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公瑾之邀
孟瑶所分析之事,端的是滴水不漏,便是刘封,一时也是无言以对,只得夸赞了孟瑶一番,又与其共用了些宵夜,便请孟瑶到其房中安歇去了,虽二人在船上已然是互述衷肠,但大战前夕若是将孟瑶留宿在刘封房中,一旦让麾下军士知晓,对士气却不是一件好事。
孟瑶与刘封皆是通透之人,断然不会因一时之快而乱了日后大计。
孟瑶离去后,刘封回到屋内,心中将之前与孟瑶之言细细品味一番,却在其中参悟出了一些端倪,这些端倪出现在刘封脑中之时,就连前世对这汉末历史颇感兴趣的他,也是有些不能相信。
“莫非,那孙权与周瑜之间……”
一念及此,刘封心中便咚咚狂跳了数次,但心知此时并非是过度揣测此事良机,帮助刘备配合江东水军将曹操战退才是正道,到那时,荆州之地,便是谁先到,谁先得。
刘备将大部分军士调动至樊口之际,却是将刘琦留在江夏,并远离了水路,不用说,这便是一个后招,待曹操一旦失了荆州,刘琦以刘表长子身份振臂一呼,荆州不少豪杰官员便会云集响应,而刘琦得了荆州,便是相当于荆州落入刘备之手。这些时日诸葛亮与刘备在江夏,自然会将重点放在日后荆州之地的争夺上,刘封知道,这等事,诸葛亮如果用心应付起来,倒是确实不用自己太过操心。
一番胡思乱想之下,刘封便幽幽进入了梦中,等一觉醒来之时,窗外天色已然大亮,魏延与黎闯正在整顿军士,预备出发前往樊口。
刘封更衣完毕,便直接到了江边,正见得刘备与诸葛亮等人在江边准备登船,便也到了刘备近前。心中一番思索之下,却是并未将前日心中猜测之事说与刘备,只向刘备行礼后告知其本部军士已然准备完毕,随时可出出发前往樊口。
“子威来得正好,适才南岸有使者前来送信,信中言道江东水军都督周公瑾已然近了樊口,此时正在距三江口数十里之处扎营,邀吾前去商议退敌之计,子威以为如何?”
刘备将刘封前来,便将一封书信递与刘封,口中问道。刘封打开书信看了一番,此信乃是周瑜亲自所书,只说江东水军已然准备完毕,只待曹操大军前来,此番邀请刘备前去,便是商议这用兵之事与如何抵挡曹操之计策。
正当刘封皱眉深思之时,身旁诸葛亮却是率先开口道:“主公此去,怕是有些凶险,主公乃是当世英杰,孙权理应知晓,那周瑜亦当知晓,此时商议计策,只有周瑜相邀,却不见孙权言语,便是有所蹊跷之事,一旦主公贸然前去却被周瑜强留营中,轻则战后荆州之地恐不可得,重则主公有性命之忧!”
显然,之前刘备与诸葛亮便是在商议这书信之事,诸葛亮言语之间,却是十分不赞同刘备前去的,周瑜此人诸葛亮并未十分了解,但却也知晓其定然是精通谋略之人,不然江东赖以保命之水军,便也不会交由其统帅,既然如此,那周瑜便定会知晓一旦退了曹操,荆州之地定会有落入刘备手中之嫌,如此一来,刘备一旦赴会,便是十分危险之境地。
“不如就由亮代替主公前去,若是周瑜果然是商议退曹操大军之计策,亮心中自有计策与之商议,若是其只是有对主公图谋不轨之心,亮亦当能够看出!”
刘封听到此,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对刘备,倒是当得起忠心耿耿之名,所思所虑,皆是为保刘备之安危。
“孔明之言,倒是有些道理,但吾若是不去,怕是会弱了我军在江东众将士心中士气,子威在柴桑孙权朝堂之上所建之威严,或将因此而不复存在,且那周瑜,也不过是三十余岁年纪,断然不至冒世人指责暗害于吾。子威,江东之人,你与子龙倒是都接触一二,依你之见,此番是去得,还是去不得?”
刘封一看信件便知这周瑜心中定然是打着些许算盘,只是不知其到底意欲如何,但刘封对那江东之人,心中倒是不甚畏惧,心中只是将那甘宁武力重新思考了一番,便有了些决断,当下看了看刘备与诸葛亮,便开了口。
“军师方才之言,在封听来颇有些道理,封此前在柴桑并未能得见周瑜,对周瑜其人亦是不甚了解,但江东武将,封倒是不甚将其放在眼中,若是父亲想去与那周瑜见上一见,封便随父亲前去,到时不论发生何事,定然可保父亲无恙归来,想来那周瑜顾忌曹操大军尚未退去,纵然是心中有所谋划,到时亦会知难而退,父亲若是不去,封亦可代父亲前去,会会那周瑜之才。”
刘封此番言论,又是进退有度,并未给诸葛亮落下什么口实,但却是让刘备甚为满意。
刘备半生戎马,数次都几乎是命丧于敌人手中,此时自然也不会因一个周瑜之邀便心生退意,只思考了片刻,便对诸葛亮言道:“此番断然不能在江东之人面前弱了我军阵仗,不然到时与其争夺荆州,便可能落下口实,周瑜此人,据传言与孙策情同手足,想来也不至如此气量狭小。”
“主公若要以身犯险,当慎之又慎!”诸葛亮见此时几乎已成定局,也只能长叹一声,最后提醒道。
“军师尽管放心,吾并非是不惜命之人,此番前去江东水军帐中,便依然由子威与子龙陪同即可,子威只携本部一百军士同去即可。”
刘封见刘备有此安排,便上前领命道:“封谨遵父亲之意,定会保父亲毫发无损,另为防万一,封便命麾下黎闯引余下三百军士乘两条战船于四周接应,一旦事有蹊跷,亦可安然退出。”
“便依子威之言行事,这屯兵樊口之事,便劳烦军师了,只将五千军士留与刘琦贤侄,教其在江夏郡内等待消息即可,一旦曹操退出,其便可夺回荆州之地。”
孟瑶与刘封皆是通透之人,断然不会因一时之快而乱了日后大计。
孟瑶离去后,刘封回到屋内,心中将之前与孟瑶之言细细品味一番,却在其中参悟出了一些端倪,这些端倪出现在刘封脑中之时,就连前世对这汉末历史颇感兴趣的他,也是有些不能相信。
“莫非,那孙权与周瑜之间……”
一念及此,刘封心中便咚咚狂跳了数次,但心知此时并非是过度揣测此事良机,帮助刘备配合江东水军将曹操战退才是正道,到那时,荆州之地,便是谁先到,谁先得。
刘备将大部分军士调动至樊口之际,却是将刘琦留在江夏,并远离了水路,不用说,这便是一个后招,待曹操一旦失了荆州,刘琦以刘表长子身份振臂一呼,荆州不少豪杰官员便会云集响应,而刘琦得了荆州,便是相当于荆州落入刘备之手。这些时日诸葛亮与刘备在江夏,自然会将重点放在日后荆州之地的争夺上,刘封知道,这等事,诸葛亮如果用心应付起来,倒是确实不用自己太过操心。
一番胡思乱想之下,刘封便幽幽进入了梦中,等一觉醒来之时,窗外天色已然大亮,魏延与黎闯正在整顿军士,预备出发前往樊口。
刘封更衣完毕,便直接到了江边,正见得刘备与诸葛亮等人在江边准备登船,便也到了刘备近前。心中一番思索之下,却是并未将前日心中猜测之事说与刘备,只向刘备行礼后告知其本部军士已然准备完毕,随时可出出发前往樊口。
“子威来得正好,适才南岸有使者前来送信,信中言道江东水军都督周公瑾已然近了樊口,此时正在距三江口数十里之处扎营,邀吾前去商议退敌之计,子威以为如何?”
刘备将刘封前来,便将一封书信递与刘封,口中问道。刘封打开书信看了一番,此信乃是周瑜亲自所书,只说江东水军已然准备完毕,只待曹操大军前来,此番邀请刘备前去,便是商议这用兵之事与如何抵挡曹操之计策。
正当刘封皱眉深思之时,身旁诸葛亮却是率先开口道:“主公此去,怕是有些凶险,主公乃是当世英杰,孙权理应知晓,那周瑜亦当知晓,此时商议计策,只有周瑜相邀,却不见孙权言语,便是有所蹊跷之事,一旦主公贸然前去却被周瑜强留营中,轻则战后荆州之地恐不可得,重则主公有性命之忧!”
显然,之前刘备与诸葛亮便是在商议这书信之事,诸葛亮言语之间,却是十分不赞同刘备前去的,周瑜此人诸葛亮并未十分了解,但却也知晓其定然是精通谋略之人,不然江东赖以保命之水军,便也不会交由其统帅,既然如此,那周瑜便定会知晓一旦退了曹操,荆州之地定会有落入刘备手中之嫌,如此一来,刘备一旦赴会,便是十分危险之境地。
“不如就由亮代替主公前去,若是周瑜果然是商议退曹操大军之计策,亮心中自有计策与之商议,若是其只是有对主公图谋不轨之心,亮亦当能够看出!”
刘封听到此,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对刘备,倒是当得起忠心耿耿之名,所思所虑,皆是为保刘备之安危。
“孔明之言,倒是有些道理,但吾若是不去,怕是会弱了我军在江东众将士心中士气,子威在柴桑孙权朝堂之上所建之威严,或将因此而不复存在,且那周瑜,也不过是三十余岁年纪,断然不至冒世人指责暗害于吾。子威,江东之人,你与子龙倒是都接触一二,依你之见,此番是去得,还是去不得?”
刘封一看信件便知这周瑜心中定然是打着些许算盘,只是不知其到底意欲如何,但刘封对那江东之人,心中倒是不甚畏惧,心中只是将那甘宁武力重新思考了一番,便有了些决断,当下看了看刘备与诸葛亮,便开了口。
“军师方才之言,在封听来颇有些道理,封此前在柴桑并未能得见周瑜,对周瑜其人亦是不甚了解,但江东武将,封倒是不甚将其放在眼中,若是父亲想去与那周瑜见上一见,封便随父亲前去,到时不论发生何事,定然可保父亲无恙归来,想来那周瑜顾忌曹操大军尚未退去,纵然是心中有所谋划,到时亦会知难而退,父亲若是不去,封亦可代父亲前去,会会那周瑜之才。”
刘封此番言论,又是进退有度,并未给诸葛亮落下什么口实,但却是让刘备甚为满意。
刘备半生戎马,数次都几乎是命丧于敌人手中,此时自然也不会因一个周瑜之邀便心生退意,只思考了片刻,便对诸葛亮言道:“此番断然不能在江东之人面前弱了我军阵仗,不然到时与其争夺荆州,便可能落下口实,周瑜此人,据传言与孙策情同手足,想来也不至如此气量狭小。”
“主公若要以身犯险,当慎之又慎!”诸葛亮见此时几乎已成定局,也只能长叹一声,最后提醒道。
“军师尽管放心,吾并非是不惜命之人,此番前去江东水军帐中,便依然由子威与子龙陪同即可,子威只携本部一百军士同去即可。”
刘封见刘备有此安排,便上前领命道:“封谨遵父亲之意,定会保父亲毫发无损,另为防万一,封便命麾下黎闯引余下三百军士乘两条战船于四周接应,一旦事有蹊跷,亦可安然退出。”
“便依子威之言行事,这屯兵樊口之事,便劳烦军师了,只将五千军士留与刘琦贤侄,教其在江夏郡内等待消息即可,一旦曹操退出,其便可夺回荆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