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4)
至于麻烦,都穿越时空了,再大的麻烦也追不上他。
于是沈桥坚定地摇了摇头,沈鱼担心的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沈桥松了口气,不是特务,也没有麻烦,就是以前没犯过事,那就没必要深究了。
平静下来一想,沈鱼又乐了。
正愁没人帮他补习,这不,送上门的补习老师。
沈鱼眼神瞬间变得炙热,声音也放软了:沈桥,大桥哥哥,数学你可吗?生物呢?化学地理?
沈桥脊背一麻,耳朵从耳根开始发热,脑子都给烧晕了。
沈鱼问的什么科目他都没听清楚,不过这个不重要,不管是什么,他都行!他都会!
不会今天晚上不睡了,熬夜现学也能行!
因为多了个优秀的随身辅导老师,沈鱼的补习再也不痛苦了。
现在沈鱼每天都对沈桥的好感upup,他们家大桥是什么人间小天使啊!
哪科都能教(文科类沈鱼自学了),而且特别温柔,他没听懂,也从来不生气不暴躁,还安慰他,说是他的问题,没讲清楚,变着法儿的给他再讲。
他哪知道,沈桥享受的就是给他讲题的过程,展示自己,然后收获崇拜感激,那种满足感,让沈桥乐此不疲。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过了正月初大家都忙着走亲戚那几天,新年的气氛渐渐散去,工厂开工,商店开业,人们恢复了正常生活节奏。
沈鱼的麻辣烫店要开业了,家具厂那边把他订好的桌椅都送了过来,沈鱼结清尾款,存款再次缩水。
计划的是正月初七开业,员工培训,沈鱼年前趁着有时间的时候做过了,现在又让她们复习巩固了一遍。
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一些卫生、服务方面的。
虽然过了个年,大家表现都挺好,之前讲的显然好好记过,都没忘。
店里的员工定下的一共四个人,店长余婶子,后勤后厨总管周婶子,沈鱼开学之后,肯定没办法每天盯着,买菜进货什么的,也不能都等着他来干。
所以到时候,钱会给余婶子管着,但是周婶子负责采买,回来要给余婶子对账。
开店之后,食材需求量就更大了,光靠周婶子一个人有点儿困难。
正好大龙还在家闲着,之前他跟着沈鱼,一天一块钱,可真正干活的时间,加上来回路上,也就三个小时左右。
现在开了店,包括两个婶子,干的都不再是半天工了,而是全天,甚至可能加班,所以沈鱼才给开了比较高的工资。
大龙这边,沈鱼也给涨了一点儿,一个月先算四十,负责各种杂事,简单点儿说就是卖力气,搬上搬下都归他。
然后还招了个婶子,姓杨,是余婶子介绍来的,暂时一个月块三十钱。
后续看他们都工作情况,会做适当调整。
余婶子和周婶子是因为有额外工作,要管事,所以工资更高。
但相应的,谁负责的部分出问题,谁要负责任的。
比如余婶子管账,钱对不上,她自己要负责抹平。周婶子采买,如果食材有问题,责任就归她。
这些沈鱼都跟她们说清楚了,她们也都很认同,多拿钱,多干事,应该的。
然后这四个人的分工是,余婶子点单算账收钱,周婶子煮麻辣烫,就负责招呼客人收碗洗碗,如果周婶子那边忙不过来,他们也会去帮忙。
开业之前,沈鱼收到了王老板和张老板送的招牌,就是因为他们提前打过照顾,说会送给招牌,沈鱼才没自己去定做。
第56章
之前,张王二位约好,两人给未来的新邻居送个招牌时,问过沈鱼,他那店子,准备起个什么名儿。
这一问把沈鱼给问愣住了,让他动手干活还行,取名?真不擅长。
听听沈桥那名儿,桥洞子下面捡回来的,所以叫沈桥。
得亏不是路边捡的,不然得叫沈路。
张老板见他拿不定主意,笑道:不然就叫沈记呗,人有名气的老店子都这么叫,老王那面馆还叫王记呢。
去你的,提我干嘛,你那小卖店连招牌都没得。王老板啐他一口,跟沈鱼说:别听他胡咧咧。
沈鱼笑了笑,隐隐心动。
可以啊,后世那有名的麻辣烫连锁店,什么杨x福麻辣烫,x亮麻辣烫,不都是用的人名吗?
虽然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招牌上,好像有点点羞耻,可他弄个沈记,就也还好吧?
于是沈鱼第一家店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此时张王二位老板,还不知道他们送出去的这块招牌意味着什么,只是本着一番诚心,特意找相熟的匠人,选了好木料给沈鱼送了这么个招牌。
沈鱼不太懂木料,但好坏还是能看个大概的,知道两位老哥确实费了番心思,很是诚心地向他们道谢。
张老板笑着摆摆手:我还要谢你,你送的那个啥底料,真是好啊,过年我们家搞了个涮锅,都说好吃得很。
当初沈鱼提过一嘴,他和老王都没当回事,没想到沈鱼年前真给他们送来了。
一家一大包,厚厚的一层牛油,看着就不便宜。
可味道也真的好,兑点儿水烧着就能涮锅子吃,随便弄点儿啥蔬菜肉的,放进去煮着都香。
家里亲戚都说味道好,爱吃得很,过年人多的时候,端上去就能当个大菜,新鲜好吃受欢迎。到最后下点儿手擀面,他家小崽子呼噜呼噜扒拉了两碗。
王老板跟着点头:是好,烧菜的时候也能用。
他媳妇做饭手艺很一般,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总是放不开手脚,怕烧的菜不好吃,让亲戚笑话。
可是有了沈鱼送那火锅底料,烧重口味菜的时候放一点儿,特别提味儿。
想想也是,里面又是油又是各种调味料,都是配好了的,比自己掌控调味简单多了。
今年他媳妇烧的几道菜受到欢迎,高兴坏了,一个劲儿跟他说,这个底料好用。
沈鱼听着听着就笑了,他没想到王老板家还开发出这个用法。
后世确实有些家常做菜,用火锅底料当调料的,也确实方便。
比如煮个毛血旺,放一小块火锅底料,肯定比自己调料方便,也好吃。
倒不是说火锅底料真有那么万能,而是相对于大部分人普通的烹饪水平来说,火锅底料不一定能把菜的味道提升太高,但最起码不会太难吃。
简单点说,上限没那么高,但下限不会太低,能保持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准,这对大部分人而言就够用了。
还能炒菜?张老板叹了口气:可惜我家的吃完了,不然也能试试。
涮火锅好吃啊,媳妇儿子都喜欢,家里老人碗里兑点儿白水,涮一涮也爱吃,说煮的软乎还有味儿。
所以过年这段时间老吃,就给吃光了。
王老板:我家也吃完了。
他媳妇自从发现火锅底料的妙用,如获至宝,下厨的兴趣空前高涨,就给用光了。
张老板看了看沈鱼,有些犹豫。
沈鱼失笑:张老哥,您想说什么,直说就是。
张老板搓了搓手,不好意思道:我是想问,小沈啊,你要不然再做点儿那个啥底料,卖点儿给我们。
王老板抢在沈鱼张嘴之前,说:知道你要说送我们,没这个必要,我和老张都觉得这东西好,家里常备一点儿怪好用的,涮锅子炒菜都方便,你要是送我们,还能送一辈子不成?你愿意送,我们哥俩也没那个脸收。
张老板煞有介事地点头:老王说的有道理。
沈鱼心里升起个念头,他麻辣烫店都开了,再开个火锅店又怎么样?玩基建类游戏,建筑还能升级呢,他开店也可以啊,麻辣烫升级火锅店。
不过现在也只能当成个不成熟的想法,最朴素的一点理由,没钱。
开这个店已经把他积蓄掏得所剩无几,得回点儿血才能琢磨下一步路怎么走。
至于张王二位的要求,他觉得可以搞,以后开火锅店,也能顺带着卖火锅底料,客人吃了觉得味道好,肯定有愿意买的。
盘算清楚后,沈鱼开口道:回头我再做一批,两位老哥先拿回去吃。
他抬手止住二位将要出口的话:就这一回,以后再买,我肯定要收钱的。
这两位老哥没少帮他,之前买房子,帮着打听张罗,还白吃了人家一顿饭。
沈鱼送点儿火锅底料,算是感谢,结果人家转头送了个大招牌。
所以真不好意思拿火锅底料卖他们钱,这次多给送点,下回下回再说吧,说不定到时候火锅店都开起来了。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只说现在。
定的正月初七开业,开业之前,沈鱼忙忙碌碌,到开业前一天,不经意地就发现,沈桥的腿,不知不觉好了。
这是好事啊!沈鱼心中大喜,非常迷信的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兆头。
开业那天,一大早,沈桥和一众员工就到了店里。
新装修过的店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亮,路人从外面一看,到处干净亮堂,很容易就心生好感。
员工们也都收拾得干净整齐,暂时没发员工制服发不起,一套棉袄几十块,四个人就是两百多,沈鱼没钱了!
但沈鱼给定了帽子、围裙和袖套,一人两套,用来换洗,提前跟她们说过,必须保证这些装备看着是干净的。
三件套用的都是米黄色细格子布,暖色调,不太受脏,但也不容易藏污纳垢。
围裙上有个比较大的花体沈记,裙摆、帽檐、袖套收口的地方,沈鱼让人给缝了一条甩尾巴的小鱼。
看起来好像很多余,最起码余婶子刚听听说,要给她们员工订这些装备的时候,就私底下跟他说过,不用多花这个钱,浪费。
余婶子是替他打算,没这些装备,她们弄脏了衣服,回家自己洗。
有这些装备,是她们方便,对沈鱼这个老板能有什么好处。
可沈鱼坚持,余婶子就不多说什么了。
结果等这些东西都做好了,大家一齐穿戴上,看着立刻就不一样了。
余婶子也形容不出来,就是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特别得劲儿。
她想到那些工人,穿着工作服出来,个个挺胸抬头的,她这也算工作服吧?
其他几人也都很高兴,杨婶子小心翼翼摸了摸身上的围裙,这么好的布料,做围裙了,她都生怕给弄脏了,舍不得啊!
新店开业,张老板之前还问沈鱼,要不要放两挂鞭炮,被沈鱼给拒绝了。
就开一麻辣烫店,太大张旗鼓了,而且开在人家厂子对面,机械厂正上工的时候,他在外面放鞭炮,影响不好。
所以沈鱼只在店子旁边的墙上,贴了个开业大吉,前三天全场九折的大红纸。
一九八六年阴历正月初七,早上八点,沈鱼的第一家店铺,沈记麻辣烫,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业了。
四个员工按照之前培训好的,各自到各自的岗位上待着。
然而食材早就准备好了,底汤也在大灶上热着,除了看着锅的周婶子,其他人都无事可做。
杨婶子心里发慌,怎么一个客人都没有,没有客人,老板赚不到钱,她这工作能干多久啊?
其他人倒还好,早就跟沈鱼合作过,知道他之前摆摊的时候生意就好。
现在开了店,环境更好了,菜品价格没有涨,没道理突然就没生意了。
沈鱼也不急,卖吃食,一般情况下,都是饭点儿的时候生意好,这会儿机械厂已经开工了,八点多,路人没几个,没生意很正常。
大家都吃过饭了吗?沈鱼问。
其他人都点头,要上工哩,怎么能饿着肚子过来,哪家都是这样,要出去干活挣钱的人,家里得优先让他吃饱了。
沈鱼揉了揉肚子,笑着说:我和沈桥还没吃,我去隔壁买点儿面条,先吃点儿。
正说着,王老板推门进来:嘿,我还想着,你说今个儿开店,怎么早上不见人,现在人都上工去了,没客人吧?得,我给你开个张。
沈鱼笑道:谁家早上吃麻辣烫啊,我开那么早做什么。
王老板一想也是,早上赶得急,哪有时间慢慢选串子等着烫。
我刚看你那外头写着,开业三天九折?王老板问。
对,给您五折。沈鱼笑道。
可别,九折就行了,我这脸皮不够厚,不好意思老占你便宜,说不定老张能行。王老板促狭道。
一进来就听见你提我,说我啥坏话呢?张老板紧跟着进来了。
不意外,也是来给沈鱼捧场的,两人在沈鱼的指点下,先拿一个找赵老爷子订制小竹托盘,把想要的串串放在里头。
选好了,一起拿去窗口算账。
余婶子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常年算计家庭生活开支,对这种几毛几块的,尤其敏感。
她还私底下做过功课,努力记忆各种食材的价格,避免算错价。
唯有开业打九折,这个有点儿难为她,沈鱼说总价乘以零点九,她就没学过乘法。
余婶子慌了一瞬,但她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很快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她不会乘,就不乘,总价算十分之一出来,这个她会,然后用总价再减去十分之一就行了。
多了个步骤,但能算清楚就行。
余婶子飞快地算好了价格,谨记沈鱼的话,拿钱的手不能碰到食材,算好之后,竹托盘就转到一边等着的周婶子手里。
周婶子立刻去掉签子,将食材按照耐煮程度,依次下锅,放在大长漏勺里煮着。
杨婶子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过去:您可以先去坐着,好了会给您端过去。
两人对视一眼,挑了张桌子坐下。
张老板朝沈鱼竖起大拇指:小兄弟,你这店弄得
他纠结了一下,似乎想找个合适的形容词,没想出来。
王老板接道:正规,排面。
看着就跟一般的店不一样,反正他作为客人,体验相当不错。
沈鱼笑了笑,没什么好得意的,都学的前人经验,这才哪到哪啊。
话说如果这个时代有个x底捞,客人能给吓走,太热情了。
或许是两人真聚拢了人气,刚把这二位的麻辣烫端上来,店里又来其他客人了。
这是个光顾过沈鱼小摊的,路过的时候闻见想了一个年的香气,循着香味儿看过来,发现这里开了家新店。
于是沈桥坚定地摇了摇头,沈鱼担心的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沈桥松了口气,不是特务,也没有麻烦,就是以前没犯过事,那就没必要深究了。
平静下来一想,沈鱼又乐了。
正愁没人帮他补习,这不,送上门的补习老师。
沈鱼眼神瞬间变得炙热,声音也放软了:沈桥,大桥哥哥,数学你可吗?生物呢?化学地理?
沈桥脊背一麻,耳朵从耳根开始发热,脑子都给烧晕了。
沈鱼问的什么科目他都没听清楚,不过这个不重要,不管是什么,他都行!他都会!
不会今天晚上不睡了,熬夜现学也能行!
因为多了个优秀的随身辅导老师,沈鱼的补习再也不痛苦了。
现在沈鱼每天都对沈桥的好感upup,他们家大桥是什么人间小天使啊!
哪科都能教(文科类沈鱼自学了),而且特别温柔,他没听懂,也从来不生气不暴躁,还安慰他,说是他的问题,没讲清楚,变着法儿的给他再讲。
他哪知道,沈桥享受的就是给他讲题的过程,展示自己,然后收获崇拜感激,那种满足感,让沈桥乐此不疲。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过了正月初大家都忙着走亲戚那几天,新年的气氛渐渐散去,工厂开工,商店开业,人们恢复了正常生活节奏。
沈鱼的麻辣烫店要开业了,家具厂那边把他订好的桌椅都送了过来,沈鱼结清尾款,存款再次缩水。
计划的是正月初七开业,员工培训,沈鱼年前趁着有时间的时候做过了,现在又让她们复习巩固了一遍。
也没什么复杂的,就是一些卫生、服务方面的。
虽然过了个年,大家表现都挺好,之前讲的显然好好记过,都没忘。
店里的员工定下的一共四个人,店长余婶子,后勤后厨总管周婶子,沈鱼开学之后,肯定没办法每天盯着,买菜进货什么的,也不能都等着他来干。
所以到时候,钱会给余婶子管着,但是周婶子负责采买,回来要给余婶子对账。
开店之后,食材需求量就更大了,光靠周婶子一个人有点儿困难。
正好大龙还在家闲着,之前他跟着沈鱼,一天一块钱,可真正干活的时间,加上来回路上,也就三个小时左右。
现在开了店,包括两个婶子,干的都不再是半天工了,而是全天,甚至可能加班,所以沈鱼才给开了比较高的工资。
大龙这边,沈鱼也给涨了一点儿,一个月先算四十,负责各种杂事,简单点儿说就是卖力气,搬上搬下都归他。
然后还招了个婶子,姓杨,是余婶子介绍来的,暂时一个月块三十钱。
后续看他们都工作情况,会做适当调整。
余婶子和周婶子是因为有额外工作,要管事,所以工资更高。
但相应的,谁负责的部分出问题,谁要负责任的。
比如余婶子管账,钱对不上,她自己要负责抹平。周婶子采买,如果食材有问题,责任就归她。
这些沈鱼都跟她们说清楚了,她们也都很认同,多拿钱,多干事,应该的。
然后这四个人的分工是,余婶子点单算账收钱,周婶子煮麻辣烫,就负责招呼客人收碗洗碗,如果周婶子那边忙不过来,他们也会去帮忙。
开业之前,沈鱼收到了王老板和张老板送的招牌,就是因为他们提前打过照顾,说会送给招牌,沈鱼才没自己去定做。
第56章
之前,张王二位约好,两人给未来的新邻居送个招牌时,问过沈鱼,他那店子,准备起个什么名儿。
这一问把沈鱼给问愣住了,让他动手干活还行,取名?真不擅长。
听听沈桥那名儿,桥洞子下面捡回来的,所以叫沈桥。
得亏不是路边捡的,不然得叫沈路。
张老板见他拿不定主意,笑道:不然就叫沈记呗,人有名气的老店子都这么叫,老王那面馆还叫王记呢。
去你的,提我干嘛,你那小卖店连招牌都没得。王老板啐他一口,跟沈鱼说:别听他胡咧咧。
沈鱼笑了笑,隐隐心动。
可以啊,后世那有名的麻辣烫连锁店,什么杨x福麻辣烫,x亮麻辣烫,不都是用的人名吗?
虽然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招牌上,好像有点点羞耻,可他弄个沈记,就也还好吧?
于是沈鱼第一家店的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此时张王二位老板,还不知道他们送出去的这块招牌意味着什么,只是本着一番诚心,特意找相熟的匠人,选了好木料给沈鱼送了这么个招牌。
沈鱼不太懂木料,但好坏还是能看个大概的,知道两位老哥确实费了番心思,很是诚心地向他们道谢。
张老板笑着摆摆手:我还要谢你,你送的那个啥底料,真是好啊,过年我们家搞了个涮锅,都说好吃得很。
当初沈鱼提过一嘴,他和老王都没当回事,没想到沈鱼年前真给他们送来了。
一家一大包,厚厚的一层牛油,看着就不便宜。
可味道也真的好,兑点儿水烧着就能涮锅子吃,随便弄点儿啥蔬菜肉的,放进去煮着都香。
家里亲戚都说味道好,爱吃得很,过年人多的时候,端上去就能当个大菜,新鲜好吃受欢迎。到最后下点儿手擀面,他家小崽子呼噜呼噜扒拉了两碗。
王老板跟着点头:是好,烧菜的时候也能用。
他媳妇做饭手艺很一般,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总是放不开手脚,怕烧的菜不好吃,让亲戚笑话。
可是有了沈鱼送那火锅底料,烧重口味菜的时候放一点儿,特别提味儿。
想想也是,里面又是油又是各种调味料,都是配好了的,比自己掌控调味简单多了。
今年他媳妇烧的几道菜受到欢迎,高兴坏了,一个劲儿跟他说,这个底料好用。
沈鱼听着听着就笑了,他没想到王老板家还开发出这个用法。
后世确实有些家常做菜,用火锅底料当调料的,也确实方便。
比如煮个毛血旺,放一小块火锅底料,肯定比自己调料方便,也好吃。
倒不是说火锅底料真有那么万能,而是相对于大部分人普通的烹饪水平来说,火锅底料不一定能把菜的味道提升太高,但最起码不会太难吃。
简单点说,上限没那么高,但下限不会太低,能保持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准,这对大部分人而言就够用了。
还能炒菜?张老板叹了口气:可惜我家的吃完了,不然也能试试。
涮火锅好吃啊,媳妇儿子都喜欢,家里老人碗里兑点儿白水,涮一涮也爱吃,说煮的软乎还有味儿。
所以过年这段时间老吃,就给吃光了。
王老板:我家也吃完了。
他媳妇自从发现火锅底料的妙用,如获至宝,下厨的兴趣空前高涨,就给用光了。
张老板看了看沈鱼,有些犹豫。
沈鱼失笑:张老哥,您想说什么,直说就是。
张老板搓了搓手,不好意思道:我是想问,小沈啊,你要不然再做点儿那个啥底料,卖点儿给我们。
王老板抢在沈鱼张嘴之前,说:知道你要说送我们,没这个必要,我和老张都觉得这东西好,家里常备一点儿怪好用的,涮锅子炒菜都方便,你要是送我们,还能送一辈子不成?你愿意送,我们哥俩也没那个脸收。
张老板煞有介事地点头:老王说的有道理。
沈鱼心里升起个念头,他麻辣烫店都开了,再开个火锅店又怎么样?玩基建类游戏,建筑还能升级呢,他开店也可以啊,麻辣烫升级火锅店。
不过现在也只能当成个不成熟的想法,最朴素的一点理由,没钱。
开这个店已经把他积蓄掏得所剩无几,得回点儿血才能琢磨下一步路怎么走。
至于张王二位的要求,他觉得可以搞,以后开火锅店,也能顺带着卖火锅底料,客人吃了觉得味道好,肯定有愿意买的。
盘算清楚后,沈鱼开口道:回头我再做一批,两位老哥先拿回去吃。
他抬手止住二位将要出口的话:就这一回,以后再买,我肯定要收钱的。
这两位老哥没少帮他,之前买房子,帮着打听张罗,还白吃了人家一顿饭。
沈鱼送点儿火锅底料,算是感谢,结果人家转头送了个大招牌。
所以真不好意思拿火锅底料卖他们钱,这次多给送点,下回下回再说吧,说不定到时候火锅店都开起来了。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只说现在。
定的正月初七开业,开业之前,沈鱼忙忙碌碌,到开业前一天,不经意地就发现,沈桥的腿,不知不觉好了。
这是好事啊!沈鱼心中大喜,非常迷信的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兆头。
开业那天,一大早,沈桥和一众员工就到了店里。
新装修过的店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亮,路人从外面一看,到处干净亮堂,很容易就心生好感。
员工们也都收拾得干净整齐,暂时没发员工制服发不起,一套棉袄几十块,四个人就是两百多,沈鱼没钱了!
但沈鱼给定了帽子、围裙和袖套,一人两套,用来换洗,提前跟她们说过,必须保证这些装备看着是干净的。
三件套用的都是米黄色细格子布,暖色调,不太受脏,但也不容易藏污纳垢。
围裙上有个比较大的花体沈记,裙摆、帽檐、袖套收口的地方,沈鱼让人给缝了一条甩尾巴的小鱼。
看起来好像很多余,最起码余婶子刚听听说,要给她们员工订这些装备的时候,就私底下跟他说过,不用多花这个钱,浪费。
余婶子是替他打算,没这些装备,她们弄脏了衣服,回家自己洗。
有这些装备,是她们方便,对沈鱼这个老板能有什么好处。
可沈鱼坚持,余婶子就不多说什么了。
结果等这些东西都做好了,大家一齐穿戴上,看着立刻就不一样了。
余婶子也形容不出来,就是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特别得劲儿。
她想到那些工人,穿着工作服出来,个个挺胸抬头的,她这也算工作服吧?
其他几人也都很高兴,杨婶子小心翼翼摸了摸身上的围裙,这么好的布料,做围裙了,她都生怕给弄脏了,舍不得啊!
新店开业,张老板之前还问沈鱼,要不要放两挂鞭炮,被沈鱼给拒绝了。
就开一麻辣烫店,太大张旗鼓了,而且开在人家厂子对面,机械厂正上工的时候,他在外面放鞭炮,影响不好。
所以沈鱼只在店子旁边的墙上,贴了个开业大吉,前三天全场九折的大红纸。
一九八六年阴历正月初七,早上八点,沈鱼的第一家店铺,沈记麻辣烫,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业了。
四个员工按照之前培训好的,各自到各自的岗位上待着。
然而食材早就准备好了,底汤也在大灶上热着,除了看着锅的周婶子,其他人都无事可做。
杨婶子心里发慌,怎么一个客人都没有,没有客人,老板赚不到钱,她这工作能干多久啊?
其他人倒还好,早就跟沈鱼合作过,知道他之前摆摊的时候生意就好。
现在开了店,环境更好了,菜品价格没有涨,没道理突然就没生意了。
沈鱼也不急,卖吃食,一般情况下,都是饭点儿的时候生意好,这会儿机械厂已经开工了,八点多,路人没几个,没生意很正常。
大家都吃过饭了吗?沈鱼问。
其他人都点头,要上工哩,怎么能饿着肚子过来,哪家都是这样,要出去干活挣钱的人,家里得优先让他吃饱了。
沈鱼揉了揉肚子,笑着说:我和沈桥还没吃,我去隔壁买点儿面条,先吃点儿。
正说着,王老板推门进来:嘿,我还想着,你说今个儿开店,怎么早上不见人,现在人都上工去了,没客人吧?得,我给你开个张。
沈鱼笑道:谁家早上吃麻辣烫啊,我开那么早做什么。
王老板一想也是,早上赶得急,哪有时间慢慢选串子等着烫。
我刚看你那外头写着,开业三天九折?王老板问。
对,给您五折。沈鱼笑道。
可别,九折就行了,我这脸皮不够厚,不好意思老占你便宜,说不定老张能行。王老板促狭道。
一进来就听见你提我,说我啥坏话呢?张老板紧跟着进来了。
不意外,也是来给沈鱼捧场的,两人在沈鱼的指点下,先拿一个找赵老爷子订制小竹托盘,把想要的串串放在里头。
选好了,一起拿去窗口算账。
余婶子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常年算计家庭生活开支,对这种几毛几块的,尤其敏感。
她还私底下做过功课,努力记忆各种食材的价格,避免算错价。
唯有开业打九折,这个有点儿难为她,沈鱼说总价乘以零点九,她就没学过乘法。
余婶子慌了一瞬,但她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很快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她不会乘,就不乘,总价算十分之一出来,这个她会,然后用总价再减去十分之一就行了。
多了个步骤,但能算清楚就行。
余婶子飞快地算好了价格,谨记沈鱼的话,拿钱的手不能碰到食材,算好之后,竹托盘就转到一边等着的周婶子手里。
周婶子立刻去掉签子,将食材按照耐煮程度,依次下锅,放在大长漏勺里煮着。
杨婶子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过去:您可以先去坐着,好了会给您端过去。
两人对视一眼,挑了张桌子坐下。
张老板朝沈鱼竖起大拇指:小兄弟,你这店弄得
他纠结了一下,似乎想找个合适的形容词,没想出来。
王老板接道:正规,排面。
看着就跟一般的店不一样,反正他作为客人,体验相当不错。
沈鱼笑了笑,没什么好得意的,都学的前人经验,这才哪到哪啊。
话说如果这个时代有个x底捞,客人能给吓走,太热情了。
或许是两人真聚拢了人气,刚把这二位的麻辣烫端上来,店里又来其他客人了。
这是个光顾过沈鱼小摊的,路过的时候闻见想了一个年的香气,循着香味儿看过来,发现这里开了家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