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为君_分卷阅读_63
这种经济学知识真的能难死一般人,我有气无力的伸手要他闭嘴,我说:“只问你一句,若是非要挤出军需的钱,后果是什么?”
牛千听后,沉重的说:“只有加印铜钱了。”
我反应了一会,恍然大悟,这是要搞通货膨|胀啊。大殷的货币制度是宝文币制(仿唐代),而早在前朝时期,货币就不再纪重,早早结束了多种钱币形态共存的混乱局面,等到铸币技术发展至今,大殷铸造的钱币在周边国家都可流通,已经成为区域通用货币。
然而货币之是价值符号,货币背后的拥有价值的实物才是货币立身的基础,在价值实物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增加货币的发放,这是十分不得已的手段,也是与民争利的手段。
虽然不是学经济出身,但经济学常识总是懂一点,我又要牛千细说。牛千暂且放下忧虑,同为我同众人细细道来。
“若是发放的铜钱增多,则物价飞涨,同等数额的铜钱买不到同等数量的货品,怕是会引起民怨。加之如今民间铸恶钱之风屡禁不止,若是朝廷再印发大量铜钱,岂不更给了恶币可乘之机,混入市面上,驱逐良币,为害大殷?”
我一听又是一阵迷茫,怎么又和造□□扯上关系了?我便问了:“如今大殷铸造假铜钱的人很多哟吗?”
“多!”牛千斩钉截铁,“市面上□□泛滥,平民多分不清真假,商贩与民众多有损失,不发之徒谋取暴利,物价不稳,税收也受到影响。如今铜钱的价值也有所降低了!”
“等会,”我抬手制止牛千再说下去,“你说恶币的出现使得铜钱价值降低,物价也有波动?”
“是的,陛下!”
“既然有人铸造恶币,定是有利可图,既然有利可图为何要让恶徒获取?户部可有查清为何这么多人私自铸币?”
“陛下,查清了,是因为民众对铜钱的需求越来越大,才催生了如此现象!”
“既然民众有需求,为何户部不加印货币反倒让恶币钻了空子?”
“陛下,铜钱不可随意加印啊……”
“别和我将这些,有需求就有利益,国家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就会有不发之徒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即使立法再严苛,也阻止不了人去追逐利益。既然如此,朝廷先一步满足了民众的需求,清补正好?”
“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生钱,既然朝廷下发的铸币已经不能男足需要,那就是在限制财富的积累,牛尚书你明白吗?”我回忆起以前看过的资料,说是唐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了,但是货币制度逐渐暴露出落后的一面,官铸铜钱无法满足市场对金属货币的需求来,导致私铸盛行,钱重物轻的现象急剧恶化。
以我对大殷货币购买力的了解来看,发生在大唐的这一经济现象,在大殷也有了苗头。我郑重的对牛千说:“加铸铜钱有利,且有大利,先解决军队军需问题,之后你带着户部的官员仔细研究一下增印铜钱的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久违了,这几天捋了一下大纲,大概不会再卡文了_(:з」∠)_
第65章 零陆伍
牛千的顾虑暂且被我压下,我也是看出他的不理解,于是松口说:“你同两位尚书协调好,定个最低数目,国库里能给多少给多少,剩下的从朕的私库里出。”
皇帝的私库是和国库分开的,算是私人财产,说到底天下最富可敌国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自己。我说出钱,那基本上这场战争的后勤就很有保障了。
我见工部和兵部尚书面有喜色,也分了些心思去敲打他们:“你们两个也要注意,朕不打算打持久战,要做到一击必中,速战速决,战争的规模给我尽可能的小。天山远在边疆,出征一次损耗都不小,朕不想让这场战争拖了我大殷的后腿!”
“臣遵旨!”三位尚书齐声应到。
这事就差不多了结了。至于出兵的细节自然由各部官员去做,不然我养那么多官干什么?不过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摆在我面前,让我一时无暇思念冯晓斓。就是有关大殷经济的问题。
牛千当日所言透露的不过冰山一角,我不太懂经济知识,自是对唐中后期的经济制度遇到的问题有过了解。这个问题拿到现代社会其实很好理解。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作用的货币并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好比是你家中存有价值十两的货物,肯定是需要别人拿出十两甚至更多的钱来购买,但是别人手里只有五两现银,根本买不起你十两的货物。
于是你多出来的,价值五两的货物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那你所付出的十两货物所需要的劳动,就没有得到回报,商品就无法变换成财富,你就亏本了。作为个人来讲,亏的只是五两银子,那对整个国家来说呢?那就是数以亿计的损失。
本来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以可以以物易物,来实现商品的流通,但以物易物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交易手段,并且会造承担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种目繁多,不利于币制统一,更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已经强制统一了货币单位的大殷来说,是个历史的倒退。
唐朝时期造成这种“钱荒”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铸造技术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国家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有关,而大殷却不是这样。
大殷一贯以来都很重视工业的发展,这从每年投给工部的钱就可以的看出。研发资金充足,就容易出成果,克服铸币成本高时间长问题的技术早就有了突破。那又是什么导致了大殷铸造的钱币不能满足市场呢?
如今京中的军官已经派遣出京,军需队伍也已经装点完毕,是时候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了。
在大殷经济问题上,没有比户部更有发言权的了,这日下朝,我也没回紫宸殿,直接带着户部的一大帮子人去了宣政殿西侧廊殿里的户部办公室。
我亲临户部给户部官员带来不小的压力,一个个都跟木桩子似的杵着,行礼都有些战战兢兢。见状我还是直接向牛千发出询问。
“朕上回要你思考关于加铸铜钱的问题,你有想过吗?”
牛千诚惶诚恐:“回禀陛下,臣有仔细考虑过。”
“那考虑的结果呢?”
牛千一脸坚定的说:“臣认为,此法不可。铜币铸造虽已简便,然铜价轻贱,价不等值,民间早有融铜币制器之风,同等重量之下,铜器的价值是铜钱的数倍,虽朝廷已出严法禁止,但仍不能阻止民众挺而走险,只是再加铸官钱,并不能根铜币不足的问题。”
“那依你之见,根治此患当用何法?”我静静的听。
“陛下,臣设想若是允许私铸钱币,能否解决问题,但发现,能有此能力私铸者,均为商贾富户,寻常人家无能为力,若是如此,则贫者益贫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资治通鉴),此法不可行。”
“臣还设想,不若强制恢复钱帛并行之策,税收可以实物相抵。但绢帛不易贮藏,日久则损,势必造成值不抵价,绢帛贬值的后果,民间朝堂皆受损失。”
“若是不加铸钱币,改铸大钱,一币等同十币,则很可能同钱币改器一般,致使民间出现以小钱融铸大钱之现象,势必造成极大混乱。”
牛千一口气提出了三个方案,也亲自否定了三个方案,说完后就久久不语,我思考片刻,道:“所以爱卿也别无他法吗?”
“启禀陛下,臣别无他法。”牛千有些不甘的承认。
“那如今是如何应对钱贵物贱之乱?”我问。
“陛下,如今并无有效办法,只是强令各州府加强监管,严处私铸融铸之人,严禁贮藏钱币,并适量增发铜钱。如此都只是缓兵之策,”
我支着脑袋思考,牛千的话总结起来就那么几点,铜钱不够用了,但又有客观条件限制加铸。我又想,是什么限制了铜钱的流通使用。
牛千提到的民众融铜钱做它物,让我想到了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铜这种金属,太容易被使用了。熔点极易达到,国内铜矿也多,这就是是说,铜,它太便宜了。
铜本身价值不够,那对铜的开发利用就没有任何获利的余地,而作为贱金属的铜,却以货币本位的方式,在大殷的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一拍额头,明白了,感情是货币制度出现了问题。我说呢,纵观华夏几千年,在现代社会之前,国家的货币制度一直没有上升到金本位制,最多也就是银本位制。而不以贵金属作为法定计价结算货币,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
牛千听后,沉重的说:“只有加印铜钱了。”
我反应了一会,恍然大悟,这是要搞通货膨|胀啊。大殷的货币制度是宝文币制(仿唐代),而早在前朝时期,货币就不再纪重,早早结束了多种钱币形态共存的混乱局面,等到铸币技术发展至今,大殷铸造的钱币在周边国家都可流通,已经成为区域通用货币。
然而货币之是价值符号,货币背后的拥有价值的实物才是货币立身的基础,在价值实物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增加货币的发放,这是十分不得已的手段,也是与民争利的手段。
虽然不是学经济出身,但经济学常识总是懂一点,我又要牛千细说。牛千暂且放下忧虑,同为我同众人细细道来。
“若是发放的铜钱增多,则物价飞涨,同等数额的铜钱买不到同等数量的货品,怕是会引起民怨。加之如今民间铸恶钱之风屡禁不止,若是朝廷再印发大量铜钱,岂不更给了恶币可乘之机,混入市面上,驱逐良币,为害大殷?”
我一听又是一阵迷茫,怎么又和造□□扯上关系了?我便问了:“如今大殷铸造假铜钱的人很多哟吗?”
“多!”牛千斩钉截铁,“市面上□□泛滥,平民多分不清真假,商贩与民众多有损失,不发之徒谋取暴利,物价不稳,税收也受到影响。如今铜钱的价值也有所降低了!”
“等会,”我抬手制止牛千再说下去,“你说恶币的出现使得铜钱价值降低,物价也有波动?”
“是的,陛下!”
“既然有人铸造恶币,定是有利可图,既然有利可图为何要让恶徒获取?户部可有查清为何这么多人私自铸币?”
“陛下,查清了,是因为民众对铜钱的需求越来越大,才催生了如此现象!”
“既然民众有需求,为何户部不加印货币反倒让恶币钻了空子?”
“陛下,铜钱不可随意加印啊……”
“别和我将这些,有需求就有利益,国家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就会有不发之徒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即使立法再严苛,也阻止不了人去追逐利益。既然如此,朝廷先一步满足了民众的需求,清补正好?”
“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生钱,既然朝廷下发的铸币已经不能男足需要,那就是在限制财富的积累,牛尚书你明白吗?”我回忆起以前看过的资料,说是唐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了,但是货币制度逐渐暴露出落后的一面,官铸铜钱无法满足市场对金属货币的需求来,导致私铸盛行,钱重物轻的现象急剧恶化。
以我对大殷货币购买力的了解来看,发生在大唐的这一经济现象,在大殷也有了苗头。我郑重的对牛千说:“加铸铜钱有利,且有大利,先解决军队军需问题,之后你带着户部的官员仔细研究一下增印铜钱的问题。”
作者有话要说:
久违了,这几天捋了一下大纲,大概不会再卡文了_(:з」∠)_
第65章 零陆伍
牛千的顾虑暂且被我压下,我也是看出他的不理解,于是松口说:“你同两位尚书协调好,定个最低数目,国库里能给多少给多少,剩下的从朕的私库里出。”
皇帝的私库是和国库分开的,算是私人财产,说到底天下最富可敌国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自己。我说出钱,那基本上这场战争的后勤就很有保障了。
我见工部和兵部尚书面有喜色,也分了些心思去敲打他们:“你们两个也要注意,朕不打算打持久战,要做到一击必中,速战速决,战争的规模给我尽可能的小。天山远在边疆,出征一次损耗都不小,朕不想让这场战争拖了我大殷的后腿!”
“臣遵旨!”三位尚书齐声应到。
这事就差不多了结了。至于出兵的细节自然由各部官员去做,不然我养那么多官干什么?不过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摆在我面前,让我一时无暇思念冯晓斓。就是有关大殷经济的问题。
牛千当日所言透露的不过冰山一角,我不太懂经济知识,自是对唐中后期的经济制度遇到的问题有过了解。这个问题拿到现代社会其实很好理解。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作用的货币并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好比是你家中存有价值十两的货物,肯定是需要别人拿出十两甚至更多的钱来购买,但是别人手里只有五两现银,根本买不起你十两的货物。
于是你多出来的,价值五两的货物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那你所付出的十两货物所需要的劳动,就没有得到回报,商品就无法变换成财富,你就亏本了。作为个人来讲,亏的只是五两银子,那对整个国家来说呢?那就是数以亿计的损失。
本来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以可以以物易物,来实现商品的流通,但以物易物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交易手段,并且会造承担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种目繁多,不利于币制统一,更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已经强制统一了货币单位的大殷来说,是个历史的倒退。
唐朝时期造成这种“钱荒”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和铸造技术落后,成本居高不下,国家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有关,而大殷却不是这样。
大殷一贯以来都很重视工业的发展,这从每年投给工部的钱就可以的看出。研发资金充足,就容易出成果,克服铸币成本高时间长问题的技术早就有了突破。那又是什么导致了大殷铸造的钱币不能满足市场呢?
如今京中的军官已经派遣出京,军需队伍也已经装点完毕,是时候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了。
在大殷经济问题上,没有比户部更有发言权的了,这日下朝,我也没回紫宸殿,直接带着户部的一大帮子人去了宣政殿西侧廊殿里的户部办公室。
我亲临户部给户部官员带来不小的压力,一个个都跟木桩子似的杵着,行礼都有些战战兢兢。见状我还是直接向牛千发出询问。
“朕上回要你思考关于加铸铜钱的问题,你有想过吗?”
牛千诚惶诚恐:“回禀陛下,臣有仔细考虑过。”
“那考虑的结果呢?”
牛千一脸坚定的说:“臣认为,此法不可。铜币铸造虽已简便,然铜价轻贱,价不等值,民间早有融铜币制器之风,同等重量之下,铜器的价值是铜钱的数倍,虽朝廷已出严法禁止,但仍不能阻止民众挺而走险,只是再加铸官钱,并不能根铜币不足的问题。”
“那依你之见,根治此患当用何法?”我静静的听。
“陛下,臣设想若是允许私铸钱币,能否解决问题,但发现,能有此能力私铸者,均为商贾富户,寻常人家无能为力,若是如此,则贫者益贫而役于富,富者益富而逞其欲(资治通鉴),此法不可行。”
“臣还设想,不若强制恢复钱帛并行之策,税收可以实物相抵。但绢帛不易贮藏,日久则损,势必造成值不抵价,绢帛贬值的后果,民间朝堂皆受损失。”
“若是不加铸钱币,改铸大钱,一币等同十币,则很可能同钱币改器一般,致使民间出现以小钱融铸大钱之现象,势必造成极大混乱。”
牛千一口气提出了三个方案,也亲自否定了三个方案,说完后就久久不语,我思考片刻,道:“所以爱卿也别无他法吗?”
“启禀陛下,臣别无他法。”牛千有些不甘的承认。
“那如今是如何应对钱贵物贱之乱?”我问。
“陛下,如今并无有效办法,只是强令各州府加强监管,严处私铸融铸之人,严禁贮藏钱币,并适量增发铜钱。如此都只是缓兵之策,”
我支着脑袋思考,牛千的话总结起来就那么几点,铜钱不够用了,但又有客观条件限制加铸。我又想,是什么限制了铜钱的流通使用。
牛千提到的民众融铜钱做它物,让我想到了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铜这种金属,太容易被使用了。熔点极易达到,国内铜矿也多,这就是是说,铜,它太便宜了。
铜本身价值不够,那对铜的开发利用就没有任何获利的余地,而作为贱金属的铜,却以货币本位的方式,在大殷的经济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一拍额头,明白了,感情是货币制度出现了问题。我说呢,纵观华夏几千年,在现代社会之前,国家的货币制度一直没有上升到金本位制,最多也就是银本位制。而不以贵金属作为法定计价结算货币,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