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秦王宫刺客
是青,居然是青,他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三春的眼神最多只是诧异,可秦惠王却好像看见鬼一样,端着的酒杯倾倒了,撒在滚龙蟒袍上,依然不觉。
仲雪嘴角微翘,故意问道:“大王可还记得此人?如果我没记错,这应是公子秋澜,我为大王找到亲子,大王可悦否?”
秦惠王不语,脸上无半分高兴。
该说什么吗?自己亲自赶走的儿子,现在回来了,还是被一个得罪不得的人给送来回的,他该高兴的起来吗?
曾经的那一道伤疤根本不想回想,也不想触摸,甚至不想看到这个儿子。
他“腾”站起来,向外一指,嘴里只有一个字,“滚。”
青没有动,伏在地上做哭泣状,口中呼道:“父王饶恕,孩儿是再不敢了。”
当年公子秋澜突然失踪一直是个迷,没人知道他去哪儿了,也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失踪,对于当年的事秦王绝口不提,五年过去了,也没人再提起当年的事,他似乎已经从人们心中淡出了。
可今天,这是怎么了?曾失踪过的人都回来了,男的女的,还是在同一天?
大殿里有人开始计算黄历,算算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
跪在地上的青拼命求饶着,哭声愈大,一点都不像三春认识的青。她认识的青从来都是很骄傲的,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自尊的求恳,去求一个根本不值得求的人。
三春想站起来,想指责秦惠王不该这么对待自己的儿子,指责不该让青受了那么多年的苦,可是她又有什么资格?心里忽有些发堵,高傲如他的人,也会为了生存而放弃那份傲气。她又能代替他说什么?
或者接下来的事,秦王不欲让人知道,宴会草草结束,带着青去内宫了。
走出大殿,三春却没发现人群里有仲雪,他没有出宫,或者也跟着一起去内宫了。
坐上句容的马车,一路上她的脸色都不太好,句容问她怎么了,她却说不上来。总之很别扭,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
因为句容有点事,他们算是最后一波离开秦宫的。马车沿着长长的宫道往前走,在快走到宫门时,突然瞧见一个人匆匆向这边而来。他的衣衫似有些破烂,手中持着的宝剑上隐隐带着一丝红,似是血迹。
三春瞧得清楚,那正是秦王百等不来的秦太子。他这一身的狼狈,行色慌张,一看就知道刚刚遇袭。
只是可能吗?他来得这么迟是因为有人要杀他?
就在一瞬的愣怔,忽然发现眼前不知什么时候出现许多持械攻来的黑衣人,他们团团围住太子秋行,连带他们的马车也被围了起来。
一个黑衣人喝道:“杀,一个不留。”
外面赶车的张口想叫,被一剑隔断咽喉,死尸当时栽倒在地。
这一切都是一瞬间的事,三春一惊,一把青铜剑已对着车厢刺来。
她没想到在内宫之中也会被伏击,还是这么倒霉的和八竿子打不着的秦太子一起。匆忙中从句容身上抽出宝剑,想跃下车去。
句容叫一声,“旦,不可啊。”
三春没听,不管他们是不是凑巧碰上的这事,今天想活命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她跳下车与那些刺客战在一处,秋人也看见了她,咬着牙不发一语,狰狞的表情甚是可怖。
三春的剑术一半是青传授的,虽不如青快速,但胜在灵动轻盈,舍劈砍而精练点刺,每出一回招都颇见成效。可这一回她却非常吃力,因为这些黑衣人配合得太完美了,他们似乎练过无数次,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计算的很好,绝不使他们有还手之力。
她并不想和秋行并肩作战的,可这个时候逼得她不但要自保,甚至还得保护他。因为只要他一死,下一个就会轮到她
剑花缭乱,她步步防守,不多时便退到一处青墙边缘。秋行也与她一处,他们一让,顿时把那马车让出来。句容不停地在那儿探头,三春急得冒火,大呼一声,“快走。”
句容这才反应过来,忙抓紧缰绳疾奔而去。
三春一边抵挡一边退去,想尽力离秋行远些,可这位仁兄似乎认定了她,她离一点,他便近一点。
不知多少代以前的秦王将这座宫殿修在山巅,为的是将堪称奇景的断石峭崖收入的秦宫中,而现在她和秋行就四处奔逃在这宫殿中,还被逼到了墙角,他们已经在走投无路,连一个一个易守易攻的屏障也没有。她吓得一闭眼,似乎已经想象要利刃刺穿皮肉的感觉都多痛了。
情势危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扭转势局,眼看就要双双命丧剑下,却突然从右前方闪过一道皓皓的剑光。一瞬之间她感到了它的快速,携着疾风之力狠狠劈开一个黑衣人,那样凌厉,那样不屈。
而普天之下能拥有这等剑术,在宫中,又会救她的,除了青就是仲雪。
她睁开眼,果然看见仲雪顷刻间变幻招式刺向黑衣人。那是把绝世宝剑,就像青给她的那一把一样。那百步之外穿透飞花落叶的优雅剑式,酝了无穷力量快似闪电的果断剑招,甚至剑柄处微光轻点势如流星的湛蓝宝石。
有他在身边,她立刻心绪大定,挥舞着宝剑与他并肩而战。那些黑衣人眼见着今日之事难成,虚晃一招,纷纷逃窜。即便是逃跑也那么整齐有序,一看就知是受过特殊训练。
“你怎样?”仲雪急问,把她手手脚脚都翻了个遍,看见没有伤,才吁了口气。
他低声骂道:“你这丫头,叫你赶紧走,不好好回去,在这儿磨蹭什么?”
三春咧嘴苦笑,他什么时候说过让她赶紧走了?
回头看秋行,他脸白得惨淡,就像在风中摇曳的荒草,站立不稳。
仲雪微微一笑,问道:“太子觉得怎样?”
“我没事。”太子秋行粗喘一声。
他转头看着三春,他显然已经认出她,漆黑的眼睛锐利无情:“不要以为你救了本殿,便会免了你逃姬之罪。”
三春不禁暗叹一声,她又不是为了他,难道还指望别人道谢吗?
秦太子还有要事,匆匆去见秦王了,他走后仲雪护送她出宫。两人沿着长长的甬道走着,他忽的幽幽一叹道:“你可是坏了本君大事了。”
三春诧异,待看见他脸上的惋惜,不禁暗想,难道是他亲手安排的这个刺杀吗?
她说怎么这边有这么大动静,都没有宫中侍卫过来看看,原来是被他解决了。
看她表情他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仲雪嘴角扯出一抹淡笑,“不过这样也好,留着他也足够让公子秋澜头疼的,两虎相争,自有渔翁可得力。”
三春霎时呆了,她只听人说城阳君擅长权谋,今日一见“擅长”简直都是小瞧他了。在楚国玩了一单大的,在这里又一环套一环的算计别人,他的脑子还真是好使啊。
他应是与青达成协议了,助他重新得回身份,又帮他解决太子秋行,为他以后扫清障碍。至于好处青应该是给足了他的。
所以说权势真的很可怕,把原本很好的一个人也变得丑陋了。仲雪毫不掩饰的表露他的心思,他本来就是丑的也罢了,可她的青,怎么也要变成这样?
心里实在不能忍受,憋闷的很难受,想对天大喊一声,但怕吓坏别人只好作罢了。
出了秦宫,句容的马车在宫门等着,他站在车前,来回走来走去,手掌不停地搓着,直到看见他们走出来,才长舒口气。
“女儿啊,看见真的太好了。”
三春安抚了他几句,把他哄上车,转头跟仲雪道别。他们明天就要离开咸阳,回燕国了。
仲雪冷声道:“你且先去,不日雪必将赶到。”
三春点点头,做进马车时又听他声音传来,“切记,不得与男子有染,否则……”
话没说完,马车已经走了,但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要敢勾搭个人,估计他会掐死她吧。
她撇撇嘴,心道,她又不是他什么人,管得着她和谁一起吗?
※
一路兼程回到燕国,只一踏进燕国境内,便觉有一股浓浓的乡土之情迎面扑来。她深吸一口气,觉得这里的空气都是熟悉的。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这两年她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回家乡,或者她当年也是她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跟着心爱的人去寻找理想,倒也是富有浪漫气息的事。只可惜私奔之后的下场,一个是下落不明,一个如她这般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
她跟青学了一口的楚国口音,可到了燕国,不用人教,那燕国口音自然而然就跟着乡亲脱口而出。到了城郊的琉璃河,他们上了船,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那男子惊喜交加,忙道:“却是同乡,可一路同往。”
三春的眼神最多只是诧异,可秦惠王却好像看见鬼一样,端着的酒杯倾倒了,撒在滚龙蟒袍上,依然不觉。
仲雪嘴角微翘,故意问道:“大王可还记得此人?如果我没记错,这应是公子秋澜,我为大王找到亲子,大王可悦否?”
秦惠王不语,脸上无半分高兴。
该说什么吗?自己亲自赶走的儿子,现在回来了,还是被一个得罪不得的人给送来回的,他该高兴的起来吗?
曾经的那一道伤疤根本不想回想,也不想触摸,甚至不想看到这个儿子。
他“腾”站起来,向外一指,嘴里只有一个字,“滚。”
青没有动,伏在地上做哭泣状,口中呼道:“父王饶恕,孩儿是再不敢了。”
当年公子秋澜突然失踪一直是个迷,没人知道他去哪儿了,也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失踪,对于当年的事秦王绝口不提,五年过去了,也没人再提起当年的事,他似乎已经从人们心中淡出了。
可今天,这是怎么了?曾失踪过的人都回来了,男的女的,还是在同一天?
大殿里有人开始计算黄历,算算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
跪在地上的青拼命求饶着,哭声愈大,一点都不像三春认识的青。她认识的青从来都是很骄傲的,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自尊的求恳,去求一个根本不值得求的人。
三春想站起来,想指责秦惠王不该这么对待自己的儿子,指责不该让青受了那么多年的苦,可是她又有什么资格?心里忽有些发堵,高傲如他的人,也会为了生存而放弃那份傲气。她又能代替他说什么?
或者接下来的事,秦王不欲让人知道,宴会草草结束,带着青去内宫了。
走出大殿,三春却没发现人群里有仲雪,他没有出宫,或者也跟着一起去内宫了。
坐上句容的马车,一路上她的脸色都不太好,句容问她怎么了,她却说不上来。总之很别扭,一种说不上来的别扭。
因为句容有点事,他们算是最后一波离开秦宫的。马车沿着长长的宫道往前走,在快走到宫门时,突然瞧见一个人匆匆向这边而来。他的衣衫似有些破烂,手中持着的宝剑上隐隐带着一丝红,似是血迹。
三春瞧得清楚,那正是秦王百等不来的秦太子。他这一身的狼狈,行色慌张,一看就知道刚刚遇袭。
只是可能吗?他来得这么迟是因为有人要杀他?
就在一瞬的愣怔,忽然发现眼前不知什么时候出现许多持械攻来的黑衣人,他们团团围住太子秋行,连带他们的马车也被围了起来。
一个黑衣人喝道:“杀,一个不留。”
外面赶车的张口想叫,被一剑隔断咽喉,死尸当时栽倒在地。
这一切都是一瞬间的事,三春一惊,一把青铜剑已对着车厢刺来。
她没想到在内宫之中也会被伏击,还是这么倒霉的和八竿子打不着的秦太子一起。匆忙中从句容身上抽出宝剑,想跃下车去。
句容叫一声,“旦,不可啊。”
三春没听,不管他们是不是凑巧碰上的这事,今天想活命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她跳下车与那些刺客战在一处,秋人也看见了她,咬着牙不发一语,狰狞的表情甚是可怖。
三春的剑术一半是青传授的,虽不如青快速,但胜在灵动轻盈,舍劈砍而精练点刺,每出一回招都颇见成效。可这一回她却非常吃力,因为这些黑衣人配合得太完美了,他们似乎练过无数次,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计算的很好,绝不使他们有还手之力。
她并不想和秋行并肩作战的,可这个时候逼得她不但要自保,甚至还得保护他。因为只要他一死,下一个就会轮到她
剑花缭乱,她步步防守,不多时便退到一处青墙边缘。秋行也与她一处,他们一让,顿时把那马车让出来。句容不停地在那儿探头,三春急得冒火,大呼一声,“快走。”
句容这才反应过来,忙抓紧缰绳疾奔而去。
三春一边抵挡一边退去,想尽力离秋行远些,可这位仁兄似乎认定了她,她离一点,他便近一点。
不知多少代以前的秦王将这座宫殿修在山巅,为的是将堪称奇景的断石峭崖收入的秦宫中,而现在她和秋行就四处奔逃在这宫殿中,还被逼到了墙角,他们已经在走投无路,连一个一个易守易攻的屏障也没有。她吓得一闭眼,似乎已经想象要利刃刺穿皮肉的感觉都多痛了。
情势危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扭转势局,眼看就要双双命丧剑下,却突然从右前方闪过一道皓皓的剑光。一瞬之间她感到了它的快速,携着疾风之力狠狠劈开一个黑衣人,那样凌厉,那样不屈。
而普天之下能拥有这等剑术,在宫中,又会救她的,除了青就是仲雪。
她睁开眼,果然看见仲雪顷刻间变幻招式刺向黑衣人。那是把绝世宝剑,就像青给她的那一把一样。那百步之外穿透飞花落叶的优雅剑式,酝了无穷力量快似闪电的果断剑招,甚至剑柄处微光轻点势如流星的湛蓝宝石。
有他在身边,她立刻心绪大定,挥舞着宝剑与他并肩而战。那些黑衣人眼见着今日之事难成,虚晃一招,纷纷逃窜。即便是逃跑也那么整齐有序,一看就知是受过特殊训练。
“你怎样?”仲雪急问,把她手手脚脚都翻了个遍,看见没有伤,才吁了口气。
他低声骂道:“你这丫头,叫你赶紧走,不好好回去,在这儿磨蹭什么?”
三春咧嘴苦笑,他什么时候说过让她赶紧走了?
回头看秋行,他脸白得惨淡,就像在风中摇曳的荒草,站立不稳。
仲雪微微一笑,问道:“太子觉得怎样?”
“我没事。”太子秋行粗喘一声。
他转头看着三春,他显然已经认出她,漆黑的眼睛锐利无情:“不要以为你救了本殿,便会免了你逃姬之罪。”
三春不禁暗叹一声,她又不是为了他,难道还指望别人道谢吗?
秦太子还有要事,匆匆去见秦王了,他走后仲雪护送她出宫。两人沿着长长的甬道走着,他忽的幽幽一叹道:“你可是坏了本君大事了。”
三春诧异,待看见他脸上的惋惜,不禁暗想,难道是他亲手安排的这个刺杀吗?
她说怎么这边有这么大动静,都没有宫中侍卫过来看看,原来是被他解决了。
看她表情他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仲雪嘴角扯出一抹淡笑,“不过这样也好,留着他也足够让公子秋澜头疼的,两虎相争,自有渔翁可得力。”
三春霎时呆了,她只听人说城阳君擅长权谋,今日一见“擅长”简直都是小瞧他了。在楚国玩了一单大的,在这里又一环套一环的算计别人,他的脑子还真是好使啊。
他应是与青达成协议了,助他重新得回身份,又帮他解决太子秋行,为他以后扫清障碍。至于好处青应该是给足了他的。
所以说权势真的很可怕,把原本很好的一个人也变得丑陋了。仲雪毫不掩饰的表露他的心思,他本来就是丑的也罢了,可她的青,怎么也要变成这样?
心里实在不能忍受,憋闷的很难受,想对天大喊一声,但怕吓坏别人只好作罢了。
出了秦宫,句容的马车在宫门等着,他站在车前,来回走来走去,手掌不停地搓着,直到看见他们走出来,才长舒口气。
“女儿啊,看见真的太好了。”
三春安抚了他几句,把他哄上车,转头跟仲雪道别。他们明天就要离开咸阳,回燕国了。
仲雪冷声道:“你且先去,不日雪必将赶到。”
三春点点头,做进马车时又听他声音传来,“切记,不得与男子有染,否则……”
话没说完,马车已经走了,但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要敢勾搭个人,估计他会掐死她吧。
她撇撇嘴,心道,她又不是他什么人,管得着她和谁一起吗?
※
一路兼程回到燕国,只一踏进燕国境内,便觉有一股浓浓的乡土之情迎面扑来。她深吸一口气,觉得这里的空气都是熟悉的。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这两年她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回家乡,或者她当年也是她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跟着心爱的人去寻找理想,倒也是富有浪漫气息的事。只可惜私奔之后的下场,一个是下落不明,一个如她这般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
她跟青学了一口的楚国口音,可到了燕国,不用人教,那燕国口音自然而然就跟着乡亲脱口而出。到了城郊的琉璃河,他们上了船,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那男子惊喜交加,忙道:“却是同乡,可一路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