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章.炸桥(一)
1.
王老虎以为他们这一次无一伤亡,把皇协军别动队全部歼灭了,实际上他们为了尽快转移,没有清点自行车和尸体数量,否则的话他们就会发现,在大路上的自行车有42辆,但是尸体却只有41具。因为王老虎带的这两个班只有25人,他们也只带走了25辆自行车,所以也就不知道少了一具尸体。
逃掉的是在皇协军别动队队尾的一名别动队员,当时由于别动队队形拉得比较长,二瓜带着两名队员负责断尾,但是实际上开火的时候,在他们的阵地前方右侧还有七八辆自行车没有过来,二瓜一开始肯定先从别动队的最后面开始射击,别动队是从大路右边往左边前进,二瓜也就是从前面大路的右侧开火,像赶羊一样枪口从右边往左前方扫射,把敌人往左边赶,第一梭子就把这个在队尾的别动队员撂倒了,二瓜并不知道这名别动队员实际上受的是轻伤,他的一发英77机枪子弹,打在了他大背着的中正步枪上面,擦着他的背部穿了过去,子弹上面带着的强大动能把他当场连自行车带人掀翻在地,二瓜的布伦式轻机枪就转移火力冲着他前面的别动队员开火,没有注意到这名倒在地上的最后一名别动队员并没有马上起身,而是就地打了两个滚,躲进了大路边的杂草丛中。这个以前在国军当兵,后来又进了新四军,然后被日军俘虏后加入了皇协军别动队的老兵,就借着杂草掩护往后面爬,他虽然背着中正步枪,挎着驳壳枪,但是一听土坎那边传来的密集枪声,光是机枪就有好几挺,这么近的距离遇上几挺机枪扫射,一个老兵还不知道下场?他知道别动队今天情况大大不妙,可没想着取枪还击,而是琢磨着尽快逃离。
眼见离开中枪的地方20来米了,他瞅个空子,就连趴带滚地钻进了灌木丛中,不要说王老虎他们这边没有发现,就是二瓜和两名队员都忙着射击大路上的别动队员,都没有发现跑掉了一个。
不过这名别动队员也没有自行车好骑了,只能是钻进林子里甩开脚丫子往新龙镇跑,不过等他跑到新龙镇报信的时候,王老虎带的这两个班里面会骑自行车的,已经先于他赶到了打援地点,开始在公路边的一个三四米高的小土堆上构筑工事掩体,之前可没敢这样做,选定的地方就在公路一侧,要是提前就把工事挖出来,早被沿途经过的鬼子伪军军车发现了。王老虎还分出两个队员,让他们把公路边的电线和电话线给切断,之所以没有在伏击地点就切断鬼子的电话线和电线,是避免打草惊蛇提前惊动鬼子,现在他们已经赶到打援地点了,就要切断鬼子的通讯了。
这个打援地点离黄土桥不远,还不到两里路,王老虎倒不担心守黄土桥的鬼子派兵过来攻打他们,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的话倒是会给小三他们那边减轻很大的压力,这黄土桥的守军也就一个满编小队,又要守桥两头,如果还要分兵过来,那小三他们带的剩下两个班就好解决问题了。不过对守黄土桥的鬼子小队长小田切博智少尉来说,守好黄土桥是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任务,如果知道有敌人接近到黄土桥两里内了,对他来说绝对不是派兵主动出击,而是应该马上发出警报加强戒备,进入临战状态。
2.
小山这边接到了孙猴儿的报告后,也开始了行动,本来按照难易程度,肯定应该先炸黄土桥再打别动队。但是对于背嵬队来说,打别动队才是他们这次长途奔袭的主要目的,炸黄土桥可以说是借口,也可以说是顺便捎带的任务,能炸就炸不能炸虚晃一枪小三就打算撤退,这国军想炸黄土桥又不是一次两次了,真正产生效果的也就两次,其他几次还没有接近大桥就选择放弃了。不过这时候,小三他们倒还没有作出放弃行动的决定,在把王老虎他们两个班派出去后,小山与布伦纳中尉以及军统苏北站的两名军统联络员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得出来的一致意见就是,先立足于偷袭,偷袭不成才考虑强攻,如果强攻战斗不顺利,可以果断撤出。
这偷袭肯定是只能从河里来,
首先是因为要彻底摧毁黄土桥,爆破的位置一定要选好,在桥面上起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除非使用的炸药非常多,但背嵬队手上又没有卡车,没办法把这么多炸药送到桥面去,再说了,也没有准备这么多炸药。桥面上爆破这一条首先就被排除了,真正的炸桥关键部位在桥墩和桥面连接的地方,这样既能把桥墩给炸歪炸塌,也能把桥面炸断。
而要从桥墩这里下手,就必须从河里下去,这样既能避开了鬼子严密防守的大桥两端,便于得手。不过鬼子也不是没有做准备,他们不是在河的右岸,公路左侧的小山头上设立了瞭望哨吗?用木头搭建的瞭望哨上面还有探照灯,这架探照灯主要就是对着黄土桥的上游进行照射,鬼子也知道,如果有从水上来偷袭炸桥的,肯定会顺河而下,这样没有划桨声和摇橹的声音,如果想从下游逆流而上,不要说机动木船发动机动静大,就是划桨和摇橹的声音也会被桥上巡逻的日军士兵听见,而从上游漂小木船下来就不会发出声音。但是小山头上面的瞭望哨用探照灯是很容易发现小木船的,所以现在炸掉黄土桥的关键,就在于先要想办法摸掉这个鬼子的瞭望哨,不让他们的探照灯把小木船罩住,这夜里探照灯光束射向哪里,桥上的鬼子肯定看向哪里,再说了,就算是鬼子想看其他地方,在探照灯的光束照射下,也很难看清黑暗处的情况。
小三和布伦纳中尉他们几个商量,最好是先偷偷摸掉瞭望哨上的鬼子,然后把探照灯照向小河的左岸,这样小木船就贴着小河的右岸无声无息漂下来,再悄悄的靠上河流中间的两个桥墩之中靠右岸这一个,等小木船到了黄土桥下面,只要不发出声响,也就不担心上面再看得见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悄无声息的摸掉这个瞭望哨上的鬼子,据小三派过去的白马班长他们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在这个小山头上面的瞭望哨,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随时都保持着三个鬼子,瞭望哨上面不但有电话机,还有警报器,就算这两样不起作用,他们遭到袭击的时候大声呼喊示警,也能让下面桥头工事里面的鬼子听见,所以难就难在要无声无息的动手,而且必须同时动手把三个鬼子一起干掉才能避免暴露。
布伦纳中尉就说:我带了一只无声手枪,我可以负责干掉一个。
小三一开始还没有在意他的什么无声手枪,而是与军统的刘联络员和另外一名军统联络员三人面面相觑,这怎么敢让美军军官上一线作战呢?
小三是这里军衔最高的,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因为军统苏北站这两个联络员一直都是穿的便服,也不知道他们的军衔是什么样的?小三就劝到:布伦纳中尉,您可是我们的国际友人,您可不能上一线以身犯险,这事我们负责就行了,你的无声手枪交给我用就是。
布伦纳中尉就问:文指挥官,你是不是要亲自负责摸掉了瞭望哨上的日军士兵?
小三点点头。
布伦纳中尉就说:你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都敢冲到最前面去战斗,难道你以为我们美国军人就不敢上一线吗?
刘联络员也劝到:文中队长不是这个意思,您负责指挥,到一线作战由我们进行就好了。
布伦纳中尉说:我这种无声手枪不是半自动的,是单发射击的栓动式手枪,不是那么好用,文队长也不是接过去都能用好的,为了战斗的成败,还是由我来使用吧。
小三与刘联络员他们见布伦纳中尉坚持参加偷袭,也就作罢了。
小三就让布伦纳中尉把这支无声手枪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布伦纳中尉这只无声手枪是威尔洛德(welrod)无声手枪,实际上现在都应该叫做微声手枪才对。这种威尔洛德无声手枪是英国生产的,就是现在都还有一些机构在使用,本来美国oss自己也生产了一种无声手枪,也就是著名的“高标hdm”微声手枪,这种手枪按说更先进更适用,因为是半自动手枪,但是此时连美国oss都还没有装备上,还处于研制试生产阶段呢。
威尔洛德是二战中研发的一款带有极强神秘色彩的微声手枪,于1942年设计定型,1943开始生产,大约生产了2800支左右,除去提供给英国情报机构和特种空勤团使用以外,部分美国特殊机构也使用,主要用户就是oss。
王老虎以为他们这一次无一伤亡,把皇协军别动队全部歼灭了,实际上他们为了尽快转移,没有清点自行车和尸体数量,否则的话他们就会发现,在大路上的自行车有42辆,但是尸体却只有41具。因为王老虎带的这两个班只有25人,他们也只带走了25辆自行车,所以也就不知道少了一具尸体。
逃掉的是在皇协军别动队队尾的一名别动队员,当时由于别动队队形拉得比较长,二瓜带着两名队员负责断尾,但是实际上开火的时候,在他们的阵地前方右侧还有七八辆自行车没有过来,二瓜一开始肯定先从别动队的最后面开始射击,别动队是从大路右边往左边前进,二瓜也就是从前面大路的右侧开火,像赶羊一样枪口从右边往左前方扫射,把敌人往左边赶,第一梭子就把这个在队尾的别动队员撂倒了,二瓜并不知道这名别动队员实际上受的是轻伤,他的一发英77机枪子弹,打在了他大背着的中正步枪上面,擦着他的背部穿了过去,子弹上面带着的强大动能把他当场连自行车带人掀翻在地,二瓜的布伦式轻机枪就转移火力冲着他前面的别动队员开火,没有注意到这名倒在地上的最后一名别动队员并没有马上起身,而是就地打了两个滚,躲进了大路边的杂草丛中。这个以前在国军当兵,后来又进了新四军,然后被日军俘虏后加入了皇协军别动队的老兵,就借着杂草掩护往后面爬,他虽然背着中正步枪,挎着驳壳枪,但是一听土坎那边传来的密集枪声,光是机枪就有好几挺,这么近的距离遇上几挺机枪扫射,一个老兵还不知道下场?他知道别动队今天情况大大不妙,可没想着取枪还击,而是琢磨着尽快逃离。
眼见离开中枪的地方20来米了,他瞅个空子,就连趴带滚地钻进了灌木丛中,不要说王老虎他们这边没有发现,就是二瓜和两名队员都忙着射击大路上的别动队员,都没有发现跑掉了一个。
不过这名别动队员也没有自行车好骑了,只能是钻进林子里甩开脚丫子往新龙镇跑,不过等他跑到新龙镇报信的时候,王老虎带的这两个班里面会骑自行车的,已经先于他赶到了打援地点,开始在公路边的一个三四米高的小土堆上构筑工事掩体,之前可没敢这样做,选定的地方就在公路一侧,要是提前就把工事挖出来,早被沿途经过的鬼子伪军军车发现了。王老虎还分出两个队员,让他们把公路边的电线和电话线给切断,之所以没有在伏击地点就切断鬼子的电话线和电线,是避免打草惊蛇提前惊动鬼子,现在他们已经赶到打援地点了,就要切断鬼子的通讯了。
这个打援地点离黄土桥不远,还不到两里路,王老虎倒不担心守黄土桥的鬼子派兵过来攻打他们,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的话倒是会给小三他们那边减轻很大的压力,这黄土桥的守军也就一个满编小队,又要守桥两头,如果还要分兵过来,那小三他们带的剩下两个班就好解决问题了。不过对守黄土桥的鬼子小队长小田切博智少尉来说,守好黄土桥是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任务,如果知道有敌人接近到黄土桥两里内了,对他来说绝对不是派兵主动出击,而是应该马上发出警报加强戒备,进入临战状态。
2.
小山这边接到了孙猴儿的报告后,也开始了行动,本来按照难易程度,肯定应该先炸黄土桥再打别动队。但是对于背嵬队来说,打别动队才是他们这次长途奔袭的主要目的,炸黄土桥可以说是借口,也可以说是顺便捎带的任务,能炸就炸不能炸虚晃一枪小三就打算撤退,这国军想炸黄土桥又不是一次两次了,真正产生效果的也就两次,其他几次还没有接近大桥就选择放弃了。不过这时候,小三他们倒还没有作出放弃行动的决定,在把王老虎他们两个班派出去后,小山与布伦纳中尉以及军统苏北站的两名军统联络员进行讨论,最后大家得出来的一致意见就是,先立足于偷袭,偷袭不成才考虑强攻,如果强攻战斗不顺利,可以果断撤出。
这偷袭肯定是只能从河里来,
首先是因为要彻底摧毁黄土桥,爆破的位置一定要选好,在桥面上起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除非使用的炸药非常多,但背嵬队手上又没有卡车,没办法把这么多炸药送到桥面去,再说了,也没有准备这么多炸药。桥面上爆破这一条首先就被排除了,真正的炸桥关键部位在桥墩和桥面连接的地方,这样既能把桥墩给炸歪炸塌,也能把桥面炸断。
而要从桥墩这里下手,就必须从河里下去,这样既能避开了鬼子严密防守的大桥两端,便于得手。不过鬼子也不是没有做准备,他们不是在河的右岸,公路左侧的小山头上设立了瞭望哨吗?用木头搭建的瞭望哨上面还有探照灯,这架探照灯主要就是对着黄土桥的上游进行照射,鬼子也知道,如果有从水上来偷袭炸桥的,肯定会顺河而下,这样没有划桨声和摇橹的声音,如果想从下游逆流而上,不要说机动木船发动机动静大,就是划桨和摇橹的声音也会被桥上巡逻的日军士兵听见,而从上游漂小木船下来就不会发出声音。但是小山头上面的瞭望哨用探照灯是很容易发现小木船的,所以现在炸掉黄土桥的关键,就在于先要想办法摸掉这个鬼子的瞭望哨,不让他们的探照灯把小木船罩住,这夜里探照灯光束射向哪里,桥上的鬼子肯定看向哪里,再说了,就算是鬼子想看其他地方,在探照灯的光束照射下,也很难看清黑暗处的情况。
小三和布伦纳中尉他们几个商量,最好是先偷偷摸掉瞭望哨上的鬼子,然后把探照灯照向小河的左岸,这样小木船就贴着小河的右岸无声无息漂下来,再悄悄的靠上河流中间的两个桥墩之中靠右岸这一个,等小木船到了黄土桥下面,只要不发出声响,也就不担心上面再看得见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悄无声息的摸掉这个瞭望哨上的鬼子,据小三派过去的白马班长他们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在这个小山头上面的瞭望哨,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随时都保持着三个鬼子,瞭望哨上面不但有电话机,还有警报器,就算这两样不起作用,他们遭到袭击的时候大声呼喊示警,也能让下面桥头工事里面的鬼子听见,所以难就难在要无声无息的动手,而且必须同时动手把三个鬼子一起干掉才能避免暴露。
布伦纳中尉就说:我带了一只无声手枪,我可以负责干掉一个。
小三一开始还没有在意他的什么无声手枪,而是与军统的刘联络员和另外一名军统联络员三人面面相觑,这怎么敢让美军军官上一线作战呢?
小三是这里军衔最高的,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因为军统苏北站这两个联络员一直都是穿的便服,也不知道他们的军衔是什么样的?小三就劝到:布伦纳中尉,您可是我们的国际友人,您可不能上一线以身犯险,这事我们负责就行了,你的无声手枪交给我用就是。
布伦纳中尉就问:文指挥官,你是不是要亲自负责摸掉了瞭望哨上的日军士兵?
小三点点头。
布伦纳中尉就说:你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都敢冲到最前面去战斗,难道你以为我们美国军人就不敢上一线吗?
刘联络员也劝到:文中队长不是这个意思,您负责指挥,到一线作战由我们进行就好了。
布伦纳中尉说:我这种无声手枪不是半自动的,是单发射击的栓动式手枪,不是那么好用,文队长也不是接过去都能用好的,为了战斗的成败,还是由我来使用吧。
小三与刘联络员他们见布伦纳中尉坚持参加偷袭,也就作罢了。
小三就让布伦纳中尉把这支无声手枪拿出来让大家见识见识。
布伦纳中尉这只无声手枪是威尔洛德(welrod)无声手枪,实际上现在都应该叫做微声手枪才对。这种威尔洛德无声手枪是英国生产的,就是现在都还有一些机构在使用,本来美国oss自己也生产了一种无声手枪,也就是著名的“高标hdm”微声手枪,这种手枪按说更先进更适用,因为是半自动手枪,但是此时连美国oss都还没有装备上,还处于研制试生产阶段呢。
威尔洛德是二战中研发的一款带有极强神秘色彩的微声手枪,于1942年设计定型,1943开始生产,大约生产了2800支左右,除去提供给英国情报机构和特种空勤团使用以外,部分美国特殊机构也使用,主要用户就是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