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养廉银制度与鼓励搞基建
方以智来了蒋德璟这里,脸上颇为得意:“想必元辅已经知道我江南举子有上千人罢考之事了。”
蒋德璟看了方以智一眼,欲要重重地拍一下桌子,但还是把手收了回来,只捏紧拳头,且藏在了蟒袍袖中,冷声问道:“真的要这样做吗?你知不知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你们这是在置社稷于不顾,离乱朝纲!不顾全大局!”
方以智则讥笑起来:“陛下尚且允准了,元辅何必置喙,若元辅觉得我等任性,大可于陛下面前参劾我等!”
“你想过后果吗,上千举子罢考,到时候会试无人,朝廷抡才大典因此耽搁,会造成何等隐患,难道还要仆于你细说吗?!你方以智也非愚笨之人,怎的就如此幼稚!”
蒋德璟有些痛心地申斥了起来。
方以智转过了身,没敢看蒋德璟那双真挚的眼眸,只有些底气不足地道:“这是陛下准予了的赌约,元辅要说幼稚,还是去说陛下吧!”
“你!”
蒋德璟指了方以智一下,突然又道:“亏老夫还曾对你寄予厚望,没曾想你如此不上进!”
“看来晚辈让元辅失望了,告辞!”
说完,方以智就拱手要走。
“慢着!”
蒋德璟这时候喊了一句,坐回到太师椅上:“你必须让那些举子参加会试,否则,他日你身陷囹圄,老夫必不救你!”
方以智很是自信地笑了笑:“承蒙元辅好意!晚辈收受不起!”
说完,方以智就走了。
蒋德璟见方以智走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刘理顺这时候走了出来:“元辅!”
蒋德璟则因此抬手继续指了指外面,对刘理顺说道:“你说说,这些江南士子怎的就这样毫无大局意识,怎的就这样泥古不化!罢考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大明有什么好处,国朝养士这么多年,却不能用,岂不费国家养士之费?他们这样做如何对得起家国!如何是在践行忠孝之理!”
“或许他们就想当个有官身无官权的举人,好在乡里作威作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样也好,我兴明会的士子正好趁此机会多中一批,还有北方的举子也正好趁此机会多中一批,也免得出现朝廷如当年再被南方尤其是江南官员霸占一大半的现象!以至于朝廷政令多利南方而不利北方。”
刘理顺说道。
蒋德璟道:“可这不还是加剧了南北矛盾?我大明南北矛盾本就严峻,如今再这样,只会矫枉过正,以我看,还是要互相制衡才好!”
刘理顺点头:“元辅深谋远虑,下官不及,此事还是让陛下裁夺吧。”
“嗯,走,随我去求见陛下吧。”
蒋德璟也回了一句。
很快。
蒋德璟就来了朱由检这里。
朱由检此时早就通过东厂的眼线知道了大量江南举子罢考的事,所以,在蒋德璟等禀报此事后,他倒也处变不惊,甚至早已想好了对此。
因而。
朱由检笑了笑道:“这解决问题和给人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朕就不相信没有不想做官的,不然何来想做人上人之说,即便自己不想,供其读书的家族是想的,一人做官鸡犬升天,所以这个可以做官的人要不要考会试殿试做官就由不得他自己了,所以不必慌张。”
“陛下说的是,但有些性格刚硬且有能为将来必为清官能臣的举子若不参加会试,终究是朝廷的损失,臣是为这个担心,大明朝堂总不能以劣币代替良币。”
蒋德璟回道。
朱由检继续笑道:“朕已经想到了这里,再有骨气的人也有软肋,即便他没有,他的亲族有!即便他不在乎宗族利益,也要在乎自己的抱负!朕记得和众卿议过多次,大明官员俸禄低是导致吏治腐败的原因之一,也早就议出过养廉银制度,如今也是时候把养廉银制度拿出来了。”
说着,朱由检起身道:“拟诏!即刻颁行养廉银制度,从正九品巡检每年一百两养廉银到知县每年一千两养廉银直到总督养廉银每年两万两最后到内阁大学士的标准公布于众;
同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令国税局即可将所属地方税银送交地方官库!令地方各级官员勿再靠民间乡绅集资建桥开路,可直接动用官库税银兴修水利桥梁道路等,并内阁下钧旨于地方,地方大计考核官员政绩会将此作为考核升迁贬黜官员的重要指标!”
鼓励地方搞基建工程,增加就业和庶民收入,将无地农民乞丐变成工人,同时增加地方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避免朝廷赈灾银开支过大,是朱由检一直想做的事,而要做这些事就是让地方官府有自己的财政收入。
所以,朱由检现在在公布养廉银制度尽量遏制吏治腐败程度的同时也尽量给地方一定的自留税收。
“臣遵旨!”
蒋德璟回了一句。
朱由检则因此说道:“这样一来,真正有抱负有为国为民做事的有志士子会心动的,毕竟现在一旦做官,就有自己的地方税收收入,就能为百姓做很多事。”
接着,朱由检又说道:“另外,拟旨通告天下,此次会试中的罢考士子如果不在三日之内重新报名,将以扰乱考试秩序并对朝廷纲纪大不敬为由全部废黜功名,并流放偏远之地,且九年内不得参加科举!”
“这样一来,那些觉得自己这一次罢考,刷一刷声望,争取一下方以智、刘宗周这些名流的好感,以后再重新考的举子就要掂量掂量这个罢考的后果!”
朱由检说后就笑说了起来。
蒋德璟很是佩服皇帝陛下的狠辣,忙回了一声:“是!”
然后,朱由检又让蒋德璟拟旨道:“另外,昭告天下,这次会试录取名额增加到六百名,但是,下一科只录取两百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次参加会试,中第的可能性明显更大,但下次会试考中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如果真想当官肯定不能错过这次会试!陛下英明!臣这就拟旨!”
蒋德璟连忙回应起来。
蒋德璟看了方以智一眼,欲要重重地拍一下桌子,但还是把手收了回来,只捏紧拳头,且藏在了蟒袍袖中,冷声问道:“真的要这样做吗?你知不知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你们这是在置社稷于不顾,离乱朝纲!不顾全大局!”
方以智则讥笑起来:“陛下尚且允准了,元辅何必置喙,若元辅觉得我等任性,大可于陛下面前参劾我等!”
“你想过后果吗,上千举子罢考,到时候会试无人,朝廷抡才大典因此耽搁,会造成何等隐患,难道还要仆于你细说吗?!你方以智也非愚笨之人,怎的就如此幼稚!”
蒋德璟有些痛心地申斥了起来。
方以智转过了身,没敢看蒋德璟那双真挚的眼眸,只有些底气不足地道:“这是陛下准予了的赌约,元辅要说幼稚,还是去说陛下吧!”
“你!”
蒋德璟指了方以智一下,突然又道:“亏老夫还曾对你寄予厚望,没曾想你如此不上进!”
“看来晚辈让元辅失望了,告辞!”
说完,方以智就拱手要走。
“慢着!”
蒋德璟这时候喊了一句,坐回到太师椅上:“你必须让那些举子参加会试,否则,他日你身陷囹圄,老夫必不救你!”
方以智很是自信地笑了笑:“承蒙元辅好意!晚辈收受不起!”
说完,方以智就走了。
蒋德璟见方以智走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刘理顺这时候走了出来:“元辅!”
蒋德璟则因此抬手继续指了指外面,对刘理顺说道:“你说说,这些江南士子怎的就这样毫无大局意识,怎的就这样泥古不化!罢考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大明有什么好处,国朝养士这么多年,却不能用,岂不费国家养士之费?他们这样做如何对得起家国!如何是在践行忠孝之理!”
“或许他们就想当个有官身无官权的举人,好在乡里作威作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样也好,我兴明会的士子正好趁此机会多中一批,还有北方的举子也正好趁此机会多中一批,也免得出现朝廷如当年再被南方尤其是江南官员霸占一大半的现象!以至于朝廷政令多利南方而不利北方。”
刘理顺说道。
蒋德璟道:“可这不还是加剧了南北矛盾?我大明南北矛盾本就严峻,如今再这样,只会矫枉过正,以我看,还是要互相制衡才好!”
刘理顺点头:“元辅深谋远虑,下官不及,此事还是让陛下裁夺吧。”
“嗯,走,随我去求见陛下吧。”
蒋德璟也回了一句。
很快。
蒋德璟就来了朱由检这里。
朱由检此时早就通过东厂的眼线知道了大量江南举子罢考的事,所以,在蒋德璟等禀报此事后,他倒也处变不惊,甚至早已想好了对此。
因而。
朱由检笑了笑道:“这解决问题和给人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朕就不相信没有不想做官的,不然何来想做人上人之说,即便自己不想,供其读书的家族是想的,一人做官鸡犬升天,所以这个可以做官的人要不要考会试殿试做官就由不得他自己了,所以不必慌张。”
“陛下说的是,但有些性格刚硬且有能为将来必为清官能臣的举子若不参加会试,终究是朝廷的损失,臣是为这个担心,大明朝堂总不能以劣币代替良币。”
蒋德璟回道。
朱由检继续笑道:“朕已经想到了这里,再有骨气的人也有软肋,即便他没有,他的亲族有!即便他不在乎宗族利益,也要在乎自己的抱负!朕记得和众卿议过多次,大明官员俸禄低是导致吏治腐败的原因之一,也早就议出过养廉银制度,如今也是时候把养廉银制度拿出来了。”
说着,朱由检起身道:“拟诏!即刻颁行养廉银制度,从正九品巡检每年一百两养廉银到知县每年一千两养廉银直到总督养廉银每年两万两最后到内阁大学士的标准公布于众;
同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令国税局即可将所属地方税银送交地方官库!令地方各级官员勿再靠民间乡绅集资建桥开路,可直接动用官库税银兴修水利桥梁道路等,并内阁下钧旨于地方,地方大计考核官员政绩会将此作为考核升迁贬黜官员的重要指标!”
鼓励地方搞基建工程,增加就业和庶民收入,将无地农民乞丐变成工人,同时增加地方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避免朝廷赈灾银开支过大,是朱由检一直想做的事,而要做这些事就是让地方官府有自己的财政收入。
所以,朱由检现在在公布养廉银制度尽量遏制吏治腐败程度的同时也尽量给地方一定的自留税收。
“臣遵旨!”
蒋德璟回了一句。
朱由检则因此说道:“这样一来,真正有抱负有为国为民做事的有志士子会心动的,毕竟现在一旦做官,就有自己的地方税收收入,就能为百姓做很多事。”
接着,朱由检又说道:“另外,拟旨通告天下,此次会试中的罢考士子如果不在三日之内重新报名,将以扰乱考试秩序并对朝廷纲纪大不敬为由全部废黜功名,并流放偏远之地,且九年内不得参加科举!”
“这样一来,那些觉得自己这一次罢考,刷一刷声望,争取一下方以智、刘宗周这些名流的好感,以后再重新考的举子就要掂量掂量这个罢考的后果!”
朱由检说后就笑说了起来。
蒋德璟很是佩服皇帝陛下的狠辣,忙回了一声:“是!”
然后,朱由检又让蒋德璟拟旨道:“另外,昭告天下,这次会试录取名额增加到六百名,但是,下一科只录取两百名!”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次参加会试,中第的可能性明显更大,但下次会试考中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如果真想当官肯定不能错过这次会试!陛下英明!臣这就拟旨!”
蒋德璟连忙回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