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14节
杨稔看着丈夫身旁那满满一背篓的板栗,皱了皱眉头,“给爹娘我当然是愿意的,只是大嫂最近总是不太搭理我,看我的眼神也不好,我不太想给她。”
她不想让自己活得憋屈,对她不好的,她也不想对对方好。
“这样啊。”陈如松语气弱了些许,开始思索如何既孝敬了爹娘又不让媳妇堵心的办法。
第21章 试卖
可思来想去,陈如松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只好暂时搁置,反正这板栗在这跑不了,晚点想出妥善的办法再给爹娘也不迟。
思及此,陈如松就先不带板栗,直接老宅去接儿子,杨稔负责做饭,因为陈如松做的菜味道一般,她做的好吃,平常没事,都是她来做饭菜,陈如松负责后续碗筷的清洗。
跟亲娘约好明日也帮忙照顾儿子,陈如松就带着儿子回来,一家人温馨的吃了晚饭。
第二天,两人起了大早,把孩子送去老宅,就马上出发。
现在正是大家摘板栗的时候,要是不早些过去,那棵才刚发现的板栗树的板栗恐怕就要成了别人的了。
到了地方,两人也不懈怠,立刻就开始分工合作。
为了不耽误时间,杨稔特地准备了中饭,等响午饿了就直接吃,省下来回跑的时间,争取今日将这棵树结的板栗给一网打尽。
除了响午吃饭,两人一刻也未停歇,终于在太阳下山前,将这棵树成熟的板栗采摘完毕。
装了三个麻袋,外加两个背篓,有一百多斤了,正常的板栗树,能结百斤板栗,不过这棵树并不算很大,算上昨天摘的有两百来斤,也不错了。
“明日运到县城卖吧。”这么多的板栗,他们是必须要卖一些的,但是卖到镇上,卖不上价,杨稔不想辛辛苦苦采摘的板栗卖个低价。
“肯定的,镇上消化不了。”陈如松接话,他也是这个想法,只是,“就算是到县城,也不一定能卖出多少,咱们这一片村子附近的山都有板栗树。”
“先带一些过去试试,卖不完就卖不完。”杨稔想着板栗如此美味,卖不完大不了各家亲戚送一些,剩下的好好保存着以后自家慢慢吃。
“县城的小孩子肯定也喜欢吃板栗,只是一斤板栗五文,买多了才会少一些,精打细算的城里妇人不一定都舍得买。”杨稔思索着。
想着村里孩子们拿着板栗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杨稔有理由相信县城的孩子也是一样喜爱的。
五文钱贵,那一文两文总舍得吧,杨稔一个机灵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如咱们把板栗想昨日那样,开个口子煮熟,彻底剥壳卖吧,小份小份卖,一份只卖一文钱。”
“那得有东西装,用粽叶吧,折成一个漏斗,包粽子那样,这样一份一文,然后若要得多就用荷叶来装,这法子能行。”陈如松有些肯定。
“是呐,既然单着卖卖不出价,咱们就这样卖吧,不过不能卖得比生的还便宜,咱们还得借个称称一下一斤是多少,能拆开几份,到底费了这样多功夫能不能行。”杨稔回复。
“好勒,咱们回去慢慢想周全。”陈如松兴致极高,他觉得媳妇想的这个法子指定能成。
商户不许科举,但偶尔摆个小摊,并不算商人,对儿子以后也没影响。
夫妻俩都是行动能力强的人,回家后就去借了称来,称了几份去了最外面那层有刺的外壳的板栗,一份一斤,算算大概有多少个,因为板栗有大有小,所以多称几份,算个大概。
一斤大概有三四十粒,“这,好像不太划算,咱们还得剥了全部的壳,而且一份放五个显得太少了,鸡蛋才一文一个呢,怕是不好卖,放多了就跟卖生的一个价了。”杨稔愁了,还以为想到个好办法呢。
一文一份的份量少,那两文呢?陈如松开口道:“那咱们便卖两文一份,多放一些,一斤分成三份,一份十一二个,看着不会太少,别担心,咱们这次试试水,卖得不好就还是卖生的。”
“两文一份?也行。”虽然觉得或许贵了些,可一文的分量看上去显得太少了,就先这样定下吧。
“水煮的板栗味道有些淡,要细细品味,用蒸笼蒸吧,不如剥完壳之后再少少的加点饴糖吧,饴糖板栗,听着就好吃。”杨稔建议道,她其实想试试这样的味道,一定十分美味。
“饴糖不便宜,十文才一两。”陈如松提醒道。
“是不便宜,少少加一点便好,有个味,也好卖一些。”杨稔还是觉得得加点饴糖,不然就剥了壳的水煮板栗,两文一份恐怕不太受欢迎。
媳妇坚持,陈如松只得同意,“行,家里还有一些,应该有半两,就先用那些试一下。”
将事情盘算好,就开始准备。
今日已经晚了,明日上午是不太可能去得了的,村里的驴车就利叔家一辆是给载人的,一般是上午出发,下午就回,中间一般间隔两三个时辰。
他们也不能急急忙忙,总要准备妥善,还有这么多板栗最外面那层壳还未去掉,装板栗的东西也还没准备好,还是留一天来准备最好。
新鲜的粽叶暂时没有,但春季摘的风干了准备做叶儿粑的干粽叶是不少的,只需要泡好洗净就行。
还有荷叶,家里只有十几张准备做米粉肉的干荷叶,不知道够不够,还是得再备一些,陈如松去隔壁陈二哥家借了十张,又去老宅借了十张,三十多张应当够了,看来今年要多备些荷叶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各个方面都准备妥当了,第二天,夫妻俩将孩子托付给田氏,就出发去县城。
下了车后,夫妻俩去了管理街市摊子的办事处,交了五文钱,得到一个摊子两个时辰的使用权,还租了一个称,他们不只卖饴糖板栗,还带了一些其它的东西一起卖。
县城最热闹的这个街市,是由官府管着的,只要交了摊子的租金,仗势欺人收保护费的情况几乎没有,这也是夫妻俩钟意的原因。
夫妻俩来得晚,好的摊位已经被选完了,现在拿到的只能算一般。
到了摊位,发现周围人不算少,两人松了口气,将东西摆上,随即心怀忐忑地等待着客人光顾。
两人没有只卖饴糖板栗的打算,只剥了有刺外壳的生板栗也带了不少,还有煮熟了没剥壳也没放饴糖的熟板栗,还有剥了里面这层壳但没加饴糖的板栗,四种选择,看看哪个好卖些。
当然,既然都花了钱租摊位了,自然是要充分利用起来,家里种多了吃不完的蔬菜拿了一些来卖,还带了一些花生,散着卖比直接卖给粮铺贵一些。
因此,收获时杨稔就没急着卖,她想趁冬季卖之前在春季采摘的蘑菇干、竹笋干和蕨菜干的时候一起卖,不过既然这时候租了摊子,就带了些来卖,板栗卖不出去的话,花生总能卖些出去吧。
当然,三样干货杨稔也带了一些来,虽说打算冬季卖,可她能想到,别人或许也想到了,到时候又卖不上价,干货她可是存了不少的,所以打算这时候摆上看看能不能卖出去,早些卖了换成钱更好。
东西有些杂,夫妻俩调整了下东西的位置,大致看上去还成。
其余东西都是次要的,两人最紧张的是板栗能不能卖出去。
卖东西要吆喝,杨稔不好意思,看向陈如松,“你喊几声。”
陈如松知道媳妇的性格,点头应下,开始吆喝:“饴糖板栗,卖饴糖板栗嘞,又甜又香又好吃的饴糖板栗。”
一连叫了不少声,成功吸引了几个客人。
“饴糖板栗,这板栗还加了饴糖?”几个来看的客人中,一位圆脸微胖的中年妇人率先问道。
杨稔连忙回答:“是啊,姐,这板栗我们都是剥了壳还加了饴糖的,甜的很。”
被看着小了十几岁的人喊姐,圆脸妇人心情好了,有兴趣再待一会,“能尝么?”
杨稔点头,“当然可以。”用小签子戳了一个递给这位妇人。
圆脸妇人接过,尝了尝,缓缓点头,比平时吃的板栗略甜一些,是加了糖的,家里那小子怕是喜欢吃,今日没带他出来,买点这个哄哄吧。
“怎么卖的?”圆脸妇人问道。
要成了!杨稔按捺住心里的雀跃,微笑着指着摊子上粽叶折成三角放了板栗的地方说道:“小份两文,粽叶包着这个,还有大份的,荷叶包着这个,是六文一份。”
“就要一份大份的。”小份的不好拿,而且她也有些喜欢这个加了饴糖的板栗,买小份怕是太少了。
“好的,姐姐拿好。”收了钱,杨稔语气甜甜的,笑容满面的将荷叶包着的板栗给圆脸妇人递去。
一下子就将今日的摊位费挣了回来,真好。
有了圆脸妇人的购买,其余几个看着的客人也纷纷要尝,最后也有两位买了,虽然都是小份,可杨稔也很高兴了。
接下来也算顺利,只要尝了板栗的,八成以上的人都买了,在摊位快要结束时,饴糖板栗已经卖完,剥了壳的熟板栗和没剥壳的熟板栗都只卖出去一部分,而生板栗却卖出了大半。
摊上的其它东西,也卖出去一部分,蔬菜都卖完了,花生和干货也卖出去一些,换了不少银钱回来。
摊位到时间后,夫妻俩收拾东西到驴车旁边等着,两个人心里都是止不住的兴奋。
第22章 继续
此时还在外面,财不外露,夫妻俩都默契地不提赚了钱的事,打算回去再仔细算下挣了多少钱。
趁着还有小半个时辰驴车才回,两人去买了二两饴糖,准备下次卖的材料,饴糖板栗卖得不错,饴糖也就需要得多一些。
两人不想声张今日卖板栗的事,但今日也是有一些人来了县城,这个县城最热闹的街市是陈家村光顾最多的地方,也是周围几个村经常光顾的地方。
夫妻俩在卖东西时就已经与几个村里的人还有邻村一些认识的人碰过面,寒暄过。
坐在驴车上,就有今日见过夫妻俩摊子的热闹的一个陈家族人笑问道:“如松小子,你们夫妻俩今日的摊子那么热闹,挣了不少银钱吧?”
陈如松连忙摇头,“叔,瞧你说的,就卖些板栗能有多少钱,只是我想了个招,散着卖,能几两几两的买才显得人多,三四个人才买了一斤。”
这位陈家族人并没有细看,只是路过时瞧了一下,对于陈如松的话是半信半疑的,但想到到底挣不挣钱人家肯定不会说,也就没有再问。
陈如松松了口气,可不敢让人以为他家有钱,否则借钱的立马就来了。
回到家,夫妻俩顾不上去接儿子,迫不及待的要把今日挣的银钱算好。
陈如松到底是上过学堂的,算数比杨稔快一些,就由他来数,拿出装钱的布袋,他开始一文一文的数了起来,“一文两文……三百二十九文。”
“三百二十九文!媳妇,咱们今日竟然挣了三百多文,真是不可思议。”陈如松感叹不已。
杨稔也很惊喜,她原以为能卖上一百文便是极好的了,如今卖这么多,就开始满怀期望的想:“一日挣三百文,十日岂不就有三两银子了。”
“明日接着去,要是明日还是卖得不错,一直卖下去,说不定媳妇你说的还真挣得到。”陈如松接话。
三两银子啊,可不是个小数目,还是小半个月挣的,两人都期待不已。
说完这个,陈如松看着剩下的板栗,想到昨天说的给板栗给爹娘的事还未解决,今日剩了不少。
“媳妇,这剩下的板栗送些给爹娘吧,不拿煮熟的,只拿剥了壳的,当着大哥的面说是特地剥了壳给爹娘吃的,大嫂便是想占便宜,大哥应当也不会许,只能是秀芳他们几个孩子能吃到。”
“我说你为什么剥了这么多板栗的壳,原来是这打算。”杨稔调侃道。
这可不是,陈如松忙反驳:“不是,媳妇,我只是想看看几种那个好卖,我是那偷偷摸摸的人吗?之前就有这个打算,我今早就直接拿给爹娘了,这是我刚刚才想到的。”
随口的话,丈夫这么认真解释,杨稔无奈,“当然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是开个玩笑,好了,我煮饭,你拿上板栗去接儿子回来吧。”
媳妇没误会,陈如松放下心来,他可不想媳妇对自己爹娘有不好的想法,以后爹娘老了,他是想去帮忙照顾的,大嫂那样子,怕是不会对爹娘有多好,到时候他去照顾媳妇却不让,多为难他。
不怪他想得长久,实在是爹娘如今已是快要知天命的岁数了,村里不少老人这个时候身上就会出现不少病痛,有些严重的直接卧床不起,他得早做打算。
剥了壳没加饴糖的不如加了的好卖,可却比没剥壳的板栗好卖,准备了五六斤,如今只剩两斤左右,陈如松全部拿了,看起来多,可就只算四个侄子侄女和爹娘,便也有六个人,两斤的板栗不多。
“媳妇,剥壳的板栗剩的不多,没剥壳的我也拿一些过去吧。”陈如松跟媳妇打着商量。
今日挣了这么多钱,杨稔也就没那么计较了,爽快答应,“拿吧。”
陈如松喜滋滋地拿着一堆板栗去了老宅。
田氏开的门,看到小儿子,脸上露出笑容,“回来了,板栗卖得怎么样?”
话音刚落,田氏看着儿子手里的板栗,心情差了下来,“没卖出去?”
爹娘是知道他今日是去卖板栗的,他还说了会切了口子煮熟卖。
这时亲娘的变脸和问话,陈如松知道他娘是误会了,赶紧解释:“娘,什么卖不出去,我这是特地剥了壳孝敬您和爹的,带去县城的板栗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既然都孝敬爹娘了,陈如松想着当然要捡好话说。
她不想让自己活得憋屈,对她不好的,她也不想对对方好。
“这样啊。”陈如松语气弱了些许,开始思索如何既孝敬了爹娘又不让媳妇堵心的办法。
第21章 试卖
可思来想去,陈如松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只好暂时搁置,反正这板栗在这跑不了,晚点想出妥善的办法再给爹娘也不迟。
思及此,陈如松就先不带板栗,直接老宅去接儿子,杨稔负责做饭,因为陈如松做的菜味道一般,她做的好吃,平常没事,都是她来做饭菜,陈如松负责后续碗筷的清洗。
跟亲娘约好明日也帮忙照顾儿子,陈如松就带着儿子回来,一家人温馨的吃了晚饭。
第二天,两人起了大早,把孩子送去老宅,就马上出发。
现在正是大家摘板栗的时候,要是不早些过去,那棵才刚发现的板栗树的板栗恐怕就要成了别人的了。
到了地方,两人也不懈怠,立刻就开始分工合作。
为了不耽误时间,杨稔特地准备了中饭,等响午饿了就直接吃,省下来回跑的时间,争取今日将这棵树结的板栗给一网打尽。
除了响午吃饭,两人一刻也未停歇,终于在太阳下山前,将这棵树成熟的板栗采摘完毕。
装了三个麻袋,外加两个背篓,有一百多斤了,正常的板栗树,能结百斤板栗,不过这棵树并不算很大,算上昨天摘的有两百来斤,也不错了。
“明日运到县城卖吧。”这么多的板栗,他们是必须要卖一些的,但是卖到镇上,卖不上价,杨稔不想辛辛苦苦采摘的板栗卖个低价。
“肯定的,镇上消化不了。”陈如松接话,他也是这个想法,只是,“就算是到县城,也不一定能卖出多少,咱们这一片村子附近的山都有板栗树。”
“先带一些过去试试,卖不完就卖不完。”杨稔想着板栗如此美味,卖不完大不了各家亲戚送一些,剩下的好好保存着以后自家慢慢吃。
“县城的小孩子肯定也喜欢吃板栗,只是一斤板栗五文,买多了才会少一些,精打细算的城里妇人不一定都舍得买。”杨稔思索着。
想着村里孩子们拿着板栗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杨稔有理由相信县城的孩子也是一样喜爱的。
五文钱贵,那一文两文总舍得吧,杨稔一个机灵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如咱们把板栗想昨日那样,开个口子煮熟,彻底剥壳卖吧,小份小份卖,一份只卖一文钱。”
“那得有东西装,用粽叶吧,折成一个漏斗,包粽子那样,这样一份一文,然后若要得多就用荷叶来装,这法子能行。”陈如松有些肯定。
“是呐,既然单着卖卖不出价,咱们就这样卖吧,不过不能卖得比生的还便宜,咱们还得借个称称一下一斤是多少,能拆开几份,到底费了这样多功夫能不能行。”杨稔回复。
“好勒,咱们回去慢慢想周全。”陈如松兴致极高,他觉得媳妇想的这个法子指定能成。
商户不许科举,但偶尔摆个小摊,并不算商人,对儿子以后也没影响。
夫妻俩都是行动能力强的人,回家后就去借了称来,称了几份去了最外面那层有刺的外壳的板栗,一份一斤,算算大概有多少个,因为板栗有大有小,所以多称几份,算个大概。
一斤大概有三四十粒,“这,好像不太划算,咱们还得剥了全部的壳,而且一份放五个显得太少了,鸡蛋才一文一个呢,怕是不好卖,放多了就跟卖生的一个价了。”杨稔愁了,还以为想到个好办法呢。
一文一份的份量少,那两文呢?陈如松开口道:“那咱们便卖两文一份,多放一些,一斤分成三份,一份十一二个,看着不会太少,别担心,咱们这次试试水,卖得不好就还是卖生的。”
“两文一份?也行。”虽然觉得或许贵了些,可一文的分量看上去显得太少了,就先这样定下吧。
“水煮的板栗味道有些淡,要细细品味,用蒸笼蒸吧,不如剥完壳之后再少少的加点饴糖吧,饴糖板栗,听着就好吃。”杨稔建议道,她其实想试试这样的味道,一定十分美味。
“饴糖不便宜,十文才一两。”陈如松提醒道。
“是不便宜,少少加一点便好,有个味,也好卖一些。”杨稔还是觉得得加点饴糖,不然就剥了壳的水煮板栗,两文一份恐怕不太受欢迎。
媳妇坚持,陈如松只得同意,“行,家里还有一些,应该有半两,就先用那些试一下。”
将事情盘算好,就开始准备。
今日已经晚了,明日上午是不太可能去得了的,村里的驴车就利叔家一辆是给载人的,一般是上午出发,下午就回,中间一般间隔两三个时辰。
他们也不能急急忙忙,总要准备妥善,还有这么多板栗最外面那层壳还未去掉,装板栗的东西也还没准备好,还是留一天来准备最好。
新鲜的粽叶暂时没有,但春季摘的风干了准备做叶儿粑的干粽叶是不少的,只需要泡好洗净就行。
还有荷叶,家里只有十几张准备做米粉肉的干荷叶,不知道够不够,还是得再备一些,陈如松去隔壁陈二哥家借了十张,又去老宅借了十张,三十多张应当够了,看来今年要多备些荷叶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各个方面都准备妥当了,第二天,夫妻俩将孩子托付给田氏,就出发去县城。
下了车后,夫妻俩去了管理街市摊子的办事处,交了五文钱,得到一个摊子两个时辰的使用权,还租了一个称,他们不只卖饴糖板栗,还带了一些其它的东西一起卖。
县城最热闹的这个街市,是由官府管着的,只要交了摊子的租金,仗势欺人收保护费的情况几乎没有,这也是夫妻俩钟意的原因。
夫妻俩来得晚,好的摊位已经被选完了,现在拿到的只能算一般。
到了摊位,发现周围人不算少,两人松了口气,将东西摆上,随即心怀忐忑地等待着客人光顾。
两人没有只卖饴糖板栗的打算,只剥了有刺外壳的生板栗也带了不少,还有煮熟了没剥壳也没放饴糖的熟板栗,还有剥了里面这层壳但没加饴糖的板栗,四种选择,看看哪个好卖些。
当然,既然都花了钱租摊位了,自然是要充分利用起来,家里种多了吃不完的蔬菜拿了一些来卖,还带了一些花生,散着卖比直接卖给粮铺贵一些。
因此,收获时杨稔就没急着卖,她想趁冬季卖之前在春季采摘的蘑菇干、竹笋干和蕨菜干的时候一起卖,不过既然这时候租了摊子,就带了些来卖,板栗卖不出去的话,花生总能卖些出去吧。
当然,三样干货杨稔也带了一些来,虽说打算冬季卖,可她能想到,别人或许也想到了,到时候又卖不上价,干货她可是存了不少的,所以打算这时候摆上看看能不能卖出去,早些卖了换成钱更好。
东西有些杂,夫妻俩调整了下东西的位置,大致看上去还成。
其余东西都是次要的,两人最紧张的是板栗能不能卖出去。
卖东西要吆喝,杨稔不好意思,看向陈如松,“你喊几声。”
陈如松知道媳妇的性格,点头应下,开始吆喝:“饴糖板栗,卖饴糖板栗嘞,又甜又香又好吃的饴糖板栗。”
一连叫了不少声,成功吸引了几个客人。
“饴糖板栗,这板栗还加了饴糖?”几个来看的客人中,一位圆脸微胖的中年妇人率先问道。
杨稔连忙回答:“是啊,姐,这板栗我们都是剥了壳还加了饴糖的,甜的很。”
被看着小了十几岁的人喊姐,圆脸妇人心情好了,有兴趣再待一会,“能尝么?”
杨稔点头,“当然可以。”用小签子戳了一个递给这位妇人。
圆脸妇人接过,尝了尝,缓缓点头,比平时吃的板栗略甜一些,是加了糖的,家里那小子怕是喜欢吃,今日没带他出来,买点这个哄哄吧。
“怎么卖的?”圆脸妇人问道。
要成了!杨稔按捺住心里的雀跃,微笑着指着摊子上粽叶折成三角放了板栗的地方说道:“小份两文,粽叶包着这个,还有大份的,荷叶包着这个,是六文一份。”
“就要一份大份的。”小份的不好拿,而且她也有些喜欢这个加了饴糖的板栗,买小份怕是太少了。
“好的,姐姐拿好。”收了钱,杨稔语气甜甜的,笑容满面的将荷叶包着的板栗给圆脸妇人递去。
一下子就将今日的摊位费挣了回来,真好。
有了圆脸妇人的购买,其余几个看着的客人也纷纷要尝,最后也有两位买了,虽然都是小份,可杨稔也很高兴了。
接下来也算顺利,只要尝了板栗的,八成以上的人都买了,在摊位快要结束时,饴糖板栗已经卖完,剥了壳的熟板栗和没剥壳的熟板栗都只卖出去一部分,而生板栗却卖出了大半。
摊上的其它东西,也卖出去一部分,蔬菜都卖完了,花生和干货也卖出去一些,换了不少银钱回来。
摊位到时间后,夫妻俩收拾东西到驴车旁边等着,两个人心里都是止不住的兴奋。
第22章 继续
此时还在外面,财不外露,夫妻俩都默契地不提赚了钱的事,打算回去再仔细算下挣了多少钱。
趁着还有小半个时辰驴车才回,两人去买了二两饴糖,准备下次卖的材料,饴糖板栗卖得不错,饴糖也就需要得多一些。
两人不想声张今日卖板栗的事,但今日也是有一些人来了县城,这个县城最热闹的街市是陈家村光顾最多的地方,也是周围几个村经常光顾的地方。
夫妻俩在卖东西时就已经与几个村里的人还有邻村一些认识的人碰过面,寒暄过。
坐在驴车上,就有今日见过夫妻俩摊子的热闹的一个陈家族人笑问道:“如松小子,你们夫妻俩今日的摊子那么热闹,挣了不少银钱吧?”
陈如松连忙摇头,“叔,瞧你说的,就卖些板栗能有多少钱,只是我想了个招,散着卖,能几两几两的买才显得人多,三四个人才买了一斤。”
这位陈家族人并没有细看,只是路过时瞧了一下,对于陈如松的话是半信半疑的,但想到到底挣不挣钱人家肯定不会说,也就没有再问。
陈如松松了口气,可不敢让人以为他家有钱,否则借钱的立马就来了。
回到家,夫妻俩顾不上去接儿子,迫不及待的要把今日挣的银钱算好。
陈如松到底是上过学堂的,算数比杨稔快一些,就由他来数,拿出装钱的布袋,他开始一文一文的数了起来,“一文两文……三百二十九文。”
“三百二十九文!媳妇,咱们今日竟然挣了三百多文,真是不可思议。”陈如松感叹不已。
杨稔也很惊喜,她原以为能卖上一百文便是极好的了,如今卖这么多,就开始满怀期望的想:“一日挣三百文,十日岂不就有三两银子了。”
“明日接着去,要是明日还是卖得不错,一直卖下去,说不定媳妇你说的还真挣得到。”陈如松接话。
三两银子啊,可不是个小数目,还是小半个月挣的,两人都期待不已。
说完这个,陈如松看着剩下的板栗,想到昨天说的给板栗给爹娘的事还未解决,今日剩了不少。
“媳妇,这剩下的板栗送些给爹娘吧,不拿煮熟的,只拿剥了壳的,当着大哥的面说是特地剥了壳给爹娘吃的,大嫂便是想占便宜,大哥应当也不会许,只能是秀芳他们几个孩子能吃到。”
“我说你为什么剥了这么多板栗的壳,原来是这打算。”杨稔调侃道。
这可不是,陈如松忙反驳:“不是,媳妇,我只是想看看几种那个好卖,我是那偷偷摸摸的人吗?之前就有这个打算,我今早就直接拿给爹娘了,这是我刚刚才想到的。”
随口的话,丈夫这么认真解释,杨稔无奈,“当然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是开个玩笑,好了,我煮饭,你拿上板栗去接儿子回来吧。”
媳妇没误会,陈如松放下心来,他可不想媳妇对自己爹娘有不好的想法,以后爹娘老了,他是想去帮忙照顾的,大嫂那样子,怕是不会对爹娘有多好,到时候他去照顾媳妇却不让,多为难他。
不怪他想得长久,实在是爹娘如今已是快要知天命的岁数了,村里不少老人这个时候身上就会出现不少病痛,有些严重的直接卧床不起,他得早做打算。
剥了壳没加饴糖的不如加了的好卖,可却比没剥壳的板栗好卖,准备了五六斤,如今只剩两斤左右,陈如松全部拿了,看起来多,可就只算四个侄子侄女和爹娘,便也有六个人,两斤的板栗不多。
“媳妇,剥壳的板栗剩的不多,没剥壳的我也拿一些过去吧。”陈如松跟媳妇打着商量。
今日挣了这么多钱,杨稔也就没那么计较了,爽快答应,“拿吧。”
陈如松喜滋滋地拿着一堆板栗去了老宅。
田氏开的门,看到小儿子,脸上露出笑容,“回来了,板栗卖得怎么样?”
话音刚落,田氏看着儿子手里的板栗,心情差了下来,“没卖出去?”
爹娘是知道他今日是去卖板栗的,他还说了会切了口子煮熟卖。
这时亲娘的变脸和问话,陈如松知道他娘是误会了,赶紧解释:“娘,什么卖不出去,我这是特地剥了壳孝敬您和爹的,带去县城的板栗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既然都孝敬爹娘了,陈如松想着当然要捡好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