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209节
  戴誉宽慰道:“没事,现在黑天早,我去车站迎一迎,没准儿是下班晚了。”
  看看外面已经彻底暗下来的天色,外婆气道:“这孩子到底怎么回事?下了班也不回家打声招呼,到处乱跑!”
  然而,夏露这次还真挺冤的,她并不是下了班以后出去乱跑了,而是根本就没有下班!
  晚上八点多,经济问题研究所的编辑部里依然灯火通明。
  从主编到助理编辑,齐齐留在办公室加班。
  明天就是他们最新一期《经济问题研究》发刊的日子,但是还有三四个板块是开天窗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明天不可能将稿件按时送去印刷厂了,但是在主编和副主编都没走,而且明显低气压的情况下,下面的这几个小编辑也不敢动地方,只好陪着领导一起加班。
  今年编辑部只来了夏露一个新人,她是这里唯二的助理编辑之一,另一位正坐在她旁边的位子上,偷偷啃馒头吃。
  “小夏,你吃点不?”杨胜利小声问,又把自己饭盒里的馒头亮给她看,“幸亏有先见之明,中午多打了两个馒头。”
  夏露确实有点饿了,道了声谢就接过馒头掰了一小半,倒了一点热水泡着吃。
  杨胜利抻着脖子,看到主编和副主编相继出门,便松了口气,一边发狠地嚼着馒头,一边对唯一的邻居夏露吐槽:“最近半年,每次临近发刊的前几天,都跟打仗似的,没有一天能正常下班!”
  夏露咬了一口馒头,继续校对刚才在看的稿子,只一心二用地点点头,表示听到了。
  他俩都是最近两年分配到编辑部的,而且办公桌紧挨着,她早习惯了杨胜利的满腹牢骚。
  “说实话,像这种要发刊的日子,咱们主编就应该硬气一点,跟研究所那边的主任说明情况,咱们就不要去参加学习了。”
  夏露瞥他一眼,问:“那你怎么不硬气一点直接下班?”
  谁敢缺席思想政治学习啊!她觉得主编可能宁可杂志开天窗,也不会想要耽误学习进度的。
  杨胜利:“……”
  挠了挠因为加班而好几天没洗的头发,将一肚子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把剩下的几口馒头草草吃完,杨胜利消停了没几分钟,又忍不住叭叭开了。
  “要我说,主编他们现在去研究所找人也没用,大家整天忙着学习,谁还有时间给咱们杂志撰稿啊!这个月能凑到那几篇就不错了。”
  “总要去试一试嘛。”
  对于杨胜利的话,夏露在心里还是认同的。
  《经济问题研究》属于目前国内最专业的经济类期刊之一,其上刊载的文章大多是经济类论文和科学小品文。
  不过,他们编辑部的人员编制有限,总共才十来人,想靠他们编撰所有稿件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编辑部稿件的来源,主要是经济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们,以及各大高校经济学教授的投稿。
  然而,如今这两个来稿渠道都出现了问题。
  最近几月以来,他们编辑部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了。
  梁主编拿着一沓稿纸风风火火地跑进办公室,进门就奔着夏露他们这边而来。
  “小杨,把这篇稿子校对一下。”
  杨胜利拿到稿件一看,就“嚯”了一声,笑道:“所长可真支持咱们的工作!这是把压箱底的货都拿出来了吧?”
  “少废话!”梁主编在他头上点了一下,结果蹭了一手头油,被恶心得够呛,“赶紧干活,干完了早点回去,把你那鸡窝头洗洗。”
  杨胜利难为情地笑笑,赶紧点头答应。
  夏露偷偷用余光扫了眼手表,而后问:“主编,咱们还差几篇稿子啊?”
  “还差两三篇吧。”被她这么一问,刚从所长那边讨到一篇稿子的喜悦瞬间变淡了。
  夏露踌躇了几秒,从抽屉的最底下翻出几张稿纸递给梁主编。
  “我最近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史和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挺感兴趣的,写了一篇关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的研究,其中还涉及了一些土地改革的内容。您看看这个能发表在咱们的杂志上吗?”
  这是她思考了很久才想到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当下研究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史,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
  梁主编知道她以前在京大跟着甄教授做学问时,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着实未料到她会突然改弦易辙。
  “你论文里的数据来源可靠吗?”梁主编拖过一把椅子坐到她旁边,将这边论文从头大尾浏览了一遍。
  夏露忙点头:“我从今年上半年就开始陆陆续续搜集资料了,数据资料大多是从京大和市图书馆搜集的,还有一些是从咱们所的图书馆和档案室找到的。其实,如果有机会能去几个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搜集抄写资料,数据肯定会更详实。可惜暂时没有这个条件。”
  梁主编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夏露虽然人年轻,也没什么名气,但是她这份稿件的主题却是中规中矩,几乎不会出纰漏的。
  这在当下算是相当难得了。
  她又反复看了两遍,确定了内容确实没什么问题,便拍板道:“这期就用你的这篇稿子!”
  夏露笑眯眯地“诶”了一声。
  接过递还回来的稿件,重新校对起来。
  觑着梁主编回到自己的位子了,杨胜利偷偷给夏露做了一个“真牛”的口型。
  夏露谦虚地笑了笑。原本还想跟他说点什么,结果看到对方胡子上沾着的馒头渣,她立马就闭嘴埋头干活了。
  快速将稿子校对一遍,没再检查出什么错漏,夏露打算去找主编交稿了。
  不过,想了想,她又带上了自己办公桌上的一本稿纸。
  将稿子交给梁主编后,夏露建议道:“主编,如果实在凑不齐稿件,要不咱们也像其他期刊那样,刊载一些单位里组织大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内容吧?”
  “就算我同意了,临时也找不到合适的稿件啊。”梁主编头痛地揉揉额角。
  “这是参加过思想政治学习以后,我自己整理出来的会议内容,除了今天下午的,这个月所有的学习内容我都整理总结过了。”夏露把那本稿纸往前推了推,“您看看有能用的吗?”
  第144章
  梁主编顺势接过那本稿纸, 随意翻阅了几页。
  她之前也不是没想过,将研究所里的政治学习内容加入进来。
  但是平心而论,她是十分看不上某些单位的这种做法的。学术期刊就是学术期刊, 在其中添加一些科学小品文还能说是寓教于乐, 但是为思想政治学习的内容设置一个专栏, 这不是不务正业嘛。
  梁主编默默叹口气,形势比人强。
  好在夏露整理的这些确实是会上的学习摘要, 并没有主观评论,临时拿上去凑数也行得通。
  “你先把这个本子留下吧, 我再仔细看看。”梁主编对她点点头。
  虽然同意了这种做法,但是具体要用哪一篇稿子, 还得谨慎选择。
  夏露应了一身就打算回去给自己的工作收收尾。
  然而,刚一转身,余光里就瞥见一个黑脑袋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
  坐在门对面的两个编辑已经注意到他了。
  赶紧一路小跑过去, 夏露惊讶地问:“你怎么跑过来了?”
  “你一直没回家我不得找过来看看呐!”戴誉站在门口小声说, “我回去的时候你就不在, 后来去车站等你, 公共汽车都末车了, 也不见你回来!”
  夏露迟钝地“啊”了一声,问:“已经末车了吗?”
  “可不嘛, 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戴誉嘀咕, “我不来接你,难道让你走回去啊?你今天又没骑自行车……”
  夏露之前吃过亏, 所以如果前一天晚上他们做过作业,第二天上班她就会舍弃自行车,改坐公共汽车。
  “你们今天怎么回事?咋这么晚还不下班呢?”戴誉瞅了眼手表,都快十点了。
  夏露拉着他走开几步, 低声说:“明天要发刊,但是稿件数量不够,大家都在加班呢!”
  “哦哦,那你进去忙吧,我去门口传达室等你。”戴誉也不催她,挥挥手让她进去接着忙。
  两人正挨在一起叽叽咕咕,副主编就攥着一份稿件回来了。
  “小夏,这是谁啊?”副主编这会儿心情不错,笑着问。
  “陈主编,这是我爱人,戴誉。”夏露大方介绍,又解释道,“我今天没骑自行车,他过来接我的。”
  副主编对戴誉客气道:“原来是家属!不好意思啊,编辑部今天加班,让家属也跟着受累。”
  戴誉赶忙摆手:“您这话不就见外了嘛!我也是在研究所工作的,一忙起来忘了时间是常有的事。现在正是编辑部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作为家属肯定要支持夏露同志的工作呀!只不过今天的公共汽车末车了,我怕她走夜路不方便,才过来接一下。”
  “我们单位宿舍就在附近,下次要是再这么晚下班,就让小夏去宿舍凑合一宿,也省得戴同志跟着折腾了。”副主编建议。
  虽然向他道了谢,戴誉却没松口让夏露单独去住宿舍,只打着哈哈道:“这算啥折腾,我在家呆着也是呆着,出来还能锻炼锻炼!”
  见他们还有事要忙,戴誉将手里提着的一个布兜递给夏露:“我带了一些老太太做的包子,你拿进去给同事们分一分,大家加班辛苦了,每人一个先垫垫肚子。”
  副主编:“这不好吧,太破费了!”
  “夏露同志刚来咱们编辑部,多亏大家关照了,请同志们吃个包子算啥!”戴誉不甚在意地摆摆手,“再说,只是二合面素馅的包子,不比馒头好多少。”
  办公桌正对着门口的那两位编辑,早听到他们的对话了,这会儿其中一个女编辑插话喊:“小夏的家属来了,进来坐坐啊!”
  戴誉站在门口,与向外张望的各位编辑打个招呼,笑道:“今天大家都忙,我就不进去打扰了!一会儿让夏露给大家分包子吃,垫垫肚子。等到大家不忙的时候,我再来凑热闹,哈哈!”
  说完,给夏露使个眼色,就挥挥手离开了。
  夏露将布兜打开,看到里面的牛皮纸袋,就知道这包子不是外婆做的,而是他们家门口一个国营小饭馆做的。不过,仍是神色如常地将包子拿出来,一一分给大家。
  刚才那位女编辑接过包子咬了一口,然后调侃道:“小夏这个家属找得真不错,模样出挑不说,还知道接送上下班呢!”
  夏露抿嘴笑道:“模样长得好是真的,但他平时也挺忙的,这还是第一次来接我呢!”
  “到底是新婚小夫妻啊!”女编辑揶揄道,“像我们这样老夫老妻的,可是不敢指望人家来单位接送。”
  副主编进来插话道:“行了,家属院离得那么近,接什么接!快点赶稿,弄完了早点回去。”
  *
  戴誉在经济问题研究所的传达室,陪着打更的大爷抽了两支烟,又等了不到半小时,夏露就背着包跑出来了。
  “还挺快的啊!”与大爷招呼了一声,从传达室出来,戴誉推上自行车说,“我以为你们得弄到半夜去呢。”
  “主编从所长那弄到一篇稿子,副主编从国内经济史研究室主任那里又弄到一篇稿子。”夏露清了清嗓子,边走边状似无意地说,“另外两篇用我的存稿暂时顶一顶!”
  戴誉特别捧场地奉承:“你居然这么厉害?两篇都用的你的啊!你不会是把抗日根据地的那个交上去了吧?”
  他是知道的,在学校里待业的那一年,夏露前半年对各种活动还挺有新鲜感的,后来越来越乱,她懒得掺和了,就突然开始热衷于收集各种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史资料。
  “就是那个!”夏露颔首。
  与身边经过的同事挥手再见,她赶紧拽着戴誉离开那些带着戏谑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