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章.追击三个老兵油子有多
  1.
  伪军班长和几个便衣都想打退堂鼓了,这背嵬队的枪法太准了,这要冲上山去不是白白送死吗?不过,日军的传令兵在这里,他肯定不会允许他们不战而退的,伪军班长就打主意怎样把这个日军传令兵搞到隐蔽处干掉,然后就说他是被背嵬队杀死的,再带上手下士兵追上一条没有背嵬队的路,就说是追来追去追丢了,这不能怪他们吧?
  伪军班长正在盘算怎样动手的时候,手下的一个士兵就冲着他叫到:班长,太君已经上来了。
  伪军班长心想来得好快,再转念一想,皇军大部队上来也好,让你们自己来想办法打败背崴队,就贴着路边溜回去迎接皇军,可是等日本传令兵所说的大部队一到,伪军班长不禁大失所望,居然只有十几个皇军,机枪倒是扛了两挺,还提了具掷弹筒,但是个个灰头土脸大汗淋漓地,一看就很狼狈。
  伪军班长是老兵,眼见这十几个皇军就带了两挺歪把子机枪和一具掷弹筒,这明摆着是两个分队的装备,而一个满编分队是14人,两个分队是28人,加上配属的一个掷弹筒小组,正好是30人,现在才十五六个,那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心里暗骂,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大部队?不用说,肯定是吃了背崴队的亏,不敢找背嵬队大队人马报仇,就盯上了这三个殿后掩护的穷追不舍。心里不由得对鬼子也有一些鄙夷了。
  没曾想,平宫进介曹长气势汹汹的上来就给伪军班长一个大耳刮子:你们的为什么不继续进攻?
  伪军班长虽是贪生怕死之徒,也不由得的一阵火冒三丈,他强压制住火气,捂着脸说:背崴队有两个神枪手在上面山梁上,我们已经死了两个弟兄伤了一个。
  伪军班长之所以不敢发火的原因,一个是自认为打不过日本兵,皇军兵强势大;另外一个,不要看鬼子两个分队只剩下十几个人,但是他们带了两挺歪把子机枪,外加一具掷弹筒,火力可比只有汉阳造的伪军班强多了,他们这个班连机枪都没有。虽然平宫进介曹长按照对待日本的士兵那样,一言不合上来就是大耳刮子,但是听见伪军班长这样说,他还是详细询问起情况来了,伪军班长就慢慢的解释给他听:山上的敌人枪法很好,总共开了三枪,就打死两个,打伤一个。所以我们在想办法怎样攻上去。
  平宫进介曹长这时候心想:一刚才他以为这三个人就是靠掷弹筒,把他的士兵炸死炸伤好几个,没想到里面还藏着两个神枪手。难怪敢据守在山梁那里不再跑,原来是准备据险固守。
  不过平宫进介曹长本人就是一个射击非常精准的步枪手,他并没有因为敌人有两个神枪手就感到气馁和害怕。
  2.
  平宫进介曹长以前一直在县城驻扎,并没有参与过几次对尖山村的攻击行动,但是不管是岩崎学还是小野田当大队长,第十四独立混成旅团97守备大队对辖区内武装力量的作战特点,兵力构成,装备战术都做了详尽的了解,尤其是被视为心腹大患的背崴队更是花了大力气进行情报收集和研究,而且对每次与背崴队的战斗的经过和经验教训,都组织军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的。
  对于几次攻打尖山村的作战经过的战后总结上,都指出了利用八九式掷弹筒掩护步兵攻击,是攻上尖山村的重要先决条件。
  平宫进介曹长想了一下,山梁上背崴队的三个人肯定是没有机枪的,应该是两支步枪,一支是用支那政府军的七九子弹,应该是一支中正式步枪,另外一支是皇军的制式步枪—使用6。5毫米有扳弹的三八式步枪,外加一具掷弹筒。
  自己这边两挺大正11式轻机枪和一具掷弹筒应该能压制住他们三人,掩护步兵冲上去,他就思考机枪应该摆在哪里?掷弹筒应该摆在哪里?
  看来机枪应该摆在田坎那里,掷弹筒就让他自己找适合作为发射阵地的地方。
  不过平宫进介曹长忽略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他的掷弹筒小组在公路上的时候,受到了周军需官的一枚89式掷榴弹的攻击,掷弹筒手当场毙命,而副射手带伤跟着他们一路狂奔数公里,终于支撑不住晕倒在半路上了,现在平宫进介曹长是指定另外一个,接受过短期掷弹筒训练的士兵当掷弹筒手。
  他的计划很简单,在两挺轻机枪和掷弹筒的火力掩护下,先让伪军这个班在前面攻击,等伪军占领山梁后他们再随后上山。
  平宫进介曹长把伪军班长叫过来,把作战计划告诉他,那个伪军班长真是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这不是让他们在前面去送死吗?但是他还不敢说什么,只能是连连点头:是!太君,我们马上照办。心下一直在盘算,怎样保住自己这条命?
  3.
  心里骂归骂,命令还是要执行,伪军班长就带着自己一班人,往山脚下摸过去,伪军班长走在中间,随时自己注意,利用树木或者道路的转角,避开山梁那里的视线。
  而平宫进介曹长则指挥两挺大正11年式轻机枪,和一具89式掷弹筒占领发射阵地,他则拿出自己的曹长镜趴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观察。
  所谓曹长镜实际上叫九三式望远镜,是日军特意为曹长等士官制做装备的一款带有坐标的伽利略式结构的军用望远镜。日军为了让步兵和骑兵的士官也能配备望远镜,用于敌情搜索和射弹观测,研发的一种简易低成本、重量轻的4x40望远镜。当时日本一具棱镜双筒望远镜要80日元左右,但日本军方给“日本光学”下达的订单价格是每具30日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光学”独辟蹊径,在伽利略式结构的望远镜上装可以进行野战测量的密位分划,即右镜目镜刻有水平各40密位,俯仰各25密位的分划。在目镜的上半部粘了一个凸透镜,使之正好看清分划,可以进行概略的密位测量。
  平宫进介曹长做好准备,用曹长镜看向山梁那里,然后再给机枪和掷弹筒下令射击,两挺机枪就瞄准山梁上面开火了,他看见山梁那里被机枪子弹打得不断溅出火星,那是子弹击中坚硬的石头后产生的。
  但是那里什么动静都没有,没有还击的枪声,也看不到人影晃动,但是并没有掷榴弹在上面炸响,他再扭头看一下自己的士兵,两挺大正11年式轻机枪都在正常射击,两挺机枪之间隔着十来米远的距离,只有那个临时被抓来当掷弹筒手的士兵正在满头大汗的调整掷弹筒上面的距离,平宫进介曹长哪里知道,自己的这名士兵心里正在发虚。
  原来这个士兵并没有多少文化,被派去参加掷弹筒训练的时候,只知道牢牢记住把筒身的白线对准目标,目测好距离,筒身发射角度要设为45度。目测距离他已经做得差不多了,误差也不算太离谱,在目测运行的误差范围内,将筒身竖直的白线对准山梁那里,他闭上右眼,用左眼的中间看向白线和目标位置,构成一条直线他也做到了,现在卡壳卡在掷弹筒的发射角度上面了。
  在一个水平面上,发射角度应该是45度角才能准确命中目标他是明白的,但是敌方目标现在要比掷弹筒发射的地方高出100多米,那么它应该设为多少度角,才能保证掷榴弹准确命中呢?而且掷弹筒的最大射高有限,飞到200多米的最大射高后,再稍微落下来一点,就要碰到山梁了,这些问题让他的脑瓜很痛,所以才满头大汗的,平宫进介曹长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只需要下令就行了,而士兵就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他就严肃地问那个临时掷弹筒手:你为什么还不射击?
  这个日军一等兵被他一吼,连连点头认罪:是我的错,我马上发射!
  心下一横,抓起一颗八九式掷榴弹放在筒口,把筒身还是设为45度角,再一拉发射机,掷榴弹呼啸着飞上天空,然后再“准确”地命中山梁下面的半山腰。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抗战后期八路军新四军和国军不怕鬼子掷弹筒了吧,首先当然是国军连一级有了真正的小钢炮—60公厘迫击炮,八路军和新四军也有了自己仿制的掷弹筒;其次就是鬼子老掷弹筒手被打死后,后面速成培训的掷弹筒手
  根本玩不转这玩意,比如鬼子掷弹筒老兵能大角度发射打山地高处和近乎水平发射打击近距离敌人,而这些速成培训出来的鬼子掷弹筒手,就会死板的“目测距离,筒身对准、45度角”发射,只要不在平原上,十有九不中,甚至目测距离和筒身角度做不好,连平原上发射都不如八路的掷弹筒手。
  究其原因,鬼子老兵掷弹筒手训练非常扎实,就跟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日本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一样,水平世界一流,但这些老鸟消耗殆尽后,速成的飞行员除了当人肉炸弹驾驶神风特攻机外,几乎没有战斗力。而且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讲什么速成训练,跟八路军和新四军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比如八路军也只会“目测距离,筒身对准、45度角”发射怎么办?好办!就让周军需官这种能用迫击炮简便射击,不加试射准确命中目标的老炮手(1)总结经验,然后编成顺口溜,比如“平地打高处,角度加十五”,哪种高度加十五度,哪种加五度,都背熟,这样各种打法牢牢记住后,遇上不同情况自然知道怎么办了,当然原理还是一窍不通的。
  后记:红军神炮手赵章成在大渡口时,就是82迫击炮简便射击,不加试射,三发三中,把川军给打跑吓跑了,不然,大家还真以为是那小船上十几个勇士把川军打跑的呢。没这三炮,小船靠岸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