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长沙(一)
  范杰在船上醒过来的时后,客轮驶离了岳阳,距离长沙已是不远,只是船入湘江以后,速度慢了下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长沙范氏,长沙范氏是文正公范仲淹的嫡系子孙,长沙书香世家。
  范氏子弟历代以读书为念,范杰高祖父奇荣,是清朝进士,曾经在直隶省大兴县任县令,历经宦海,看透了官场的污秽,晚年辞官归隐,在青山绿水中安度余生。
  范家许多人都是以教书为业,在当地有名的岳麓、城南、求忠三书院的执教,注重做人。
  范氏分三房,最出名的便是二房范氏双杰,范源濂范源让兄弟。
  范源濂曾三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与黄炎培、蔡元培等相交莫逆。范源濂早年拜梁启超为师,学习新学。当时梁启超的弟子中还有蔡锷,日后成为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在梁启超众多弟子中,范源濂和蔡锷这一文一武成就最大。
  范源濂是梁启超的弟子,也是湖南维新的参与者,他自然也成了被通缉的要犯之一。迫于形势,范源濂只能选择流亡rb国求学,范源让也在数年后跟随而去。
  范家在长沙本地也因戊戌政变而受到清政府的打压,官兵不断的到范家骚扰,范杰之父范源清科举也屡试不第,但后来总算挺了过去。
  民国成立后,范家在当地不断发展,至今已经在长沙拥有了自己的纱厂,织布厂,货运公司等许多企业,还在湖南第一纺织厂占据大量股份,范杰堂哥范新度就在湖南第一纺织厂担任总工程师一职。
  族中的产业大多集中在长房的手里,长房大老爷范源溪是湖南省议会议员,掌着家里最大的纱厂,布庄,粮店,族里的经济大权都在他的手里;二老爷范源潭在省政府任职,且职位不低,何健作为省主席,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三老爷范源渡在早年和人组织了一条船队,在湘江水运里占了很大一块,数年前还曾与人合开公司试图打通从长沙通往上海的客运通道,最后受到外国人的不断排挤而被迫歇业;四老爷范源深在谭道源第二十二军军部部担任参谋一职;老五范源游现在还在美国读博士,五婶也是美国人,这一点上家里人很有些怨念,五叔已经多年未曾归国了。
  范杰这一辈,不少人都出国留学,四姐范新顺,六姐范新群都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都是名噪一时的画家。范杰的三哥范新宇,七哥范新度,都曾留学rb国学习先进的纺织机械技术。
  家中还有几位兄弟姐妹都是清华北大,北京师范,复旦等学校的毕业生,大伯范源濂之子范新腾则在其父创立的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将来毕业出来也会投入教育界。
  范氏新字辈的孩子们在湖南长沙是比较令人羡慕的,毕竟很少有那么一辈那么多的兄弟姐妹都留学海外,与他们同年龄的孩子们都很羡慕范氏开明的教育,这为范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范家在教育上历来是不吝与投资的,民国初年,范家在师范学院经费欠缺时,筹集了大笔经费,就是现在每年办学费用不少都是范家掏的。不止是湖南师范,范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的校董,一直由二叔范旭东担任。范家每年还向省内著名的艺芳女校捐助一大笔钱,省内教育方面的事情,范家多少总要捐上一点,这些事情则由三房长子范源清负责。
  范家与当地名门望族联姻,这也是世家的生存之道,与张家,彭家,曾家,谭家,章家,徐家等等,构成了长沙的中间阶层,同时把持着许多当地的实业公司。在政界商界学界盘根错节,是长沙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
  客轮在湘江中急速航行,范杰三人早就收拾好东西,站在船头,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长沙。在这之前,范青和小柳两个人已经在湘阴下了船,老汪的家人早就搬到了长沙。
  长沙最繁忙的是水旱码头。脚夫的号子声,卖艺人的吼叫,上下的人流、物流,渲染着码头的繁荣。码头上最累的是脚夫,其服饰很有韵味,一条裤子,一个汗禢儿。
  这里的每一种气味都令范杰感到亲切,范杰下了船,和老汪分手后,就这么静静站在码头上,看着这座熟悉中是夹杂着陌生的城市,伸出双臂,心中感到无比的愉悦和开心。
  范杰自小在这座城中长大,老城的回忆时常会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深夜独自梦回愈是思念家乡的那座老城,他喜欢这座城市,上中学时,每当冬天下雪后,他都会自己一个人沿着城墙走来走去,无拘无束的在这天地里游荡。
  范家府邸坐落在湘春门外开福寺荷花池附近,湖南名门望族大半坐落在此,谭家,曾家俱在此附近。
  谭钟麟、谭延闿父子的“谭家大屋”在这荷花池、茅亭子一带,东边到了经武门,西边到了蔡锷路。现在的湖南日报社、茅亭子小学,以前都是谭家大屋的范围。
  曾国藩家族坐落在开福寺附近,曾家虽失了往日的辉煌,但豪门显宦的余晖仍照耀着这座标志着梦想与荣光的巨宅深院。
  清末三大祠园有两座也坐落在长沙湘春门外,左太傅祠和曾国藩祠。
  湘春门,即长沙城北门,是长沙九座城门之一。灰色、高大的城墙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城北、城东。现在湘春路和芙蓉路交汇处,东城墙和北墙在此相接。
  城墙脚下东面和北面是护城河,也称便河。便河是人造河,为古代城池重要军事防卫设施。当年长沙城的护城河,由城南的西湖桥引湘水往南向黄道门,东向浏阳门、小吴门,北向新开门、湘春门,绕长沙南、东、北后返入湘江。
  城墙早在20年代初的“扩城、拆墙、修路”的方针下轰然倒下,残存的天心阁和那段城墙,可以想象它的雄伟气势。
  范杰站在一座门楣不算高达的宅院门口,仔仔细细的看着自己的家。
  范家三房虽是住在一起,但是府邸还是分开的。
  长房住在中间,府邸极大,跨越极广,长房子嗣绵长,儿孙很多。二房就是范源濂,范旭东一家,不过他们常年住在天津,连二房老夫人也在天津。
  三房在西边,范杰这房,长一辈也就是范杰父亲范源清和二叔范源远,父亲在湖南师范教书,常年住在这里;二叔源远常在湘阴老家,在那里有几百亩地,种的棉花和粮食,供应城里的商铺,二婶带着小妹新惠也在老家,只有小弟新旺因在长沙师范读书住在这里。
  范杰踏上台阶,拍响了黑漆大门上的铜环。院里的老妈子打开了一条门缝,眯着眼看着外面,一脸的褶皱,跟个包子似的,轻声道:“谁啊,大晚上的?”
  “江妈,是我。”范杰微笑着道。
  老妈子听到声音后,皱了下眉头,使劲揉了揉眼睛,终于看清楚了,突然大声的喊道:“少爷,少爷回来了……”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江妈让人打开门,叫过门房帮范杰提上行李,拉着范杰便往里走。
  范杰母亲此时正在准备晚饭,范父还在湖南师范,不过已经放学了,相信很快就会回来。
  范杰回来的正是时候。见过母亲之后,便被母亲拉住看了半天,范杰是家中独子,数月未见,母亲也是极为的想念,拉着范杰聊了半天,当得知范杰要在长沙待上一个月时间,母亲极为的开心,正好范父也赶了回来,这才中断了这一幕,母亲有些不舍的拉着范杰的手上了饭桌。
  晚饭过后,范源清便带着范杰钻进了书房,父子俩开始了例行的谈话,这是家里的规矩,出门在外的游子归家必须向长辈讲述在外这段时间的经历。
  “坐下来好好讲一讲这几月都干了什么,还有上海的情况怎么样了?”范源清关心的问道。
  范杰上次回家还是年初参加了陈诚和谭祥在长沙举办的婚礼,毕竟谭氏作为长沙大族,在省内亲戚朋友一大堆,所以谭祥和陈诚在上海举办完婚礼后,又回长沙重新办了一次,本来正好赶上过年,范杰以为能在家过个好年,谁成想,一二八事变爆发,范杰便急匆匆的赶回了南京,参加了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