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气息
这些记忆就像是生了根一样住在她的脑子里,无论如何都拔不干净了。她克制着强烈的情绪,终于让意识从那段回忆中回到了现实。
此时此刻,她发觉自己的双手微微发抖。
冯佩兰知道她是又想到了那件事。她起身,抱着她,不住的说:“笙笙,对不起……”
冬笙憋回了眼泪,一双眼睛微微发红,她还是挤出一个淡淡的微笑:“冯老师,那不是你的错。”
当初冯佩兰也是出于好意。那时冬笙十岁,就已经展露出不凡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稳稳占据学校第一名的位置,也在征文比赛中拿过几次奖,一时间在周围人中引起不小的关注。
很快她孤儿的身份也被报道出来,于是很多热心人前来福利院给她送爱心,那一段时间福利院的孩子们都很羡慕她,而她也每次都把收到的礼物分给大伙,久而久之大家都期盼着收到礼物的日子。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献爱心的人也慢慢的不来了,到后来只剩下一个男人,仍然是隔三差五地来福利院看望冬笙,他每次提着超市购物袋,带着一些小玩具或者零食,分发给孩子们以后,就会留下来跟冬笙聊天。
长时间的相处,冬笙也把他当做一个好心的叔叔,听说他在市中心开着一间小超市,家境殷实,因此想要资助一些成绩好的孩子。
冯佩兰也想给冬笙争取更多的资助,作为她以后的教育基金,所以答应了男人的助养提议。于是男人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福利院,冬笙上学的地方,那时冬笙只把这当成对她的关心。
她心里是怀着敬意和感激的,或许是从小就是孤儿的缘故,她总是很感谢那些帮助她关爱她的人。
那天和往常一样,她走出校门,仰头看着天边的晚霞,因为又结束了一天的快乐学习而感到满足。也是在这个时刻,男人走近她,递给她一个崭新的新书包。
她抬头,看到男人是那个总是去福利院资助她的叔叔,满心的欢喜。
叔叔说时间还早,去我的超市逛逛吧。
她不是一个爱玩的孩子,但是那天她同意了,因为她刚刚学完一节新的课,课本里琳琅满目的大超市让她心驰神往,她是真的怀着期待和憧憬,坐上了男人自行车的后座。
她被带到了男人的家里,那不是什么大超市,只是一爿小小的杂货店。她感觉到费解,但还是礼貌地跟着男人走了进去。
就像是福利院旁边的杂货店一样,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杂货到食品,无一不在这个拥挤的空间里争夺着一席之地。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乱七八糟,仿佛是无规律的拼图,每一寸空间都被紧密地填满。
往里走进去,空气变得潮湿而闷热,似乎各种气味都混杂在一起,有食品的香味、清洁用品的气味和纸箱的味道。
收银台也是一片混乱,上面堆满了账本、收据和各种零碎的物品。
男人穿过店面走进后面的走廊里,招招手让冬笙也过去,他说有一本书要送给冬笙。
如果是别的什么,冬笙可能还会拒绝,但是他说是一本书,那时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是一件奢侈而又令人兴奋的事。
冬笙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走了进去。
她跨进走廊,男人就猛地阖上了身后一扇漆色的铁门,铁门咕咚一声发出巨大的撞击声。她吓得变了脸色。
那一瞬间,她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嗅到了。
她这时才想到要逃走,但是男人的力气很大,抓着她的胳膊把她狠狠地推到了角落里,她向后仰倒,重心不稳跌落在一堆废纸箱组成的小山里。裙摆也被带得扬起,她连忙撑开双手捂住了裙子。
男人笑起来,不紧不慢地靠近。
她挣扎着起身,男人近在咫尺,他一直笑着,就像他以前每次来看她时那样。
脑海里的画面反复的跳跃闪动,她感觉到喉咙都被堵上了,发不出声音似的难受。
怎么办,怎么办,她绝望地看着迫近的男人,方寸大乱。
“多亏了秋收……”冯佩兰的声音把冬笙从那段痛苦的黏腻的记忆里唤回。
是的,多亏了秋收。就在男人一步步走近的时候,秋收打碎了窗户跳进来,狠狠地和男人扭打在一起。彼时13岁的少年,已经有了成年人的身量,力气也大得惊人,男人不敌秋收,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
冬笙不知道,辍学以后的秋收每天都默默地跟在她上学放下的路上,或许是出于同为男性的直觉,他总是对那个“好心”的男人不放心。
也幸好他的坚持,才提前让这荒诞的梦魇戛然而止。
秋收拉着冬笙逃出了那间“魔窟”。
冯佩兰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刻就报了警,男人被控制了起来,但是只被关了一阵子就被放出去了。后来事情就这样囫囵着过去了,然而这件事成为冬笙的噩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没办法正常的生活,恐惧时时刻刻地笼罩在四周,她经常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她几乎要死在令她窒息的记忆画面里。
好在有冯院长,张慧娟,秋收一直陪着她。经过很长时间的恢复,寒来暑往,她终于有勇气走出房间,有勇气走进教室,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但是一切又都已经变了,归根结底,是她的心境变了。她没法说清楚,一个10岁的女孩子,是如何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突然成长起来的,因为原因往往是冷酷的,残忍的。
她变得不爱说话,她开始回避亲密关系,对感情变得冷淡而不信任。厌恶除了秋收以外的任何异性的靠近。
三年后,张慧娟也因为找到了儿子而离开福利院。从那时起,冬笙的眼神眼神变得愈发冷彻,仿佛透过它们无法窥见内心的深处。
磕磕绊绊的少女时光里,她把自己静寂得如同一潭死水,冷彻的、深不可测的,没有涟漪。
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她选择的方式,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一种在生活的磨砺中形成的坚强。
此时此刻,她发觉自己的双手微微发抖。
冯佩兰知道她是又想到了那件事。她起身,抱着她,不住的说:“笙笙,对不起……”
冬笙憋回了眼泪,一双眼睛微微发红,她还是挤出一个淡淡的微笑:“冯老师,那不是你的错。”
当初冯佩兰也是出于好意。那时冬笙十岁,就已经展露出不凡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稳稳占据学校第一名的位置,也在征文比赛中拿过几次奖,一时间在周围人中引起不小的关注。
很快她孤儿的身份也被报道出来,于是很多热心人前来福利院给她送爱心,那一段时间福利院的孩子们都很羡慕她,而她也每次都把收到的礼物分给大伙,久而久之大家都期盼着收到礼物的日子。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献爱心的人也慢慢的不来了,到后来只剩下一个男人,仍然是隔三差五地来福利院看望冬笙,他每次提着超市购物袋,带着一些小玩具或者零食,分发给孩子们以后,就会留下来跟冬笙聊天。
长时间的相处,冬笙也把他当做一个好心的叔叔,听说他在市中心开着一间小超市,家境殷实,因此想要资助一些成绩好的孩子。
冯佩兰也想给冬笙争取更多的资助,作为她以后的教育基金,所以答应了男人的助养提议。于是男人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福利院,冬笙上学的地方,那时冬笙只把这当成对她的关心。
她心里是怀着敬意和感激的,或许是从小就是孤儿的缘故,她总是很感谢那些帮助她关爱她的人。
那天和往常一样,她走出校门,仰头看着天边的晚霞,因为又结束了一天的快乐学习而感到满足。也是在这个时刻,男人走近她,递给她一个崭新的新书包。
她抬头,看到男人是那个总是去福利院资助她的叔叔,满心的欢喜。
叔叔说时间还早,去我的超市逛逛吧。
她不是一个爱玩的孩子,但是那天她同意了,因为她刚刚学完一节新的课,课本里琳琅满目的大超市让她心驰神往,她是真的怀着期待和憧憬,坐上了男人自行车的后座。
她被带到了男人的家里,那不是什么大超市,只是一爿小小的杂货店。她感觉到费解,但还是礼貌地跟着男人走了进去。
就像是福利院旁边的杂货店一样,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杂货到食品,无一不在这个拥挤的空间里争夺着一席之地。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乱七八糟,仿佛是无规律的拼图,每一寸空间都被紧密地填满。
往里走进去,空气变得潮湿而闷热,似乎各种气味都混杂在一起,有食品的香味、清洁用品的气味和纸箱的味道。
收银台也是一片混乱,上面堆满了账本、收据和各种零碎的物品。
男人穿过店面走进后面的走廊里,招招手让冬笙也过去,他说有一本书要送给冬笙。
如果是别的什么,冬笙可能还会拒绝,但是他说是一本书,那时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是一件奢侈而又令人兴奋的事。
冬笙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走了进去。
她跨进走廊,男人就猛地阖上了身后一扇漆色的铁门,铁门咕咚一声发出巨大的撞击声。她吓得变了脸色。
那一瞬间,她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嗅到了。
她这时才想到要逃走,但是男人的力气很大,抓着她的胳膊把她狠狠地推到了角落里,她向后仰倒,重心不稳跌落在一堆废纸箱组成的小山里。裙摆也被带得扬起,她连忙撑开双手捂住了裙子。
男人笑起来,不紧不慢地靠近。
她挣扎着起身,男人近在咫尺,他一直笑着,就像他以前每次来看她时那样。
脑海里的画面反复的跳跃闪动,她感觉到喉咙都被堵上了,发不出声音似的难受。
怎么办,怎么办,她绝望地看着迫近的男人,方寸大乱。
“多亏了秋收……”冯佩兰的声音把冬笙从那段痛苦的黏腻的记忆里唤回。
是的,多亏了秋收。就在男人一步步走近的时候,秋收打碎了窗户跳进来,狠狠地和男人扭打在一起。彼时13岁的少年,已经有了成年人的身量,力气也大得惊人,男人不敌秋收,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
冬笙不知道,辍学以后的秋收每天都默默地跟在她上学放下的路上,或许是出于同为男性的直觉,他总是对那个“好心”的男人不放心。
也幸好他的坚持,才提前让这荒诞的梦魇戛然而止。
秋收拉着冬笙逃出了那间“魔窟”。
冯佩兰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刻就报了警,男人被控制了起来,但是只被关了一阵子就被放出去了。后来事情就这样囫囵着过去了,然而这件事成为冬笙的噩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没办法正常的生活,恐惧时时刻刻地笼罩在四周,她经常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她几乎要死在令她窒息的记忆画面里。
好在有冯院长,张慧娟,秋收一直陪着她。经过很长时间的恢复,寒来暑往,她终于有勇气走出房间,有勇气走进教室,一切似乎都没有变,但是一切又都已经变了,归根结底,是她的心境变了。她没法说清楚,一个10岁的女孩子,是如何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突然成长起来的,因为原因往往是冷酷的,残忍的。
她变得不爱说话,她开始回避亲密关系,对感情变得冷淡而不信任。厌恶除了秋收以外的任何异性的靠近。
三年后,张慧娟也因为找到了儿子而离开福利院。从那时起,冬笙的眼神眼神变得愈发冷彻,仿佛透过它们无法窥见内心的深处。
磕磕绊绊的少女时光里,她把自己静寂得如同一潭死水,冷彻的、深不可测的,没有涟漪。
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她选择的方式,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一种在生活的磨砺中形成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