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未央_分卷阅读_170
可这回的变故却叫他察觉出了异样,却是一般地用酒来送药,他在外头用药与在玉娘这里用药,总是在玉娘这头吃药之后精神更好些。乾元帝起先倒也不曾留意,却是叫桃萼倒了那杯酒之后,他再在玉娘这头用药,又仿佛比在外用药效验更差些,这才引得乾元帝起了疑问。
而等到乾元帝问责单有信时,那单有信说话也不尽不实,惹得乾元帝当时就生起怒来。这怒气来得自家也莫名其妙,偏是不能自控,待得发完怒,乾元帝也就隐约觉着有异,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来,直至今儿在玉娘这里再用了药。
两颗宁神丸与半盏热酒用下去,乾元帝自觉就同桃萼打翻酒之前,整个似泡温水中一般,四肢百骸都觉着舒爽愉快,就是这个情形,叫乾元帝不安起来,乾元帝可还记得桃萼打翻酒盅时玉娘忽然惊惶的举动来。
说来乾元帝再宠爱玉娘,到底也是个皇帝,做皇帝的,哪有不爱惜自家性命权势的,察觉出自身异状之后,心上隐隐发冷起来,只不敢信自家吃的药与酒中叫人做下了手脚。这人还是他捧在手上都怕惊着的玉娘。
是以乾元帝这才又要了一壶酒,自家喝了不说,又半强令玉娘也用,若是玉娘在这里做了甚手脚,必定流露些许异色,有所推脱。不想玉娘倒是答应得爽快,就在乾元帝手上将酒喝了。
乾元帝看着玉娘这样,才将疑心稍去,做个若无其事地模样依旧在椒房殿歇了。到得次日,乾元帝起身上朝时,就令昌盛将椒房殿小厨房中专预备了他送药的黄酒取了,又把留在玉娘这里的宁神丸都收了去,连着盛药的盒子也不曾放过,倒还与玉娘道:“要叫董明河换药哩,这些老方子都扔了罢。”
玉娘看得乾元帝这样,哪能不明白乾元帝这是起了疑问,自家细想一回,知道纰漏多是在桃萼将渗了药的黄酒打翻之后,乾元帝用惯了渗了药的酒,乍然喝不着,哪能不觉着异样,他本性多疑,猜着自家这里做了手脚也不出奇只是她早有预备,倒也不慌。
却是阿嫮辛苦忍耐了这十数年,日日对着乾元帝强颜欢笑,曲意承欢,几乎将耐心磨得干净。忽然听着乾元帝得了头疾,而景晟储位稳固,就起意动手。
也是阿嫮知道乾元帝得的头疾不能受刺激,而他服用的宁神丸是御医署制作,若是要在药里做手脚,莫说御医署的御医未必能收买得,便是能收买得,也极易露出马脚来。乾元帝吃宁神丸是要用黄酒化开的,倒不是不能在黄酒中做些手脚,只是日日往酒中捣鬼,比在宁神丸中做手脚更容易叫人撞破。
说来怕是严沈两家的聪明都集中在阿嫮一人身上,倒真叫她想了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法子来。却是通过陈奉,仿着宫中内造酒具的模样,做了几个酒盅来。只是这酒盅做的时候颇有讲究,却是在上釉之时,在釉料中掺入了寒石散。酒盅做得之后,寻机送入了椒房殿的小厨房。
依着玉娘的指派,小厨房中人每日为乾元帝温酒时是先将黄酒倒入酒盅,再连盅带酒隔着水拿文火慢慢地温透,而寒石散便是这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渗入了酒中,再叫乾元帝毫无知觉地喝下。
寒石散是甚?传说是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仙药,起于秦始皇求长生,方士李少君、栾大等,烧炼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为药,初服能使人精神健旺,更增爱yu,久则耗空精血;古至今服寒石散更多致死者,有名者有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因寒石散药力必须温酒催发,故而玉娘使人涂在酒盅内壁,可说是神来之笔。
只因慢慢渗入酒中的药力轻微,乾元帝服用后只觉得精力更强,不仅处理政务时更为明断,等闲纰漏都逃不过他的眼去;便是在闺中房内,也格外有兴,雄风大长,当时只以为是用了宁神丸有效的缘故,哪里知道都是寒石散的功劳,更不知因他患有头疾,寒石散早晚能无声无息地要了他性命去。
只可恨那桃萼为着献媚将酒盅摔破,待要再取个做了手脚的酒盅来,又怎么来得及,是以只得把寻常的酒盅把来换了。因酒中再没了寒石散,乾元帝又是有些上瘾的人,自是浑身不适,心火旺盛。
玉娘即有意了结与乾元帝之间的恩怨,且已走到了这一步,便不肯收手。只她知道乾元帝聪明,只怕有效、无效、再有效会叫他起意,便不敢如法炮制地再用酒盅来做手脚,却是大胆地在自家指甲上做了些手脚,趁了端酒的时候,长长指甲掠过,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撒了进去,乾元帝吃着,果然有了效果,也起了疑心,竟将她殿中的酒盅,存药都要了去,乃至于黄酒也没放过。
一时玉娘也不晓得该笑自家又将乾元帝算准,算准他精明利害;还是笑自家见机明白,手脚收拾得干净;抑或是笑自家摸透乾元帝心思,他宠爱她这个皇后人所共知,又怎么肯叫人知道他瞎了眼,视蛇蝎为花柳,必定不肯当场反目,便是叫他查出有甚来,也多半是叫她“得病”,而后慢慢地香消玉殒,他还是精明皇帝哩。
且不说玉娘这里自笑自嘲,乾元帝那头也心思百转,一下以为玉娘有意害他一下又觉着玉娘无缘无故不能害他,又猜是不是从前万贵太妃的余孽未曾肃清,做手脚嫁祸玉娘,离间他们夫妇。这也是玉娘有身份有履历,更有个面目与她有五六分相似的生母孟姨娘做人证,这才叫乾元帝信了人有相似,玉娘不过是偶然似了阿嫮,不然哪里还用查问,早把玉娘定罪。
乾元帝从玉娘这里收去的东西,分做了三份,叫了三个御医先后查验,其中有个,恰是董明河,都说是干干净净,并无甚疑问。若是一个这样讲说,乾元帝未必能信,可三个都这样言讲,其中还有个直来直去,不懂得谦逊是何物的董明河,这才叫乾元帝深信不疑。
只是自家身体异状乾元帝却是知道的,因着御医署的御医们惯会背医书,若不是生死交关,再不肯说个实话,乾元帝便不用他们,只把董明河留下说话。使董明河诊了脉,再把自家状况一说,又道:“如何用的是一样的药,一时好一时不好?”
董明河笼了双手,黑漆漆的脸上要笑不笑地与乾元帝道:“圣上要我,要臣说实话哩还是假话。”乾元帝便道:“自是实情。”董明河便指了宁神丸道:“若是臣没看错,这方子可是一成不变?凭圣上身上如何,一概用的是它?圣上岂不闻人有君臣,药配伍也有君臣,这且不说,同样一个病家,同一剂药,早些服,晚些服,效验都不同哩。何况圣上日理万机,心神耗费,用药要随着圣上日常作息变换才有效验,哪有做成成药的。”
乾元帝叫董明河这一番话直说得目瞪口呆。
要说皇帝们打开蒙就是名师大儒教导着,都不是无知无识的人,只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医道上哪个皇帝敢说句自家明白?也别说医道了,便是飞升成仙这样荒谬的故事也多有皇帝相信,其中始皇帝、汉武帝,哪个是糊涂的?还不是叫方士们哄得坚信不疑。更何况董明河这些话倒也颇和药圣药神们天人合一之说,果然叫乾元帝听了进去。
乾元帝这一听从,自然不怪自家嫌啰嗦,不肯每日吃药汁子,反怪御医们敷衍他,好在他倒不是个昏庸的,虽有迁怒,也不曾降罪,只是远了从前那几个御医,只叫董明河来看顾他。这还罢了,因董明河所言,自叫乾元帝以为他冤枉了玉娘,十分有愧。又自家安慰道:“亏得我不曾把话来问玉娘,不然以她的娇娇脾气,受了委屈还不知道哭成什么样呢。我也是太多疑了些,她又不是个如何精明厉害的,在朝中也无有甚助力,害我作甚?!说来说去,总是那些御医太无能的缘故。”
因着乾元帝自觉对玉娘有愧,虽以为玉娘不会察觉甚,回椒房殿时还是将景宁景晟与景琰都带在了身边,想的是便是玉娘猜着甚,叫孩子们一打岔也就过去了。
☆、第354章 笑话
玉娘一瞧着乾元帝将三个孩子都带了来,便晓得他是自觉有愧,所以把孩子来做个挡箭牌,却故作不知,先招呼了孩子们,再与乾元帝道:“您怎么将药都收了去?可是御医说不用吃了么?您总要与我句实话,不然可叫我怎么放心呢。”
若玉娘当真是个无辜的,自然要诧异乾元帝为甚将宁神丸都收了去;若玉娘当真无愧,自然要问个明白。果然叫她这两句一问,乾元帝这里本就心虚,更是觉得自家错看了玉娘,只当着孩子们的面儿,又不好说甚,只得道是:“如今新换了董明河来,他是个古怪的,道是药丸子效用不足,不如方剂能随机应变,叫我以后都改做方剂。”
倒是景宁生性单纯,听着乾元帝的话信以为真,也点了头道:“儿臣听说这位董明河颇有些儿古怪脾性,想来是有些本事的。”
乾元帝看着玉娘懵懂不知的模样,正自庆幸,听着景宁学究般几句话,倒是笑了:“未必哩。世上还有等人,自以为才高。若是得志呢,自是他自家能耐,愈发要指点江山,将别人都看做了草芥;可若是不得志,便是天家无眼,遗贤与野,辜负了他这个经天纬地的大才,愈发嫉世愤俗。”
景宁打小叫玉娘照着闲散亲王去养的,是以听了乾元帝这几句话也无甚感悟,只把头点了点,唔了生道:“这样的人好生讨厌。”倒是景晟,年纪虽小,却是做了七八年的太子,叫乾元帝与太傅太师们仔细教导,本身又是个极早慧的,听着乾元帝这话,想了想,便与乾元帝道:“儿子以为,若一人当真有些才能,却因而未能报效朝廷而口出嫉愤之言,指点朝廷不公,这等人将自家得失看得太重,心胸狭窄,算不得大才,遗与乡野也不可惜。更何况,能流落乡野,无甚建树的,多半儿是个庸才!”
乾元帝原不过顺口一答,不想能听着景晟这些话,倒是颇为惊讶,顾不得景宁景琰在旁,将景晟招到身边:“这话是太傅教你的?”景晟扬了白生生的小脸道:“这不是明摆的理么?哪用太傅教。”他面目与玉娘本有六七分相似,这一扬眉,眼角眉梢带上几分锐气,倒是像玉娘像得少了些,反倒更像另一人,乾元帝看在眼中,不由得一晃神,瞬间就回过神来。因起身与玉娘道:“你与阿琰阿宁先用膳,我与元哥儿说几句。”正要往内殿去,忽然又站下了脚,与景琰道:“看着你娘些,她要不好生用膳,回来告诉我。”说了,不待玉娘说甚,已带着景晟进了后殿。
进得后殿,父子俩相对坐了,乾元帝方问景晟道:“你与我细说说,方才的话,你是怎么得出的理?”
景晟打小叫乾元帝带进带出的,又喊着他爹爹,倒是没多少天家父子之间常有的疏远,更像民间父子些,也不惧怕乾元帝,听乾元帝问他,便道:“爹爹请想,朝廷用人,自有规,若是有才的,自可参加科举哩,三年一回的会试,录取的难道不是有才之士?便是当届遗珠,难道还能科科遗珠了?考不上,总是他自家无能的缘故,这是其一。便是未中进士,也总是个举人罢,本朝也有举人授官的,虽是前程比不上进士出身,也一样好施展他的才能,为甚他不做?若他连着举人也不是,一个连着乡试也过不了的,说甚遗珠。岂不可笑。”
乾元帝叫景晟这一大段话说得来了精神,把身子往引枕上一靠,又问:“若是因着种种缘由使他不能科举呢?”
景晟听说,低头细想,乾元帝也不催他,过得好一回,只看这景晟带着太子金冠的头顶。 景晟想了会才道:“我朝规矩,不论农商,三代以内在籍良民便可科举,他是为着甚不能科举?若是因着出身不能科举,那出身相同的也多,若为着他一人开了例,之后就难禁。若是不开例,便是与他人不公,若再开例,朝廷律法岂不空设?若他当真有能为,做些事业出来,一样是为国效力,为民谋福,便是朝廷不能与他官做,得着他好处的百姓就能忘了他的好处吗?他只计较在不能科举,亦或者不能做官,只心心念念怪着朝廷遗珠,对他不起,到底为的谁?”说在这里,景晟越发地来了精神,双眼闪亮地道,“爹爹,你说儿子说得可是不是?”
乾元帝叫景晟说得脸上带笑,因景晟头上戴着金冠摸不了,便在景晟脑后摸了几下,脸上满是笑容,道是:“我的儿,难为你这样小年纪就有这等见识,我大殷列祖列宗英灵有知,也必定喜欢。”
还不待景晟开口,却听着玉娘的声音道:“再不出来,列祖列宗们喜欢不喜欢的,你们不能知道,可我恼不恼的,你们就会知道了。”
乾元帝听着玉娘语带恼意,也不生气,还与景晟笑道:“你娘可凶着哩,快出去罢。”说了一推景晟,自家正要起身时,只觉着头眼一阵昏花,竟又跌坐在榻上。景晟虽可称得上天生聪明,早慧异常,可到底是个孩子哩,看着乾元帝这样,哪能不慌,顿时叫嚷起来:“爹爹,爹爹。”他这一叫嚷,就将外头的玉娘、景宁、景琰都引了进来。
玉娘看着乾元帝坐在榻上把手撑了头,脸做淡金,眼中先就含了泪,抢上来将乾元帝抱住:“圣上,圣上,您可别吓我。”又一叠声的命宣御医。景琰也吓得了不得,蹲在乾元帝脚边唤爹爹。
乾元帝方才一时起得快了些,有些儿眼晕,连着面前景晟也看不清,心上怎么不惊,这一惊就站不住,不想惊动了外头的玉娘等人,这时叫妻子儿女们团团为着,个个声带焦急,心上倒也安慰,脸上带些笑容,张开眼循声看向玉娘。
不想乾元帝才张开眼时,只觉着眼前黑影幢幢,只看得出人影,瞧不清面目,虽是一瞬之后就能瞧得清楚,乾元帝心上不免是一沉,却又不想叫玉娘知道,将她手握了道:“我不过腹中肌饿,又起太急,所以头晕,宣甚御医?倒是你,用膳了没有?”
乾元帝脸上神色变换又怎么逃得开玉娘双眼,只他即不肯说,自家若是催逼太急,反叫人起意哩,左右他如今叫董明河替他诊脉,也瞒不过去,是以顺着乾元帝意思嗔道:“御医叫您按时用饭用药的,您忘了么?倒还说我!”
玉娘这番轻嗔薄怒听在乾元帝耳中只有欢喜,当时先是笑道:“是,你说得是。”一面自家先双腿试了试,自觉有力,这才由玉娘将他扶起,景琰素来亲近乾元帝,忙过来将乾元帝另一侧扶住了,一面将乾元帝扶出去,一面道:“娘说的很是呢。爹爹,您与弟弟在里头说甚呢,这样久,您不饿么?”
乾元帝摸了景琰的头道:“饿呢,所以才会晕。”景琰又道:“您即觉着饿,还与弟弟说那样久。说甚呢,还不叫我与娘听,您偏心呢。”乾元帝笑道:“你们娘俩听不懂。”景琰哼了声:“您都没告诉我们,怎么知道我听和娘不懂呢?”
他们父女们说着一路往前,玉娘、景晟与景宁随后,到了外殿,方夫妻父子们坐下用膳,而后儿女们告退,乾元帝这才拉了玉娘在身边,说了些私房话儿,无非是为着他今日将小厨房中的黄酒统统收走转圜。玉娘听了,哼了声道:“我当是甚,原来是这个。说来我从前也疑惑哩,一面儿不叫您用酒,一面又要用酒来化药,可不是自相矛盾么?如今换个方子倒也好。只是那董明河才进御医署哩,可信得过么?”
乾元帝道:“我也往吴江查问过此人出身,倒是有些儿名声,且又是皇叔荐的。”说了又笑,“这人倒是好做元哥儿的凭证哩。”玉娘听乾元帝这话说得古怪,自然要请问,乾元帝笑着点了点玉娘鼻子:“你替我生了个好儿子。”说着就将景晟的话解释与玉娘听,又引了董明河出来道:“这董明河确有能为,从前因无人引荐,所以流落民间,他安贫乐道不说,还念着乡民们的好,从无半分怀才不遇之叹。楚王叔头一回要引他入御医署,他还不肯答应要还乡哩,可见淳朴。”
玉娘听着景晟那写话,眉头细细蹙起,她心上愁得是,景晟才这般大,已自家有了见识主意,若是再大些,任凭有母子情分,她也未必能做得了他的主哩。难道蝇营狗苟着十数年,不过是替他们刘家生一个聪明皇帝吗?
玉娘心上愁苦,手中不由将个帕子攥成了一团。乾元帝看玉娘殊无欢喜之容,却也诧异:“玉娘,你这是做甚?”玉娘目光盈盈地看向乾元帝:“他才多大,这些事若是太傅太师们教的他也就罢了,偏他是自家想明白的,我心上不安。”乾元帝叫玉娘说得笑了出来,在她手上拍得两拍:“哪个皇帝是教出来的。我实话与你说了罢,今儿他的见解,我听得很是喜欢,你很不用不安。”玉娘迟疑了会,到底叹了口气,又与乾元帝道:“总是我不懂。”
乾元帝揽了玉娘香肩道:“你懂这些作甚?如今是我护着你们母子,哪一日我不在了,元哥儿也能护着你们母女,你是个有福气的。”
玉娘听乾元帝说她有福,竟就笑了出来,这句可不是笑话!未出生时外祖父大厦倾覆;自家倒是遂意顺心地长到十五岁上,也是一朝家破人亡。为着沈严两家,她不得不屈身事仇,这样的福气,哪个要哪个拿去就是了。
玉娘这一笑,眉眼弯弯,一双秋波中仿佛滴出水来,媚态横生,看得乾元帝心上即酥且软,爱得不行,恨不能将玉娘揉进自家骨血才好。
☆、第355章 往事
阿嫮虽是幼年失母,连着娘亲的模样也模糊,可父亲沈如兰待她十分宝爱,直可说要一奉十,不肯稍加违拗,直将阿嫮养得无忧无虑,骄傲跋扈,凡事总要顺了她的心意方肯罢休。阿嫮即是这样的性子,在家破之后遇着乾元帝要召她伴驾,自认为是莫大屈辱,宁死也不肯答应。
若是那时阿嫮当真死了,也就万事皆休,不用受着无穷无尽的折磨。偏赵腾与陈奉两个,为着各自的算盘将她救下,偏陈奉又叫阿嫮知道严大将军故事,阿嫮那般桀骜的性子,又是将将死里逃生的,便将性子都扭曲了,只以为是当今的皇朝欠了她严沈两家公道,老天即不叫她死,便是要她亲手讨回。
陈奉少年时受过严勖救命之恩,常思回报,是以甘冒奇险将严勖的外孙女儿阿嫮救出。陈奉知道其中艰险,倒也劝过阿嫮,他与赵腾两个,哪个都能替阿嫮搞了户籍来,叫她能堂堂正正做个良民,以阿嫮才貌,不难寻个如意郎君,也不难将日子过得好了。无如阿嫮犯了执性,只要雪恨,若是陈奉不肯答应,她情愿一死。陈奉无奈,只得将皇后李氏为着压制高贵妃奏请乾元帝广采天下淑女以充实宫掖的消息告诉阿嫮知道,阿嫮想及乾元帝对她的心思,就要进宫。
只是阿嫮若要进宫,便不好以真身,且不说她死后还生难以解说,便是乾元帝为着自家性命,也未必肯信着她。更别说宫中那些妃嫔们,哪个肯放过这样的把柄?自是有死无生。
说来也不知阿嫮是运气好还是可怜,陈奉当年关心严家遗孤,知道严家还有一女唤做佩琼,先是发落在教坊,没几日就叫个老鸨赎买了去,带去了东阳州。看着阿嫮执意,便使人往东阳州打听看下,听得当年的佩琼小姐已从良,嫁了个谢姓商人为妾,又育有一女,因与嫡妻不睦,那孩子一直养在庵堂中,与谢家人极少见面。佩琼与玉娘之母是嫡亲姐妹,面目相似,若阿嫮冒称是她的孩子,自然混得过去,只怕谢家也未必能分得明白。
阿嫮当时才解了毒,又乍然知道自家身世,两下一夹攻,心力交瘁,正是病得昏昏沉沉的,听着陈奉说话,也就点头。等她再醒来时,就看着个妇人在他床边哭泣,看面目正与沈如兰手绘的亡妻像相似,再一问,果然是她姨母,如今姓个孟。
那时阿嫮已成了玉娘,而孟姨娘的那个孩子真玉娘,听说数天前掉进了山涧里,已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孟姨娘见着阿嫮,再看着陈奉来信,就将阿嫮伪称是从水中捞起的玉娘,送回了甘露庵。
玉娘与阿嫮本就有几分相似,阿嫮又病得面目憔悴,尼姑们哪里分辨得出,又有孟姨娘在一旁哭女儿,甘露庵上下哪个会怀疑?待得阿嫮能起身,甘露庵上下自是把她当做了玉娘,且那真玉娘一副儿娇怯柔弱风度,等闲不肯开口的,是以阿嫮也有时间慢慢来学阳谷口音的官话。
待得阿嫮把全盘计划说与孟姨娘知道,孟姨娘听得能雪自家冤枉,虽是心痛阿嫮可怜,倒也肯配合。又由孟姨娘回去说服了谢逢春,阿嫮这才真正以玉娘的身份回了谢家,而后便顺顺利利地进了宫。
只凭着她与“阿嫮”脱个影儿般的容貌,玉娘轻而易举就引得了乾元帝的注意。再凭着阿嫮对乾元帝的了解,何愁不能勾住乾元帝的心。
而等到乾元帝问责单有信时,那单有信说话也不尽不实,惹得乾元帝当时就生起怒来。这怒气来得自家也莫名其妙,偏是不能自控,待得发完怒,乾元帝也就隐约觉着有异,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来,直至今儿在玉娘这里再用了药。
两颗宁神丸与半盏热酒用下去,乾元帝自觉就同桃萼打翻酒之前,整个似泡温水中一般,四肢百骸都觉着舒爽愉快,就是这个情形,叫乾元帝不安起来,乾元帝可还记得桃萼打翻酒盅时玉娘忽然惊惶的举动来。
说来乾元帝再宠爱玉娘,到底也是个皇帝,做皇帝的,哪有不爱惜自家性命权势的,察觉出自身异状之后,心上隐隐发冷起来,只不敢信自家吃的药与酒中叫人做下了手脚。这人还是他捧在手上都怕惊着的玉娘。
是以乾元帝这才又要了一壶酒,自家喝了不说,又半强令玉娘也用,若是玉娘在这里做了甚手脚,必定流露些许异色,有所推脱。不想玉娘倒是答应得爽快,就在乾元帝手上将酒喝了。
乾元帝看着玉娘这样,才将疑心稍去,做个若无其事地模样依旧在椒房殿歇了。到得次日,乾元帝起身上朝时,就令昌盛将椒房殿小厨房中专预备了他送药的黄酒取了,又把留在玉娘这里的宁神丸都收了去,连着盛药的盒子也不曾放过,倒还与玉娘道:“要叫董明河换药哩,这些老方子都扔了罢。”
玉娘看得乾元帝这样,哪能不明白乾元帝这是起了疑问,自家细想一回,知道纰漏多是在桃萼将渗了药的黄酒打翻之后,乾元帝用惯了渗了药的酒,乍然喝不着,哪能不觉着异样,他本性多疑,猜着自家这里做了手脚也不出奇只是她早有预备,倒也不慌。
却是阿嫮辛苦忍耐了这十数年,日日对着乾元帝强颜欢笑,曲意承欢,几乎将耐心磨得干净。忽然听着乾元帝得了头疾,而景晟储位稳固,就起意动手。
也是阿嫮知道乾元帝得的头疾不能受刺激,而他服用的宁神丸是御医署制作,若是要在药里做手脚,莫说御医署的御医未必能收买得,便是能收买得,也极易露出马脚来。乾元帝吃宁神丸是要用黄酒化开的,倒不是不能在黄酒中做些手脚,只是日日往酒中捣鬼,比在宁神丸中做手脚更容易叫人撞破。
说来怕是严沈两家的聪明都集中在阿嫮一人身上,倒真叫她想了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法子来。却是通过陈奉,仿着宫中内造酒具的模样,做了几个酒盅来。只是这酒盅做的时候颇有讲究,却是在上釉之时,在釉料中掺入了寒石散。酒盅做得之后,寻机送入了椒房殿的小厨房。
依着玉娘的指派,小厨房中人每日为乾元帝温酒时是先将黄酒倒入酒盅,再连盅带酒隔着水拿文火慢慢地温透,而寒石散便是这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渗入了酒中,再叫乾元帝毫无知觉地喝下。
寒石散是甚?传说是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仙药,起于秦始皇求长生,方士李少君、栾大等,烧炼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为药,初服能使人精神健旺,更增爱yu,久则耗空精血;古至今服寒石散更多致死者,有名者有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因寒石散药力必须温酒催发,故而玉娘使人涂在酒盅内壁,可说是神来之笔。
只因慢慢渗入酒中的药力轻微,乾元帝服用后只觉得精力更强,不仅处理政务时更为明断,等闲纰漏都逃不过他的眼去;便是在闺中房内,也格外有兴,雄风大长,当时只以为是用了宁神丸有效的缘故,哪里知道都是寒石散的功劳,更不知因他患有头疾,寒石散早晚能无声无息地要了他性命去。
只可恨那桃萼为着献媚将酒盅摔破,待要再取个做了手脚的酒盅来,又怎么来得及,是以只得把寻常的酒盅把来换了。因酒中再没了寒石散,乾元帝又是有些上瘾的人,自是浑身不适,心火旺盛。
玉娘即有意了结与乾元帝之间的恩怨,且已走到了这一步,便不肯收手。只她知道乾元帝聪明,只怕有效、无效、再有效会叫他起意,便不敢如法炮制地再用酒盅来做手脚,却是大胆地在自家指甲上做了些手脚,趁了端酒的时候,长长指甲掠过,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撒了进去,乾元帝吃着,果然有了效果,也起了疑心,竟将她殿中的酒盅,存药都要了去,乃至于黄酒也没放过。
一时玉娘也不晓得该笑自家又将乾元帝算准,算准他精明利害;还是笑自家见机明白,手脚收拾得干净;抑或是笑自家摸透乾元帝心思,他宠爱她这个皇后人所共知,又怎么肯叫人知道他瞎了眼,视蛇蝎为花柳,必定不肯当场反目,便是叫他查出有甚来,也多半是叫她“得病”,而后慢慢地香消玉殒,他还是精明皇帝哩。
且不说玉娘这里自笑自嘲,乾元帝那头也心思百转,一下以为玉娘有意害他一下又觉着玉娘无缘无故不能害他,又猜是不是从前万贵太妃的余孽未曾肃清,做手脚嫁祸玉娘,离间他们夫妇。这也是玉娘有身份有履历,更有个面目与她有五六分相似的生母孟姨娘做人证,这才叫乾元帝信了人有相似,玉娘不过是偶然似了阿嫮,不然哪里还用查问,早把玉娘定罪。
乾元帝从玉娘这里收去的东西,分做了三份,叫了三个御医先后查验,其中有个,恰是董明河,都说是干干净净,并无甚疑问。若是一个这样讲说,乾元帝未必能信,可三个都这样言讲,其中还有个直来直去,不懂得谦逊是何物的董明河,这才叫乾元帝深信不疑。
只是自家身体异状乾元帝却是知道的,因着御医署的御医们惯会背医书,若不是生死交关,再不肯说个实话,乾元帝便不用他们,只把董明河留下说话。使董明河诊了脉,再把自家状况一说,又道:“如何用的是一样的药,一时好一时不好?”
董明河笼了双手,黑漆漆的脸上要笑不笑地与乾元帝道:“圣上要我,要臣说实话哩还是假话。”乾元帝便道:“自是实情。”董明河便指了宁神丸道:“若是臣没看错,这方子可是一成不变?凭圣上身上如何,一概用的是它?圣上岂不闻人有君臣,药配伍也有君臣,这且不说,同样一个病家,同一剂药,早些服,晚些服,效验都不同哩。何况圣上日理万机,心神耗费,用药要随着圣上日常作息变换才有效验,哪有做成成药的。”
乾元帝叫董明河这一番话直说得目瞪口呆。
要说皇帝们打开蒙就是名师大儒教导着,都不是无知无识的人,只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医道上哪个皇帝敢说句自家明白?也别说医道了,便是飞升成仙这样荒谬的故事也多有皇帝相信,其中始皇帝、汉武帝,哪个是糊涂的?还不是叫方士们哄得坚信不疑。更何况董明河这些话倒也颇和药圣药神们天人合一之说,果然叫乾元帝听了进去。
乾元帝这一听从,自然不怪自家嫌啰嗦,不肯每日吃药汁子,反怪御医们敷衍他,好在他倒不是个昏庸的,虽有迁怒,也不曾降罪,只是远了从前那几个御医,只叫董明河来看顾他。这还罢了,因董明河所言,自叫乾元帝以为他冤枉了玉娘,十分有愧。又自家安慰道:“亏得我不曾把话来问玉娘,不然以她的娇娇脾气,受了委屈还不知道哭成什么样呢。我也是太多疑了些,她又不是个如何精明厉害的,在朝中也无有甚助力,害我作甚?!说来说去,总是那些御医太无能的缘故。”
因着乾元帝自觉对玉娘有愧,虽以为玉娘不会察觉甚,回椒房殿时还是将景宁景晟与景琰都带在了身边,想的是便是玉娘猜着甚,叫孩子们一打岔也就过去了。
☆、第354章 笑话
玉娘一瞧着乾元帝将三个孩子都带了来,便晓得他是自觉有愧,所以把孩子来做个挡箭牌,却故作不知,先招呼了孩子们,再与乾元帝道:“您怎么将药都收了去?可是御医说不用吃了么?您总要与我句实话,不然可叫我怎么放心呢。”
若玉娘当真是个无辜的,自然要诧异乾元帝为甚将宁神丸都收了去;若玉娘当真无愧,自然要问个明白。果然叫她这两句一问,乾元帝这里本就心虚,更是觉得自家错看了玉娘,只当着孩子们的面儿,又不好说甚,只得道是:“如今新换了董明河来,他是个古怪的,道是药丸子效用不足,不如方剂能随机应变,叫我以后都改做方剂。”
倒是景宁生性单纯,听着乾元帝的话信以为真,也点了头道:“儿臣听说这位董明河颇有些儿古怪脾性,想来是有些本事的。”
乾元帝看着玉娘懵懂不知的模样,正自庆幸,听着景宁学究般几句话,倒是笑了:“未必哩。世上还有等人,自以为才高。若是得志呢,自是他自家能耐,愈发要指点江山,将别人都看做了草芥;可若是不得志,便是天家无眼,遗贤与野,辜负了他这个经天纬地的大才,愈发嫉世愤俗。”
景宁打小叫玉娘照着闲散亲王去养的,是以听了乾元帝这几句话也无甚感悟,只把头点了点,唔了生道:“这样的人好生讨厌。”倒是景晟,年纪虽小,却是做了七八年的太子,叫乾元帝与太傅太师们仔细教导,本身又是个极早慧的,听着乾元帝这话,想了想,便与乾元帝道:“儿子以为,若一人当真有些才能,却因而未能报效朝廷而口出嫉愤之言,指点朝廷不公,这等人将自家得失看得太重,心胸狭窄,算不得大才,遗与乡野也不可惜。更何况,能流落乡野,无甚建树的,多半儿是个庸才!”
乾元帝原不过顺口一答,不想能听着景晟这些话,倒是颇为惊讶,顾不得景宁景琰在旁,将景晟招到身边:“这话是太傅教你的?”景晟扬了白生生的小脸道:“这不是明摆的理么?哪用太傅教。”他面目与玉娘本有六七分相似,这一扬眉,眼角眉梢带上几分锐气,倒是像玉娘像得少了些,反倒更像另一人,乾元帝看在眼中,不由得一晃神,瞬间就回过神来。因起身与玉娘道:“你与阿琰阿宁先用膳,我与元哥儿说几句。”正要往内殿去,忽然又站下了脚,与景琰道:“看着你娘些,她要不好生用膳,回来告诉我。”说了,不待玉娘说甚,已带着景晟进了后殿。
进得后殿,父子俩相对坐了,乾元帝方问景晟道:“你与我细说说,方才的话,你是怎么得出的理?”
景晟打小叫乾元帝带进带出的,又喊着他爹爹,倒是没多少天家父子之间常有的疏远,更像民间父子些,也不惧怕乾元帝,听乾元帝问他,便道:“爹爹请想,朝廷用人,自有规,若是有才的,自可参加科举哩,三年一回的会试,录取的难道不是有才之士?便是当届遗珠,难道还能科科遗珠了?考不上,总是他自家无能的缘故,这是其一。便是未中进士,也总是个举人罢,本朝也有举人授官的,虽是前程比不上进士出身,也一样好施展他的才能,为甚他不做?若他连着举人也不是,一个连着乡试也过不了的,说甚遗珠。岂不可笑。”
乾元帝叫景晟这一大段话说得来了精神,把身子往引枕上一靠,又问:“若是因着种种缘由使他不能科举呢?”
景晟听说,低头细想,乾元帝也不催他,过得好一回,只看这景晟带着太子金冠的头顶。 景晟想了会才道:“我朝规矩,不论农商,三代以内在籍良民便可科举,他是为着甚不能科举?若是因着出身不能科举,那出身相同的也多,若为着他一人开了例,之后就难禁。若是不开例,便是与他人不公,若再开例,朝廷律法岂不空设?若他当真有能为,做些事业出来,一样是为国效力,为民谋福,便是朝廷不能与他官做,得着他好处的百姓就能忘了他的好处吗?他只计较在不能科举,亦或者不能做官,只心心念念怪着朝廷遗珠,对他不起,到底为的谁?”说在这里,景晟越发地来了精神,双眼闪亮地道,“爹爹,你说儿子说得可是不是?”
乾元帝叫景晟说得脸上带笑,因景晟头上戴着金冠摸不了,便在景晟脑后摸了几下,脸上满是笑容,道是:“我的儿,难为你这样小年纪就有这等见识,我大殷列祖列宗英灵有知,也必定喜欢。”
还不待景晟开口,却听着玉娘的声音道:“再不出来,列祖列宗们喜欢不喜欢的,你们不能知道,可我恼不恼的,你们就会知道了。”
乾元帝听着玉娘语带恼意,也不生气,还与景晟笑道:“你娘可凶着哩,快出去罢。”说了一推景晟,自家正要起身时,只觉着头眼一阵昏花,竟又跌坐在榻上。景晟虽可称得上天生聪明,早慧异常,可到底是个孩子哩,看着乾元帝这样,哪能不慌,顿时叫嚷起来:“爹爹,爹爹。”他这一叫嚷,就将外头的玉娘、景宁、景琰都引了进来。
玉娘看着乾元帝坐在榻上把手撑了头,脸做淡金,眼中先就含了泪,抢上来将乾元帝抱住:“圣上,圣上,您可别吓我。”又一叠声的命宣御医。景琰也吓得了不得,蹲在乾元帝脚边唤爹爹。
乾元帝方才一时起得快了些,有些儿眼晕,连着面前景晟也看不清,心上怎么不惊,这一惊就站不住,不想惊动了外头的玉娘等人,这时叫妻子儿女们团团为着,个个声带焦急,心上倒也安慰,脸上带些笑容,张开眼循声看向玉娘。
不想乾元帝才张开眼时,只觉着眼前黑影幢幢,只看得出人影,瞧不清面目,虽是一瞬之后就能瞧得清楚,乾元帝心上不免是一沉,却又不想叫玉娘知道,将她手握了道:“我不过腹中肌饿,又起太急,所以头晕,宣甚御医?倒是你,用膳了没有?”
乾元帝脸上神色变换又怎么逃得开玉娘双眼,只他即不肯说,自家若是催逼太急,反叫人起意哩,左右他如今叫董明河替他诊脉,也瞒不过去,是以顺着乾元帝意思嗔道:“御医叫您按时用饭用药的,您忘了么?倒还说我!”
玉娘这番轻嗔薄怒听在乾元帝耳中只有欢喜,当时先是笑道:“是,你说得是。”一面自家先双腿试了试,自觉有力,这才由玉娘将他扶起,景琰素来亲近乾元帝,忙过来将乾元帝另一侧扶住了,一面将乾元帝扶出去,一面道:“娘说的很是呢。爹爹,您与弟弟在里头说甚呢,这样久,您不饿么?”
乾元帝摸了景琰的头道:“饿呢,所以才会晕。”景琰又道:“您即觉着饿,还与弟弟说那样久。说甚呢,还不叫我与娘听,您偏心呢。”乾元帝笑道:“你们娘俩听不懂。”景琰哼了声:“您都没告诉我们,怎么知道我听和娘不懂呢?”
他们父女们说着一路往前,玉娘、景晟与景宁随后,到了外殿,方夫妻父子们坐下用膳,而后儿女们告退,乾元帝这才拉了玉娘在身边,说了些私房话儿,无非是为着他今日将小厨房中的黄酒统统收走转圜。玉娘听了,哼了声道:“我当是甚,原来是这个。说来我从前也疑惑哩,一面儿不叫您用酒,一面又要用酒来化药,可不是自相矛盾么?如今换个方子倒也好。只是那董明河才进御医署哩,可信得过么?”
乾元帝道:“我也往吴江查问过此人出身,倒是有些儿名声,且又是皇叔荐的。”说了又笑,“这人倒是好做元哥儿的凭证哩。”玉娘听乾元帝这话说得古怪,自然要请问,乾元帝笑着点了点玉娘鼻子:“你替我生了个好儿子。”说着就将景晟的话解释与玉娘听,又引了董明河出来道:“这董明河确有能为,从前因无人引荐,所以流落民间,他安贫乐道不说,还念着乡民们的好,从无半分怀才不遇之叹。楚王叔头一回要引他入御医署,他还不肯答应要还乡哩,可见淳朴。”
玉娘听着景晟那写话,眉头细细蹙起,她心上愁得是,景晟才这般大,已自家有了见识主意,若是再大些,任凭有母子情分,她也未必能做得了他的主哩。难道蝇营狗苟着十数年,不过是替他们刘家生一个聪明皇帝吗?
玉娘心上愁苦,手中不由将个帕子攥成了一团。乾元帝看玉娘殊无欢喜之容,却也诧异:“玉娘,你这是做甚?”玉娘目光盈盈地看向乾元帝:“他才多大,这些事若是太傅太师们教的他也就罢了,偏他是自家想明白的,我心上不安。”乾元帝叫玉娘说得笑了出来,在她手上拍得两拍:“哪个皇帝是教出来的。我实话与你说了罢,今儿他的见解,我听得很是喜欢,你很不用不安。”玉娘迟疑了会,到底叹了口气,又与乾元帝道:“总是我不懂。”
乾元帝揽了玉娘香肩道:“你懂这些作甚?如今是我护着你们母子,哪一日我不在了,元哥儿也能护着你们母女,你是个有福气的。”
玉娘听乾元帝说她有福,竟就笑了出来,这句可不是笑话!未出生时外祖父大厦倾覆;自家倒是遂意顺心地长到十五岁上,也是一朝家破人亡。为着沈严两家,她不得不屈身事仇,这样的福气,哪个要哪个拿去就是了。
玉娘这一笑,眉眼弯弯,一双秋波中仿佛滴出水来,媚态横生,看得乾元帝心上即酥且软,爱得不行,恨不能将玉娘揉进自家骨血才好。
☆、第355章 往事
阿嫮虽是幼年失母,连着娘亲的模样也模糊,可父亲沈如兰待她十分宝爱,直可说要一奉十,不肯稍加违拗,直将阿嫮养得无忧无虑,骄傲跋扈,凡事总要顺了她的心意方肯罢休。阿嫮即是这样的性子,在家破之后遇着乾元帝要召她伴驾,自认为是莫大屈辱,宁死也不肯答应。
若是那时阿嫮当真死了,也就万事皆休,不用受着无穷无尽的折磨。偏赵腾与陈奉两个,为着各自的算盘将她救下,偏陈奉又叫阿嫮知道严大将军故事,阿嫮那般桀骜的性子,又是将将死里逃生的,便将性子都扭曲了,只以为是当今的皇朝欠了她严沈两家公道,老天即不叫她死,便是要她亲手讨回。
陈奉少年时受过严勖救命之恩,常思回报,是以甘冒奇险将严勖的外孙女儿阿嫮救出。陈奉知道其中艰险,倒也劝过阿嫮,他与赵腾两个,哪个都能替阿嫮搞了户籍来,叫她能堂堂正正做个良民,以阿嫮才貌,不难寻个如意郎君,也不难将日子过得好了。无如阿嫮犯了执性,只要雪恨,若是陈奉不肯答应,她情愿一死。陈奉无奈,只得将皇后李氏为着压制高贵妃奏请乾元帝广采天下淑女以充实宫掖的消息告诉阿嫮知道,阿嫮想及乾元帝对她的心思,就要进宫。
只是阿嫮若要进宫,便不好以真身,且不说她死后还生难以解说,便是乾元帝为着自家性命,也未必肯信着她。更别说宫中那些妃嫔们,哪个肯放过这样的把柄?自是有死无生。
说来也不知阿嫮是运气好还是可怜,陈奉当年关心严家遗孤,知道严家还有一女唤做佩琼,先是发落在教坊,没几日就叫个老鸨赎买了去,带去了东阳州。看着阿嫮执意,便使人往东阳州打听看下,听得当年的佩琼小姐已从良,嫁了个谢姓商人为妾,又育有一女,因与嫡妻不睦,那孩子一直养在庵堂中,与谢家人极少见面。佩琼与玉娘之母是嫡亲姐妹,面目相似,若阿嫮冒称是她的孩子,自然混得过去,只怕谢家也未必能分得明白。
阿嫮当时才解了毒,又乍然知道自家身世,两下一夹攻,心力交瘁,正是病得昏昏沉沉的,听着陈奉说话,也就点头。等她再醒来时,就看着个妇人在他床边哭泣,看面目正与沈如兰手绘的亡妻像相似,再一问,果然是她姨母,如今姓个孟。
那时阿嫮已成了玉娘,而孟姨娘的那个孩子真玉娘,听说数天前掉进了山涧里,已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孟姨娘见着阿嫮,再看着陈奉来信,就将阿嫮伪称是从水中捞起的玉娘,送回了甘露庵。
玉娘与阿嫮本就有几分相似,阿嫮又病得面目憔悴,尼姑们哪里分辨得出,又有孟姨娘在一旁哭女儿,甘露庵上下哪个会怀疑?待得阿嫮能起身,甘露庵上下自是把她当做了玉娘,且那真玉娘一副儿娇怯柔弱风度,等闲不肯开口的,是以阿嫮也有时间慢慢来学阳谷口音的官话。
待得阿嫮把全盘计划说与孟姨娘知道,孟姨娘听得能雪自家冤枉,虽是心痛阿嫮可怜,倒也肯配合。又由孟姨娘回去说服了谢逢春,阿嫮这才真正以玉娘的身份回了谢家,而后便顺顺利利地进了宫。
只凭着她与“阿嫮”脱个影儿般的容貌,玉娘轻而易举就引得了乾元帝的注意。再凭着阿嫮对乾元帝的了解,何愁不能勾住乾元帝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