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选官
金榜题名时,正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
这一日,素了几个月的御花园百花盛开,被布置的热闹极了。
各色珍贵的花卉被随意摆放着,穿着喜庆颜色衣裳的宫女和太监穿梭其中,为每一桌的客人上酒,上糕点,上菜。
张文生穿着宫中送去的衣袍坐在御花园的一角。他先是看了眼面前的桌子上的瓜果糕点,然后小心的抬头瞅了眼左手边坐着的众多重臣们,再然后又看向右手边坐着的皇亲国戚们。最后,他抬头看向坐在最上首的新帝,只觉得今日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日了。
今日新帝设宴在御花园,招待今次考中的学子们,朝中大臣和皇亲们也都到了。因着新帝年纪尚小,还未迎娶皇后,太后特意到场,给这场宴席增添了几分热闹气息。
站在新帝面前正在敬酒的那个俊俏少年郎正是此届的状元。
不仅出身于江南世家,未来的娘子也是国公家的去女儿,今日太后来时,做出来的赞美太后的诗词被连声赞扬赏赐,几乎占尽了风头。
新帝却坐在上首冷眼看着母后开心的难得大笑出声,不仅对这位新科状元郎连连赞叹,还要多加赏赐,低垂下的眼中,掩盖住了不满的神色。
他倒不是对母后有所不满,甚至对这位自己点出来的状元郎都没有偏见。毕竟这位状元郎被家族精心培养十几年,文章做的言之有物,诗词也做的华丽富贵,是位颇为难得的人才。
只是,这位他点出来的状元郎,却提前被母舅给笼络住了,母后因为他未婚妻乃是娘家姑娘的原因频频赏脸,母舅辅国公也在一旁开怀大笑,却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情绪了,这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没有实权和人手的帝王的煎熬。
想到这,他转头看向一侧。
另一边的榜眼与探花年级稍大,此时稳稳的坐在那里,并不怎么端着酒杯去恭维周围的重臣们,也不似一些眼红状元郎的进士那样跟皇亲国戚们凑近乎,看着极为沉稳。
在场的进士有几百人,像是张文生这样名次不是很靠前,又不像状元郎那样能说会道能做出难得的好诗,且还拉不下脸去官员们面前凑近乎的进士们就比较尴尬了。
相熟的人还能凑在一起聊聊之后的选官之类的事情,没有熟悉的人如张文生,喝茶喝的频频想去如厕。
四月底的天,冬日的寒冷已经完全褪去,春日的芬芳和和煦的春风让人倍感舒适。哪怕是临近傍晚的时辰,也觉不出多少冷意。
等张文生再一次如厕后归来,就见一位三十左右的学子站在他的座位旁,手里捧着酒杯,脸颊因喝酒而染上微红的颜色,眉眼间都似乎带上了一丝苦闷。
张文生犹豫的上前,还不等他说话,就见那人抬起头来,刚才隐藏在光线的阴影下的脸完全露出来了。
这人长得颇为周正,浓眉大眼,肤色很白,但是身体却因为常年用功读书而看起来有些瘦弱。
此时,这人眉宇间带着一丝愁意,今日这般喜庆的日子都驱不散他身上的愁苦。
张文生愣了愣,道:“李兄?”
他对这位仁兄的印象,比其他人要深刻上许多。只因这位便是三甲第一位,取同进士出身。与他之间只相差一位,但是却有很大的差别。
之前两人也曾交谈过,得知这位仁兄十九岁时考中举人,如今三十出头才考中了同进士出身。中间的十余年刻苦读书,因此都未曾娶妻,只有家中老母亲照顾家里。
当时,这位仁兄虽然因为同进士出身而有些郁闷,但是眉眼间却是意气风发的。说起之后选官为官和娶妻、赡养母亲这些话题,眼中闪烁着光芒,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而且,他极为推崇太子太傅高大人,数次说过希望能与高大人请教一些学问。
如今却……
对上张文生疑惑的眼神,他什么也没说,只递过来一壶酒,不等张文生接过,自己先干了另一只手上的酒杯。结果因为喝的太急,被呛的咳嗽了几声。
这时,有宫中的琴师等人前来,悦耳的音乐声响起,也压下了对方几乎到喉咙处的哽咽。张文生只能隐约听到对方细弱的声音道:“我的母亲病重了,在我离开家前往京都的时候。她为了不影响我科考,勉力撑着,如今身体衰弱了很多。”
他声音中带着丝后悔,“也是怨我,一心想着金榜题名之后再娶贤妻,若是早早的娶了妻子,我离开家的时候,也能有个人照顾我母亲,不至于让她病至如此。”
张文生听了,心里很是动容。
他这么拼命的读书科考,为的也是给母亲和妹妹做依靠,若是在他全力考试的时候,母亲或者妹妹出事,怕是也要跟这位李兄一般了。
两人举着酒杯喝了许久的酒,不远处传来今科进士有些谄媚的说话声和官员气定神闲的应答声。
当晚,张文生最后似乎是喝醉了,怎么回的客栈都不记得了,还是掌柜的看他喝醉,怕出了意外,特意叫了自家小子前去照顾着。
宴席结束,今科的进士们该被授官了。
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郎自是不必提,除了榜眼被指到了江南的一个县城外,其余两位都进了翰林院。二甲中有门路的也早早的谋求到了好的差事。只有张文生,在京都没什么亲戚朋友,为人又太过呆板,不愿意与任何递出橄榄枝的大人联姻,只靠着二甲最后一名的进士名头,却是谋不到什么像样的差事。
对此,崔胜知道了后,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往日只知道埋头苦读,却不知那做官可不是一门心思读书就能读出来的。”
说罢,又忍不住想,若是他中了进士,比然要好好挑拣一番,选一个助力最大的岳家,才不会像张兄这样有条件都不知道用的。
这一日,素了几个月的御花园百花盛开,被布置的热闹极了。
各色珍贵的花卉被随意摆放着,穿着喜庆颜色衣裳的宫女和太监穿梭其中,为每一桌的客人上酒,上糕点,上菜。
张文生穿着宫中送去的衣袍坐在御花园的一角。他先是看了眼面前的桌子上的瓜果糕点,然后小心的抬头瞅了眼左手边坐着的众多重臣们,再然后又看向右手边坐着的皇亲国戚们。最后,他抬头看向坐在最上首的新帝,只觉得今日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日了。
今日新帝设宴在御花园,招待今次考中的学子们,朝中大臣和皇亲们也都到了。因着新帝年纪尚小,还未迎娶皇后,太后特意到场,给这场宴席增添了几分热闹气息。
站在新帝面前正在敬酒的那个俊俏少年郎正是此届的状元。
不仅出身于江南世家,未来的娘子也是国公家的去女儿,今日太后来时,做出来的赞美太后的诗词被连声赞扬赏赐,几乎占尽了风头。
新帝却坐在上首冷眼看着母后开心的难得大笑出声,不仅对这位新科状元郎连连赞叹,还要多加赏赐,低垂下的眼中,掩盖住了不满的神色。
他倒不是对母后有所不满,甚至对这位自己点出来的状元郎都没有偏见。毕竟这位状元郎被家族精心培养十几年,文章做的言之有物,诗词也做的华丽富贵,是位颇为难得的人才。
只是,这位他点出来的状元郎,却提前被母舅给笼络住了,母后因为他未婚妻乃是娘家姑娘的原因频频赏脸,母舅辅国公也在一旁开怀大笑,却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情绪了,这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没有实权和人手的帝王的煎熬。
想到这,他转头看向一侧。
另一边的榜眼与探花年级稍大,此时稳稳的坐在那里,并不怎么端着酒杯去恭维周围的重臣们,也不似一些眼红状元郎的进士那样跟皇亲国戚们凑近乎,看着极为沉稳。
在场的进士有几百人,像是张文生这样名次不是很靠前,又不像状元郎那样能说会道能做出难得的好诗,且还拉不下脸去官员们面前凑近乎的进士们就比较尴尬了。
相熟的人还能凑在一起聊聊之后的选官之类的事情,没有熟悉的人如张文生,喝茶喝的频频想去如厕。
四月底的天,冬日的寒冷已经完全褪去,春日的芬芳和和煦的春风让人倍感舒适。哪怕是临近傍晚的时辰,也觉不出多少冷意。
等张文生再一次如厕后归来,就见一位三十左右的学子站在他的座位旁,手里捧着酒杯,脸颊因喝酒而染上微红的颜色,眉眼间都似乎带上了一丝苦闷。
张文生犹豫的上前,还不等他说话,就见那人抬起头来,刚才隐藏在光线的阴影下的脸完全露出来了。
这人长得颇为周正,浓眉大眼,肤色很白,但是身体却因为常年用功读书而看起来有些瘦弱。
此时,这人眉宇间带着一丝愁意,今日这般喜庆的日子都驱不散他身上的愁苦。
张文生愣了愣,道:“李兄?”
他对这位仁兄的印象,比其他人要深刻上许多。只因这位便是三甲第一位,取同进士出身。与他之间只相差一位,但是却有很大的差别。
之前两人也曾交谈过,得知这位仁兄十九岁时考中举人,如今三十出头才考中了同进士出身。中间的十余年刻苦读书,因此都未曾娶妻,只有家中老母亲照顾家里。
当时,这位仁兄虽然因为同进士出身而有些郁闷,但是眉眼间却是意气风发的。说起之后选官为官和娶妻、赡养母亲这些话题,眼中闪烁着光芒,带着对未来的期待。
而且,他极为推崇太子太傅高大人,数次说过希望能与高大人请教一些学问。
如今却……
对上张文生疑惑的眼神,他什么也没说,只递过来一壶酒,不等张文生接过,自己先干了另一只手上的酒杯。结果因为喝的太急,被呛的咳嗽了几声。
这时,有宫中的琴师等人前来,悦耳的音乐声响起,也压下了对方几乎到喉咙处的哽咽。张文生只能隐约听到对方细弱的声音道:“我的母亲病重了,在我离开家前往京都的时候。她为了不影响我科考,勉力撑着,如今身体衰弱了很多。”
他声音中带着丝后悔,“也是怨我,一心想着金榜题名之后再娶贤妻,若是早早的娶了妻子,我离开家的时候,也能有个人照顾我母亲,不至于让她病至如此。”
张文生听了,心里很是动容。
他这么拼命的读书科考,为的也是给母亲和妹妹做依靠,若是在他全力考试的时候,母亲或者妹妹出事,怕是也要跟这位李兄一般了。
两人举着酒杯喝了许久的酒,不远处传来今科进士有些谄媚的说话声和官员气定神闲的应答声。
当晚,张文生最后似乎是喝醉了,怎么回的客栈都不记得了,还是掌柜的看他喝醉,怕出了意外,特意叫了自家小子前去照顾着。
宴席结束,今科的进士们该被授官了。
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郎自是不必提,除了榜眼被指到了江南的一个县城外,其余两位都进了翰林院。二甲中有门路的也早早的谋求到了好的差事。只有张文生,在京都没什么亲戚朋友,为人又太过呆板,不愿意与任何递出橄榄枝的大人联姻,只靠着二甲最后一名的进士名头,却是谋不到什么像样的差事。
对此,崔胜知道了后,恨铁不成钢的道:“你往日只知道埋头苦读,却不知那做官可不是一门心思读书就能读出来的。”
说罢,又忍不住想,若是他中了进士,比然要好好挑拣一番,选一个助力最大的岳家,才不会像张兄这样有条件都不知道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