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63节
过了一个时辰,谢良臣睡醒,觉得神清气爽,就连之前两日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外面日头还未完全落下,谢良臣无聊,便搬了小凳子,用炭条画了格子出来,又折了几段细枝,开始自己跟自己下“打三棋”。
这是一种民间小孩们常玩的游戏,不复杂,但也有一定规则,谢良臣不必耗费很大的心神思索如何下,但是又能从中找到乐趣,也算是另一种放松了。
实际上,要在这号房里住九天,还是环境如此狭窄逼仄的地方,考试、吃喝都在里头,除了对人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之外,精神上的抗压能力也很重要。
以前会试时就曾出现学子考到最后考抑郁了,结果越抑郁越答不出来,最后被人发现在号房自尽了的事。
所以学会在枯燥的坏境里自娱自乐也十分重要。
就这么自己跟自己下了会棋,傍晚交卷的钟声终于响起,站在外头的士兵也对他们说可以出号房了。
虽是可以出号房了,但是谢良臣也没马上就出去,而是将衣服好好整了整,又在脖子上围了条棉布巾当围脖后,这才取下了挂在钉子上的油毡布。
出得门来,谢良臣才发现原来不止地上,号房顶上也都积着薄雪,放眼看去,四周排列整齐的小房子就像是一块块雪砖一样,而他们就像刚出雪洞的爱斯基摩人。
跺了跺脚,他发现地上的雪虽看着厚,其实踩上却很软,并未结冰后,谢良臣开始跟着大部队走。
因为贡院是封闭的,所以他们能去的地方也有限,如果不留在号房,那就只能去前头大门已经关闭的中门回廊上站一会,要不就顺着号房溜圈散步。
不过鉴于天气太冷,一般人都选择站在檐下,虽是不挡风,但是好歹上头有个遮盖,大家本能就觉得暖和些。
此刻檐下回廊已经站了不少人,谢良臣见那边实在挤不进去了,便顺着贡院的围墙散步。
初时他的确觉得有点冷,但走着走的,身上倒是逐渐热了起来,甚至连围着围巾都觉得有点热了。
就这么走了一会,那股被关三天禁闭的憋闷总算散去,他还有心情赏起景来。
等时辰快到,谢良臣也不继续散步了,顺着院墙开始往回走。
只是才走到号房门口,他刚想掀帘子,旁边号房就探出个脑袋来,“这位兄台,我看你每天中午都花不少时间做饭,答卷来得及吗?”
问话的人是个年纪看着跟他差不多的少年,身上穿着件皮袄,头上玉簪束发,皮肤白皙,五官清秀,一双黑似寒星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谢良臣。
“多谢关心,来得及。”谢良臣朝对方笑笑,说着就又想掀帘子。
“诶,等等!”见他要走,少年赶紧叫住他。
谢良臣掀帘子的手一顿,转头,“这位兄台可还有事?”
少年秀气的眉拧了拧,脸上现出些挣扎之色来,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孤注一掷般道:“你能不能把你食物分点给我,我跟你换!”
谢良臣挑眉,这人不就是之前天天煮粥的那位吗?
看他这样子,应该是第一次来参加会试,因此对于自己生火做饭还不太熟悉,所以只好选最简单的来做。
这也是很少有人在参加会试后一考就过的原因,因为这里头的变数实在太多了,如考生发挥失常、位置太差、墨迹污损卷面,誊抄时写错字又没带挖补工具等等。
甚至还有许多如这个与他要食物的少年一样,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食物准备得不够实用,又或是考虑周到了,但是自己动手操作时难免还是手忙脚乱。
谢良臣自己的食物是够吃的,非要匀一点出来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只是他也不想做老好人,于是反问道:“那你拿什么东西跟我换呢?”
少年见有戏,双眼一亮,立刻回号房取了茶叶出来,道:“这可是白毫银针,一两茶叶便要一两黄金,我拿这个跟你换怎么样?”
喝茶?谢良臣不感兴趣,喝茶又喝不饱,这个时候这少年还有心情品茶才是异类吧。
见他摇头,少年有点失望,想了想,伸出一根手指道:“一两茶叶换你一顿饭也不行吗?”
要是换在平日或许可以,但是现在嘛,那还真不行。
“除了这个和大米,你还带了什么东西?”谢良臣又问,随即补充一句,“能吃的。”
“还带了什么东西......”少年想了想,立刻又转身回了号房,然后带着个用布包着东西出来。
“你看这行吗?”少年继续眼巴巴的看着他。
谢良臣见着他手里的东西,吓了一大跳,若是他没看错,这该是人参吧,而且还这么粗!
之前听人说有考生会带着参片进来,可他是万万没想到对方会带着一整根的人参!
见他不说话,少年急了,“这可是百年人参,很珍贵的,而且要是你精神不振,嚼上一点吃下去,立刻就能充沛体力,正是考试必备之良药。”
古人对人参的功效十分的迷信,加上此物大补元气,又能安神,所以考场吃它,确实有用,甚至因着迷信功效,每每吃下去后还会给自己以心理暗示。
如此一来,考生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那效率是蹭蹭的就上来了,甚至可能超常发挥。
不过人参虽好,却也不是随便哪个药铺就能买到的,而且就算买到了也不会随随便便拿出来,一般都是送人或者备着给病人吊气用的。
对方都拿出了这样的大杀器,谢良臣也有点心动,于是道:“我这里有腊肉干、鸡肉干和鱼干三种烩饭,食材都是切好的,只要到时你一起放进去煮就行,你要哪种。”
少年纠结的想了想,虽然他也希望能多换一点,不过显然对方也不可能给他太多,于是两人讨价还价半天,最后谢良臣用三分之一的各种菜丁,换了对方半截人参,而谢良臣还顺便教了对方该该放多少米和多少水。
这笔买卖属实划算,谢良臣也很满意,虽然菜便少了,但是也没关系,只要不是光吃白饭就行,再说他还可以多加点盐。
另一边,有考生见着少年手中的人参也心动得很,提出也可以拿自己吃的东西来换,可惜少年见人参被截去半截,心痛得很,说什么也不肯再换,抱着东西进号房了。
放风的时间到,巡绰官下令考生们将号房门帘封好,不许再高声后,谢良臣也准备睡觉了。
新的木炭已经由兵士发放到了各人手中,只是谢良臣想着白天答题时还得点炭火,因此晚上并没点火盆,只是依旧将身上衣服裹得紧紧的,然后又把棉被一半垫在下头,一半盖在身上,如此睡了过去。
这样睡觉的好处是他没那么冷了,而坏处就是不能随意乱动,睡觉姿势十分僵硬。
因着睡得不是很舒服,而且号房始终冷得像冰窖,木板也僵硬得很,所以谢良臣见吃过早饭后精神仍有些不济,便摸出昨天新得的半截人参,拿小刀切了点下来吃了。
不知是不知自己的心理作用,他还真觉得自己好多了。
又过了会,等天色大亮,衙役把试卷送来,第二场也正式开考了。
本场考试内容与乡试一样,只是还是老规矩,难度继续加深。
第一天的考试是做策论一道,字数三百以上,问的吏治。
第二天则需写判语五条,第三天则是内科题。
所谓内科题,即为朝廷官员必须掌握的公文书写种类,除了之前乡试提到的诏、诰、表之外,其余还包括像檄文、赦书(大赦天下时张贴的告示)、敕、谕等等。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考完
第三场的策问才是重点, 第二场第一天考的这道策问不算难,谢良臣很快就答完了,至于第二天的判语题, 也不难,只是要求考生对律条需记得十分清楚准确。
这五条判语分别是:官司出入人罪、失时不修堤防、纵放军人歇役、出纳官物有违、举用有过官吏。【1】
其中五条需下判语的罪名大概意思是:
官吏在断案的时候若是判轻或者判重了该受何等处罚;该修筑河堤防洪防汛结果没修该判何罪;私自将军队士兵放出辖区买卖或帮上官打工牟利,指使者该论何罪;仓库收新出陈,过程中有违规的操作该论何罪;私自起用了因罪被罢免的官吏,按律该当何罪。
这五条罪名在律书里都是能查到具体条例的,只是在写判语的时候, 必须先对案子发生的条件做充足的假设,如此才能未有遗漏。
比如第一条“官司出入罪”。
这里只问了误把轻罪判成重罪的“入罪”,和误把重罪判成轻罪的“出罪”后, 官吏要承担什么责任,但是在实际律书条文里还分了“故入罪”和“故出罪”。
也就是说, 轻判和重判还有分支为“故意”和“非故意”,若只是单纯的失察,官员受到的惩处较轻,而若是故意为之, 则会加重处罚, 考生便要在列举这两种情况后再把断语写下。
虽是需要分析案情的具体情况, 不过答案却是标准的,因此谢良臣除了仔细回忆书中原文外, 倒没有在第二天的考试里花太多心思。
而且他发现不止他答得很顺利,隔壁昨天找他换东西的少年似乎答得也很轻松。
因为对方差不多是同时与他开始生火做饭, 而另一边的考生就不一样了, 差不多是傍晚时分谢良臣才听到有细微脚步声传来, 想来那举子该是之前一直都在坐着答题, 恐怕连午饭都没吃。
再想到对方如此年轻就来参加会试,谢良臣也有了点危机感,猜测这少年恐怕也是自己的劲敌之一,因此格外提醒自己不要大意。
第三天考内科,题目是让考生写赦书。
所谓赦即赦免的意思,既可以是皇帝大赦天下,赦免各种囚犯,也可以是对单独的一个人进行赦免,而此次会试考的就是赦臣。
说要赦,首先就得明白一般大赦的条件以及不赦的范围。
若按大类来分,凡皇室成员包含皇帝在内等人生活,若发生重大变化,如登基、立后、生子又或者亡子,都可以下赦书。
另外其他还有封禅祭祀、天降大灾、对外用兵等等几大项也是可以下赦书的,而这几大类里又细分了各种情况,因此大赦天下的理由细数起来大概有二十多种。
但是同样,不赦的情况也有十条,即所谓的“十恶不赦”。
其中这“十恶”具体罪名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2】
光看这十条就知道古代社会看重什么了,一是君权,二是孝道,若是犯逆,皇帝大赦天下都轮不到头上来,可见事态严重。
而不知是不是主考官故意,这次会试题目要求考生们写的赦书,里头的臣子就是犯了谋反大罪。
照理来说这大臣是不在赦免范围之内的,但是材料里又表示,谋反一事查到该大臣头上时并无实据。
该大臣之所以会受到牵连,一是叛党与其平日来往甚密,二则是对方一口咬定他参与其中,且在叛党事情败露之前,该大臣还多次出入其府上。
如此,在外人看来,两人之间肯定是有勾连的,这也是他之前被抓入狱的原因。
但是除了有人证之外,物证却没有,而该大臣以往为国效力,着实有过不少的功劳,所以皇帝最后免了对方满门抄斩,只将其贬为庶民,因此而下赦书。
谢良臣审完题就觉得这主考官真是个妙人,都道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但在谢良臣看来,他们这是在选拔符合自己期望又识时务,与此同时还要十分聪明的人。
若是不谈对方私心,谢良臣倒是觉得没有证据的事确实不该定罪,但是同样的,他也不认为大赦天下是什么好事。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被抓进牢里的人,除了那十恶以及被冤枉的之外,几乎都是作奸犯科的恶人,比如像欺男霸女、杀人劫财、横行乡里等等,这都是触犯了律条,伤害了别人的罪犯。
可是因着古代大赦频繁,这些罪犯往往坐牢不久就被放了出来,不少人回到家乡甚至会报复受害人,这样看来,大赦这种事,不过是在保护那些目无法纪的人,并伤害遵纪守法的良民而已。
诸葛亮就曾说过:“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而大赦天下这种事就是“小惠”。
不过古代帝王出明君的少,对于治理天下无建树的更是多了去了,所以“大德”不行,只好施“小惠”收买民心,得上一句“皇恩浩荡”的称赞。
只是再是不屑,谢良臣也只能按照如今的主流思想来答题。
首先当然是要称赞皇帝仁德,以及做出这个决定的正当性,即大臣无实罪,而君王有怜心。
又道大臣蒙赦,百官定更加忠心为朝廷办事,民间百姓知道皇上如此的仁厚,心中戾气也会随之消减,是皇帝爱民如子的另一个佐证,国朝之内亦会愈发稳定祥和。
全文主旨基本就是,这赦书一下,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答题完毕,因为此题涉及到了皇帝朝臣,所以谢良臣特地检查了一下有没有犯皇帝名讳、庙号等,确定文章无任何问题,这才将答案誊抄了上去。
交完卷子,时间已快到傍晚,底下的火盆也早已熄灭。
布鞋布袜实在不怎么保暖,谢良臣双脚被冻得都快失去知觉了,可现在要点火也来不及,所以等抽掉木板,他就赶紧在号房里活动开来,等脚上知觉渐生,他这才开始点火烧水。
贡院虽提供水,但是因着天气冷,送过来的水也冰凉刺骨,若是放上一会,有时还会结出冰凌。
这样的水是不能直接喝的,喝了肯定要闹肚子,所以虽然费事,但谢良臣都是烧开了喝。
他这边烧着水,隔壁号房又开始煮茶了,袅袅的茶香顺着油毡布的缝隙飘散进来,闻着倒很是有些沁人心脾,就连刚刚因答题而紧张的头脑都舒缓了下来。
外面日头还未完全落下,谢良臣无聊,便搬了小凳子,用炭条画了格子出来,又折了几段细枝,开始自己跟自己下“打三棋”。
这是一种民间小孩们常玩的游戏,不复杂,但也有一定规则,谢良臣不必耗费很大的心神思索如何下,但是又能从中找到乐趣,也算是另一种放松了。
实际上,要在这号房里住九天,还是环境如此狭窄逼仄的地方,考试、吃喝都在里头,除了对人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之外,精神上的抗压能力也很重要。
以前会试时就曾出现学子考到最后考抑郁了,结果越抑郁越答不出来,最后被人发现在号房自尽了的事。
所以学会在枯燥的坏境里自娱自乐也十分重要。
就这么自己跟自己下了会棋,傍晚交卷的钟声终于响起,站在外头的士兵也对他们说可以出号房了。
虽是可以出号房了,但是谢良臣也没马上就出去,而是将衣服好好整了整,又在脖子上围了条棉布巾当围脖后,这才取下了挂在钉子上的油毡布。
出得门来,谢良臣才发现原来不止地上,号房顶上也都积着薄雪,放眼看去,四周排列整齐的小房子就像是一块块雪砖一样,而他们就像刚出雪洞的爱斯基摩人。
跺了跺脚,他发现地上的雪虽看着厚,其实踩上却很软,并未结冰后,谢良臣开始跟着大部队走。
因为贡院是封闭的,所以他们能去的地方也有限,如果不留在号房,那就只能去前头大门已经关闭的中门回廊上站一会,要不就顺着号房溜圈散步。
不过鉴于天气太冷,一般人都选择站在檐下,虽是不挡风,但是好歹上头有个遮盖,大家本能就觉得暖和些。
此刻檐下回廊已经站了不少人,谢良臣见那边实在挤不进去了,便顺着贡院的围墙散步。
初时他的确觉得有点冷,但走着走的,身上倒是逐渐热了起来,甚至连围着围巾都觉得有点热了。
就这么走了一会,那股被关三天禁闭的憋闷总算散去,他还有心情赏起景来。
等时辰快到,谢良臣也不继续散步了,顺着院墙开始往回走。
只是才走到号房门口,他刚想掀帘子,旁边号房就探出个脑袋来,“这位兄台,我看你每天中午都花不少时间做饭,答卷来得及吗?”
问话的人是个年纪看着跟他差不多的少年,身上穿着件皮袄,头上玉簪束发,皮肤白皙,五官清秀,一双黑似寒星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谢良臣。
“多谢关心,来得及。”谢良臣朝对方笑笑,说着就又想掀帘子。
“诶,等等!”见他要走,少年赶紧叫住他。
谢良臣掀帘子的手一顿,转头,“这位兄台可还有事?”
少年秀气的眉拧了拧,脸上现出些挣扎之色来,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孤注一掷般道:“你能不能把你食物分点给我,我跟你换!”
谢良臣挑眉,这人不就是之前天天煮粥的那位吗?
看他这样子,应该是第一次来参加会试,因此对于自己生火做饭还不太熟悉,所以只好选最简单的来做。
这也是很少有人在参加会试后一考就过的原因,因为这里头的变数实在太多了,如考生发挥失常、位置太差、墨迹污损卷面,誊抄时写错字又没带挖补工具等等。
甚至还有许多如这个与他要食物的少年一样,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食物准备得不够实用,又或是考虑周到了,但是自己动手操作时难免还是手忙脚乱。
谢良臣自己的食物是够吃的,非要匀一点出来倒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只是他也不想做老好人,于是反问道:“那你拿什么东西跟我换呢?”
少年见有戏,双眼一亮,立刻回号房取了茶叶出来,道:“这可是白毫银针,一两茶叶便要一两黄金,我拿这个跟你换怎么样?”
喝茶?谢良臣不感兴趣,喝茶又喝不饱,这个时候这少年还有心情品茶才是异类吧。
见他摇头,少年有点失望,想了想,伸出一根手指道:“一两茶叶换你一顿饭也不行吗?”
要是换在平日或许可以,但是现在嘛,那还真不行。
“除了这个和大米,你还带了什么东西?”谢良臣又问,随即补充一句,“能吃的。”
“还带了什么东西......”少年想了想,立刻又转身回了号房,然后带着个用布包着东西出来。
“你看这行吗?”少年继续眼巴巴的看着他。
谢良臣见着他手里的东西,吓了一大跳,若是他没看错,这该是人参吧,而且还这么粗!
之前听人说有考生会带着参片进来,可他是万万没想到对方会带着一整根的人参!
见他不说话,少年急了,“这可是百年人参,很珍贵的,而且要是你精神不振,嚼上一点吃下去,立刻就能充沛体力,正是考试必备之良药。”
古人对人参的功效十分的迷信,加上此物大补元气,又能安神,所以考场吃它,确实有用,甚至因着迷信功效,每每吃下去后还会给自己以心理暗示。
如此一来,考生就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那效率是蹭蹭的就上来了,甚至可能超常发挥。
不过人参虽好,却也不是随便哪个药铺就能买到的,而且就算买到了也不会随随便便拿出来,一般都是送人或者备着给病人吊气用的。
对方都拿出了这样的大杀器,谢良臣也有点心动,于是道:“我这里有腊肉干、鸡肉干和鱼干三种烩饭,食材都是切好的,只要到时你一起放进去煮就行,你要哪种。”
少年纠结的想了想,虽然他也希望能多换一点,不过显然对方也不可能给他太多,于是两人讨价还价半天,最后谢良臣用三分之一的各种菜丁,换了对方半截人参,而谢良臣还顺便教了对方该该放多少米和多少水。
这笔买卖属实划算,谢良臣也很满意,虽然菜便少了,但是也没关系,只要不是光吃白饭就行,再说他还可以多加点盐。
另一边,有考生见着少年手中的人参也心动得很,提出也可以拿自己吃的东西来换,可惜少年见人参被截去半截,心痛得很,说什么也不肯再换,抱着东西进号房了。
放风的时间到,巡绰官下令考生们将号房门帘封好,不许再高声后,谢良臣也准备睡觉了。
新的木炭已经由兵士发放到了各人手中,只是谢良臣想着白天答题时还得点炭火,因此晚上并没点火盆,只是依旧将身上衣服裹得紧紧的,然后又把棉被一半垫在下头,一半盖在身上,如此睡了过去。
这样睡觉的好处是他没那么冷了,而坏处就是不能随意乱动,睡觉姿势十分僵硬。
因着睡得不是很舒服,而且号房始终冷得像冰窖,木板也僵硬得很,所以谢良臣见吃过早饭后精神仍有些不济,便摸出昨天新得的半截人参,拿小刀切了点下来吃了。
不知是不知自己的心理作用,他还真觉得自己好多了。
又过了会,等天色大亮,衙役把试卷送来,第二场也正式开考了。
本场考试内容与乡试一样,只是还是老规矩,难度继续加深。
第一天的考试是做策论一道,字数三百以上,问的吏治。
第二天则需写判语五条,第三天则是内科题。
所谓内科题,即为朝廷官员必须掌握的公文书写种类,除了之前乡试提到的诏、诰、表之外,其余还包括像檄文、赦书(大赦天下时张贴的告示)、敕、谕等等。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考完
第三场的策问才是重点, 第二场第一天考的这道策问不算难,谢良臣很快就答完了,至于第二天的判语题, 也不难,只是要求考生对律条需记得十分清楚准确。
这五条判语分别是:官司出入人罪、失时不修堤防、纵放军人歇役、出纳官物有违、举用有过官吏。【1】
其中五条需下判语的罪名大概意思是:
官吏在断案的时候若是判轻或者判重了该受何等处罚;该修筑河堤防洪防汛结果没修该判何罪;私自将军队士兵放出辖区买卖或帮上官打工牟利,指使者该论何罪;仓库收新出陈,过程中有违规的操作该论何罪;私自起用了因罪被罢免的官吏,按律该当何罪。
这五条罪名在律书里都是能查到具体条例的,只是在写判语的时候, 必须先对案子发生的条件做充足的假设,如此才能未有遗漏。
比如第一条“官司出入罪”。
这里只问了误把轻罪判成重罪的“入罪”,和误把重罪判成轻罪的“出罪”后, 官吏要承担什么责任,但是在实际律书条文里还分了“故入罪”和“故出罪”。
也就是说, 轻判和重判还有分支为“故意”和“非故意”,若只是单纯的失察,官员受到的惩处较轻,而若是故意为之, 则会加重处罚, 考生便要在列举这两种情况后再把断语写下。
虽是需要分析案情的具体情况, 不过答案却是标准的,因此谢良臣除了仔细回忆书中原文外, 倒没有在第二天的考试里花太多心思。
而且他发现不止他答得很顺利,隔壁昨天找他换东西的少年似乎答得也很轻松。
因为对方差不多是同时与他开始生火做饭, 而另一边的考生就不一样了, 差不多是傍晚时分谢良臣才听到有细微脚步声传来, 想来那举子该是之前一直都在坐着答题, 恐怕连午饭都没吃。
再想到对方如此年轻就来参加会试,谢良臣也有了点危机感,猜测这少年恐怕也是自己的劲敌之一,因此格外提醒自己不要大意。
第三天考内科,题目是让考生写赦书。
所谓赦即赦免的意思,既可以是皇帝大赦天下,赦免各种囚犯,也可以是对单独的一个人进行赦免,而此次会试考的就是赦臣。
说要赦,首先就得明白一般大赦的条件以及不赦的范围。
若按大类来分,凡皇室成员包含皇帝在内等人生活,若发生重大变化,如登基、立后、生子又或者亡子,都可以下赦书。
另外其他还有封禅祭祀、天降大灾、对外用兵等等几大项也是可以下赦书的,而这几大类里又细分了各种情况,因此大赦天下的理由细数起来大概有二十多种。
但是同样,不赦的情况也有十条,即所谓的“十恶不赦”。
其中这“十恶”具体罪名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2】
光看这十条就知道古代社会看重什么了,一是君权,二是孝道,若是犯逆,皇帝大赦天下都轮不到头上来,可见事态严重。
而不知是不是主考官故意,这次会试题目要求考生们写的赦书,里头的臣子就是犯了谋反大罪。
照理来说这大臣是不在赦免范围之内的,但是材料里又表示,谋反一事查到该大臣头上时并无实据。
该大臣之所以会受到牵连,一是叛党与其平日来往甚密,二则是对方一口咬定他参与其中,且在叛党事情败露之前,该大臣还多次出入其府上。
如此,在外人看来,两人之间肯定是有勾连的,这也是他之前被抓入狱的原因。
但是除了有人证之外,物证却没有,而该大臣以往为国效力,着实有过不少的功劳,所以皇帝最后免了对方满门抄斩,只将其贬为庶民,因此而下赦书。
谢良臣审完题就觉得这主考官真是个妙人,都道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但在谢良臣看来,他们这是在选拔符合自己期望又识时务,与此同时还要十分聪明的人。
若是不谈对方私心,谢良臣倒是觉得没有证据的事确实不该定罪,但是同样的,他也不认为大赦天下是什么好事。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被抓进牢里的人,除了那十恶以及被冤枉的之外,几乎都是作奸犯科的恶人,比如像欺男霸女、杀人劫财、横行乡里等等,这都是触犯了律条,伤害了别人的罪犯。
可是因着古代大赦频繁,这些罪犯往往坐牢不久就被放了出来,不少人回到家乡甚至会报复受害人,这样看来,大赦这种事,不过是在保护那些目无法纪的人,并伤害遵纪守法的良民而已。
诸葛亮就曾说过:“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而大赦天下这种事就是“小惠”。
不过古代帝王出明君的少,对于治理天下无建树的更是多了去了,所以“大德”不行,只好施“小惠”收买民心,得上一句“皇恩浩荡”的称赞。
只是再是不屑,谢良臣也只能按照如今的主流思想来答题。
首先当然是要称赞皇帝仁德,以及做出这个决定的正当性,即大臣无实罪,而君王有怜心。
又道大臣蒙赦,百官定更加忠心为朝廷办事,民间百姓知道皇上如此的仁厚,心中戾气也会随之消减,是皇帝爱民如子的另一个佐证,国朝之内亦会愈发稳定祥和。
全文主旨基本就是,这赦书一下,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答题完毕,因为此题涉及到了皇帝朝臣,所以谢良臣特地检查了一下有没有犯皇帝名讳、庙号等,确定文章无任何问题,这才将答案誊抄了上去。
交完卷子,时间已快到傍晚,底下的火盆也早已熄灭。
布鞋布袜实在不怎么保暖,谢良臣双脚被冻得都快失去知觉了,可现在要点火也来不及,所以等抽掉木板,他就赶紧在号房里活动开来,等脚上知觉渐生,他这才开始点火烧水。
贡院虽提供水,但是因着天气冷,送过来的水也冰凉刺骨,若是放上一会,有时还会结出冰凌。
这样的水是不能直接喝的,喝了肯定要闹肚子,所以虽然费事,但谢良臣都是烧开了喝。
他这边烧着水,隔壁号房又开始煮茶了,袅袅的茶香顺着油毡布的缝隙飘散进来,闻着倒很是有些沁人心脾,就连刚刚因答题而紧张的头脑都舒缓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