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支嫡女 第5节
也是,此时阮嘉定学问被先生称赞,正踌躇满志准备明年的院试,很快他就是有秀才功名的人了,能不意气风发么?
可谁也不会想到,就在明年母亲不仅失去肚子里的孩子,甚至离奇自缢而亡,至此天人永隔。
在蜜娘陷入沉思的时候,阮嘉定已经回来了,他和定二奶奶小别胜新婚,二人虽然没有什么亲密的举动,但是一举一动都透着柔情蜜意。
“蜜娘,爹爹在府城跟你买了翻花绳和毽子,你明儿就可以拿去跟同伴们玩了。”
翻花绳是用红色和绿色的络子做成的,很是精巧,毽子上的鸡毛也油亮,一看就是花了心思挑的。蜜娘忙接了过来,她甜甜的道:“谢谢爹爹。”
阮嘉定惊讶道:“蜜娘这般懂礼啊,去年爹爹在家,你还说爹爹要是不买就打爹爹,爹爹去年去你姨婆家,回来时还吵着要我背回家,今年确实比去年懂事多了。”说完又欣慰的看着定二奶奶:“都是你教的好。”
“哪里是我教的好,是她自个儿懂事了,你不知道前些日子十一成婚,本来都定好了人选,她个小人精过去跟喊十一,人家就让她去了,还得了一百个大钱呢。”定二奶奶虽然只生了一个女儿,但是从没有嫌弃,反而处处以女儿自豪。
蜜娘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作小大人状道:“那我也是为了娘,我听兰姐儿她们说做滚床童子有红糖还有钱,娘亲和我每天肚子饿,所以我才想去挣钱的。”
其实阮嘉定又何尝不知晓自家爹娘是什么德行,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会饿肚子。
“淑君,你们在家经常饿肚子吗?”阮嘉定问着。
定二奶奶当然不是真的善茬,但她以前很少说公婆的坏话,因为不管阮老爷和老太太再多不是,那都是阮嘉定的爹娘,她说出来反而让丈夫认为她挑剔。
但是女儿不一样,女儿还那么小,小孩子说的话谁都会信。
有人搭架子,定二奶奶再不上,那就是傻子,于是她摇头道:“相公别听蜜娘胡说,我平日纺布卖完,会买些炒米在家里放着,我们母女俩用热水泡一碗就是了。”
炒米那怎么能饱肚子?
阮嘉定真的对爹娘非常失望。
蜜娘深谙宫斗精髓,什么话你直接某人不好,那即便你说的再对,那也代表你好勇斗狠,或者有背后说人闲话的小人嘴脸,那么就只说事就好。
她立马佯装生气添柴加火:“娘亲,我可没有胡说,炒米都被姑姑翻走了。蜜娘肚子,天天饿着呢。”
“蜜娘……”定二奶奶似乎觉得女儿不懂事。
阮嘉定咬牙,脸上青一块白一块,他拉着定二奶奶的手道:“这回我在书院升为内舍生,膏火银一个月三钱,再有平日抄录书本,一共攒了十两银子。以后我们自己买吃食吃,你不必担忧。”
有阮嘉定这句话,定二奶奶就很高兴了。
蜜娘却仍旧不满意:“爹爹,你在家不过几日,等你走了,我们是不敢吃的,姑姑经常进门翻箱子。”
“这个屏儿是越发不像话了。”阮嘉定现在还不知道阮屏儿之所以婚事告吹的原因是因为骂嫂子被人家男方看到了。
蜜娘觉得能够让她娘身体变好的唯一方法就是搬出去,她爹本来就不是长子,他们家和大伯家成亲后就分家了,当年族老们也是怕阮老爷一心赌博再牵连俩个儿子,因此分家了。
祖宅可以留给祖父母当孝敬,但住在一起,常年这样饥一顿饱一顿,这可不是人过的日子。
她娘会纺织,蜜娘自己进宫后一手刺绣做的也是无人能及,再有她爹是中了秀才的,即便到时候馆谷为生,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总不会像在家里一般。
爹娘再厉害,但一个“孝”字,他们就动弹不得。
蜜娘又道:“爹爹,大伯家可以去县里住,咱们为何不去呢?我听说周福柔都去县城了,娘,我也想去。”
说完又撒娇,跟实打实的小孩子一样。
听到最后定二奶奶笑了:“你个傻丫头,还因为前几天的生气啊。”
阮嘉定不免问道:“蜜姐儿这是怎么了?”
“还不是竹林旁瑸大奶奶家那个侄女,那次我们蜜娘去做了滚床童子,没让她的侄女儿做成,我前儿去尚四嫂那里正好碰到她了,她说她侄女儿已经会认字了。瑸大奶奶送她这位侄女去县里读女学了呢。当着我的面儿就说蜜娘天天疯玩不好,这小丫头回来就问我女学是什么,缠着我要去。”定二奶奶看着女儿,也觉得亏待了女儿。
闻言,阮嘉定笑了,他本以为女儿可能是时常听她母亲抱怨,所以才小小年纪说这些话,没想到居然因为攀比之心。
不过,阮嘉定倒是有意,他看着定二奶奶道:“其实我也有意搬去县里,咱们江陵县是荆州府的首县,府学也在那里,我们若是过去也好,我举业也好。”
定二奶奶摇头:“话虽如此,但我们哪里有银钱买宅,那差不多要好几十两吧。”
“没钱买,难道不能租了,若我中了秀才后,要好生考个廪膳生,那一年给人家作保都能挣几十两呢。”
说起来,阮嘉定兴致勃勃:“反正我已经是准备在家筹备明年的院试,不如就在附近租个小院子,这般就我们一家子过,如何?”
蜜娘第一个喊好,定二奶奶故作犹豫,阮嘉定忍不住在她耳边耳语几句,像是在说什么私房话一样,定二奶奶斜着媚眼锤了他一下,自然也同意了。
爹回来了,娘好像有了依靠,蜜娘想起年后就去县城也不免高兴,觉得一切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进行。
和阮老爷老太太一起过年,那就没任何年味,这俩人是各自藏各自的私房钱,腊肉腊鱼是一点儿也不会挂,荤腥基本也没有,后来还是大伯一家回来,大伯和爹一起买了些鱼肉回来,勉强吃了一顿年夜饭。
蜜娘和祖父母包括大伯一家一点儿都不亲近,坦白说爹娘死后,他们既没有打过她,也没有骂过她,但是都不想管她,她在余姨婆家生活了一两年,后来祖父母把老宅卖了,二人说也没和她说一声就跑去了府城跟大伯住。
她又被膝下无子女的尚四奶奶收养过一年,尚四奶奶纯粹是知晓她爹娘为她定了一门亲事,想用自己换取利益,当然,后来这事儿没成,蜜娘就这样一直漂泊,最后是阮家本家挑了她进宫。
当然,蜜娘也很清楚,爹娘一死,哪家都不富裕,人家为何要养你这张嘴呢。祖父母虽然不慈,大伯也很淡漠,但是这些人至少不好就是不好,真让人胆寒的是那种面上和善,却皮里阳秋之人。
“相公,今日余姨妈要来,咱们不若托姨妈问问在哪里赁屋子好?”定二奶奶笑道。
阮嘉定颔首:“嗯,你说的也是。姨母待我素来好,我们去县里住着,日后她也会照应我们。淑君,等我们手头宽裕了,再送蜜娘去读女学,如何?”
定二奶奶笑道:“这当然好,我是个睁眼瞎,劳你教我多少认得几个字,但总觉得和四嫂她们比起来什么都不是。若蜜娘能识文断字,总比我强。”说罢,她又道:“姨母昨儿来家里还给我送了一张生子药方,相公,这么多年是我的肚子不争气。说起来,唯独有姨母对我们才像是一家人。”
“这不怪你,我在外求学,我们夫妻聚少离多。再者,蜜娘八个月就会说话,一岁就会背诗,比多少男儿还聪慧呢。”
丈夫温言软语的安慰自己,定二奶奶觉得自己化成了一滩水。
这对夫妻久别重逢,自然亲密事情做不完,可怜蜜娘用棉花塞着耳朵,转过身子去,这也是她迫切想搬出去的原因,爹娘感情太好,日日缠绵,她是大人的芯子,可他们当她还是小孩子。
不过,从爹娘的语气里,她还是能听的出来,他们对余姨太印象也太好了,爹自不必说,连娘这样算是看透世情之人也很信余姨太。
他们大概不会想到,爹的死和这位和善的老人脱不了关系。
第8章 、贪钱
余姨婆是个长圆脸的妇人,她和蜜娘祖母早早的嘴就瘪了,皮早耷拉下来不同,她今年四十五岁,整个人油光水滑的,衣着都是绸缎,看起来不像小吏的夫人,倒像是个官太太的模样。
三进的宅院相当大,内外都有下人,蜜娘数了数,这余家的下人竟然有三四十人之多。
带她们进来的人叫丁妈妈,虽然称妈妈,但看年纪应该三十出头的样子,穿着一身玫红色绣雪梅的比夹,头上插着一根银簪,待她们很亲近。
“二奶奶,我们太太说了,今儿二爷和您都在我们家里过夜,那边宅子还得收拾呢,明儿你们要置办什么,尽管去南门那边去。雇车也便宜,不贵。”
定二奶奶一手牵着蜜娘,一边和丁妈妈说着家长里短。
蜜娘环顾四周,真有点惊讶,一个小吏的宅子居然这般大,说没贪实在是不信。她曾经在余姨婆家里过了两年左右,那时候还小,又因为丧父,也提不起劲儿来,她一直住在余家偏厢,终日不许出门。
后来若非是她自己实在是受不了了,暗中和族里一位族老通气,后来又有李家那桩婚事,才足以回阮氏家族。
当然,后来若非是李冠背弃,她又正好被选入宫,那又是另说了。
故而,余家这些所谓的好,蜜娘一点都不信。
很快走到正院,余姨婆见到她们很是高兴,礼都还没行完,就让定二奶奶起身,还拉着蜜娘在身边道:“哎哟,这蜜娘还真真成了大姑娘的样子了。”
谁都欢喜听好话,定二奶奶也是如此,尤其是别人夸蜜娘,比夸她都好。
她遂谦虚几句:“哪里是什么大姑娘,就是现在人前装的好,还是个疯丫头。”
“这没几个月嘉定就要院试了,他把握如何呀?”余姨婆装作不经意的问起。
定二奶奶笑道:“具体如何我是不知,但是听相公说书院的先生都说他可以下场一试了。不过,说起来,还得多像表弟请教呢。”
余姨婆的儿子是秀才,折戟在乡试两次后,于前年才娶妻,去年生下一子。
“哦,是吗?那看来嘉定就真的要发达了,呵呵。”
余姨婆笑的有点尴尬,定二奶奶倒是没发现。
这次蜜娘的爹在这里租了间一进的院子,娘很讲义气的把好婆也带了过来,只是那边还得打扫和置办家具,所以先来余家住上一晚。
夜半,阮嘉定和定二奶奶分开住,据说是什么习俗,就是夫妻不能在主人家中同房,虽然蜜娘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习俗,但是也方便她跟定二奶奶说小话。
“娘亲,姨婆家的宅子好大哟,女儿怎么走都走不完的样子。那个丁妈妈还说表姑和表叔都在省城置办宅子,您说他们家有多少钱啊?是不是屋子都放不下的钱了。”蜜娘状似随意闲聊着。
好婆在床旁边的榻上睡,一听蜜娘问,还没等定二奶奶回答,就撇嘴道:“蜜姐儿,哪里止啊,她们家还有铺子还有地,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置办的。”
定二奶奶咳嗽了一声:“好了,在人家家里就不要说这些话了。”但她心里也难免会想很多,须知这余姨婆嫁的人家并不是很好,姨姥爷家里六个儿子,连房子都没分到。
这府城这样大的宅子少说也要一百两,省城就更不用提了,这姨姥爷说不贪钱,很难啊。
只是一般贪点也不算什么,但贪成这样,定二奶奶觉得有些心慌。
余家的菜色就一个特点——油大。
以至于常年吃煮菜的蜜娘肠胃还有点不适应,到次日还拉了肚子。
还好下半晌就搬到了阮嘉定赁的小宅子,这是一间府学附近的宅子,一进左右大,正好三间房屋,有一口井。
大家都很高兴,这里虽然简陋,但好歹也是她们的家了。
连好婆都跟着高兴,“二奶奶,这里离街上近,也方便买菜。老婆子我也没别的想头,看着你们越过越好就跟着高兴。”
蜜娘则欣喜于她终于有独立的房间了,不必再跟爹娘挤一个房子了,这对夫妻大概是干柴烈火,每天烧的太旺了,以至于蜜娘为了塞住耳朵,把垫絮上的棉絮都快揪光了。
晚上,定二奶奶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冬笋炒腊肉,一道鱼糕汤,另附一碟醋溜白菜,米饭内里放了芋头,粉糯糯的。
“这腊肉鱼糕都是姨妈给的,我说不要,姨妈偏要给。”定二奶奶还有点不好意思。
阮嘉定不当什么事儿:“姨妈对我视如己出,日后我自有报答的那一日。”
若是之前,定二奶奶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毕竟余姨妈已经是难得对她们很好的了,但是今天又难免想更多。
“相公,当年你不过一年就院试了,姨妈家里那般有钱,你怎地不向他们借一点呢?”不过三五两银子,等丈夫做了秀才,完全可以还。
阮嘉定有些不喜道:“那时候为了替我爹还债,姨妈替我卖了田地,还得打点,这上上下下还替我们家贴了好些银子进去,我怎么还好意思让姨妈借钱给我。”
蜜娘佯装不知的问:“爹爹,还钱怎么还要打点呀?姨老爷是当官儿的,那些赌坊的人不该怕他吗?”
“小孩子这些事情就不要插嘴。”阮嘉定看了定二奶奶一眼,深觉得女儿话多了些。
自从爷爷过世之后,家中多赖姨妈照顾,他可不容许家里人说姨妈半句不是。
定二奶奶安抚的看了蜜娘一眼,才道:“咱们蜜娘这是聪颖,你不知道好些大人都不一定有蜜娘想的通透呢。”
“蜜娘本来就聪明,哼,我还知晓现在一亩上等良田就十二两一亩了,爹爹那一百亩就是一千多两。我看祖父虽然好赌,但也不至于输一千多两吧,况且祖母那些嫁妆都跟宝贝似的藏起来,怎么就让爹爹一个人卖田呢?尚四婶婶说爹爹那片上等田现在就是花钱都买不到呢。现下一亩都涨到十六两银子了。”
阮嘉定有些气急败坏:“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插嘴。”说完又对定二奶奶道:“那时,仓促之下要找到买家可不容易,人家一亩给六两都已经不少了。”
定二奶奶真是一口老血喷出来,她在伯父家寄人篱下,还时常要下地做农活,须知这上等田是有价无市,拿着钱都不好买的。
要是有人卖上等田,买主恐怕蜂拥而至,怎么可能贱卖。
她无语道:“相公,我伯父当年想买上等田都买不到,怎么可能上等田不好卖。上等田那土如细沙,一田难求,怎么可能找不到买家。你说那些卤田沙地不好卖我还信,罢了,你那时年纪还小,不知道这些也是应当的。”
别看定二奶奶平日细声细气的,但是她的话,阮嘉定不敢不听。
可谁也不会想到,就在明年母亲不仅失去肚子里的孩子,甚至离奇自缢而亡,至此天人永隔。
在蜜娘陷入沉思的时候,阮嘉定已经回来了,他和定二奶奶小别胜新婚,二人虽然没有什么亲密的举动,但是一举一动都透着柔情蜜意。
“蜜娘,爹爹在府城跟你买了翻花绳和毽子,你明儿就可以拿去跟同伴们玩了。”
翻花绳是用红色和绿色的络子做成的,很是精巧,毽子上的鸡毛也油亮,一看就是花了心思挑的。蜜娘忙接了过来,她甜甜的道:“谢谢爹爹。”
阮嘉定惊讶道:“蜜娘这般懂礼啊,去年爹爹在家,你还说爹爹要是不买就打爹爹,爹爹去年去你姨婆家,回来时还吵着要我背回家,今年确实比去年懂事多了。”说完又欣慰的看着定二奶奶:“都是你教的好。”
“哪里是我教的好,是她自个儿懂事了,你不知道前些日子十一成婚,本来都定好了人选,她个小人精过去跟喊十一,人家就让她去了,还得了一百个大钱呢。”定二奶奶虽然只生了一个女儿,但是从没有嫌弃,反而处处以女儿自豪。
蜜娘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她作小大人状道:“那我也是为了娘,我听兰姐儿她们说做滚床童子有红糖还有钱,娘亲和我每天肚子饿,所以我才想去挣钱的。”
其实阮嘉定又何尝不知晓自家爹娘是什么德行,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会饿肚子。
“淑君,你们在家经常饿肚子吗?”阮嘉定问着。
定二奶奶当然不是真的善茬,但她以前很少说公婆的坏话,因为不管阮老爷和老太太再多不是,那都是阮嘉定的爹娘,她说出来反而让丈夫认为她挑剔。
但是女儿不一样,女儿还那么小,小孩子说的话谁都会信。
有人搭架子,定二奶奶再不上,那就是傻子,于是她摇头道:“相公别听蜜娘胡说,我平日纺布卖完,会买些炒米在家里放着,我们母女俩用热水泡一碗就是了。”
炒米那怎么能饱肚子?
阮嘉定真的对爹娘非常失望。
蜜娘深谙宫斗精髓,什么话你直接某人不好,那即便你说的再对,那也代表你好勇斗狠,或者有背后说人闲话的小人嘴脸,那么就只说事就好。
她立马佯装生气添柴加火:“娘亲,我可没有胡说,炒米都被姑姑翻走了。蜜娘肚子,天天饿着呢。”
“蜜娘……”定二奶奶似乎觉得女儿不懂事。
阮嘉定咬牙,脸上青一块白一块,他拉着定二奶奶的手道:“这回我在书院升为内舍生,膏火银一个月三钱,再有平日抄录书本,一共攒了十两银子。以后我们自己买吃食吃,你不必担忧。”
有阮嘉定这句话,定二奶奶就很高兴了。
蜜娘却仍旧不满意:“爹爹,你在家不过几日,等你走了,我们是不敢吃的,姑姑经常进门翻箱子。”
“这个屏儿是越发不像话了。”阮嘉定现在还不知道阮屏儿之所以婚事告吹的原因是因为骂嫂子被人家男方看到了。
蜜娘觉得能够让她娘身体变好的唯一方法就是搬出去,她爹本来就不是长子,他们家和大伯家成亲后就分家了,当年族老们也是怕阮老爷一心赌博再牵连俩个儿子,因此分家了。
祖宅可以留给祖父母当孝敬,但住在一起,常年这样饥一顿饱一顿,这可不是人过的日子。
她娘会纺织,蜜娘自己进宫后一手刺绣做的也是无人能及,再有她爹是中了秀才的,即便到时候馆谷为生,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总不会像在家里一般。
爹娘再厉害,但一个“孝”字,他们就动弹不得。
蜜娘又道:“爹爹,大伯家可以去县里住,咱们为何不去呢?我听说周福柔都去县城了,娘,我也想去。”
说完又撒娇,跟实打实的小孩子一样。
听到最后定二奶奶笑了:“你个傻丫头,还因为前几天的生气啊。”
阮嘉定不免问道:“蜜姐儿这是怎么了?”
“还不是竹林旁瑸大奶奶家那个侄女,那次我们蜜娘去做了滚床童子,没让她的侄女儿做成,我前儿去尚四嫂那里正好碰到她了,她说她侄女儿已经会认字了。瑸大奶奶送她这位侄女去县里读女学了呢。当着我的面儿就说蜜娘天天疯玩不好,这小丫头回来就问我女学是什么,缠着我要去。”定二奶奶看着女儿,也觉得亏待了女儿。
闻言,阮嘉定笑了,他本以为女儿可能是时常听她母亲抱怨,所以才小小年纪说这些话,没想到居然因为攀比之心。
不过,阮嘉定倒是有意,他看着定二奶奶道:“其实我也有意搬去县里,咱们江陵县是荆州府的首县,府学也在那里,我们若是过去也好,我举业也好。”
定二奶奶摇头:“话虽如此,但我们哪里有银钱买宅,那差不多要好几十两吧。”
“没钱买,难道不能租了,若我中了秀才后,要好生考个廪膳生,那一年给人家作保都能挣几十两呢。”
说起来,阮嘉定兴致勃勃:“反正我已经是准备在家筹备明年的院试,不如就在附近租个小院子,这般就我们一家子过,如何?”
蜜娘第一个喊好,定二奶奶故作犹豫,阮嘉定忍不住在她耳边耳语几句,像是在说什么私房话一样,定二奶奶斜着媚眼锤了他一下,自然也同意了。
爹回来了,娘好像有了依靠,蜜娘想起年后就去县城也不免高兴,觉得一切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进行。
和阮老爷老太太一起过年,那就没任何年味,这俩人是各自藏各自的私房钱,腊肉腊鱼是一点儿也不会挂,荤腥基本也没有,后来还是大伯一家回来,大伯和爹一起买了些鱼肉回来,勉强吃了一顿年夜饭。
蜜娘和祖父母包括大伯一家一点儿都不亲近,坦白说爹娘死后,他们既没有打过她,也没有骂过她,但是都不想管她,她在余姨婆家生活了一两年,后来祖父母把老宅卖了,二人说也没和她说一声就跑去了府城跟大伯住。
她又被膝下无子女的尚四奶奶收养过一年,尚四奶奶纯粹是知晓她爹娘为她定了一门亲事,想用自己换取利益,当然,后来这事儿没成,蜜娘就这样一直漂泊,最后是阮家本家挑了她进宫。
当然,蜜娘也很清楚,爹娘一死,哪家都不富裕,人家为何要养你这张嘴呢。祖父母虽然不慈,大伯也很淡漠,但是这些人至少不好就是不好,真让人胆寒的是那种面上和善,却皮里阳秋之人。
“相公,今日余姨妈要来,咱们不若托姨妈问问在哪里赁屋子好?”定二奶奶笑道。
阮嘉定颔首:“嗯,你说的也是。姨母待我素来好,我们去县里住着,日后她也会照应我们。淑君,等我们手头宽裕了,再送蜜娘去读女学,如何?”
定二奶奶笑道:“这当然好,我是个睁眼瞎,劳你教我多少认得几个字,但总觉得和四嫂她们比起来什么都不是。若蜜娘能识文断字,总比我强。”说罢,她又道:“姨母昨儿来家里还给我送了一张生子药方,相公,这么多年是我的肚子不争气。说起来,唯独有姨母对我们才像是一家人。”
“这不怪你,我在外求学,我们夫妻聚少离多。再者,蜜娘八个月就会说话,一岁就会背诗,比多少男儿还聪慧呢。”
丈夫温言软语的安慰自己,定二奶奶觉得自己化成了一滩水。
这对夫妻久别重逢,自然亲密事情做不完,可怜蜜娘用棉花塞着耳朵,转过身子去,这也是她迫切想搬出去的原因,爹娘感情太好,日日缠绵,她是大人的芯子,可他们当她还是小孩子。
不过,从爹娘的语气里,她还是能听的出来,他们对余姨太印象也太好了,爹自不必说,连娘这样算是看透世情之人也很信余姨太。
他们大概不会想到,爹的死和这位和善的老人脱不了关系。
第8章 、贪钱
余姨婆是个长圆脸的妇人,她和蜜娘祖母早早的嘴就瘪了,皮早耷拉下来不同,她今年四十五岁,整个人油光水滑的,衣着都是绸缎,看起来不像小吏的夫人,倒像是个官太太的模样。
三进的宅院相当大,内外都有下人,蜜娘数了数,这余家的下人竟然有三四十人之多。
带她们进来的人叫丁妈妈,虽然称妈妈,但看年纪应该三十出头的样子,穿着一身玫红色绣雪梅的比夹,头上插着一根银簪,待她们很亲近。
“二奶奶,我们太太说了,今儿二爷和您都在我们家里过夜,那边宅子还得收拾呢,明儿你们要置办什么,尽管去南门那边去。雇车也便宜,不贵。”
定二奶奶一手牵着蜜娘,一边和丁妈妈说着家长里短。
蜜娘环顾四周,真有点惊讶,一个小吏的宅子居然这般大,说没贪实在是不信。她曾经在余姨婆家里过了两年左右,那时候还小,又因为丧父,也提不起劲儿来,她一直住在余家偏厢,终日不许出门。
后来若非是她自己实在是受不了了,暗中和族里一位族老通气,后来又有李家那桩婚事,才足以回阮氏家族。
当然,后来若非是李冠背弃,她又正好被选入宫,那又是另说了。
故而,余家这些所谓的好,蜜娘一点都不信。
很快走到正院,余姨婆见到她们很是高兴,礼都还没行完,就让定二奶奶起身,还拉着蜜娘在身边道:“哎哟,这蜜娘还真真成了大姑娘的样子了。”
谁都欢喜听好话,定二奶奶也是如此,尤其是别人夸蜜娘,比夸她都好。
她遂谦虚几句:“哪里是什么大姑娘,就是现在人前装的好,还是个疯丫头。”
“这没几个月嘉定就要院试了,他把握如何呀?”余姨婆装作不经意的问起。
定二奶奶笑道:“具体如何我是不知,但是听相公说书院的先生都说他可以下场一试了。不过,说起来,还得多像表弟请教呢。”
余姨婆的儿子是秀才,折戟在乡试两次后,于前年才娶妻,去年生下一子。
“哦,是吗?那看来嘉定就真的要发达了,呵呵。”
余姨婆笑的有点尴尬,定二奶奶倒是没发现。
这次蜜娘的爹在这里租了间一进的院子,娘很讲义气的把好婆也带了过来,只是那边还得打扫和置办家具,所以先来余家住上一晚。
夜半,阮嘉定和定二奶奶分开住,据说是什么习俗,就是夫妻不能在主人家中同房,虽然蜜娘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种习俗,但是也方便她跟定二奶奶说小话。
“娘亲,姨婆家的宅子好大哟,女儿怎么走都走不完的样子。那个丁妈妈还说表姑和表叔都在省城置办宅子,您说他们家有多少钱啊?是不是屋子都放不下的钱了。”蜜娘状似随意闲聊着。
好婆在床旁边的榻上睡,一听蜜娘问,还没等定二奶奶回答,就撇嘴道:“蜜姐儿,哪里止啊,她们家还有铺子还有地,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置办的。”
定二奶奶咳嗽了一声:“好了,在人家家里就不要说这些话了。”但她心里也难免会想很多,须知这余姨婆嫁的人家并不是很好,姨姥爷家里六个儿子,连房子都没分到。
这府城这样大的宅子少说也要一百两,省城就更不用提了,这姨姥爷说不贪钱,很难啊。
只是一般贪点也不算什么,但贪成这样,定二奶奶觉得有些心慌。
余家的菜色就一个特点——油大。
以至于常年吃煮菜的蜜娘肠胃还有点不适应,到次日还拉了肚子。
还好下半晌就搬到了阮嘉定赁的小宅子,这是一间府学附近的宅子,一进左右大,正好三间房屋,有一口井。
大家都很高兴,这里虽然简陋,但好歹也是她们的家了。
连好婆都跟着高兴,“二奶奶,这里离街上近,也方便买菜。老婆子我也没别的想头,看着你们越过越好就跟着高兴。”
蜜娘则欣喜于她终于有独立的房间了,不必再跟爹娘挤一个房子了,这对夫妻大概是干柴烈火,每天烧的太旺了,以至于蜜娘为了塞住耳朵,把垫絮上的棉絮都快揪光了。
晚上,定二奶奶亲自下厨,做了一道冬笋炒腊肉,一道鱼糕汤,另附一碟醋溜白菜,米饭内里放了芋头,粉糯糯的。
“这腊肉鱼糕都是姨妈给的,我说不要,姨妈偏要给。”定二奶奶还有点不好意思。
阮嘉定不当什么事儿:“姨妈对我视如己出,日后我自有报答的那一日。”
若是之前,定二奶奶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毕竟余姨妈已经是难得对她们很好的了,但是今天又难免想更多。
“相公,当年你不过一年就院试了,姨妈家里那般有钱,你怎地不向他们借一点呢?”不过三五两银子,等丈夫做了秀才,完全可以还。
阮嘉定有些不喜道:“那时候为了替我爹还债,姨妈替我卖了田地,还得打点,这上上下下还替我们家贴了好些银子进去,我怎么还好意思让姨妈借钱给我。”
蜜娘佯装不知的问:“爹爹,还钱怎么还要打点呀?姨老爷是当官儿的,那些赌坊的人不该怕他吗?”
“小孩子这些事情就不要插嘴。”阮嘉定看了定二奶奶一眼,深觉得女儿话多了些。
自从爷爷过世之后,家中多赖姨妈照顾,他可不容许家里人说姨妈半句不是。
定二奶奶安抚的看了蜜娘一眼,才道:“咱们蜜娘这是聪颖,你不知道好些大人都不一定有蜜娘想的通透呢。”
“蜜娘本来就聪明,哼,我还知晓现在一亩上等良田就十二两一亩了,爹爹那一百亩就是一千多两。我看祖父虽然好赌,但也不至于输一千多两吧,况且祖母那些嫁妆都跟宝贝似的藏起来,怎么就让爹爹一个人卖田呢?尚四婶婶说爹爹那片上等田现在就是花钱都买不到呢。现下一亩都涨到十六两银子了。”
阮嘉定有些气急败坏:“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插嘴。”说完又对定二奶奶道:“那时,仓促之下要找到买家可不容易,人家一亩给六两都已经不少了。”
定二奶奶真是一口老血喷出来,她在伯父家寄人篱下,还时常要下地做农活,须知这上等田是有价无市,拿着钱都不好买的。
要是有人卖上等田,买主恐怕蜂拥而至,怎么可能贱卖。
她无语道:“相公,我伯父当年想买上等田都买不到,怎么可能上等田不好卖。上等田那土如细沙,一田难求,怎么可能找不到买家。你说那些卤田沙地不好卖我还信,罢了,你那时年纪还小,不知道这些也是应当的。”
别看定二奶奶平日细声细气的,但是她的话,阮嘉定不敢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