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春信 第2节
大家暗里为她抱屈,也明白为什么郑修媛一心要打发她,左不过就是因为今日官家和她说了两句话。
何内人道:“去求求圣人或者贵妃吧,你又没犯什么错,凭什么任郑娘子发落。”
肃柔还是无争的样子,淡淡笑道:“圣人和贵妃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宫人,得罪郑娘子。我是郑娘子的女官,既然她让我出去,那我只好出去。”
宫人微不足道,大家都感同身受。心尖的那点愁绪,还是因为大多宫人出去之后境遇并不好,幼小时离家,经过这么多年,物是人非,就算至亲父母,也可能因这样那样的为难无法庇佑你。一个女孩子失去依傍,每走一步都是孤注一掷,何内人知道肃柔没了父母,家中继母也有自己亲生的儿女,她这样不尴不尬的处境,将来前途跌宕,总是免不了的。
“郑娘子这么着急,明日就要你离宫吗?”何内人拉着她的手道,“要是能晚一些,让官家知道……”
肃柔失笑,“官家哪里会管宫人的琐事。”边说边摇头,“算了,就这样吧。”
她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和官家扯上关系,即便官家主动找她说话,她也不觉得自己在官家面前有什么特别。
到了第二日,小宫人照常来侍奉她梳妆,可是进门却见屋子里空空的,那些平时所用的物件都收起来了,值舍中仿佛从来没有过这个人一般。
“张内人呢?”小宫人愣了下,转头问经过的人。
经过的宫内人淡漠地应了声,“承恩典,出宫去了。”
那厢深直的夹道里,挎着包袱的人慢慢向前走,半道上几个小殿直从临华门上出来,彼此沉默着,一直将她送到拱宸门上。
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一握手,道一声“珍重”。
肃柔颔首,轻声道:“山水总有相逢的时候,他日你们有了远大前程,别忘了宫外的我。”
这话更显出离愁别绪来,其实若是再等一等,那个有远大前程的,应当是她。
大家含泪送别她,肃柔脚下徘徊着,迈出了宫门。
前一刻还悲悲戚戚,下一刻眼里的愁云却如冰霜消融,一瞬跳跃出盛大热烈的欢喜来。
终于出来了!
天清地广迎面向她扑来,有种垂死复生,溺水之人重新浮上水面的狂喜。她深深吸了口气,十年禁中的生活简直像梦一样,既然能离开,就不要管前程如何,大步地投身进去吧!
脚下轻快,穿过甬道就是北瓦子街,隐约听见热闹的人声,无所顾忌地吆喝笑谈着。她走得很急,迫切地想还阳,走进尘世里去。心下也盘算,既然爹爹升祔太庙了,张家应当还在,那样一个大家族,总不至于让她落得无家可归的地步。
果然,远远就见街道边停着一辆七香车,车前站着两个年轻的男女。他们踮足朝这里张望着,犹豫地向前走了两步,等看清来人,小心翼翼询问:“内人可是张肃柔,张娘子?”
肃柔说是,仔细打量他们,姑娘穿着玉色半臂、金花红裙,公子一身圆领襕袍,束着银带。两个人眉眼很像,一样地秀致出挑,见她应了,脸上浮起大大的笑容来,姑娘高喊一声阿姐,“我和三郎接你回家来了!”然后孩子气地扑上来,一下子挂住了她的脖子。
肃柔被她撞得一趔趄,待站稳了才恍然,“你是至柔?”又去看那小公子,“颉之,三郎?”
小公子红了脸,拱起手向她长揖,“阿姐。”
太久没见了,久得几乎让她忘记了他们的长相。张颉之和张至柔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妹,肃柔母亲闵夫人当年生她难产,刚出月子就过世了,两年后父亲迎娶继室潘夫人,一胎生下双生,就是眼前这两个孩子。肃柔是八岁入禁中的,那年至柔和颉之刚满五岁,五岁的孩子还没长开,整天就知道追着阿姐跑。十年时间,其实足以令彼此变得陌生,却没想到今天来接她的,居然是他们两个。
肃柔喜出望外,手足相见只顾叙旧,还是仆妇上前劝导,笑着说:“府中上下都在等着呢,莫如先迎二娘子回府,等到了家,再细说不迟啊。”
颉之说对,忙跨马扬鞭在前引路,候在车旁的女使搬下脚凳,搀扶两位娘子上车,待坐定后才赧然叫了声小娘子,“您还记得奴婢么?”
肃柔偏头看她,张家是显贵之家,公子娘子们自落地就分派了专人伺候。她在入宫前有两个贴身女使,一个叫晴蓝,一个叫雀蓝,虽然多年未见,但眉眼依稀还有小时候的影子,她笑了笑,“你是雀蓝。”
雀蓝红了眼眶,“小娘子没忘了奴婢,奴婢正是雀蓝。”
至柔说:“阿姐入宫后,原来院子里的女使都派到别处了,雀蓝给了我,现在阿姐回来,正好还给阿姐。至于晴蓝……前几年得了疟疾,让她兄嫂接出去调养,后来听说遇见个假郎中,给耽误死了……”言罢顿下来,叹了口气道,“十年间发生了好些事呢,祖父也不在了……不过祖母身子倒很康健,听说阿姐回家,高兴坏了。”
肃柔不免怅惘,十年啊,多少事悄然发生改变,生生死死,哪里由人。所幸活着的人都很好,又问了几位伯父叔父的现状,至柔说大伯张矩如今任节度观察留后,三叔张秩任幽州安抚使。因为父亲有功朝廷,他们的仕途也都通达,阖家除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日子还算过得平稳。
说话间到了旧曹门街,张宅是街巷中最大的一座宅邸,几乎一入巷口就能看见熟悉的门廊。
在宫中供职的女儿衔恩回来了,务必要营造出大声势,因此张灯结彩,好几个仆妇小厮在门前听信等候。
好不容易见派出去的马车返回了,一行人忙上前行礼迎接,一面兴兴隆隆向门内通传:“快回太夫人一声,二娘子回府了!”
第3章
府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门内的仆妇上来引路,簇拥着肃柔往太夫人的岁华园去。园子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唯一不同的是月洞门旁那棵香樟树已经长得参天,尤记得她当初离家时候,不过和她个头一样高矮。
往园内看,太夫人身边的冯嬷嬷站在廊庑底下听信,见人进来,忙上前道万福,笑着说:“小娘子终于回来了,老太太盼了好半天,一直催人去门上瞧着呢。”一面上来搀扶,把人引进了门槛。
肃柔脚下略缓,四下打量了一圈,上房的摆设依旧,前厅和花厅之间拿半垂的金丝竹帘隔断,隐约能看见里面的人影。
想是她回来的消息惊动了所有人,阖家的女眷都来了,听见冯嬷嬷说话,纷纷转回身来看。
肃柔不敢再耽搁,直入了花厅内,一眼便看见端坐上首的太夫人站起来,颤声叫着我的儿,“十年没见,一恍竟长得这么大了!”
至亲骨肉久别重逢,免不了悲喜交加,肃柔扶太夫人坐下,自己退到脚踏前,跪下给太夫人磕了个头,伏身说:“孙女不孝,这些年没能服侍祖母左右,向祖母请罪了。”
太夫人掖着泪说好,让边上女使把人搀扶起来,复伸手牵过她,悲戚道:“好孩子,我知道你孝顺,入宫侍奉身不由己,祖母哪里能怨你。”然后上下仔细打量,珍重地捧了捧她的脸感慨,“当初离家时候才那么点大,如今已经长成大人了。我原还担心禁中规矩严,你少不得吃苦,回来八成面黄肌瘦的……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边上的女眷们相视而笑,张矩的夫人元氏凑趣道:“老太太心疼孙女,唯恐小娘子在禁中受苦。可小娘子是正经的女官,不是一般宫人,既在阁内供职,面黄肌瘦的,修媛娘子面上也不好看啊。”
太夫人这才笑起来,“是我糊涂了,为这个竟愁得昨晚上没睡好。”说罢揽了揽肃柔,喃喃说,“这回哪儿都不去了,咱们家就算再艰难,一个女孩儿还是养得活的。那时候原是说好了给太后做养女的,谁知太后崩了,人也不送回来。十年啊,好好的贵女,去做那些伺候人的差事……”越说越心酸,眼泪又漫溢上来。
肃柔也有些心酸,祖母的双手干燥温暖,软软触着她的脸颊,袖中浅淡地飘散出木樨的清香,让她生出无比的眷恋来。
张家是大家族,父辈兄弟三人一共生了九个子女,只有肃柔没娘,因此格外受祖母宠爱。八岁之前她都是在岁华园度过的,祖母命人做好喝的香饮子和点心,夏天在偏厅放一张巨大的竹榻,她在榻上睡着,祖母就在一旁替她打扇子。
如果说年幼时离家最舍不得的是谁,当然是祖母,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偷偷闷在被褥里哭,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难过。好在一切总算过去了,她捏着手绢替祖母掖泪,尽力宽慰着:“祖母快别哭了,我回来得很是时候,自己年纪不算大,祖母身体也康健。往后我就在祖母跟前伺候,再也不离开祖母了。”
太夫人连声说好,惆怅过后,剩下就是团聚的欢喜。太夫人还拿她当孩子一样,指派她给长辈们见礼。肃柔向伯母元氏、婶婶凌氏道了万福,再接下来,便是继母潘夫人。
潘夫人闺名叫潘纵月,是寿昌县开国子家的庶女。当初嫁给爹爹做续弦,在家也闹了好大一通别扭,但因家中事务都是嫡母做主,最后还是不情不愿嫁进了张家。
若说先见之明,确实是有,也只过了四年舒心日子,转眼丈夫就殉了国。什么诰命,什么体面,其实都是身外物,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其中艰辛难以向外人吐露,加上平时话就不多,所以看上去人总显得有些冷漠。
肃柔小时候很怕她,且自己又养在祖母身边,对于这位继母并没有太深刻的感情。但人逐渐长大,在禁中这些年月也学会了圆融,所以再见潘夫人,自己先要摆正姿态,朝她肃拜下去,恭恭敬敬地唤了声母亲。
潘夫人还是那个样子,没有过多表示,微微点了点头,“回来就好。”
这时堂姊妹们方围过来,一递一声地唤她二姐。
肃柔这辈里有六个姐妹,肃柔排序行二,所以众人都称呼她二娘子。她上面还有个已经出阁的堂姐尚柔,许了荥阳郡开国侯嫡子,底下依次是三娘子晴柔、四娘子至柔、五娘子寄柔,和六娘子映柔。
只是多年不见,那些堂姐妹不像至柔一样有天生的亲近感,见了面生疏且羞赧。凌氏笑道:“姑娘都大了,见了阿姐还害臊呢。平时阿姐不在总是念起,人真的回来了,倒嘴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但这并没有什么妨碍,姑娘们的交情很快就能建立,一盏茶、一顿饭的工夫,便热络起来了。
这群女孩子里头,却有一个早前并不熟悉的,那姑娘长着一张红粉面,正巧笑嫣然望着她。等那些姐妹们都见过了礼,祖母才给肃柔引荐,说这是姑母的女儿,叫绵绵。
“你姑丈一向在江陵府做生意,你姑母也绊住了脚,回不得上京,就把绵绵送来让我调理一阵子,将来若是有好的门第便留在上京,也免得再去外埠。你回来得正好,往后姐妹在一处互相帮衬着,也好有个伴。”
肃柔道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这位表妹上来道福,笑着说:“阿姐,我早就听说过你,外祖母说阿姐在宫中做女官,阖家都以阿姐为荣。我刚来上京,京中一切都不大熟悉,规矩体统也学得不好,往后还要仰赖阿姐多教导我。阿姐是禁中出来的,行事必定一等一的端稳,有阿姐时刻提点,比嬷嬷们耳提面命强多了。”
三言两语,勾勒出一个灵巧又讨乖的形象。
肃柔在禁中多年,各式各样的人都见过,少不得客套虚应两句,然后便见寄柔撇了撇嘴,转动着手里团扇道:“表姐已经是咱们这些人里最齐全体面的了,我看二姐姐也未必能教你什么……”
结果被她母亲元氏扽了下袖子,压声道:“你可仔细,你阿姐刚回来,别给阿姐添堵。”
寄柔嘟囔了两声,不说话了,可肃柔却瞧出来了,绵绵在姐妹之间似乎并不受欢迎。
父辈的事,还要从头说起,祖父一生有三儿一女,除了行三的叔父张秩是庶出,余下三个都是祖母嫡出的。祖父彼时官至述古殿直学士,儿女亲家都是上京显贵,唯独姑母张趁锦嫁了个经商的郎子。商贾之家,在高门眼中向来不入流,姑母为了嫁给申可铮,不惜和家中父母反目,后来倒是如愿以偿了,但天长日久,两个阶级的悬殊也彻底暴露,姑母再不是那个奋不顾身的年轻姑娘了,到了女儿婚嫁的年纪,只好把孩子送到外祖家镀金,但愿将来能跻身上京贵女圈子,不必一辈复一辈和商贾通婚。
想来姊妹们是因为出身的缘故,有些低看了绵绵,肃柔因在禁中接触过很多平民家的女儿,对于出身门第并不看重,因此待绵绵还是很和煦。
转眼到了中晌,嬷嬷们张罗着设了席面,太夫人笑着说:“两位伯父叔父衙门里忙,赶不及回来用饭,但都知道你今日回来,说晚间一定推了应酬,大家一齐吃一顿团圆饭。”
元氏招呼众人落座,肃柔刚回来,自然挨着祖母,另一侧不等谁指派,绵绵兀自也坐下了,殷勤地给太夫人布菜:“外祖母,这个入炉炕羊好吃……再尝尝这松花腰子。”
几个姊妹眼波流转,很是不屑,至柔转而和肃柔说话,笑吟吟道:“祖母说阿姐小时候最爱吃杏酪和蜜姜豉,特意命厨上备下的,阿姐快尝尝。”
这话被绵绵听见了,眨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道:“内侍省从各地酒楼挑选手艺最好的铛头3进宫,早前潘楼当红的掌勺就被选中了。阿姐在禁中这些年,山珍海味一定尝遍了,哪里还看得上民间的这些小食。”
肃柔听出了她话里的机锋,暗道果然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厌恶。这绵绵看上去一副稚气娇憨的样子,其实锋芒毕露,并不讨喜。
当然,针锋相对大可不必,她抿唇笑了笑,“我在禁中做女官,富贵见得虽多,不过开开眼罢了。金莼玉粒不及家里粗茶淡饭,况且又是祖母特意预备的,我心里喜欢还来不及,何来看不上一说。”
绵绵不由发讪,笑道也是,“禁中再好,哪及家里。”
姑娘们你来我往,全当小孩子斗嘴了,凌氏带着媳妇们安排上菜,一面招呼肃柔,“家里换了横塘的厨子,口味比以前更精细,二娘子试试如何。你二哥哥今早让人送了几个红梅匣子回来,里头盛着方宅园子的香糖果子,等饭罢,你们姐妹就着熟水消闲吃吧。”
肃柔嗳了声,和声道:“婶婶和阿嫂们也坐吧,快别忙了。”
凌氏应了,指派媳妇们坐下,太夫人看着这满桌儿孙,是再也没有牵挂了。
原先还惦念这个孙女,就算家里样样顺遂,心里也总觉得残缺。现在孩子回来了,就在她身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当前首要一桩,就是妥善安排肃柔的吃住用度,于是转头对潘氏道:“肃柔早前住的那个院子,腾出来仍旧还给她吧,替绵绵另安排个地方,我看沁香苑也挺好的。以前在千堆雪伺候的人,如今凑不齐全了,回头我这里拨两个一等的女使过去,重新把院子经营起来才好。”
潘夫人道是,“老太太不必挂心,掌事和粗使的婆子女使,我自会安排妥当的。”
肃柔听她们部署,才知道她以前的院子住了绵绵。也是,谁也没想到她还有回来的一日,现成的院子空关了许久,恰好这位表姑娘来了,让她搬进去,两下里便宜4。
只是太夫人这话一出,绵绵显出些为难的样子,但外祖母面前不好说什么,只得暂且按捺下来。
等到席散,肃柔回来认院子,她才期期艾艾对肃柔说:“阿姐,我挺喜欢你这院子的,住了也有阵子了,东西铺排得到处都是,收拾起来也不方便。还是阿姐搬到沁香苑去,反正一样从头开始张罗,不动这里,也省了我的手脚,阿姐看,好么?”
肃柔转头再打量这位表妹,初见时的一点好感,忽然荡然无存了。
世上就有这样的人,扮着最天真无邪的面孔,作最精致利己的算计。
“可这里原本就是我的院子呀。”她笑眯眯说。
“我知道。”绵绵颔首,娇声道,“阿姐,我是离了父母投奔外祖母来的,对外祖母很是依恋。这里离岁华园近,万一有什么事,让人通传起来也方便些。”
肃柔对她这种以弱势自居的态度不怎么欣赏,在禁中管辖小宫人的时候不容情,可面对家里人时总要留几分面子。斟酌了下正要松口答应,却见潘夫人已经站在门廊前,提溜着端午日留下的菖蒲蜀葵花环,随手往台阶前一扔。
大家都怔住了,一时面面相觑。
潘夫人还是冷眉冷眼的模样,漠然道:“太夫人的话,小娘子没听见吗?”说罢拿眼一扫左右仆妇,“都愣着做什么,还不进去,替申娘子把东西搬到沁香苑去。”
第4章
绵绵和身边几个女使仆妇,被潘氏的举动镇唬住了。
看看落在阶前的花环,那是绵绵亲手编起来,端午日应景用的,就这么被摘下来,破烂一样扔在了地上。绵绵也是家里娇宠着长大的孩子,遇见这样现状,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舅母这是干什么?”她红着脸,含着泪叫屈,“就算要我搬到别处,也不必扔我的东西啊。我知道,舅母一向不喜欢我……”
潘夫人显然不吃她那一套,回身看了一眼撸袖准备进屋的仆妇们,淡声道:“里头全是你的私物,恐怕婆子们粗手大脚,一不留神碰坏了。小娘子要是愿意,还是让身边人归置,等到了沁香苑,摆放起来也顺手。”
这潘夫人向来是张府中格格不入的存在,好像随时舍得一身剐,连太夫人她也不怕。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绵绵只好让贴身的女使和仆妇进去收拾,自己在一旁看着,到底老大的不情愿,有一点不顺心便嗔怪起来:“小心点儿,这瓶子可是龙窑的御品!”
她在那里吆五喝六,潘夫人懒得兜搭她,转头对肃柔道:“这几个婆子是我从园子里调过来,供你粗使用的。你离家多年,如今回来,一切从头开始,若是缺了什么,只管吩咐女使去办。”
肃柔道是,调过视线看院子里的景致,日光暖暖穿过高大的梨树,从歧伸的枝叶间照射下来,满院光影斑驳。这院子叫千堆雪,就是得名于这棵树,她回来得略晚了,要是早一个月,正赶上花期,一簇簇繁花热闹拥挤在枝头,远远看上去就像雪落了满树似的,令人心旷神怡。
轻吁一口气,她含笑说:“这院子还是老样子,真好!只是兄弟姐妹们都大了,今日至柔和颉之来接我,当时乍一见他们,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何内人道:“去求求圣人或者贵妃吧,你又没犯什么错,凭什么任郑娘子发落。”
肃柔还是无争的样子,淡淡笑道:“圣人和贵妃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小的宫人,得罪郑娘子。我是郑娘子的女官,既然她让我出去,那我只好出去。”
宫人微不足道,大家都感同身受。心尖的那点愁绪,还是因为大多宫人出去之后境遇并不好,幼小时离家,经过这么多年,物是人非,就算至亲父母,也可能因这样那样的为难无法庇佑你。一个女孩子失去依傍,每走一步都是孤注一掷,何内人知道肃柔没了父母,家中继母也有自己亲生的儿女,她这样不尴不尬的处境,将来前途跌宕,总是免不了的。
“郑娘子这么着急,明日就要你离宫吗?”何内人拉着她的手道,“要是能晚一些,让官家知道……”
肃柔失笑,“官家哪里会管宫人的琐事。”边说边摇头,“算了,就这样吧。”
她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和官家扯上关系,即便官家主动找她说话,她也不觉得自己在官家面前有什么特别。
到了第二日,小宫人照常来侍奉她梳妆,可是进门却见屋子里空空的,那些平时所用的物件都收起来了,值舍中仿佛从来没有过这个人一般。
“张内人呢?”小宫人愣了下,转头问经过的人。
经过的宫内人淡漠地应了声,“承恩典,出宫去了。”
那厢深直的夹道里,挎着包袱的人慢慢向前走,半道上几个小殿直从临华门上出来,彼此沉默着,一直将她送到拱宸门上。
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一握手,道一声“珍重”。
肃柔颔首,轻声道:“山水总有相逢的时候,他日你们有了远大前程,别忘了宫外的我。”
这话更显出离愁别绪来,其实若是再等一等,那个有远大前程的,应当是她。
大家含泪送别她,肃柔脚下徘徊着,迈出了宫门。
前一刻还悲悲戚戚,下一刻眼里的愁云却如冰霜消融,一瞬跳跃出盛大热烈的欢喜来。
终于出来了!
天清地广迎面向她扑来,有种垂死复生,溺水之人重新浮上水面的狂喜。她深深吸了口气,十年禁中的生活简直像梦一样,既然能离开,就不要管前程如何,大步地投身进去吧!
脚下轻快,穿过甬道就是北瓦子街,隐约听见热闹的人声,无所顾忌地吆喝笑谈着。她走得很急,迫切地想还阳,走进尘世里去。心下也盘算,既然爹爹升祔太庙了,张家应当还在,那样一个大家族,总不至于让她落得无家可归的地步。
果然,远远就见街道边停着一辆七香车,车前站着两个年轻的男女。他们踮足朝这里张望着,犹豫地向前走了两步,等看清来人,小心翼翼询问:“内人可是张肃柔,张娘子?”
肃柔说是,仔细打量他们,姑娘穿着玉色半臂、金花红裙,公子一身圆领襕袍,束着银带。两个人眉眼很像,一样地秀致出挑,见她应了,脸上浮起大大的笑容来,姑娘高喊一声阿姐,“我和三郎接你回家来了!”然后孩子气地扑上来,一下子挂住了她的脖子。
肃柔被她撞得一趔趄,待站稳了才恍然,“你是至柔?”又去看那小公子,“颉之,三郎?”
小公子红了脸,拱起手向她长揖,“阿姐。”
太久没见了,久得几乎让她忘记了他们的长相。张颉之和张至柔是她同父异母的弟妹,肃柔母亲闵夫人当年生她难产,刚出月子就过世了,两年后父亲迎娶继室潘夫人,一胎生下双生,就是眼前这两个孩子。肃柔是八岁入禁中的,那年至柔和颉之刚满五岁,五岁的孩子还没长开,整天就知道追着阿姐跑。十年时间,其实足以令彼此变得陌生,却没想到今天来接她的,居然是他们两个。
肃柔喜出望外,手足相见只顾叙旧,还是仆妇上前劝导,笑着说:“府中上下都在等着呢,莫如先迎二娘子回府,等到了家,再细说不迟啊。”
颉之说对,忙跨马扬鞭在前引路,候在车旁的女使搬下脚凳,搀扶两位娘子上车,待坐定后才赧然叫了声小娘子,“您还记得奴婢么?”
肃柔偏头看她,张家是显贵之家,公子娘子们自落地就分派了专人伺候。她在入宫前有两个贴身女使,一个叫晴蓝,一个叫雀蓝,虽然多年未见,但眉眼依稀还有小时候的影子,她笑了笑,“你是雀蓝。”
雀蓝红了眼眶,“小娘子没忘了奴婢,奴婢正是雀蓝。”
至柔说:“阿姐入宫后,原来院子里的女使都派到别处了,雀蓝给了我,现在阿姐回来,正好还给阿姐。至于晴蓝……前几年得了疟疾,让她兄嫂接出去调养,后来听说遇见个假郎中,给耽误死了……”言罢顿下来,叹了口气道,“十年间发生了好些事呢,祖父也不在了……不过祖母身子倒很康健,听说阿姐回家,高兴坏了。”
肃柔不免怅惘,十年啊,多少事悄然发生改变,生生死死,哪里由人。所幸活着的人都很好,又问了几位伯父叔父的现状,至柔说大伯张矩如今任节度观察留后,三叔张秩任幽州安抚使。因为父亲有功朝廷,他们的仕途也都通达,阖家除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日子还算过得平稳。
说话间到了旧曹门街,张宅是街巷中最大的一座宅邸,几乎一入巷口就能看见熟悉的门廊。
在宫中供职的女儿衔恩回来了,务必要营造出大声势,因此张灯结彩,好几个仆妇小厮在门前听信等候。
好不容易见派出去的马车返回了,一行人忙上前行礼迎接,一面兴兴隆隆向门内通传:“快回太夫人一声,二娘子回府了!”
第3章
府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门内的仆妇上来引路,簇拥着肃柔往太夫人的岁华园去。园子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唯一不同的是月洞门旁那棵香樟树已经长得参天,尤记得她当初离家时候,不过和她个头一样高矮。
往园内看,太夫人身边的冯嬷嬷站在廊庑底下听信,见人进来,忙上前道万福,笑着说:“小娘子终于回来了,老太太盼了好半天,一直催人去门上瞧着呢。”一面上来搀扶,把人引进了门槛。
肃柔脚下略缓,四下打量了一圈,上房的摆设依旧,前厅和花厅之间拿半垂的金丝竹帘隔断,隐约能看见里面的人影。
想是她回来的消息惊动了所有人,阖家的女眷都来了,听见冯嬷嬷说话,纷纷转回身来看。
肃柔不敢再耽搁,直入了花厅内,一眼便看见端坐上首的太夫人站起来,颤声叫着我的儿,“十年没见,一恍竟长得这么大了!”
至亲骨肉久别重逢,免不了悲喜交加,肃柔扶太夫人坐下,自己退到脚踏前,跪下给太夫人磕了个头,伏身说:“孙女不孝,这些年没能服侍祖母左右,向祖母请罪了。”
太夫人掖着泪说好,让边上女使把人搀扶起来,复伸手牵过她,悲戚道:“好孩子,我知道你孝顺,入宫侍奉身不由己,祖母哪里能怨你。”然后上下仔细打量,珍重地捧了捧她的脸感慨,“当初离家时候才那么点大,如今已经长成大人了。我原还担心禁中规矩严,你少不得吃苦,回来八成面黄肌瘦的……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边上的女眷们相视而笑,张矩的夫人元氏凑趣道:“老太太心疼孙女,唯恐小娘子在禁中受苦。可小娘子是正经的女官,不是一般宫人,既在阁内供职,面黄肌瘦的,修媛娘子面上也不好看啊。”
太夫人这才笑起来,“是我糊涂了,为这个竟愁得昨晚上没睡好。”说罢揽了揽肃柔,喃喃说,“这回哪儿都不去了,咱们家就算再艰难,一个女孩儿还是养得活的。那时候原是说好了给太后做养女的,谁知太后崩了,人也不送回来。十年啊,好好的贵女,去做那些伺候人的差事……”越说越心酸,眼泪又漫溢上来。
肃柔也有些心酸,祖母的双手干燥温暖,软软触着她的脸颊,袖中浅淡地飘散出木樨的清香,让她生出无比的眷恋来。
张家是大家族,父辈兄弟三人一共生了九个子女,只有肃柔没娘,因此格外受祖母宠爱。八岁之前她都是在岁华园度过的,祖母命人做好喝的香饮子和点心,夏天在偏厅放一张巨大的竹榻,她在榻上睡着,祖母就在一旁替她打扇子。
如果说年幼时离家最舍不得的是谁,当然是祖母,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偷偷闷在被褥里哭,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难过。好在一切总算过去了,她捏着手绢替祖母掖泪,尽力宽慰着:“祖母快别哭了,我回来得很是时候,自己年纪不算大,祖母身体也康健。往后我就在祖母跟前伺候,再也不离开祖母了。”
太夫人连声说好,惆怅过后,剩下就是团聚的欢喜。太夫人还拿她当孩子一样,指派她给长辈们见礼。肃柔向伯母元氏、婶婶凌氏道了万福,再接下来,便是继母潘夫人。
潘夫人闺名叫潘纵月,是寿昌县开国子家的庶女。当初嫁给爹爹做续弦,在家也闹了好大一通别扭,但因家中事务都是嫡母做主,最后还是不情不愿嫁进了张家。
若说先见之明,确实是有,也只过了四年舒心日子,转眼丈夫就殉了国。什么诰命,什么体面,其实都是身外物,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其中艰辛难以向外人吐露,加上平时话就不多,所以看上去人总显得有些冷漠。
肃柔小时候很怕她,且自己又养在祖母身边,对于这位继母并没有太深刻的感情。但人逐渐长大,在禁中这些年月也学会了圆融,所以再见潘夫人,自己先要摆正姿态,朝她肃拜下去,恭恭敬敬地唤了声母亲。
潘夫人还是那个样子,没有过多表示,微微点了点头,“回来就好。”
这时堂姊妹们方围过来,一递一声地唤她二姐。
肃柔这辈里有六个姐妹,肃柔排序行二,所以众人都称呼她二娘子。她上面还有个已经出阁的堂姐尚柔,许了荥阳郡开国侯嫡子,底下依次是三娘子晴柔、四娘子至柔、五娘子寄柔,和六娘子映柔。
只是多年不见,那些堂姐妹不像至柔一样有天生的亲近感,见了面生疏且羞赧。凌氏笑道:“姑娘都大了,见了阿姐还害臊呢。平时阿姐不在总是念起,人真的回来了,倒嘴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但这并没有什么妨碍,姑娘们的交情很快就能建立,一盏茶、一顿饭的工夫,便热络起来了。
这群女孩子里头,却有一个早前并不熟悉的,那姑娘长着一张红粉面,正巧笑嫣然望着她。等那些姐妹们都见过了礼,祖母才给肃柔引荐,说这是姑母的女儿,叫绵绵。
“你姑丈一向在江陵府做生意,你姑母也绊住了脚,回不得上京,就把绵绵送来让我调理一阵子,将来若是有好的门第便留在上京,也免得再去外埠。你回来得正好,往后姐妹在一处互相帮衬着,也好有个伴。”
肃柔道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这位表妹上来道福,笑着说:“阿姐,我早就听说过你,外祖母说阿姐在宫中做女官,阖家都以阿姐为荣。我刚来上京,京中一切都不大熟悉,规矩体统也学得不好,往后还要仰赖阿姐多教导我。阿姐是禁中出来的,行事必定一等一的端稳,有阿姐时刻提点,比嬷嬷们耳提面命强多了。”
三言两语,勾勒出一个灵巧又讨乖的形象。
肃柔在禁中多年,各式各样的人都见过,少不得客套虚应两句,然后便见寄柔撇了撇嘴,转动着手里团扇道:“表姐已经是咱们这些人里最齐全体面的了,我看二姐姐也未必能教你什么……”
结果被她母亲元氏扽了下袖子,压声道:“你可仔细,你阿姐刚回来,别给阿姐添堵。”
寄柔嘟囔了两声,不说话了,可肃柔却瞧出来了,绵绵在姐妹之间似乎并不受欢迎。
父辈的事,还要从头说起,祖父一生有三儿一女,除了行三的叔父张秩是庶出,余下三个都是祖母嫡出的。祖父彼时官至述古殿直学士,儿女亲家都是上京显贵,唯独姑母张趁锦嫁了个经商的郎子。商贾之家,在高门眼中向来不入流,姑母为了嫁给申可铮,不惜和家中父母反目,后来倒是如愿以偿了,但天长日久,两个阶级的悬殊也彻底暴露,姑母再不是那个奋不顾身的年轻姑娘了,到了女儿婚嫁的年纪,只好把孩子送到外祖家镀金,但愿将来能跻身上京贵女圈子,不必一辈复一辈和商贾通婚。
想来姊妹们是因为出身的缘故,有些低看了绵绵,肃柔因在禁中接触过很多平民家的女儿,对于出身门第并不看重,因此待绵绵还是很和煦。
转眼到了中晌,嬷嬷们张罗着设了席面,太夫人笑着说:“两位伯父叔父衙门里忙,赶不及回来用饭,但都知道你今日回来,说晚间一定推了应酬,大家一齐吃一顿团圆饭。”
元氏招呼众人落座,肃柔刚回来,自然挨着祖母,另一侧不等谁指派,绵绵兀自也坐下了,殷勤地给太夫人布菜:“外祖母,这个入炉炕羊好吃……再尝尝这松花腰子。”
几个姊妹眼波流转,很是不屑,至柔转而和肃柔说话,笑吟吟道:“祖母说阿姐小时候最爱吃杏酪和蜜姜豉,特意命厨上备下的,阿姐快尝尝。”
这话被绵绵听见了,眨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道:“内侍省从各地酒楼挑选手艺最好的铛头3进宫,早前潘楼当红的掌勺就被选中了。阿姐在禁中这些年,山珍海味一定尝遍了,哪里还看得上民间的这些小食。”
肃柔听出了她话里的机锋,暗道果然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厌恶。这绵绵看上去一副稚气娇憨的样子,其实锋芒毕露,并不讨喜。
当然,针锋相对大可不必,她抿唇笑了笑,“我在禁中做女官,富贵见得虽多,不过开开眼罢了。金莼玉粒不及家里粗茶淡饭,况且又是祖母特意预备的,我心里喜欢还来不及,何来看不上一说。”
绵绵不由发讪,笑道也是,“禁中再好,哪及家里。”
姑娘们你来我往,全当小孩子斗嘴了,凌氏带着媳妇们安排上菜,一面招呼肃柔,“家里换了横塘的厨子,口味比以前更精细,二娘子试试如何。你二哥哥今早让人送了几个红梅匣子回来,里头盛着方宅园子的香糖果子,等饭罢,你们姐妹就着熟水消闲吃吧。”
肃柔嗳了声,和声道:“婶婶和阿嫂们也坐吧,快别忙了。”
凌氏应了,指派媳妇们坐下,太夫人看着这满桌儿孙,是再也没有牵挂了。
原先还惦念这个孙女,就算家里样样顺遂,心里也总觉得残缺。现在孩子回来了,就在她身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当前首要一桩,就是妥善安排肃柔的吃住用度,于是转头对潘氏道:“肃柔早前住的那个院子,腾出来仍旧还给她吧,替绵绵另安排个地方,我看沁香苑也挺好的。以前在千堆雪伺候的人,如今凑不齐全了,回头我这里拨两个一等的女使过去,重新把院子经营起来才好。”
潘夫人道是,“老太太不必挂心,掌事和粗使的婆子女使,我自会安排妥当的。”
肃柔听她们部署,才知道她以前的院子住了绵绵。也是,谁也没想到她还有回来的一日,现成的院子空关了许久,恰好这位表姑娘来了,让她搬进去,两下里便宜4。
只是太夫人这话一出,绵绵显出些为难的样子,但外祖母面前不好说什么,只得暂且按捺下来。
等到席散,肃柔回来认院子,她才期期艾艾对肃柔说:“阿姐,我挺喜欢你这院子的,住了也有阵子了,东西铺排得到处都是,收拾起来也不方便。还是阿姐搬到沁香苑去,反正一样从头开始张罗,不动这里,也省了我的手脚,阿姐看,好么?”
肃柔转头再打量这位表妹,初见时的一点好感,忽然荡然无存了。
世上就有这样的人,扮着最天真无邪的面孔,作最精致利己的算计。
“可这里原本就是我的院子呀。”她笑眯眯说。
“我知道。”绵绵颔首,娇声道,“阿姐,我是离了父母投奔外祖母来的,对外祖母很是依恋。这里离岁华园近,万一有什么事,让人通传起来也方便些。”
肃柔对她这种以弱势自居的态度不怎么欣赏,在禁中管辖小宫人的时候不容情,可面对家里人时总要留几分面子。斟酌了下正要松口答应,却见潘夫人已经站在门廊前,提溜着端午日留下的菖蒲蜀葵花环,随手往台阶前一扔。
大家都怔住了,一时面面相觑。
潘夫人还是冷眉冷眼的模样,漠然道:“太夫人的话,小娘子没听见吗?”说罢拿眼一扫左右仆妇,“都愣着做什么,还不进去,替申娘子把东西搬到沁香苑去。”
第4章
绵绵和身边几个女使仆妇,被潘氏的举动镇唬住了。
看看落在阶前的花环,那是绵绵亲手编起来,端午日应景用的,就这么被摘下来,破烂一样扔在了地上。绵绵也是家里娇宠着长大的孩子,遇见这样现状,自然气不打一处来。
“舅母这是干什么?”她红着脸,含着泪叫屈,“就算要我搬到别处,也不必扔我的东西啊。我知道,舅母一向不喜欢我……”
潘夫人显然不吃她那一套,回身看了一眼撸袖准备进屋的仆妇们,淡声道:“里头全是你的私物,恐怕婆子们粗手大脚,一不留神碰坏了。小娘子要是愿意,还是让身边人归置,等到了沁香苑,摆放起来也顺手。”
这潘夫人向来是张府中格格不入的存在,好像随时舍得一身剐,连太夫人她也不怕。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绵绵只好让贴身的女使和仆妇进去收拾,自己在一旁看着,到底老大的不情愿,有一点不顺心便嗔怪起来:“小心点儿,这瓶子可是龙窑的御品!”
她在那里吆五喝六,潘夫人懒得兜搭她,转头对肃柔道:“这几个婆子是我从园子里调过来,供你粗使用的。你离家多年,如今回来,一切从头开始,若是缺了什么,只管吩咐女使去办。”
肃柔道是,调过视线看院子里的景致,日光暖暖穿过高大的梨树,从歧伸的枝叶间照射下来,满院光影斑驳。这院子叫千堆雪,就是得名于这棵树,她回来得略晚了,要是早一个月,正赶上花期,一簇簇繁花热闹拥挤在枝头,远远看上去就像雪落了满树似的,令人心旷神怡。
轻吁一口气,她含笑说:“这院子还是老样子,真好!只是兄弟姐妹们都大了,今日至柔和颉之来接我,当时乍一见他们,都有些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