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泰山寻踪
回说到钟离眛他们这次的唐门之行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唐门赔偿了正派被毒杀人员的家属,再次跟正派约定从此以后井水不犯河水。
唐门驱逐了宋莉。
钟离眛宣布将宋莉逐出中原,终生不允许她再踏足中原半步。
原来这是钟离眛跟高九爷两人商定的对唐莉的处罚,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既对死难者家属有了交代,又是一个宋莉和高九爷能够接受的处理结果。
如果只是宋莉一个人亡命天涯,那将是一种凡人都无法忍受的痛苦历程,但是幸运的是她有这辈子她最爱的高九爷愿意永远陪着她,两人恩恩爱爱,双栖双飞!
既然能够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亡命天涯又如何?!
而且这次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唐仇和唐欣结婚了。
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家都替他们俩高兴。
钟离眛送别了高九爷和宋莉,告别了唐氏姐妹。
他回到丐帮总舵,命令由易大彪升任丐帮副帮主,主持丐帮日常事务。
确实,他每天都太忙了,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他管理这些丐帮的平常事务。
等他把丐帮的紧要事务都处理完了以后,钟离眛就离开了丐帮总舵,回到了神农谷。
在这里,他见到了古老仙。
只见他已经非常苍老了,看来已经寿元将尽了!
钟离眛告诉了古老仙明月的事情。
古老仙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no zuo,no die,这就是明月的命。
他要钟离眛和清风两人一定要把神农谷发展壮大,传承下去。
钟离眛和清风两人含泪答应了他。
钟离眛告诉古老仙,唐门想跟神农谷开展合作。
古老仙说:“我已经老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以后神农谷就要靠你们了!”
钟离眛不由地无限感伤!
确实自己还不够成熟,但是责任确实一个接着另一个地来了。
人为什么要有生老病死,生离死别?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痛苦,如此多的忧伤?
眼看着亲人们一个个老去,钟离眛觉得为何人生是如此的无奈凄凉?
钟离眛跟古老仙告别,说自己想回云山带虞姬过来看他。
古老仙答应了,确实他对钟离昧这个女朋友也很满意,觉得她就像自己的闺女似的,很亲切,他待虞姬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钟离眛觉得自己应该带虞姬过来尽一下孝。
因为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他也伤感无比,心灵变得有些脆弱了。
他希望在古老仙最后这段时间里,他能跟虞姬在他膝前一起对他尽孝!
钟离眜回到云山,跟虞姬一说,虞姬确实也很感动。
她知道古老仙一直都对自己挺好的,当自己是至亲,现在他这样了,她也很伤心!
她答应钟离眛,跟他一块去神农谷,看看那位可怜而孤单的老人。
可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贵茹幼小的心灵曾经受到过很严重的创伤,他对虞姬已经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之情。
她对别人根本就不信任,别人根本就照顾不了她。
所以虞姬如果要跟着钟离眛去神农谷,就只好将贵茹也带上。
钟离眛只得嘱咐贵茹,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她单独落到敌人手里,可千万不要说自己参加了北击匈奴大战。
否则自己死了不打紧,连累了大秦帝国老百姓破灭了最后一点希望,即害了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就不好了!
贵茹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忙点点头答应了。
他们三人拉到神农谷,拜见古老仙,向古老仙尽孝!
自从钟离眛他们三人来到这里以后,神农谷就热闹多了。
钟离眛在这里学习医术,陪古老仙聊天。
虞姬每天照顾古老仙的起居饮食。
贵茹在神农谷蹦蹦跳跳的。
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这一次也是钟离眛在神农谷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因为他知道古老仙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想在这最后的日子里多给他一些亲情和温暖, 以弥补自己心中对古老仙的愧疚。
钟离眛还下令丐帮的人在这里附近留守。
因为钟离眛是神农谷传人的事在江湖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他怕那些邪派人士趁机以此为由来攻打神农谷。
因为神农谷不像云山和丐帮总舵那样有防卫能力,神农谷以医药立谷,没有什么武功。
钟离眛要丐帮在附近设置据点,最好在紧急情况下,丐帮能立马支援。
但是,钟离眛想要在这里隐居,过几天清静日子,实际上他却根本就做不到。
因为,以前丐帮的事还有高九爷在帮他撑着,有好多事情能不找他就不去麻烦他。
但是现在高九爷已经远赴西域,钟离眛现在是丐帮帮主,武林盟主,所有重任集于一身,所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有事情大家不找他又去找谁处理呢?
整个武林,整个丐帮的责任现在都压在他一人身上。
幸亏在云山还有两位将军替他撑着,所以云山暂时还不需要他操心。
原来,丐帮有消息传来,有丐帮人士在泰山附近追踪邪派人员的时候,发现他们在泰山附近失踪了。
也许这些人要对泰山派不利,也许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钟离眛听了他们的汇报,只好去向古老仙请假。
古老仙也理解,知道钟离眛肩上所承担的责任重大,能够抽出这一段时间陪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他立马答应了钟离眛的请求。
钟离眛知道,他们这一行凶多吉少,只好将虞姬和贵茹留在神农谷,要不一上场打斗,自己就有拖累,这就根本没法打了!
他带着一拨丐帮精英来到泰山,拜见了泰山派的掌门人!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
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
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
《骈雅训纂·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
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
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
《诗经·鲁颂·閟 宫》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
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
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进入秦朝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仅占第三位。
但就历史政治及文化的地位而言,全国的许多大山与之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
山脉绵亘100余千米,盘卧426平方千米,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六朝任昉《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
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
而古代中国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
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
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
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
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登彼邱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 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 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 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 涕落潺爰。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
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这里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
诗人王心鉴在《登岳》一诗中亦有:“优游沐清风,骋怀啸岱山。汉柏揖朝华,秦松别暮烟。云海洗心尘,天路褪狂狷。由来访胜境,乾坤此为巅。”的诗句赞之。
对于泰山,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是这样写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于泰山,有许多文献古籍都有记载。
《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诗》: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管子》:古者封泰山、禅梁父
《孟子》:孔子登太山而小天下。
《战国策·苏秦说齐宣王》: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
《史记》:昔黄帝东至于海,登岱宗。
《史记·齐世家》: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
《史记·货殖传》:泰山,其阳则鲁,其阴则齐。山之东北址,旧有明堂,为成周时朝会诸侯之处。秦汉以下言封禅者,必于泰山。
《通义》: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
《白虎通》:王者受命必封禅。封,增高也。禅,广厚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址以报地史称无怀、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皆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甫。汉武封泰山,禅梁甫、肃然及蒿里、石闾,修封者凡五是也。
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
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
他的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
所以,泰山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供奉有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为泰山神,又称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泰山还供奉有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本书关于泰山的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唐门赔偿了正派被毒杀人员的家属,再次跟正派约定从此以后井水不犯河水。
唐门驱逐了宋莉。
钟离眛宣布将宋莉逐出中原,终生不允许她再踏足中原半步。
原来这是钟离眛跟高九爷两人商定的对唐莉的处罚,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既对死难者家属有了交代,又是一个宋莉和高九爷能够接受的处理结果。
如果只是宋莉一个人亡命天涯,那将是一种凡人都无法忍受的痛苦历程,但是幸运的是她有这辈子她最爱的高九爷愿意永远陪着她,两人恩恩爱爱,双栖双飞!
既然能够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亡命天涯又如何?!
而且这次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唐仇和唐欣结婚了。
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家都替他们俩高兴。
钟离眛送别了高九爷和宋莉,告别了唐氏姐妹。
他回到丐帮总舵,命令由易大彪升任丐帮副帮主,主持丐帮日常事务。
确实,他每天都太忙了,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他管理这些丐帮的平常事务。
等他把丐帮的紧要事务都处理完了以后,钟离眛就离开了丐帮总舵,回到了神农谷。
在这里,他见到了古老仙。
只见他已经非常苍老了,看来已经寿元将尽了!
钟离眛告诉了古老仙明月的事情。
古老仙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no zuo,no die,这就是明月的命。
他要钟离眛和清风两人一定要把神农谷发展壮大,传承下去。
钟离眛和清风两人含泪答应了他。
钟离眛告诉古老仙,唐门想跟神农谷开展合作。
古老仙说:“我已经老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以后神农谷就要靠你们了!”
钟离眛不由地无限感伤!
确实自己还不够成熟,但是责任确实一个接着另一个地来了。
人为什么要有生老病死,生离死别?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痛苦,如此多的忧伤?
眼看着亲人们一个个老去,钟离眛觉得为何人生是如此的无奈凄凉?
钟离眛跟古老仙告别,说自己想回云山带虞姬过来看他。
古老仙答应了,确实他对钟离昧这个女朋友也很满意,觉得她就像自己的闺女似的,很亲切,他待虞姬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钟离眛觉得自己应该带虞姬过来尽一下孝。
因为经过这么多的事情,他也伤感无比,心灵变得有些脆弱了。
他希望在古老仙最后这段时间里,他能跟虞姬在他膝前一起对他尽孝!
钟离眜回到云山,跟虞姬一说,虞姬确实也很感动。
她知道古老仙一直都对自己挺好的,当自己是至亲,现在他这样了,她也很伤心!
她答应钟离眛,跟他一块去神农谷,看看那位可怜而孤单的老人。
可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贵茹幼小的心灵曾经受到过很严重的创伤,他对虞姬已经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之情。
她对别人根本就不信任,别人根本就照顾不了她。
所以虞姬如果要跟着钟离眛去神农谷,就只好将贵茹也带上。
钟离眛只得嘱咐贵茹,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她单独落到敌人手里,可千万不要说自己参加了北击匈奴大战。
否则自己死了不打紧,连累了大秦帝国老百姓破灭了最后一点希望,即害了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就不好了!
贵茹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忙点点头答应了。
他们三人拉到神农谷,拜见古老仙,向古老仙尽孝!
自从钟离眛他们三人来到这里以后,神农谷就热闹多了。
钟离眛在这里学习医术,陪古老仙聊天。
虞姬每天照顾古老仙的起居饮食。
贵茹在神农谷蹦蹦跳跳的。
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这一次也是钟离眛在神农谷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因为他知道古老仙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想在这最后的日子里多给他一些亲情和温暖, 以弥补自己心中对古老仙的愧疚。
钟离眛还下令丐帮的人在这里附近留守。
因为钟离眛是神农谷传人的事在江湖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他怕那些邪派人士趁机以此为由来攻打神农谷。
因为神农谷不像云山和丐帮总舵那样有防卫能力,神农谷以医药立谷,没有什么武功。
钟离眛要丐帮在附近设置据点,最好在紧急情况下,丐帮能立马支援。
但是,钟离眛想要在这里隐居,过几天清静日子,实际上他却根本就做不到。
因为,以前丐帮的事还有高九爷在帮他撑着,有好多事情能不找他就不去麻烦他。
但是现在高九爷已经远赴西域,钟离眛现在是丐帮帮主,武林盟主,所有重任集于一身,所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有事情大家不找他又去找谁处理呢?
整个武林,整个丐帮的责任现在都压在他一人身上。
幸亏在云山还有两位将军替他撑着,所以云山暂时还不需要他操心。
原来,丐帮有消息传来,有丐帮人士在泰山附近追踪邪派人员的时候,发现他们在泰山附近失踪了。
也许这些人要对泰山派不利,也许这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钟离眛听了他们的汇报,只好去向古老仙请假。
古老仙也理解,知道钟离眛肩上所承担的责任重大,能够抽出这一段时间陪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他立马答应了钟离眛的请求。
钟离眛知道,他们这一行凶多吉少,只好将虞姬和贵茹留在神农谷,要不一上场打斗,自己就有拖累,这就根本没法打了!
他带着一拨丐帮精英来到泰山,拜见了泰山派的掌门人!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
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
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先秦古文中,”大“、”太“通用。
《骈雅训纂·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
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
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
《诗经·鲁颂·閟 宫》云:“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
《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
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
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
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进入秦朝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泰山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华山、恒山,仅占第三位。
但就历史政治及文化的地位而言,全国的许多大山与之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形成强烈的对比,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
山脉绵亘100余千米,盘卧426平方千米,其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
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六朝任昉《述异记》载,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尸体的头向东方,而且化为东岳,泰山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
这显然是根据《五行》、《五德》学说创作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泰山独尊五岳的历史背景。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
而古代中国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
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
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
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
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登彼邱陵,峛崺其阪。
仁道在迩,求之若远。
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喟然回顾,题彼泰山。
郁确其高, 梁甫回连。
枳棘充路, 陟之无缘。
将伐无柯, 患滋蔓延。
惟以永叹, 涕落潺爰。
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
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
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这里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
诗人王心鉴在《登岳》一诗中亦有:“优游沐清风,骋怀啸岱山。汉柏揖朝华,秦松别暮烟。云海洗心尘,天路褪狂狷。由来访胜境,乾坤此为巅。”的诗句赞之。
对于泰山,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是这样写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对于泰山,有许多文献古籍都有记载。
《舜典》: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诗》: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管子》:古者封泰山、禅梁父
《孟子》:孔子登太山而小天下。
《战国策·苏秦说齐宣王》: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
《史记》:昔黄帝东至于海,登岱宗。
《史记·齐世家》: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
《史记·货殖传》:泰山,其阳则鲁,其阴则齐。山之东北址,旧有明堂,为成周时朝会诸侯之处。秦汉以下言封禅者,必于泰山。
《通义》: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
《白虎通》:王者受命必封禅。封,增高也。禅,广厚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址以报地史称无怀、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皆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甫。汉武封泰山,禅梁甫、肃然及蒿里、石闾,修封者凡五是也。
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
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
他的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汗水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祖先,他的头部变成泰山。
所以,泰山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供奉有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为泰山神,又称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相传为盘古王的第五代孙,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自战国至汉代,泰山始终是君主告成于天的封禅圣地。
泰山还供奉有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一说为华山玉女。但一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
本书关于泰山的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