃之不用,大宋真是——”亡得一点不冤。
  尉迟敬德也瞪圆了眼睛,“居然这么厉害?”他还以为文采高,武艺就不怎么样呢。
  算了,五十骑就敢闯万军阵中,宝琳做不到的,这名不用改了。
  宋孝宗时期
  辛弃疾按下胸腔中怦怦直跳的心,两眼放光地望着天幕,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天幕,官家肯定也看到了,这一世他是不是能如愿以偿?
  **
  临安皇宫
  和辛弃疾想的一样,赵昚看到了,也心动了。
  赵昚:“天助我也!”他爱死天幕了。
  想登基,天幕就暴出太宗得位不正,重文抑武埋下靖康耻的祸根,他借着太.祖的大旗成功上位。
  想北伐,天幕多次痛骂大宋偏安一隅,激起大宋男儿的血性,还有那些神书,现在连绝世武将都透漏给他了。
  赵昚刹那间门自信心爆棚,觉得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
  【阎王不仅批准了辛弃疾的再就业申请,而且还是让他去大汉圆梦,想知道辛弃疾和霍去病的相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吗?辛弃疾在汉武帝手下又会立下怎样的不世之功吗?
  哦这里插个题外话,不世之功真不是夸大其词。
  辛弃疾不仅会写诗词,打仗,他在经济理财方面也有卓越的才干和谋略,除了“词中之龙”的称号外,他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财中之龙”称号。
  所以南宋朝廷虽然不用他打仗,但任命他当过很多地方官,在他的治理下,那些地方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
  他当过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职,在平定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成为封疆大吏,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除了不能上阵杀敌外,辛弃疾的官场生涯其实还可以,没有那么黑暗。
  辛弃疾归宋头几年,对南宋还充满了期待。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此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议》,再次陈述他的抗金方略。辛弃疾希望以此唤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热情,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念。
  这就是之前的歌词里提到的“呕血沥血著成十论九议”。但无论是《美芹十论》还是《九议》都没有引起南宋统治者的重视。
  后来他在任上,还自己组建了兵马,成立飞虎队,为北伐做准备。这个钱是他自己赚出来的,没让朝廷出,飞虎队初建的时候很强,毕竟军费管够,人数又少。
  可惜飞虎队很快就沾染上了大宋军队普遍的一些恶习,最后泯然众人。
  这么能干的辛弃疾如果遇上的是雄才大略,用人不拘一格的汉武帝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辛弃疾和霍去病跨越千年的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想知道的宝贝记得关注后续的小黄车哦。现在我们开始下一位,名将篇再就业第二位——韩信。】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想法已经从刚才的“就算是假的,看看书也好”变成了现在的“别光说啊,你倒是真的给啊!”
  不是真的给还说得那么详细,把他的馋虫勾起来了又不满足他,可恶!
  刘彻忿忿扭头,“去病啊,你还有什么隐藏才能没有发挥出来吗?”
  霍去病满头问号:“???”
  刘彻:“辛弃疾像你,他会的你肯定也会才是。”
  霍去病:“……”陛下你说的是人话吗?
  卫青原本想开口的,但不知想到什么,果断闭嘴。
  他还是努力减少存在感吧,免得战火波及。
  霍去病还在和刘彻掰扯,“陛下,臣觉得霍光不错,之前您不是说要培养他吗?这些事明显他更合适,你找他去。”
  什么经济理财,他一点也不会好嘛!别找他。
  刘彻还真认真思考了,别说,霍光还真可行。
  大秦
  秦始皇下意识看向大臣堆,却没发现韩信的身影,问左右:“韩信呢?怎么还没到?”
  内侍连忙道:“奴婢这就去找。”
  秦始皇挥了挥手,心里盘算起购书的事,第一本主角有他,他可以免费买;第二本有韩信,也能免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