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局势变幻(第二更)
作为魏军这边的主帅,当得知嬴渠梁如此兴师动众,几乎是倾尽秦国之力而发兵的时候,吴杰的心中不免多少有些意外,就连在和孙膑说话的时候都要调侃道:“这一次看来是真的把秦国人惹毛了……”
对于这一点,孙膑的回答同样很有幽默感:“听说当年吴将军之大父吴起以五万人、三千骑兵和五百战车大破秦军五十万之中,如今秦国只不过这区区十来万人,想必是不会被吴将军放在眼中的。”
对此,吴杰还以的是一阵连眼泪都要笑出来的大笑之声。
“三万魏武卒去打七万秦军和几万秦国民夫,再加上我大父的指挥能力,你真的觉得很难吗?史学家们虽然都喜欢秉笔直书,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上过战场,对数字的概念实在是太差了。”
五十万军队?开什么玩笑,就秦国现在的人口,全部年轻适龄男子加起来有没有五十万都不一定呢。
这种夸张其实一点都不少见,有个一两万人,那就是五万大军,有个两三万人那就是十万大军,要真有个十万大军,不得了,吹不到五十万你都不好意思。
这种吹逼通常来说属于舆论战的一种,就好像三国赤壁之战时候曹操这百万大军的旗号一扯开,听起来就相当相当的唬人,在心理上就对东吴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但压力归压力,等到大战真的起来的时候,想要凭借着心理压垮对面其实还是不太现实的,大家终归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地方,那就是在战场之上见高下。
对于大决战这种事情,能够看得出来两边其实都有所顾忌。
在吴杰这边来说,手中的两万人马是最可靠的力量,至于韩赵两军这边拼凑起来的五万人,老实说吴杰和孙膑都没有抱着什么太大的希望。
双方既然对垒,那么小规模的冲突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主要是以斥候部队为主。
而在这些斥候部队的相互战斗之中,吴杰一直以来训练的那七百名骑兵终于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多次让秦国的斥候部队吃瘪。
在最夸张的一次战斗之中,魏国胡人百夫长丘林洛率领着自己麾下的一百名骑兵边战边退,最后不但在闻讯而来数倍于己的秦军包围之下安然撤退,甚至还取得了上百个杀敌的功绩!
有了这份战绩在里面,吴杰自然也不免召见了一下丘林洛,并将其大加表扬了一番,然后又亲自赏赐一份让其他人看来都颇为眼红的奖励。
虽然是三晋联军,名义上以魏国吴杰为首,但韩国人和赵国人毕竟并不是魏国的属国,所以吴杰也不可能真正指挥得动这两个国家的军队。
但既然魏军都已经主动出击了,韩赵两个小弟自然也不可能没有点表示,因此韩赵两军这些天同样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小股部队在秦国境内四处出击,也打了一些仗,也抓了不少的俘虏,但胜率方面自然就没有魏军这边来的高了。
如此又过了好些天,魏国方面派来的五千援军也赶到了。
“龙贾见过吴将军!”率领这五千魏军的是一个颇为年轻的将军,嘴唇边上还带着细密的绒毛,看上去朝气蓬勃,十分具有活力。
吴杰对于龙贾的到来,心中自然是非常欢喜的。
虽然都城已经迁出,但是安邑城之中依旧留有一万五千名守军,龙贾这一次所带来的便是其中的五千人。
这五千人之中,足足含有两千魏武卒!
如此一来,吴杰手下的可用之兵就达到了两万五千人之中,其中有差不多七千名魏武卒。
虽然近年来国君魏罃正在不余遗力的对魏武卒进行扩编,但是七千名魏武卒也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消息也正在不停的通过各个渠道传到吴杰的耳中。
韩国和赵国趁着这次出兵的机会,对晋国国君原本就不多的那么一些可怜的国土进行了瓜分,将晋国国君赶到了端氏城。
齐国和鲁国之间似乎起了一些冲突,齐候看上去应该在考虑向鲁国开战。
越国察觉到了齐国的意图,也在向齐越边境集结军队,同时还派遣使者来面见魏罃,希望能够得到魏罃的支持。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也是和如今的吴杰有着一定关系的消息。
楚国出兵了。
楚国和秦国是传统的盟友关系。
在春秋时代,秦楚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强大的霸主晋国。
在战国时代,晋国虽然解体,可是分出来的魏国依旧称霸天下,三晋和秦楚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十分紧张。
所以当三晋威逼秦国的时候,秦侯嬴渠梁除了派出左庶长商鞅前来面见吴杰之外,同时也派出了使者用最快的速度赶往楚国郢都,向楚国求救。
如今在位的楚王是熊良夫,这是一个野心勃勃胸怀大志的楚国国君,在接到了秦国的求援信号之后,熊良夫立刻就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在熊良夫的命令下,楚国大将景舍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兵锋直指魏国长垣。
魏罃在得到了这个讯息之后,命令大将军庞涓率军八万南下,在长垣和景舍展开对峙。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中原大地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道命令从安邑传到了吴杰的案头上。
“若战,则战必胜之。若不能胜,则对峙即可。”吴杰注视着面前这份来自于魏罃的命令,神色不免有些古怪。
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说想打就一定能够“战必胜之”的战争?
更何况此刻在吴杰面前的,可是有名的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
不过魏罃的命令倒也是暗合了吴杰的意思,于是吴杰便继续按兵不动,在洛水西岸和秦国人玩起了静坐战争。
但让吴杰有些意外的是,他不动,秦国人却开始动了。
就在双方对峙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五月的一天早晨,秦军浩浩荡荡的出营,朝着三晋联军主动发起了第一波反击!
对于这一点,孙膑的回答同样很有幽默感:“听说当年吴将军之大父吴起以五万人、三千骑兵和五百战车大破秦军五十万之中,如今秦国只不过这区区十来万人,想必是不会被吴将军放在眼中的。”
对此,吴杰还以的是一阵连眼泪都要笑出来的大笑之声。
“三万魏武卒去打七万秦军和几万秦国民夫,再加上我大父的指挥能力,你真的觉得很难吗?史学家们虽然都喜欢秉笔直书,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上过战场,对数字的概念实在是太差了。”
五十万军队?开什么玩笑,就秦国现在的人口,全部年轻适龄男子加起来有没有五十万都不一定呢。
这种夸张其实一点都不少见,有个一两万人,那就是五万大军,有个两三万人那就是十万大军,要真有个十万大军,不得了,吹不到五十万你都不好意思。
这种吹逼通常来说属于舆论战的一种,就好像三国赤壁之战时候曹操这百万大军的旗号一扯开,听起来就相当相当的唬人,在心理上就对东吴一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但压力归压力,等到大战真的起来的时候,想要凭借着心理压垮对面其实还是不太现实的,大家终归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地方,那就是在战场之上见高下。
对于大决战这种事情,能够看得出来两边其实都有所顾忌。
在吴杰这边来说,手中的两万人马是最可靠的力量,至于韩赵两军这边拼凑起来的五万人,老实说吴杰和孙膑都没有抱着什么太大的希望。
双方既然对垒,那么小规模的冲突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主要是以斥候部队为主。
而在这些斥候部队的相互战斗之中,吴杰一直以来训练的那七百名骑兵终于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多次让秦国的斥候部队吃瘪。
在最夸张的一次战斗之中,魏国胡人百夫长丘林洛率领着自己麾下的一百名骑兵边战边退,最后不但在闻讯而来数倍于己的秦军包围之下安然撤退,甚至还取得了上百个杀敌的功绩!
有了这份战绩在里面,吴杰自然也不免召见了一下丘林洛,并将其大加表扬了一番,然后又亲自赏赐一份让其他人看来都颇为眼红的奖励。
虽然是三晋联军,名义上以魏国吴杰为首,但韩国人和赵国人毕竟并不是魏国的属国,所以吴杰也不可能真正指挥得动这两个国家的军队。
但既然魏军都已经主动出击了,韩赵两个小弟自然也不可能没有点表示,因此韩赵两军这些天同样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小股部队在秦国境内四处出击,也打了一些仗,也抓了不少的俘虏,但胜率方面自然就没有魏军这边来的高了。
如此又过了好些天,魏国方面派来的五千援军也赶到了。
“龙贾见过吴将军!”率领这五千魏军的是一个颇为年轻的将军,嘴唇边上还带着细密的绒毛,看上去朝气蓬勃,十分具有活力。
吴杰对于龙贾的到来,心中自然是非常欢喜的。
虽然都城已经迁出,但是安邑城之中依旧留有一万五千名守军,龙贾这一次所带来的便是其中的五千人。
这五千人之中,足足含有两千魏武卒!
如此一来,吴杰手下的可用之兵就达到了两万五千人之中,其中有差不多七千名魏武卒。
虽然近年来国君魏罃正在不余遗力的对魏武卒进行扩编,但是七千名魏武卒也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消息也正在不停的通过各个渠道传到吴杰的耳中。
韩国和赵国趁着这次出兵的机会,对晋国国君原本就不多的那么一些可怜的国土进行了瓜分,将晋国国君赶到了端氏城。
齐国和鲁国之间似乎起了一些冲突,齐候看上去应该在考虑向鲁国开战。
越国察觉到了齐国的意图,也在向齐越边境集结军队,同时还派遣使者来面见魏罃,希望能够得到魏罃的支持。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也是和如今的吴杰有着一定关系的消息。
楚国出兵了。
楚国和秦国是传统的盟友关系。
在春秋时代,秦楚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强大的霸主晋国。
在战国时代,晋国虽然解体,可是分出来的魏国依旧称霸天下,三晋和秦楚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十分紧张。
所以当三晋威逼秦国的时候,秦侯嬴渠梁除了派出左庶长商鞅前来面见吴杰之外,同时也派出了使者用最快的速度赶往楚国郢都,向楚国求救。
如今在位的楚王是熊良夫,这是一个野心勃勃胸怀大志的楚国国君,在接到了秦国的求援信号之后,熊良夫立刻就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在熊良夫的命令下,楚国大将景舍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兵锋直指魏国长垣。
魏罃在得到了这个讯息之后,命令大将军庞涓率军八万南下,在长垣和景舍展开对峙。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中原大地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道命令从安邑传到了吴杰的案头上。
“若战,则战必胜之。若不能胜,则对峙即可。”吴杰注视着面前这份来自于魏罃的命令,神色不免有些古怪。
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说想打就一定能够“战必胜之”的战争?
更何况此刻在吴杰面前的,可是有名的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
不过魏罃的命令倒也是暗合了吴杰的意思,于是吴杰便继续按兵不动,在洛水西岸和秦国人玩起了静坐战争。
但让吴杰有些意外的是,他不动,秦国人却开始动了。
就在双方对峙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五月的一天早晨,秦军浩浩荡荡的出营,朝着三晋联军主动发起了第一波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