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商千金_分卷阅读_9
先是昨日埋伏在胡瑶身边多年的暗线突然出事,紧接着今日又传出空海大师来青林书院讲学的消息。接连两件事脱离掌控,这让多年来习惯运筹帷幄的沈墨慈心生警觉。
沈家虽没有胡家的皇商名头,但多年经营下来也不差多少,甚至有些地方比沈家还要强一些。比如这次她便提早知道,满腹经纶大儒的墨道玄便要在近日要游历到东林书院。墨大儒桃李满天下,若能得其青眼,即便只是挂个名号,日后也能受益无穷。
可如今空海大师也来了,世人只当那出《龟丞救主》只是书生杜撰出的话本,听听便一笑而过。然而十几年前沈家恰好有人在京城,亲自经历过那场变故,也隐约听说过长公主起死回生之事。别人不确定,沈家却十分笃定,空海大师正是宁安大长公主的救命恩人,且至今还受公主礼遇。
一边是致休的当世大儒,另一边是今上嫡亲皇姐信赖的红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看来先前的布置要更改一二。
“姑娘,下面是去笔砚斋,还是如意楼?”隔着轿帘,丫鬟轻声询问道。
沈墨慈今日出门,本是要为姨娘所生幼弟挑选一套开蒙所用笔墨纸砚,再去如意楼挑几支样子新鲜的钗环。可半路听到的事,却让她再也没有了闲情逸致。
“先回府。”
一声令下,前后两位衣着整洁、身量匀称的轿夫将软轿稳稳抬起,健步如飞、几乎又不带一丝颠簸地朝东边走去。
===---
虽然松口答应阿瑶前去书院,可胡九龄心中担忧却没有随之散去。心焦之下,对着铺子里前来议事的管事他也没了好脸色,随手点出几处错误,他将管事劈头盖脸训斥一顿。直说得年过而立,早已成家立业、儿女俱全的管事如做错事的孩子般,垂首站在平头案前噤若寒蝉。
先是早晨姑娘信赖有加、隐隐有后宅第一人地位的奶娘被处置,还没等太阳落山,和兴昌近年来最出风头的管事又吃了瓜落,一出接一出,胡宅上下看在眼里,从管事到丫鬟小厮尽皆绷紧神经,连走路的步子都比往日轻了几分。
见他们这般小心翼翼,胡九龄反倒越发心烦。好不容易等到太阳落山,估摸着书院山长差不多是时候归家,他便揣着从库房中摸出来的两方上好的砚台,命护院抬着顶不起眼的小轿,抄小路抹黑进了顾家。
常年行商,且将生意做得这般成功,胡九龄在待人接物上绝对是行家。砚台递过去后,他丝毫没提什么特殊关照。只说自己家中独女自幼爱读书,却因身体关系不得不囿于后宅。这不过完年身体稍有好转,她便迫不及待地想进书院求学,以期受到山长等饱读诗书之人熏陶云云。三言两语间,阿瑶敏而好学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顾山长比之一般夫子最大的区别,便是通晓人情世故。不用多想他便明白胡九龄来意,胡家千金想进书院,但“身娇体弱”得格外照顾。身为青城最大书院的山长,若是旁人如此要求,他肯定直接端茶送客。但现在坐在他跟前的可是皇商胡家的当家人,身份非同一般不说,送的礼也颇和他心意,不仅如此人家连说得话也好听,三点累加他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
“令千金虽体弱,仍不弃求学之志,其心可嘉,有此学子乃是我东林书院之幸。”
听到山长说话时放缓的“体弱”二字,胡九龄明白他已经应承此事。再与山长敲定课程、入学时间后,他婉拒了山长夫人挽留,乘轿子赶回胡家。
途中路经宋家,恰逢宋钦文自外面回来,一身浅青色绸衫袍、满身书生温润气质,远远看上去的确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再想起方才议事时,山长言谈间对宋钦文的交口称赞,他稍稍晴朗的心瞬间又被阴云遮住。
受他情绪影响,胡家下人更是小心翼翼。这一夜除去绣楼中得偿所愿的阿瑶,偌大胡府竟是无一人睡得安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日清晨,空海大师于青林书院开坛讲学之事同样传到胡家,听到后正打算用早膳的胡九龄大笑三声。
“阿爹昨日刚去见了顾山长,说定阿瑶入青林书院之事。幸亏去得早,若是晚一天可就不是两方砚台的事。”
生意人,计较利益得失乃是本能。思量着空海大师在整个大夏响当当的名头,再想着自己拿出去那两方砚台,胡九龄发现这桩买卖简直是大赚特赚。至于让他翻来覆去一休不成眠的宋钦文,这会早已被丢到犄角旮旯。
“两方砚台……阿爹贿赂顾山长?”
怎么得意忘形之下把实话说出来了。脸上的喜悦停滞,整理心绪,胡九龄面不改色地改口。
“哪有拜师不送束脩的,这是应有的礼数。阿爹特意选了两方砚台,最适合顾山长这等读书人。不过阿瑶放心,那两方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砚台阿爹都给你留着那。”
听出阿爹话中献宝似的讨好,阿瑶有些心酸。
“阿爹说得对,这等人情往来是应有的礼数。女儿只是心疼阿爹这般年纪,还要为这等事奔波,跑去顾家说尽好话,阿爹对女儿实在是太好了。”
哪有她想得那般委屈,几句场面话对他来说驾轻就熟。被女儿孺幕的眼神看着,听她这般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胡九龄倍感窝心。
“不委屈,阿爹可是做了桩好赚的买卖。菜都快凉了,不说别的,咱们赶紧吃饭。”
夹起一筷子菜放到女儿碗中,胡九龄也埋头吃起来。连带前面女儿泛绞肠痧,算起来他已经有足足半旬没有安心吃顿饭,一顿饭下来他足足多吃了一碗。
阿瑶细嚼慢咽地吃着阿爹夹过来的菜,边吃她边想着传言。空海大师开坛讲学,前世若有此事她肯定听说过,可记忆中她却对此事无丝毫印象。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阿娘昨天有句话说得对,沈墨慈能被人夸赞定有其过人之处。既然前世她能被墨大儒收为弟子,这辈子她会不会被空海大师另眼相看?
面对她,她绝不能有任何懈怠。
作者有话要说: 比重生、家世好更大的金手指,就是玛丽苏!
☆、偷吃点心
迎春花嫩黄的花瓣上沾染着唇间的露珠,花丛旁边厨房中,格子窗内露出张白净的小脸。
阿瑶站在窗前,水绿色衣裙袖子高高挽起,乌黑柔顺的发丝也用头巾挽起来,娇娇女收拾得干净利落。双手捏着鸡蛋往瓷盆边一磕,打出淡黄后又往里加少许酥油和砂糖,用筷子搅匀后添水和面。
刚调到姑娘身边贴身伺候的青霜侍立一旁,看得心惊肉跳。
撩起柳黄色绑袖擦擦鼻尖汗珠,她轻声劝道:“姑娘,厨房的活还是让我们下人来吧。”
阿瑶摇头,案板上洒一层面粉,侧偏瓷盆将粘手的油黄色面团拖出来,弯腰开始揉面。余光瞥见急得跟热锅上蚂蚁似的青霜,她停下来朝背后呶呶嘴。
“锅可烧热了?若是没事你便再跑一趟后面大厨房。等会师傅要来,叫大厨做几道中原特色菜。红烧黄河鲤鱼、八宝布袋鸡还有蜜三刀,全都给备上。”
支开青霜,小厨房总算恢复安静。面块揉得均匀擀成比烧饼稍厚点的面饼,在上面洒层芝麻后,用刀细细切成拇指大小的菱形棋子块,贴着锅开始小火烘烤。
添足了柴火,阿瑶洗净手,坐在门前躺椅上,望着院中开成一片、朝气蓬勃的迎春花,唇角泛起愉悦的笑容。虽然重生回来,这会父母尤在胡家依旧豪富,可那些清贫日子里留下的习惯仍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全消除。
起锅做饭,这些爹娘在世时想都不会想的事,如今她做起来却是驾轻就熟。酥油混合着鸡蛋的香味传来,阿瑶深一口,只觉倍感安心。同样是洗手作羹汤,所处环境不同,她的心境却是完全两样。前世三年是迫不得已之下去接受、去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而现在却是悠然自得的闺中享受。
只是这份悠然却如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所以现在她必须得努力。
伸个懒腰打下呵欠,阿瑶收回目光,拿起扶手上看了一半的书。前世爹娘去世后,为守孝她深居简出,闲来无事便以书为伴。起初是感动于危急时刻宋钦文的帮助,想多读点数做个能配得上他的人。可书读得多了,随着一位位鸿儒巨擘手下的笔看遍大夏广阔的天地,她的眼界逐渐开阔,不再囿于后宅这一方天地的儿女情长,而是看到了更广阔的地方。
就如最后在当铺门前跟玄衣少年说得那样,她想回青城,复兴胡家。
刚想起玄衣少年,面前就闪过一道玄色身影。眨眼再看时,面前还是那片迎着晨光绽放的迎春花,哪有什么玄色的边角。
一定是这两天读书太累,出现了幻觉。
锅台上细碎的噼啪声传来,阿瑶放下看了半页的经史子集,整整衣裙朝小厨房走去。
她没注意到的是,在她转身的一刹,从迎春花尽头墙角那棵枝繁叶茂的西府海棠后露出点玄色衣角。
透过海棠树的枝桠,陆景渊看着走进厨房的纤细背影,深邃的眼眸中闪过几丝不易察觉的嫉妒。暗探密报中将胡家姑娘从小到大的经历写得清清楚楚,其中只字未提胡家姑娘爱读书。可这几日她又是折腾着入书院、又是通宵达旦手不释卷,而且看得还都是与科举相关的经史子集。
宋钦文下个月便要参加乡试!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任何她突然爱读书的理由。
今晨收到暗探来报,昨晚胡家姑娘闺房中的蜡烛直到子时才熄,且今早五更一过她便醒了,发髻都没梳便拿着书匆匆出了卧房。
听到这他再也坐不住,运起轻功飞檐走壁来到胡家。只是胡家虽然只三个主子,但宅院却是占地颇广,各种回廊九曲十八弯活似九宫八卦阵。等他接连碰壁后找过来,就见她坐在房前躺椅上,眼底略显青黑,细嫩的双手捧着本书正看得入神。
气得他!恨不得撕烂那书本!
可刚绕到后面,她却好似脑门后面长了眼似得突然抬头。当时他一个机灵,赶紧跳起来巴到房梁上,然后沿着房顶翻到海棠树后藏起来。
看她略显疑惑地摇头,略显稚嫩的面容越发无辜,他一阵心痒,好想伸手捏捏那煮熟鸡蛋清般白嫩的脸,最好捏得她满面通红,委委屈屈地求饶。
可看她意犹未尽地放下书本,他心中斑杂的情绪瞬间被嫉妒所取代。仇恨地盯着那本书,眼见她进了厨房,他终于再也忍不住从树后翻身出来。悄无声息地上前,拿起那本书,看着扉页上宋钦文的印章他眼里跟冒了火似得。余光瞥见旁边屋檐下满是青苔的小水洼,他随手一甩,薄薄的书册敞开着没入水洼,很快便被浸黄。
好看的唇角噙起抹孩童恶作剧后得逞的笑容,陆景渊只觉一大早憋在心头的那口闷气消去大半,神清气爽。
在房中水绿色衣袍姑娘听到响动出来查探时,他向上一跃抓出窗沿翻进屋里。看到锅边盖帘上尚还冒着热气的棋子块,他掏出怀中锦帕,随手抓把包进去,然后趁着她进门时再从窗中跳出去,跃上房梁逃之夭夭。
阿瑶倒没怀疑别的,只当自己放得不稳才让书掉下去。捏着浸了水的书本进厨房,她将其展开放在刚才烧热的灶台上烘干。
这书是阿娘专程回宋家要来的,经史子集等著作虽内容一致,但不同大儒对其理解却大相径庭。东林书斋所印便是当世大儒墨道玄的版本,其中附有墨大儒的亲笔注释,宋钦文这本更是用蝇头小楷标注了不少他听课时的心得。
沈家虽没有胡家的皇商名头,但多年经营下来也不差多少,甚至有些地方比沈家还要强一些。比如这次她便提早知道,满腹经纶大儒的墨道玄便要在近日要游历到东林书院。墨大儒桃李满天下,若能得其青眼,即便只是挂个名号,日后也能受益无穷。
可如今空海大师也来了,世人只当那出《龟丞救主》只是书生杜撰出的话本,听听便一笑而过。然而十几年前沈家恰好有人在京城,亲自经历过那场变故,也隐约听说过长公主起死回生之事。别人不确定,沈家却十分笃定,空海大师正是宁安大长公主的救命恩人,且至今还受公主礼遇。
一边是致休的当世大儒,另一边是今上嫡亲皇姐信赖的红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看来先前的布置要更改一二。
“姑娘,下面是去笔砚斋,还是如意楼?”隔着轿帘,丫鬟轻声询问道。
沈墨慈今日出门,本是要为姨娘所生幼弟挑选一套开蒙所用笔墨纸砚,再去如意楼挑几支样子新鲜的钗环。可半路听到的事,却让她再也没有了闲情逸致。
“先回府。”
一声令下,前后两位衣着整洁、身量匀称的轿夫将软轿稳稳抬起,健步如飞、几乎又不带一丝颠簸地朝东边走去。
===---
虽然松口答应阿瑶前去书院,可胡九龄心中担忧却没有随之散去。心焦之下,对着铺子里前来议事的管事他也没了好脸色,随手点出几处错误,他将管事劈头盖脸训斥一顿。直说得年过而立,早已成家立业、儿女俱全的管事如做错事的孩子般,垂首站在平头案前噤若寒蝉。
先是早晨姑娘信赖有加、隐隐有后宅第一人地位的奶娘被处置,还没等太阳落山,和兴昌近年来最出风头的管事又吃了瓜落,一出接一出,胡宅上下看在眼里,从管事到丫鬟小厮尽皆绷紧神经,连走路的步子都比往日轻了几分。
见他们这般小心翼翼,胡九龄反倒越发心烦。好不容易等到太阳落山,估摸着书院山长差不多是时候归家,他便揣着从库房中摸出来的两方上好的砚台,命护院抬着顶不起眼的小轿,抄小路抹黑进了顾家。
常年行商,且将生意做得这般成功,胡九龄在待人接物上绝对是行家。砚台递过去后,他丝毫没提什么特殊关照。只说自己家中独女自幼爱读书,却因身体关系不得不囿于后宅。这不过完年身体稍有好转,她便迫不及待地想进书院求学,以期受到山长等饱读诗书之人熏陶云云。三言两语间,阿瑶敏而好学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顾山长比之一般夫子最大的区别,便是通晓人情世故。不用多想他便明白胡九龄来意,胡家千金想进书院,但“身娇体弱”得格外照顾。身为青城最大书院的山长,若是旁人如此要求,他肯定直接端茶送客。但现在坐在他跟前的可是皇商胡家的当家人,身份非同一般不说,送的礼也颇和他心意,不仅如此人家连说得话也好听,三点累加他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
“令千金虽体弱,仍不弃求学之志,其心可嘉,有此学子乃是我东林书院之幸。”
听到山长说话时放缓的“体弱”二字,胡九龄明白他已经应承此事。再与山长敲定课程、入学时间后,他婉拒了山长夫人挽留,乘轿子赶回胡家。
途中路经宋家,恰逢宋钦文自外面回来,一身浅青色绸衫袍、满身书生温润气质,远远看上去的确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再想起方才议事时,山长言谈间对宋钦文的交口称赞,他稍稍晴朗的心瞬间又被阴云遮住。
受他情绪影响,胡家下人更是小心翼翼。这一夜除去绣楼中得偿所愿的阿瑶,偌大胡府竟是无一人睡得安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日清晨,空海大师于青林书院开坛讲学之事同样传到胡家,听到后正打算用早膳的胡九龄大笑三声。
“阿爹昨日刚去见了顾山长,说定阿瑶入青林书院之事。幸亏去得早,若是晚一天可就不是两方砚台的事。”
生意人,计较利益得失乃是本能。思量着空海大师在整个大夏响当当的名头,再想着自己拿出去那两方砚台,胡九龄发现这桩买卖简直是大赚特赚。至于让他翻来覆去一休不成眠的宋钦文,这会早已被丢到犄角旮旯。
“两方砚台……阿爹贿赂顾山长?”
怎么得意忘形之下把实话说出来了。脸上的喜悦停滞,整理心绪,胡九龄面不改色地改口。
“哪有拜师不送束脩的,这是应有的礼数。阿爹特意选了两方砚台,最适合顾山长这等读书人。不过阿瑶放心,那两方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砚台阿爹都给你留着那。”
听出阿爹话中献宝似的讨好,阿瑶有些心酸。
“阿爹说得对,这等人情往来是应有的礼数。女儿只是心疼阿爹这般年纪,还要为这等事奔波,跑去顾家说尽好话,阿爹对女儿实在是太好了。”
哪有她想得那般委屈,几句场面话对他来说驾轻就熟。被女儿孺幕的眼神看着,听她这般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胡九龄倍感窝心。
“不委屈,阿爹可是做了桩好赚的买卖。菜都快凉了,不说别的,咱们赶紧吃饭。”
夹起一筷子菜放到女儿碗中,胡九龄也埋头吃起来。连带前面女儿泛绞肠痧,算起来他已经有足足半旬没有安心吃顿饭,一顿饭下来他足足多吃了一碗。
阿瑶细嚼慢咽地吃着阿爹夹过来的菜,边吃她边想着传言。空海大师开坛讲学,前世若有此事她肯定听说过,可记忆中她却对此事无丝毫印象。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阿娘昨天有句话说得对,沈墨慈能被人夸赞定有其过人之处。既然前世她能被墨大儒收为弟子,这辈子她会不会被空海大师另眼相看?
面对她,她绝不能有任何懈怠。
作者有话要说: 比重生、家世好更大的金手指,就是玛丽苏!
☆、偷吃点心
迎春花嫩黄的花瓣上沾染着唇间的露珠,花丛旁边厨房中,格子窗内露出张白净的小脸。
阿瑶站在窗前,水绿色衣裙袖子高高挽起,乌黑柔顺的发丝也用头巾挽起来,娇娇女收拾得干净利落。双手捏着鸡蛋往瓷盆边一磕,打出淡黄后又往里加少许酥油和砂糖,用筷子搅匀后添水和面。
刚调到姑娘身边贴身伺候的青霜侍立一旁,看得心惊肉跳。
撩起柳黄色绑袖擦擦鼻尖汗珠,她轻声劝道:“姑娘,厨房的活还是让我们下人来吧。”
阿瑶摇头,案板上洒一层面粉,侧偏瓷盆将粘手的油黄色面团拖出来,弯腰开始揉面。余光瞥见急得跟热锅上蚂蚁似的青霜,她停下来朝背后呶呶嘴。
“锅可烧热了?若是没事你便再跑一趟后面大厨房。等会师傅要来,叫大厨做几道中原特色菜。红烧黄河鲤鱼、八宝布袋鸡还有蜜三刀,全都给备上。”
支开青霜,小厨房总算恢复安静。面块揉得均匀擀成比烧饼稍厚点的面饼,在上面洒层芝麻后,用刀细细切成拇指大小的菱形棋子块,贴着锅开始小火烘烤。
添足了柴火,阿瑶洗净手,坐在门前躺椅上,望着院中开成一片、朝气蓬勃的迎春花,唇角泛起愉悦的笑容。虽然重生回来,这会父母尤在胡家依旧豪富,可那些清贫日子里留下的习惯仍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全消除。
起锅做饭,这些爹娘在世时想都不会想的事,如今她做起来却是驾轻就熟。酥油混合着鸡蛋的香味传来,阿瑶深一口,只觉倍感安心。同样是洗手作羹汤,所处环境不同,她的心境却是完全两样。前世三年是迫不得已之下去接受、去相信只要脚踏实地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而现在却是悠然自得的闺中享受。
只是这份悠然却如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坍塌,所以现在她必须得努力。
伸个懒腰打下呵欠,阿瑶收回目光,拿起扶手上看了一半的书。前世爹娘去世后,为守孝她深居简出,闲来无事便以书为伴。起初是感动于危急时刻宋钦文的帮助,想多读点数做个能配得上他的人。可书读得多了,随着一位位鸿儒巨擘手下的笔看遍大夏广阔的天地,她的眼界逐渐开阔,不再囿于后宅这一方天地的儿女情长,而是看到了更广阔的地方。
就如最后在当铺门前跟玄衣少年说得那样,她想回青城,复兴胡家。
刚想起玄衣少年,面前就闪过一道玄色身影。眨眼再看时,面前还是那片迎着晨光绽放的迎春花,哪有什么玄色的边角。
一定是这两天读书太累,出现了幻觉。
锅台上细碎的噼啪声传来,阿瑶放下看了半页的经史子集,整整衣裙朝小厨房走去。
她没注意到的是,在她转身的一刹,从迎春花尽头墙角那棵枝繁叶茂的西府海棠后露出点玄色衣角。
透过海棠树的枝桠,陆景渊看着走进厨房的纤细背影,深邃的眼眸中闪过几丝不易察觉的嫉妒。暗探密报中将胡家姑娘从小到大的经历写得清清楚楚,其中只字未提胡家姑娘爱读书。可这几日她又是折腾着入书院、又是通宵达旦手不释卷,而且看得还都是与科举相关的经史子集。
宋钦文下个月便要参加乡试!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任何她突然爱读书的理由。
今晨收到暗探来报,昨晚胡家姑娘闺房中的蜡烛直到子时才熄,且今早五更一过她便醒了,发髻都没梳便拿着书匆匆出了卧房。
听到这他再也坐不住,运起轻功飞檐走壁来到胡家。只是胡家虽然只三个主子,但宅院却是占地颇广,各种回廊九曲十八弯活似九宫八卦阵。等他接连碰壁后找过来,就见她坐在房前躺椅上,眼底略显青黑,细嫩的双手捧着本书正看得入神。
气得他!恨不得撕烂那书本!
可刚绕到后面,她却好似脑门后面长了眼似得突然抬头。当时他一个机灵,赶紧跳起来巴到房梁上,然后沿着房顶翻到海棠树后藏起来。
看她略显疑惑地摇头,略显稚嫩的面容越发无辜,他一阵心痒,好想伸手捏捏那煮熟鸡蛋清般白嫩的脸,最好捏得她满面通红,委委屈屈地求饶。
可看她意犹未尽地放下书本,他心中斑杂的情绪瞬间被嫉妒所取代。仇恨地盯着那本书,眼见她进了厨房,他终于再也忍不住从树后翻身出来。悄无声息地上前,拿起那本书,看着扉页上宋钦文的印章他眼里跟冒了火似得。余光瞥见旁边屋檐下满是青苔的小水洼,他随手一甩,薄薄的书册敞开着没入水洼,很快便被浸黄。
好看的唇角噙起抹孩童恶作剧后得逞的笑容,陆景渊只觉一大早憋在心头的那口闷气消去大半,神清气爽。
在房中水绿色衣袍姑娘听到响动出来查探时,他向上一跃抓出窗沿翻进屋里。看到锅边盖帘上尚还冒着热气的棋子块,他掏出怀中锦帕,随手抓把包进去,然后趁着她进门时再从窗中跳出去,跃上房梁逃之夭夭。
阿瑶倒没怀疑别的,只当自己放得不稳才让书掉下去。捏着浸了水的书本进厨房,她将其展开放在刚才烧热的灶台上烘干。
这书是阿娘专程回宋家要来的,经史子集等著作虽内容一致,但不同大儒对其理解却大相径庭。东林书斋所印便是当世大儒墨道玄的版本,其中附有墨大儒的亲笔注释,宋钦文这本更是用蝇头小楷标注了不少他听课时的心得。