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35节
唐局长翻开,看了起来,整整三页纸,都是在讲将“清河鸭”加到销售名单中的意义和作用,跟第一次见面讲的大同小异。到最后一页,是一张合同,双方拟定以清河鸭对外的批发价采购清河鸭食品,清河鸭尽量保证省城铁路局的订单。
“余厂长,你这上面价格,数量都没写啊!”唐局长扬起合同,不大高兴地说。
余思雅笑道:“唐局长,我们清河鸭目前的出厂批发价都是统一的,我也按照省第二百货的价格出货给你们。所有商品批发价都是零售价的八折,至于数量,如果唐局长想定下来,我也是没意见的。”
要是火车站这边能提前将数量说死,他们养殖场还好办一些。但谁知道在列车上的销量会是多少?丁舜这样的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估计要个几个月,才能大致弄清楚每个月销量区间。
唐局长也清楚这点,他放下合同,没接先前这话:“那咱们就达成个初步的协议?可万一清河鸭卖不好怎么办?知青们回来了,总不能回头又说没岗位,将他们赶回去吧。”
这也是唐局长顾虑的主要原因。省城火车站始发的列车都配上两三名售货员,那可是涉及几十上百人的工作,如果东西没法卖出去,到时候这个烂摊子还是得他收拾。请神容易送神难,怎么安置这些知青又成了问题。
余思雅含笑道:“唐局长的顾虑有道理,这样吧,可以先在两辆列车上试点,第一次的时候可以从我们门市部调两名同志去协助售货员销售。先试一个月,看看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推广,唐局长,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想想也有道理:“余厂长,是不是没什么能难倒你的?你总是能想到办法?”
余思雅含笑说:“那倒没有,是唐局长信任我。信任是咱们合作的基石嘛,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我希望能将我们养殖场扩大,创造更多的岗位,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唐局长也一样,希望能职工谋福利,咱们之所以考虑这么多,不都是为了让咱们的单位更好吗?”
唐局长本来对余思雅心里有点小疙瘩,听她这么豁达的语气,顿时笑了:“小同志很有理想嘛,成,就按你说的办。先弄两条线路试点。”
余思雅知道,唐局长处在这个位置上,办很多事还没她自在,受到的掣肘更多。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唐局长,既然是试点,最后要不要额外增加售货员还不好说。这试点的时候咱们就先不招了吧,从内部选四名年轻的同志去卖货,如果成功了再推广出去,按照我们先前的计划行事,你看怎样?”
唐局长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意思:“余厂长,你这办法好,小周记下来,就这么办。”
这样也不用头痛让哪四个知青回来了。
第88章
只是拿两条线路出来做试点对铁路局来说并不难,很好操作,加之下面的职工对这个计划也非常支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几天后,计划就下来了。
不过定的两趟车并不是特别热门的线路,一条通往南边,一条通往西北,两趟列车往返都需要差不多一个星期。四个售货员是省城铁路局搞后勤的同志,比较年轻的那种,都是二三十岁身强体壮的。
铁路局那边安排好后,余思雅这边也分别派了丁舜和林红旗跟车,带四个新上岗的售货员在火车上兜售清河鸭。
因为只是小范围试点,这个事情也没通知其他人,悄无声息地启动了。
八天后,也就是丁舜和林红旗回来的第二天,余思雅特意抽空去了一趟门市部,了解情况。
到了门市部,余思雅把丁舜和林红旗叫到了办公室:“你们这趟还顺利吧?销售额多少?”
丁舜喜笑颜开:“顺利,余厂长,我那趟车,来回共卖了5400块,你是没看见,铁路局的两个同志最后盘点账目的时候都傻眼了,完全想不到,仅仅一个星期,三个人就赚了一千多块钱。”
林红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成绩不如丁舜同志的亮眼,只卖出了4600块。”
“正常,丁舜已经在火车上泡了一个月,他比你熟练,更有经验。”余思雅安慰了她一句,遂即扬起笑脸表扬两人,“你们做得不错。”
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今天,这个利润足以养活几百个职工,有了这个成绩,想必唐局长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果然,还不到一个月,大概就二十来天的样子,这个计划实行三周后,唐局长主动要见余思雅。
周末那天,余思雅再次去了唐局长办公室。
这次唐局长的笑容多了几分真诚:“余厂长,来,尝尝,今年新采的碧螺春。”
作为一个上辈子天天灌咖啡的社畜,余思雅对茶并不了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痛痛快快地承认说:“我不懂茶,倒是要浪费唐局长的好茶了。”
唐局长第一次遇上这种装都不装的干部,愣了一下:“余厂长还真是个爽快人。”
“哪里,不懂就是不懂,我要在唐局长面前装,那岂不是要出洋相。”余思雅很放松地说。
唐局长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但很多,尤其是坐到他们这个位置的干部,除了大老粗,但凡文化人恐怕都不会这么直接地承认自己对茶一窍不通。
“余厂长还真是洒脱,每次你都让我们这些老干部自愧不如,难怪能把偌大的厂子搞起来。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谈谈咱们合作的事。两趟线路的试点成绩,余厂长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余思雅放下了茶杯笑道:“丁舜他们去的那一趟,成绩我有所了解,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块的销售额吧。后续我就不清楚了,不知道后面的成绩怎么样?”
唐局长笑着将一张表格递给余思雅:“我们的同志没你们门市部的售货员有经验,销售额有所下滑,不过成绩也很喜人,这是销售额,你看看。”
余思雅接过表格一看,后面这四个售货员还跑了两趟,成绩都维持在两三千元左右的销售额。算下来铁路局的净利润大约维持在五六百元左右一趟,这可是差不多十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挺不错的,就是他们四位同志马不停蹄地跑,挺累的吧。”余思雅将表归还给了唐局长说。
唐局长点头:“对,他们连续跑了三趟,有点吃不消了。今天我找余厂长来就是想商量一下咱们正式在所有列车上销售清河鸭的计划,对了,一会儿齐主任也会过来,稍等一下,他是咱们局管人事的。”
两人聊了一会儿其他的,齐主任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进门就说:“对不起,对不起,唐局长,余厂长,临时出了点事,耽误了一下,让你们久等了。”
唐局长指了指椅子:“坐吧,先喝茶。齐主任,你的数据统计出来了吗?大致需要招多少售货员?”
齐主任坐下,掏出一张浅灰色的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到桌子上:“都在这儿,你们看,我再跟你们说说。咱们省城每天始发的列车总共有32辆,按照每趟列车配置两名售货员的标准,每组需要64名售货员。另外,这些列车中,短途有6辆,剩下的26辆都在两到四天左右,往返需要四到八天,所以得准备四到八组售货员才能轮换得过来。此外还有调休安排……初步估算,目前来看,如果要在我们省铁路局所有始发站点都安排售货员,大约需要360人左右!”
好家伙,随随便便一安排就是几百人,差点要顶得上他们清河鸭两三年奋斗出来的岗位了,大单位就是大单位,这优势真是让人羡慕。
余思雅羡慕的同时,心里也无比兴奋,毕竟售货员越多,卖得越多,他们清河鸭就赚得越多。就如同她跟唐局长讲的那样,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唐局长显然也被这个惊人的数字给吓了一跳:“齐主任,你没算错?真需要这么多售货员?”
齐主任笑道:“没错,唐局长,数据都在这里,我们核算了两次。第一次出结果的时候,我也不敢相信,又让人算了一遍。”
唐局长拿起文件认真地从头看了一遍,然后递给余思雅:“余厂长,你也看看。”
“好。”余思雅接过,一目十行地扫过去,最后说道,“是我们先前低估了往返需要耗费的时间,没计算上这个,每次列车要安排好几组售货员,此外还有轮休问题,必须得派顶班的人员。”
唐局长搓着手:“是啊,我们预算失误,这一下子多出三百多个岗位,咱们铁路局的职工子弟够吗?不够恐怕得向外面招。”
炫耀,绝对是炫耀!
余思雅听出唐局长语气里难以掩饰的兴奋,笑着说:“唐局长,你还要想想,这么多职工,能创造出多少新的利润,这笔钱你怎么花!”
唐局长在心里估算了个大概,讶异地挑了挑眉:“这一个月得有几万块的利润吧?”
别看他们铁路局是铁老大,火车经常爆满,但架不住花销大啊,这么多职工要养活,还有铁路的运营需要维护。相比之下,火车上卖货,这个钱就赚得太容易了,也就额外增加一些职工就是。
齐主任笑呵呵地说:“这个你得问财务的米科长,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终归是不会亏的,最重要的是还能解决职工子弟的岗位问题。”
这是齐主任最头痛的,谁让他是管人事的呢,只要局里多出一个岗位,家家户户都盯着,这家讲资历,那家讲贡献,家家都有自己的理,可僧多粥少,总要得罪人。
他这个人事科的主任头发都掉了一大把。
现在多出来这么多岗位,职工子弟们都分布完,他再也不用愁这个了。
唐局长也很高兴:“对,能解决职工们的实际问题比什么都重要。不过余厂长,这样算下来,咱们铁路局的需求量不少,你们养殖场那边的供货能行吗?”
不是唐局长小瞧余思雅,实在是清河鸭的规模太小了,总共就四百多人厂子,自己开了两个门市部,还要对外批发一部分货。他们铁路局以后需要的订单可不少,万一清河鸭那边供不了货,他们岂不是得开天窗。
余思雅笑着说:“唐局长说得有道理,我算算,短途旅客的消费比较低,估计不是很好卖。短途销售额就定在三百块一天,长途定八百一天,依次类推,这些车次……”
她提起笔,对着齐主任那边给出的表格,刷刷刷地计算起来,很快算出一个数字:“唐局长,经过初步计算,按照我刚才定的标准,铁路局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六十多万,咱们保守一点估计,就算五十万吧。不如咱们拟定一个协议,清河鸭每个月向省城铁路局提供八折,四十万的货,如果还要额外采购,到时候咱们再协商,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看了一下她算出来的数字,根据前面的试点应该是能卖出去,便说:“这样吧,我再让财务那边核算一下,如果没问题,咱们就把合同定下来,以后清河鸭每个月必须保证咱们四十万的货。”
“可以。”余思雅痛快地答应了。
唐局长又让宋秘书去把管理财务的米科长叫了过来,将一堆数据给他,让他算算对不对。
米科长不愧是专门搞财务的,速度比余思雅快多了,算盘拨得啪啪响,很快就将数据算了出来:“跟余厂长算的差不多。唐局长,一个月四十万的货款不是小数目,我建议这个合同先定半年,等见了成效,半年后咱们再拟新的合同,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颔首:“米科长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余厂长你觉得呢?”
省城铁路局只肯签半年的合同,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个退路。对于这点,余思雅没意见,她相信,清河鸭能走得更远,很快就要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生活会渐渐富足起来,更重要的是人口流动性会更强,也就意味着坐火车的人会更多。这个市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所以她也不愁半年后铁路局这边不肯跟他们续约,现在最要紧的是打开省城铁路局这个口子,一旦有了先例,以后还愁没客户吗?
“我没意见,就按照米科长说的办吧。”余思雅很好说话的样子。
双方又商讨了许多细节,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总算将合同拟定了下来。
签订合同后,余思雅问唐局长:“新的售货员什么时候能上岗?我们提前将货准备好。”
唐局长看齐主任。
齐主任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虽然职工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将子女弄回城,但知青们都分配到了天南地北,以现在的通讯速度,写信,收到信再去公社盖章买票回城,远的至少得折腾大半个月。
“唐局长,我们人事处还要先将售货员招聘好,不如就将时间定在一个月后吧,你觉得怎么样?”
唐局长笑着说:“我没意见,余厂长怎么看?”
余思雅笑眯眯地道:“也好,时间宽裕些,咱们养殖场也方便提前将货备好。”
双方达成一致,齐主任急着回去开会统计职工子弟的名额,便起身说:“唐局长,余厂长,我就先回去了。”
米科长也跟着告辞。
等人都走光后,余思雅慢悠悠地拿着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笑着说:“唐局长,咱们没有新建厂房,也没额外投资就一下子解决了三百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在兄弟单位面前也很有面子吧?”
唐局长没法否认这点:“余厂长想说什么?”
经过这几次的打交道,他算是明白了,这个余厂长年纪虽小,但各种主意层出不穷。她突然提起这个,肯定是又在打什么主意了。
余思雅放下了茶杯说:“唐局长,省城铁路局一下子解决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创造了三百多个岗位,唐局长,咱们要不要举行一个统一的入职大会和省城铁路局与清河鸭养殖场的合作大会,两者一起召开,再请省报、电视台、电台的记者们来报道报道,给咱们省城铁路局也扬扬名嘛。”
唐局长当了一辈子的干部,马上明白了余思雅的用意。她这是造势,给清河鸭造势,这事要宣传出去,其他单位保不齐也得有想法。毕竟现在哪个单位不头痛岗位问题?哪家没知青下乡的?
当然,这事对他们省城铁路也有好处。新闻媒体一报道,他们在市里也出了名,肯定会得到上面的表扬和其他单位的羡慕。
对自己,对单位都有利的事,唐局长没理由拒绝,他隔空指着余思雅:“余厂长,你……你就说吧,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你要到咱们铁路局,宣传科的科长都得换人做了。”
余思雅连忙摆手:“哪里,哪里,我就想起来随便说说的,是唐局长开明。”
唐局长不跟她扯这个,问余思雅:“余厂长下午没安排吧,我让小宋去把宣传科的同志叫过来,你们商量商量。”
余思雅赶紧婉拒:“唐局长你可真是抬举我,我也就会点嘴皮子上的功夫,还是别班门弄斧了,这个事就交给你们办吧。如果开会那天需要我出席配合,你让人通知我一声就行。”
这个事本来就是以省城火车站为重心,她去掺和什么?做太多,到时候保不齐人家宣传科的科长还会多想。她何必揽这种事,反正等新闻报道一出来,大家就会知道,省城火车站之所以一下子多三百多个工作岗位,跟他们清河鸭养殖场有关。
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好吧,咱们两个单位合作,那天你当然要出席,等日子定下来,我再让小宋通知你吧。”唐局长对余思雅说话真是越发的客气。
余思雅一口应下了,客客气气地说:“好,那到时候麻烦宋秘书了。”
宋秘书在一旁笑道:“不麻烦,应该的,这是我的工作。”
正事谈完了,余思雅放下茶杯告辞:“唐局长,我还要去门市部那边看看,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好,余厂长有空再来坐,我这里随时欢迎你。小宋,帮我送送余厂长。”唐局长起身笑道。
——
余思雅回到二门市部。
这会儿已经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下午两三点,太阳火辣辣的,街上没什么人,门市部的生意也比较冷清,一个顾客都没有。
余思雅便把六名售货员召集起来,开了个简会:“今天让你们过来,是想通知你们一件事,我们跟省城火车站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件事,丁舜同志功不可没,以后他就是二门市部的副店长,工资上涨五块。”
六个售货员马上鼓掌,用艳羡的眼神看着丁舜。
“余厂长,你这上面价格,数量都没写啊!”唐局长扬起合同,不大高兴地说。
余思雅笑道:“唐局长,我们清河鸭目前的出厂批发价都是统一的,我也按照省第二百货的价格出货给你们。所有商品批发价都是零售价的八折,至于数量,如果唐局长想定下来,我也是没意见的。”
要是火车站这边能提前将数量说死,他们养殖场还好办一些。但谁知道在列车上的销量会是多少?丁舜这样的个例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估计要个几个月,才能大致弄清楚每个月销量区间。
唐局长也清楚这点,他放下合同,没接先前这话:“那咱们就达成个初步的协议?可万一清河鸭卖不好怎么办?知青们回来了,总不能回头又说没岗位,将他们赶回去吧。”
这也是唐局长顾虑的主要原因。省城火车站始发的列车都配上两三名售货员,那可是涉及几十上百人的工作,如果东西没法卖出去,到时候这个烂摊子还是得他收拾。请神容易送神难,怎么安置这些知青又成了问题。
余思雅含笑道:“唐局长的顾虑有道理,这样吧,可以先在两辆列车上试点,第一次的时候可以从我们门市部调两名同志去协助售货员销售。先试一个月,看看效果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推广,唐局长,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想想也有道理:“余厂长,是不是没什么能难倒你的?你总是能想到办法?”
余思雅含笑说:“那倒没有,是唐局长信任我。信任是咱们合作的基石嘛,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我希望能将我们养殖场扩大,创造更多的岗位,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唐局长也一样,希望能职工谋福利,咱们之所以考虑这么多,不都是为了让咱们的单位更好吗?”
唐局长本来对余思雅心里有点小疙瘩,听她这么豁达的语气,顿时笑了:“小同志很有理想嘛,成,就按你说的办。先弄两条线路试点。”
余思雅知道,唐局长处在这个位置上,办很多事还没她自在,受到的掣肘更多。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唐局长,既然是试点,最后要不要额外增加售货员还不好说。这试点的时候咱们就先不招了吧,从内部选四名年轻的同志去卖货,如果成功了再推广出去,按照我们先前的计划行事,你看怎样?”
唐局长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意思:“余厂长,你这办法好,小周记下来,就这么办。”
这样也不用头痛让哪四个知青回来了。
第88章
只是拿两条线路出来做试点对铁路局来说并不难,很好操作,加之下面的职工对这个计划也非常支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几天后,计划就下来了。
不过定的两趟车并不是特别热门的线路,一条通往南边,一条通往西北,两趟列车往返都需要差不多一个星期。四个售货员是省城铁路局搞后勤的同志,比较年轻的那种,都是二三十岁身强体壮的。
铁路局那边安排好后,余思雅这边也分别派了丁舜和林红旗跟车,带四个新上岗的售货员在火车上兜售清河鸭。
因为只是小范围试点,这个事情也没通知其他人,悄无声息地启动了。
八天后,也就是丁舜和林红旗回来的第二天,余思雅特意抽空去了一趟门市部,了解情况。
到了门市部,余思雅把丁舜和林红旗叫到了办公室:“你们这趟还顺利吧?销售额多少?”
丁舜喜笑颜开:“顺利,余厂长,我那趟车,来回共卖了5400块,你是没看见,铁路局的两个同志最后盘点账目的时候都傻眼了,完全想不到,仅仅一个星期,三个人就赚了一千多块钱。”
林红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的成绩不如丁舜同志的亮眼,只卖出了4600块。”
“正常,丁舜已经在火车上泡了一个月,他比你熟练,更有经验。”余思雅安慰了她一句,遂即扬起笑脸表扬两人,“你们做得不错。”
在人均工资几十块的今天,这个利润足以养活几百个职工,有了这个成绩,想必唐局长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果然,还不到一个月,大概就二十来天的样子,这个计划实行三周后,唐局长主动要见余思雅。
周末那天,余思雅再次去了唐局长办公室。
这次唐局长的笑容多了几分真诚:“余厂长,来,尝尝,今年新采的碧螺春。”
作为一个上辈子天天灌咖啡的社畜,余思雅对茶并不了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痛痛快快地承认说:“我不懂茶,倒是要浪费唐局长的好茶了。”
唐局长第一次遇上这种装都不装的干部,愣了一下:“余厂长还真是个爽快人。”
“哪里,不懂就是不懂,我要在唐局长面前装,那岂不是要出洋相。”余思雅很放松地说。
唐局长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但很多,尤其是坐到他们这个位置的干部,除了大老粗,但凡文化人恐怕都不会这么直接地承认自己对茶一窍不通。
“余厂长还真是洒脱,每次你都让我们这些老干部自愧不如,难怪能把偌大的厂子搞起来。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谈谈咱们合作的事。两趟线路的试点成绩,余厂长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余思雅放下了茶杯笑道:“丁舜他们去的那一趟,成绩我有所了解,加起来大概有一万块的销售额吧。后续我就不清楚了,不知道后面的成绩怎么样?”
唐局长笑着将一张表格递给余思雅:“我们的同志没你们门市部的售货员有经验,销售额有所下滑,不过成绩也很喜人,这是销售额,你看看。”
余思雅接过表格一看,后面这四个售货员还跑了两趟,成绩都维持在两三千元左右的销售额。算下来铁路局的净利润大约维持在五六百元左右一趟,这可是差不多十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挺不错的,就是他们四位同志马不停蹄地跑,挺累的吧。”余思雅将表归还给了唐局长说。
唐局长点头:“对,他们连续跑了三趟,有点吃不消了。今天我找余厂长来就是想商量一下咱们正式在所有列车上销售清河鸭的计划,对了,一会儿齐主任也会过来,稍等一下,他是咱们局管人事的。”
两人聊了一会儿其他的,齐主任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进门就说:“对不起,对不起,唐局长,余厂长,临时出了点事,耽误了一下,让你们久等了。”
唐局长指了指椅子:“坐吧,先喝茶。齐主任,你的数据统计出来了吗?大致需要招多少售货员?”
齐主任坐下,掏出一张浅灰色的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放到桌子上:“都在这儿,你们看,我再跟你们说说。咱们省城每天始发的列车总共有32辆,按照每趟列车配置两名售货员的标准,每组需要64名售货员。另外,这些列车中,短途有6辆,剩下的26辆都在两到四天左右,往返需要四到八天,所以得准备四到八组售货员才能轮换得过来。此外还有调休安排……初步估算,目前来看,如果要在我们省铁路局所有始发站点都安排售货员,大约需要360人左右!”
好家伙,随随便便一安排就是几百人,差点要顶得上他们清河鸭两三年奋斗出来的岗位了,大单位就是大单位,这优势真是让人羡慕。
余思雅羡慕的同时,心里也无比兴奋,毕竟售货员越多,卖得越多,他们清河鸭就赚得越多。就如同她跟唐局长讲的那样,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唐局长显然也被这个惊人的数字给吓了一跳:“齐主任,你没算错?真需要这么多售货员?”
齐主任笑道:“没错,唐局长,数据都在这里,我们核算了两次。第一次出结果的时候,我也不敢相信,又让人算了一遍。”
唐局长拿起文件认真地从头看了一遍,然后递给余思雅:“余厂长,你也看看。”
“好。”余思雅接过,一目十行地扫过去,最后说道,“是我们先前低估了往返需要耗费的时间,没计算上这个,每次列车要安排好几组售货员,此外还有轮休问题,必须得派顶班的人员。”
唐局长搓着手:“是啊,我们预算失误,这一下子多出三百多个岗位,咱们铁路局的职工子弟够吗?不够恐怕得向外面招。”
炫耀,绝对是炫耀!
余思雅听出唐局长语气里难以掩饰的兴奋,笑着说:“唐局长,你还要想想,这么多职工,能创造出多少新的利润,这笔钱你怎么花!”
唐局长在心里估算了个大概,讶异地挑了挑眉:“这一个月得有几万块的利润吧?”
别看他们铁路局是铁老大,火车经常爆满,但架不住花销大啊,这么多职工要养活,还有铁路的运营需要维护。相比之下,火车上卖货,这个钱就赚得太容易了,也就额外增加一些职工就是。
齐主任笑呵呵地说:“这个你得问财务的米科长,我就不清楚了,不过终归是不会亏的,最重要的是还能解决职工子弟的岗位问题。”
这是齐主任最头痛的,谁让他是管人事的呢,只要局里多出一个岗位,家家户户都盯着,这家讲资历,那家讲贡献,家家都有自己的理,可僧多粥少,总要得罪人。
他这个人事科的主任头发都掉了一大把。
现在多出来这么多岗位,职工子弟们都分布完,他再也不用愁这个了。
唐局长也很高兴:“对,能解决职工们的实际问题比什么都重要。不过余厂长,这样算下来,咱们铁路局的需求量不少,你们养殖场那边的供货能行吗?”
不是唐局长小瞧余思雅,实在是清河鸭的规模太小了,总共就四百多人厂子,自己开了两个门市部,还要对外批发一部分货。他们铁路局以后需要的订单可不少,万一清河鸭那边供不了货,他们岂不是得开天窗。
余思雅笑着说:“唐局长说得有道理,我算算,短途旅客的消费比较低,估计不是很好卖。短途销售额就定在三百块一天,长途定八百一天,依次类推,这些车次……”
她提起笔,对着齐主任那边给出的表格,刷刷刷地计算起来,很快算出一个数字:“唐局长,经过初步计算,按照我刚才定的标准,铁路局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六十多万,咱们保守一点估计,就算五十万吧。不如咱们拟定一个协议,清河鸭每个月向省城铁路局提供八折,四十万的货,如果还要额外采购,到时候咱们再协商,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看了一下她算出来的数字,根据前面的试点应该是能卖出去,便说:“这样吧,我再让财务那边核算一下,如果没问题,咱们就把合同定下来,以后清河鸭每个月必须保证咱们四十万的货。”
“可以。”余思雅痛快地答应了。
唐局长又让宋秘书去把管理财务的米科长叫了过来,将一堆数据给他,让他算算对不对。
米科长不愧是专门搞财务的,速度比余思雅快多了,算盘拨得啪啪响,很快就将数据算了出来:“跟余厂长算的差不多。唐局长,一个月四十万的货款不是小数目,我建议这个合同先定半年,等见了成效,半年后咱们再拟新的合同,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颔首:“米科长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余厂长你觉得呢?”
省城铁路局只肯签半年的合同,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个退路。对于这点,余思雅没意见,她相信,清河鸭能走得更远,很快就要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生活会渐渐富足起来,更重要的是人口流动性会更强,也就意味着坐火车的人会更多。这个市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所以她也不愁半年后铁路局这边不肯跟他们续约,现在最要紧的是打开省城铁路局这个口子,一旦有了先例,以后还愁没客户吗?
“我没意见,就按照米科长说的办吧。”余思雅很好说话的样子。
双方又商讨了许多细节,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总算将合同拟定了下来。
签订合同后,余思雅问唐局长:“新的售货员什么时候能上岗?我们提前将货准备好。”
唐局长看齐主任。
齐主任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虽然职工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将子女弄回城,但知青们都分配到了天南地北,以现在的通讯速度,写信,收到信再去公社盖章买票回城,远的至少得折腾大半个月。
“唐局长,我们人事处还要先将售货员招聘好,不如就将时间定在一个月后吧,你觉得怎么样?”
唐局长笑着说:“我没意见,余厂长怎么看?”
余思雅笑眯眯地道:“也好,时间宽裕些,咱们养殖场也方便提前将货备好。”
双方达成一致,齐主任急着回去开会统计职工子弟的名额,便起身说:“唐局长,余厂长,我就先回去了。”
米科长也跟着告辞。
等人都走光后,余思雅慢悠悠地拿着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笑着说:“唐局长,咱们没有新建厂房,也没额外投资就一下子解决了三百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在兄弟单位面前也很有面子吧?”
唐局长没法否认这点:“余厂长想说什么?”
经过这几次的打交道,他算是明白了,这个余厂长年纪虽小,但各种主意层出不穷。她突然提起这个,肯定是又在打什么主意了。
余思雅放下了茶杯说:“唐局长,省城铁路局一下子解决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创造了三百多个岗位,唐局长,咱们要不要举行一个统一的入职大会和省城铁路局与清河鸭养殖场的合作大会,两者一起召开,再请省报、电视台、电台的记者们来报道报道,给咱们省城铁路局也扬扬名嘛。”
唐局长当了一辈子的干部,马上明白了余思雅的用意。她这是造势,给清河鸭造势,这事要宣传出去,其他单位保不齐也得有想法。毕竟现在哪个单位不头痛岗位问题?哪家没知青下乡的?
当然,这事对他们省城铁路也有好处。新闻媒体一报道,他们在市里也出了名,肯定会得到上面的表扬和其他单位的羡慕。
对自己,对单位都有利的事,唐局长没理由拒绝,他隔空指着余思雅:“余厂长,你……你就说吧,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你要到咱们铁路局,宣传科的科长都得换人做了。”
余思雅连忙摆手:“哪里,哪里,我就想起来随便说说的,是唐局长开明。”
唐局长不跟她扯这个,问余思雅:“余厂长下午没安排吧,我让小宋去把宣传科的同志叫过来,你们商量商量。”
余思雅赶紧婉拒:“唐局长你可真是抬举我,我也就会点嘴皮子上的功夫,还是别班门弄斧了,这个事就交给你们办吧。如果开会那天需要我出席配合,你让人通知我一声就行。”
这个事本来就是以省城火车站为重心,她去掺和什么?做太多,到时候保不齐人家宣传科的科长还会多想。她何必揽这种事,反正等新闻报道一出来,大家就会知道,省城火车站之所以一下子多三百多个工作岗位,跟他们清河鸭养殖场有关。
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好吧,咱们两个单位合作,那天你当然要出席,等日子定下来,我再让小宋通知你吧。”唐局长对余思雅说话真是越发的客气。
余思雅一口应下了,客客气气地说:“好,那到时候麻烦宋秘书了。”
宋秘书在一旁笑道:“不麻烦,应该的,这是我的工作。”
正事谈完了,余思雅放下茶杯告辞:“唐局长,我还要去门市部那边看看,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好,余厂长有空再来坐,我这里随时欢迎你。小宋,帮我送送余厂长。”唐局长起身笑道。
——
余思雅回到二门市部。
这会儿已经是五月下旬,天气炎热,下午两三点,太阳火辣辣的,街上没什么人,门市部的生意也比较冷清,一个顾客都没有。
余思雅便把六名售货员召集起来,开了个简会:“今天让你们过来,是想通知你们一件事,我们跟省城火车站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这件事,丁舜同志功不可没,以后他就是二门市部的副店长,工资上涨五块。”
六个售货员马上鼓掌,用艳羡的眼神看着丁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