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我能辞官吗?
这真是需要什么来什么啊,有了这份名单,他便能知道李相荣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了。
“大人!”瞧着纪寒那一脸的兴奋样,莫达神色严肃的继续向他说道:“自镇国司重启以来,我们与南荣的信息便中断了,而裴纶大人所派去南荣的司卫亦是了无音信,裴纶大人猜测,这份名单中应该有人投靠了南荣,而那些所派去南荣的司卫应是凶多吉少。”
莫达沉吟片刻,便向纪寒再次说道:“大人,裴纶大人让您揪出此人。大人手中的这份名单是镇国司的机密,名单中人彼此互不相识,他们在南荣应该还是安全的。”
听得莫达此话,纪寒再次看向了手中的这份名单。
名单中、共有五人,也就是说这五人中有一名或者不止一名已经投靠了南荣。
大年将近,看来这在太武所过的第一个大年便要在忙碌中度过了。
“大人还有一事!”听得莫达再次开口,纪寒便很是一副不情不愿的看向了莫达。
“莫达,还有什么事?”
“大人,我们三人在来时的路上曾无意间听到了一则消息,这则消息是从一位镖师口中得知,十日前,衮州官道发生一场江湖中人的械斗,这场械斗双方死伤严重,听那位镖师说,此场械斗是因一枚碧蝉而起,而在这数十日内,衮州皆连发生二十余起命案,这二十余起命案也与一枚碧蝉有关。”
碧蝉!
因为近日太过忙碌的关系,纪寒早就将十二碧蝉忘于脑后,如今重由莫达提起,纪寒才真正意识到这十二碧蝉的危害。
靖国大宝?先不说这十二碧蝉是否真与那靖国大宝有关,只说这十二碧蝉的出世,便已令这江湖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这碧蝉他便有一枚,是毁是留此刻纪寒心中还没有一个计较。
“大人,下来便是最后一件事了!”莫达涨着这一张脸向纪寒再次说道。
听的莫达此话,纪寒直接便来了脾气。
“我说莫达啊,咱有事能一口气说完不?”
“大人,此乃三件事一口气是说不完的。”莫达也很无奈啊,这次前来,虽是为投奔纪寒而来,可是他们在投奔的同时也是身兼任务而来。
这任务最后要落到谁头上,又由谁而办?还不是纪寒,谁让他的名气大呢?
“大人,这最后一件事牵扯甚大,是由圣上亲自交由大人去办的。”
听到圣上二字,杨不扬与刘大壮亦是肃然起敬。
“哦?说来听听,圣上让本官办一件多大的事?”纪寒也有点来了兴趣。
看来这位圣上没把他给忘了啊。
“密查连绳两省总兵常诚!”
“密查谁?”纪寒感觉自己有点听错了。
“大人,圣上让大人密查连绳两省总兵常诚私吞三万官银一案,若是证据确凿,圣上命大人秘斩常诚将军。”
“什么?”这一刻的纪寒真的不淡定了。
焕王那边还没解决呢,这怎么又冒出了个两省总兵,还有这三万官银,他怎么不知道这事?而且为何又要秘斩?
还好曾广不在府衙,若在的话,曾广非和莫达掐架不可。
“大人,这是常诚将军私吞三万官银的卷宗。”
莫达呈上的哪里是什么卷宗,而是圣旨。
杨不扬与刘大壮在看清莫达手中所拿的圣旨,便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乌明雅不明所以,也跟着二人跪了下来。
徐恒、袁琅跪了!
衙厅内,未跪的只有手拿圣旨的莫达与未拿圣旨的纪寒。
莫达在等着纪寒下跪领旨,可是瞧着纪寒那一副痴呆状,当下只能硬着头皮向纪寒宣读了圣旨。
圣旨读完了,可圣旨里的内容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胆战心惊。
一年前,由儋州运往连州的三万官银在海路消失,同三万官银一起消失的还有官船两艘,官兵百人。
连州巡抚上报朝廷,劫走官银的为南海海盗。
但是圣上对此事始终心存怀疑,而在圣上这一年内的密查中,连绳总兵常诚曾私自调离本部海军驶离军港。
三万官银消失与常诚私自调离本部海军离岗竟为同一日。
圣上怀疑常诚,但他苦无证据!
派官员来查,哼,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常诚任连绳总兵已有二十年,这连绳港虽挂着太武的旗帜,但这连绳港怕是早已姓了常姓。
所以若是此事真为常诚所为,圣上才让会让他秘斩常诚?
为何要秘斩,当然是怕引发兵变啊。
你圣上怕,我纪寒就不怕啊,在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巡抚,人家可是正一品的大员!
“大人!”莫达轻轻的唤了一声正在一脸呆滞的纪寒。
“哦,我听着呢,还有吗,说下一件事。”
“大人,没有了,卑职方才说的便是最后一件事了。”
“哦,没有了吗?那个莫达啊,我想问一下,咱太武若是要辞官的话该怎么走这流程?”
莫达感觉他又跟不上纪寒的思路了。
“辞官?大人,卑职只听说过罢官,可从未听过辞官一说。”
“胡说八道,你没听过,那严格是如何辞官的?”
听得纪寒所问,莫达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大人,严老大人那是年事已高,再加之老大人他无颜在面见圣上,所以圣上才准了严老大人告老还乡。”
纪寒听得莫达此话,便一副生不如死的瘫坐在了明镜高悬下。
三件事,除了第二件之外,这哪一件不是棘手的?
关键是这第三件事还是圣上交代的。
难,他们的大人太难了!
“莫达啊莫达,我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你们三个来助我,可是现在我后悔了,你们三个能回去不?就当没来过?”
袁琅还是挺同情纪寒的,因为这第三件事,连她都不知道。
查一位大将军,凭纪寒的官职如何去查?
而且在来时的路上,他们已经得知纪寒在码头当众斩杀了焕王的快婿。
若是袁琅知道她的这位大人还在为南荣一事头疼时,不知这丫头又该作何感想。
“大人!”瞧着纪寒那一脸的兴奋样,莫达神色严肃的继续向他说道:“自镇国司重启以来,我们与南荣的信息便中断了,而裴纶大人所派去南荣的司卫亦是了无音信,裴纶大人猜测,这份名单中应该有人投靠了南荣,而那些所派去南荣的司卫应是凶多吉少。”
莫达沉吟片刻,便向纪寒再次说道:“大人,裴纶大人让您揪出此人。大人手中的这份名单是镇国司的机密,名单中人彼此互不相识,他们在南荣应该还是安全的。”
听得莫达此话,纪寒再次看向了手中的这份名单。
名单中、共有五人,也就是说这五人中有一名或者不止一名已经投靠了南荣。
大年将近,看来这在太武所过的第一个大年便要在忙碌中度过了。
“大人还有一事!”听得莫达再次开口,纪寒便很是一副不情不愿的看向了莫达。
“莫达,还有什么事?”
“大人,我们三人在来时的路上曾无意间听到了一则消息,这则消息是从一位镖师口中得知,十日前,衮州官道发生一场江湖中人的械斗,这场械斗双方死伤严重,听那位镖师说,此场械斗是因一枚碧蝉而起,而在这数十日内,衮州皆连发生二十余起命案,这二十余起命案也与一枚碧蝉有关。”
碧蝉!
因为近日太过忙碌的关系,纪寒早就将十二碧蝉忘于脑后,如今重由莫达提起,纪寒才真正意识到这十二碧蝉的危害。
靖国大宝?先不说这十二碧蝉是否真与那靖国大宝有关,只说这十二碧蝉的出世,便已令这江湖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这碧蝉他便有一枚,是毁是留此刻纪寒心中还没有一个计较。
“大人,下来便是最后一件事了!”莫达涨着这一张脸向纪寒再次说道。
听的莫达此话,纪寒直接便来了脾气。
“我说莫达啊,咱有事能一口气说完不?”
“大人,此乃三件事一口气是说不完的。”莫达也很无奈啊,这次前来,虽是为投奔纪寒而来,可是他们在投奔的同时也是身兼任务而来。
这任务最后要落到谁头上,又由谁而办?还不是纪寒,谁让他的名气大呢?
“大人,这最后一件事牵扯甚大,是由圣上亲自交由大人去办的。”
听到圣上二字,杨不扬与刘大壮亦是肃然起敬。
“哦?说来听听,圣上让本官办一件多大的事?”纪寒也有点来了兴趣。
看来这位圣上没把他给忘了啊。
“密查连绳两省总兵常诚!”
“密查谁?”纪寒感觉自己有点听错了。
“大人,圣上让大人密查连绳两省总兵常诚私吞三万官银一案,若是证据确凿,圣上命大人秘斩常诚将军。”
“什么?”这一刻的纪寒真的不淡定了。
焕王那边还没解决呢,这怎么又冒出了个两省总兵,还有这三万官银,他怎么不知道这事?而且为何又要秘斩?
还好曾广不在府衙,若在的话,曾广非和莫达掐架不可。
“大人,这是常诚将军私吞三万官银的卷宗。”
莫达呈上的哪里是什么卷宗,而是圣旨。
杨不扬与刘大壮在看清莫达手中所拿的圣旨,便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乌明雅不明所以,也跟着二人跪了下来。
徐恒、袁琅跪了!
衙厅内,未跪的只有手拿圣旨的莫达与未拿圣旨的纪寒。
莫达在等着纪寒下跪领旨,可是瞧着纪寒那一副痴呆状,当下只能硬着头皮向纪寒宣读了圣旨。
圣旨读完了,可圣旨里的内容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胆战心惊。
一年前,由儋州运往连州的三万官银在海路消失,同三万官银一起消失的还有官船两艘,官兵百人。
连州巡抚上报朝廷,劫走官银的为南海海盗。
但是圣上对此事始终心存怀疑,而在圣上这一年内的密查中,连绳总兵常诚曾私自调离本部海军驶离军港。
三万官银消失与常诚私自调离本部海军离岗竟为同一日。
圣上怀疑常诚,但他苦无证据!
派官员来查,哼,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常诚任连绳总兵已有二十年,这连绳港虽挂着太武的旗帜,但这连绳港怕是早已姓了常姓。
所以若是此事真为常诚所为,圣上才让会让他秘斩常诚?
为何要秘斩,当然是怕引发兵变啊。
你圣上怕,我纪寒就不怕啊,在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巡抚,人家可是正一品的大员!
“大人!”莫达轻轻的唤了一声正在一脸呆滞的纪寒。
“哦,我听着呢,还有吗,说下一件事。”
“大人,没有了,卑职方才说的便是最后一件事了。”
“哦,没有了吗?那个莫达啊,我想问一下,咱太武若是要辞官的话该怎么走这流程?”
莫达感觉他又跟不上纪寒的思路了。
“辞官?大人,卑职只听说过罢官,可从未听过辞官一说。”
“胡说八道,你没听过,那严格是如何辞官的?”
听得纪寒所问,莫达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大人,严老大人那是年事已高,再加之老大人他无颜在面见圣上,所以圣上才准了严老大人告老还乡。”
纪寒听得莫达此话,便一副生不如死的瘫坐在了明镜高悬下。
三件事,除了第二件之外,这哪一件不是棘手的?
关键是这第三件事还是圣上交代的。
难,他们的大人太难了!
“莫达啊莫达,我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你们三个来助我,可是现在我后悔了,你们三个能回去不?就当没来过?”
袁琅还是挺同情纪寒的,因为这第三件事,连她都不知道。
查一位大将军,凭纪寒的官职如何去查?
而且在来时的路上,他们已经得知纪寒在码头当众斩杀了焕王的快婿。
若是袁琅知道她的这位大人还在为南荣一事头疼时,不知这丫头又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