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安宁_分卷阅读_66
  第65章 新作物
  战争结束, 被征的民夫和工匠算是较早一批得以归家的人了, 好在朝廷也意识到与民生息的迫切,难得高效地完成了军队官兵论功行赏的步骤,解散了多于非战时期的兵力,责令其归家耕种, 恢复荒废多年的田地。
  北李村被征走的男丁一批批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也带回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悲。
  何小天的父亲何奎算是幸运的一个,尽管少了几根手指却是骑着一批瘦马回来的。据说本来是要提拔做百夫长的,却被他给推了,宁愿回来做田舍翁。
  李蛋的父亲和大哥两个却没有这般好运,回来的只有几件衣服、两根腰牌和一些零碎的银子。何宁听到信儿的时候没多说什么, 却带着置办好的白事用品上门帮着一家子崩溃的妇孺幼儿操办丧事。
  对于被征走的男丁, 尽管活着的人已经不敢报有什么生还的希望,往日连体都不提,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哪个没有在心底暗暗求神拜佛,乞求他们平安归来?
  真正听到那人再也回不来的时候, 便是往日掩饰得再好不过的人,也控制不住内心喷涌而出的悲痛和绝望。
  何大顺是村子里最后一个回来的, 当初得知他偷偷顶了大孙子的名额时,村子里的人都震惊了, 才知道平日里那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竟是个连死都不怕的真汉子。
  好在老头子年纪大心眼多,又有一手好厨艺,被分派到了伙房, 躲过几次生死危机,倒是安全生还了。然而,他之前被征走的三个儿子却一个都没有老头子运气,永远留在了战场。
  村子里接连几场白事下来,村子里的氛围十分低沉。
  几个从战场上下来的男人们私下聚了头,商议着简单办个席子,缓和一下村子里的气氛。一小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庆贺生还,更多的却是为了答谢何大爷一家在饥荒期间对几家人的帮扶。
  几天下来,回来的男人们也都听家里的女人们说了,前几年连着几顿吃不上饭饿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多亏了何大爷一家的接济,否则,等他们回来看到的怕得是几座坟墓了。
  何大爷一家是村子里除了村长唯一一户没有减员的了,虽然大家心里都有猜测何家上面除了李宅这个明着的,定是还有些别的关系,但这关系怕也没多牢固,说不定是用钱砸出来的。毕竟,何家的男丁也都是被征走了的。
  但凭着饥荒期间谁都吃不饱的时候,何家能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接济一个村的这么多户人家,还组织村里的小子日夜巡逻,提防流民的暴动,保住了一个村子这么多的妇孺幼童,大家谁不感激、敬佩?
  这次宴席规模并没有多大,但请的都是村子里能说的上话的德高望重之辈。
  令人回味的是,席间没有村长的身影,竟还没有一个人提起此事,似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忘了那么个人的存在。
  毕竟,在同乡们快饿死的时候,村长家却守着粮食闭门谢客,做个睁眼瞎。现在村子渐渐好起来了,您老也别想太多,继续避而不见罢。
  不少明白人心里估摸着:经此一宴,北李村的村长一职怕是离换人不远了。
  会不会换村长何宁不知道,也不关心,他现在的心思除了放在家人身上的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计量着如何充分利用起来自己带回来的那些种子。
  这趟远行收获不小,却都是要上交的。按说这些种子已经和他没什么关系了,然而何宁不做官不需要加官进爵,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金银财宝,皇帝赏赐时,他只讨了些种子回来。
  这些种子不多,大部分接的是水果和调味料,虽然罕见却都不是何宁最看重的,最重要的种子只有一种——棉花。
  是的,就是那开白花结白色纤维的,云朵般柔软而温暖的棉花。
  虽然种子不多只有一捧,但已经足够何宁兴奋的了,来这里这么久实在太想念加棉花的棉衣棉被了,尤其是冬天,离了炕整个人都不好了的时候。
  不过呢,说到种地这事,何宁确实是不在行,虽说他知道些棉花的习性,但理论和实践有时候真的差别还挺大,种地这么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比较好。
  村子里的庄家汉子哪里见过棉花更别说种植了,何宁提起来的时候,一桌子的人表情一个个复制粘贴似的迷茫脸看着他。更别说看到何宁拿出来的棉花种子时,一个个稀奇地不行,拿一堆看起来像是蚕的东西真的是种子嘛,真的能种出来东西吗?
  尽管村子里的老叔老伯们心里好奇又怀疑,却都还顾及着脸面,一个个端着架子装深沉,等何宁讲到棉花结出的果子可以做出柔软又保暖的棉衣棉被时,已经有人控制不住脸上深沉的表情开始龟裂了。
  “宁小子说的可是真的?世上竟真有你说的那种能结出又白又轻还保暖的作物?”先提出心里疑问的是何奎,两家人这么熟,何奎才懒得在何宁面前装深沉。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何宁什么德行嘛,小屁孩子既精又傲,从来都不屑于撒谎骗人这一套,想要什么说一声一家子都能给他捧到眼前。
  就是因为知道熟悉何宁的为人,何奎才第一个站出来再三确认,如果这是真的,那可就说不定是能改变村子未来命运的大事了。
  再多的解释都不如眼见为实,熟知这个道理的何宁早有准备,直接让身边的何安打开带来的包裹,取出了一块方巾大小的东西。
  如果现场有来自现代的男同志一眼就能认出来,嗨,不就是个薄坐垫嘛;若是一个女同志怕会说,啧,再大点就能当个小褥子用了^_^。
  于是,等这坐垫绕桌几圈,被翻来覆去地研究了个里里外外,再回到何宁手里时,天色都晚了,奶奶都来喊他回家吃饭啦!
  不过呢,效果是真的显著!
  第二天,何大爷祖孙俩又被叫了过去商议,何宁便提了提自己之前跟何大爷说过的想法。
  “各位叔叔伯伯们回来这些天也看到了,这几年又是战乱又是饥荒,咱们村子实在元气大伤。家中有顶事男丁的,只要肯下地还能混个饱肚,但那么多户只剩下老弱妇孺的人家,若没有乡里乡亲的接济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几天村子里的情况,在做的众人都心情沉重起来。都是一个村子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想帮帮他们呢?
  但现在他们也都是刚从战场上回来,虽然攒了些碎银子,却无奈正是田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还有一群半大小子要喂养。仅凭他们省下来的一口饭,真的能保住村子里这么多的孤寡之人吗?
  “所以,爷爷说想买十亩地,捐赠给村子里做族田,每年的收成就分给这些人家。虽然,让他们吃饱怕是不够的,但至少可以做活命的粮食。”
  何宁的话让大家精神一震,齐刷刷地转头盯着何大爷,生怕这是小孩子不懂事没经大人同意擅作的决定。毕竟十亩地可不是一笔小开销,更何况,何家自己也就十五亩地。
  何大爷学着他们昨天的样子,端着架子点了点头,承认道,“确实是这样,不过……其中一亩地得用来种棉花,每年结的种子留够一亩地,多出来的种子在座的均分。”
  何大爷大喘气的转折很是玩了众人的心跳。
  有人出大头搞捐赠,大家自然是高兴的,但也都是知廉耻的人,让何家一家负责整个村子孤寡绝户人家的事,说出去他们也没脸见人了。而且,每年还有棉花种子拿,怎么看都是他们占了便宜的样子。
  几人商议一番,勉强凑出了五亩地的银两,一起捐做族田。
  接下来,众人才想起来叫这祖孙俩过来的真实目的,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追问何宁关于棉花的事情。
  尽管在做的大部分都当过兵杀过敌,但根子里还都是庄稼汉子,对农作物的兴趣可比一把弓一根枪来得强烈。更何况是这种大部分人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的新作物,自己要是侍弄的好了,真种活了,那可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说不定还能写到族谱里,供后世子孙瞻仰哩。
  想到此,一群长辈两眼放光,等着何宁作答,何宁也没打算藏私,毕竟还指望着他们利用宝贵的经验种出棉花来。
  不过他知道的也不多,大部分还都是建立在现代有农药可用的情况下。
  本着知道一点总比两眼一抹黑好的想法,何宁几句话下来就把自己知道的交代完了。
  然而,在座的哪里是这么好打发的,一个个轮流开问,不厌其烦地问,竟是拿出了当年审问敌军奸细的势头,几番车轮战下来,何宁苦不堪言,何大爷也被死死地困在包围圈外,对自家孙子的处境无能为力。
  还好何老娘战斗力依旧爆表,拿着擀面杖就随着何安的带领找到了被困的何宁,成功解救出了自家乖孙。
  直到夜里吃罢晚饭,回到屋里,何宁依旧心有余悸,愣愣地抱着何安装可怜求安慰。
  心软的何安哪里看得下去大郎受委屈,但他嘴笨,说不出来好听的话讨好,就舍了脸皮,学着何宁当初安慰他时用的招数,一处处亲了对方的脸颊眼睛和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