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23节
人家宋恒不想去,他却羡慕得要命。
被项远洋艳羡的宋恒,闻言脸色更黑了。
他前两个志愿报的都是军校,第三志愿按照项家兄弟的志愿随便抄了一个。他以为有自家老宋兜底,这两个军校肯定会有一个录取他的。
没想到他爹那点面子一点用也没有,最终居然被什么果树专业录取了……
三份录取通知到手,项小羽姑嫂俩都很满意,只有宋恒哭丧着脸,还在考虑要不要去种果树。
项小羽的心情放松下来,还关心了一下自家大哥的情况。
“我大哥没收到通知书吗?”
项英雄也在心里犯嘀咕呢,小儿子连体检都没去,所以没被录取是正常的,但是老大可是去体检过的,怎么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呢,哪怕是个中专或者技工学校也行呀!
然而,这三份通知书就是瑶水大队的最后三份了,过年之前,小孙邮递员再没送过挂号信。
*
因为一次高考,瑶水大队算是在十里八乡彻底火了一把!
他们全大队总共有一千八百多名社员和知青,这次去参加高考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收到大专院校录取通知书的有六人,被中专学校录取了十人,被县水泥厂技工学校录取了四人。
全队收到了二十张录取通知书,虽然没有清华北大那样的好学校,但是他们以数量取胜了!
瑶水大队成为了全公社,甚至是全县,收到录取通知书最多的生产队!
被录取的考生需要在三月份之前去学校报到,有几个知青便想提前办手续,在过年前离开瑶水村,回家过个团圆年。
贾支书和项队长既然已经在高考这件事上一路为知青们亮绿灯了,自然要送佛送到西,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卡着人家。
不过,在分别之前,瑶水大队迎来了公社干部,以及一位《海浦晚报》的记者。
这位记者是专门来让瑶水大队分享高考经验的。
报社的大记者可是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既然有了机会,大队干部当然要出一把风头,于是他们非常积极地将那六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人召集了起来。
记者同志对每一位准大学生都进行了采访,其中四人是知青,这四人发言的中心思想都相当一致。
一是感谢大队干部给他们提供的便利条件,为了支持知青们参加高考,生产队只要求他们每天上半天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二是感谢队里组织的各科冲刺小组。两个月以来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为他们这些很多年没摸过书本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记者还单独采访了贾支书和项队长。
两个农村老头红光满面地坐在大队部里,贾支书意气风发道:“这次恢复高考的消息来的太突然了,我们准备的还不咋充分,就比如这个填报志愿吧,队里没人懂这些,耽误了不少孩子。原本以为会有更多孩子考上呢!”
项英雄家里有个被录取的大学生闺女,对于填报志愿的事颇有心得。
“哎呀,我们队里确实有不少同志被耽误了,有的专业是要加试外语的,比如那个什么国际政治,没人通知他们要考外语,大家伙都不知道还有这码事,结果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一个机会。”
记者详细询问了高考补习班和冲刺小组的情况。
但那些学习小组都是人家学生娃们自发组织的,大队干部没怎么干预过,贾支书只好打着哈哈说:“今年我们队里考上中专的人中有一半都是应届生,往届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不占什么优势。所以,虽然高考结束了,但这些学习小组我们会继续办下去,给那些撂下书本很多年的学生娃继续提供学习机会。”
记者收集齐了写作素材,便建议大家一起拍张相片。
大队干部们将队里收到通知书的二十人都聚集过来,每人都在胸前佩戴一朵用红纸制作的大红花,相互帮忙整理了一下服装发型,便站成了两排。
项英雄在人群里反复数了几遍,只有十九人。
“怎么少了一个呢?谁没来啊?”
项小羽举手说:“宋恒没来,咱们不用等他了,直接拍吧。”
宋恒思考了几天,还是决定放弃去林业中专上学了。
他对种果树一点兴趣也没有,一想到自己的后半辈子都要跟果树打交道,他脑袋都有点发木。
所以,他生了几天闷气以后,放弃了通过高考离开农村的这条路。
当着大家的面,项小羽没好意思说出宋恒的决定,毕竟他放弃的机会,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她走出人群,低声与队长爹说明了情况。
“真不去念书?”项英雄讶然地睁大眼睛,“宋恂知道吗?让他劝一劝他弟弟呀,这是多好的机会!等你们都去上了学,到时候可就只剩他一个人留在生产队里了!”
“宋恂最近太忙了,没时间回来管他,反正离报到还有半个多月呢,让他再好好想想吧。”
项小羽其实能理解宋恒的心情,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自己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的也是有条件服从分配,只想学新闻和播音相关的专业。
宋恒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如今突然把他送去种果树,确实不太容易接受。
“记者和公社的领导都在这里等着呢,你赶紧回去将人喊过来!既然已经说了有二十人收到通知书,那就一个也不能少,不然等照片印到报纸上,被有心人发现少了一个人,那不是骗人嘛!”
项小羽跑回家把小叔子拽了出来。
宋恒虽然不想来拍照,但他平时没少受项队长照顾,这会儿人家要应付记者和领导了,他也不想给亲家叔拖后腿,乖乖带上大红花,混到了人群的最后一排。
吉安和延安在妈妈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就被爸爸送回了瑶水大队,整天像两个小尾巴似的,在妈妈屁股后面跟进跟出。
这会儿见到妈妈、小姑和小叔都戴着大红花站到人群里拍照,他俩也跟着挤了进去,偷偷猫在妈妈跟小姑中间。
项英雄瞧见两个外孙了,也权当没看见,让队里的锣鼓唢呐队吹奏起来,又张罗着放了一挂鞭炮,便让记者给大家拍照。
不过,项小羽没惯着两个臭小子,冷酷无情地将他们踢出了队伍。
这次不是他们家的家庭合影。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大家心里喜悦,但面上大多是严肃的。让这两个小捣蛋在关键时刻进来瞎搅和,对其他人太不公平了。
她自己也想要一张完美的相片。
……
接受完采访,与要好的朋友吃过一顿散伙饭,几个知青便要离开瑶水村了。
大队干部组织社员去村口相送,项英雄与每一位离开的知青都用力握了握手。
“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离开这里以后,就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作为了。但是大家也别坐骑驴骡思骏马,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歇歇,瑶水村永远是大家的第二故乡,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
知青们潸然泪下,一起鞠躬感谢了瑶水村的干部和社员们对他们的关照。
在离开的这一刻,大家能够想到的,都是那些美好的过往,即便曾经有过口角和摩擦,在临别之际也变成了糖水里的一撮盐。
项小羽提着一包新做的海鲜零食,从自家院子跑出来,发现马车还没离开,便赶紧冲着人群里的李英英招了招手。
“李知青,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瑶水的特产,你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吧!”项小羽将包裹塞进李英英怀里,“我这次能顺利考上大学,还多亏了你很早就提醒我复习备考,否则像我这样只读过初中的人,是不可能只复习两个月就考上大学的。”
李英英捧住那个包裹,对上她真诚的笑容,一时有些无言。
隔了几秒,她才低声说:“你不用谢我,当时恢复高考的风声已经刮过好几回了,你能提前复习,是你自己的本事。”
她在项小羽身后的两个小不点脸上瞅了瞅,大家都说这对双胞胎长得像项小羽,但是李英英觉得他们的神态动作,更像宋恂。
从兜里摸出两块糖给孩子,李英英不经意地问:“你考上大学这么大的喜事,宋恂也没回来帮你庆祝庆祝?”
“过年前这段时间,他们单位忙着呢,今年过年他都得留在单位值班。”
李英英笑了笑,沉吟片刻突然说:“这次离开以后,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我其实一直欠他一句抱歉,既然他本人不在,就请家属替我转达吧。”
项小羽没问她是因为什么事道歉的,只点头答应下来。
知青们坐上队里的马车,就此告别相处多年的战友,离开了他们曾经挥洒过青春汗水的瑶水村。
*
宋恂是在大年初一晚上回来的。
去年陪着孩子去苏州拍电影,单位没有安排他过年值班,所以,今年他就主动申请了在除夕和初一这两天值班。
“你怎么那么实心眼啊?你们外贸局又不是公安局,哪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处理呀,除夕值班一天就差不多了,干嘛非得在单位呆两天!”项小羽一边给他往碗里夹饺子,一边抱怨。
“初一只值班半天,本来能早点回来的,但是袁书记来局里慰问值班的同志了,所以我们外贸局、轻工局和商业局值班的这几个同志,一起跟领导在食堂吃了一顿午饭。”宋恂又笑道,“再说,大家都知道我媳妇考上大学了,那我更得谦逊一点,脏活累活抢着干,免得被人说我翘尾巴。”
项小羽斜睨他一眼说:“合着还是我考大学连累你了呗!”
“你看你,考上了大学以后,气势立马就不一样了,调门都高了两度。”
项小羽不承认,扭头问儿子们:“妈妈变的不一样了嘛?”
小哥俩挨在爸爸身边点头:“变厉害了。”
以前只有爸爸打屁股,现在妈妈也开始打屁股了。
延安回村这些天,没少被妈妈捏肥屁股,比挨打还难受呢。
宋恂在屋里找了一圈,没见到宋恒,便问:“他人呢?”
“跟小妹到海边看人放烟花去了。”
延安立马卖乖道:“爸爸,我们在家等你,都没去看呲花!”
实际上是他不敢靠近。
“那我一会儿也带你们去海边看看。”
项小羽知道儿子们不敢,岔开话题说:“队里那些考上的知青都走了,李英英考去了上海,离开的时候还让我替她跟你说声对不起。她有啥对不起你的地方啊?”
宋恂继续夹菜吃饭,头也不抬道:“我哪知道,你当时怎么不问问她本人?”
“我才不问呢,万一问出你的什么陈年秘密怎么办?”项小羽往他的蘸料碗里倒了半碗陈醋。
宋恂笑了笑没作声。
“你还真有秘密啊?”项小羽瞪圆眼睛。
双胞胎也瞪着同款圆眼睛,望向爸爸。
“以后每个月的零花钱多涨二十块,我就告诉你。”
项小羽哂笑:“那你还是别说了,死守着你的秘密吧。”
就他那点秘密居然也敢叫价每月二十块?真是做梦!
宋悦从海边回来,进门看到二哥,便赶紧告状:“哥,你快劝劝我小哥吧!他考上了中专竟然不想去!管他是什么专业呢,有机会回城,咱们就先回去吧。下次高考还不知是什么时候呢!”
宋恂瞟一眼闷头走在后面的弟弟,突然说:“把头抬起来,垂头丧气的像什么样子!”
“你怎么跟老宋似的!”宋恒抱怨一句,还是站直身体,抬头挺胸。
“你自己是怎么想的?不去上这个中专,就打算一直在生产队里种地?”宋恂问。
“既然小悦已经考上大学,可以回城了,那我今年就去报名参加征兵了。”
宋恂看向妹妹说:“你听到了吧?他想去当兵。”
被项远洋艳羡的宋恒,闻言脸色更黑了。
他前两个志愿报的都是军校,第三志愿按照项家兄弟的志愿随便抄了一个。他以为有自家老宋兜底,这两个军校肯定会有一个录取他的。
没想到他爹那点面子一点用也没有,最终居然被什么果树专业录取了……
三份录取通知到手,项小羽姑嫂俩都很满意,只有宋恒哭丧着脸,还在考虑要不要去种果树。
项小羽的心情放松下来,还关心了一下自家大哥的情况。
“我大哥没收到通知书吗?”
项英雄也在心里犯嘀咕呢,小儿子连体检都没去,所以没被录取是正常的,但是老大可是去体检过的,怎么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呢,哪怕是个中专或者技工学校也行呀!
然而,这三份通知书就是瑶水大队的最后三份了,过年之前,小孙邮递员再没送过挂号信。
*
因为一次高考,瑶水大队算是在十里八乡彻底火了一把!
他们全大队总共有一千八百多名社员和知青,这次去参加高考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收到大专院校录取通知书的有六人,被中专学校录取了十人,被县水泥厂技工学校录取了四人。
全队收到了二十张录取通知书,虽然没有清华北大那样的好学校,但是他们以数量取胜了!
瑶水大队成为了全公社,甚至是全县,收到录取通知书最多的生产队!
被录取的考生需要在三月份之前去学校报到,有几个知青便想提前办手续,在过年前离开瑶水村,回家过个团圆年。
贾支书和项队长既然已经在高考这件事上一路为知青们亮绿灯了,自然要送佛送到西,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卡着人家。
不过,在分别之前,瑶水大队迎来了公社干部,以及一位《海浦晚报》的记者。
这位记者是专门来让瑶水大队分享高考经验的。
报社的大记者可是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既然有了机会,大队干部当然要出一把风头,于是他们非常积极地将那六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的人召集了起来。
记者同志对每一位准大学生都进行了采访,其中四人是知青,这四人发言的中心思想都相当一致。
一是感谢大队干部给他们提供的便利条件,为了支持知青们参加高考,生产队只要求他们每天上半天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二是感谢队里组织的各科冲刺小组。两个月以来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为他们这些很多年没摸过书本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记者还单独采访了贾支书和项队长。
两个农村老头红光满面地坐在大队部里,贾支书意气风发道:“这次恢复高考的消息来的太突然了,我们准备的还不咋充分,就比如这个填报志愿吧,队里没人懂这些,耽误了不少孩子。原本以为会有更多孩子考上呢!”
项英雄家里有个被录取的大学生闺女,对于填报志愿的事颇有心得。
“哎呀,我们队里确实有不少同志被耽误了,有的专业是要加试外语的,比如那个什么国际政治,没人通知他们要考外语,大家伙都不知道还有这码事,结果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一个机会。”
记者详细询问了高考补习班和冲刺小组的情况。
但那些学习小组都是人家学生娃们自发组织的,大队干部没怎么干预过,贾支书只好打着哈哈说:“今年我们队里考上中专的人中有一半都是应届生,往届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不占什么优势。所以,虽然高考结束了,但这些学习小组我们会继续办下去,给那些撂下书本很多年的学生娃继续提供学习机会。”
记者收集齐了写作素材,便建议大家一起拍张相片。
大队干部们将队里收到通知书的二十人都聚集过来,每人都在胸前佩戴一朵用红纸制作的大红花,相互帮忙整理了一下服装发型,便站成了两排。
项英雄在人群里反复数了几遍,只有十九人。
“怎么少了一个呢?谁没来啊?”
项小羽举手说:“宋恒没来,咱们不用等他了,直接拍吧。”
宋恒思考了几天,还是决定放弃去林业中专上学了。
他对种果树一点兴趣也没有,一想到自己的后半辈子都要跟果树打交道,他脑袋都有点发木。
所以,他生了几天闷气以后,放弃了通过高考离开农村的这条路。
当着大家的面,项小羽没好意思说出宋恒的决定,毕竟他放弃的机会,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她走出人群,低声与队长爹说明了情况。
“真不去念书?”项英雄讶然地睁大眼睛,“宋恂知道吗?让他劝一劝他弟弟呀,这是多好的机会!等你们都去上了学,到时候可就只剩他一个人留在生产队里了!”
“宋恂最近太忙了,没时间回来管他,反正离报到还有半个多月呢,让他再好好想想吧。”
项小羽其实能理解宋恒的心情,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自己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的也是有条件服从分配,只想学新闻和播音相关的专业。
宋恒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如今突然把他送去种果树,确实不太容易接受。
“记者和公社的领导都在这里等着呢,你赶紧回去将人喊过来!既然已经说了有二十人收到通知书,那就一个也不能少,不然等照片印到报纸上,被有心人发现少了一个人,那不是骗人嘛!”
项小羽跑回家把小叔子拽了出来。
宋恒虽然不想来拍照,但他平时没少受项队长照顾,这会儿人家要应付记者和领导了,他也不想给亲家叔拖后腿,乖乖带上大红花,混到了人群的最后一排。
吉安和延安在妈妈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就被爸爸送回了瑶水大队,整天像两个小尾巴似的,在妈妈屁股后面跟进跟出。
这会儿见到妈妈、小姑和小叔都戴着大红花站到人群里拍照,他俩也跟着挤了进去,偷偷猫在妈妈跟小姑中间。
项英雄瞧见两个外孙了,也权当没看见,让队里的锣鼓唢呐队吹奏起来,又张罗着放了一挂鞭炮,便让记者给大家拍照。
不过,项小羽没惯着两个臭小子,冷酷无情地将他们踢出了队伍。
这次不是他们家的家庭合影。
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大家心里喜悦,但面上大多是严肃的。让这两个小捣蛋在关键时刻进来瞎搅和,对其他人太不公平了。
她自己也想要一张完美的相片。
……
接受完采访,与要好的朋友吃过一顿散伙饭,几个知青便要离开瑶水村了。
大队干部组织社员去村口相送,项英雄与每一位离开的知青都用力握了握手。
“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离开这里以后,就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作为了。但是大家也别坐骑驴骡思骏马,累的时候可以停下来歇歇,瑶水村永远是大家的第二故乡,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
知青们潸然泪下,一起鞠躬感谢了瑶水村的干部和社员们对他们的关照。
在离开的这一刻,大家能够想到的,都是那些美好的过往,即便曾经有过口角和摩擦,在临别之际也变成了糖水里的一撮盐。
项小羽提着一包新做的海鲜零食,从自家院子跑出来,发现马车还没离开,便赶紧冲着人群里的李英英招了招手。
“李知青,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瑶水的特产,你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吧!”项小羽将包裹塞进李英英怀里,“我这次能顺利考上大学,还多亏了你很早就提醒我复习备考,否则像我这样只读过初中的人,是不可能只复习两个月就考上大学的。”
李英英捧住那个包裹,对上她真诚的笑容,一时有些无言。
隔了几秒,她才低声说:“你不用谢我,当时恢复高考的风声已经刮过好几回了,你能提前复习,是你自己的本事。”
她在项小羽身后的两个小不点脸上瞅了瞅,大家都说这对双胞胎长得像项小羽,但是李英英觉得他们的神态动作,更像宋恂。
从兜里摸出两块糖给孩子,李英英不经意地问:“你考上大学这么大的喜事,宋恂也没回来帮你庆祝庆祝?”
“过年前这段时间,他们单位忙着呢,今年过年他都得留在单位值班。”
李英英笑了笑,沉吟片刻突然说:“这次离开以后,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见,我其实一直欠他一句抱歉,既然他本人不在,就请家属替我转达吧。”
项小羽没问她是因为什么事道歉的,只点头答应下来。
知青们坐上队里的马车,就此告别相处多年的战友,离开了他们曾经挥洒过青春汗水的瑶水村。
*
宋恂是在大年初一晚上回来的。
去年陪着孩子去苏州拍电影,单位没有安排他过年值班,所以,今年他就主动申请了在除夕和初一这两天值班。
“你怎么那么实心眼啊?你们外贸局又不是公安局,哪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处理呀,除夕值班一天就差不多了,干嘛非得在单位呆两天!”项小羽一边给他往碗里夹饺子,一边抱怨。
“初一只值班半天,本来能早点回来的,但是袁书记来局里慰问值班的同志了,所以我们外贸局、轻工局和商业局值班的这几个同志,一起跟领导在食堂吃了一顿午饭。”宋恂又笑道,“再说,大家都知道我媳妇考上大学了,那我更得谦逊一点,脏活累活抢着干,免得被人说我翘尾巴。”
项小羽斜睨他一眼说:“合着还是我考大学连累你了呗!”
“你看你,考上了大学以后,气势立马就不一样了,调门都高了两度。”
项小羽不承认,扭头问儿子们:“妈妈变的不一样了嘛?”
小哥俩挨在爸爸身边点头:“变厉害了。”
以前只有爸爸打屁股,现在妈妈也开始打屁股了。
延安回村这些天,没少被妈妈捏肥屁股,比挨打还难受呢。
宋恂在屋里找了一圈,没见到宋恒,便问:“他人呢?”
“跟小妹到海边看人放烟花去了。”
延安立马卖乖道:“爸爸,我们在家等你,都没去看呲花!”
实际上是他不敢靠近。
“那我一会儿也带你们去海边看看。”
项小羽知道儿子们不敢,岔开话题说:“队里那些考上的知青都走了,李英英考去了上海,离开的时候还让我替她跟你说声对不起。她有啥对不起你的地方啊?”
宋恂继续夹菜吃饭,头也不抬道:“我哪知道,你当时怎么不问问她本人?”
“我才不问呢,万一问出你的什么陈年秘密怎么办?”项小羽往他的蘸料碗里倒了半碗陈醋。
宋恂笑了笑没作声。
“你还真有秘密啊?”项小羽瞪圆眼睛。
双胞胎也瞪着同款圆眼睛,望向爸爸。
“以后每个月的零花钱多涨二十块,我就告诉你。”
项小羽哂笑:“那你还是别说了,死守着你的秘密吧。”
就他那点秘密居然也敢叫价每月二十块?真是做梦!
宋悦从海边回来,进门看到二哥,便赶紧告状:“哥,你快劝劝我小哥吧!他考上了中专竟然不想去!管他是什么专业呢,有机会回城,咱们就先回去吧。下次高考还不知是什么时候呢!”
宋恂瞟一眼闷头走在后面的弟弟,突然说:“把头抬起来,垂头丧气的像什么样子!”
“你怎么跟老宋似的!”宋恒抱怨一句,还是站直身体,抬头挺胸。
“你自己是怎么想的?不去上这个中专,就打算一直在生产队里种地?”宋恂问。
“既然小悦已经考上大学,可以回城了,那我今年就去报名参加征兵了。”
宋恂看向妹妹说:“你听到了吧?他想去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