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表姐妹变婆媳?
连佩一下子直起身来,愣了半晌,然后气闷道:“长安来的信?难道是父亲?他怎么会提到我的亲事?难不成他还怕我坏了连家的名声,要我赶紧出嫁不成!”
“好像不是,奴婢听说,好像是三太太提了一门亲事,让姑娘您斟酌斟酌”
连佩更疑惑了:“三婶?她怎么会管起我的亲事来?”
她正猜测着,严氏已经派人过来叫她过去一趟。
连佩想起方才,觉得十分丢脸,但犹豫一番,到底还是禁不住想要看看是桩什么样的亲事。
到了正院,连佩见婶婶严氏神色犹疑不定。
她磨磨蹭蹭进了花厅,站着不说话。
严氏站起身将她拉到自己身边,说道:“佩儿,不是婶婶怪你,只是你再不出阁就成老姑娘了!越往后,亲事越难寻,婶婶也是为你着想。”
连佩自然知道严氏她们想早点打发了她,闻言只垂着头一言不发。
严氏说道:“长安来了信,提了一门亲事,只不过婶婶觉得太过委屈你。”
她嘴上说着怕连佩委屈,其实是心里拿不定这亲事是好是坏。
连佩缓缓抬头,问道:“是什么亲事?”
严氏皱着眉,将信上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连佩一开始脸色难看,听到后来却渐渐恢复了平常。
严氏对永昌伯府并不了解,只道:“你三婶是想问问你的意思。”
“我嫁!”
听她这般干净利落的回答,严氏一愣,“佩儿,这亲事你若看好,我就给长安那边先回个信儿,不过你也得想清楚,给人做续弦,可不仅仅是给人做媳妇儿,还得当继母,听说薛二老爷的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比你还年长些,一个儿子虽然断了腿也与你差不多年纪……”
严氏原本给她选的人家,自然是对自己有些好处的。
连佩虽然脸上有疤痕,但她相貌本来出众,额发一挡,也看不出什么,权衡利弊,自然也有愿意的。
所以严氏还是希望连佩能嫁到她选的人家。
可连佩似乎主意已定,说道:“我想回长安。”
严氏面色一绷,“你只是想回长安?”
连佩垂眸,并不回答,而是问:“方才婶婶说,薛二老爷的儿子断了腿?”
严氏点头,“信上是这么说的,不过并无详情。”
连佩思量片刻,说道:“我想先回长安一趟,看看到底是如何情形再说。”
严氏一怔,说道:“倒也是该去看一眼。”
………………………………
淮阳侯府。
连三太太很快收到了严氏的回信,喜滋滋拿着信进了连三老爷的书房,说道:“老爷,溧阳那边回信了。”
连三老爷见她一脸喜色,便也露出轻松来:“答应了?”
连三太太道:“愿意是愿意,但佩丫头想先回来看看再说。”
连三老爷道:“这丫头一向有主见,婚姻大事,来亲眼看看也无可厚非。不过咱们得先跟父亲母亲透个话,若他们能答应,大哥自然不会有意见。”
连三太太早就想好了怎么跟连老太太说,痛快的应了,“虽是续弦,那也是正室,这事若是成了,也算了却了母亲一桩心事。”
连三老爷的眉目也极尽舒展,说道:“那薛二太太的病情,当真没法回转了?”
“八成是好不了了,我特意找了为她看诊的郎中细细问了一遍。”
连三老爷满意的点点头,道:“佩丫头什么时候启程?”
连三太太笑眯眯答道:“这两天就动身了。”
夫妻二人说话的档口,连佩已经到了郢县的客栈落脚。
她听着屋外忽高忽低的虫鸣声,仰面躺在榻上发呆。
阳光洒在她袖口的金丝花纹上,越发显得花纹繁复美丽。
她喜欢这样的繁华热闹,所以听说长安有一门亲事可行,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她做梦都想回长安。
婢女银川推门进来,见连佩面上带着久违的轻松愉悦,心底才放松下来。
“姑娘,奴婢伺候您换件衣裳吧,一会咱们又要启程了。”
连佩从榻上坐起身,任由银川给自己更衣,思绪却已经飘至远处。“三婶突然想起我来,不知这其中有什么内情。”
“姑娘说的是,若非对三房有益,她们怎么会平白想起姑娘来。”
连佩打开窗子,目光越过伸展到眼前几枝杏花,看见客栈中庭的池塘中,一些飘萍拥拥簇簇的泛着碧色,轻轻浮在水面上,一派生机盎然。
她说:“不知薛家现在都有什么人……等到了长安,还要细细打听打听才是,不能任凭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银川看着院中深深浅浅的青绿,心头也为自己担忧起来。
她毕竟要作为陪嫁丫头跟到薛家去,连佩好她就好,连佩不好,她便要受罪。
“姑娘,那薛二太太的病也不知到底是怎么样……人都说,这种熬日子的病,最说不准,一年半载好了的也有,熬了三五年不死的也有……”
柔软的柳枝在风中轻颤,搅动着连佩的心思,她的目光渐渐变得沉凝,说道:“一个被丈夫厌弃,儿子又病残的女人,怕什么。再者说,我也未必就要真的跟了薛二老爷。”
银川疑惑:“姑娘是什么意思?”
“等到了长安,你自然知道。”
连佩出了客栈登上马车,仿佛前几日在严氏面前的暴怒与愤懑都没有发生过。
她看着延伸至前方的远山,心仿佛已经到了繁华鼎盛的长安。
………………………………
五日后,连佩进京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云楚忱的耳朵里。
潋月悄悄在云楚忱耳边说道:“姑娘,那日二夫人去薛家,身边的丫头莺儿听薛二老爷身边的小厮嘀嘀咕咕,说什么续弦。”
“续弦?”云楚忱惊讶道:“薛二太太还没死呢,薛二老爷就琢磨着续弦了?”
云楚忱一口茶水喷在潋月身上,惹来潋月嗔怨的眼神,“姑娘这么聪明,肯定知道这馊主意是谁提起来的!”
云楚忱稍微一动心思就明白过来,“不会是连坤的爹娘吧?人选是连佩??!”
“奴婢也这样猜!要不然连佩怎么就突然回长安了呢?当初可是僖妃娘娘害她毁了容貌,又让连家将她送走的,若不是有必要,连家人怎么会让她回来堵僖妃的心?”
“连佩从前那般心高气傲的一个人,竟也答应了?”
潋月奇怪的看着她:“此时还不能肯定吧?毕竟薛二太太还活着呢……”
云楚忱想了想,说道:“那可未必,若有心让一个人没命,多得是法子。”
潋月若有所思,又道:“姑娘可没瞧见呢,那连三太太的一张脸,在看到连佩那一刻,笑的跟朵花儿一样,亏得她已经是个四旬出头的妇人了,也太不稳重了。连佩倒还像从前一样,一派的温柔端庄,不过我见她那副神色,并不会相信连三太太花言巧语。”
蘅兰在一旁极力的想象着“笑的像朵花儿”是什么情形,问道:“连佩以前就是个心眼多有主见的,吃了一回大亏,定会小心谨慎。”
云楚忱一边吃着蜜糕一边笑眯眯的听两人说话,她对连佩当然是十分了解的。
这个人,眼中可容不下沙子。
若薛二太太一时半会不能归西,连佩便要在长安等上许久,时间长了难免没有风声漏出去,到时候可不止是难堪。
连佩断断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姑娘这副神情,是在盘算什么呢?”蘅兰满脸恶寒的问。
云楚忱自己想着,嘴角也不自觉的抽了抽,“你们说,连佩若是知道云千亦将来会成为她的儿媳妇,会如何?”
蘅兰和潋月愕然的对视了一眼,不禁有些无语。
蘅兰道:“这……这的确令人有点难以接受……连佩跟连姨娘母女可是有仇的!三姑娘到时候成了连佩的儿媳妇,这……这还有好吗?”
潋月道:“照我看,三姑娘怕是更加难以接受的一个,薛至若没了生母,以后她们两夫妻在府中本就地位尴尬,仇人又成了自己的继母……”
云楚忱眯长了眼睛,说道:“连佩不是个好相与的,这门亲事若是成了,往后生下子嗣,更不会将云千亦他们小夫妻放在眼里,这是注定了要闹得天翻地覆……不过,连佩真的甘心嫁给一个跟自己爹一般大的男人做继室?”
………………………………
四月下旬,天气乍阴乍晴,多数时候都在下雨。
连佩回到淮阳侯府之后,踏实稳重了许多,不多说不多做。
连家老夫人观察了几日,就默认她留在长安住下了,其他人也就不再说什么。
只不过连佩从前的院子已经换了别人住,连三太太如今主持中馈,便给她安排了另外的院子,沉香阁。
沉香阁在府中的位置相对偏僻,却很合连佩的意。
她离开长安许久,回来之后还要多熟悉熟悉人事才行,不宜太过引人注意。
银川锦川两个丫头听了她的吩咐,行事也都十分低调,与人为善,几日下来,倒与府上的下人们相熟了。
“好像不是,奴婢听说,好像是三太太提了一门亲事,让姑娘您斟酌斟酌”
连佩更疑惑了:“三婶?她怎么会管起我的亲事来?”
她正猜测着,严氏已经派人过来叫她过去一趟。
连佩想起方才,觉得十分丢脸,但犹豫一番,到底还是禁不住想要看看是桩什么样的亲事。
到了正院,连佩见婶婶严氏神色犹疑不定。
她磨磨蹭蹭进了花厅,站着不说话。
严氏站起身将她拉到自己身边,说道:“佩儿,不是婶婶怪你,只是你再不出阁就成老姑娘了!越往后,亲事越难寻,婶婶也是为你着想。”
连佩自然知道严氏她们想早点打发了她,闻言只垂着头一言不发。
严氏说道:“长安来了信,提了一门亲事,只不过婶婶觉得太过委屈你。”
她嘴上说着怕连佩委屈,其实是心里拿不定这亲事是好是坏。
连佩缓缓抬头,问道:“是什么亲事?”
严氏皱着眉,将信上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连佩一开始脸色难看,听到后来却渐渐恢复了平常。
严氏对永昌伯府并不了解,只道:“你三婶是想问问你的意思。”
“我嫁!”
听她这般干净利落的回答,严氏一愣,“佩儿,这亲事你若看好,我就给长安那边先回个信儿,不过你也得想清楚,给人做续弦,可不仅仅是给人做媳妇儿,还得当继母,听说薛二老爷的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比你还年长些,一个儿子虽然断了腿也与你差不多年纪……”
严氏原本给她选的人家,自然是对自己有些好处的。
连佩虽然脸上有疤痕,但她相貌本来出众,额发一挡,也看不出什么,权衡利弊,自然也有愿意的。
所以严氏还是希望连佩能嫁到她选的人家。
可连佩似乎主意已定,说道:“我想回长安。”
严氏面色一绷,“你只是想回长安?”
连佩垂眸,并不回答,而是问:“方才婶婶说,薛二老爷的儿子断了腿?”
严氏点头,“信上是这么说的,不过并无详情。”
连佩思量片刻,说道:“我想先回长安一趟,看看到底是如何情形再说。”
严氏一怔,说道:“倒也是该去看一眼。”
………………………………
淮阳侯府。
连三太太很快收到了严氏的回信,喜滋滋拿着信进了连三老爷的书房,说道:“老爷,溧阳那边回信了。”
连三老爷见她一脸喜色,便也露出轻松来:“答应了?”
连三太太道:“愿意是愿意,但佩丫头想先回来看看再说。”
连三老爷道:“这丫头一向有主见,婚姻大事,来亲眼看看也无可厚非。不过咱们得先跟父亲母亲透个话,若他们能答应,大哥自然不会有意见。”
连三太太早就想好了怎么跟连老太太说,痛快的应了,“虽是续弦,那也是正室,这事若是成了,也算了却了母亲一桩心事。”
连三老爷的眉目也极尽舒展,说道:“那薛二太太的病情,当真没法回转了?”
“八成是好不了了,我特意找了为她看诊的郎中细细问了一遍。”
连三老爷满意的点点头,道:“佩丫头什么时候启程?”
连三太太笑眯眯答道:“这两天就动身了。”
夫妻二人说话的档口,连佩已经到了郢县的客栈落脚。
她听着屋外忽高忽低的虫鸣声,仰面躺在榻上发呆。
阳光洒在她袖口的金丝花纹上,越发显得花纹繁复美丽。
她喜欢这样的繁华热闹,所以听说长安有一门亲事可行,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她做梦都想回长安。
婢女银川推门进来,见连佩面上带着久违的轻松愉悦,心底才放松下来。
“姑娘,奴婢伺候您换件衣裳吧,一会咱们又要启程了。”
连佩从榻上坐起身,任由银川给自己更衣,思绪却已经飘至远处。“三婶突然想起我来,不知这其中有什么内情。”
“姑娘说的是,若非对三房有益,她们怎么会平白想起姑娘来。”
连佩打开窗子,目光越过伸展到眼前几枝杏花,看见客栈中庭的池塘中,一些飘萍拥拥簇簇的泛着碧色,轻轻浮在水面上,一派生机盎然。
她说:“不知薛家现在都有什么人……等到了长安,还要细细打听打听才是,不能任凭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银川看着院中深深浅浅的青绿,心头也为自己担忧起来。
她毕竟要作为陪嫁丫头跟到薛家去,连佩好她就好,连佩不好,她便要受罪。
“姑娘,那薛二太太的病也不知到底是怎么样……人都说,这种熬日子的病,最说不准,一年半载好了的也有,熬了三五年不死的也有……”
柔软的柳枝在风中轻颤,搅动着连佩的心思,她的目光渐渐变得沉凝,说道:“一个被丈夫厌弃,儿子又病残的女人,怕什么。再者说,我也未必就要真的跟了薛二老爷。”
银川疑惑:“姑娘是什么意思?”
“等到了长安,你自然知道。”
连佩出了客栈登上马车,仿佛前几日在严氏面前的暴怒与愤懑都没有发生过。
她看着延伸至前方的远山,心仿佛已经到了繁华鼎盛的长安。
………………………………
五日后,连佩进京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云楚忱的耳朵里。
潋月悄悄在云楚忱耳边说道:“姑娘,那日二夫人去薛家,身边的丫头莺儿听薛二老爷身边的小厮嘀嘀咕咕,说什么续弦。”
“续弦?”云楚忱惊讶道:“薛二太太还没死呢,薛二老爷就琢磨着续弦了?”
云楚忱一口茶水喷在潋月身上,惹来潋月嗔怨的眼神,“姑娘这么聪明,肯定知道这馊主意是谁提起来的!”
云楚忱稍微一动心思就明白过来,“不会是连坤的爹娘吧?人选是连佩??!”
“奴婢也这样猜!要不然连佩怎么就突然回长安了呢?当初可是僖妃娘娘害她毁了容貌,又让连家将她送走的,若不是有必要,连家人怎么会让她回来堵僖妃的心?”
“连佩从前那般心高气傲的一个人,竟也答应了?”
潋月奇怪的看着她:“此时还不能肯定吧?毕竟薛二太太还活着呢……”
云楚忱想了想,说道:“那可未必,若有心让一个人没命,多得是法子。”
潋月若有所思,又道:“姑娘可没瞧见呢,那连三太太的一张脸,在看到连佩那一刻,笑的跟朵花儿一样,亏得她已经是个四旬出头的妇人了,也太不稳重了。连佩倒还像从前一样,一派的温柔端庄,不过我见她那副神色,并不会相信连三太太花言巧语。”
蘅兰在一旁极力的想象着“笑的像朵花儿”是什么情形,问道:“连佩以前就是个心眼多有主见的,吃了一回大亏,定会小心谨慎。”
云楚忱一边吃着蜜糕一边笑眯眯的听两人说话,她对连佩当然是十分了解的。
这个人,眼中可容不下沙子。
若薛二太太一时半会不能归西,连佩便要在长安等上许久,时间长了难免没有风声漏出去,到时候可不止是难堪。
连佩断断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姑娘这副神情,是在盘算什么呢?”蘅兰满脸恶寒的问。
云楚忱自己想着,嘴角也不自觉的抽了抽,“你们说,连佩若是知道云千亦将来会成为她的儿媳妇,会如何?”
蘅兰和潋月愕然的对视了一眼,不禁有些无语。
蘅兰道:“这……这的确令人有点难以接受……连佩跟连姨娘母女可是有仇的!三姑娘到时候成了连佩的儿媳妇,这……这还有好吗?”
潋月道:“照我看,三姑娘怕是更加难以接受的一个,薛至若没了生母,以后她们两夫妻在府中本就地位尴尬,仇人又成了自己的继母……”
云楚忱眯长了眼睛,说道:“连佩不是个好相与的,这门亲事若是成了,往后生下子嗣,更不会将云千亦他们小夫妻放在眼里,这是注定了要闹得天翻地覆……不过,连佩真的甘心嫁给一个跟自己爹一般大的男人做继室?”
………………………………
四月下旬,天气乍阴乍晴,多数时候都在下雨。
连佩回到淮阳侯府之后,踏实稳重了许多,不多说不多做。
连家老夫人观察了几日,就默认她留在长安住下了,其他人也就不再说什么。
只不过连佩从前的院子已经换了别人住,连三太太如今主持中馈,便给她安排了另外的院子,沉香阁。
沉香阁在府中的位置相对偏僻,却很合连佩的意。
她离开长安许久,回来之后还要多熟悉熟悉人事才行,不宜太过引人注意。
银川锦川两个丫头听了她的吩咐,行事也都十分低调,与人为善,几日下来,倒与府上的下人们相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