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主[GL]_分卷阅读_50
我见那团儿分明是佞幸之流,却蒙殊赏,颇不解母亲所思,又见婉儿上来时走路有些别扭,心生关切,便问道:“上官师父怎么了?是哪里有伤么?”
母亲笑道:“你若日日来球场骑两个时辰的马,只怕也要这样。”
我原已知婉儿长在掖庭,没什么机会学骑马,却不知以她的天资,还须这样苦练,不觉露出讶色,婉儿脸上微红,低声道:“是妾愚笨,未能精习骑术。”
母亲宽慰道:“短短月余,你能学成这样,已是极好了,不必妄自菲薄。朕当日习骑马,学得还未有你这般快呢。”说完像是想起什么,捏捏我的耳朵道:“上次惊马之后,你阿耶给你选了一位教习,让你好好学骑术,你却推三阻四,五六日才去校场一次,嗯?”
第71章 一更
上次惊马,父亲虽没有如母亲那般亲自追出来,却也严纠此事始末,又选了一位校尉做我的骑射师父,命我日日习练,不可懈怠。经了这样的事,我倒也是真心想将骑射学起来了,起初也勤加练习。
偏生那位师父因我年幼,怕我心性不定,不肯正正经经地让我骑马跑圈,却要教我打球。父亲母亲和李晟李睿都觉得此法甚好,我也不好劝他改易,只能勉强从了。然而每次一碰球杆,我便难以抑制地想到韦欢,接着不是心情低落,便是躁动易怒,终久无法沉心静气,父母师保再一苛求,便益发地生出退怯之心,渐至于推诿逃脱,那校场从一日一去,到两三日一去,到了如今,已是五六日未去了——我本以为母亲不会纠缠于这点小事,且又过了月余,这事该就这么揭过算了,不想她这会子又把这话提起,只好从她怀里坐起,含含糊糊的应付:“明日就去。”
母亲瞥我道:“明日你表兄要入宫觐见,你好好待在宫里,等候传见,不要只顾着出去浪逛。”我头一个想到武敏之,蹙了眉头,母亲伸手点在我眉间,笑道:“你从出生至今都还没见过这位表兄呢,见一见,好好叙叙家人之礼。”我方知不是武敏之,心内窃喜,笑道:“阿娘不要骗我,外祖父的宅邸我从前常出入,怎么还会有我没见过的表兄?”
母亲微笑道:“是你大舅父的儿子,大名承嗣,他们兄弟一直随父居处外州,你不认得也是自然。”
这名字我倒有些印象,前世的电视里依稀看过,然而其为人事迹早便记不清了,其实武家那么些人物,也算是家世煊赫,却没一个能立住的,可见才干能力都是有限,毋怪母亲在后位多年,却总不肯提携自己娘家,连外祖父的爵位,也要叫一个外姓的甥儿来继承——可若这些人实在是太不成材,母亲见了,会不会因为嫌弃他们,又要重用武敏之?
自上次之后,我便时时派人去打探武敏之的事,可惜阿元也处在深宫,只打听得他因新年朝会时衣着不整,被罚在宫门外跪了一天,又被捋夺官职,勒令在家闭门读书思过,然而罚跪和闭门思过都只是家法,他还依旧住在武家,爵位名分都无大变。我猜母亲的心意,是因武家无人,若斥退武敏之,恐怕外祖家里爵位门户无人承继,所以才先留着他以观后效,今日听说母亲召回了这不知哪里来的表兄,越发笃定,因着己身攸关,还未见面,倒先替他操起心来,连声问:“表兄年岁几何?可有官职?我明日见他,穿什么衣裳好?”
母亲却看婉儿,婉儿忙道:”大郎春秋二十有八,初以门荫脱白,现做着龙州录事参军。“
是门荫不是贡举,又是龙州这种我总记不清的地方,想想便知没什么前途,我心里一凉,还掰着指头在数,母亲瞥我道:”别数了,龙州是下州,录事参军是从八品下。“
我观母亲表情,对这侄子绝无亲近之意,又不甘心,便问:”二十八岁,那我该有好几个表侄了罢?“
婉儿清咳一声,道:“大郎尚未婚娶。”
我恨不能给自己一巴掌,看着母亲不辨喜怒的脸,不知该说什么。婉儿看我一眼,道:“妾斗胆,有一言进上。”
母亲挥挥手,她方顿首道:“陛下敦亲睦族之心切切,妾等从伴在侧,皆所深知。惜乎先府君子嗣不丰,虽常怀敦睦之念,却无从彰扬圣德。如今几位郎君入京,因父母早逝,至今尚未婚配,若陛下能为之善择妻室,使阴阳有序、内外敦和,既显陛下慈和爱亲之心,亦可安定家氏、为子孙万代之计念,伏惟圣裁。“
母亲颔首道:”也无不可。“向众人一点头,道:“你们可多加留心,若见了好人,只管奏上来。”
众人应诺之后,母亲便携我登辇,一同回去。只有我们两人时,母亲的神情便较方才更闲适了,懒洋洋道:“我听人说你今日在与人置气?若下面人不听话,发去掖庭令那里教训就是了,怎么倒惹得你又哭又闹的,不像话。”
我知母亲要问这事,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拿来搪塞:“不是置气,是白日里在洛水上游玩,忽然想起那一年我们同外祖母在太液池泛舟的事,有些想她了。”我那位外祖母生前作风豪放,能吃能玩,得以寿终,死后风光大葬,极尽哀荣,其实没什么好悼念的,然而母亲却总是对她念念不忘,常常带着我们去寺庙里给她上香祈福,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复述从前母女相处的一些往事。
我因见面次数少,对这位外祖母本来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反而因她偏宠武敏之而对她颇有几分微词,只是这时为了保住韦欢,说不得拿她出来说了一句,又迫着自己再去想了一遍韦欢骗我这件事,眼角立时便氤出泪水,扑进母亲怀里哭泣不止。
母亲也被我吓了一跳,轻轻拍着我的背,沉默了一会,突然叹气道:”你外祖母生前最疼的就是敏之了。”
我的哭声被这句话活活吓得一顿,又立刻咬牙切齿道:“真是如此,他辜负外祖母的疼爱,才更可恨!”
母亲笑了下,摸着我的头道:“明日见了你大表兄再说罢。”
我犹豫片刻,问道:“阿娘…不喜欢大表兄么?”
母亲道:“上回见时他才十岁,说不上什么喜不喜欢的。”
我道:“那阿娘是不喜欢舅舅?”
母亲嗯了一声,道:“何止不喜欢,阿娘生平最恨就是他们两个。”说起自己的亲兄长,却是如提起仇人一般咬牙切齿,我见她的脸色,脑中已自然补出一段千回百转的豪门恩怨,好奇地扯着母亲的袖子道:“阿娘和我讲讲,讲讲嘛。”
许是我提及外祖母,勾起了母亲的愁肠,她竟没有如以往那般对往事噤口不言,只道:”也没什么好讲的,他们与我既不同母,我生时他们年纪大了,相互不大来往。父亲过世,他们怕我们姊妹三个出嫁要分家产,百般排挤,又撺掇着族人要将我嫁给商贾…哼!“母亲重重地哼了一声,胸膛起伏,显然是想起往事,心气依旧不能自平。她说得虽然简单,然而我知她生性刚毅,轻易不真动喜怒,这般作态,那两位舅父一定是做了不少龌蹉事,心里既替母亲不平,却又隐隐担忧——母亲恨她的兄长们至斯,明日那位表兄若不能入她的眼,岂非又叫武敏之得了趣?心里一急,却是急中生智,扯着母亲胡说八道:“他们这么可恶,阿娘要把他们叫过来,好好教训教训才是,他们不是怕分家产么?阿娘就把他们的家产全都拿去建佛寺,替外祖母祈福,菩萨的名号我都想好了,叫做‘杨菩萨’,敏之表兄既这么得外祖母喜欢,就叫他剃了头发,入庙里做住持,替外祖母日日诵经祈福岂不是好。”
母亲瞪我一眼,敲我的头道:“偏是你作怪!”
我笑嘻嘻道:“我才不是作怪,外祖母那么喜欢敏之表兄,过世时候他却连结庐都不肯,丧礼上又那么不恭敬,谁知他心里念不念着外祖母的好呢?且他自己姓了武,唯一的儿子却姓贺兰,说不得心里还念着贺兰氏,只是畏于阿娘的权势,所以才在面上装个样子,要我说,阿娘当真叫他出家,不为别的,只为试试他的心,倘或他真正孝顺,必然没有怨言,等他安心修了一二年的佛,再叫他还俗入朝,也容易得很,到时戾气尽去,又有孝顺的名声,于仕途上倒更有进益。他若心怀怨怼,那阿娘也不必再看重他,索性叫他做一辈子和尚去罢。”
母亲一怔,敲着我的头道:”方才真没错怪了你,算计起你娘我来,既聪明,又伶俐,到了别人那里,却又傻了,也不知是像了谁!”
我抱着她笑道:“我一贯都聪明伶俐,哪里有憨傻的时候,阿娘别混怪我。”
母亲微笑道:“今早掖庭令报,说抓了你宫中一个作贼的,查下来竟是惯犯,变卖财物累计万贯,鞠审之后,查到了一个人。你这样聪明伶俐,猜猜查到了谁的头上?”
第72章 二更
母亲这一问真是难倒了我,倒不是说我有多信任身边的人,只是我这人一向撒漫不管事惯了,待下人也算温和,因此我的宫中,偷盗、哄骗、欺瞒等事层出不穷,叫我来猜,却恰似在一把红小豆里寻一颗红豆,一时半会怎么找得出?再说,这事既都闹到母亲那里去了,牵扯的一定都是我跟前的人,我若随意猜测,却是暴露了她们在我心中的评价,母亲在儿女份上,眼里真是揉不得一点沙子,万一认为她们侍奉不周,才导致我猜出她们的名字,大兴雷霆之怒,牵扯株连,又怎生是好?还不如不卖弄这一会,免得累及旁人,思虑至此,摇头道:“我猜不出。”又特地留个话头道:“我手里松,赏人没个数目,又不大留档,许是我赏的东西,她们一时短了钱用,暂时典让,却被当作偷窃捉了去,阿娘要叫掖庭那些人认真查验,不要胡乱污蔑了好人。”
母亲笑看我一眼,道:“旁的倒也罢了,你阿耶赐的金丸,二郎赠的首饰,你也都随便就赏与这些宫人了,嗯?”
我听是这两样,才知这事恐怕不止是“我跟前的人”这样简单,恐怕这人在我这里还颇有脸面。我身边的人去年才全都换过,许多连我自己都记不住,常在眼前的又有脸面的,不过是宋佛佑、王诩、阿杨和韦欢四人而已——这四人除了王诩之外,动了谁都不行,偏偏王诩是宦官,管的多是仪仗宿卫与内外通传,未必能拿到这许多财物,且万贯不是个小数目,我的东西泰半是由阿杨和韦欢管着,宦官们并不大经手,便要偷到这么多也不容易。
我想起母亲的笑,无端地打个寒噤,小心地道:“我猜不出,阿娘告诉我嘛。”打定主意,只要母亲说出个“韦”字,便说什么也要把这认作是赏赐,旋即又是一怔——短短一日之间,我竟已将韦欢认作这样的人了么?然而若不是韦欢,那便多半是阿杨了,然而阿杨身为乳母之首,俸禄优厚,她丈夫也是一州刺史,她会这样贪财么?我向母亲说她的名字,会不会令母亲觉得她平时便品行不端?
母亲像是存心逗弄我一般,不肯告诉我究竟,只笑道:“你随意猜一人,猜错了,我也不说你,你方才不是还要和我要赏赐么?倘若这次也能猜中,便重重有赏,若没猜中,也赏你东西,只不如猜中得的多就是。”贞观殿已到了,母亲缓缓从步舆上起身,婉儿正要上前,却见那新得宠的团儿从后面出来,先她一步抢在母亲身边,弯腰抬臂,毕恭毕敬地唤:“陛下。”
母亲笑笑,扶着她的手下舆,回身看我。
团儿又要来扶我,我嫌她谄媚,没有理她,自己跳将下来,一下冲到前面,两手拖住母亲的手臂,母亲带着我走了几步,到廊下时又催了我一遍:“你可猜得了?若不得,便等你得了再进去罢。”竟是非要我选出一人不可。
我狠了狠心,道:“若是累犯,必是久在我身边的人。能动万贯之数,一定颇有身份,算了算去,大约…只有阿杨罢。阿娘查到了谁?”四周有好些内侍宫人在,这话说出去,“长乐公主疑心阿杨娘子偷窃”的流言必是传开了,纵然不是她,只怕她也要背上些坏名声,可惜比起令韦欢受委屈,我却只好先委屈她罢。
母亲含笑看了我一眼,并不回答,只抬起一只脚,让人给她脱鞋。那团儿忙跪在地上要抢着做,却听婉儿笑道:“陛下忘了,圣人说今晚要在百戏台赏新制的乐舞呢。”
母亲道:“我竟忘了。”又走出来,婉儿本在外侧,这会儿倒离母亲近了,便扶着她上舆,连我也扶了一把,我想起上回她帮了我的事,抓着她的手笑道:“我今日在晟哥那里也见了一支新舞,是配了母亲的旧作,唤作《如意娘》,上官师父可曾见过么?”
婉儿被我一带,不自觉地便紧跟在舆畔,边走边道:“不曾——妾只是侍奉公主教习,当不得公主称‘师父’。”
我松了她手,道:“这舞极好,你很该看一看才是。”
母亲侧头向婉儿道:“既是兕子喜欢,你先去百戏台传话,叫他们排一支罢。”
母亲笑道:“你若日日来球场骑两个时辰的马,只怕也要这样。”
我原已知婉儿长在掖庭,没什么机会学骑马,却不知以她的天资,还须这样苦练,不觉露出讶色,婉儿脸上微红,低声道:“是妾愚笨,未能精习骑术。”
母亲宽慰道:“短短月余,你能学成这样,已是极好了,不必妄自菲薄。朕当日习骑马,学得还未有你这般快呢。”说完像是想起什么,捏捏我的耳朵道:“上次惊马之后,你阿耶给你选了一位教习,让你好好学骑术,你却推三阻四,五六日才去校场一次,嗯?”
第71章 一更
上次惊马,父亲虽没有如母亲那般亲自追出来,却也严纠此事始末,又选了一位校尉做我的骑射师父,命我日日习练,不可懈怠。经了这样的事,我倒也是真心想将骑射学起来了,起初也勤加练习。
偏生那位师父因我年幼,怕我心性不定,不肯正正经经地让我骑马跑圈,却要教我打球。父亲母亲和李晟李睿都觉得此法甚好,我也不好劝他改易,只能勉强从了。然而每次一碰球杆,我便难以抑制地想到韦欢,接着不是心情低落,便是躁动易怒,终久无法沉心静气,父母师保再一苛求,便益发地生出退怯之心,渐至于推诿逃脱,那校场从一日一去,到两三日一去,到了如今,已是五六日未去了——我本以为母亲不会纠缠于这点小事,且又过了月余,这事该就这么揭过算了,不想她这会子又把这话提起,只好从她怀里坐起,含含糊糊的应付:“明日就去。”
母亲瞥我道:“明日你表兄要入宫觐见,你好好待在宫里,等候传见,不要只顾着出去浪逛。”我头一个想到武敏之,蹙了眉头,母亲伸手点在我眉间,笑道:“你从出生至今都还没见过这位表兄呢,见一见,好好叙叙家人之礼。”我方知不是武敏之,心内窃喜,笑道:“阿娘不要骗我,外祖父的宅邸我从前常出入,怎么还会有我没见过的表兄?”
母亲微笑道:“是你大舅父的儿子,大名承嗣,他们兄弟一直随父居处外州,你不认得也是自然。”
这名字我倒有些印象,前世的电视里依稀看过,然而其为人事迹早便记不清了,其实武家那么些人物,也算是家世煊赫,却没一个能立住的,可见才干能力都是有限,毋怪母亲在后位多年,却总不肯提携自己娘家,连外祖父的爵位,也要叫一个外姓的甥儿来继承——可若这些人实在是太不成材,母亲见了,会不会因为嫌弃他们,又要重用武敏之?
自上次之后,我便时时派人去打探武敏之的事,可惜阿元也处在深宫,只打听得他因新年朝会时衣着不整,被罚在宫门外跪了一天,又被捋夺官职,勒令在家闭门读书思过,然而罚跪和闭门思过都只是家法,他还依旧住在武家,爵位名分都无大变。我猜母亲的心意,是因武家无人,若斥退武敏之,恐怕外祖家里爵位门户无人承继,所以才先留着他以观后效,今日听说母亲召回了这不知哪里来的表兄,越发笃定,因着己身攸关,还未见面,倒先替他操起心来,连声问:“表兄年岁几何?可有官职?我明日见他,穿什么衣裳好?”
母亲却看婉儿,婉儿忙道:”大郎春秋二十有八,初以门荫脱白,现做着龙州录事参军。“
是门荫不是贡举,又是龙州这种我总记不清的地方,想想便知没什么前途,我心里一凉,还掰着指头在数,母亲瞥我道:”别数了,龙州是下州,录事参军是从八品下。“
我观母亲表情,对这侄子绝无亲近之意,又不甘心,便问:”二十八岁,那我该有好几个表侄了罢?“
婉儿清咳一声,道:“大郎尚未婚娶。”
我恨不能给自己一巴掌,看着母亲不辨喜怒的脸,不知该说什么。婉儿看我一眼,道:“妾斗胆,有一言进上。”
母亲挥挥手,她方顿首道:“陛下敦亲睦族之心切切,妾等从伴在侧,皆所深知。惜乎先府君子嗣不丰,虽常怀敦睦之念,却无从彰扬圣德。如今几位郎君入京,因父母早逝,至今尚未婚配,若陛下能为之善择妻室,使阴阳有序、内外敦和,既显陛下慈和爱亲之心,亦可安定家氏、为子孙万代之计念,伏惟圣裁。“
母亲颔首道:”也无不可。“向众人一点头,道:“你们可多加留心,若见了好人,只管奏上来。”
众人应诺之后,母亲便携我登辇,一同回去。只有我们两人时,母亲的神情便较方才更闲适了,懒洋洋道:“我听人说你今日在与人置气?若下面人不听话,发去掖庭令那里教训就是了,怎么倒惹得你又哭又闹的,不像话。”
我知母亲要问这事,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拿来搪塞:“不是置气,是白日里在洛水上游玩,忽然想起那一年我们同外祖母在太液池泛舟的事,有些想她了。”我那位外祖母生前作风豪放,能吃能玩,得以寿终,死后风光大葬,极尽哀荣,其实没什么好悼念的,然而母亲却总是对她念念不忘,常常带着我们去寺庙里给她上香祈福,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复述从前母女相处的一些往事。
我因见面次数少,对这位外祖母本来没什么太深的感情,反而因她偏宠武敏之而对她颇有几分微词,只是这时为了保住韦欢,说不得拿她出来说了一句,又迫着自己再去想了一遍韦欢骗我这件事,眼角立时便氤出泪水,扑进母亲怀里哭泣不止。
母亲也被我吓了一跳,轻轻拍着我的背,沉默了一会,突然叹气道:”你外祖母生前最疼的就是敏之了。”
我的哭声被这句话活活吓得一顿,又立刻咬牙切齿道:“真是如此,他辜负外祖母的疼爱,才更可恨!”
母亲笑了下,摸着我的头道:“明日见了你大表兄再说罢。”
我犹豫片刻,问道:“阿娘…不喜欢大表兄么?”
母亲道:“上回见时他才十岁,说不上什么喜不喜欢的。”
我道:“那阿娘是不喜欢舅舅?”
母亲嗯了一声,道:“何止不喜欢,阿娘生平最恨就是他们两个。”说起自己的亲兄长,却是如提起仇人一般咬牙切齿,我见她的脸色,脑中已自然补出一段千回百转的豪门恩怨,好奇地扯着母亲的袖子道:“阿娘和我讲讲,讲讲嘛。”
许是我提及外祖母,勾起了母亲的愁肠,她竟没有如以往那般对往事噤口不言,只道:”也没什么好讲的,他们与我既不同母,我生时他们年纪大了,相互不大来往。父亲过世,他们怕我们姊妹三个出嫁要分家产,百般排挤,又撺掇着族人要将我嫁给商贾…哼!“母亲重重地哼了一声,胸膛起伏,显然是想起往事,心气依旧不能自平。她说得虽然简单,然而我知她生性刚毅,轻易不真动喜怒,这般作态,那两位舅父一定是做了不少龌蹉事,心里既替母亲不平,却又隐隐担忧——母亲恨她的兄长们至斯,明日那位表兄若不能入她的眼,岂非又叫武敏之得了趣?心里一急,却是急中生智,扯着母亲胡说八道:“他们这么可恶,阿娘要把他们叫过来,好好教训教训才是,他们不是怕分家产么?阿娘就把他们的家产全都拿去建佛寺,替外祖母祈福,菩萨的名号我都想好了,叫做‘杨菩萨’,敏之表兄既这么得外祖母喜欢,就叫他剃了头发,入庙里做住持,替外祖母日日诵经祈福岂不是好。”
母亲瞪我一眼,敲我的头道:“偏是你作怪!”
我笑嘻嘻道:“我才不是作怪,外祖母那么喜欢敏之表兄,过世时候他却连结庐都不肯,丧礼上又那么不恭敬,谁知他心里念不念着外祖母的好呢?且他自己姓了武,唯一的儿子却姓贺兰,说不得心里还念着贺兰氏,只是畏于阿娘的权势,所以才在面上装个样子,要我说,阿娘当真叫他出家,不为别的,只为试试他的心,倘或他真正孝顺,必然没有怨言,等他安心修了一二年的佛,再叫他还俗入朝,也容易得很,到时戾气尽去,又有孝顺的名声,于仕途上倒更有进益。他若心怀怨怼,那阿娘也不必再看重他,索性叫他做一辈子和尚去罢。”
母亲一怔,敲着我的头道:”方才真没错怪了你,算计起你娘我来,既聪明,又伶俐,到了别人那里,却又傻了,也不知是像了谁!”
我抱着她笑道:“我一贯都聪明伶俐,哪里有憨傻的时候,阿娘别混怪我。”
母亲微笑道:“今早掖庭令报,说抓了你宫中一个作贼的,查下来竟是惯犯,变卖财物累计万贯,鞠审之后,查到了一个人。你这样聪明伶俐,猜猜查到了谁的头上?”
第72章 二更
母亲这一问真是难倒了我,倒不是说我有多信任身边的人,只是我这人一向撒漫不管事惯了,待下人也算温和,因此我的宫中,偷盗、哄骗、欺瞒等事层出不穷,叫我来猜,却恰似在一把红小豆里寻一颗红豆,一时半会怎么找得出?再说,这事既都闹到母亲那里去了,牵扯的一定都是我跟前的人,我若随意猜测,却是暴露了她们在我心中的评价,母亲在儿女份上,眼里真是揉不得一点沙子,万一认为她们侍奉不周,才导致我猜出她们的名字,大兴雷霆之怒,牵扯株连,又怎生是好?还不如不卖弄这一会,免得累及旁人,思虑至此,摇头道:“我猜不出。”又特地留个话头道:“我手里松,赏人没个数目,又不大留档,许是我赏的东西,她们一时短了钱用,暂时典让,却被当作偷窃捉了去,阿娘要叫掖庭那些人认真查验,不要胡乱污蔑了好人。”
母亲笑看我一眼,道:“旁的倒也罢了,你阿耶赐的金丸,二郎赠的首饰,你也都随便就赏与这些宫人了,嗯?”
我听是这两样,才知这事恐怕不止是“我跟前的人”这样简单,恐怕这人在我这里还颇有脸面。我身边的人去年才全都换过,许多连我自己都记不住,常在眼前的又有脸面的,不过是宋佛佑、王诩、阿杨和韦欢四人而已——这四人除了王诩之外,动了谁都不行,偏偏王诩是宦官,管的多是仪仗宿卫与内外通传,未必能拿到这许多财物,且万贯不是个小数目,我的东西泰半是由阿杨和韦欢管着,宦官们并不大经手,便要偷到这么多也不容易。
我想起母亲的笑,无端地打个寒噤,小心地道:“我猜不出,阿娘告诉我嘛。”打定主意,只要母亲说出个“韦”字,便说什么也要把这认作是赏赐,旋即又是一怔——短短一日之间,我竟已将韦欢认作这样的人了么?然而若不是韦欢,那便多半是阿杨了,然而阿杨身为乳母之首,俸禄优厚,她丈夫也是一州刺史,她会这样贪财么?我向母亲说她的名字,会不会令母亲觉得她平时便品行不端?
母亲像是存心逗弄我一般,不肯告诉我究竟,只笑道:“你随意猜一人,猜错了,我也不说你,你方才不是还要和我要赏赐么?倘若这次也能猜中,便重重有赏,若没猜中,也赏你东西,只不如猜中得的多就是。”贞观殿已到了,母亲缓缓从步舆上起身,婉儿正要上前,却见那新得宠的团儿从后面出来,先她一步抢在母亲身边,弯腰抬臂,毕恭毕敬地唤:“陛下。”
母亲笑笑,扶着她的手下舆,回身看我。
团儿又要来扶我,我嫌她谄媚,没有理她,自己跳将下来,一下冲到前面,两手拖住母亲的手臂,母亲带着我走了几步,到廊下时又催了我一遍:“你可猜得了?若不得,便等你得了再进去罢。”竟是非要我选出一人不可。
我狠了狠心,道:“若是累犯,必是久在我身边的人。能动万贯之数,一定颇有身份,算了算去,大约…只有阿杨罢。阿娘查到了谁?”四周有好些内侍宫人在,这话说出去,“长乐公主疑心阿杨娘子偷窃”的流言必是传开了,纵然不是她,只怕她也要背上些坏名声,可惜比起令韦欢受委屈,我却只好先委屈她罢。
母亲含笑看了我一眼,并不回答,只抬起一只脚,让人给她脱鞋。那团儿忙跪在地上要抢着做,却听婉儿笑道:“陛下忘了,圣人说今晚要在百戏台赏新制的乐舞呢。”
母亲道:“我竟忘了。”又走出来,婉儿本在外侧,这会儿倒离母亲近了,便扶着她上舆,连我也扶了一把,我想起上回她帮了我的事,抓着她的手笑道:“我今日在晟哥那里也见了一支新舞,是配了母亲的旧作,唤作《如意娘》,上官师父可曾见过么?”
婉儿被我一带,不自觉地便紧跟在舆畔,边走边道:“不曾——妾只是侍奉公主教习,当不得公主称‘师父’。”
我松了她手,道:“这舞极好,你很该看一看才是。”
母亲侧头向婉儿道:“既是兕子喜欢,你先去百戏台传话,叫他们排一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