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46节
  至于分配不均的事,那钱书记头痛去,关她什么事。
  钱书记说不过余思雅,再说他心里其实也想修路的,余思雅做了让步,他也想不出其他的意见,终是松了口:“成吧,那咱们就按你说的办。”
  总算说服他了,怕钱书记哪天又变卦,余思雅拿出一份拟好的合同递给了他:“钱书记,你看看,这是咱们两家公社共同购买沥青的合同。你要是没意见,签个字,我这有空就去省城跑跑,找石化工厂把这事定下来,等秋收一过,咱们就开始修路。”
  钱书记看了一下内容,上面是东风公社委托清河鸭养殖场一起采购沥青回来修路,没什么问题,便签了字。
  余思雅拿回协议,压下心里的兴奋,笑着说:“那我就不打扰钱书记工作了,等我看了沥青,再跟钱书记你打电话。”
  辞别了钱书记,余思雅回到了养殖场后并没有急着去省城,现在这个天出门,尤其是出趟远门真的是太考验人了。反正修路的事现在也不急,她打算等天气凉快一些再去。
  养殖场里最近也难得地安静了下来,原因无他,主要还是天气太热了,养殖场缺乏制冷设备,怕肉变质,不能大量的宰杀鸭子。好在这一个月酱板鸭的需求量也不是很多,养殖场里这点人也就够了。
  不过作为负责人,余思雅也没法闲着。她要考虑下一步的事,那就招聘新员工,试验新品。
  下一阶段,余思雅准备推出鸭脖子、鸭架子单品,用真空包装,做成小份小份的,供人出差或是出远门的时候在车上吃,也可以当零食吃。分量做小一些,这样单品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实际上利润更高,但能买的人却会更多,这个市场比酱板鸭还大。
  毕竟酱板鸭四五块一只,对很多想尝尝又不大舍得花钱的人来说,还是挺心疼的,很多人都会犹豫,但将鸭子拆开卖,弄成一小份一小份的,五毛一块一小袋,买来尝尝鲜就没那么肉疼了。
  不过余思雅上辈子也只是吃过各种麻辣、香酥等口味的鸭脖子、鸭架子、鸭舌头、鸭翅、鸭腿、鸭掌等等,让她做,她是不会的,这只能发挥群众的智慧了。
  所以这才养殖场要招聘的首先就是会做菜的人。余思雅先招了几名临时工,都是厨艺不错的嫂子婶子,她把自己记忆中这些东西的味道说了出来,然后买了各种调料,每天杀几只鸭子,让她们不断的试验。
  她们到底没有吃过,所以做了好多次,都没做出余思雅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余思雅也不气馁,让她们继续练,反正养鸭场有好几千只鸭子,每个月还有小鸭子孵化出来,够她们试验的。
  ——
  八月一晃而逝,转眼就进入了九月,天气转凉,厂子里的工人总算做出了余思雅想要的那个味道,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除了鸭头、鸭脖子、鸭架子、鸭掌、鸭腿,鸭子身上还剩不少肉,尤其是鸭胸肉,分量在鸭子中的占比不少,丢了实在是可惜了,怎么处理成了新的难题。
  余思雅寻思了一阵,想到了一个解决的法子,那就是做成火腿肠,后世不少火腿肠都是用鸡鸭肉做的,因为鸡鸭肉相比猪肉更便宜。
  火腿肠可以说是全民皆爱的一款大众食品,销售范围非常广,她们正好有鸭肉,完全可以将这些肉合理利用起来。
  但目前余思雅还没发现哪里有生产火腿肠的生产线,她也没在供销社看到过火腿肠。所以要找这生产线,估计还得去省城。
  于是,等开学后,余思雅又收拾东西去省城出差了,这次她特意带上了马冬云。
  到省城安顿好后,余思雅先是去了机械厂打听有没有这款机器,但让她失望的是,机械厂不生产这个。余思雅又去了省城食品厂,打听有没有这样的生产线,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这两个最有可能知道火腿肠生产线的厂子都没消息,余思雅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这个生产线了。
  马冬云看她愁眉苦脸的,窝在招待所也想不到办法,便提议:“余主任,咱们出去逛逛吧,兴许其他地方有你需要的东西。”
  余思雅闻言突然想到了什么,点头:“对啊,冬云你提醒了我,走,咱们去逛商场。”
  商场百货大楼里总有火腿肠卖吧?只要找到了火腿肠,她就有办法找到生产厂家,然后打听到别人的生产线是从哪儿来的。
  余思雅兴致勃勃地去了百货大楼逛街。
  省城很大,商业也比辰山县繁华了许多,所以百货大楼也有好几个,余思雅根据地图去了最近的百货大楼。但从一楼转到四楼,把百货大楼都转了一个遍也没看到有卖火腿肠的。
  余思雅不死心,又去了另外一个百货大楼。一天逛了三个百货大楼,余思雅都没找到火腿肠的踪迹。
  莫非这会儿还没火腿肠?从她记事起,学校外面的小卖部就永远都有卖不完的火腿肠,超市的货架上各种火腿肠也是琳琅满目,所以她完全没想过这个时代可能还没火腿肠。
  如果现在没有火腿肠,那从她小时候开始就风靡大江南北的火腿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国人发明的还是从外国引进的呢?
  为了找出答案,第二天余思雅去了省运输公司找到了伍常安:“伍同志,有个事想麻烦你,我想去华侨商店看看国外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你有没有认识的人,替我租一张侨汇卡用用,当然要是有侨汇票,能换几张给我就更好了。”
  华侨商店主要接待华侨侨眷,购买货物也必须要美元或者侨汇票,里面出售很多国外的进口日用品。
  伍常安倒是认识有亲戚在海外的人:“侨汇卡我能帮你借到,可这侨汇票就不一定了。”
  余思雅主要是想进去看看,也不挑:“能有侨汇票最好,没有也没关系,先给我借一张侨汇卡吧,谢谢了。”
  伍常安办事的效率很高,第二天就把侨汇卡给余思雅拿来了。只有一张,因而也只有余思雅一个人能进去。
  她拿着侨汇卡进了华侨商店,直奔食品专柜,挨个挨个的找,进口饼干、牛肉干、奶酪……应有尽有,但就是没找到火腿肠,也不知道是没有采购,还是这会儿火腿肠还没发明。
  囊中羞涩,余思雅转完了食品专柜,没找到火腿肠本来打算先回去了,但想着好不容易进来一趟,下次想进来可没这么容易,她干脆在里面转了起来,就当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了。
  如果说余思雅先前对这个时代的服务业非常不满意的话,华侨商店刷新了她的观念。在这里除了卖各种进口产生,甚至还帮华侨侨眷代买火车票、戏票,订车订酒席,操办婚礼等等,几乎是无所不能。
  可见,国人也不是不会服务的,只是现在的售货员都是铁饭碗,香饽饽,别人求着他们,所以态度好不好没关系,又不影响工资奖金。
  除了服务范围广,华侨商店里的产品大多都是中英文标注,以方便国人,非常贴心,只有少部分产品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标注。
  余思雅没钱,转了一圈,开了眼界之后就准备回去。
  这时候旁边一个老太太拿着一双进口的运动鞋翻来覆去的从里找到外,嘴里小声嘟囔:“这鞋码呢?”
  余思雅侧头看过去,老太太头发半白,佝偻着背,她手上拿的明显是一款年轻人穿的运动鞋,显然不是给自己买的,应该是给家里的孙辈买的。
  “婆婆,要不要让我给你看看?”余思雅笑着问道。
  老太太抬头看着余思雅穿着体面,长得好看,又出现在这华侨商店里,猜测她应该懂一些英文,就把鞋子递给了她:“姑娘,麻烦你帮我看看,我这年纪大了,不认识这些长得跟蝌蚪一样的字。我孙子穿39码,这双合适吗?”
  余思雅在鞋标上找到了尺码,翻开给她看:“婆婆,这是四十一码的,我给你换一双吧。”
  余思雅从货架上重新挑了一双小一些的,看了一遍尺码,没问题递给了老太太:“婆婆,这双耐克正好是39码的。”
  老太太高兴地接过:“谢谢你,姑娘!”
  忙完过来的服务员正好听到这句话,诧异地看了余思雅一眼:“你会英语?”这双鞋并没有标中文名字,鞋子上只有英文名。
  余思雅笑了一下:“略懂一点点,自学的。”
  老太太听了特别意外:“自学都能看懂,姑娘你可真厉害,我那孙子学了都不会。”
  余思雅心说,她学的时间可比老太太孙子长多了。
  “我也只略懂皮毛,婆婆,我先走了。”余思雅含笑道。
  老太太赶紧去付了钱:“一起吧,我也要回去。”
  出门老太太就絮絮叨叨:“这是我孙子要的,说什么穿这个鞋子打球舒服。这么好的鞋子穿着去踢球,踢坏了多心疼啊……”
  话是这样说,但她花钱给孙子买鞋可一点都不心疼。聊天中,余思雅得知,老太太的侨汇票是驻外的二儿子寄回来的,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省城工作,还有一个外派,相当殷实的一户人家了。
  “妈,你怎么又给晨晨买鞋子了,就你惯着他!”一道无奈的男声从斜对面的小路过来,走近了,他发现了余思雅,吃了一惊,“余主任?”
  余思雅也认出了对方,这不是她前两天去拜访过的机械厂技术主任田振华吗?
  “田主任,你好。”
  田老太惊讶地看着这一幕:“振华,你认识这位姑娘?”
  田振华解释:“前两天余主任到我们厂子里询问过一点事情,你们怎么碰上了?”
  “姑娘看起来这么小都工作啦?我以为你还在上学呢。”田老太很诧异,兴奋地说,“我跟余主任刚才在华侨商店里碰上的,买鞋子我不认识那些外国字,没找到尺码,是余主任帮我找到的,余主任可厉害了,都会说英语。”
  闻言,田振华诧异地看了一眼余思雅。他妈不清楚,他可是知道余思雅来自辰山县偏远的乡下公社,她上哪儿接触的英语?
  余思雅笑着解释:“婆婆过奖了,我就在废品店里买过两本英语书,自学了几个月,其实不怎么会。”
  这样啊,那就说得通了。田振华笑着点头:“那也很不错了,看来余主任语言天赋不错。对了,华侨商店余主任也没看着合适的东西吗?”
  他的目光落到余思雅空荡荡的手上,有些怀疑。
  余思雅觉得好笑,这人难不成是以为他刻意接近他妈不成?
  “我是去看看华侨商店里有没有火腿肠,结果也没找到。”说到这里,余思雅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现在市面上没有火腿的生产线,他们可以制造一个嘛,九十年代她就见过火腿肠,距今也不过十几年,现在要生产出一套这样的设备应该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她抬头火热地看着田振华说:“田主任,我能跟你谈谈吗?”
  田老太对这个帮助过自己的漂亮小姑娘非常有好感,连忙拉着余思雅说:“走,姑娘,去我们家做客,有什么咱们到了家再说,外面热。”
  “这怎么好意思呢,婆婆,你留个地址,我明天再上门拜访吧。”余思雅笑着说。她今天什么都没准备,空着手上门多不好。
  田老太不在意这些:“哎呀,等什么明天,就今天,走吧,我家就在前面那个巷子,不远的,走了。”
  母亲都这么说了,田振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也道:“余主任不必客气,我妈很少这么喜欢一个人。你们投缘,老人家喜欢热闹,你就别推辞了。”
  “那好吧,谢谢,叨扰了。”余思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田家条件不错,住在一栋红色的三层楼房里,田家在二楼,是一套三室的房子,在这个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几平米的年代,这样的居住条件非常不错了。
  进了屋,跟田振华的爱人打过招呼后,田振华就把余思雅带去了书房。
  “余主任想跟我谈什么?是你们养殖场还要采购机器吗?”
  余思雅摇头:“不是的,田主任,你有听说过ham sausage吗?为了方便,我叫它火腿肠,就是我前天向你打听的这个东西。有次听广播,我无意中收到了一个英文台,详细介绍了ham sausage,这是一种包裹着塑料纸的方便食品,里面是由肉和淀粉加调料做的。我们养殖场有很多鸭子,我想将一部分鸭肉做成这个。”
  田振华听完有些感慨:“你还没放弃啊!”
  这姑娘可真够执着的。
  余思雅无奈地笑了:“这不是没办法吗?所以还要请田主任帮帮这个忙。”
  田振华拧起了眉:“我上次就说了,我们机械厂不生产这个,你这忙我帮不上。”
  余思雅点头:“对,上次田主任已经说过了。但我今天有个新的提议,田主任,既然没有现成的,咱们可以试着自己生产一套火腿肠的生产线啊,大致的流程我知道,先需要将肉搅碎成肉泥,然后将肉泥跟淀粉、调料之类的加水搅拌腌制,然后灌肠,再熟制杀菌就可以。如果不能生产一整套配套联动的机器,那你可以帮我们单独生产几台这样的机器吗?这也算是一种创新,要是能做成,机械厂也能多一种产品,田主任就帮个忙吧。”
  后世的火腿肠生产厂余思雅虽然没去过,但科技那么发达,很多大厂的流水线应该都是一整套机器了,所需的人工极少。现在技术达不到,那可以一步一步来嘛,反正他们乡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田振华认真思考了一下余思雅的话,这个事听起来似乎也不算太难,要是真的做成了,他这个技术主任的履历上又能增添一笔成绩,总归不是坏事。
  思忖几分钟,田振华道:“我可以按你说的做一做试试,但能不能成功,我不敢保证啊。”
  只要他能答应,余思雅就非常高兴了:“好的,谢谢田主任,为了节省材料,你先做一套小的,等成了之后,你打电话给我,我到省城来,咱们试一试。要是行,后期再多生产几套大些的机器。”
  第38章
  “怎么样?”余思雅问试吃的女工。
  一个女工辣得嘴巴都红了:“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辣了,不过吧,就是辣也还想啃。”
  她以前咋没有发现鸭脖子这么香呢?
  余思雅递了一包不辣的过去:“尝尝这个,这个就不辣。”
  女工尝过之后:“香,好吃,但没辣的让人那么上头。”
  其他女工也纷纷点头:“是啊,这个辣的让人受不了,不辣的吧,刚吃过辣的好像味道又稍微淡了点。”
  余思雅含笑点头:“再做一种辣椒减半的,不辣,微辣,重辣三种口味,这样不管喜不喜欢吃辣都可以在咱们的产品找到自己的需求。”
  小李将要点记下来,指着鸭胸肉说:“那这些怎么办?”
  现在火腿肠的机器还没研究出来,这堆东西也不能扔了,吃又吃不完,琢磨了一下,余思雅说:“先弄成风干的肉条吧,小包小包的,当给孩子做零食了。”
  余思雅也没吃过鸭肉做的风干肉条,但料想是不大好吃的,不然后世超市上不会摆着的是牛肉干,而不是鸭肉干,毕竟鸭肉更便宜,要是口味还不错,肯定会有公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