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劫_分卷阅读_14
沈肃莹白如玉的面皮微红,“小子愚钝,大人有何吩咐不妨明示。”
“还要两年二娘才及笄,两年之后你二十有一,如此看来,竟也有些耽搁你了……”
刘涉川对他很不满?沈肃微讶。
“小子不敢。”
“有何不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家二娘娇生惯养,恐怕还要在身边多留几年方能教导好,沈主事若有中意之人……”
沈肃一头雾水,睁大眼睛望着刘涉川。
刘涉川眼眸微眯,以他的聪慧不会听不懂,如果真的不懂也只有一点能解释:沈肃与肖玲并无男女之情。
那么就是洁娘在撒谎?知女莫若父,刘涉川毫不犹豫断定刘玉洁在撒谎。
刘涉川摇头笑出声,“我家二娘十分调皮。”
沈肃淡淡一笑,何止是调皮。
******
亲自舀了一勺桐油添进长明灯,刘玉洁双手合十,再次叩拜,恭恭敬敬奉上亲手抄写的《地藏经》,再过两日便是阿娘和哥哥的忌日,她请如闻寺的高僧做一场法事。
长安有不少名山大刹,刘玉洁的娘亲唯独喜爱这间香火不冷不热的,大概这里的僧人各个清贫如洗,却精神矍铄吧,比普众寺那群肥头大耳的油和尚顺眼许多。
捐了一整箱僧衣和三石糙米,足够众僧吃半年,住持念了句佛偈。如闻寺不收银钱,只收衣食,粗布的衣,粗糙的米,似要规避“饱暖思淫/欲”这句警言。用过斋饭,刘玉洁辞别住持,在家仆娇婢的簇拥下缓缓下山。
山道狭窄,迎面走来一行人,这条路也通往普众寺,遇上达官贵人不足为奇,奇的是为何又遇到沈肃?
刘玉洁抚了抚帷帽,孰料竟被沈肃一眼认出。
“刘二娘。”
“这位大人,我们可是刘府……”绿染刚开口就被沈肃犀利的眼神一瞪,不由噎了一下。
沈肃这双眼,用来疼人或者杀人,皆无影无形。
“不知大人为何拦我去路?”刘玉洁立在护卫之间。
“我有话跟你说。”
“说什么?”
“借你点时间,一瓯茶斋如何?并不影响姑娘清誉。”
“不。”
“为何?”
“不认识你。”
“我叫沈肃,现在认识了吧?”
“跟你不熟。”
“喝一次茶便熟。”
刘玉洁给了他一个“你有病”的眼神,率众仆从浩浩荡荡离开。
呵,呵呵,沈肃指着刘玉洁离去的背影,对周明道,“她有病吧?”我当牛做马抱着她转了半个山,一转头就把我忘了。
周明双手拢袖,“在刘姑娘眼里,有病的是你。”一说完才察觉失言,膝头一软即跪下,“饶命啊,三爷我口误!!”
******
走至山脚,绿荫如盖,遮天蔽日,一阵习习凉风吹过,让人暂且忘了秋老虎的炎炎。
一辆红顶镶黄边的朱轮车徐徐驶来,明黄乃皇家御用颜色,众人立刻后退回避。
仪仗列阵两侧,车前车后分别立着四个嬷嬷八个宫女,太监撩起云锦缂丝绣帘,露出雍容华贵的高熙公主。
除了刘玉洁外,在场的还有几位大人家的千金,皆认识高熙。于是,众女纷纷跪安行礼。
高熙和蔼可亲,免礼之后,亲自上前虚扶了一把刘玉洁,这可是莫大的殊荣,众女艳羡,打量刘玉洁车驾的族徽,刘府的,果然会投胎,她爹是刘涉川。
目送高熙离开之后,几位千金有意结交刘玉洁,便凑在一起说话。
公主殿下怎会来这里?
对呀对呀,好简单的仪仗,莫不是受了申饬?
一个圆脸的姑娘用神秘兮兮的口吻对大家道,“何止受了申饬,来这里也是圣上的意思!”
“上个月围场狩猎,高熙的弟弟六皇子误伤承易郡王,到现在还没醒,你们说严不严重?”
“严重,严重!”
后来的话刘玉洁无心再听,面色微白,混混沌沌的朝前走,身形止不住的摇晃,吓坏了绿染和绿衣。
承易郡王,不就是韩敬已么!
他不是在阜南道,为何又出现在长安?
身后议论纷纷的千金们不解刘玉洁为何匆匆辞别,但皇家的八卦似乎更有趣,须臾,大家又围在一起热烈的叽咕起来。
“小姐,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绿衣带着哭腔的声音将摇摇欲坠的刘玉洁惊醒。
她彻底回过神,愤怒瞬间冲淡了恐惧。
凭什么要害怕?
她已不是那个无依无靠被族人抛弃被沈肃休弃的孤女,她有家,有阿爹,就连林嬷嬷,绿衣和绿染不都好好的活在身边么,还有永州的九安,对了,她还有九安!
想起九安,那个嘴角轻翘,长短不一的头发在脑后随意绑了一束的少年,她落下了欣然的泪,肺腑之间再无一丝畏惧,只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连活的勇气都有,又何须害怕韩敬已!
她再也不会哭泣求饶,反而要用手,用脚,抓起一切能用的东西,撕碎韩敬已的脸,踩断他的肋骨,敲碎他的额头,勒住他的脖子……
凶光毕露,眼睛似乎要吃人般,绿衣怔怔望着刘玉洁,吓得说话都有些结巴,“小姐,您没事吧?”
没事,我怎么会有事!刘玉洁平息了心口的惊涛骇浪,面无表情登上马车。
且说高熙公主来到普众寺,诚心诚意吃斋念佛,半个月之后才接到圣旨,怏怏不乐回宫,而她的六弟韩玳面色蜡黄,憔悴不已。
“十七叔还好么?”高熙问。
韩玳摇了摇头,“醒来后身体依然虚弱。阿姐,我没有伤十七叔,那支箭不是我射的。”
“我明白。”高熙握住韩玳的手微微用力,不准他继续说下去。
韩敬已是当今圣上的幼弟,排行十七,先帝的遗腹子,据说安喜太妃有孕不到三个月,先帝便驾崩,安喜太妃随亲姐的长子恭亲王迁居阜南道,诞下韩敬已不久之后仙逝。
自古以来,藩王协调君臣关系最好的方法便是挑选一名嫡子送至京都陪伴皇子念书,这样的嫡子还有个名称,叫质子。恭亲王年过三十而无子,便献上三岁的幼弟韩敬已,由平泰长公主抚养。这一养便养了十四年,圣上似乎很喜欢这位深居简出的幼弟,六岁便封王,赐食邑千户,还命人在阜南道紧挨着恭亲王府修建了承易郡王府。
更有资深宫人谣传,圣上喜爱幼弟的程度非同小可,曾将五岁的韩敬已架在脖子上游玩,那可是骑龙颈啊,为此惊动了太后,仗杀五六个在场的宫女太监。
“还要两年二娘才及笄,两年之后你二十有一,如此看来,竟也有些耽搁你了……”
刘涉川对他很不满?沈肃微讶。
“小子不敢。”
“有何不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家二娘娇生惯养,恐怕还要在身边多留几年方能教导好,沈主事若有中意之人……”
沈肃一头雾水,睁大眼睛望着刘涉川。
刘涉川眼眸微眯,以他的聪慧不会听不懂,如果真的不懂也只有一点能解释:沈肃与肖玲并无男女之情。
那么就是洁娘在撒谎?知女莫若父,刘涉川毫不犹豫断定刘玉洁在撒谎。
刘涉川摇头笑出声,“我家二娘十分调皮。”
沈肃淡淡一笑,何止是调皮。
******
亲自舀了一勺桐油添进长明灯,刘玉洁双手合十,再次叩拜,恭恭敬敬奉上亲手抄写的《地藏经》,再过两日便是阿娘和哥哥的忌日,她请如闻寺的高僧做一场法事。
长安有不少名山大刹,刘玉洁的娘亲唯独喜爱这间香火不冷不热的,大概这里的僧人各个清贫如洗,却精神矍铄吧,比普众寺那群肥头大耳的油和尚顺眼许多。
捐了一整箱僧衣和三石糙米,足够众僧吃半年,住持念了句佛偈。如闻寺不收银钱,只收衣食,粗布的衣,粗糙的米,似要规避“饱暖思淫/欲”这句警言。用过斋饭,刘玉洁辞别住持,在家仆娇婢的簇拥下缓缓下山。
山道狭窄,迎面走来一行人,这条路也通往普众寺,遇上达官贵人不足为奇,奇的是为何又遇到沈肃?
刘玉洁抚了抚帷帽,孰料竟被沈肃一眼认出。
“刘二娘。”
“这位大人,我们可是刘府……”绿染刚开口就被沈肃犀利的眼神一瞪,不由噎了一下。
沈肃这双眼,用来疼人或者杀人,皆无影无形。
“不知大人为何拦我去路?”刘玉洁立在护卫之间。
“我有话跟你说。”
“说什么?”
“借你点时间,一瓯茶斋如何?并不影响姑娘清誉。”
“不。”
“为何?”
“不认识你。”
“我叫沈肃,现在认识了吧?”
“跟你不熟。”
“喝一次茶便熟。”
刘玉洁给了他一个“你有病”的眼神,率众仆从浩浩荡荡离开。
呵,呵呵,沈肃指着刘玉洁离去的背影,对周明道,“她有病吧?”我当牛做马抱着她转了半个山,一转头就把我忘了。
周明双手拢袖,“在刘姑娘眼里,有病的是你。”一说完才察觉失言,膝头一软即跪下,“饶命啊,三爷我口误!!”
******
走至山脚,绿荫如盖,遮天蔽日,一阵习习凉风吹过,让人暂且忘了秋老虎的炎炎。
一辆红顶镶黄边的朱轮车徐徐驶来,明黄乃皇家御用颜色,众人立刻后退回避。
仪仗列阵两侧,车前车后分别立着四个嬷嬷八个宫女,太监撩起云锦缂丝绣帘,露出雍容华贵的高熙公主。
除了刘玉洁外,在场的还有几位大人家的千金,皆认识高熙。于是,众女纷纷跪安行礼。
高熙和蔼可亲,免礼之后,亲自上前虚扶了一把刘玉洁,这可是莫大的殊荣,众女艳羡,打量刘玉洁车驾的族徽,刘府的,果然会投胎,她爹是刘涉川。
目送高熙离开之后,几位千金有意结交刘玉洁,便凑在一起说话。
公主殿下怎会来这里?
对呀对呀,好简单的仪仗,莫不是受了申饬?
一个圆脸的姑娘用神秘兮兮的口吻对大家道,“何止受了申饬,来这里也是圣上的意思!”
“上个月围场狩猎,高熙的弟弟六皇子误伤承易郡王,到现在还没醒,你们说严不严重?”
“严重,严重!”
后来的话刘玉洁无心再听,面色微白,混混沌沌的朝前走,身形止不住的摇晃,吓坏了绿染和绿衣。
承易郡王,不就是韩敬已么!
他不是在阜南道,为何又出现在长安?
身后议论纷纷的千金们不解刘玉洁为何匆匆辞别,但皇家的八卦似乎更有趣,须臾,大家又围在一起热烈的叽咕起来。
“小姐,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绿衣带着哭腔的声音将摇摇欲坠的刘玉洁惊醒。
她彻底回过神,愤怒瞬间冲淡了恐惧。
凭什么要害怕?
她已不是那个无依无靠被族人抛弃被沈肃休弃的孤女,她有家,有阿爹,就连林嬷嬷,绿衣和绿染不都好好的活在身边么,还有永州的九安,对了,她还有九安!
想起九安,那个嘴角轻翘,长短不一的头发在脑后随意绑了一束的少年,她落下了欣然的泪,肺腑之间再无一丝畏惧,只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连活的勇气都有,又何须害怕韩敬已!
她再也不会哭泣求饶,反而要用手,用脚,抓起一切能用的东西,撕碎韩敬已的脸,踩断他的肋骨,敲碎他的额头,勒住他的脖子……
凶光毕露,眼睛似乎要吃人般,绿衣怔怔望着刘玉洁,吓得说话都有些结巴,“小姐,您没事吧?”
没事,我怎么会有事!刘玉洁平息了心口的惊涛骇浪,面无表情登上马车。
且说高熙公主来到普众寺,诚心诚意吃斋念佛,半个月之后才接到圣旨,怏怏不乐回宫,而她的六弟韩玳面色蜡黄,憔悴不已。
“十七叔还好么?”高熙问。
韩玳摇了摇头,“醒来后身体依然虚弱。阿姐,我没有伤十七叔,那支箭不是我射的。”
“我明白。”高熙握住韩玳的手微微用力,不准他继续说下去。
韩敬已是当今圣上的幼弟,排行十七,先帝的遗腹子,据说安喜太妃有孕不到三个月,先帝便驾崩,安喜太妃随亲姐的长子恭亲王迁居阜南道,诞下韩敬已不久之后仙逝。
自古以来,藩王协调君臣关系最好的方法便是挑选一名嫡子送至京都陪伴皇子念书,这样的嫡子还有个名称,叫质子。恭亲王年过三十而无子,便献上三岁的幼弟韩敬已,由平泰长公主抚养。这一养便养了十四年,圣上似乎很喜欢这位深居简出的幼弟,六岁便封王,赐食邑千户,还命人在阜南道紧挨着恭亲王府修建了承易郡王府。
更有资深宫人谣传,圣上喜爱幼弟的程度非同小可,曾将五岁的韩敬已架在脖子上游玩,那可是骑龙颈啊,为此惊动了太后,仗杀五六个在场的宫女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