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高丽生乱
“姐夫啊,我现在发现父皇还是很啰嗦的!”
听见李治有开始抱怨,张允文不由苦笑一声。
说李治这是抱怨,其实也不正确,看他那抱怨是的神情,分明就是带着丝丝得意。可以理解,这李治从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到如今的太子,经过几个月的适应之后,他也渐渐习惯了这个身份,虽然在张允文面前还和以前差不多,但是,一股子威严气势也渐渐的生成了。
张允文轻笑一声:“陛下可不是个啰嗦的人,他在你面前怎么啰嗦了?”
李治苦着脸道:“吃饭的时候,父皇说:‘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乘马的时候,父皇说道:‘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到太液池里面的舟船,父皇又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到我在树下休息,则说:‘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你说父皇啰嗦不啰嗦?”
张允文道:“这可是陛下在言传身教,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君王,你可别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想当初你大哥可没有过这些待遇啊!看看陛下的风范,若是你能学个十之**,那以后也会成为流芳千古的明君的!”
李治笑道:“我这不就是抱怨一下嘛!其实我还是在努力的跟着父皇学了!”
“好,那就好!”张允文笑道。
在九月的时候,一支薛延陀使臣来到了长安,向大唐进贡,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领头的使臣是夷男的侄子突利设。
除了上贡之外,这支使团还提出一个请求来,希望能娶大唐公主。
面对这个请求,群臣分做两派。一派主张既然已受其牛羊,当嫁出公主,免生边患。同时搬出了汉时王昭君之事,大加议论,无非就是说着嫁公主的好处。这些人多是儒生,以褚遂良为首。另一派却是说薛延陀今实力大损,不足以和大唐谈条件,娶纳大唐公主。这些人却多是武将。
两派争执不已,而那突利设也四下活动。
这场争执没有持续几天,李世民便做出了决定。朝会之上,他对众大臣道:“卿等皆知古而不知今。昔者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群臣听罢,齐齐稽首道:“喏!”
薛延陀使团在长安呆了近半个月,便黯然返回草原去了。此行他们除了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向大唐求亲却是没有达成。
薛延陀使团离开长安不到三日,一支船队在登州靠岸了。
粗大的桅杆之上,一面绣着斗大的“卢”字的旗幡随着海风上下飘扬着。
码头上那些靠替人搬运货物的苦力见船队靠近,当下便蜂拥上去。然而,只听得一声“轰——”的一声巨响,那船舷处猛地伸出五根又厚又宽的跳板来,重重的搭在码头之上。
接着,从这些跳板上走下来一个个彪悍的水手。他们皆是手挎刀枪,目光冷峻。见到这种情形,那些苦力们顿时后退两步,不敢再往前靠。
这些水手下来之后,那船上忽地响起一阵笑声来:“呵呵,朴大人,这边请!”
只见两道人影出现在跳板边上。一人乃是一个穿着白色缎子的中年人,眉眼之间,带着浓浓的市侩气息。另一人带着黑色发冠,个子较为矮小,穿着一件奇怪的衣衫。看那样式,不似大唐服饰。这些苦力常常整日混迹码头之上,见惯了来来往往的船队,对于各国人的风俗也倒是有些了解。当即便有人认出来,这身打扮乃是海那边的新罗人的打扮。
“卢掌柜请!”那位新罗人站在跳板边,客气的说道。
这卢掌柜乃是久经世故之人,哪里会真的走到前面,不断的躬身请那新罗人先行。
这位姓朴的中年人终于拗不过卢掌柜,当先走下船来。
在他们二人之后,又有十多名新罗人和卢家人下了大船。
在税收的护卫之下,这些新罗人进入到了登州城内。
在登州城没呆上半日,一支十多人的唐军士卒队伍便来到新罗人所在的客栈之中。为首的那名校尉进入客栈过后没多久,这些新罗人便齐齐出了客栈,跟着唐军士卒离去。
而此时在长安城内,张允文受到了一封来自高丽的情报。上面说百济开始进攻新罗,而高丽也在图谋着和百济一道进攻新罗。两国联手封锁了新罗通往大唐的陆路和部分海路。情报中还提到,新罗国王为了向大唐派出使臣,五个使团同时出动,分扑向海陆二路。
看看这信件的落款,却是一个半月之前。看来这些高丽人和百济人还真是封锁得严密,这封密信比起以前的那些足足晚了半多月才到达。
按照信上所说,这使团派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若是按照水陆二路的行程来算,应该到达大唐了,难道是全部被那两国拦下来了?那可真是糟糕!张允文幸灾乐祸的想道。
张允文将这密信交给李世民看的时候,李世民一声冷笑:“哼,想不到连百济也掺和进来了!还敢封锁新罗进入我大唐的道路,这是胆大妄为啊!”
可是没过两日,便有消息传来,说是登州码头之上,一支新罗使团乘坐卢家从百济返回大唐的商船到达了大唐。但是,也仅仅一支而已。也就是说,恐怕其余使团已经遭到了不测。
如今,这支使团正在来长安的路上。
也不知是不是这些使臣心头着急,从登州到长安原本需要大半月的路程,他们竟然在十天就赶到了。
到达长安的时候,这些新罗人百感交集,一时间竟然怔怔无语。
这些新罗人入住驿馆之后,用了饭,换了一身衣衫,装扮了一下,便强烈要求见李世民。
驿馆的官员颇为为难的看着他们,最终将这个请求往上面汇报了一下。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失笑,呵呵,这些新罗人还真是性急啊!却是传下诏书,说是晚上将赐宴款待新罗使团。
那些新罗人这才没有继续要求立刻见李世民。
当暮色降临的时候,新罗使团一众人便在皇宫卫士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承庆殿。
这些使团成员哪里见过如此高大巍峨,华丽异常的宫阙。和长安皇城相比,他们新罗皇城只赶得上大唐的州府。
只见盏盏宫灯如同星辰,照亮回廊。秋风吹动,灯影飘摇,炫目迷神,让人不由沉醉其中。宫阙嵯峨,檐角狰狞,灯光不及之处,只有宫殿高大的影子冷冷的注视着来往的众人。
“外臣朴正银见过大唐皇帝陛下!”这位朴正银不安的坐在几案之后,时而低头看着几案上的果蔬,时而抬头四下张望一眼。一遇到附近唐臣的目光便又催下脑袋,片刻之后,再次扬起脑袋,向那唐臣一笑。
他是一个新手。这是在场的大臣们看到这新罗使臣表现后得出的结论。
当李世民的身影出现在主席之上,这位朴正银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两名副使行礼道。
李世民看着此人,先是愕然了一下,接着便淡淡一笑:“朴爱卿不用多礼,请坐!”
谁料这位朴正银却是猛的将头重重磕在木地板上,发出一声巨大的碰撞声,就连李世民和众大臣也不由感到额头一跳:“求大唐皇帝陛下救救我新罗吧!”说完,又是重重的一磕头。
李世民见这朴正银竟然如此诚心,心头也不由微微震动,当下不再绕弯子,直接说道:“朴爱卿,快起来吧!起来说说怎么回事!”
朴正银站起身来。接着宫灯烛火,李世民清楚的看见这人的额头之上,突起一个发红的包来。
朴正银当下便用简洁的语言将新罗遭遇到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再次跪下,向李世民道:“求大唐皇帝陛下赶快出兵,救救我新罗吧!若是再晚上一步,我新罗恐怕会面临灭顶之灾啊!”
李世民闻言,却没有一口答应下来,目光缓缓的从众大臣身上扫过。
听见李治有开始抱怨,张允文不由苦笑一声。
说李治这是抱怨,其实也不正确,看他那抱怨是的神情,分明就是带着丝丝得意。可以理解,这李治从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到如今的太子,经过几个月的适应之后,他也渐渐习惯了这个身份,虽然在张允文面前还和以前差不多,但是,一股子威严气势也渐渐的生成了。
张允文轻笑一声:“陛下可不是个啰嗦的人,他在你面前怎么啰嗦了?”
李治苦着脸道:“吃饭的时候,父皇说:‘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乘马的时候,父皇说道:‘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到太液池里面的舟船,父皇又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到我在树下休息,则说:‘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你说父皇啰嗦不啰嗦?”
张允文道:“这可是陛下在言传身教,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君王,你可别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想当初你大哥可没有过这些待遇啊!看看陛下的风范,若是你能学个十之**,那以后也会成为流芳千古的明君的!”
李治笑道:“我这不就是抱怨一下嘛!其实我还是在努力的跟着父皇学了!”
“好,那就好!”张允文笑道。
在九月的时候,一支薛延陀使臣来到了长安,向大唐进贡,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领头的使臣是夷男的侄子突利设。
除了上贡之外,这支使团还提出一个请求来,希望能娶大唐公主。
面对这个请求,群臣分做两派。一派主张既然已受其牛羊,当嫁出公主,免生边患。同时搬出了汉时王昭君之事,大加议论,无非就是说着嫁公主的好处。这些人多是儒生,以褚遂良为首。另一派却是说薛延陀今实力大损,不足以和大唐谈条件,娶纳大唐公主。这些人却多是武将。
两派争执不已,而那突利设也四下活动。
这场争执没有持续几天,李世民便做出了决定。朝会之上,他对众大臣道:“卿等皆知古而不知今。昔者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群臣听罢,齐齐稽首道:“喏!”
薛延陀使团在长安呆了近半个月,便黯然返回草原去了。此行他们除了得到了大量的赏赐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向大唐求亲却是没有达成。
薛延陀使团离开长安不到三日,一支船队在登州靠岸了。
粗大的桅杆之上,一面绣着斗大的“卢”字的旗幡随着海风上下飘扬着。
码头上那些靠替人搬运货物的苦力见船队靠近,当下便蜂拥上去。然而,只听得一声“轰——”的一声巨响,那船舷处猛地伸出五根又厚又宽的跳板来,重重的搭在码头之上。
接着,从这些跳板上走下来一个个彪悍的水手。他们皆是手挎刀枪,目光冷峻。见到这种情形,那些苦力们顿时后退两步,不敢再往前靠。
这些水手下来之后,那船上忽地响起一阵笑声来:“呵呵,朴大人,这边请!”
只见两道人影出现在跳板边上。一人乃是一个穿着白色缎子的中年人,眉眼之间,带着浓浓的市侩气息。另一人带着黑色发冠,个子较为矮小,穿着一件奇怪的衣衫。看那样式,不似大唐服饰。这些苦力常常整日混迹码头之上,见惯了来来往往的船队,对于各国人的风俗也倒是有些了解。当即便有人认出来,这身打扮乃是海那边的新罗人的打扮。
“卢掌柜请!”那位新罗人站在跳板边,客气的说道。
这卢掌柜乃是久经世故之人,哪里会真的走到前面,不断的躬身请那新罗人先行。
这位姓朴的中年人终于拗不过卢掌柜,当先走下船来。
在他们二人之后,又有十多名新罗人和卢家人下了大船。
在税收的护卫之下,这些新罗人进入到了登州城内。
在登州城没呆上半日,一支十多人的唐军士卒队伍便来到新罗人所在的客栈之中。为首的那名校尉进入客栈过后没多久,这些新罗人便齐齐出了客栈,跟着唐军士卒离去。
而此时在长安城内,张允文受到了一封来自高丽的情报。上面说百济开始进攻新罗,而高丽也在图谋着和百济一道进攻新罗。两国联手封锁了新罗通往大唐的陆路和部分海路。情报中还提到,新罗国王为了向大唐派出使臣,五个使团同时出动,分扑向海陆二路。
看看这信件的落款,却是一个半月之前。看来这些高丽人和百济人还真是封锁得严密,这封密信比起以前的那些足足晚了半多月才到达。
按照信上所说,这使团派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若是按照水陆二路的行程来算,应该到达大唐了,难道是全部被那两国拦下来了?那可真是糟糕!张允文幸灾乐祸的想道。
张允文将这密信交给李世民看的时候,李世民一声冷笑:“哼,想不到连百济也掺和进来了!还敢封锁新罗进入我大唐的道路,这是胆大妄为啊!”
可是没过两日,便有消息传来,说是登州码头之上,一支新罗使团乘坐卢家从百济返回大唐的商船到达了大唐。但是,也仅仅一支而已。也就是说,恐怕其余使团已经遭到了不测。
如今,这支使团正在来长安的路上。
也不知是不是这些使臣心头着急,从登州到长安原本需要大半月的路程,他们竟然在十天就赶到了。
到达长安的时候,这些新罗人百感交集,一时间竟然怔怔无语。
这些新罗人入住驿馆之后,用了饭,换了一身衣衫,装扮了一下,便强烈要求见李世民。
驿馆的官员颇为为难的看着他们,最终将这个请求往上面汇报了一下。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失笑,呵呵,这些新罗人还真是性急啊!却是传下诏书,说是晚上将赐宴款待新罗使团。
那些新罗人这才没有继续要求立刻见李世民。
当暮色降临的时候,新罗使团一众人便在皇宫卫士的带领之下,来到了承庆殿。
这些使团成员哪里见过如此高大巍峨,华丽异常的宫阙。和长安皇城相比,他们新罗皇城只赶得上大唐的州府。
只见盏盏宫灯如同星辰,照亮回廊。秋风吹动,灯影飘摇,炫目迷神,让人不由沉醉其中。宫阙嵯峨,檐角狰狞,灯光不及之处,只有宫殿高大的影子冷冷的注视着来往的众人。
“外臣朴正银见过大唐皇帝陛下!”这位朴正银不安的坐在几案之后,时而低头看着几案上的果蔬,时而抬头四下张望一眼。一遇到附近唐臣的目光便又催下脑袋,片刻之后,再次扬起脑袋,向那唐臣一笑。
他是一个新手。这是在场的大臣们看到这新罗使臣表现后得出的结论。
当李世民的身影出现在主席之上,这位朴正银便迫不及待的带着两名副使行礼道。
李世民看着此人,先是愕然了一下,接着便淡淡一笑:“朴爱卿不用多礼,请坐!”
谁料这位朴正银却是猛的将头重重磕在木地板上,发出一声巨大的碰撞声,就连李世民和众大臣也不由感到额头一跳:“求大唐皇帝陛下救救我新罗吧!”说完,又是重重的一磕头。
李世民见这朴正银竟然如此诚心,心头也不由微微震动,当下不再绕弯子,直接说道:“朴爱卿,快起来吧!起来说说怎么回事!”
朴正银站起身来。接着宫灯烛火,李世民清楚的看见这人的额头之上,突起一个发红的包来。
朴正银当下便用简洁的语言将新罗遭遇到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再次跪下,向李世民道:“求大唐皇帝陛下赶快出兵,救救我新罗吧!若是再晚上一步,我新罗恐怕会面临灭顶之灾啊!”
李世民闻言,却没有一口答应下来,目光缓缓的从众大臣身上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