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变色龙
张越再次醒转的时候,是一阵喧哗声所吵醒的。
“张夫人,奉上官之令,某家特来晓瑜贵府:贵府今岁的刍稾之税该交啦!”一个刺耳的沙哑男声传入张越耳中:“若是逾期不缴,误了上面的大事,夫人恐怕吃罪不起呀!”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声音,张越内心就烦躁不堪,有种想要杀人的冲动。
“知道了……”一个略带疲惫的女声轻声说道:“还请秦公回去回禀有司:还请诸位明公宽限些时日,给些时间,让我家筹措刍稾……”
“是嫂嫂……”听到这个女声,张越内心无比愧疚。
这是张毅留给他的情感与记忆。
在张毅的记忆里,自亡兄病故之后,这个家就是靠着嫂嫂一个人撑起来的。
这两年,嫂嫂既当姐姐,又做母亲,辛辛苦苦的操持着家中内外的大小事务。
每日天还没亮,嫂嫂便一起在厨房忙碌了,到了半夜,她房中的油灯也未熄灭,那是她在连夜缝制衣服或者织丝。
原本张毅还幻想着,若能得到贵人赏识、抬举,富贵后一定要好好报答。
然而,长杨宫的变故,让他的这个愿望永远变成了愿望。
“这……夫人,此县尊之令,某家也是没有办法啊……”那个男人似乎有些无奈的说道。
“这……恐怕是第一波打压……”张越在心里暗叹一声。
“当然,也可能是此人听到了些什么风声,所以跑来……落井下石来了……”
都不需要想太多,张越心中就已经跟镜子一样明白了。
按照《田律》规定,土地税分为田税、刍赋、稿赋。
自卿以下,每年十月,按照土地数量进行征收。
其中,田税的标准是三十税一。
而刍稾的征缴,则按照土地面积计算。
一般来说,每顷土地(无论山陵还是水浇地),都要缴纳刍稾各一石。
但这只是给国家的。
就跟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一样,汉代基层政府的开销和用度,也是要摊入百姓的负担之中的。
类似于统筹款。
依照法律规定,顷出刍两石,稿三石。
律法上称为刍赋与稿赋。
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缴纳的刍稾后,每顷土地还得负担刍一石、稿两石。
所谓刍稾,指的其实是干草与秸秆。
这在封建时代,是骑兵作战的必须物资,类似于石油,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的必需品。
只是,在实际上来说,真正需要缴纳刍稾的,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
剩下的,百姓可以选择交钱或者用其他物资替代。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律法规定,地方县一级政府,可以选择在每年的任意时候征收这部分刍稾,作为自己的办公费用或者用来修葺衙门、城市、道路。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地方官肯定会与豪强勾结起来,利用这个规定来鱼肉百姓。
每年秋收之后,地方官肯定不会征收刍稾。从而逼迫农民不得不贱卖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刍稾,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时,刍稾价格高企,要命的税吏就来了!
不止如此,地方官和豪强们,还有一套与之配合的组合拳。
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逼迫农民去借高利贷。
高利贷这种东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彻底毁了。
所以,有文人忧心忡忡的言道: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攘草耙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刍,乡部私求,不可胜数。【汉书。贡禹传】
然而……
这是关东的套路,至少也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治下的地方才有这样的套路。
南陵的情况特殊。
几十年来,都没有听说过,有那个不开眼的敢在南陵县玩这种套路。
“你如此跳出来,就不怕捅了篓子,吃不了兜着走吗?”张越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为那个男人的愚蠢感到有些好笑。
后世只要有些历史功底的人都知道,西汉关中有一个叫三辅的机构。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也都是认为,整个关中,都应该是这三辅衙门的管辖范围。
但,有着张毅记忆的张越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自刘邦定都长安开始,关中,就一直有些地方,不归属于正常的官僚机构管辖。
无论是从前的内史,还是后来的左右内史、三辅大臣,都不曾有过对南陵县的具体管辖权力。
因为,南陵县是陵邑县。
属于太常直领,与高帝的长陵、惠帝的安陵、太宗的霸陵、先帝的阳陵、今上的茂陵,从设立开始,就不是文官们所可以插手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连法律以及制度、规矩,都与其他地方有所异同。
因为所有的陵邑县,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供奉和保卫老刘家的列祖列宗的陵寝、神庙。
基本上,汉代的陵邑县,就类似后世的特别行政区。
在陵邑县辖区内,太常会时刻关注。
稍有风吹草动,太常就会立刻前往视察。
因为,这直接干系太常本人的乌纱帽甚至性命!
自有汉以来,因为陵邑出事而丢官罢职甚至自杀谢罪的太常卿,十个手指已经数不过来。
今上即位后,对于祖宗们的态度,更加恭谨、严肃。
太常卿们的压力,更是大增。
十余年前,就是在南陵县不远的地方,时任太常汾阳侯靳石,就因为忘记及时修葺当地道路桥梁,而遭弹劾罢免,连侯爵都丢了。
但靳石还是幸运的。
至少他保住了命!
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自建元以来,死在太常卿任上的太常,已有数人之多。
甚至还有两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直接或者间接因为太常之事而死!
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兄长李蔡,还有赫赫有名的酷吏张汤,都是受害者。
所以,在陵邑县内,官府的态度,一直就是一切以维稳为重。
任何可能激化矛盾的事情,绝对不会去做。
任何可能激怒民众的事情,更是打死都不会去做的。
原因很简单,万一惹怒了人,人家拼着一死,搞个大新闻。
那天子震怒,板子打下来,可不会管你出发点是什么?
当今天子,生平最不怕的就是杀人了!
是故,几十年来,南陵县里的大小官吏,上下其手,甚或克扣盘剥的事情,虽然一直都有。
但,在这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跑上门打秋风,乃至威吓、要挟、逼迫的事情,却是没有人敢干的。
万一惹出乱子,如何是好?
所以,诸陵邑地区的百姓,日子普遍要比其他非陵邑县的百姓要好。
谈不上有多好,但至少盘剥和摊派要少许多。
只是……张越却还是有些担心。
此人的手段与套路,谈不上多好。
但……
“但愿嫂嫂能够识破……”张越在心中祈祷着。
他知道,自己的嫂嫂,没有念过书,自十四岁嫁到张家以来,连长水乡都没有出去过。
见过的最大世界,也不过是这长水乡的十里八亭。
别说什么汉家制度了,能搞清楚长水乡到底谁最大,都有些困难。
若被此人轻易试探出张家的底细,甚至敲诈得逞。
那么……
毫无疑问的,张家就会变成一块吸引着各种恶狼秃鹫的肥肉。
从此以后,各种刁难与打压,甚至是攻击,都会接踵而来。
这些人会将张家上下,吃的干干净净!
却听嫂嫂的声音说道:“这样啊……小妇人也不敢为难明公……”
听到此处,张越的心已经沉了下去了。
若嫂嫂被此人敲诈得逞,高价去买了刍稾。
只要消息传出去,那么,整个南陵县的胥吏豪绅都会激动起来。
一个柔弱无力,不懂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的地主?
这就是一块摆上砧板的肥肉啊!
更何况,这个地主家里还有个年轻人,狂妄的开罪了当朝贵人和秉政的儒生。
肯定不会有人出来给这家人做主。
那还等什么?
分而食之吧!
“只是……”就在张越已经近乎绝望的时候,嫂嫂的声音却陡然拔高了一个音调:“还请明公容小妇人派人去知会一声长水校尉衙门……”
听到这里,张越的心情便陡然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终于能够放下心来了。
因为……
长水校尉,就是张家的保护伞。
当年,张毅之父,曾在长水校尉衙门做事,虽然只是一个文书,但……却与长水校尉之中的诸多官吏有着不错的交情。
张毅的父亲去世时,张毅还年少,但却依然记得,当时,时任长水校尉任安曾经派人来吊唁、慰问。
张毅的兄长亡故后,当时的长水校尉公孙遗,同样派了家臣来吊唁,还往税黄金两金(汉代白事吃酒包红包称为往税,史记之中有记载)。
此事,整个长水乡之中,人尽皆知。
正是有着连续两任长水校尉的面子,张家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张毅这个愣头青,也才能拜入骊山隐士黄恢门下——不然,黄老学派的人就算再落魄,也不会收一个寒门子弟入门。
虽然说,其实,张毅也不知道,自己父亲与长水校尉衙门的那些大人物,究竟有什么交情?这些人能不能靠得住?
但,至少,有了这块招牌做挡箭牌,一般的阿猫阿狗,也不敢逼迫太甚。
长水校尉,那可是两千石的大员。
更是当今天子的心头肉。
历次对外战争,长水校尉都是冲锋在前的精锐!
虽然那两位曾经派人来吊唁的长水校尉,如今都已经卸任,但是,他们可没有退休致仕,更没有靠边站。
任安现在已经高升为北军护军使。
至于公孙遗,坊间传闻,他将接替将要致仕的廷尉卿韩常,出任汉家廷尉,执掌司法大权!
虽然说,很可能,这两位巨头,当时其实只是做做样子,实际上甚至可能都不记得张父是哪一位。
只不过是听说曾经与自己当过同僚的某某家出了事,就顺手让下人过来意思意思。
然而,谁又敢保证,那两位就真的与张家没有半分交情?
你得知道,长水校尉的大营,就在长水河下游。
万一,张家真与长水校尉有着什么香火情,骑兵从长水大营出发,不过半个时辰就可以杀到南陵县县城。
而长水骑兵,基本都是乌恒义从,甚至有人的父辈,当年还曾经跟着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打穿了整个匈奴,封狼居胥山。
这些人,不讲理的很!
惹毛了他们,才懒得管你是谁,打了再说!
果不其然,一听到‘长水校尉衙门’的名头,那个男子立刻就悻悻然的道:“不敢……不敢……”
然后,他仿佛没话找话一般的问道:“在下听说贵府小郎君日前偶感风寒,不知如今可已经好了?”
“劳明公挂记,我家叔叔,如今已经大好……”嫂嫂淡淡的答道:“兴许等到七月,或能去长水校尉大营,做个文书……”
“贵府郎君真是吉人自有天佑……”许是有些拿捏不住,那人笑着说道:“至于刍稾之事……县道催的也不是太急,乡里乡亲的,某家身为蔷夫,能帮的必定会帮,还请夫人放宽心,安心照顾小郎君……”
“变色龙……”张越听到这里,在心中摇了摇头。
在后世,这样的小人,在机关单位里随处可见,有便宜就打蛇随棍上,咬住便不松口。
他们就像毒蛇和豺狼。
是标准的机会主义者和食腐者。
如今,看似将之逼退了。
但实则,这只是一个开始,此人也不过是一个探头的卒子罢了。
一旦他们弄清楚了张家的虚实,或者得到了更多的底气,那么,成群的豺狼,就会蜂拥而上,将张越以及整个张家撕成碎片!
张越知道,自己必须抓紧时间,想出对策。
不然的话,自己恐怕刚刚穿越,就得gg了。
“张夫人,奉上官之令,某家特来晓瑜贵府:贵府今岁的刍稾之税该交啦!”一个刺耳的沙哑男声传入张越耳中:“若是逾期不缴,误了上面的大事,夫人恐怕吃罪不起呀!”
不知为何,听到这个声音,张越内心就烦躁不堪,有种想要杀人的冲动。
“知道了……”一个略带疲惫的女声轻声说道:“还请秦公回去回禀有司:还请诸位明公宽限些时日,给些时间,让我家筹措刍稾……”
“是嫂嫂……”听到这个女声,张越内心无比愧疚。
这是张毅留给他的情感与记忆。
在张毅的记忆里,自亡兄病故之后,这个家就是靠着嫂嫂一个人撑起来的。
这两年,嫂嫂既当姐姐,又做母亲,辛辛苦苦的操持着家中内外的大小事务。
每日天还没亮,嫂嫂便一起在厨房忙碌了,到了半夜,她房中的油灯也未熄灭,那是她在连夜缝制衣服或者织丝。
原本张毅还幻想着,若能得到贵人赏识、抬举,富贵后一定要好好报答。
然而,长杨宫的变故,让他的这个愿望永远变成了愿望。
“这……夫人,此县尊之令,某家也是没有办法啊……”那个男人似乎有些无奈的说道。
“这……恐怕是第一波打压……”张越在心里暗叹一声。
“当然,也可能是此人听到了些什么风声,所以跑来……落井下石来了……”
都不需要想太多,张越心中就已经跟镜子一样明白了。
按照《田律》规定,土地税分为田税、刍赋、稿赋。
自卿以下,每年十月,按照土地数量进行征收。
其中,田税的标准是三十税一。
而刍稾的征缴,则按照土地面积计算。
一般来说,每顷土地(无论山陵还是水浇地),都要缴纳刍稾各一石。
但这只是给国家的。
就跟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一样,汉代基层政府的开销和用度,也是要摊入百姓的负担之中的。
类似于统筹款。
依照法律规定,顷出刍两石,稿三石。
律法上称为刍赋与稿赋。
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缴纳的刍稾后,每顷土地还得负担刍一石、稿两石。
所谓刍稾,指的其实是干草与秸秆。
这在封建时代,是骑兵作战的必须物资,类似于石油,属于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军队进行军事活动的必需品。
只是,在实际上来说,真正需要缴纳刍稾的,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
剩下的,百姓可以选择交钱或者用其他物资替代。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而是律法规定,地方县一级政府,可以选择在每年的任意时候征收这部分刍稾,作为自己的办公费用或者用来修葺衙门、城市、道路。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地方官肯定会与豪强勾结起来,利用这个规定来鱼肉百姓。
每年秋收之后,地方官肯定不会征收刍稾。从而逼迫农民不得不贱卖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刍稾,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时,刍稾价格高企,要命的税吏就来了!
不止如此,地方官和豪强们,还有一套与之配合的组合拳。
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逼迫农民去借高利贷。
高利贷这种东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个家庭就彻底毁了。
所以,有文人忧心忡忡的言道: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攘草耙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刍,乡部私求,不可胜数。【汉书。贡禹传】
然而……
这是关东的套路,至少也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治下的地方才有这样的套路。
南陵的情况特殊。
几十年来,都没有听说过,有那个不开眼的敢在南陵县玩这种套路。
“你如此跳出来,就不怕捅了篓子,吃不了兜着走吗?”张越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为那个男人的愚蠢感到有些好笑。
后世只要有些历史功底的人都知道,西汉关中有一个叫三辅的机构。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也都是认为,整个关中,都应该是这三辅衙门的管辖范围。
但,有着张毅记忆的张越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自刘邦定都长安开始,关中,就一直有些地方,不归属于正常的官僚机构管辖。
无论是从前的内史,还是后来的左右内史、三辅大臣,都不曾有过对南陵县的具体管辖权力。
因为,南陵县是陵邑县。
属于太常直领,与高帝的长陵、惠帝的安陵、太宗的霸陵、先帝的阳陵、今上的茂陵,从设立开始,就不是文官们所可以插手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连法律以及制度、规矩,都与其他地方有所异同。
因为所有的陵邑县,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供奉和保卫老刘家的列祖列宗的陵寝、神庙。
基本上,汉代的陵邑县,就类似后世的特别行政区。
在陵邑县辖区内,太常会时刻关注。
稍有风吹草动,太常就会立刻前往视察。
因为,这直接干系太常本人的乌纱帽甚至性命!
自有汉以来,因为陵邑出事而丢官罢职甚至自杀谢罪的太常卿,十个手指已经数不过来。
今上即位后,对于祖宗们的态度,更加恭谨、严肃。
太常卿们的压力,更是大增。
十余年前,就是在南陵县不远的地方,时任太常汾阳侯靳石,就因为忘记及时修葺当地道路桥梁,而遭弹劾罢免,连侯爵都丢了。
但靳石还是幸运的。
至少他保住了命!
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自建元以来,死在太常卿任上的太常,已有数人之多。
甚至还有两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直接或者间接因为太常之事而死!
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兄长李蔡,还有赫赫有名的酷吏张汤,都是受害者。
所以,在陵邑县内,官府的态度,一直就是一切以维稳为重。
任何可能激化矛盾的事情,绝对不会去做。
任何可能激怒民众的事情,更是打死都不会去做的。
原因很简单,万一惹怒了人,人家拼着一死,搞个大新闻。
那天子震怒,板子打下来,可不会管你出发点是什么?
当今天子,生平最不怕的就是杀人了!
是故,几十年来,南陵县里的大小官吏,上下其手,甚或克扣盘剥的事情,虽然一直都有。
但,在这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跑上门打秋风,乃至威吓、要挟、逼迫的事情,却是没有人敢干的。
万一惹出乱子,如何是好?
所以,诸陵邑地区的百姓,日子普遍要比其他非陵邑县的百姓要好。
谈不上有多好,但至少盘剥和摊派要少许多。
只是……张越却还是有些担心。
此人的手段与套路,谈不上多好。
但……
“但愿嫂嫂能够识破……”张越在心中祈祷着。
他知道,自己的嫂嫂,没有念过书,自十四岁嫁到张家以来,连长水乡都没有出去过。
见过的最大世界,也不过是这长水乡的十里八亭。
别说什么汉家制度了,能搞清楚长水乡到底谁最大,都有些困难。
若被此人轻易试探出张家的底细,甚至敲诈得逞。
那么……
毫无疑问的,张家就会变成一块吸引着各种恶狼秃鹫的肥肉。
从此以后,各种刁难与打压,甚至是攻击,都会接踵而来。
这些人会将张家上下,吃的干干净净!
却听嫂嫂的声音说道:“这样啊……小妇人也不敢为难明公……”
听到此处,张越的心已经沉了下去了。
若嫂嫂被此人敲诈得逞,高价去买了刍稾。
只要消息传出去,那么,整个南陵县的胥吏豪绅都会激动起来。
一个柔弱无力,不懂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的地主?
这就是一块摆上砧板的肥肉啊!
更何况,这个地主家里还有个年轻人,狂妄的开罪了当朝贵人和秉政的儒生。
肯定不会有人出来给这家人做主。
那还等什么?
分而食之吧!
“只是……”就在张越已经近乎绝望的时候,嫂嫂的声音却陡然拔高了一个音调:“还请明公容小妇人派人去知会一声长水校尉衙门……”
听到这里,张越的心情便陡然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终于能够放下心来了。
因为……
长水校尉,就是张家的保护伞。
当年,张毅之父,曾在长水校尉衙门做事,虽然只是一个文书,但……却与长水校尉之中的诸多官吏有着不错的交情。
张毅的父亲去世时,张毅还年少,但却依然记得,当时,时任长水校尉任安曾经派人来吊唁、慰问。
张毅的兄长亡故后,当时的长水校尉公孙遗,同样派了家臣来吊唁,还往税黄金两金(汉代白事吃酒包红包称为往税,史记之中有记载)。
此事,整个长水乡之中,人尽皆知。
正是有着连续两任长水校尉的面子,张家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张毅这个愣头青,也才能拜入骊山隐士黄恢门下——不然,黄老学派的人就算再落魄,也不会收一个寒门子弟入门。
虽然说,其实,张毅也不知道,自己父亲与长水校尉衙门的那些大人物,究竟有什么交情?这些人能不能靠得住?
但,至少,有了这块招牌做挡箭牌,一般的阿猫阿狗,也不敢逼迫太甚。
长水校尉,那可是两千石的大员。
更是当今天子的心头肉。
历次对外战争,长水校尉都是冲锋在前的精锐!
虽然那两位曾经派人来吊唁的长水校尉,如今都已经卸任,但是,他们可没有退休致仕,更没有靠边站。
任安现在已经高升为北军护军使。
至于公孙遗,坊间传闻,他将接替将要致仕的廷尉卿韩常,出任汉家廷尉,执掌司法大权!
虽然说,很可能,这两位巨头,当时其实只是做做样子,实际上甚至可能都不记得张父是哪一位。
只不过是听说曾经与自己当过同僚的某某家出了事,就顺手让下人过来意思意思。
然而,谁又敢保证,那两位就真的与张家没有半分交情?
你得知道,长水校尉的大营,就在长水河下游。
万一,张家真与长水校尉有着什么香火情,骑兵从长水大营出发,不过半个时辰就可以杀到南陵县县城。
而长水骑兵,基本都是乌恒义从,甚至有人的父辈,当年还曾经跟着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打穿了整个匈奴,封狼居胥山。
这些人,不讲理的很!
惹毛了他们,才懒得管你是谁,打了再说!
果不其然,一听到‘长水校尉衙门’的名头,那个男子立刻就悻悻然的道:“不敢……不敢……”
然后,他仿佛没话找话一般的问道:“在下听说贵府小郎君日前偶感风寒,不知如今可已经好了?”
“劳明公挂记,我家叔叔,如今已经大好……”嫂嫂淡淡的答道:“兴许等到七月,或能去长水校尉大营,做个文书……”
“贵府郎君真是吉人自有天佑……”许是有些拿捏不住,那人笑着说道:“至于刍稾之事……县道催的也不是太急,乡里乡亲的,某家身为蔷夫,能帮的必定会帮,还请夫人放宽心,安心照顾小郎君……”
“变色龙……”张越听到这里,在心中摇了摇头。
在后世,这样的小人,在机关单位里随处可见,有便宜就打蛇随棍上,咬住便不松口。
他们就像毒蛇和豺狼。
是标准的机会主义者和食腐者。
如今,看似将之逼退了。
但实则,这只是一个开始,此人也不过是一个探头的卒子罢了。
一旦他们弄清楚了张家的虚实,或者得到了更多的底气,那么,成群的豺狼,就会蜂拥而上,将张越以及整个张家撕成碎片!
张越知道,自己必须抓紧时间,想出对策。
不然的话,自己恐怕刚刚穿越,就得g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