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娘娇妻 第35节
第41章 解元郎 那宣纸上,写的四个字是——扶……
张柏最后还是没有告诉秦启仁, 一来,这是刘玉秋的私事,他不好对别人胡说, 二来嘛, 若是秦启仁对刘玉秋有意思,那这些事,还是让他自己了解比较好。
秦启仁有些失落, 但刘玉秋一看过来, 立马换上了笑脸,挺了挺胸脯。
福娘看刘玉秋手上沾了些面粉, 笑道:“你这是在里面做糕点呢?”
刘玉秋拿帕子擦了擦, “是呢,快来看看我做的怎么样?”
她拉着福娘进去, 秦启仁看着翻飞的布帘,一脸魂不守舍。
刘玉秋几天前就到了省城,来妙味斋找福娘时没见着人,幸好杨氏记得她, 刘家在省城也有宅子,便索性在这儿等福娘回来,无事时就来帮李叔和芸娘子做糕点。
若是论做点心的手艺, 刘玉秋自然是不如李叔和芸娘子,但刘玉秋见识广, 常常能提出新鲜的点子,且买糕点的本就是夫人小姐占多数,她更加懂得如何投其所好。
刘玉秋让福娘看她刚学的新品“月中桂”,做的有模有样的,芸娘子笑着说:“刘小姐可比我们第一次还做的好呢!”
她也很喜欢这个满腹诗书但气质温柔的女子。
福娘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刘玉秋, 见她似乎已是从和离的悲伤中走了出来,面色红润,只是比起从前,眼神中少了天真,言行间也比之前沉稳许多。
“孙姐姐,我真没想到,你能开一家这么大的店!”刘玉秋刚来时便被惊讶到了,福娘看着娇柔,但做起生意来,竟然完全不输男子。
福娘拍了拍她的手,柔声道:“玉秋,你也可以做到的,我总觉得,咱们女子,不该总是困在深宅大院里,那才是把日子过死了呢,你读过书有见识,又差别人什么呢?”
她的话让刘玉秋心绪起伏,福娘坚定的眼神,让她想起那一年,两人在刘家花厅里喝茶,福娘望着庭中的蔷薇说的那番话。
当时她为了王世诚送的一架屏风得意欢喜,不懂孙姐姐言语中的深意,然而此时此刻,她却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
她笑着握紧了福娘的手,眼神中也透露出同样的坚定来。
回家后,福娘与张柏说起玉秋,半是叹息半是欣慰道:“我从前总怕玉秋太单纯被人蒙骗,现在这样固然很好,可又怕她不愿再相信别人了。”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什么好事。
张柏神秘道:“不一定呢,我看啊,刘小姐的好事还在后头呢。”
福娘诧异地看着他,张柏便小声地把秦启仁向他打听刘玉秋的事给说了,福娘一脸惊讶,半晌回不过神来。
“我也不知他是否是一时兴起,因此也没敢多说,总之都看他的造化了。”
福娘点点头,她也不曾想到秦启仁会对玉秋起了心思,可看玉秋的样子,怕是只知道秦启仁这个人,并没有其余的想法。
横亘在两人之间的还有太多东西,若秦启仁真能一一处理好,玉秋说不定也能对他改观。
想了两天,刘玉秋便决定留在省城,帮着福娘做生意,妙味斋有了她的加入,生意也更加红火起来,当然,最高兴的还是秦启仁。
虽是正经的掌柜已经回来了,可秦启仁还是打着关心朋友的由头,三天两头往妙味斋跑,不好意思进后厨,就在前面守着,等刘玉秋一出来,眼珠子就跟着她转了。
日子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要放榜的日子。
九月八日放榜,一大早,福娘先去妙味斋转了一圈,见没什么大事,便回家安心等着消息。
张得贵和杨氏三更便起来给祖宗烧香,杨氏不停默念,求祖宗保佑张柏高中,而张得贵心里也是焦急不已,磕头时都比平日多用了三分力气。
连张玉和张青都被爹娘的紧张给影响到了,张玉拎起点点和它圆溜溜的大眼对视,认真问道:“点点,你说,大哥能中吗?”
点点被他这样拎着前肢不舒服,挣扎了几下,嗷呜一声窜进了西厢。
张青拿树枝在地上有模有样地写着字,故作高深道:“大哥肯定能中。”
整个家里最不紧张的就是张柏了。
他现在在干嘛呢?给福娘染指甲。
西厢里,福娘迎着日光摊开手,十根指头上,指间都裹着纱布,拿细线缠得紧紧的,她皱眉道:“这得染多久呀?”
这是她第一次拿小桃红染指甲,院子里不知何时长了株小桃红出来,花朵开的艳丽,张柏便起了兴致。
张柏回想了下,他读过的书里好像没说过,心虚道:“大概一个时辰就能好吧?”
福娘无奈瞪他一眼,手指缠着纱布,什么也不能做,张柏便凑过来,捡起她昨晚没看完的游记,清了清嗓子给她念书。
杨氏路过西厢,听见张柏清朗的读书声,心里无比骄傲,瞧,大郎多勤奋,今天都要放榜了,还是没有忘记读书!
卯时初,巡抚署门前就会张贴榜单,其实前两天就有忍不住的秀才去巡抚署找门丁打听消息,但啥也没问出来,今日听杨氏说,半夜就有人等在了门外,此刻怕已是人山人海了。
张柏说不用去挤,若是中了,自会有人来家里报喜。
杨氏端了张椅子坐在张家门前,翘首以盼,远远听见有报喜的锣鼓声,便激动地站了起来,然而报喜的人却不是冲张家来的,她又失落地坐下。
她心里忐忑,大郎不会没中吧?别人都说考举人难的很,中了秀才也不一定能中举,可不是说,大郎是那什么生来着,总之就是秀才里最上等的,他也中不了?
等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没有动静,杨氏已经心灰意冷了,正想着进去该怎么安慰大郎呢,胡同外却传来了一阵比打雷还响的锣鼓声!
杨氏掏了掏耳朵,那锣鼓声越来越近,这回是真没听错!
“浙江湖州府府学优廪生张柏,中乡试第一名举人!”
“浙江湖州府府学优廪生张柏,中乡试第一名举人!”
报喜人的嗓门穿透了整条胡同,引得众人纷纷出来看热闹,杨氏远远便见着一长串人正敲锣打鼓往张家走来,人群中不时冒出欢呼声。
这阵仗,可比之前大郎中秀才还吓人哩!
杨氏飞快地跑进来,扯着嗓子喊道:“大郎,来人了,快些出来!”
张柏和福娘刚出来,报喜的队伍便走到了张家门前。
因人太多,都挤在狭窄的胡同里,张家大门都被挤掉一扇,报喜人拿着捷报,把被人踩掉的鞋穿好,朝杨氏拱手高兴道:“敢问大娘,这里可是张解元的住处?”
杨氏一愣,“我儿叫张柏,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张解元是谁,难道这报喜的走错门儿了?
报喜人噗嗤一笑,摆手道:“没找错没找错,张解元呐,就是您家公子!”
他身边一个白胡子老头解释了一番,杨氏才明白,这乡试第一名就叫解元,她家大郎不仅中举了,还是整个湖州的第一名!
整个湖州啊……杨氏嘴张的大大的,愣是合不拢。
报喜人一眼就看出来杨氏身后这个高大的年轻少年就是张解元,上前恭敬地行礼,将捷报双手奉上,“张解元,小的特来给您报喜,恭喜您喜摘桂榜!”
张柏微微躬身,也是双手接过,从容道:“多谢。”
报喜人不免诧异地多看了这年轻的张解元几眼。
按理来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还是解元,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没有的好事,早就该乐疯了,可这位十七岁的小解元,面上虽带着喜色,言行举止却颇为淡定,仿佛是早有把握一般。
这张解元还生了一张好面皮,整个人就像是一块温润的璞玉,一眼便让人心生好感,报喜人心里一惊,直觉他不是个简单人物。
“哇,听说这张解元才十七啊,太年轻了吧!”人群中有人议论道。
“你们不认识他吗?我早听说了,人家在府学就回回考第一呢!”
“这么厉害啊?”
……
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杨氏心里美得直冒泡,她这回是真信了,小时候村里给大郎算命的那个老头说的对,她家大郎啊,那可真是贵人命,解元啊,这可是全湖州府的第一,她要是回老家说,都没人敢信!
张家给报喜人封了厚厚的喜钱,报喜人乐呵呵地走了,挤在张家门口的人却还没散,都想看看这十七岁的解元长什么样子,正热闹着,第二波贺喜的人来了。
这回来的可是大人物,知府大人领着人亲自前来,众人都给惊呆了。
宋知府见张柏第一眼就觉得有些眼熟,没一会儿就想起来了,这不是上回王若兰那个案子的受害者的夫君吗?
张柏忙上前朝他下跪行礼,宋知府亲自扶他起来,口中称赞道:“好啊!真好!咱湖州有张解元这样的人才,真是本官之幸,百姓之幸呐!”
“不敢当不敢当,小生还要多谢大人,上回明察秋毫,保妙味斋平安。湖州有大人这样的好官,才是百姓之幸呢!”张柏谦虚道。
一番话夸的宋知府心里舒畅极了,他抚掌大笑,又给张柏送上了一份大礼。
张柏考了乡试第一名,衙门赏银二百两,还有巡抚大人亲自题的一幅字。巡抚大人公务繁忙,要明日才能来,但特意题了字托宋知府送来张家。
四尺来长的卷轴由两位衙役小心打开,洁白的宣纸上,四个大字龙飞凤舞,下方还盖有一枚鲜红的巡抚私印。
“大郎,这写的是啥?”张得贵和杨氏茫然地抬头看向张柏。
张柏眼里染上笑意,恭敬行礼,口中道:“小生张柏——多谢巡抚大人赐字!”
那宣纸上,写的四个字是——扶摇直上。
宋知府心中感慨,巡抚大人眼光还真是毒辣,假以时日,这位张解元,说不准真能成为国之栋梁,凌驾青云直上。
第42章 遇沈清 他的眼中,竟然没有一丝生气。……
十七岁的新晋解元郎张柏, 一下子就在湖州出了名。
杨氏走在路上都觉得面上有光,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老婆子, 有一天能当上举人的娘!
不不不, 她是解元的娘!
张得贵高兴了几天后,头脑也清醒了,眼看老婆子有些得意忘形了, 忙叮嘱道:“你别出去乱说话, 大郎说了,现在外面多的是人见不得咱家好呢!可别给大郎惹了麻烦!”
“你想想看, 那些人都送的什么东西?那不就是想害咱们大郎吗?”张得贵狠狠磕着烟袋。
他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泼了过来, 将杨氏滚烫的心淋的格外清醒,她呐呐道:“我知道的, 还要你说……”
自从中了举之后,大郎便告诉他们,不管外人送什么礼,除了衙门的奖赏, 一律不能收。若是现在贪了这些小便宜,日后可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送银子的、送黄金的、送字画古董的,杨氏起先还觉得惊奇, 后面已经能面不改色地拒绝了,直到之后来了个管家模样的人, 要给她家送丫鬟,杨氏才觉得不对劲起来。
“老夫人您瞧,这丫鬟手脚麻利的很,领回去捏脚捶背都行,可会伺候人了!”
杨氏往他身后一看, 好家伙,那“丫鬟”长得跟个妖精似的,身上没两片布,只要不是个瞎子,都看得出来这是怎么“伺候”人的。
把她领回去,还不得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
杨氏立马垮下脸,把那管家臭骂了一顿,从此把家门关的紧紧的,外人来敲一律不理。
只是她到底是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妇人,礼虽不收了,但外头捧着她说些好话,久而久之,杨氏确实有些飘了。
张得贵的话好似一棒子敲在她头上,杨氏越想越觉得心惊,回想一下,外面那些人似乎总是在兜着圈子套她的话,要是晚发现几天,怕是家底都让他们给问出来了。
杨氏后背冷汗涔涔,过几天再出去时,别人不管问什么,她都不再接话了。
张柏中举的消息隔日就传回了长兴县,他虽不在县里,但县太爷还是在衙门前摆了酒席庆祝,请了半个城的人来吃席。
张家从前住的房子,屋主也没再租出去了,这可是解元故宅呐,风水宝地!屋主每天什么事都不做,就揣着手站在门前,给过路人叨叨张柏当初是怎么在这儿寒窗苦读,还说当年张家来租房子,明明有人出价更高,但他一眼看出张柏日后不简单,才租给了张家。
张柏最后还是没有告诉秦启仁, 一来,这是刘玉秋的私事,他不好对别人胡说, 二来嘛, 若是秦启仁对刘玉秋有意思,那这些事,还是让他自己了解比较好。
秦启仁有些失落, 但刘玉秋一看过来, 立马换上了笑脸,挺了挺胸脯。
福娘看刘玉秋手上沾了些面粉, 笑道:“你这是在里面做糕点呢?”
刘玉秋拿帕子擦了擦, “是呢,快来看看我做的怎么样?”
她拉着福娘进去, 秦启仁看着翻飞的布帘,一脸魂不守舍。
刘玉秋几天前就到了省城,来妙味斋找福娘时没见着人,幸好杨氏记得她, 刘家在省城也有宅子,便索性在这儿等福娘回来,无事时就来帮李叔和芸娘子做糕点。
若是论做点心的手艺, 刘玉秋自然是不如李叔和芸娘子,但刘玉秋见识广, 常常能提出新鲜的点子,且买糕点的本就是夫人小姐占多数,她更加懂得如何投其所好。
刘玉秋让福娘看她刚学的新品“月中桂”,做的有模有样的,芸娘子笑着说:“刘小姐可比我们第一次还做的好呢!”
她也很喜欢这个满腹诗书但气质温柔的女子。
福娘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刘玉秋, 见她似乎已是从和离的悲伤中走了出来,面色红润,只是比起从前,眼神中少了天真,言行间也比之前沉稳许多。
“孙姐姐,我真没想到,你能开一家这么大的店!”刘玉秋刚来时便被惊讶到了,福娘看着娇柔,但做起生意来,竟然完全不输男子。
福娘拍了拍她的手,柔声道:“玉秋,你也可以做到的,我总觉得,咱们女子,不该总是困在深宅大院里,那才是把日子过死了呢,你读过书有见识,又差别人什么呢?”
她的话让刘玉秋心绪起伏,福娘坚定的眼神,让她想起那一年,两人在刘家花厅里喝茶,福娘望着庭中的蔷薇说的那番话。
当时她为了王世诚送的一架屏风得意欢喜,不懂孙姐姐言语中的深意,然而此时此刻,她却忽然觉得自己明白了。
她笑着握紧了福娘的手,眼神中也透露出同样的坚定来。
回家后,福娘与张柏说起玉秋,半是叹息半是欣慰道:“我从前总怕玉秋太单纯被人蒙骗,现在这样固然很好,可又怕她不愿再相信别人了。”
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什么好事。
张柏神秘道:“不一定呢,我看啊,刘小姐的好事还在后头呢。”
福娘诧异地看着他,张柏便小声地把秦启仁向他打听刘玉秋的事给说了,福娘一脸惊讶,半晌回不过神来。
“我也不知他是否是一时兴起,因此也没敢多说,总之都看他的造化了。”
福娘点点头,她也不曾想到秦启仁会对玉秋起了心思,可看玉秋的样子,怕是只知道秦启仁这个人,并没有其余的想法。
横亘在两人之间的还有太多东西,若秦启仁真能一一处理好,玉秋说不定也能对他改观。
想了两天,刘玉秋便决定留在省城,帮着福娘做生意,妙味斋有了她的加入,生意也更加红火起来,当然,最高兴的还是秦启仁。
虽是正经的掌柜已经回来了,可秦启仁还是打着关心朋友的由头,三天两头往妙味斋跑,不好意思进后厨,就在前面守着,等刘玉秋一出来,眼珠子就跟着她转了。
日子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要放榜的日子。
九月八日放榜,一大早,福娘先去妙味斋转了一圈,见没什么大事,便回家安心等着消息。
张得贵和杨氏三更便起来给祖宗烧香,杨氏不停默念,求祖宗保佑张柏高中,而张得贵心里也是焦急不已,磕头时都比平日多用了三分力气。
连张玉和张青都被爹娘的紧张给影响到了,张玉拎起点点和它圆溜溜的大眼对视,认真问道:“点点,你说,大哥能中吗?”
点点被他这样拎着前肢不舒服,挣扎了几下,嗷呜一声窜进了西厢。
张青拿树枝在地上有模有样地写着字,故作高深道:“大哥肯定能中。”
整个家里最不紧张的就是张柏了。
他现在在干嘛呢?给福娘染指甲。
西厢里,福娘迎着日光摊开手,十根指头上,指间都裹着纱布,拿细线缠得紧紧的,她皱眉道:“这得染多久呀?”
这是她第一次拿小桃红染指甲,院子里不知何时长了株小桃红出来,花朵开的艳丽,张柏便起了兴致。
张柏回想了下,他读过的书里好像没说过,心虚道:“大概一个时辰就能好吧?”
福娘无奈瞪他一眼,手指缠着纱布,什么也不能做,张柏便凑过来,捡起她昨晚没看完的游记,清了清嗓子给她念书。
杨氏路过西厢,听见张柏清朗的读书声,心里无比骄傲,瞧,大郎多勤奋,今天都要放榜了,还是没有忘记读书!
卯时初,巡抚署门前就会张贴榜单,其实前两天就有忍不住的秀才去巡抚署找门丁打听消息,但啥也没问出来,今日听杨氏说,半夜就有人等在了门外,此刻怕已是人山人海了。
张柏说不用去挤,若是中了,自会有人来家里报喜。
杨氏端了张椅子坐在张家门前,翘首以盼,远远听见有报喜的锣鼓声,便激动地站了起来,然而报喜的人却不是冲张家来的,她又失落地坐下。
她心里忐忑,大郎不会没中吧?别人都说考举人难的很,中了秀才也不一定能中举,可不是说,大郎是那什么生来着,总之就是秀才里最上等的,他也中不了?
等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没有动静,杨氏已经心灰意冷了,正想着进去该怎么安慰大郎呢,胡同外却传来了一阵比打雷还响的锣鼓声!
杨氏掏了掏耳朵,那锣鼓声越来越近,这回是真没听错!
“浙江湖州府府学优廪生张柏,中乡试第一名举人!”
“浙江湖州府府学优廪生张柏,中乡试第一名举人!”
报喜人的嗓门穿透了整条胡同,引得众人纷纷出来看热闹,杨氏远远便见着一长串人正敲锣打鼓往张家走来,人群中不时冒出欢呼声。
这阵仗,可比之前大郎中秀才还吓人哩!
杨氏飞快地跑进来,扯着嗓子喊道:“大郎,来人了,快些出来!”
张柏和福娘刚出来,报喜的队伍便走到了张家门前。
因人太多,都挤在狭窄的胡同里,张家大门都被挤掉一扇,报喜人拿着捷报,把被人踩掉的鞋穿好,朝杨氏拱手高兴道:“敢问大娘,这里可是张解元的住处?”
杨氏一愣,“我儿叫张柏,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张解元是谁,难道这报喜的走错门儿了?
报喜人噗嗤一笑,摆手道:“没找错没找错,张解元呐,就是您家公子!”
他身边一个白胡子老头解释了一番,杨氏才明白,这乡试第一名就叫解元,她家大郎不仅中举了,还是整个湖州的第一名!
整个湖州啊……杨氏嘴张的大大的,愣是合不拢。
报喜人一眼就看出来杨氏身后这个高大的年轻少年就是张解元,上前恭敬地行礼,将捷报双手奉上,“张解元,小的特来给您报喜,恭喜您喜摘桂榜!”
张柏微微躬身,也是双手接过,从容道:“多谢。”
报喜人不免诧异地多看了这年轻的张解元几眼。
按理来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还是解元,这是多少人做梦都没有的好事,早就该乐疯了,可这位十七岁的小解元,面上虽带着喜色,言行举止却颇为淡定,仿佛是早有把握一般。
这张解元还生了一张好面皮,整个人就像是一块温润的璞玉,一眼便让人心生好感,报喜人心里一惊,直觉他不是个简单人物。
“哇,听说这张解元才十七啊,太年轻了吧!”人群中有人议论道。
“你们不认识他吗?我早听说了,人家在府学就回回考第一呢!”
“这么厉害啊?”
……
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杨氏心里美得直冒泡,她这回是真信了,小时候村里给大郎算命的那个老头说的对,她家大郎啊,那可真是贵人命,解元啊,这可是全湖州府的第一,她要是回老家说,都没人敢信!
张家给报喜人封了厚厚的喜钱,报喜人乐呵呵地走了,挤在张家门口的人却还没散,都想看看这十七岁的解元长什么样子,正热闹着,第二波贺喜的人来了。
这回来的可是大人物,知府大人领着人亲自前来,众人都给惊呆了。
宋知府见张柏第一眼就觉得有些眼熟,没一会儿就想起来了,这不是上回王若兰那个案子的受害者的夫君吗?
张柏忙上前朝他下跪行礼,宋知府亲自扶他起来,口中称赞道:“好啊!真好!咱湖州有张解元这样的人才,真是本官之幸,百姓之幸呐!”
“不敢当不敢当,小生还要多谢大人,上回明察秋毫,保妙味斋平安。湖州有大人这样的好官,才是百姓之幸呢!”张柏谦虚道。
一番话夸的宋知府心里舒畅极了,他抚掌大笑,又给张柏送上了一份大礼。
张柏考了乡试第一名,衙门赏银二百两,还有巡抚大人亲自题的一幅字。巡抚大人公务繁忙,要明日才能来,但特意题了字托宋知府送来张家。
四尺来长的卷轴由两位衙役小心打开,洁白的宣纸上,四个大字龙飞凤舞,下方还盖有一枚鲜红的巡抚私印。
“大郎,这写的是啥?”张得贵和杨氏茫然地抬头看向张柏。
张柏眼里染上笑意,恭敬行礼,口中道:“小生张柏——多谢巡抚大人赐字!”
那宣纸上,写的四个字是——扶摇直上。
宋知府心中感慨,巡抚大人眼光还真是毒辣,假以时日,这位张解元,说不准真能成为国之栋梁,凌驾青云直上。
第42章 遇沈清 他的眼中,竟然没有一丝生气。……
十七岁的新晋解元郎张柏, 一下子就在湖州出了名。
杨氏走在路上都觉得面上有光,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老婆子, 有一天能当上举人的娘!
不不不, 她是解元的娘!
张得贵高兴了几天后,头脑也清醒了,眼看老婆子有些得意忘形了, 忙叮嘱道:“你别出去乱说话, 大郎说了,现在外面多的是人见不得咱家好呢!可别给大郎惹了麻烦!”
“你想想看, 那些人都送的什么东西?那不就是想害咱们大郎吗?”张得贵狠狠磕着烟袋。
他的话犹如一盆冷水泼了过来, 将杨氏滚烫的心淋的格外清醒,她呐呐道:“我知道的, 还要你说……”
自从中了举之后,大郎便告诉他们,不管外人送什么礼,除了衙门的奖赏, 一律不能收。若是现在贪了这些小便宜,日后可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送银子的、送黄金的、送字画古董的,杨氏起先还觉得惊奇, 后面已经能面不改色地拒绝了,直到之后来了个管家模样的人, 要给她家送丫鬟,杨氏才觉得不对劲起来。
“老夫人您瞧,这丫鬟手脚麻利的很,领回去捏脚捶背都行,可会伺候人了!”
杨氏往他身后一看, 好家伙,那“丫鬟”长得跟个妖精似的,身上没两片布,只要不是个瞎子,都看得出来这是怎么“伺候”人的。
把她领回去,还不得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
杨氏立马垮下脸,把那管家臭骂了一顿,从此把家门关的紧紧的,外人来敲一律不理。
只是她到底是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妇人,礼虽不收了,但外头捧着她说些好话,久而久之,杨氏确实有些飘了。
张得贵的话好似一棒子敲在她头上,杨氏越想越觉得心惊,回想一下,外面那些人似乎总是在兜着圈子套她的话,要是晚发现几天,怕是家底都让他们给问出来了。
杨氏后背冷汗涔涔,过几天再出去时,别人不管问什么,她都不再接话了。
张柏中举的消息隔日就传回了长兴县,他虽不在县里,但县太爷还是在衙门前摆了酒席庆祝,请了半个城的人来吃席。
张家从前住的房子,屋主也没再租出去了,这可是解元故宅呐,风水宝地!屋主每天什么事都不做,就揣着手站在门前,给过路人叨叨张柏当初是怎么在这儿寒窗苦读,还说当年张家来租房子,明明有人出价更高,但他一眼看出张柏日后不简单,才租给了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