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日本武士的挑战
王洪回去前,把寄信的事交给了李帅。
李帅把他代收的学费递给了王洪,王洪留下两个人的生活费,要先还李帅一些钱时,李帅却死活不收,他说:“那钱算我给你们两个结婚的礼钱,别再提了啊!今天你教的东西厉害,你得多教我一手”。
见李帅不拿钱,却要学东西。王洪无奈的,又把几种步法都讲了,让他跑动的时候随时穿插个步法。
男人有钱,回家才有胆气。
王洪在路上买了吃的用的才回到家里。晚上,他抱着他的之之,温存着,互说两家的事情,做些美好的事儿。只是想按图索骥时,却再也找不到那本画册了。怎么哄,这之之小媳妇也不拿出来,只好凭着记忆胡来。
可第二天一早起来,之之小媳妇肚子开始疼了起来。
王洪以为是自己昨夜胡来的结果,好言好语说了几句,却吃了一顿白眼。见帮不上忙,又问不出个究竟,他只好莫名其妙的离开家,去李辰那里教大刀和剌刀术。
义勇军几个练过武术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这些人有一些基础,会是王洪放在各拳场的助手,今天过来提前学习。
军队的大刀术,王洪知道姥爷在奉军教过的大刀有些花哨,就把跑山刀拿了过来。没有什么身法、步法,要求士兵们把刀抡起来,不要命的磕对方的步枪,一但磕实,刀势不变冲进去。
几个助手都有些功底,一练就熟。王洪就绑个草靶子,他拿根棍子躲在草靶子后面,让这几个人尝试着怎么使用。这个办法确实有些实战的感觉。很快,几个人找到了刀法怎么教、怎么练、怎么用的感觉。
这也是赫赫有名的29军大刀队,在请来诸多名家教授刀法时,总结出来的破锋八刀、无极刀、形意刀的根本。
这是没办法的事。这时代军队里的士兵多是目不识丁的农夫,主动当兵的是为了有口饭吃,被抓丁而来的似乎更多。除了当官的,不管骨头架子是魁梧还是消瘦,个个都是肋骨棱棱。
指望这些营养不良、文化不高甚至身体都不协调的士兵按武术要求学习刀术,也太为难这些名家了。
所以各路高手最后定型的实战用法,都是磕打劈撩,连起来不断,与这跑山刀法几乎一样。
拿破锋八刀后来写的口诀来说: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展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去掉文化成份,就是那几个动作,任何高招都没有。
只在用大刀拼剌刀,在绝大多数时候,使用大刀都是以命搏命,勇于互换的行为。正面使用,不是个中好手,存活率很低。让我们讴歌一下那些无名的英烈们吧:
大刀队的全称是大刀敢死队,所有人都知道是有去无回,所以抱着一腔必死的心冲向了侵略者们的剌刀。
能格档开剌刀就是日本兵死,不能,就迎向剌刀。
当他们被剌刀剌中躯干要害时,大约有1-3秒左右可控制身体的时间,先烈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继续抡出大刀,与敌人同归于尽。
29军的大刀敢死队那500人,靠偷袭偷袭再偷袭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战绩,可仗打了不到三天,就拼的只余下十几个活人。
话说回来,29军用大刀的原因不是大刀厉害,他们也知道面对步枪大炮,大刀看都不够看。开始的战绩只是日军大意了,在日军有了防备之后,任何一支配大刀的部队都没有取得类似的战果。
剌刀术,王洪觉得姥爷讲的、日本人的,都可以分为这个动作:突刺(上下左右和中间),防守(上下左右),再加上假动作。他对枪术的实践不够多,归纳不到后世那三防一剌的顶级水准,却也够义勇军作战使用了。
按照这个归纳,王洪尽量按日本兵的剌刀术统一了动作,教给了这几个人。
回头想了又想,他又让这些人再教的时候,让学的人,回家弄些一人多高的红樱枪,同样的动作,红樱枪可比步枪凶猛。
李辰他们已经把王洪放在学校的东西拿了出来,中午提着那些东西,在路上买了吃的喝的回了家里。
进了家门,却看赵婧之还抱着肚子躺在炕上。到这时,赵婧之才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这是女人的月事,两天三天就过去了。然后让王洪出去买点红糖回来,给她烧水冲着喝。
王洪啥也不说,把东西一放,空着手就出门给媳妇买红糖去了。
户山学校的考察小组从沈阳返回,特意在安市休息一天。
他们这一路的考察,对日军的战刀、剌刀应用能力不甚满意。各处战场,剌刀术培训出来的那种勇于冲锋的气势,在精锐的关东军身上还有体现。
可在剌刀术的具体训练上,就显的马马虎虎了,也没有什么战场突出了剌刀术的作用。
其实这不是关东军的问题。
东北军主力在关外,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病残,重武器都没有,后来都归到义勇军里。义勇军的主体更是民间自发的,兵不强、马不壮、枪一般、炮没有。对付义勇军这些人,也没有使用剌刀的机会。
来到安市,他们才知道王洪还没有被抓捕归案,只好带着失望,在安市四处游览。
几个人不是去了镇江山,就是到江边浏览。
那个喜欢穿西服革履的专家津田野,从镇江山下来,便独自顺着山边马路闲逛起来。眼睛随意的浏览着,心里却在研究他的枪道。
王洪进出小房子,都走山路。他从山里钻出来,却迎头看到了津田野。
两人面对面都有点诧异。
王洪看到这个中年人有些不怒自威的样子,不由的留意了一下,走路的姿势,身眼结合的样子,看得出,他是个高手。他猜想:安市新来的拳师?不知道是练哪家的。
津田野看到王洪的脸觉得很熟悉,哪里见过一样,也多看了几眼。发现王洪两眼有神,走路轻灵而不轻浮。心道:这个中国人应该是练过武道的吧?
两人各怀疑问,擦肩而过。
王洪感觉这个人很危险,却因一走一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买完红糖,也没多想就往回走。
津田野走出几百米,突然转过来身,他终于把通缉令上的王洪与现实中的王洪对上了号。
津田野是日本传统枪术宝藏院流的武者。他年青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枪术比赛,拿了无数奖项,步入中年后,一头扎进了日本枪术的理论和实用领域,开始与户山学校的剑术教师和铳剑术高手进行实战层面的交流。
日本人很迷信刀文化,日本的古代五兵是:日本刀、弓箭、长枪、雉刀、胁差。五个里面有三个是刀,长刀、短刀、加了棍子的刀。可津田野却独喜欢长枪。他是坚信日本枪来源自唐代陌刀,从来只认为自己没有练好,而不认为陌刀无敌是假话。
(注:日本长枪与中国长枪不同。中国长枪是棍子捅到枪头后面留下的洞上,以扎为主;日本长枪是把短剑甚至长剑一样的枪头镶嵌到棍子中,开门第一式,劈打。确实象传说中的陌刀)
如果说津田野是全日本铳剑术第一,军队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要说他是能代表铳剑术的专家,怕是也没人反对。因为他的实战能力和理论能力一综合,户山学校的剑术教师也不见得比他强。这次出来考察,除了本校教师,户山学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叫上他。
日军剌刀术是上个世纪末改良了宝藏院流、佐分利流两个流派的日本传统枪术而成。在改良过程中,还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内廷武道场的教师的指点。这相当于中原武术的少林寺+峨眉派+大内高手的老师,三大门派联合创编,可以称得上源头古远、血统高贵。
这两个流派的枪法,都擅长突剌,所以日军的剌刀术也非常强调突剌。在具体细节上,因为制式的三八式步枪过长,所以不主张使用枪托,却增加了脚踢的格斗动作。此外,也不知道在哪里引进了出枪时大吼的方式,这又开了干扰战术的先河。
津田野已经成了户山学校的特聘教师和专职陪练,天天摸枪的人,见到王洪的手法后,手就奇痒无比,非常渴望能亲自试一下。
他认出王洪后,立刻往回走,什么叫人抓捕之类的,想都没想,只顾要跟王洪先过下手,倒也算是真正的武士。
两人终于在刚才错肩而过的地方相遇。
津田野对着王洪说:“王洪桑!”
他不会说中文,一字一顿,字音发飘。
王洪立刻知道了这是个日本人。
津田野见王洪只是盯着他看,一时想不出怎么跟王洪交流,就鞠了个躬,指向边上居民家的木栅栏墙,就他上前找了根步枪差不多长短的木棍,用力往外拨。
回头见王洪站在原地,还不明白他的意思,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剑”。
剑这个字,中文日文的读写是一样的。
王洪瞬间明白了,这个日本人的意思是让他折个木头当剑,这是要比武吗?
能见识一下日本高手的本事,王洪也热血沸腾起来!
做为一个武者,遇到强手,那是造化,是机遇!
现在,在安市,甚至在整个中国,习武之人一说比试,都端着肉拳头,想试下兵器的地方都罕见,他可不想放过这机会,何况,是这个日本人在挑战。
说小了,这是两个人脸面,说大些,就是日本人的枪法跟他的破甲剑相比,再大些,那可就是中国国术跟日本武术的比武。放到最大,怕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一次较量了。
他把红糖放在地上,随手掰断了一根木棒,长度也是半米有余。
剑短有利有弊,需要合身抢入棍内,需要勇气和技巧,但棍内的手法十分丰富。棍内是指长枪或者其他长兵的木杆之内,实战中,对手一但冲进枪杆之内,就相当于强盗进了门一样,任人宰割。
这时津田野也把他那木枪抓在了手。
两人在街道上互相观察了一番,慢慢的走近,间隔三米有余,双方立住了足脚。
津田野缓缓的摆出了日军剌刀术的预备式。
王洪愣了下,这才知道津田野用的是短枪。他看似随意的,向左门龙位渡了一步,可津田野脚下轻轻一拧,防守的严严实实。
这才是武道高手的模样,不因为对手散慢而放松,角度稍有异常却立刻调整。
不管王洪如何走位,津田野却一直紧守中门不放。
对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姿态,让王洪也有些无可奈何。
只好加快了身法,左右腾挪起来。
可津田野仍然不为所动,只是守住中门,盯紧了王洪。
虽然津田野表面的很冷静沉稳,可王洪的动作一快,他的大脑就开始了高速运转,对手的身法变换的速度让他有了判断的依据。他发现,王洪的身法只比他稍快一丝,腾挪变化却更加灵活,因此露出来的破绽极少,心里不由的保守起来,便想着,抓到把握的机会再出枪。
两个人一动一静,一直在这个距离上尝试着攻防转移。
可惜,谁也没找到合适出手的机会。
如果说津田野能代表日本铳剑术最高那几个人的层次,那么,王洪还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他实战远不如津田野多。
其次,从专业素养来看,他年龄还小,只是得到了破甲剑的传承,见识与历练差的太多,更不如津田野沉迷在大枪和铳剑术那半生的积累。
如果不是前几天被子弹逼迫着,突破了一下,身法还达不到让津田野惮忌的程度。
王洪见三门都被锁住。立刻换了个方式,他在走转之中,借着身形变化,手中的木棍突然加速,重重的击打在津田野的枪尖上。
如果是常人,哪怕是那些日本兵,可能都防不住他这突然一击,至少枪身会出现扰动。
这一式如果打出了效果,王洪的身法会立刻向中门切入,津田野手中的木枪,将面临连续不断的击打,直到要害被击中。
可惜,津田野手中的木枪抓的沉稳,枪尖受了一击,却纹丝不动。
王洪暗叫了一声厉害。心想这日本人还真是高手,没机会出手,却也不给他一点机会。
两人一时就僵持在了大街上。
路上的行人,看到有两个人拿着木棍在打架,都站在远处看起热闹来,慢慢的人多了起来,在十几米外围成了个圈子。
被人围观,这让王洪的压力有点大,他身上背着通缉令,天晓的哪个人认出他来,贪图赏钱跑去告密啊?
也许,这日本人早就让人通知宪兵队去了吧?
王洪想到这一点,不敢再拖时间,准备兵行险招。
李帅把他代收的学费递给了王洪,王洪留下两个人的生活费,要先还李帅一些钱时,李帅却死活不收,他说:“那钱算我给你们两个结婚的礼钱,别再提了啊!今天你教的东西厉害,你得多教我一手”。
见李帅不拿钱,却要学东西。王洪无奈的,又把几种步法都讲了,让他跑动的时候随时穿插个步法。
男人有钱,回家才有胆气。
王洪在路上买了吃的用的才回到家里。晚上,他抱着他的之之,温存着,互说两家的事情,做些美好的事儿。只是想按图索骥时,却再也找不到那本画册了。怎么哄,这之之小媳妇也不拿出来,只好凭着记忆胡来。
可第二天一早起来,之之小媳妇肚子开始疼了起来。
王洪以为是自己昨夜胡来的结果,好言好语说了几句,却吃了一顿白眼。见帮不上忙,又问不出个究竟,他只好莫名其妙的离开家,去李辰那里教大刀和剌刀术。
义勇军几个练过武术的人已经等在了那里,这些人有一些基础,会是王洪放在各拳场的助手,今天过来提前学习。
军队的大刀术,王洪知道姥爷在奉军教过的大刀有些花哨,就把跑山刀拿了过来。没有什么身法、步法,要求士兵们把刀抡起来,不要命的磕对方的步枪,一但磕实,刀势不变冲进去。
几个助手都有些功底,一练就熟。王洪就绑个草靶子,他拿根棍子躲在草靶子后面,让这几个人尝试着怎么使用。这个办法确实有些实战的感觉。很快,几个人找到了刀法怎么教、怎么练、怎么用的感觉。
这也是赫赫有名的29军大刀队,在请来诸多名家教授刀法时,总结出来的破锋八刀、无极刀、形意刀的根本。
这是没办法的事。这时代军队里的士兵多是目不识丁的农夫,主动当兵的是为了有口饭吃,被抓丁而来的似乎更多。除了当官的,不管骨头架子是魁梧还是消瘦,个个都是肋骨棱棱。
指望这些营养不良、文化不高甚至身体都不协调的士兵按武术要求学习刀术,也太为难这些名家了。
所以各路高手最后定型的实战用法,都是磕打劈撩,连起来不断,与这跑山刀法几乎一样。
拿破锋八刀后来写的口诀来说: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展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去掉文化成份,就是那几个动作,任何高招都没有。
只在用大刀拼剌刀,在绝大多数时候,使用大刀都是以命搏命,勇于互换的行为。正面使用,不是个中好手,存活率很低。让我们讴歌一下那些无名的英烈们吧:
大刀队的全称是大刀敢死队,所有人都知道是有去无回,所以抱着一腔必死的心冲向了侵略者们的剌刀。
能格档开剌刀就是日本兵死,不能,就迎向剌刀。
当他们被剌刀剌中躯干要害时,大约有1-3秒左右可控制身体的时间,先烈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继续抡出大刀,与敌人同归于尽。
29军的大刀敢死队那500人,靠偷袭偷袭再偷袭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战绩,可仗打了不到三天,就拼的只余下十几个活人。
话说回来,29军用大刀的原因不是大刀厉害,他们也知道面对步枪大炮,大刀看都不够看。开始的战绩只是日军大意了,在日军有了防备之后,任何一支配大刀的部队都没有取得类似的战果。
剌刀术,王洪觉得姥爷讲的、日本人的,都可以分为这个动作:突刺(上下左右和中间),防守(上下左右),再加上假动作。他对枪术的实践不够多,归纳不到后世那三防一剌的顶级水准,却也够义勇军作战使用了。
按照这个归纳,王洪尽量按日本兵的剌刀术统一了动作,教给了这几个人。
回头想了又想,他又让这些人再教的时候,让学的人,回家弄些一人多高的红樱枪,同样的动作,红樱枪可比步枪凶猛。
李辰他们已经把王洪放在学校的东西拿了出来,中午提着那些东西,在路上买了吃的喝的回了家里。
进了家门,却看赵婧之还抱着肚子躺在炕上。到这时,赵婧之才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这是女人的月事,两天三天就过去了。然后让王洪出去买点红糖回来,给她烧水冲着喝。
王洪啥也不说,把东西一放,空着手就出门给媳妇买红糖去了。
户山学校的考察小组从沈阳返回,特意在安市休息一天。
他们这一路的考察,对日军的战刀、剌刀应用能力不甚满意。各处战场,剌刀术培训出来的那种勇于冲锋的气势,在精锐的关东军身上还有体现。
可在剌刀术的具体训练上,就显的马马虎虎了,也没有什么战场突出了剌刀术的作用。
其实这不是关东军的问题。
东北军主力在关外,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病残,重武器都没有,后来都归到义勇军里。义勇军的主体更是民间自发的,兵不强、马不壮、枪一般、炮没有。对付义勇军这些人,也没有使用剌刀的机会。
来到安市,他们才知道王洪还没有被抓捕归案,只好带着失望,在安市四处游览。
几个人不是去了镇江山,就是到江边浏览。
那个喜欢穿西服革履的专家津田野,从镇江山下来,便独自顺着山边马路闲逛起来。眼睛随意的浏览着,心里却在研究他的枪道。
王洪进出小房子,都走山路。他从山里钻出来,却迎头看到了津田野。
两人面对面都有点诧异。
王洪看到这个中年人有些不怒自威的样子,不由的留意了一下,走路的姿势,身眼结合的样子,看得出,他是个高手。他猜想:安市新来的拳师?不知道是练哪家的。
津田野看到王洪的脸觉得很熟悉,哪里见过一样,也多看了几眼。发现王洪两眼有神,走路轻灵而不轻浮。心道:这个中国人应该是练过武道的吧?
两人各怀疑问,擦肩而过。
王洪感觉这个人很危险,却因一走一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买完红糖,也没多想就往回走。
津田野走出几百米,突然转过来身,他终于把通缉令上的王洪与现实中的王洪对上了号。
津田野是日本传统枪术宝藏院流的武者。他年青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枪术比赛,拿了无数奖项,步入中年后,一头扎进了日本枪术的理论和实用领域,开始与户山学校的剑术教师和铳剑术高手进行实战层面的交流。
日本人很迷信刀文化,日本的古代五兵是:日本刀、弓箭、长枪、雉刀、胁差。五个里面有三个是刀,长刀、短刀、加了棍子的刀。可津田野却独喜欢长枪。他是坚信日本枪来源自唐代陌刀,从来只认为自己没有练好,而不认为陌刀无敌是假话。
(注:日本长枪与中国长枪不同。中国长枪是棍子捅到枪头后面留下的洞上,以扎为主;日本长枪是把短剑甚至长剑一样的枪头镶嵌到棍子中,开门第一式,劈打。确实象传说中的陌刀)
如果说津田野是全日本铳剑术第一,军队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要说他是能代表铳剑术的专家,怕是也没人反对。因为他的实战能力和理论能力一综合,户山学校的剑术教师也不见得比他强。这次出来考察,除了本校教师,户山学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叫上他。
日军剌刀术是上个世纪末改良了宝藏院流、佐分利流两个流派的日本传统枪术而成。在改良过程中,还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内廷武道场的教师的指点。这相当于中原武术的少林寺+峨眉派+大内高手的老师,三大门派联合创编,可以称得上源头古远、血统高贵。
这两个流派的枪法,都擅长突剌,所以日军的剌刀术也非常强调突剌。在具体细节上,因为制式的三八式步枪过长,所以不主张使用枪托,却增加了脚踢的格斗动作。此外,也不知道在哪里引进了出枪时大吼的方式,这又开了干扰战术的先河。
津田野已经成了户山学校的特聘教师和专职陪练,天天摸枪的人,见到王洪的手法后,手就奇痒无比,非常渴望能亲自试一下。
他认出王洪后,立刻往回走,什么叫人抓捕之类的,想都没想,只顾要跟王洪先过下手,倒也算是真正的武士。
两人终于在刚才错肩而过的地方相遇。
津田野对着王洪说:“王洪桑!”
他不会说中文,一字一顿,字音发飘。
王洪立刻知道了这是个日本人。
津田野见王洪只是盯着他看,一时想不出怎么跟王洪交流,就鞠了个躬,指向边上居民家的木栅栏墙,就他上前找了根步枪差不多长短的木棍,用力往外拨。
回头见王洪站在原地,还不明白他的意思,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剑”。
剑这个字,中文日文的读写是一样的。
王洪瞬间明白了,这个日本人的意思是让他折个木头当剑,这是要比武吗?
能见识一下日本高手的本事,王洪也热血沸腾起来!
做为一个武者,遇到强手,那是造化,是机遇!
现在,在安市,甚至在整个中国,习武之人一说比试,都端着肉拳头,想试下兵器的地方都罕见,他可不想放过这机会,何况,是这个日本人在挑战。
说小了,这是两个人脸面,说大些,就是日本人的枪法跟他的破甲剑相比,再大些,那可就是中国国术跟日本武术的比武。放到最大,怕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一次较量了。
他把红糖放在地上,随手掰断了一根木棒,长度也是半米有余。
剑短有利有弊,需要合身抢入棍内,需要勇气和技巧,但棍内的手法十分丰富。棍内是指长枪或者其他长兵的木杆之内,实战中,对手一但冲进枪杆之内,就相当于强盗进了门一样,任人宰割。
这时津田野也把他那木枪抓在了手。
两人在街道上互相观察了一番,慢慢的走近,间隔三米有余,双方立住了足脚。
津田野缓缓的摆出了日军剌刀术的预备式。
王洪愣了下,这才知道津田野用的是短枪。他看似随意的,向左门龙位渡了一步,可津田野脚下轻轻一拧,防守的严严实实。
这才是武道高手的模样,不因为对手散慢而放松,角度稍有异常却立刻调整。
不管王洪如何走位,津田野却一直紧守中门不放。
对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姿态,让王洪也有些无可奈何。
只好加快了身法,左右腾挪起来。
可津田野仍然不为所动,只是守住中门,盯紧了王洪。
虽然津田野表面的很冷静沉稳,可王洪的动作一快,他的大脑就开始了高速运转,对手的身法变换的速度让他有了判断的依据。他发现,王洪的身法只比他稍快一丝,腾挪变化却更加灵活,因此露出来的破绽极少,心里不由的保守起来,便想着,抓到把握的机会再出枪。
两个人一动一静,一直在这个距离上尝试着攻防转移。
可惜,谁也没找到合适出手的机会。
如果说津田野能代表日本铳剑术最高那几个人的层次,那么,王洪还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他实战远不如津田野多。
其次,从专业素养来看,他年龄还小,只是得到了破甲剑的传承,见识与历练差的太多,更不如津田野沉迷在大枪和铳剑术那半生的积累。
如果不是前几天被子弹逼迫着,突破了一下,身法还达不到让津田野惮忌的程度。
王洪见三门都被锁住。立刻换了个方式,他在走转之中,借着身形变化,手中的木棍突然加速,重重的击打在津田野的枪尖上。
如果是常人,哪怕是那些日本兵,可能都防不住他这突然一击,至少枪身会出现扰动。
这一式如果打出了效果,王洪的身法会立刻向中门切入,津田野手中的木枪,将面临连续不断的击打,直到要害被击中。
可惜,津田野手中的木枪抓的沉稳,枪尖受了一击,却纹丝不动。
王洪暗叫了一声厉害。心想这日本人还真是高手,没机会出手,却也不给他一点机会。
两人一时就僵持在了大街上。
路上的行人,看到有两个人拿着木棍在打架,都站在远处看起热闹来,慢慢的人多了起来,在十几米外围成了个圈子。
被人围观,这让王洪的压力有点大,他身上背着通缉令,天晓的哪个人认出他来,贪图赏钱跑去告密啊?
也许,这日本人早就让人通知宪兵队去了吧?
王洪想到这一点,不敢再拖时间,准备兵行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