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轻兵部尚书
赵佶沉思良久,拿不定主意。王钰在旁边看着,也不便多言,君臣两人各怀心事,倒是旁边的李公公看了个明白,不时冲王钰使眼色,让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赵佶暗忖,近来杭州造作局上奏,称“花石纲”耗费巨大,请求朝廷再追加银两。可大宋每年税收,除去军费,官俸,水利,赈灾与辽夏两国的岁币外,只够支撑九个月用度,时常捉襟见肘,的确是应该变通一下了。既然朝中大臣多有变法的主张,何不顺应大臣的意思?
正要开口再次询问王钰相关事宜,突然想到,王钰就算再能干,可踏上仕途不过两年时间,断然不会对国家大事如此清楚,身后必定有高人指点。
“王小宝,你先前所言,甚合朕意。不过,朕想知道的是,这些主意是你想出来的,还是另有其人?”赵佶问道。若王钰一口咬定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此人年纪虽轻,其志不小,则不可重用。
王钰一听皇帝这么问,心里犯了嘀咕,难道他已经看出什么破绽来?若自己说实话,那《上皇帝万言书》一交出来,倘若惹得龙颜大怒,自己也会受牵连。可如果不说实话,万一日后被查出来,就是欺君之罪,要押赴闹市,斩首示众。真话不能全说,假话也不能乱说,权衡利弊之后,王钰回答道:“陛下,臣不敢隐瞒,这些法子,都是臣在尚儒书院读书时,恩师朱严昭提出来的。”
“哦,如此说来,你那恩师倒是有些学识。不知他多大年纪,找个机会可引来见朕,若是可堪大用,朕自当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赵佶见王钰坦诚,颇感欣慰。
王钰想起老师惨死异乡,心下感伤,神色黯然的说道:“臣出使大辽时,曾请老师同行,却不料半路遭遇劫杀,老师惨死异乡。回国时,因普天同庆,臣不想因这件事情让陛下忧心,所以再三交待,不必上报。因为这事说到底,只是针对微臣。”
“还有这等事?”赵佶愕然,“小宝,你总归还是年轻,不知道利害关系。你身为朝廷大臣,那幕后之人既然针对你,那就是针对朝廷。朕记得你任国队教头时,也有人买凶杀你,着开封府查办,至今不见回音,李吉。”
“老奴在。”李公公一欠身应道。
“传朕口谕,开封府尹卢卓,办事不利。免去府尹一职,让吏部给他寻一个合适的去处吧。只是,免了他,开封府尹责任重大,不知何人可任此职?小宝,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王钰没有料到赵佶会问他,下意识的回答道:“这是陛下的事,臣哪里知道。”这话却有些不敬了,赵佶却认为他是诚惶诚恐,不敢越权,遂笑道:“天子乾纲独断没有错,可天下之大,事务繁杂,你们这些作臣子的,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否则要官员何用?”
“那,那李纲如何?”王钰想起第一次廷议梁山之事时,御史李纲建议招安,后因首次招安失败,天子震怒,将他送交大理寺问罪。王钰在朝中认识的大臣,大多都是三品以上的权臣,唯一有印象的便是这个李纲了,索性送个顺水人情给他。
“李纲?就是上次建议招安的御史李纲?”赵佶也想起这档子事,当初问他的罪,是以为书生误国,现在看来,建议招安无疑是有远见的。倒是错怪了他,也罢,就让他知开封府吧。
当日,王钰与赵佶足足谈了三个时辰,从朝政大事到民间趣闻,无所不谈。且内定王钰任招安特使,第三次赴梁山招安宋江等人。
次日早朝,发生了几件大事,久不上朝的赵佶,接连宣布几道人事任命。因殿帅府都指挥使高俅重病在家,不能理事,着免去其太尉一职,改任枢密副使。调侍卫步军衙门副都指挥使宿元景任殿帅府长官。
擢升王钰为资政殿大学士,改封修武侯,领兵部尚书。免去其殿帅府副都指挥使一职,由广勇军承宣使韩毅补缺。着兵部尚书王钰,任招安特使,赴山东招安梁山人马。又召回流放岭南的李纲,任开封府尹。王钰,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兵部尚书。
只因高俅兵败被俘,隐瞒不服,被赵佶引以为耻,本应问罪。但念在他跟随自己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还是授了一个闲职。由此可以看出,赵佶对高俅还是恩宠有加的,那殿帅府太尉是从二品,而枢密副使虽然在童贯手下为官,没有实权,却是正二品大员。
而王钰则有些郁闷了,资政殿大学士,修武侯,兵部尚书,听着威风,而且从从三品升到正三品,却又成了闲职。宋朝,大学士不过是大臣们的荣衔,并没有什么具体负责的事务。而全国军务,都由枢密院掌管,兵部在宋朝,只是一个摆设。兵部的职责,只是负责武举,各地团练,以及蕃兵,剩员,以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说得上是清水衙门,跟翰林院有一拼。
散朝之后,大臣们个个心里都揣着鬼,朝廷如此大的人事变动,近年罕见。而让人意外的,还是高俅与王钰两位宠臣,都被削去本来职权,授了闲职。殿帅府衙门,可称得上是大换血啊。都说天威难测,果然如此。
高俅被削去实权,本以为是王钰从中作梗,进了谗言。可见他也被削了兵权,心中更加疑惑,实在弄不懂天子到底用意何在。
王钰出了资政殿,抱着笏板闷闷不乐,原来那些成天围在他身边,顺平侯长,顺平侯短的大臣们,此时一个个不见了踪影。
“娘的,什么鸟尚书,好不容易带着五千兵马,现在只剩下光杆司令了。”
“尚书大人留步。”正郁闷时,身后有人呼唤,回头一看,原来是童贯。
王钰心情不佳,苦笑道:“童大人就不要笑我了,什么尚书大人,哼哼。”
童贯走到身边,小声说道:“适才公相传话与我,散朝之后,让我等都到他府上赴宴。”
赴宴?赴什么宴?老子被削了兵权,你还摆宴席庆祝?可蔡京是百官之首,他的面子不能不给。童贯见王钰闷闷不乐,也不说破,交待完之后,便自行离开了。留王钰一人在那里,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回府之后,少府监派人送来了正三品大员的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随身标志饰物和相应物品,又将“顺平侯府”的门匾换成了“修武侯府”,王钰一人赏了他们二十两银子。大家都是清水衙门,同病相怜啊。
王钰换上崭新的正三品大臣常服,出门一看,原来的四抬大轿,变成了八抬。看着倒是风光,可谁都知道,大臣没有实权,那就跟个鸟人一样。到了太师府,童贯,梁师成,杨晋等人都先到一步,而让王钰意见的是,新任的殿帅府太尉宿元景也在。
花厅之中,早已摆下宴席,众官见王钰到来,纷纷起身祝贺道:“修武侯荣升兵部尚书,可喜可贺!”
王钰只得强颜欢笑,一一谢道:“感谢诸位大人。”
蔡京坐了上首,众人各按官阶落座,王钰虽然是正三品大员,可在这里却是晚辈,所以坐在最后。宴席开始,众官一边贺宿元景升任太尉,一边贺王钰升任兵部尚书,王钰心情不好,酒入愁肠愁更愁,再好的美酒,喝着也跟马尿差不多。
“王尚书心境似乎不佳?”酒至半酣,蔡京冲众人使了一个眼色,笑问王钰道。
“别人笑我也就算了,公相,媪相两位,都是王钰是良师益友,怎么也取笑我?谁都知道兵部只是个摆设,一等一的清水衙门,圣上将我调去兵部任主官,我实在弄不明白。”王钰没好气的说道。
“哈哈,小宝,这你就不知道了。古往今来,以弱冠之年担任尚书一职者,能有几人?你王钰是第一个啊,这还不值得庆贺吗?”蔡京心情倒是跟王钰形成鲜明对比。
“小宝,你可知道,兵部是个摆设,兵部尚书更是一个摆设。兵部大小事务,一般来说,都是由兵部侍郎处理,尚书一般只授于老臣,当作一种荣誉罢了。”童贯也不知道是何居心,明明知道王钰心情不好,还在火上浇油。
王钰听罢,反倒不郁闷了。在座的人,哪个不是老油条?对朝廷大事比自己更清楚,明知道自己被削了实权,还在故意刺激,这不合常理啊,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两位相爷,就不要刺激尚书大人了,还是实言相告吧。下官估计,再说下去,咱们这位兵部尚书,只怕要哭鼻子了。”宿元景说罢,厅中一阵大笑。
到底还是童贯与王钰关系最好,此时听宿太尉这么一说,便对王钰道:“小宝,你不要忧心。圣上这次安排,其实是另有深意的。”
“哦?下官不明白童大人的意思?”王钰拱手问道。
此时,检校太殿梁师成搭话道:“王大人,你可知道,资政殿大学士意味着什么?”见王钰摇头,他又继续说道:“咱们这里,只有公相是资政殿大学士,枢密相公是保和殿大学士,除此之外,我与宿太尉可都只是学士啊。”王钰知道,在当朝,文臣们领的荣衔,分为直学士,学士,大学士三等,这大学士已经到了最高了,可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还不算,本官倒是认为,圣上这次给王尚书的封爵大有文章。你看,之前王大人的封爵是顺平侯,执事有班谓之顺,克定祸乱谓之平。这个封号,意思不过是说王大人你尽忠职守罢了。可你现在的封号,修武侯,自古以来,哪有文臣封号带武的?只有三国时蜀汉诸葛亮,谥为忠武侯。依老夫看,圣上是对王大人寄予厚望啊。”蔡京说道。
“据下官估计,圣上此次安排,应该是为了尚书大人到梁山招安方便,才暂时削去本职,改授兵部尚书。因王大人年少,怕资历不足,威望不够,所以加个兵部尚书的头衔,震慑贼寇。说不定,等招安归来,又另作安排,也未可知。”宿元景与王钰头一回碰面,印象倒是不错。
王钰听完众人所言,虽然不全明白其中含意,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赵佶这次安排,大有文章可作,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靠,这朝政大事,果然水深,自己到底还是经验不足,得多多留心了。”王钰心里暗想,此时,被削去兵权的郁闷已然一扫而空。端起酒杯,与众权臣把酒言欢。
吃到最后,蔡京拿出一个锦盒,递到王钰面前:“王大人荣升,本官无以为敬,就以此物,聊表寸心。当日在朝堂上,若不是小宝解围,本官只怕会惹怒圣上。”
王钰打开一看,本以为是交钞银票之类,可那堆东西虽然是纸质,却不是银票。仔细一看,竟然是田契!蔡京一带头,其他人都纷纷效仿,送银票的,送古玩的,不值个几万两,根本拿不出手。
“这群狗日的,平日里在皇帝面前个个忠心,却捞了这么多油水,看起来,我他妈倒像个清官了。”王钰嗟叹不已,感慨自己还是太纯洁了。
装模作样的推辞一番,满嘴都在说怎么好意思,到底还是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咱们几个,都是天子近臣,责任重大,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要同进同退才是。小宝啊,你深得圣上宠信,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可要提早给我们打个招呼,不能藏私哟。”梁师成搭着王钰肩膀,亲切的说道。可不要小看这个梁师成,他是检校太殿,皇帝的诏书都出自他手中,王钰曾经听童贯私下提起,说此人胆大包天,竟然敢模仿皇帝笔迹,假传圣旨。不过他倒“仗义”,得了好处,绝对不会独吞,蔡京,童贯等,都得了他许多好处。
当夜,几位权臣在太师府中吃得大醉,王钰挂念着明日还要起程赶赴梁山招安,不敢久留,拜辞而去。
“老爷,到府了。”王钰坐在八抬大轿上,晃晃悠悠,滋味十足。
“嗯。”王钰应了一声,在王忠的搀扶之下落了轿,刚上台阶,脚上一滑,摔倒在地。慌得门人们一拥而上,扶起他来。就是刚才那一倒,王钰仿佛瞥见侯府对面的房子后有人影,这深更半夜的,谁在我侯府前打望?
“王忠,对面有人,带几个人去看看。”王钰不动声色的说道,王忠会意,让下人扶王钰进去,自己则带几个壮汉,分两头包抄,直扑对面。可到那一看,哪有人在?
“好险,那王钰似乎已经看到你我,快回去禀报。”黑暗之中,两个人影窃窃私语。说罢,从房上一跃而下,迅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这两人离了修武侯府,直往西街而去,在大通号钱庄前停了下来,四下一张望,飞速翻过院墙。一路穿廊过道,直往后院,似乎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
“东家在哪里?”半路上,遇见一个丫头,提着一个食盒,打着灯笼正往里去。其中一人在那丫头屁股上狠捏一把问道。
那丫头一声惊叫,待看清来人,嗔怪道:“要死啦你!东家在书房会客哩。”
“那好,待我去交待回来,再来找你。”两人别了那丫环,直走书房,见里面亮着灯光。于是伸手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一声进来之后,方才推门进屋。
书房中,大通号掌柜郝大通立于书案之前。那椅上却坐着一个不认识的人,手捧一卷书,侧身看着。虽然看不清容貌,但是那人年纪想来不大。但东家站在他面前,执礼甚恭,不知是什么来头。
“东家,我兄弟二人一直跟踪王钰,他下朝之后,去了蔡太师府上。吃得大醉才打道回府,他府上管家王忠,手里提着不少东西,想必是其他大人送的礼。”
郝大能听完,挥了挥手,那两人退出书房,掩上了房门。
“侯爷,果然不出你所料,圣上这次安排,确实别有用意。若真是削去了王小宝实权,那蔡相等人,绝计不会再请他到府上吃酒,还送他那么多的礼。”郝大通对着灯前那夜读之人说道。
柴进堂翻了一页书,轻笑道:“这有什么,好戏还在后头,你等着看吧,圣上必会重用此人。宫中传来消息,王小宝在天子面前进言变法,哼哼,这等跳梁小丑,也敢妄言变法。王安石就是前车之鉴,变法变法,变得天下大乱。”
“那岂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侯爷,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大辽已经不顶事了,金兵势大,已经攻战辽国半壁江山。依小人之见,至多不出五年,辽国必亡。辽若亡,则只剩大宋,大金,西夏三足鼎立,如大理,回鹘等国,不足为虑。”没想到,一个钱庄的掌柜,竟对天下大势有如此的洞察之力。
赵佶暗忖,近来杭州造作局上奏,称“花石纲”耗费巨大,请求朝廷再追加银两。可大宋每年税收,除去军费,官俸,水利,赈灾与辽夏两国的岁币外,只够支撑九个月用度,时常捉襟见肘,的确是应该变通一下了。既然朝中大臣多有变法的主张,何不顺应大臣的意思?
正要开口再次询问王钰相关事宜,突然想到,王钰就算再能干,可踏上仕途不过两年时间,断然不会对国家大事如此清楚,身后必定有高人指点。
“王小宝,你先前所言,甚合朕意。不过,朕想知道的是,这些主意是你想出来的,还是另有其人?”赵佶问道。若王钰一口咬定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那此人年纪虽轻,其志不小,则不可重用。
王钰一听皇帝这么问,心里犯了嘀咕,难道他已经看出什么破绽来?若自己说实话,那《上皇帝万言书》一交出来,倘若惹得龙颜大怒,自己也会受牵连。可如果不说实话,万一日后被查出来,就是欺君之罪,要押赴闹市,斩首示众。真话不能全说,假话也不能乱说,权衡利弊之后,王钰回答道:“陛下,臣不敢隐瞒,这些法子,都是臣在尚儒书院读书时,恩师朱严昭提出来的。”
“哦,如此说来,你那恩师倒是有些学识。不知他多大年纪,找个机会可引来见朕,若是可堪大用,朕自当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赵佶见王钰坦诚,颇感欣慰。
王钰想起老师惨死异乡,心下感伤,神色黯然的说道:“臣出使大辽时,曾请老师同行,却不料半路遭遇劫杀,老师惨死异乡。回国时,因普天同庆,臣不想因这件事情让陛下忧心,所以再三交待,不必上报。因为这事说到底,只是针对微臣。”
“还有这等事?”赵佶愕然,“小宝,你总归还是年轻,不知道利害关系。你身为朝廷大臣,那幕后之人既然针对你,那就是针对朝廷。朕记得你任国队教头时,也有人买凶杀你,着开封府查办,至今不见回音,李吉。”
“老奴在。”李公公一欠身应道。
“传朕口谕,开封府尹卢卓,办事不利。免去府尹一职,让吏部给他寻一个合适的去处吧。只是,免了他,开封府尹责任重大,不知何人可任此职?小宝,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王钰没有料到赵佶会问他,下意识的回答道:“这是陛下的事,臣哪里知道。”这话却有些不敬了,赵佶却认为他是诚惶诚恐,不敢越权,遂笑道:“天子乾纲独断没有错,可天下之大,事务繁杂,你们这些作臣子的,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否则要官员何用?”
“那,那李纲如何?”王钰想起第一次廷议梁山之事时,御史李纲建议招安,后因首次招安失败,天子震怒,将他送交大理寺问罪。王钰在朝中认识的大臣,大多都是三品以上的权臣,唯一有印象的便是这个李纲了,索性送个顺水人情给他。
“李纲?就是上次建议招安的御史李纲?”赵佶也想起这档子事,当初问他的罪,是以为书生误国,现在看来,建议招安无疑是有远见的。倒是错怪了他,也罢,就让他知开封府吧。
当日,王钰与赵佶足足谈了三个时辰,从朝政大事到民间趣闻,无所不谈。且内定王钰任招安特使,第三次赴梁山招安宋江等人。
次日早朝,发生了几件大事,久不上朝的赵佶,接连宣布几道人事任命。因殿帅府都指挥使高俅重病在家,不能理事,着免去其太尉一职,改任枢密副使。调侍卫步军衙门副都指挥使宿元景任殿帅府长官。
擢升王钰为资政殿大学士,改封修武侯,领兵部尚书。免去其殿帅府副都指挥使一职,由广勇军承宣使韩毅补缺。着兵部尚书王钰,任招安特使,赴山东招安梁山人马。又召回流放岭南的李纲,任开封府尹。王钰,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兵部尚书。
只因高俅兵败被俘,隐瞒不服,被赵佶引以为耻,本应问罪。但念在他跟随自己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还是授了一个闲职。由此可以看出,赵佶对高俅还是恩宠有加的,那殿帅府太尉是从二品,而枢密副使虽然在童贯手下为官,没有实权,却是正二品大员。
而王钰则有些郁闷了,资政殿大学士,修武侯,兵部尚书,听着威风,而且从从三品升到正三品,却又成了闲职。宋朝,大学士不过是大臣们的荣衔,并没有什么具体负责的事务。而全国军务,都由枢密院掌管,兵部在宋朝,只是一个摆设。兵部的职责,只是负责武举,各地团练,以及蕃兵,剩员,以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说得上是清水衙门,跟翰林院有一拼。
散朝之后,大臣们个个心里都揣着鬼,朝廷如此大的人事变动,近年罕见。而让人意外的,还是高俅与王钰两位宠臣,都被削去本来职权,授了闲职。殿帅府衙门,可称得上是大换血啊。都说天威难测,果然如此。
高俅被削去实权,本以为是王钰从中作梗,进了谗言。可见他也被削了兵权,心中更加疑惑,实在弄不懂天子到底用意何在。
王钰出了资政殿,抱着笏板闷闷不乐,原来那些成天围在他身边,顺平侯长,顺平侯短的大臣们,此时一个个不见了踪影。
“娘的,什么鸟尚书,好不容易带着五千兵马,现在只剩下光杆司令了。”
“尚书大人留步。”正郁闷时,身后有人呼唤,回头一看,原来是童贯。
王钰心情不佳,苦笑道:“童大人就不要笑我了,什么尚书大人,哼哼。”
童贯走到身边,小声说道:“适才公相传话与我,散朝之后,让我等都到他府上赴宴。”
赴宴?赴什么宴?老子被削了兵权,你还摆宴席庆祝?可蔡京是百官之首,他的面子不能不给。童贯见王钰闷闷不乐,也不说破,交待完之后,便自行离开了。留王钰一人在那里,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回府之后,少府监派人送来了正三品大员的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随身标志饰物和相应物品,又将“顺平侯府”的门匾换成了“修武侯府”,王钰一人赏了他们二十两银子。大家都是清水衙门,同病相怜啊。
王钰换上崭新的正三品大臣常服,出门一看,原来的四抬大轿,变成了八抬。看着倒是风光,可谁都知道,大臣没有实权,那就跟个鸟人一样。到了太师府,童贯,梁师成,杨晋等人都先到一步,而让王钰意见的是,新任的殿帅府太尉宿元景也在。
花厅之中,早已摆下宴席,众官见王钰到来,纷纷起身祝贺道:“修武侯荣升兵部尚书,可喜可贺!”
王钰只得强颜欢笑,一一谢道:“感谢诸位大人。”
蔡京坐了上首,众人各按官阶落座,王钰虽然是正三品大员,可在这里却是晚辈,所以坐在最后。宴席开始,众官一边贺宿元景升任太尉,一边贺王钰升任兵部尚书,王钰心情不好,酒入愁肠愁更愁,再好的美酒,喝着也跟马尿差不多。
“王尚书心境似乎不佳?”酒至半酣,蔡京冲众人使了一个眼色,笑问王钰道。
“别人笑我也就算了,公相,媪相两位,都是王钰是良师益友,怎么也取笑我?谁都知道兵部只是个摆设,一等一的清水衙门,圣上将我调去兵部任主官,我实在弄不明白。”王钰没好气的说道。
“哈哈,小宝,这你就不知道了。古往今来,以弱冠之年担任尚书一职者,能有几人?你王钰是第一个啊,这还不值得庆贺吗?”蔡京心情倒是跟王钰形成鲜明对比。
“小宝,你可知道,兵部是个摆设,兵部尚书更是一个摆设。兵部大小事务,一般来说,都是由兵部侍郎处理,尚书一般只授于老臣,当作一种荣誉罢了。”童贯也不知道是何居心,明明知道王钰心情不好,还在火上浇油。
王钰听罢,反倒不郁闷了。在座的人,哪个不是老油条?对朝廷大事比自己更清楚,明知道自己被削了实权,还在故意刺激,这不合常理啊,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两位相爷,就不要刺激尚书大人了,还是实言相告吧。下官估计,再说下去,咱们这位兵部尚书,只怕要哭鼻子了。”宿元景说罢,厅中一阵大笑。
到底还是童贯与王钰关系最好,此时听宿太尉这么一说,便对王钰道:“小宝,你不要忧心。圣上这次安排,其实是另有深意的。”
“哦?下官不明白童大人的意思?”王钰拱手问道。
此时,检校太殿梁师成搭话道:“王大人,你可知道,资政殿大学士意味着什么?”见王钰摇头,他又继续说道:“咱们这里,只有公相是资政殿大学士,枢密相公是保和殿大学士,除此之外,我与宿太尉可都只是学士啊。”王钰知道,在当朝,文臣们领的荣衔,分为直学士,学士,大学士三等,这大学士已经到了最高了,可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还不算,本官倒是认为,圣上这次给王尚书的封爵大有文章。你看,之前王大人的封爵是顺平侯,执事有班谓之顺,克定祸乱谓之平。这个封号,意思不过是说王大人你尽忠职守罢了。可你现在的封号,修武侯,自古以来,哪有文臣封号带武的?只有三国时蜀汉诸葛亮,谥为忠武侯。依老夫看,圣上是对王大人寄予厚望啊。”蔡京说道。
“据下官估计,圣上此次安排,应该是为了尚书大人到梁山招安方便,才暂时削去本职,改授兵部尚书。因王大人年少,怕资历不足,威望不够,所以加个兵部尚书的头衔,震慑贼寇。说不定,等招安归来,又另作安排,也未可知。”宿元景与王钰头一回碰面,印象倒是不错。
王钰听完众人所言,虽然不全明白其中含意,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赵佶这次安排,大有文章可作,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靠,这朝政大事,果然水深,自己到底还是经验不足,得多多留心了。”王钰心里暗想,此时,被削去兵权的郁闷已然一扫而空。端起酒杯,与众权臣把酒言欢。
吃到最后,蔡京拿出一个锦盒,递到王钰面前:“王大人荣升,本官无以为敬,就以此物,聊表寸心。当日在朝堂上,若不是小宝解围,本官只怕会惹怒圣上。”
王钰打开一看,本以为是交钞银票之类,可那堆东西虽然是纸质,却不是银票。仔细一看,竟然是田契!蔡京一带头,其他人都纷纷效仿,送银票的,送古玩的,不值个几万两,根本拿不出手。
“这群狗日的,平日里在皇帝面前个个忠心,却捞了这么多油水,看起来,我他妈倒像个清官了。”王钰嗟叹不已,感慨自己还是太纯洁了。
装模作样的推辞一番,满嘴都在说怎么好意思,到底还是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咱们几个,都是天子近臣,责任重大,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要同进同退才是。小宝啊,你深得圣上宠信,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可要提早给我们打个招呼,不能藏私哟。”梁师成搭着王钰肩膀,亲切的说道。可不要小看这个梁师成,他是检校太殿,皇帝的诏书都出自他手中,王钰曾经听童贯私下提起,说此人胆大包天,竟然敢模仿皇帝笔迹,假传圣旨。不过他倒“仗义”,得了好处,绝对不会独吞,蔡京,童贯等,都得了他许多好处。
当夜,几位权臣在太师府中吃得大醉,王钰挂念着明日还要起程赶赴梁山招安,不敢久留,拜辞而去。
“老爷,到府了。”王钰坐在八抬大轿上,晃晃悠悠,滋味十足。
“嗯。”王钰应了一声,在王忠的搀扶之下落了轿,刚上台阶,脚上一滑,摔倒在地。慌得门人们一拥而上,扶起他来。就是刚才那一倒,王钰仿佛瞥见侯府对面的房子后有人影,这深更半夜的,谁在我侯府前打望?
“王忠,对面有人,带几个人去看看。”王钰不动声色的说道,王忠会意,让下人扶王钰进去,自己则带几个壮汉,分两头包抄,直扑对面。可到那一看,哪有人在?
“好险,那王钰似乎已经看到你我,快回去禀报。”黑暗之中,两个人影窃窃私语。说罢,从房上一跃而下,迅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这两人离了修武侯府,直往西街而去,在大通号钱庄前停了下来,四下一张望,飞速翻过院墙。一路穿廊过道,直往后院,似乎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
“东家在哪里?”半路上,遇见一个丫头,提着一个食盒,打着灯笼正往里去。其中一人在那丫头屁股上狠捏一把问道。
那丫头一声惊叫,待看清来人,嗔怪道:“要死啦你!东家在书房会客哩。”
“那好,待我去交待回来,再来找你。”两人别了那丫环,直走书房,见里面亮着灯光。于是伸手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一声进来之后,方才推门进屋。
书房中,大通号掌柜郝大通立于书案之前。那椅上却坐着一个不认识的人,手捧一卷书,侧身看着。虽然看不清容貌,但是那人年纪想来不大。但东家站在他面前,执礼甚恭,不知是什么来头。
“东家,我兄弟二人一直跟踪王钰,他下朝之后,去了蔡太师府上。吃得大醉才打道回府,他府上管家王忠,手里提着不少东西,想必是其他大人送的礼。”
郝大能听完,挥了挥手,那两人退出书房,掩上了房门。
“侯爷,果然不出你所料,圣上这次安排,确实别有用意。若真是削去了王小宝实权,那蔡相等人,绝计不会再请他到府上吃酒,还送他那么多的礼。”郝大通对着灯前那夜读之人说道。
柴进堂翻了一页书,轻笑道:“这有什么,好戏还在后头,你等着看吧,圣上必会重用此人。宫中传来消息,王小宝在天子面前进言变法,哼哼,这等跳梁小丑,也敢妄言变法。王安石就是前车之鉴,变法变法,变得天下大乱。”
“那岂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侯爷,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大辽已经不顶事了,金兵势大,已经攻战辽国半壁江山。依小人之见,至多不出五年,辽国必亡。辽若亡,则只剩大宋,大金,西夏三足鼎立,如大理,回鹘等国,不足为虑。”没想到,一个钱庄的掌柜,竟对天下大势有如此的洞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