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5节
  “校长,我不是小孩子了,您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也非常感激,可我还是想靠自己。”
  “你呀你,你小子怎么就这么犟呢?”周校长见宋援朝一意孤行,不由得有些生气了:“你要找工作,可你想过没有,我们这可是学校啊!你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难道能顶替你父亲来学校当老师不成?援朝,学校可不是企业,这老师不是随随便便人都能当的,如果你有能力做老师,为什么不去考大学呢?”
  宋援朝笑笑,他早就知道周校长会这么说,在来前他已经想好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校长您多虑了,我可没想过自己能在学校里当老师。如果说是小学老师的话也许还没问题,可我们这是中学,凭我这肚子里的这点墨水当老师不是误人子弟么?”
  “那你还……?”宋援朝的话让周校长一愣,有些搞不明白宋援朝究竟是怎么想的了。
  “校长,我记得我们学校有校办工厂吧?”
  周校长顿时一愣,似乎有些明白过来宋援朝的打算了。
  “教工也是学校编制,可教工不属于老师,不用给学生上课。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麻烦您帮忙在校办工厂安排一份工作。您放心,我没什么其他要求,只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
  校办工厂,这是时代的特色。
  在八十年代之前,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办工厂,工厂属于学校所有,里面的职工少部分是教工编制,另外大部分是集体编制。
  这种校办工厂规模不大,通常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许多都是和街道工厂差不多甚至还有不如。
  许多校办工厂都是干的糊糊火柴盒,包装肥皂这类低级的手工活,在统购统销的时期,这样的工厂生存还没问题,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私人企业的蓬勃兴起,没有丝毫竞争力的校办工厂自然而然地就被时代淘汰了。
  第9章 李大琪
  “校办工厂?”
  周校长有些意外,没想到宋援朝打的是这个主意。
  二中的确有校办工厂,而且这个工厂比其他普通学校的规模要大些,作为学校的校长,对于校办工厂的人员安置自然有着一言而决的权利。
  宋援朝提出的这个要求说起来真不算过分,先不说学校亏欠了宋光增,仅以周校长和宋光增二十多年的交情,这个忙他也必须帮。
  可是,周校长还是觉得让宋援朝考大学更合适些,在他看来上大学才是一条光明大道,宋援朝年轻,又有学习基础,好好复习一下哪怕就是考不进大学,考个中专什么的,毕业后也是干部编制,这不比在校办工厂当教工来得强?
  但该说话都说了,该劝的也都劝了,宋援朝却是铁了心。
  宋援朝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也坦然和周校长讲了,这时候周校长再多说也是无益。
  “好吧,你要去校办工厂倒是没有问题,这个我可以安排……”
  “谢谢校长!”宋援朝脸上露出喜色,连忙道谢。
  周校长摆摆手,语重心长对宋援朝道:“按照你的情况,我可以以教工把你招进来,但是有一句话我要说在前头。”
  “您请说。”宋援朝摆出一副聆听的架势,但心中却有些苦笑,他隐隐约约已经知道周校长要和自己说什么。
  果然不出所料,周校长道:“援朝啊,我希望你不要放弃考大学的机会,现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各行各业极缺人才,做一个普通的教工和上大学是不一样的,就算你在校办工厂工作,但是学习这方面也不能拉下,为了你父母,也为你自己的未来,周伯伯希望你有更好的前途。”
  这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老人,宋援朝的心中极为感动,为了让周校长放心,宋援朝没有再拒绝这个要求,而是答应了下来。
  去校办工厂工作一事基本不成问题,不过现在的宋援朝还不能正式上班,因为他的户口和档案还没处理好,一切手续先要等这些落实后才能操作。
  不过周校长对宋援朝承诺,等宋援朝的户口一解决他这边就走程序,最多一星期就能安排上班。
  宋援朝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对周校长百般感激,周校长摆摆手,这时候一阵下课铃声响起,原来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聊了近一小时,时间也已经到了中午。
  “该吃午饭了,走,我们去食堂。”周校长起身对宋援朝招呼道。
  宋援朝摇头拒绝:“校长,午饭我就不吃了,等会还有些事要去办,另外还有个小事想请您帮个忙。”
  周校长带着询问的目光向宋援朝望去,宋援朝神色略有黯然道:“这几天我想去姑苏看看父母,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开张介绍信?”
  周校长听完宋援朝的话同样神色黯然,他二话不说直接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本介绍信,坐下提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又从另一个抽屉里取出印章盖上,等印泥稍干后把介绍信外联小心撕了下来。
  “给你开了一周有效期,够了么?”
  “够了够了,足够了,谢谢校长。”宋援朝万分感谢,周校长这可是帮了他大忙了,这个时代没介绍信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宋援朝的户口还没落实,要去姑苏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长途汽车必须要有介绍信才能买票。
  再一次谢绝的周校长让他去食堂吃饭的邀请,宋援朝揣着介绍信离开了学校,走之前没忘记门房刘大爷,特意去打了声招呼。
  离开学校,宋援朝步行去了附近的国营饭店,他只所以拒绝周校长,其实并不是有其他急事去办,而是不想太多麻烦周校长。
  这个时代,可没后世那么多饭店、快餐什么的,普通人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在家做饭外,上班的不是带饭就是吃食堂,在外面解决也只有去国营饭店。
  国营饭店,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经营的饭店,现在私人饭店还没出现,市场还在将开未开的阶段,等再过几年后,个体经济才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国营饭店进门是一个柜台,柜台后挂着木头做的餐牌,餐牌上标注着价格和粮票多少,需要吃什么直接在柜台点,然后掏钱掏粮票买筹码即可。
  筹码也很普通,就是那种塑料做的圆形筹码,上面印刷着国营饭店的名字,各种颜色代表着食物的不同,筹码多少代表食物的多寡。当然也有些国营饭店使用的是更老旧的木筹码,又或者直接由柜台的收银同志手写的餐单。
  点了二两生煎,宋援朝排着队在取餐的窗口等着,不一会热气腾腾的生煎出锅,交了筹码,里面的师傅把装着生煎的搪瓷盘递给了宋援朝,同时还有一碗附送的蛋皮汤。
  找了个靠窗空位坐下,宋援朝从筷筒里抽出筷子,倒了碟醋大口就吃了起来。
  这时代的生煎味道可不是后世能比,首先用料就不一样。后世的生煎这猪肉和现在完全不同,猪的品种是后来引进的白皮猪,这种猪个头大,出肉多,饲养期短,但味道远不如本土的黑毛猪。
  再加上又都是冻肉,吃在嘴里根本没什么肉香可言,此外制作的方式也有了极大不同,那些号称沪海特色的老字号因为老师傅的陆续退休再加上成本和其他原因为了迎合市场,使得口味变差了许多。
  一口下去,满嘴余香,再喝一口用大骨熬制加了蛋皮撒了葱花的清汤,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正当宋援朝吃的尽兴的时候,突然肩膀被人猛拍了一下,宋援朝下意识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熟悉的笑脸正冲着自己。
  “老远就瞧着好像是你,进来一看还真是你啊!援朝,你小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是一个穿着没有领章绿军装的年轻人,他亲热地一把搂着宋援朝的肩膀,眼色中满是欣喜。
  “你……大琪!”
  宋援朝同样露出了欣喜的表情,李大琪,自己的发小,从小一直玩到高中的小伙伴。
  宋援朝急忙起身动作大的差一点把椅子都带倒了,心情激动地握拳冲着李大琪胸口捶了好几下,紧接着一把就热情拥抱过去。
  用力拍打李大琪的后背,宋援朝心情激动不已,当年知青下乡,宋援朝去的是西北,而李大琪去的却是辽东,两人分别之后天南地北从此就失去了联系。
  前世的时候,宋援朝回到沪海曾去找过李大琪,可是因为李大琪搬了家不知道住在哪里,再加上那年代通讯极为不便,宋援朝就没能联系到他。
  后来的日子里,宋援朝解决完户口问题去了张建国介绍的电话局下属单位工作,工作中忙忙碌碌一晃就是好几年,期间宋援朝也试图继续寻找李大琪的下落,却一直没有他的音讯。
  直到很久以后,宋援朝才知道李大琪早在1979年的时候就离开了沪海,去了南方的城市生活,等到宋援朝转折好不容易打听到李大琪的下落时,那已经是2010年了。
  但宋援朝最终也没能和李大琪见上一面,因为那时候李大琪已经患了绝症晚期,等宋援朝闻讯向单位请假,坐飞机匆匆赶过去时,李大琪已于几小时前离开了人世。
  想到前世的遗憾,再看着面前这张年轻又无比熟悉的脸庞,宋援朝不由得热泪盈眶。
  第10章 落差
  “什么时候回来的?”
  两人拥抱好一会儿这才放开,周围的人对此也见怪不怪,这些年因为某些原因分离的亲人、朋友比比皆是,再次重逢难免心情激动。
  “昨天刚回来,你呢?”宋援朝灿烂地笑着,上下打量着李大琪,看得出李大琪过的也不比自己好多少,整个人瘦瘦黑黑的,一身衣服显得老旧,上面还打着补丁。
  “我比你早两个月,年前就回来了。”李大琪笑着说道,看了一眼宋援朝还没吃完的最后两个生煎,不客气地就用手捻起一个塞进嘴里,边嚼边道:“走走走,去我家坐,这么多年没见了,亏得我刚才眼尖一眼就认出你,要不今天就错过了。”
  宋援朝笑着点头,和李大琪一样捻起最后一个生煎塞进嘴里大嚼,然后端起蛋皮汤一饮而尽,喝完把碗在桌上一放一抹嘴,两人就和当年上学的时候一样勾肩搭背离开了国营饭店。
  李大琪的新家离国营饭店倒是不远,走过前面的街口,第二条小路拐进去是一片很大的滚地龙(城中村)房子。
  边走,宋援朝边好奇地问李大琪家怎么搬到这边来了?记得以前他家可不在这呀。
  “以前住的房子是我爷爷单位的,后来爷爷走了,房子就给单位收走了,这边是我妈亲戚家的房,几年前就搬来这了。”李大琪淡淡说道,可宋援朝却在他短短的几句话里听到了一丝无奈。
  李大琪家以前住的地方很是不错,是在一幢小洋楼内,整幢楼住了李大琪他爷爷、父母和他妹妹李晓芸一家五口。
  可现在,从环境极好的小洋楼直接搬到了这种地方,这让宋援朝根本就没想到,怪不得前世没找到李大琪住哪里。
  在滚地龙里转来转去好一会儿,这才到了一处很是低矮的平房,李大琪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招呼宋援朝进来。
  进门一看,里面的房间整个大约只有二十多平,房间靠大门处隔了个小厨房,再里面也不分什么客厅卧室什么的,摆着老旧的家具和一张双人床。
  在靠屋子最里,拉着帘子,里面是一张三尺单人床,床上的被单什么看起来是女孩子用的,李大琪告诉宋援朝这是他妹妹李晓芸的床。
  宋援朝好奇地问他睡哪里,李大琪笑呵呵地伸手向上面一指,宋援朝这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个搭出来的阁楼,阁楼才是李大琪睡觉的地方。
  “坐,先喝口水。”
  拉了两把椅子,让宋援朝坐,李大琪找出杯子倒了杯水给他,再从口袋里掏出烟先递了支给宋援朝,自己叼起一支划着火柴点燃。
  “我回来后去找过你。”李大琪抽了口烟道:“可问了你家邻居都说没有你消息,你父母……对不起啊,说错话了。”
  “都早就过去了,没事。”宋援朝摆摆手,反问:“这些年你还好吧?”
  “呵呵,当知青的能有什么好的,我们还不是一样。”李大琪弹了弹烟灰,感叹道:“一天天熬呗,在辽东的时候觉得这苦日子一眼根本就望不到头,说句实在话,这些年怎么熬过来的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宋援朝没有说什么,神色默然。他看着手中的烟头,有些呆呆地望着这青烟渺渺升起。
  是啊,八年的时间,自己和李大琪一样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许多时候甚至觉得已经熬不下去了,仅凭着一腔年轻人的热血和相互的鼓励,这才好不容易坚持了下来。
  现在回头想想,他们还是算幸运的,因为有多少和他们一样的知青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留在了那片土地,再也回不到牵挂的故乡了。
  两人一时间无语,屋里只剩下吧嗒吧嗒地抽烟声。
  过了好一会儿,李大琪狠狠抽了最后一口,又摸出支烟,直接把已经差不多烧完的烟屁股续在烟上接着抽了起来。
  “少抽点,我记得你以前可不抽的。”
  宋援朝烟抽的少,没有什么烟瘾,见李大琪抽烟现在这么厉害好心劝了他一句,后世的时候李大琪不到六十就患了肺癌晚期离世,这恐怕和他抽烟这么凶有关。
  “在辽东养成的坏习惯。”李大琪拿起烟刚要继续抽一口,笑笑又放了下来:“辽东那鬼地方冬天冷的不行,当地人半年猫冬,可我们知青却不能够依旧得干活,干活累了不抽一口根本就打不精神,有时候没钱买烟直接弄点干草抽,这一来二去烟瘾就越来越大了……”
  宋援朝表示理解,其实西北那边的气候和辽东差不多,同样也是如此。在他们下乡的地方,不抽烟的知青几乎没有。
  “对了,你今天怎么会在那边?我记得你家不在国营饭店方向啊。”李大琪突然想到这件事忍不住问。
  “我去学校办点事,我爸的事。”宋援朝回答道,虽然李大琪是他的发小,但自己和周校长要求进校办工厂的事还没完全落实,这时候提这个没什么意义,所以宋援朝也没说。
  李大琪一听就明白了,点点头道:“宋叔的事的确要办,现在政策变了,学校肯定会给交代的,事办的还顺利吧?”
  “还行,周校长和我说的差不多,说资料已经交上去了,让我耐心等消息。”
  “这就好。”李大琪笑了,宋家的事他之前去找宋援朝时已经听邻居说了,既然事办的顺利,心里也为宋援朝高兴。
  “大琪,你今天……?”宋援朝不想在父亲的事上多谈,转而问起了李大琪。
  看着李大琪这副打扮,还有大中午的在外面晃荡,恐怕他到现在都没工作。
  “回来后一直在家里蹲呢,上午在家呆的无聊出去走走,谁想这一走就碰上你了,你说这是不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