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3节
他去的澡堂就在离弄堂不远处,这个澡堂的名字也很有时代气息,叫“人民浴池”,洗澡五分,里面还有搓背、理发、修面等服务,每项服务价格在五分到一毛左右。
在池子里泡了足足半小时,再搓了个背,把身上的污垢全搓了个干净。洗完,宋援朝又在澡堂里理了发,修了面。
等弄完这一切,宋援朝浑身觉得一阵轻松,再换上带来的干净衣裤后,除了脸看起来还有些黑外,宋援朝已和普通沪海人没什么两样了。
从澡堂回到家,刚坐下才一会儿,就传来了敲门声。
“建国舅舅?”
一开始,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宋援朝的面前,站在门口的这个穿着蓝色工装夹克,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是张家阿娘的儿子,也就是宋援朝从小喊他舅舅的张建国。
“援朝,侬总算回来了!”张建国笑着打量多年不见的宋援朝,当年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屁孩现在已经长成大人,如果不是在这里见,换了别的地方第一眼恐怕张建国也认不出宋援朝了。
“人黑了,瘦了,不过个子长的高了,结实了,也更精神了!”张建国提起手里的饭盒:“姆妈晓得你刚回来,估计也来不及开火,索性就做了点饭菜让我带过来。看看,百叶结烧肉、带鱼、还有过年做的蛋饺,统统是你最爱吃的。”
张建国进了门,把手中的三个饭盒放在桌上逐一打开,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让宋援朝不由得咽了记口水。
没错,这些都是宋援朝从小最爱吃的,可就算这样在这个物资贫乏的时代,也只能逢年过节的大日子时候吃到。
而今天,张家阿娘居然为宋援朝做了这么些好吃的,这让宋援朝心中感动不已。
“呵呵,别傻看了,吃吧,趁热吃,在西北那边吃苦了,瞧你人瘦的,回来好好补补。”瞧着宋援朝的表情,张建国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宋援朝心中感动,但以两家的关系这时候再说谢谢没这个必要,张家对自己的恩情宋援朝会记在心里,等以后一定会报答。
“舅舅,你先坐,抽烟。”宋援朝转身先给张建国倒了杯水,再从抽屉取出包宝成,这烟是他从下乡的地方带回来的,虽然比不上沪海的烟有名,但在当地算得上不错。
“这烟看起来到是喜庆,没抽过,是西北那边的?”张建国接过先看了看,随口一问,见宋援朝点点头,张建国也不客气拆开后直接取出一支,先放在鼻子下闻闻,微微点头拿起桌上的火柴擦着点燃。
吸了一大口,张建国享受地吐出白色的烟圈,点头:“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冲,不过我烟瘾大,这烟正好。”
说着,张建国笑了起来,手指冲着打开的饭盒指了指,示意宋援朝快吃。
宋援朝也不客气,找了双筷子坐下大口吃了起来。
饭菜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宋援朝吃的很香,十来分钟后,饭菜被宋援朝一扫而空。
当宋援朝吃完打算收拾饭盒的时候,张建国示意他不用忙,先坐着聊会。
“前头我下班听说你回来了,特意去了趟派出所。”张建国对宋援朝道:“派出所的老王阿叔我认识,我跟他打了声招呼,你明天过去后直接找他,把资料什么的交给他就行,户口的事他会尽快办,没问题的话最多十天半个月就能下来了。”
“谢谢舅舅,我记得了,找王叔叔。”宋援朝点头道,前世的时候也是如此,王警官帮忙落实的户口,虽然国家有了政策,但户口落实手续繁琐,这个时代不像后世什么都是联网的,眼下档案资料这些都要从异地调取再进行手工填写申报走程序。
如果没熟人的话,落实户口哪里有这么快,两三个月里能搞定就很不错了,张建国托王警官帮忙,节约了不少时间。
这个时代,户口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没有户口别说身份和工作了,就连生存都有问题。要知道每户人家无论是粮食、副食品、肉蛋、油、布、烟……林林种种,凡是你能想到的一切生活必须品都要靠票证。
户口就是票证发放的基础,有了户口才有票证,没有户口就没票证,没了票证人根本无法生存。
“这个你先拿着。”张建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推了过去:“刚回来,你父母都不在了,户口也没落实,可是这日子还要过的。”
“不用不用,舅舅,你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也不宽裕,我在西北也是挣工分的,身上有钱。”宋援朝连忙拒绝。
张建国的工作还算不错,他在一家国营大厂的小车班当司机,这个时代司机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何况他还是小车班的司机。
张建国的基本工资是三十六元,平日里奖金加出车补贴大概还有十五元左右,加起来也有五十多元了。
除去工资外,工厂的福利也很不错,不仅每季有发衣服、肥皂、手纸什么,逢年过节还有鱼肉鸡鸭这些东西,有时候出车运气好还能混到些烟酒。
张建国的妻子孙霞是一家街道工厂的职工,街道工厂属于集体工厂,工资待遇自然不如国企大厂,街道工厂拿的是计时工资,一天八毛,星期天休息不算工资,平均下来每月大概在二十一元左右。
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合计七十多元,如果是普通小夫妻生活的话算是可以的,但要知道张建国夫妻还赡养老人和孩子,张家阿娘是家庭妇女没有退休金的,张建国的父亲早在多年前就去世了,再加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每月开销下来只能算是勉强。
第5章 宋援朝的打算
钱,宋援朝有,虽然不多也足够花几个月,张家已经帮了自己这么多,张建国的钱自己肯定不能拿。
不是欠不欠人情的问题,孙霞舅妈虽说不是什么坏人,但文化不高眼界低,对钱这种事是极为看重,要是知道张建国偷偷给了宋援朝这么多钱一定会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是过的紧巴巴的,哪怕是沪海这样的大城市同样如此,宋援朝可不想因为这事让张建国夫妻之间闹矛盾,何况这是前世发生过的。
宋援朝的坚决拒绝让张建国着实有些无奈,想了想后张建国只能从信封里把十多张大团结抽了出来,留下一些粮票等票据。
“舅舅知道你长大了,男人有志气,想靠自己,这是好事。”张建国认真道:“既然你现在不缺钱,舅舅也不多说了,这些舅舅就先帮你收着,如果钱不够尽管和舅舅说,我多了也拿不出来,救救急还是没问题的。不过你刚回来,户口什么都没下来,这些粮票什么的你就先收着,毕竟过日子还是需要的。”
这回,宋援朝没再拒绝,他爽快地收起了张建国递过来的票据。正如张建国说的,自己刚回沪海,身上只有在西北好不容易换到的十来斤全国粮票,这十来斤全国粮票在沪海根本用不了几天,张建国给的这些票据恰恰是他最需要的东西。
“姆妈和我讲了,等你户口落实好就给你找份工作。”见宋援朝收起了那些票据,张建国放下了心笑着说道:“这几天我就先去跑跑路子,问问哪里可以进人的,你别急,反正户口下来还要些时间。”
“谢谢舅舅,不过……”既然张建国提起了这事,宋援朝想了想索性和他明说:“舅舅,这工作的事暂时不用去跑,我另外有打算。”
“打算?什么打算?”张建国诧异地问道。
“我准备明天去一趟我爸的单位。”
“去那边干嘛?你不会是想和他们闹吧?”张建国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宋光增的事,宋光增夫妻去世其导火索就是因为宋光增在学校出的事,宋援朝这一次回来要去学校弄不好就是去闹事的,眼下气氛虽不比前几年那么紧张,可依旧还是很严肃,宋援朝年轻气盛,一旦闹出大麻烦就得不偿失了。
正当张建国要劝的时候,宋援朝摇头说出了他的打算。
“放心吧舅舅,我不闹事。”宋援朝见张建国的烟抽完,连忙再取了支递给他,主动划着火柴帮张建国点燃。
“我爸的事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政策变了,当年我爸受的委屈总要有个说法,再不济给我爸正名,落实政策总是要有的吧?”
宋援朝的目光向一旁看去,停留在放在梳妆台上的那张照片:“我爸在学校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一向任劳任怨。就算不说桃李满天下,可也教出了许许多多优秀学生。作为学校,对于我爸的事总是要有一个结果,总不能让我爸在那边还戴着个臭老九的帽子。”
顿了顿,宋援朝又道:“按照国家刚出台的新政策,我爸落实政策是符合规定的,而且我爸妈去世前,我又响应国家号召在西北呆了这么多年,这次回来我爸的单位于情于理也应该帮我安排工作,从这点来说作为子女顶替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这倒是有点道理。”张建国听完宋援朝的解释点了点头,但又有些不放心问:“不过援朝啊,这顶替都是老人在的时候让给子女的,可你爸已经过世这么多年了,学校也不是普通企业单位,他们能答应么?”
“试试看吧,就算不答应我去顶替,但给我爸落实政策总是没问题的吧?试试总没有坏处,万一成了呢?再说了户口下来还有一段日子呢,实在不行的话舅舅您再帮忙联系其他工作也来得及。”
张建国想了想觉得宋援朝的话有道理,如果这事能成的话还是不错的。
毕竟一来宋光增去世之前依旧是学校的老师,他的问题是特殊年代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全国都在拨乱反正,按照政策落实合情合理。
二来,如果宋援朝能顶替宋光增去学校工作,哪怕就是当个普通教工也是很不错的,这可是一份正经工作。
现在知青返城的人实在太多了,要找工作太难。就算是张建国找人托关系,张建国也没太多把握,最多也只能给宋援朝找个临时工的工作,至于正式工张建国根本就没这个能力,要不然孙霞也不会在街道工厂上班。
“援朝,你长大了,都说上山下乡锻炼人还一点都没错,现在你考虑问题比我更全面,好!很好!”
望着宋援朝,张建国脸上满是欣慰,心中却又隐隐为宋援朝痛。
这个孩子十六岁离开家,孤生一人去了几千里外的地方下乡,一走就是整整八年。
眼下,父母都不在了,亲戚更是靠不住,以后要靠自己一个人生活,张建国来的时候还担心宋援朝就此颓废下去,从而失去了生活的信念。
但现在,他这个担心已经没了,在自己面前的宋援朝远比他想象的坚强,而且宋援朝表现出来的理智和考虑让他感到放心。
“舅舅,今天回来时见着小萍萍了,还没恭喜你添了个女儿呢。对了,小浩子现在怎么?现在上二年级了?”
“对的,二年级,再过几个月就是三年级了。”听宋援朝提起自己的儿子张浩,张建国就是一脸笑意:“这臭小子你还没见着吧,你走的那年他还不会叫人呢,现在可是皮的不行,在外面三天两头闯祸,还和同学打架,学校老师每星期都要叫家长。”
“学习成绩呢?怎么样?”宋援朝笑问。
张建国叹了口气,摇头道:“只能说马马虎虎,六十分万岁。这小子聪明,可就是不肯用功,贪玩,还老是闯祸,气得我不知道揍了他多少回了也不改。”
“没事没事,男孩子嘛都这样,有那个男孩不皮的?我小时候不也是个皮大王?”宋援朝笑着安慰了张建国一句。
张建国听宋援朝这么说顿时大笑起来,指着他连连点头:“对对对,你这臭小子小时候更皮,我记得你四年级的时候还用弹弓打碎了9号家的玻璃,那天人家来告状,你爸气的把你可是一顿好揍,整个弄堂里都是你的嚎哭声,后来还是我姆妈出面才把你这小子给救下来的。”
“还说呢!”宋援朝没好气地白了张建国一眼:“要说这事罪魁祸首是舅舅你好不好,这弹弓可是你做的,射玻璃也是你挑唆的,出事后你不帮忙也就算了,还在一旁尽看热闹,眼睁睁瞧着我爸揍我也不来救命,一想起这事我就气的不行……”
“哈哈哈!”张建拍着大腿直乐,前俯后仰笑得连眼泪都出来了,手指着宋援朝连连摇头,宋援朝这时候也是满面笑容,在这一片欢快的笑声中,仿佛同时回到了当年的时光。
这晚张建国和宋援朝聊了许久,聊了许多往事,直到天色不早张建国这拿起饭盒起身离开。
送了张建国出去,宋援朝回到楼上,这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多了。
这个时代人们基本没什么夜生活,一过八点半左右大家差不多早早地睡了,十点外面的联防队就开始定点巡逻,如果还在外面游荡的话没有正当理由弄不好就会被联防队当成坏份子给抓到派出所去。
躺在床上,耳畔依稀传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叫喊声,伴随的还有打更大爷大妈摇着铃铛的声音。
声音由远至近,再由近至远,不知不觉中,宋援朝渐渐进入了梦乡,在回到沪海的第一夜,也是他回归这个时代的第一夜,宋援朝睡的无比香甜。
第6章 二中
沪海的早晨是在一片煤炉的烟火气和收夜香的嘈杂声中开始的。
宋援朝家所在的弄堂,用上煤气的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限于条件生煤炉的人家还是不少,此外厕所也是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家用着马桶,所以每天清晨人们起来后要做的最重要两件事就是生煤炉和倒夜香。
宋援朝倒不需要做这些,他家是23号最好的一套房子,三楼和上面的三层阁都是他家的,还拥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楼下的厨房,宋援朝爷爷当年把房子顶下来的时候就接了煤气,这煤气也让23号楼的所有居民受益匪浅,属于整个弄堂里极少数有煤气的住户。
七点过后,这时候大人们陆续出门上班,孩子们也上学了,外面的喧闹声也渐渐轻了下来。
宋援朝就着昨天从澡堂子回来路上买的两个包子作为早餐,原本这包子是打算作为昨天晚餐的,不过后来张建国特意送了饭菜过来,也就留到了现在。
就着白开水,几口吃完了包子,宋援朝洗了把脸,然后换了身衣裳。
这身衣裳不是宋援朝的,在西北那个地方,生活条件艰苦,更不用说新衣服了,宋援朝在西北整整八年,一共也就三套衣服再加一件破旧的军大衣。这三套衣服一套是冬季的,两套是春秋季节的,而且这些衣裤全打着补丁叠补丁,已经不合适再穿。
沪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发达的城市。
沪海人从清末开始就同西方接触,再加上租界存在的原因,中西方文化在这个地方碰撞,从而滋养出独特的海派文化。
沪海人一向以精致著称,哪怕家里再穷的揭不开锅,出去的时候也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在北方叫体面,在沪海叫腔调。
在沪海人眼里,那种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就是乡下人的代名词,被沪海人集体鄙视。
宋援朝离家的时候才十六岁,这些年长高了许多,他在家以前的旧衣服自然不能穿了,现在宋援朝穿的这身藏青色的中山装还是宋光增留下的,宋光增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老师,生前时极为注重仪表,所以家里有好几套用料考究的中山装。
宋光增离世的时候,王素芬只取了其中一套陪伴宋光增火化,其余的都整整齐齐放在箱底。
昨天整理的时候,宋援朝找出了这些衣服,虽然自己现在要比宋光增高上少许,但由于宋援朝人瘦,穿着父亲的衣服倒也算合身,今天要出去办事自然要穿的正式体面些,所以宋援朝提前就把衣服熨烫好挂在衣橱里,现在穿了起来。
鞋子也是如此,一双父亲留下来的黑皮鞋,宋援朝在柜子里找了盒已凝结的鞋油,放在火上烤软后拿刷子重新刷过,看上去焕然一新。
穿上中山装,黑皮鞋,站在衣橱镜前,宋援朝已不再是昨天刚回来时的那副狼狈样了,他满意地点点头,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资料关门下楼,朝着附近不远的派出所而去。
十多分钟后,宋援朝来到派出所,问了人后找到了王警官。
这个时代的警察远比后世亲民和随和,没有那么多规矩,何况王警官和张建国认识,昨天张建国又来打过招呼,亲热地招待了宋援朝。
对于宋援朝带来的资料王警官仔细审核了一遍,就直接告诉宋援朝户口的事没有问题。
关于知青返乡国家已有了专门政策,这项工作是目前派出所最重要的工作,只要一切资料程序符合,户口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在池子里泡了足足半小时,再搓了个背,把身上的污垢全搓了个干净。洗完,宋援朝又在澡堂里理了发,修了面。
等弄完这一切,宋援朝浑身觉得一阵轻松,再换上带来的干净衣裤后,除了脸看起来还有些黑外,宋援朝已和普通沪海人没什么两样了。
从澡堂回到家,刚坐下才一会儿,就传来了敲门声。
“建国舅舅?”
一开始,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宋援朝的面前,站在门口的这个穿着蓝色工装夹克,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是张家阿娘的儿子,也就是宋援朝从小喊他舅舅的张建国。
“援朝,侬总算回来了!”张建国笑着打量多年不见的宋援朝,当年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小屁孩现在已经长成大人,如果不是在这里见,换了别的地方第一眼恐怕张建国也认不出宋援朝了。
“人黑了,瘦了,不过个子长的高了,结实了,也更精神了!”张建国提起手里的饭盒:“姆妈晓得你刚回来,估计也来不及开火,索性就做了点饭菜让我带过来。看看,百叶结烧肉、带鱼、还有过年做的蛋饺,统统是你最爱吃的。”
张建国进了门,把手中的三个饭盒放在桌上逐一打开,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让宋援朝不由得咽了记口水。
没错,这些都是宋援朝从小最爱吃的,可就算这样在这个物资贫乏的时代,也只能逢年过节的大日子时候吃到。
而今天,张家阿娘居然为宋援朝做了这么些好吃的,这让宋援朝心中感动不已。
“呵呵,别傻看了,吃吧,趁热吃,在西北那边吃苦了,瞧你人瘦的,回来好好补补。”瞧着宋援朝的表情,张建国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宋援朝心中感动,但以两家的关系这时候再说谢谢没这个必要,张家对自己的恩情宋援朝会记在心里,等以后一定会报答。
“舅舅,你先坐,抽烟。”宋援朝转身先给张建国倒了杯水,再从抽屉取出包宝成,这烟是他从下乡的地方带回来的,虽然比不上沪海的烟有名,但在当地算得上不错。
“这烟看起来到是喜庆,没抽过,是西北那边的?”张建国接过先看了看,随口一问,见宋援朝点点头,张建国也不客气拆开后直接取出一支,先放在鼻子下闻闻,微微点头拿起桌上的火柴擦着点燃。
吸了一大口,张建国享受地吐出白色的烟圈,点头:“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冲,不过我烟瘾大,这烟正好。”
说着,张建国笑了起来,手指冲着打开的饭盒指了指,示意宋援朝快吃。
宋援朝也不客气,找了双筷子坐下大口吃了起来。
饭菜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宋援朝吃的很香,十来分钟后,饭菜被宋援朝一扫而空。
当宋援朝吃完打算收拾饭盒的时候,张建国示意他不用忙,先坐着聊会。
“前头我下班听说你回来了,特意去了趟派出所。”张建国对宋援朝道:“派出所的老王阿叔我认识,我跟他打了声招呼,你明天过去后直接找他,把资料什么的交给他就行,户口的事他会尽快办,没问题的话最多十天半个月就能下来了。”
“谢谢舅舅,我记得了,找王叔叔。”宋援朝点头道,前世的时候也是如此,王警官帮忙落实的户口,虽然国家有了政策,但户口落实手续繁琐,这个时代不像后世什么都是联网的,眼下档案资料这些都要从异地调取再进行手工填写申报走程序。
如果没熟人的话,落实户口哪里有这么快,两三个月里能搞定就很不错了,张建国托王警官帮忙,节约了不少时间。
这个时代,户口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没有户口别说身份和工作了,就连生存都有问题。要知道每户人家无论是粮食、副食品、肉蛋、油、布、烟……林林种种,凡是你能想到的一切生活必须品都要靠票证。
户口就是票证发放的基础,有了户口才有票证,没有户口就没票证,没了票证人根本无法生存。
“这个你先拿着。”张建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推了过去:“刚回来,你父母都不在了,户口也没落实,可是这日子还要过的。”
“不用不用,舅舅,你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也不宽裕,我在西北也是挣工分的,身上有钱。”宋援朝连忙拒绝。
张建国的工作还算不错,他在一家国营大厂的小车班当司机,这个时代司机是一个很吃香的职业,何况他还是小车班的司机。
张建国的基本工资是三十六元,平日里奖金加出车补贴大概还有十五元左右,加起来也有五十多元了。
除去工资外,工厂的福利也很不错,不仅每季有发衣服、肥皂、手纸什么,逢年过节还有鱼肉鸡鸭这些东西,有时候出车运气好还能混到些烟酒。
张建国的妻子孙霞是一家街道工厂的职工,街道工厂属于集体工厂,工资待遇自然不如国企大厂,街道工厂拿的是计时工资,一天八毛,星期天休息不算工资,平均下来每月大概在二十一元左右。
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合计七十多元,如果是普通小夫妻生活的话算是可以的,但要知道张建国夫妻还赡养老人和孩子,张家阿娘是家庭妇女没有退休金的,张建国的父亲早在多年前就去世了,再加上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每月开销下来只能算是勉强。
第5章 宋援朝的打算
钱,宋援朝有,虽然不多也足够花几个月,张家已经帮了自己这么多,张建国的钱自己肯定不能拿。
不是欠不欠人情的问题,孙霞舅妈虽说不是什么坏人,但文化不高眼界低,对钱这种事是极为看重,要是知道张建国偷偷给了宋援朝这么多钱一定会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是过的紧巴巴的,哪怕是沪海这样的大城市同样如此,宋援朝可不想因为这事让张建国夫妻之间闹矛盾,何况这是前世发生过的。
宋援朝的坚决拒绝让张建国着实有些无奈,想了想后张建国只能从信封里把十多张大团结抽了出来,留下一些粮票等票据。
“舅舅知道你长大了,男人有志气,想靠自己,这是好事。”张建国认真道:“既然你现在不缺钱,舅舅也不多说了,这些舅舅就先帮你收着,如果钱不够尽管和舅舅说,我多了也拿不出来,救救急还是没问题的。不过你刚回来,户口什么都没下来,这些粮票什么的你就先收着,毕竟过日子还是需要的。”
这回,宋援朝没再拒绝,他爽快地收起了张建国递过来的票据。正如张建国说的,自己刚回沪海,身上只有在西北好不容易换到的十来斤全国粮票,这十来斤全国粮票在沪海根本用不了几天,张建国给的这些票据恰恰是他最需要的东西。
“姆妈和我讲了,等你户口落实好就给你找份工作。”见宋援朝收起了那些票据,张建国放下了心笑着说道:“这几天我就先去跑跑路子,问问哪里可以进人的,你别急,反正户口下来还要些时间。”
“谢谢舅舅,不过……”既然张建国提起了这事,宋援朝想了想索性和他明说:“舅舅,这工作的事暂时不用去跑,我另外有打算。”
“打算?什么打算?”张建国诧异地问道。
“我准备明天去一趟我爸的单位。”
“去那边干嘛?你不会是想和他们闹吧?”张建国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宋光增的事,宋光增夫妻去世其导火索就是因为宋光增在学校出的事,宋援朝这一次回来要去学校弄不好就是去闹事的,眼下气氛虽不比前几年那么紧张,可依旧还是很严肃,宋援朝年轻气盛,一旦闹出大麻烦就得不偿失了。
正当张建国要劝的时候,宋援朝摇头说出了他的打算。
“放心吧舅舅,我不闹事。”宋援朝见张建国的烟抽完,连忙再取了支递给他,主动划着火柴帮张建国点燃。
“我爸的事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政策变了,当年我爸受的委屈总要有个说法,再不济给我爸正名,落实政策总是要有的吧?”
宋援朝的目光向一旁看去,停留在放在梳妆台上的那张照片:“我爸在学校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一向任劳任怨。就算不说桃李满天下,可也教出了许许多多优秀学生。作为学校,对于我爸的事总是要有一个结果,总不能让我爸在那边还戴着个臭老九的帽子。”
顿了顿,宋援朝又道:“按照国家刚出台的新政策,我爸落实政策是符合规定的,而且我爸妈去世前,我又响应国家号召在西北呆了这么多年,这次回来我爸的单位于情于理也应该帮我安排工作,从这点来说作为子女顶替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这倒是有点道理。”张建国听完宋援朝的解释点了点头,但又有些不放心问:“不过援朝啊,这顶替都是老人在的时候让给子女的,可你爸已经过世这么多年了,学校也不是普通企业单位,他们能答应么?”
“试试看吧,就算不答应我去顶替,但给我爸落实政策总是没问题的吧?试试总没有坏处,万一成了呢?再说了户口下来还有一段日子呢,实在不行的话舅舅您再帮忙联系其他工作也来得及。”
张建国想了想觉得宋援朝的话有道理,如果这事能成的话还是不错的。
毕竟一来宋光增去世之前依旧是学校的老师,他的问题是特殊年代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全国都在拨乱反正,按照政策落实合情合理。
二来,如果宋援朝能顶替宋光增去学校工作,哪怕就是当个普通教工也是很不错的,这可是一份正经工作。
现在知青返城的人实在太多了,要找工作太难。就算是张建国找人托关系,张建国也没太多把握,最多也只能给宋援朝找个临时工的工作,至于正式工张建国根本就没这个能力,要不然孙霞也不会在街道工厂上班。
“援朝,你长大了,都说上山下乡锻炼人还一点都没错,现在你考虑问题比我更全面,好!很好!”
望着宋援朝,张建国脸上满是欣慰,心中却又隐隐为宋援朝痛。
这个孩子十六岁离开家,孤生一人去了几千里外的地方下乡,一走就是整整八年。
眼下,父母都不在了,亲戚更是靠不住,以后要靠自己一个人生活,张建国来的时候还担心宋援朝就此颓废下去,从而失去了生活的信念。
但现在,他这个担心已经没了,在自己面前的宋援朝远比他想象的坚强,而且宋援朝表现出来的理智和考虑让他感到放心。
“舅舅,今天回来时见着小萍萍了,还没恭喜你添了个女儿呢。对了,小浩子现在怎么?现在上二年级了?”
“对的,二年级,再过几个月就是三年级了。”听宋援朝提起自己的儿子张浩,张建国就是一脸笑意:“这臭小子你还没见着吧,你走的那年他还不会叫人呢,现在可是皮的不行,在外面三天两头闯祸,还和同学打架,学校老师每星期都要叫家长。”
“学习成绩呢?怎么样?”宋援朝笑问。
张建国叹了口气,摇头道:“只能说马马虎虎,六十分万岁。这小子聪明,可就是不肯用功,贪玩,还老是闯祸,气得我不知道揍了他多少回了也不改。”
“没事没事,男孩子嘛都这样,有那个男孩不皮的?我小时候不也是个皮大王?”宋援朝笑着安慰了张建国一句。
张建国听宋援朝这么说顿时大笑起来,指着他连连点头:“对对对,你这臭小子小时候更皮,我记得你四年级的时候还用弹弓打碎了9号家的玻璃,那天人家来告状,你爸气的把你可是一顿好揍,整个弄堂里都是你的嚎哭声,后来还是我姆妈出面才把你这小子给救下来的。”
“还说呢!”宋援朝没好气地白了张建国一眼:“要说这事罪魁祸首是舅舅你好不好,这弹弓可是你做的,射玻璃也是你挑唆的,出事后你不帮忙也就算了,还在一旁尽看热闹,眼睁睁瞧着我爸揍我也不来救命,一想起这事我就气的不行……”
“哈哈哈!”张建拍着大腿直乐,前俯后仰笑得连眼泪都出来了,手指着宋援朝连连摇头,宋援朝这时候也是满面笑容,在这一片欢快的笑声中,仿佛同时回到了当年的时光。
这晚张建国和宋援朝聊了许久,聊了许多往事,直到天色不早张建国这拿起饭盒起身离开。
送了张建国出去,宋援朝回到楼上,这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多了。
这个时代人们基本没什么夜生活,一过八点半左右大家差不多早早地睡了,十点外面的联防队就开始定点巡逻,如果还在外面游荡的话没有正当理由弄不好就会被联防队当成坏份子给抓到派出所去。
躺在床上,耳畔依稀传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叫喊声,伴随的还有打更大爷大妈摇着铃铛的声音。
声音由远至近,再由近至远,不知不觉中,宋援朝渐渐进入了梦乡,在回到沪海的第一夜,也是他回归这个时代的第一夜,宋援朝睡的无比香甜。
第6章 二中
沪海的早晨是在一片煤炉的烟火气和收夜香的嘈杂声中开始的。
宋援朝家所在的弄堂,用上煤气的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限于条件生煤炉的人家还是不少,此外厕所也是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家用着马桶,所以每天清晨人们起来后要做的最重要两件事就是生煤炉和倒夜香。
宋援朝倒不需要做这些,他家是23号最好的一套房子,三楼和上面的三层阁都是他家的,还拥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楼下的厨房,宋援朝爷爷当年把房子顶下来的时候就接了煤气,这煤气也让23号楼的所有居民受益匪浅,属于整个弄堂里极少数有煤气的住户。
七点过后,这时候大人们陆续出门上班,孩子们也上学了,外面的喧闹声也渐渐轻了下来。
宋援朝就着昨天从澡堂子回来路上买的两个包子作为早餐,原本这包子是打算作为昨天晚餐的,不过后来张建国特意送了饭菜过来,也就留到了现在。
就着白开水,几口吃完了包子,宋援朝洗了把脸,然后换了身衣裳。
这身衣裳不是宋援朝的,在西北那个地方,生活条件艰苦,更不用说新衣服了,宋援朝在西北整整八年,一共也就三套衣服再加一件破旧的军大衣。这三套衣服一套是冬季的,两套是春秋季节的,而且这些衣裤全打着补丁叠补丁,已经不合适再穿。
沪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发达的城市。
沪海人从清末开始就同西方接触,再加上租界存在的原因,中西方文化在这个地方碰撞,从而滋养出独特的海派文化。
沪海人一向以精致著称,哪怕家里再穷的揭不开锅,出去的时候也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在北方叫体面,在沪海叫腔调。
在沪海人眼里,那种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人就是乡下人的代名词,被沪海人集体鄙视。
宋援朝离家的时候才十六岁,这些年长高了许多,他在家以前的旧衣服自然不能穿了,现在宋援朝穿的这身藏青色的中山装还是宋光增留下的,宋光增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老师,生前时极为注重仪表,所以家里有好几套用料考究的中山装。
宋光增离世的时候,王素芬只取了其中一套陪伴宋光增火化,其余的都整整齐齐放在箱底。
昨天整理的时候,宋援朝找出了这些衣服,虽然自己现在要比宋光增高上少许,但由于宋援朝人瘦,穿着父亲的衣服倒也算合身,今天要出去办事自然要穿的正式体面些,所以宋援朝提前就把衣服熨烫好挂在衣橱里,现在穿了起来。
鞋子也是如此,一双父亲留下来的黑皮鞋,宋援朝在柜子里找了盒已凝结的鞋油,放在火上烤软后拿刷子重新刷过,看上去焕然一新。
穿上中山装,黑皮鞋,站在衣橱镜前,宋援朝已不再是昨天刚回来时的那副狼狈样了,他满意地点点头,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资料关门下楼,朝着附近不远的派出所而去。
十多分钟后,宋援朝来到派出所,问了人后找到了王警官。
这个时代的警察远比后世亲民和随和,没有那么多规矩,何况王警官和张建国认识,昨天张建国又来打过招呼,亲热地招待了宋援朝。
对于宋援朝带来的资料王警官仔细审核了一遍,就直接告诉宋援朝户口的事没有问题。
关于知青返乡国家已有了专门政策,这项工作是目前派出所最重要的工作,只要一切资料程序符合,户口问题很快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