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寒门学子
  封寒笙和林诗茵考虑担忧的这些,朝臣们不会想不到。
  而随着朝臣们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春闱开始了。
  张文生只身前往京都参加科考,连个书童都没有带,住在客栈的每一日都潜心读书,认真做文章,不参加学子们间的任何活动,为的就是这一刻。
  卷子下发之后,他看着考卷上的出题,微微陷入,沉思。
  太子太傅高大人是一位实干派的权臣,他出的题目跟他的为人一样紧贴现实,问的正是北地边城打退了突厥之后当如何发展和防范,还有北地若是再次发生战争,当如何部署。
  有吐蕃这个例子在前,许多也研究过高大人的文章和言行举止的考生们不禁得意一笑,将之前安抚吐蕃并嫁公主联姻的事情稍稍美化一下,裹上为国为民的外皮,暗戳戳的赞扬了一番高大人,以求能讨到高大人的欢心。
  张文生与那些率先动笔的书生们不同。他先是回忆了一遍出发前去府衙拜见节度使大人时封大人说的话,再将自己代入到那些差点被毁了家园的北地边城的百姓身上,很快心中就有了底稿。
  他铺平了草稿纸,拿稳了毛笔,飞快的书写,待文章一气呵成的写完,并检查了一遍之后,再一笔一划的小心抄写到考卷上。
  一题答完,很快就是第二题。好在他出身松州城,之前吐蕃频繁的前来偷袭抢掠,让他也曾拿起武器参与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之中,因此有幸从一些将士的口中得知一些军营中的部署,也能说出个一二三点。
  这一篇文章,他答的磕磕绊绊。待写完后重看一遍,不由轻声叹气。
  出身真的很重要,如高大人这样用实事来出题的考官,书籍上根本找不出比较相关的答案。
  考生家中如果有在朝做官的长辈指点一二,会事半功倍。而如他这样十年寒窗苦读的寒门子弟,若没有靠谱的师长指点,对这些没有接触,此时面对这样的考题只能无奈叹气。
  突然,一道不大不小的哭声从不远处传来。似是极度崩溃之下掩饰不住的声音,悲戚的让人心都跟着颤了颤。
  不等他抬头寻找,有巡视之人走来,严肃的扫向这些奋笔疾书的考生们,目光锐利的仿佛能刺透人的身体。
  刚才那道极力压制的哭声消失了,考院内只剩下巡视之人的脚步声和考生们奋笔疾书的写字声。
  张文生静下心来,继续答题。
  考生们在答题的时候,宫中的新帝也有些紧张。
  他的兄长二皇子秦王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样子不住的皱眉,“如今事情已了,我也该回松州城了。”
  新帝心里紧张,两只手紧紧的握住,青筋都要爆出来了。他强自镇定的说:“二哥晚些再回松州城吧,待母后的寿诞之后再回。”
  自秦王强势的扶持他登基之后,新帝对这位兄长有些雏鸟情节。特别是在现在这种在百官们的压迫下,秦王于他,就是个坚实的避风港。
  秦王也明白自己这个幼弟的心思。他看着身高刚到自己肩膀的,穿着龙袍依旧显得身形单薄的弟弟,心里有些不忍,但还是狠下心道:“你现在是帝王,这些你终究是要自己面对的。”
  而且,现在距离他母后的寿诞还有些日子呢,他一直留在京都,松州城的王妃和孩子也该想念他了。还有那吐蕃他始终放不下心来,不在松州城坐镇,总是不安心的。
  新帝也明白这些,缓和过之后,与兄长说起正事。
  他扯了扯嘴角,脸上露出一抹有些嘲讽的笑容,“听闻舅舅有意将一个孙女嫁给一位江南的学子,那位江南学子出自大家,学问出众,是家族尽全力培养的下一代家主。”
  秦王淡淡的说,“榜下捉婿罢了。”
  新帝忍不住道:“春闱还未结束呢!”
  秦王目光中不带什么含义的看着他,却让新帝瞬间冷静下来。
  他如今尚且年幼,朝中被大臣们把持,并因为他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势力和人手而无法抢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因此,他早早的就做好了打算,先扶持着自己的舅舅上位,与重臣们抗衡,待自己成年亲征之后,再想办法收回权力。
  但是,想是这么想,真正面对舅舅笼络本该属于自己的朝臣的时候,心里还是接受不了。
  秦王看不得自己这个弟弟气馁的样子,穿着龙袍却像个受委屈的小小少年一样。想了想,他安慰道,“你当知道,世间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你作为帝王,可以利用的也正是这个。”
  安慰的话,被他说的像训斥似的,根本没有起丝毫的作用,反而让新帝更为沮丧了起来。
  秦王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笨拙的安慰他两句,然后去了母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