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再遭劫难
  村里的里正官爷带众鬼卒进了院子。
  老婆婆惴惴不安的在前边引路,她故意磨磨唧唧的。
  有个长相凶恶的鬼卒喊道:“滚一边去,跟生了个脚疮似的……”
  老婆婆只好闪到一边。
  另一个鬼卒拿长戈推她一下:“有谁来过?要是窝藏逃犯,小心老子斩了你……”
  一个鬼卒一脚踢开草房门儿。
  老婆婆揪心地闭上眼睛,太阳穴鼓得砰砰响。
  屋内空空荡荡,连个影儿也没有,昏黄的油灯被吹得忽忽闪闪,欲灭非灭,欲熄非熄。
  里正官爷还算好脾气,都是本村的邻居,他也正是例行公事。
  不过,当着众鬼卒的面,只好装模作样地喝叫到:“老婆婆,若有逃犯过来借宿,可不准留下,这是犯法的事,记好了。”
  老婆婆按着动荡的心顾自纳闷:咦?他们藏哪去了?
  她眼睁睁的盼着这些鬼卒们快些离去。
  鬼卒搜遍了屋里,也未发现疑点。
  一个鬼卒走到神位前,喝道:“这是神位嚒?拉开!”
  老婆婆便去拉开神位遮帘,鬼卒探头往里一瞧,火把的光却照见一尊“泥塑”,可能这一尊泥塑神像太逼真了,吓得他手一哆嗦,火把居然烧着了自己的头发,痛得吱吱的喊着。
  另一个鬼卒问道:“有吗?”
  “没有!”
  鬼卒撤到院子里,再对后院搜查,将后院的一堆干柴引燃,生怕里边藏了逃犯。
  老婆婆蹲在地上哀求着哭起来,众鬼卒这才悻悻离去。
  白衣蒙面鬼士从神位龛里跳出来,又将眉月儿和小岁岁扶抱出来,拍去身上的尘土。
  老婆婆擦擦眼睛说道:“恩士,当我一拉开帘子时,看到你,一动也不动,眼皮也不眨,连我都被骗过了,幸好,你扯去了脸上的巾子。”
  白衣蒙面鬼士将綦巾装好,然后望着小岁岁:“这会儿,不怕我了吧!”
  好险!
  眉月儿说:“看来,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是不是他们听到了什么动静?”
  白衣鬼士说:“看样子,不像是有目标而来,应是例行搜查,纵然如此,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待我找好住处,再来接你们。哎,对了,眉月儿,你的眼睛有些好转吗?这次我给你带的草药,安心服了……”
  眉月儿幽幽地说:“恩士,这眼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治好的,倒也是习惯了,您忙你的大事吧!莫再为我们操心了。”
  白衣鬼士向老婆婆深施一礼:“老婆婆,您养了个好儿子,年少有为,明辨曲直,真没想到,居然如此巧合,您和您儿子都是我们的恩公。”
  “恩士,快别说见外的话,这就是缘哪!我老婆子又没有什么能耐,还结识了你们这些义士,死了也不悔了……”
  接下来的几天,倒也平安无事。
  小岁岁已经习惯了这个家,这种日子。
  但是她欢快的表面下,仍是日思夜盼着见到阳间的妈妈。
  她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弄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什么年代,这里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看不到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同学们,这里一天到晚没有作业,不用写字算题。
  她遇到了善良的眉月儿姐姐和同样善良的老婆婆、虎儿哥、白衣蒙面人。
  她把他们都看做人,因为他们和人一样,只是衣着不同而已。
  老婆婆去田野里种庄稼,她临出门时,会把柴门从外边“锁”起来,她用一根长长的葛藤将柴门捆得结结实实,村邻一看,便知她不在家。
  草房的门也从外面缠上,眉月儿和小岁岁只能躲在屋里。
  眉月儿能体会到老婆婆的良苦用心,小岁岁却受不了屋里的寂闷,总想去院子里玩。
  眉月儿便哄她,拿来锅灰,浸上水,然后以茼麻作笔,教她写字。
  小岁岁望着眉月儿姐姐写的字,惊讶得张口结舌:“姐姐,你写的字,比我老师都写得好呢!”
  眉月儿想到阳间的楚江童。
  几天来,他一直在和自己说心里话,只是阴阳两隔九重天,他的话却听不真切,也不知,自己对夜空的自语,他是否能听的见?
  小岁岁说:“眉月儿姐姐将来我找到妈妈后,你能也去我家吗?我妈妈会很欢迎你的,我的同学们,也肯很喜欢你,真的,到时候,你教我写字,写诗,好吗?”
  眉月儿抚摸着小岁岁的头:“小岁岁,你得先去找到妈妈,随后,眉月儿姐姐才能去啊!”小岁岁伸出细嫩的手指:“姐姐,那好,咱们拉钩……”
  眉月儿被小岁岁纯稚的狡黠与善良给逗乐了。
  眉月儿更多的时间是穿梭纺线,小岁岁在一旁看着,感到神奇无比。
  如此简陋原始的纺线机子,在小岁岁这个时代里,连见过也没有。
  华夏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并非一下子跃上顶巅,而是来自于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从一根并不起眼的木棍,一块粗糙的原石开始的。
  正是:
  花开千朵,生于胚芽。
  绢帛万匹,起于一丝。
  春日的午后,院子里各种花儿开得正艳,几只小鸡咕咕叫着,在花丛里刨食。
  一群灰色的家巧儿落于地上,如同秋日风中的白杨落叶。
  正值如此暄暖的春季,身上懒洋洋的,筋骨好似锁了一个寒冬,才被放出来,春困秋乏。
  老婆婆将葛藤缠好柴门,才欲去山坡上。
  里正官爷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把老婆婆吓了一跳,还未跑到跟前,就上气不接下气地喊:“老婆婆,快快快……鬼卒又来搜家,他们是听到了信儿,快让家里的躲……”
  老婆婆看见里正官爷如此,反而不敢再惊惶,她不知道里正官爷的话是真是假,只好说道:“俺家里什么也没有,只管搜去吧!”
  “哎哟,老婆婆,我岂不知道你家里的事儿,一定是有鬼卒秘密通报了的,快些快些,不然就来不及了……”
  老婆婆将信将疑,里正官爷拖着年迈的步子又往回跑了。
  里正官爷在大秦闹蝗灾那年,花百石米买了这个“里正”官。
  他平时并不欺榨乡民,反而还处处护着他们。
  老婆婆赶紧喊出眉月儿和小岁岁,推开柴门,顺着村边的岁柏河向山里跑去。
  据说,这条小河的源头就是遥远的岁柏山。
  也不知跑了多少路,小岁岁年纪小,体力有限,眉月儿一会儿背着她,老婆婆一会儿争过去,直到跑到村南边的大禹山时,才停下来。
  大禹山林木茂盛,山石嶙峋,野兽出没,村邻种田一般只在山脚下较为平坦处,略有山林的田地,宁愿荒芜着,也不敢去种。
  村邻倒不是害怕野兽,只因当地传说着山林里隐遁着一个千年旱魃。
  此山为大禹治水时常常栖宿的大山,故被远古村民命名为大禹山。
  大禹治水疏浚有方,从不以邻为壑,传为千古佳话。
  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水方得以成功。
  成功之日,将山的半腰掩埋九九八十一条深海白鱼,此鱼身长过尺,据说是龙王的后裔。
  却不曾料到,九九八十一条鱼中的一条,不甘寂寞,私自出穴,化为旱魃。
  此旱魃出世后,专与龙王作对,凡有云雨降落,它必独占,闹得大禹山附近十年九旱,庄稼收成少得可怜。
  村里的年轻力壮者,曾结伴去灭旱魃,却皆是有去无回,最后连堆尸骨也寻不见。
  老婆婆望着山顶,心生胆怯,生怕那旱魃此时出来。村邻却不曾见过那旱魃,只是想象着它的模样。
  小岁岁突然喊道:“老婆婆看,姐姐快看……”
  老婆婆顺着小岁岁手指的方向望去,村边的草房燃起熊熊大火,浓烟翻滚,如巨浪腾跃。
  那正是老婆婆的家啊!老婆婆跪地嚎啕。
  眉月儿也哭起来,小岁岁更是哭得伤心。
  家没了,往后的日子可如何过?
  老婆婆哭了一阵子,恨恨地擦干泪说道:“都别哭了,旱魃虽是可怕,可比鬼卒强多了,咱们还得活着,走,去找个山洞先住下。”
  在山的半腰里,终于找到了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山洞。
  老婆婆让眉月儿和小岁岁在洞外等着,自己先进洞探探究竟,若是过几个时辰还不见出来,你们就离开这里……
  眉月儿和小岁岁全不同意。
  眉月儿说:“老婆婆,我有销魂簪,不会有事的,洞里黑,我反正也看不见,正巧会适应了的。”
  小岁岁扯住老婆婆和眉月儿姐姐,焦急地说:“老婆婆,眉月儿姐姐,我身子小,反应机灵,能进去就能顺利跑出来,让我去吧!求你们啦……”
  “不行不行!”眉月儿和老婆婆同时拒绝。
  最后还是眉月儿进了山洞,她耳聪心明,仿佛连山洞里的旮旮旯旯都能“看”得清澈明了,手中握着销魂簪,脚下的山石哗啦哗啦地响着,还分明听见洞里有山泉的叮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